恩施市积极探索高山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时间:2019-05-14 04:4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恩施市积极探索高山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恩施市积极探索高山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第一篇:恩施市积极探索高山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恩施市积极探索高山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彭绍峰

施市红土乡高岭村平均海拔1700米,全组195户,771人,国土总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00亩,林地5500亩,是2007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近几年,高岭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巩固和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教学、医疗卫生条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走出了一条高山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之路。

一、生产有新发展

特色产业是高岭人脱贫致富的支撑,早在2004年,高岭曾是全省实施“整村推进”的重点贫困村,高岭人在高岭药庄总经理吴志国的带领下,调整种植结构,把反季节蔬菜和药材作为当地的主导产品,到2006年,该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800元一下子“打了个滚”,突破1800元。

今年以来,高岭人继续巩固以烤烟、药材、高山蔬菜为主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烤烟500亩,预计现金收入80多万元;在龙头企业“高岭药庄”的带动下,推行林药套种,全村累计发展紫油厚朴11万多株,黄连100多亩,窑归300多亩,其它小药材200多亩,实现了人平1亩高效经济林(园)目标;发展以萝卜为主的反季节蔬菜1200亩,预计收入120多万元;积极探索高山蔬菜的发展方向,实行常规蔬菜向精细蔬菜转型,新建芦笋种苗基地100亩,发展白合100亩。通过壮大特色产业,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

二、生活有新提高

1)加强路网建设,着力改善交通条件,共争取市发改局、市开发办、市交通局等单位扶持资金50余万元,新修油路2.5公里,完成到鹤峰县、宣恩县县际出境公路改造升级5公里,修通断头路15公里,其中9公里实现砂石化,硬化入户道路15户1.3公里,全村公路入户率达90%以上。

2)改善饮水条件,着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在州、市水利局大力扶持下,新建饮水池5个600立方米,建家庭式水窖15口,铺设管道8000多米,基本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

3)改善基本农田,着力解决农田治理。在市发改局项目资金支持下,对烂池坪700多亩无法耕种的冷浸田进行排水治理,新修排水沟、引水渠1200多米,通过治理,目前烂池坪已发展成为全村的高山蔬菜种植基地。

三、村容有新发展

以户建“七个一”工程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在海拔1700米的高山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通过多方争取政策,在市开发办、市农业局、市民政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共筹集资金51万元,农户自筹100余万元,截止8月,全村累计建沼气池113口,新建舒适农居32套,改厨、改厕40户,建垃圾处理池32口,硬化场坝32户800多平方米,建花台96个,80%的农户有完备的文化通讯设施。同时,积极开展“清洁家园”文明工程,全面整治 “脏乱差”现象,彻底革除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陋习,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四、乡风有新变化

1)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新修高岭小学校舍800m2,购置课桌凳100套、硬化了学校操场、设置了乒乓球台、篮球架等体育设施,添置了乒乓球拍、篮球等体育用具,配备电脑两台,29英寸彩色电视机一台。

2)建起了村级卫生室,配备1名合格的医务人员,投资3000余元,添置了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老百姓就医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3)建起了村级图书室,有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相关书籍800余册,光碟20余套,图书室常年对外开放,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4)定期进行新型农民培训。每季度开展一次药材、高山蔬菜、烤烟种植技术、花卉培植等知识培训,每户都有了1—2个科技明白人,掌握了1-2门适用技术。

5)常年开展“美德进农家”、“洁净家园文明行动”等活动,狠刹大操大办、赌博打手、封建迷信之风,反对家庭暴力,弘扬新风尚。同时,还不定期对文明风尚、安全知识、疾病防疫等知识进行专题讲座,以家庭卫生促村容整洁,以家风文明促乡风文明。

五、管理有新机制

1)狠抓了村支两委班子建设,通过加强学习,两委班子进一步增强了信心,开阔了思路,树立起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意识,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2)在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的大力扶持下,投资2万余元,安装电话一部,电脑、打印机各一台,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为群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3)认真组织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鼓励农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带领老百姓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加强对优秀农民青年的培养教育,党员后备力量得到及时的补充和加强。

4)规范了村支两委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学习、考勤、考核、“一事一议”等制度,使村级事务有章可循。连续几年,该村党支部多次荣获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4年,该村党支部书记荣获州十佳村党支部书记称号。

