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驻马店八校2013-2014学年期中联考高二英语答案
驻马店八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英语答案
1-15BCADDCAACABBDCB
16-35ADBACABADBCDDBBCCCAD
36-38CDA39-42CADC43-46ABAD47-50BADC71-75DBAFE
短文改错答案
Mark was having a serious back pain.He was in the(hospital.The doctor talked to his wife, about her(his)condition.When she asked what(how)serious her husband’s back trouble was, the doctor said that Mark should have a completely(complete)bed rest.This meant that he has(had)to lie down all the time for 2 or 3 weeks after(before)he could go home.He then had to stay(in)bed for about 10 days.After that, he could only got(get)up twice a day to move around for 10 minute(minutes).Finally he could do some easy exercise.When he could walk round for an hour, he was able(to)leave the hospital.书面表达
Dear Sir or Madam,I'm writing in the hope that I can obtain a chance to further my study in computer science in your university.First, please allow me to t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yself.I'm Wang Mei, a girl born in Oct, 1995.I'm graduating from Beijing Xinhua High School this coming June.I'm a student with a keen interest in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Besides, I'm good at English.I know that the University of Columbia is ranked among the most famous universities in the USA, and that's the very reason why I'm now applying
to further my university study in your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take the trouble to provide me with some information and send me the necessary application materials.By the way, my email address is lihua93@sina.com.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Yours sincerely,Wang Mei
第二篇: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英语答案
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英语试卷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1~5 CABCC
6~10 AABCA
11~15 CBBAB
16~20 ACACB
21~25 CABDA
26~30 BBABC
31~35 BDCBC
36~40 BDDCB
41~45 BAADA
46~50 CAABD
51~55 BADCC
56~59 DCAD
60~63 DACB
64~67 CABD
68~71 BDCA
72~75 CDAB
76.Importance / Significance / Benefits/ Advantages
77.Improving
78.express
79.get
80.quality
81.Ways / Tips / Advice / Suggestions /Methods / Means 82.healthily
83.Respecting
84.Forbidding
85.feeling
第三篇:八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
抚州一中赣州一中 2013年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 萍乡中学新余一中 宜春中学上饶县中
联 合 考 试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宜春中学林 莹吴少华
本试卷分A.他大声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B.“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的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C.他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
D.中方立场反正是非常坚决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但是到底如何去反制会见招出招。那么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看看日方会有哪些反应,在美国目前的压力之下,日本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台湾方面有什么动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谈及到关于雾霾天气的时候,习近平说,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淡定地面对这些问题。他回忆说,小时候在北京,那个时候其实沙尘也很大,戴着口罩骑车去上学。到学校之后,口罩上都是厚厚的黄沙子。到了冬天,加上煤烟气,情况就更糟了,那个时候没有PM2.5,但是有PM250。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长久以来,以大摩和高盛为代表的一批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的人,一直是华尔街的“形象代言人”。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堂吉诃德
不嫁。(《大卫·科波菲尔》)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雾霾之下岂有完卵
“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现实的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不像北京人这么“大惊小怪”。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1%——不仅是“北京北京”,更是“中国中国”。
正如歌曲所唱:“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探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怎么样呢?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1月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往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如果说取暖问题上选择的余地不大,那么有车一族,能不能尽量多乘公交少开车?想买车的人,能不能尽量选择小排量车?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批评政府很容易,要反求诸己则很难。
仔细想一想,这两个问题都不易解决,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人的远见:鼠目寸光,而人类则懂得悬崖勒马。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便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用上空气净化器,戴上口罩,但总不能一天到晚“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且,单就这种不便已经让人幸福感下降不少。空气面前,也很难打造出一个“特区”。还是以北京为例,虽然把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外省(比如首钢搬到河北),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PM2.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与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相比,环保问题具有特殊性,它强调的是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人类作为共同体的一面。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这场大雾逼迫我们放大视野去思考我们的处境:必须超越时间的限制,为子孙后代考虑,而不是“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还必须超越地域的限制,包括民族国家的限制,心怀整个地球。这不是迂阔的说教,而是事关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能保有远见就还有希望,如果做不到,便只能通往自我毁灭。
如何才能有远见?除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官员来说,还来自政治伦理;对大众来说,还来自家国认同。如何才能具备政治伦理和家国认同?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想……而歌声在风中飘扬:“谁在疯狂开采,哪管遗留问题;谁在标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谁在雾里唱歌,提醒人们警惕。”(选自2013
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
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
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
国家可几而理欤!(选自《古文观止〃韩愈〈原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伤心、忧虑 B.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声望、名声 C.为是者,有本.有原根源、原因 D.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
来。诽谤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早夜以.思 / 夜以.
