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局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4:5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保局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保局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

第一篇:劳保局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了推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为我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

建设的大局,坚持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与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相结合,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培养和造就优秀青年人才相结合,完善政策,健全机制,营造环境,为加快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总体目标。从2006年起到2010到,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的要求,分步实施;今、明两年试点,然后扩大试点,力争5年左右时间,做到全省基本实现一村、一社区至少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

二、主要措施和要求

(三)制定实施方案。各市、县(市、区)要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全省总体目标的要求和当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

(四)认真组织开展招聘工作。各地一般应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全日制大专学历以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招聘的具体对象、条件和方法,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公开招聘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和就近、就地的原则,规范程序,严格把关,确保把各方面素质较好的高校毕业生选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欠发达地区、边远山区海岛等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对本地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可视情简化招聘程序,积极鼓励和吸引他们回家乡工作。招聘工作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也可由市统一组织。招聘人选由村和社区选择,并报乡镇(街道)党委会讨论决定。招聘工作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至9月份进行。

(五)科学安排工作岗位和职务。要根据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适应情况,科学安排工作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原则上以安排助理职务为主,一般应考虑安排担任村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经济合作社社长助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助理、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或团支部书记、文书等职务,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其他工作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工作适应、表现优秀的,可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担任相应的职务。

(六)切实加强教育和管理。招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由所在乡镇(街道)实行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的内容各市应予统一。高校毕业生招聘到村和社区工作后,实行3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合格的,由乡镇(街道)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一般3年一签。在聘用期内,其人事关系、档案等统一由当地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机构免费代理,其党、团组织关系应迁转至所在村和社区。在上岗前,要对新招聘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岗位培训,组织他们重点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与农村、社区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层工作方法。在工作期间,每年还要由县级人事部门牵头。组织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培训经费由县级财政承担。同时,要抓好经常性的教育和培训,支持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要加强工作业绩考核。每年由县级人事部门组织乡镇(街道)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年度考核,根据其工作表现,分别确定为优秀、称职和不称职。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要按照合同规定予以解聘。

(七)妥善落实待遇和经费保障。市或县(市、区)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18号文件精神任务分解的通知》(浙委办发[2005]48号)的有关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统一的政策,落实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待遇。聘用期间,大专生的年总体收入一般应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职工平均工资(含规模以上私营单位)水平,本科生以上年总体收入应略高于这一水平。具体薪酬标准,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试用期间的薪酬,可由各地另行确定。对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好有关社会保障,按当地企业同类人员标准为其办理各类社会保险。

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门资金,用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在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参保等所需费用,主要由县(市、区)、乡镇(街道)承担,其中设区市由市、区和乡镇(街道)分别承担,有条件的市也应对县(市、区)进行补助;有条件的村和社区也可适当负担一些。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按40%的比例给予补助。

(八)关心在农村

第二篇:北京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面试模拟题

北京市“2010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面试模拟题

来源:北京社工网

1.【应对突发类】你的辖区里发生了伤害孩童案件,作为社工,你会如何处理?

2.【意见看法类】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有些毕业生愿意零薪酬就业,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3.【活动组织类】你所在的社区参加了“创建和谐社区”的活动,作为这项活动的负责人,你会怎么组织和开展?

4.【排忧解难类】你所在的社区是老旧小区,外来人口比较多,卫生管理难度比较大,你作为分管卫生的社工,你会怎么着手改善?

5.【动机意向类】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很多选择,你为什么选择报考社区工作者?

6.【人际关系类】开会时,两名同事意见相左,发生了争论,会议似乎要不欢而散,作为会议的组织者,你会怎么调解? 7.【公文写作类】你所在的社区需要就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写一份调研报告,你会如何来写好这份报告?

8.【社交礼仪类】上级部门派人驻点做某项调研工作,领导安排你负责接待工作,你会怎么准备?