第二篇:新农村论文: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新农村论文: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农村,不仅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在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上狠下功夫;而且要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借鉴和运用城市基层管理经验,在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多做文章。近年来,江苏省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主动适应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的新趋势,借鉴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对农村党建提出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了重大飞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经济互动不断增强,农村发展出现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趋势。到2005年底,苏南农业占GDP的比例降到了3%左右,农村劳动力90%以上脱离了农业生产,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城市化率分别达65%、67%、60%。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在摆脱贫困逐步走向小康后,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农民不断向农村社区集聚,参与社区活动日益成为农民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必然会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在推进城镇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农村党员的从业空间不断扩大,流动性增强,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些过去行之有效的农村党建工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这些新变化,迫切要求我们转变思想观念,拓宽工作思路,整合党建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苏南地区各级党组织主动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在继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既注意运用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又针对农村新型社区的特点,积极探索村居合一的农村社区化党组织模式,并随之转变工作职能,拓展工作领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动员组织群众、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农村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巩固基层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苏南地区的实践证明,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符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要求,顺应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发展方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保证,为我们提供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

二、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赋予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任务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新型党建工作模式,既包含了以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又借鉴和运用了城市基层管理以及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经验。与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相比,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需要突出带领农民群众发展致富的功能;与以往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相比,农村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功能。因此,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把发展经济致富农民作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经济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富裕农民始终是“三农”工作的主题,也是农村社区党组织的中心任务。谋划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农村社区党组织要通过示范引导、组织推动和政策激励等措施,带着农民群众干,帮着农民群众富。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并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切实提高农民的经营性、资产性、政策性收入,加快农民富裕的步伐。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还要按照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要求,切实加强乡村规划,着力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相配套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格局。当然,农村各地的发展不平衡,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村容村貌的工作切不可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盲目攀比。必须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第二,坚持把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作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价值取向。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要求农村社区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构建完善、配套的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大力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建设。

一是突出造福群众,促进利益和谐。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开展面向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服务,面向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流动人员的维权服务,着力构建和完善农村保障体系,拓展农民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服务。

二是繁荣社区文化,促进文明和谐。坚持把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和谐村镇、文

明和谐社区、农民特色文化家庭等活动,弘扬文明道德风尚,营造文明和谐的农村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结合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培训工程,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开展普法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重点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村“经济能人”、培训现代“农民新人”。

三是开展结对互助,促进人际和谐。采取“组织救助、社会帮助、家庭互助”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开展“结对包户”、“一助一”、“党员联系户”等邻里互助、社会帮扶活动,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融洽邻里之间、农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社区形成互助互爱、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

第三,坚持把健全组织、配强干部作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党组织,建设一支善谋发展、善带民富、善待百姓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推进农村和谐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完善组织设置。顺应农民向居民、乡镇向城镇、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转变的趋势,及时调整农村社区党组织的设置,做到党组织与社区建制同步设置,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党员作用同步发挥。参照城市社区建设的模式,对城郊结合部和农民集中居住规模较大的村,以村居合一形式,组建社区居委会。在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的同时,本着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社区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原则,同步建立党组织。目前,苏南已建成的农村社区,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有了健全的组织网络。一些尚未设置社区居委会的村,也按照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展社区化服务。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用人导向,努力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拔进乡村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配强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注重多渠道培养和选拔熟悉社区管理的社会工作人才,提高农村社区专业化服务水平;在以农为主的地区,着重选配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坚持“多轮驱动、多措并举”的方针,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村社区的各种资源优势,采取制定政策重点倾斜、驻区单位捐资助建、社区党员义务奉献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的阵地建设。

三、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必须健全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推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必须从健全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运转灵活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苏南各地从构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协调网络入手,建立健全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通报制度等,加强与社区内各单位以及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形成了运转有力的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在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协调单位党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组织各方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立农村社区党建的民主管理机制。明确规定农村社区党组织在社区事务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制度建设层面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形成农村社区党组织既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积极支持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依法行使权力、开展工作的制度保障,保证农村社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落实。

建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广泛参与机制。只有组织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更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凝聚到农村社区建设中来。对在职党员,注重引导他们从单位走向社区并有组织地参与社区建设,为他们发挥特长提供舞台;对流动党员和老党员,及时掌握思想动态,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就业信息,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激发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建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落实机制。建立县、乡党委抓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目标分解督办制度和农村社区党建工作考核制度,切实把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

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

孙娅莉 黄春香

2012年第6期 ——党的建设

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省直机关聚集地。特殊的区位使水果湖街肩负更为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近些年来,水果湖街党工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以党建创新为龙头,大力建设和谐、平安、繁荣、幸福街道,用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业绩,诠释了“首善之街”的风范。水果湖街道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等多项荣誉。