继日 B.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C.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 D.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12.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之情,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
B.作者认为“怠”和“忌”造成了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
C.最后一段交代了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毁谤歪风,又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D.本文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还有“应者”与“不应者”不同的两类人的对比。
(1)“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4分)
(2)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4分)
(3)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①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此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①惊风:狂风。②飐: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1)请概括颔联描写的景物特点,简析本联蕴含的深意。(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2)君子以仁存心。仁者爱人,____________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里娄下》)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4),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屈原《湘夫人》)(5)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杜甫《阁夜》)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9题。
欢乐颂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17.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18.小说题为“欢乐颂”,说说其意蕴,并简析其作用。(6分)
19.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分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B.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叙述不致于板滞。
C.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D.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幸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E.本文虽为小说,却有明丽而不失浪漫的意境美,阳光、诗化,甚至唯美。
六、(15分)
20.借鉴《包身工》运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对包身工晨起场景的描绘,请你描绘放学时同......
学们出校门的场景........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要求:1.点面结合,既描绘同学出校门群像,又突出某一同学个体表现。2.有动作、语言、细节描写。3.不少于两种修辞。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1988年7月,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主题是《21世纪的挑战和期望》。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回到2500年前去,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智慧。”
(材料二)《论语》摘录: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要求:1.须写议论文。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文体明确,不少于700字。
江西省2013届八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A.luòdǎoxuēmǐ ;B.chàchōngléiqiáng/qiǎng ;C.yōng/yònggàn cuán jiě; D.yīnpǎi/pòchuòshǔ)2.B.亵渎(A.卷帙浩繁、享誉学界C.利害攸关、幡然知耻 D咂摸、赋予)
3.A.望文生义。白发如新:两个人在一起都老了,由于两个人之间还不能相互的了解对方的思想,就象是刚认识的人一样。倾盖如故,是指二个人刚刚见面,谈得很投合,虽然是刚认识的,可是就象是老朋友了。(B卓尔不群:超出寻常,与众不同。C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也说“半瓶子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4.C.(A.感叹号在单引号外。B.的人;探寻舜之为舜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在为人方面,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之为周公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古之君子)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低)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能做到这一点,(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方面的(缺点)(进行批评),而不考虑他他多方面的(长处),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懒惰和嫉妒。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行,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我不止一次的试验过,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反对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露出反对的表情。我又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不这样的话,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露出高兴的表情。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难了啊。
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听到我的议论而予以考虑、采纳,大概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14.(1)颔联写近景,诗人用了借景抒情、象征(或比喻或比兴)等手法,(1分)描绘了急风骤雨猛烈地吹打着芙蓉、薜荔的景象。(1分)芙蓉、薜荔,在此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1分)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遇。(1分)
(2)尾联写五人一同被贬谪于野蛮人居住的边远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2分)抒发了诗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无奈和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和思念之情。(2分)
15.(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2)以礼存心,有礼者敬人(3)舳舻千里,酾酒临江(4)沅有芷兮澧有兰,观流水兮潺湲。(5)三峡星河影动摇,夷歌数处起渔樵。
16.(1)一个“赐”字,既表现“我”对婆婆和一大串亲戚的喜欢(1分),又表达了“我”能有缘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的内心欢喜和幸福感(1分)。为引出下文写“我”最喜欢的大妈作铺垫(1分)。
(2)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1分),又含蓄地写出了“大妈”对“我”的疼爱(1分)
17.(1)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 ;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
(2)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
(3)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
(4)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
(答满以上四点得满分;答满三点(须含20.评分:没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扣6分;动作、语言、细节描写,每缺一种扣2分,扣完5
分为止;少于两种修辞扣2分(没用修辞扣4分)。