9.【情景模拟类】假设你要参加社区市民学校的校长竞聘,请做一个三分钟的现场竞聘演讲。

10.【压力面试类】告诉考官,你的哪一项缺点不适合做社工? 11.【看图说话类】从下面的图片(比如春运时火车站、小区草坪里的狗粪等)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12、【突发事件】你的辖区里突然出现集聚性混乱,按程序你需要请示领导,领导恰巧不在,作为分管综治的社工,你会如何处理?

13、【突发任务】如果领导交给你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八天完成,但第四天时领导突然要你提前完成,而你加班也完不成,你会如何处理?

14、【现象评论】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国人出现抢购食盐现象,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15、【意见看法】请谈谈什么是“老黄牛”精神和开拓精神?这两种精神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

16、【组织活动】你所在的社区参加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 迎接建党九十周年”活动,作为这项活动的负责人,你会怎么组织和开展?

17、【活动组织】如果领导让你组织一次社区春游活动,选择地点、方式上居民意见不统一,总有一半人反对另一半人的提议,这时你会如何处理?

18、【人际关系】社区开居民代表会时,两位居民代表发生了争论,你的劝解反而引来这双位居民对你的言语攻击,你会如何处理?

19、【人际关系】如果你到社区任新主任,前任主任不配合你的工作,你会如何处理? 仅供参考。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意向书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意向书

甲方(县教育局):

乙方(高校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

甲、乙双方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达成如下意向:

甲方已如实向乙方介绍本地学校情况,并通过对乙方的初步了解,拟同意乙方按甲方当地规定的程序经招录后到所属的农村学校任教。乙方已如实向甲方介绍本人的情况,并通过对甲方的初步了解,拟愿意到甲方所在地的农村学校任教。

本意向书一式三份,甲方执一份,乙方执两份(其中一份作为乙方申请认定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证明)。

甲方乙方

人事部门签章: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情况调研报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总结两年来此项工作的经验和问题,调查分析选聘的高校毕业生队伍的现状,并提出今后此项工作探索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xx年以来,xx县按照省市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xx县共有村居、社区93个(村居86个、社区7个),共已选聘了59名高校毕业生,其间有3名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1名辞职,目前在岗55名。其中男性为25名,女性为30名,大专学历为34名,本科学历21名,中共党员11名,有1名进入村支委。两年来的主要做法如下:

精心组织选聘工作。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选聘工作,通过走访乡镇、村居,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形式,全面了解农村基层所需人才。通过县教育局招生办、人事局人才交流中心和团县委在外大学生联谊会,多途径了解高校毕业生所想所盼,广泛动员本地籍毕业生回乡创业。根据前期的摸底调研情况,研究制定了符合xx实际的招考方案。xx年,按村的岗位报名,可跨乡镇报名,但对报考本乡镇的给予适当加分。录用时成绩高的录取。xx年,按乡镇岗位报名,外岛两个乡镇只允许本乡镇报名。其它四个乡镇参照07年,可跨乡镇报名,但报本乡镇的给予加分。录用时,先属地(村)优先后成绩优先进行择岗,尽可能方便学生的工作和生活。还设置了在全县范围保留资格人员。岗位出现空缺,从保留资格人员中按先属地优先后成绩优先的原则选择替补,确保完成招考计划。招考工作参照公务员考录的程序,和事业单位同时接受报名。严格按照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程序进行。整个过程未接到信访、举报件,社会反响良好。07年的考录比例超过10:1;08年的考录比例为7:1.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招考录用工作公平的占100%.完善政策机制。制定出台《xx县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xx县被聘农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性文件,对被聘高校毕业生的经济待遇和经费保障作出明确规定,大专学历人员每月1200元、本科学历人员每月1400元、研究生学历人员每月1600元。被聘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女职工生育等社会保险。被聘高校毕业生的固定报酬、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缴纳部分,除去省财政补助(40%),剩余部分由县、乡镇按70%和30%的比例承担。乡镇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和考核并发放奖。一些乡镇为在偏远村居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增加伙食补贴和交通费补贴,发放夏令费,在重大节庆日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按此计算,平均本科一个月实发大约为1857元,大专一个月实发约为1657,再加上年终奖、平时补贴等人均约为1700元,本科生一年收入约为2.4万元,专科约为2.2万元。