舞活龙头:新形势下开创区域党建新格局

水果湖辖区内既有大单位积聚、智力密集、社会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又有国有企业多、下岗职工多、社会矛盾突出的特点。如何发挥党建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把不同层级、不同行业的居民动员起来,共同建设幸福街道?街党工委走出传统社区党建模式,以开放性思维审视街道党建,开创了以共驻共建为主要特色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1、创新区域化组织架构。着眼区域大党建的新趋势,大力推进辖区党组织领导属地化,构建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党员为主体、辖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街道党组织体系按“1+3”架构。水果湖街道工委(称作“1”)的下一级组织包括三种类型的党组织(称作“3”)。第一类为设立在街道的党群工作部,整合组宣科、工会、团委、妇联等科室职能,全面负责街道的党建工作。第二类为专门负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党组织,即街道综合党委。第三类为社区党组织,即24个社区党委。二是社区党组织体系按4级网格纵深递进。水果湖街24个社区党委的下一级党组织包括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针对社区党员多、活动场地有限的实际,进一步划小社区党组织单元,全街依托街区、楼院、单位划分若干网格,设立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三是综合党委组织体系按组织形态全覆盖。街道为综合党委选配2名专职党群工作者,以“领导包片、干部包点”的形式,向企业党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在非公企业集中的楼宇设立党建工作信息员,围绕商圈党建、物业党建、楼宇党建、园区党建等新组建非公企业党组织32家,推动非公党组织组建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2、建立区域化共创机制。一是建立大工(党)委制。为加强街道工委、社区党委对辖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水果湖街在原街道工委班子、社区党委班子的基础上,通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协商,把部分驻区单位党组织和所属下级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工委、党委兼职委员,提高街道工委、社区党委的科学决策水平和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完善区域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在街道层面成立由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等54家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街道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坚持半年工作例会;在社区层面成立社区党建联席会,坚持季度工作例会。两级协调会议发挥通报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工作的作用,负责区域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的研究、决策与执行。三是实行党员代表大会制。探索建立街道党员代表会议年会制,按区域内各类党员总数2%的比例选举产生。在社区建立社区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按社区直管党员、协管党员和居住在辖区的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党员总数15%的比例选举产生,每半年召开一次大会。两级党员代表会议主要职责是听取党组织工作报告,讨论和决定大事、要事、难事,民主评议街道社区党组织工作,为文明和谐街道社区建设出谋献策。

3、开展区域化共建活动。水果湖地区机关单位多、党员干部多、可供整合的资源多,街党工委主动协调,充分整合,取得了共驻、共建、共享、共荣的多赢效果,受到辖区单位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一是队伍联管。实行区域党员分片分类管理,对纯居民党员“直管”、在职党员“双管”、流动党员“共管”、离退休党员“协管”。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建立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党员社区表现评价等制度。1万多名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主动认领公益性岗位,参加各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实现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二是活动共创。街道社区党组织设定党建项目,辖区单位党组织认领党建项目,党员代表大会监督党建项目落实。围绕居民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等内容设立若干项目,提供给驻区单位党组织认领。街道每1-2年开展一次区域党建先进单位、文明创建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增强了街道党建工作合力。三是阵地共建。采取街道筹一点、辖区单位助一点的方式,联手共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完成了张家湾、东亭、茶港、青鱼嘴、岳家嘴等社区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改造。通过有效整合辖区内各种资源,保障了区域党建工作和群众活动的开展。

勇立潮头:高起点上再造发展新优势

抓好街道党建工作,必须突出经济建设中心。水果湖街经过多年发展,经济发展已经站在较高的起点,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是党工委班子一直思考的问题。近些年来,党工委不断自我加压,追求更高更强,始终勇立发展潮头。

1、以大招商壮大经济总量。坚持以项目带动为龙头,以楼宇经济为载体,实施全员招商“落户行动”,强化属地纳税税源“回家行动”,深化中北路沿线楼宇资源开发,不断提升企业入住率。加强楼宇信息动态管理,坚持每月对辖区写字楼、商住楼闲置资产信息摸底、调查,定期向区招商局、总部区办公室等部门反馈,定期举行重点项目工作例会、楼宇物业公司联谊会和走访企业等活动。引入专业策划机构,大力宣传、推介水果湖的区位优势,策划包装一批新兴楼宇、文化产业园区。去年,全街引进资金50亿元,新引进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0家,超额完成计划的125%。