21.立意提示:
①人活一世不能仅满足于物质追求,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②为人处事方面,要认真务实,不夸夸其谈; ③个人修养方面,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向善、从善。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四篇:2014年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政治答案
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 14-09-24C·
第五篇:2012-2013学年浙江瑞安八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1.古诗文默写。(12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的沙漠风光的诗句 __________。
(3日月之行,;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4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观刈麦》中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句子__________。(7)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通过写来往人物来表现室主人高雅情趣的句子__________。
2.古今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2)《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 ,。
描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句子: ,。
请默写出作者孟浩然其他诗歌作品中的诗句: ,。(3)、《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了禅院幽静,使山鸟怡然自得、人心俗念消除的句子是:。
1.(2015中考黑龙江大庆卷)阅读《改造人类》一文,完成下题。(11分)改造人类
①2014年年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201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为14.5℃,比1961-1990年的平均温度升高0.5℃。自有温度记录以来,全球14个最热年份中有13个出现在本世纪,而过去30年中每个10年都比前十年更热。
②厄尔尼诺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上海温异常增暖的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变化。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出现的异常天气,都有范围广、灾情重、时间长等特点,而在这一系列异常天气的背后,厄尔尼诺暖流都起着重要作用。
③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危机,科学家设想过各种解决方案。最近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利用生物科学,改变人类的某些生物特性,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危害。④要应对气候危机,想方设法保护地球资源是重要的策略之一。研究发现,18%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自畜牧业。由此可见,如果人类能少吃一点肉,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但是面对在烤架上发出滋滋声的多汁牛排时,又有多少人能够抵挡住诱惑呢?不过在马修教授看来,科学家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的方法,让人类不再喜爱肉食。“我们可以通过人为刺激免疫系统对牛蛋白的耐受性,让人类对红色肉类(牛肉、羊肉等)产生厌恶。”
⑤据研究人员介绍,一个小小的尼古丁贴片也能让人在看到肉类时感到难受,甚至恶心。虽然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并非不可能。产于美国南部的美洲花蜱(孤星扁虱)就能起到这种作用,被它咬过的人都会对肉类过敏。这也强行改变了当地人原本喜欢食肉的饮食习惯,使他们全部变成了素食主义者。
⑥从生物医学的角度考虑,人类有许多部位也能被改造。科学家提出,如果对人类的眼睛进行改造,让它能适应暗淡的光线,这样,即使在光照不足时依然能够使视力如初,那不就可以减少照明设施,节省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吗?假如我们能在皮肤上覆盖一层叶绿素,那么在晒太阳时不就能够自动生产能量吗?倘若人类也可以像某些动物一样,在冬季休眠,这不又能够节省多少供暖设备的能源消耗呢?
⑦尽管这些耐人寻味的离奇想法并不会很快实现,但其实通过生物医学工程改造人类的实践已经越来越多,整形手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⑧马修教授表示:“这些改造人体的理论看起来有些荒谬甚至极端,但总有人愿意选择接受,并付诸实践。如果我们的后代将要生活在气候无比恶劣的环境里,那么也许他们会更愿意接受改造人类的想法。相对于试图扭转气候变化,改变自己确实要容易得多。” 【小题1】这篇文章第①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的说明方法,说明了。(2分)
【小题2】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危机,科学家设想过各种解决方案。阅读④⑤段、⑥⑦段的内容,概括出科学家的两个设想。(每条不超过15个字)(4分)设想1: 设想2:
【小题3】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2分)A.厄尔尼诺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上海温异常增暖的气候现象,地球上出现的许多异常天气都与其有关。B.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如果被美国南部的美洲花蜱咬过,就会对肉类过敏。C.通过生物医学工程改造人类的实践已经越来越多,比如在皮肤上覆盖一层叶绿素。D.改造人体的想法虽然有些荒谬,但却为我们解决气候危机提供了新的方向。【小题4】除了文中提到的设想外,你还有改造人类以减少对环境危害的方法吗?请你充分发挥想象,提出一种设想,并说明理由。(3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狄青出奇兵
宝元中,党项犯塞,时新募“万胜军”,未习战阵,遇寇多北。狄青为将,一日尽取“万胜”旗付“虎翼军”,使之出战。虏望其旗,易之,全军径①趋,为虎翼所破,殆无遗类。又青在泾原,尝以寡当众,度必以奇胜。预②戒军中,尽舍弓弩,皆执短兵器。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③;钲声止则大呼而突之。士卒皆如其教。才遇敌,未接战,遽④声钲,士卒皆止;再声,皆却。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时虏人谓青为“天使”。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践死者,不可胜计也。(《梦溪笔谈》沈括)【注释】①径:一直。②预:事先。③阳却:装着退却。④遽:突然。【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1)未习战阵()(2)尝以寡当众()(3)度必以奇胜()(4)士卒皆如其教()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使之出战具答之(《桃花源记》)B.尝以寡当众以尽吾齿(《捕蛇者说》)C.虏望其旗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再声则严阵而阳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1)虏人大笑,相谓曰:“孰谓狄天使勇?”(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3)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小题4】文章在塑造狄青出兵之奇时为何反复写到虏人?(3分)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
2.【甲】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小题1】甲、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什么情感?(2分)
【小题2】甲诗颈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做赏析。(3分)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
4.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小题1】“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展现出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2分)
【小题2】关于这首诗的感情,有人认为表达诗人的孤寂凄凉之情,有人认为表达诗人的惊喜赞美之情。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3分)
1.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请以“中国梦”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请你以“书写”为话题__________,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600字左右;④不得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