抓好培训培养。举办岗位培训班、学习会、座谈会等形式,增强政治理论素质。建立乡镇干部和村居干部帮带制度,为每位被聘高校毕业生至少配备一名“工作导师”,传授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建立被聘高校毕业生挂职锻炼制度,有计划安排他们到县级部门、乡镇机关挂职(一般为3个月)。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与农村管理事务,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调查中,88%的被聘高校毕业生认为培训有针对性。88%的被聘高校毕业生认为农村工作经历对自身发展有利,“能锻炼工作能力”,“丰富工作经验,积累群众基础,了解农村生活”,“是很好的人生历练”等。

加强日常管理。明确乡镇党委和村居作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加强管理和培养。试用期满后,乡镇统一任命为“村务助理员”.借鉴村两委干部、农村工作指导员管理的经验,制定被聘高校毕业生信息报送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请销假制度、《民情日记》管理制度、课题调研考核工作等一系列日常管理制度。建立被聘高校毕业生工作档案,把工作、学习、考勤、奖惩、考核等情况纳入,实行动态管理。调查问卷显示,86%的高校毕业生认为日常管理合理;73%的高校毕业生认为考核机制有利。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定期召开成员单位工作汇报会和被聘高校毕业生座谈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工作开展情况,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指导。

搭建平台,促进作用发挥。各乡镇积极为被聘高校毕业生搭建干事创业、锻炼成才的平台,发挥他们的优势,用其所长。特别是在换届选举、旧村改造、基层党建和各类创建工作方面提供锻炼的机会。他们文化水平高,接受事务能力强,能积极宣传、解答农村工作相关政策和措施,做党的政策的解说员、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员、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特别是熟练运用农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帮助村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产销问题。他们也能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主动调解基层纠纷,妥善解决农村矛盾。调查问卷中,他们对任职地基本情况“很熟悉”的占18%;“较熟悉”的占76%.对工作岗位满意程度,“满意”的占25%;“一般”的占66%.90%的被聘高校毕业生认为任职地的村干部对他们表示欢迎。

二、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是扎根意识欠缺。在访问座谈中,大部分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农村社区工作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是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权宜之计”.许多大学生认为担任“村官”是在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较少。绝大多数参加选聘是因为和事业单位考试一起报名才报考的。三年期满后,83%的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15%的大学生选择自谋职业或其它,选择继续聘任的占2%.在调查中对自身发展前景很担忧的占35%;较担忧的占53%,不担忧的只占12%.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既来之则安之”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是作风深入不足。调查发现,有37%的被聘高校毕业生认为村民对他们的任职反应平淡。对目前岗位职责情况认为只是打杂,不太明确的占65%.6%的被聘高校毕业生对任职地情况不熟悉,都是xx年新聘的。进村第一年多数面临工作难以“深入”问题,如感到专业用不上,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工作无从下手等。还需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三是适岗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急需人才,但其能力上的欠缺阻碍着他们知识优势的发挥。如: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调查问卷中,选择“专业与日前岗位的关联度强”的只占6%,选择“有关,但不强”的占40%,选择“无关”的占54%.人际沟通能力不足,个别人整天只守在电脑前,难得与村民、村干部沟通。组织管理能力不足,他们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社会工作经验不足或缺乏。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调查中,在工作中碰到难题的情况:很多难题的占10%;一般的占88%,很少的占2%.碰到难题自己解决不了时,首先向村干部求助的47人,占92%,向家人朋友求助的4人,占8%,向乡镇干部求助的没有。在工作建言献策情况:经常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并被采纳过的21人,占41%,“提出过,但从未被采纳过”的和“从未提出过”的占59%.四是外岛乡镇招考难。我县xx、xx、xx三个乡镇共有外岛村居37个,这些村本地生源少,生活条件较差,工作基础和条件相对差。xx年,通过报名到村的方式,有3名跨乡镇,8名跨村。xx年,xx、xx只允许本乡镇报名。有23名跨村考录。后经保留资格人员替补择岗,有5名跨乡镇考录。现在共有39名大学生不在本村工作,其工作、生活较不便。外岛乡镇村居将面临生源不足,招考计划难完成的问题。