2、以大项目提升经济素质。针对水果湖发展空间有限、发展资源稀缺的实际,确立高端高效的发展定位,着力实施“三大建设”,即中北路金融街建设、武汉中央文化旅游区建设和东湖西岸楚文化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武汉乃至全省重要的金融中心、文化旅游中心、企业总部中心、商业消费中心,不断提升经济业态和竞争力。目前,街道已积聚中国开发银行湖北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湖北分行等金融机构10多家。新引进武汉中央文化区、工行知音广场、181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多个重大项目。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打造集文化艺术、旅游休闲、商业娱乐、商务办公、高尚居住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武汉中央文化区,极大提升了街道产业业态和品位。2011年,水果湖街实现全口径税收17.5亿元,继续保持全区街道前列。

3、以大建设推动发展平衡。水果湖地区虽然东部省直单位集中,经济发达,但是西部困难企业多,面貌相对落后。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小打小闹改造,效果难以有大的改观。街道确立“大破大立”的思路,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引进战略资本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实现了以大建设、大拆迁实现民生大改善、发展再平衡的良好效果。近年来,全街通过大力推进东沙连通、武汉大道改造、中北路改造、省建机改造、红岭危改、轨道4号线东亭站建设、余家湖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拆迁房屋10000多户。通过大拆大建,一批困难居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补偿,住进了整洁漂亮的还建小区,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水果湖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牢记心头:新挑战面前探索服务群众新路径

水果湖街社会关注度高,改革发展稳定压力大,居民对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要求高。面对挑战,街党工委找准定位,把“服务经济发展、服务辖区单位、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工作宗旨,以建设“湖北省最文明、最安全、最和谐的地区之一”为目标,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1、推进大部制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针对原来管理体制中科室设置多、分工过细、人员力量分散、职责相互交叉、科室人员忙闲不均、落实执行协调不便、工作效率低下等弊端,水果湖街率先在武昌区进行“大部制”改革。全街按照“一室、两部、两中心、一队”的组织架构,裁撤“一人科室”,建立六大“部室”,消减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在社区建立“一中心、两站”的工作平台。即在社区“两委会”领导下,设立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综治工作站。通过大部制改革,把“巴掌变成了拳头”,整合了力量,形成了合力,初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2、推进示范区建设,提高服务标准。水果湖街情特殊,服务工作应高于、优于一般地区。街党工委把打造文明、综治示范区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加以推进。以确保安全稳定为核心,切实加大人防、物防和技防力度,辖区实现了案件的侦破率上升、群众对综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上升、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上升、辖区“110”刑事警情连续多年下降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街道结合开展“城管革命”、创建文明城市,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市民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自律意识和参与热情。水果湖综合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形成了社会品牌效应。

3、推进民生问题解决,提高服务实效。为了使群众诉求真正有人受理,街道在党员中广泛开展“设岗定责”的岗位服务承诺、“面向群众”的社会服务承诺和“廉洁高效”的优质服务承诺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和便民服务台,广泛开展“党员包门栋”、“党员跑腿代办站”特色活动,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跟踪服务,发放“党群连心卡”15000多张,公示服务内容和程序,使党组织和党员主动参与社会管理。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社区入万户”活动,上门走访16000户居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解决群众需求。针对影响群众幸福感的12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分门别类,落实责任,公开承诺,及时有效予以解决。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就业需求,街道联合100多家企事业单位举办“水果湖地区流动党员专场公益招聘会”,为失业和未就业流动党员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

(作者单位:中共武汉市武昌区委组织部、武昌区委水果湖街工作委员会)

第四篇: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郭杰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近,我对吉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有感触,有体会。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要强调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同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相一致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2-

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文明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以下性质和特征:

1、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社会主义范畴,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综合的概念,具有全面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村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过程,具有动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形态的表现形式,必须反映时代特征,因而其衡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具有层次性。不同地区由于历史、环境、基础的不同,建设的速度和目标也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反映的新农村在内容上、程度上要求上也有所不同,模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作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必须以强大的集体经济为后盾。集体经济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内容,而且也是举办社会各类事业的基础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1、规划为先的原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做好规划。只有抓好规划,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才能解决村庄建设杂乱无章、各自为营的问题,才能改变“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状况。科学规划,一要立足本地实际,着眼长远目标,进行合理布局;二要严格规划管理,规划一经确定,4-

得了巨大成就。200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得到显著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努力追求的目标。作为合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不可抵抗的历史必然性。

2、建设社会主义的农村,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也是农村社会从一个层次向更高层次发展,农民生活从一种水平向更高水平过渡的过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这个历史进程,至少需一百年的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奋斗,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最广泛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愿望和热情,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和自觉行动。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远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统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分步进行、逐步推进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也体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第一步、第二步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具体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在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国家的总体目标,总是通过细化为具体内容,转化为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一个乡镇、一个村庄的农民群众在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然后通过各个地区干部群众实现区域目标,然后,逐步实现整体目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有长期艰苦努力的准备,不能急于求成,也要有科学的态度,通过阶段性目标的实施,通-5-

过实实在在的具体工作;一步一步实现最终目标。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外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考虑外在形象的美化,要“通路”、“通电”、“通气”、“通信息”、“通水”,村容、村貌要整洁、美观,有看像,“硬件”设施要好,更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根本任务,注重“软件”建设。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发展的速度,决定着农村文明的程度,决定着农村现代化的进度。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都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农民的内在素质上,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跟上时代步伐,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那种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造新房子,建新村庄,修新公路,只要农村经济上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自然建成了,或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是求“新”,而把经济建设放在一边,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错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把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割裂开来,不能把村容村貌建设与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割裂开来,不能把一般要求与地方优势和特色割裂开来。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党的伟大事业的统一。在当前,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说来,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使农村经济发展有组织保障,又使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就有了抓手;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了,农业和农村工作才能有新的起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以较好地解决农村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只有把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共同发展。

第五篇: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此次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论述,虽然不是首次提出,但由于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语境,以及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一论述引起了公众舆论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很多人认为,中央坚持这一改革思路,将为农民带来实惠,有助于社会公平;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教授更是提出大胆创意——应建立全国性土地指标流转中心,以更好发挥东西部各自的比较优势。

使用权流转有何实惠?农民增收入耕地得保护

国家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综合处处长朱守银研究员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际上是不改变耕地性质的条件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村区域的经营权转让行为。随着农民工进城规模的逐渐扩大,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和农户主要劳动力因外出务工而荒废土地现象日渐严峻,而一些致力发展农业经济的农户或商人却没有足够可使用的土地。正是在这一矛盾的前提下,中央提出健全市场促进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能给农民带来什么利益呢?朱守银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并且是按照依法自愿的有偿原则,对于农民工而言,无疑意味着收入增加。首先,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除了能够得到城镇打工收入,还能从自留耕地中取得经营权收益,对于改善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有很大帮助;同时,耕地长期不开发很容易贫瘠退化,从保护耕地角度,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改革也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和耕地的有效利用。

朱守银表示,当前尽管在一些地方存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但主要还是局限在亲戚、朋友和熟悉人群,往往很少甚至没有收取报酬。另有的情况是,许多时候,某户农民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往往就被其他农户占据,导致一些纠纷,需要重视。

对报告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表述,朱守银表示,我们要因地制宜考虑,对于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承包经营权的集中并按照市场经济手段,才会有利于扩大农业经济规模。他还提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现实中应注意防范一些风险和问题。首先,不能强迫农民交出土地;第二,要避免土地性质发生转变,将农业用地私自转为建设用地,导致违法事件出现。

农民致富慢如何解决?转向土地规模化经营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王东京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何解决农民致富慢、农业水平低的难题?就是要由家庭联产承包制逐步转向土地的规模经营,即通过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由流转制度,实现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另外一部分农民则实现规模种植。毕竟一亩几分地,农民怎么种都难富。他认为,农民的文章一定要做在农转非上,农业的文章一定要做在工业上,农村的文章一定要做在城镇化上。

值得一提的是,刚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市,今年7月便开始试行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该市出台新政,规定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内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独资、合伙等企业的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目前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承认“农地转让权”,但《土地管理法》又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由此造成征地补偿不公平等问题。“重庆新政”有望探索出一条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在保证土地总面积、耕地性质和粮食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把土地流动起来。因此,这些改革举措被一些专家称为“将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土地革命”。

何为全国性指标流转?省级平衡调配东西部土地

王东京教授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立全国性土地指标流转中心,以更好发挥东西部各自的比较优势。