五是制度政策有待完善。优惠政策的“含金量”有待提高。在调查问卷中,认为期满后的激励制度具有吸引力的占43%,没有吸引力的占45%,其他占12%.对期满后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笔试加分,尚未明确是在总分为多少的基础上加分。考核为“优秀”的,虽然明确要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但没有明确由哪级去兑现奖励。薪酬有待提高。被聘高校毕业生对薪酬满意的占2%;一般的占37%;不满意的占61%.现在的薪酬与上职工收入水平有差距。政策的前瞻性不足。对三年合同期满后的后续工作相关政策亟需研究考虑。

三、今后工作探索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1、招考方面。要总结上两次招考成功经验,和事业单位招考一起报名,吸引本地毕业生回乡报考。要解决外岛乡镇招考难的问题,进一步鼓励外岛本地的高校毕业生回乡报考。要允许适当流动。要允许考核优秀的被聘高校毕业生有机会在适当的范围内流动,有助于提高队伍活力,解决跨乡镇在外岛岗位的高校毕业生工作生活不便的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本岛保留资格的学生择岗时不敢选择外岛的问题。

2、薪酬方面。目前,我县被聘高校毕业生村官工资大多已达到或超过村两委主职干部的工资。但现在村里的主要工作还是由村两委干部完成,如果再大幅度提高标准,将造成村干部心理上的落差,不利于农村队伍的团结和工作的推进。建议以全市职工年均工资(xx年约为2.5万元)收入为大学生的薪酬标准。我县要努力达到这一标准。要建立薪酬待遇动态增长机制。根据当地职工平均水平的提高及时相应调整。

3、管理考核方面。加强部门、乡镇之间的协作配合,发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为大学生成才创造各种机会和途径。要关心爱护被聘高校毕业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经风雨、见世面、爱锻炼、增才干。通过网络、座谈、个别访谈、联谊会等平台,加强沟通交流,营造工作上有盼头、生活上有奔头的良好氛围。要完善考核机制,包括考核内容、办法和成果运用。注意日常工作表现和考核结果一致。注重考核在完成村居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和作用发挥。要扩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与待遇、培养、享受优惠政策、续聘解聘、今后的成果挂钩。考核优秀的,要给予不少于一个月工资的奖励。所需经费由省、县、乡按原工资承担比例分担。要优先安排考核优秀者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对表现较差、工作不突出的,加强教育和引导;对工作不胜任,考核两年不称职的,予以解聘。

4、作用发挥方面。要让被聘高校毕业生列席乡镇重要会议,村居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议等,使他们更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具体参与、直接参与某一方面热点难点工作,加强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挂职锻炼和学习培训,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成长成才。注重培养和挖掘工作成效显着、能力突出、政治素质强的大学生村官人才,及时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并根据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通过法定程序使其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并及时推荐为乡镇后备干部。

5、期满后续工作。期满后,愿意继续在基层工作,应给予续聘。由乡镇提出具体拟聘村居,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一次考试或考核。根据先属地优先再成绩优先原则择岗。考核优秀的,可以适当加分。续聘期间的薪酬、待遇、省财政补助等政策应同现在一致。在每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要有20%的职位招录期满的高校毕业生。要制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具体政策,明确在工商、税收、项目、融资贷款、技术指导等方面优惠扶持。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到西部

●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将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为了吸引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建功立业,国家出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惠政策:

1.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而去西部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迁到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由政府主管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到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提前定级,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高定工资标准。人事部还要求各地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进入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及承担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单位。

2.各级政府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在艰苦地区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者,报考研究生的,应优先予以推荐、录取;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

3.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招募志愿者,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一级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单位服务1—2年,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自主择业;服务期满一年考核合格,报考研究生的,总分加10分,各高校出台的政策如优惠于此政策,则参照高校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服务期满一年考核合格,可以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和东、中部地区公务员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报考西部地区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5分;在录用党政机关公务员和新增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优先录用、招聘志愿者。●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享受哪些政策优惠?

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公安机关将积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及时、便捷地办理落户手续。用人单位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其合法权益。从事个体经营和自由职业的高校毕业生要按当地政府的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交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

劳动、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将为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集体户口、人事代理、存放人事关系等服务,同时还将为这些毕业生办理人事关系接转、人事档案管理、转正定级、党团关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缴纳等服务,实行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解除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对于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以及到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按照有关规定,在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维护其合理权益。

相同之处

就业协议是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就确立劳动关系这一点来说,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相通的,可以这样认为,就业协议的实质就是准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们的相同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合同的性质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这类劳动者,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劳动者,在培养、使用、待遇等方面可能有所不同,但从确立劳动关系这一点来说,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一致的。

(2)主体的意思表达一致。签订就业协议的双方在表达主观愿望,意思表示真实、无强制胁迫方面与劳动

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而双方的主观意思表达所处的状态完全一致。

(3)法律依据一致。由于就业协议是确认劳动关系的一种协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录用、接受之后,要有

见习期(或试用期),最低劳动年限的规定,这与劳动合同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就业协议应遵循《劳动法》中劳动合同等有关规定,发生争议纠纷,应依法解决。

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都是与就业相关的,但有本质上的区别。就业协议书是教育部统一印制的,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所在高校三方签定的就业协议书,是在毕业生派遣之前签订的;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定的关于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受劳动法的约束与保护,并且是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后签定的。云滇人才网小编提醒,不论有何区别,但在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一经签定,都具备法律效力,不论是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内容不同。在毕业生就业协议当中,毕业生的义务是向用人单位如实地介绍自己的情况,并按时到用人单位进行报到。用人单位的义务是如实向毕业生介绍自己的情况,负责办理毕业生有关手续。学校的义务则是负责完成有关的派遣工作,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分配的具体体现。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主体不同。就业协议书主体有三方,毕业生、用人单位、高等院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是人才市场上的平等主体,双方经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而达成协议。劳动合同的主体双方,则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法律依据不同。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无名合同,适用《民法通则》、《合同法》、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分配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政策规定,这个协议一经签订,各方应严格履行,任何一方要变动这个协议,需提前一个月取得另外两方面的同意,否则按违约处理。劳动合同是有名合同,适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规范。

签订时间不同。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落实用人单位后签订的,就业协议的签订在学生离校前。劳动合同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订立的。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工资待遇、住房等方面有事先约定,可在就业协议的约定条款中注明,附后补充**日后订立劳动合同时对此内容应予以认可。

适用的人员不同。劳动合同可以适用与各类人员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只要有劳动能力并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经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一经录用都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只适用与高校毕业生。

纠纷解决方式不同。毕业生因就业协议发生纠纷,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提请劳动争议仲裁。若因劳动合同发生纠纷,任何一方均可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如当事人就劳动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创业优势

1、知识优势。结合上面分析的大学生自身特点可以看出,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是一个知识、智力

和活力都相对密集的群体,他们享受了专业领域的分工,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因此,知识资源成了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如计算机网络知识。

2、活力优势。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无太重负担,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信

心较强,对自己认准的事物会有激情去体验。

3、创意优势。大学生有强的领悟力,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思路活跃,创意新颖,能

将所学的知识很快内化为能力,外化为创造。具有创意就意味着创新,创新能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一定具有独立性、求异性、想象性、新颖性、灵感性、敏锐性等人格特质。因此,创意能力影响着创业实践的特质,是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主要包括在专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创意,因此是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4、其他优势。除了以上的明显的优势外,大学生还具有策划、组织、领导、管理、公关等方面潜在特质,经过创业的体验,这些能力都将产生很强的外部性。