他谈到,目前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正在扩大,这种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工业和农业的差距。在短期内,西部要想在工业上赶上东部,基本上不可能;西部土地资源丰富,东部土地资源在“红线”控制下,非常紧缺。而中央在耕地面积上,规定了不低于18亿亩的“红线”;这个数字又被分解为不同指标,分摊到各省区市,成为各省区市的“红线”。尤其是东部地区,受到制约更大。

因此,他提议用“省级平衡”的新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建议,中央成立土地指标流转中心,挂牌拍卖土地指标。这样东部就可以通过购买用地指标,继续发展工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而西部可以通过卖出用地指标,获得收益,进而把这些钱拿到比较优势更强的东部地区投资工业。从而第一,确保了土地“红线”;第二,更有利于发挥东部工业、西部农业各自的比较优势。

他表示,自己就曾经“撮合”中央党校省部级班中来自东西部地区的领导干部学员坐到一起,商谈土地指标交易问题,双方都觉得这是个值得尝试的好办法。但在目前的政策限制下,这种讨论还不可能变成现实。他希望自己的想法未来能够得到尝试。

财政政策应以公共消费为重心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不断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率。这是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基础。

作为重要的政策手段,财政政策既可以通过公共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公共消费来带动内需,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向以消费为主要增长动力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增长成果将会被更多的社会成员分享,改变高投资下形成的过分向资本倾斜的初次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并通过公共消费直接调整第二次分配结构,可以优化社会结构,有利于协调生产与消费、经济与社会、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

公共消费的实现形式是财政支出,在调整支出结构过程中,应以公共消费为导向,以社会性公共消费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即期消费支出和相关的消费性投资,压缩政府自身消费引致的过高行政运行成本,尽力提高公共消费对居民消费的带动作用。

这需要从三个层次入手来进行调整:一是调整公共投资与公共消费的比例关系,逐步提高后者的比重;二是调整公共投资中生产性投资与消费性投资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在传统体制下我们常讲的“骨头与肉”的比例关系,适当提高消费性投资的比重。三是调整公共消费结构,逐步降低政府自身消费,也就是行政运行成本,同时提高社会性消费在公共支出中的比重。

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公共消费的社会结构和区域结构,依然要向农村倾斜,向中西部倾斜。

扩大公共消费,不止是一个量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消费规模的扩大来推进基本消费的平等化。基本消费的平等化至少包括基本营养、基本住房、基本教育和基本保健四方面,公共消费的作用最终要体现到这四个方面来。社会的“公平”有很多种,可以从财富、收入、消费多个角度进行衡量和测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基本消费的平等化。促进基本消费的平等化,对于财政政策而言,就是要通过扩大公共消费来实现。就此而言,平等化是目标,扩大公共消费不过是手段。

平等化地扩大公共消费,可带动私人消费,这既有利于提高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又能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进而转换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在实践中具有双重效应,相比之下,这是当前条件下最佳的财政政策选择。

下载恩施市积极探索高山新农村建设新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恩施市积极探索高山新农村建设新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政局经验材料: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

    黄石港区是黄石市的中心城区,总人口22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2.74万人,占总人口的12.55%。近几年来,我们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把养老服务社会化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

    钟山区积极探索旧城改造新模式

    钟山区积极探索旧城改造新模式 钟山区的老城区,现名“水城古镇”,原水城特区政府所在地,上个世纪60、70年代曾受惠于“三线”建设,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片区域留下了无......

    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

    膨胀村庄规模 整合村庄资源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关于对莒南县推行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的调研报告近日,山东省临沂市民政局组成考察组赴莒南县相沟乡利用两天的时......

    创建新模式 建设新农村(金车新农村建设典型)

    创建新模式 建设新农村 ——龙胜镇金车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龙胜镇金车寨位于龙胜县城南面,距县城6公里,共有 57户255人,居住着壮、瑶等民族。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金车村......

    恩施市阳天坪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恩施市三岔乡阳天坪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摘要:阳天坪村新农村建设自2000年以来,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在充......

    市积极探索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新模式

    文章标题:市积极探索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新模式有毒治毒创无毒无毒防毒保净土市积极探索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新模式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XX市禁毒委就开展社区综合治......

    积极探索农机管理服务工作新模式

    积极探索农机管理服务工作新模式 寿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情况调研 自开展“企业走访月”活动以来,寿光市农机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努力寻求新的农机企业生产经营思路,探索......

    市积极探索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新模式

    文章标题:市积极探索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新模式有毒治毒创无毒无毒防毒保净土市积极探索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新模式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XX市禁毒委就开展社区综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