创业除了有自身优势外,外部优势对其成功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国家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学校提供的就业培训、社会服务机构的积极扶持等。

1、政府的优惠政策。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又有以下突破。

(1)内容更全面。我国首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税收优惠的政策。新出台的政策在这方面填补了我国

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的空白。

(2)服务更广泛。创业优惠政策首次覆盖毕业内在校创业的大学生,而不是像以往扶持政策都只针对

社会人员。

(3)方式更先进。首次采用网络申领方式,便捷、高效,充分体现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年”的工作理念。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劣势

1.时间精力有限。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尤其对于正在为自身素质提高而努力的大学生而言,学习本 身就需要极大时间和精力,如果再加上创业,那绝大多数大学生会落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2.大学生仍没有全面成长。他们心智、品格还不够成熟,人文素养不够深厚,所以在大学生能力有欠缺的 情况下贸然创业,那不仅注定了失败,还会给未来人生带来阴影。

3.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 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所以这样一批素质不高的创业者会导致创业的低水准,影响 未来商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4.大学生的经济条件有限。现今,大学生一般是在校学习,都没有独立的经济条件。所以,当一股热血想要投身创业时,资金却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虽说现在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力提倡,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但不得不承认,仍需要一些父母的支援,这不利于得到父母家长们的支持。

5.我国的创业环境较差。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环境还是不容乐观,他们的创业之路还是比较艰难。他们创业的所需的各种服务还在完善中,加上我国社会上的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毕业生离校时取得以下材料:

(一)毕业证:学籍管理科发放;

(二)毕业时已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或申请回原籍的学生,除了取得已以上两证外,还应取得以下材料:

1、派遣《报到证》:学校招生就业处(一般委托各学院辅导员)发放;

2、户口迁移证:招生就业处办理证明材料,公安处户籍科发放迁移证;

3、组织关系:学生党员必须到院办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4、档案: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凭毕业生的报到证白色通知联转寄档案。到单位后,须关心、查询自己的档案是否已转到保管地,如有问题可与学生处学籍管理科档案管理员联系。

毕业生离校时应做工作及应取得材料

1、填写“毕业资格审查信息表”,获得毕业资格,填写“毕业生推荐表”、“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登记表”,办理离校手续。

2、学历证书:包括毕业证、学位证,由教务部负责发放

3、报到证:原称“派遣证”,现仍有人习惯此称法。“报到证”是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是办理户档转迁的凭证,是办理“五险一金”的凭证,是计算工龄的凭证,相当于存入档案的毕业证,也是大学毕业生档案资料必须组成部分。“报到证”可证明持有人是经国家计划招生、录取与培养,毕业时未开出的,也要在毕业后两年内(择业期内)去教育厅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出。

4、户口迁移证:凭户籍卡、录取通知书/报到证到东湖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证,再凭户口迁移证落户。

5、组织关系(党/团)结转。

6、档案:通过调档函从学校转到研究生学校/就业单位。毕业时未签就业单位可办理人事代理/人事托管/申请回原籍等方式来专业管理个人档案。

下载劳保局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保局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调查

    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调查 刘军李运华1999年以来,我市连续7年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农、支医、支教、扶贫或到企业锻炼工作。市人事局近期对选拔高校毕业生到......

    XX乡党委关于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

    XX乡党委关于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 任职整体工作情况总结 根据上级的安排部署, 今年我乡有7名大学生村官在各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成为我乡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为基层组织注入......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组通〔2011〕34号)精神,今年省委组织部给我县下达了6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政策.doc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政府将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昨天,教育部下发《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20条新......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实施细则

    粤教师[2008]7号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各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

    关于印发《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组〔2008〕58号 各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范文合集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08]14号)精神,按照中央组织部有关要求,我省结合实际,决定2010年选聘38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

    关于做好2008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

    关于做好2008年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 从事“三支一扶”工作的通知 皖人发„2008‟44号 各市委组织部,各市人事局、公安局、教育局、财政局、农业局、卫生局、扶贫开发领导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