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纺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中国纺织工业——服装:牛仔裤为你提供
麻纺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2012-02-14
发布单位:中国麻纺织行业协会
麻纺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麻纺行业在做好自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行业自律的同时,也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一)麻纺织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重点创新项目应享受国家创新中小企业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应给予技术创新基金专项资金支持。
(二)应将麻纺织技术装备研制列入国家重大纺织技术装备项目,重点落实苎麻纤维加工和纺织先进技术设备研制项目;将麻作物种植、收割(剥麻)等机械研制列入国家农机开发项目。
(三)以麻纺终端产品市场为目标,促进上下游产业整合和产学研结合,加强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对终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建议单列麻制服装海关税号便于生产贸易管理和统计分析。
(四)建议设立“麻纺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麻作物良种培育、种植产业化、原料市场风险调节和麻纺织消费市场拓展等行业发展工作。鼓励麻纺织企业开拓国内外消费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麻纺织产品广告宣传费用享受优惠税收政策。
(五)建设中国麻类纤维、面料、服装、针织及制品的电子交易市场,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六)对麻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技术与产品研发中心的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七)建议对下列项目或活动给予专项资金补贴:企业管理体系和各类产品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广告和商标注册、境外投(议)标、设立国外营销机构、麻纺织企业出国参展和市场考察、企业培训等。
(八)建议取消或调整亚麻纤维进口关税,以减轻亚麻纺织企业进口负担重、竞争力减弱的突出困难。
(九)建议解决高征抵扣税率问题。麻纺织企业增值税率为17%,而购进麻纺织原料抵扣税率为13%,麻纺企业应该享有与其他产业同样的国民待遇。(完)
(中国纺织报)(E05)
第二篇:2014年中国麻纺织市场发展问题
2014年中国麻纺织市场发展问题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预计增速有20%左右,休闲装业务调整充分,预计增速有10%,公司开始代理多个品牌,有望成为服装平台型公司;鲁泰A业绩地雷可能性不大,海外产能转移步伐超预期。
2014年,黄麻纺纱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劳动力成本提升与设备技术创新不够,此情况在亚麻以及苎麻企业上也可以看到。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中国麻纺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困难。
生产设备落后。由于麻纺织行业技术设备自动化水平差,一直困扰麻纺织行业发展。特别是苎麻行业设备陈旧老化,存在效率低和用人多问题,平均万锭用500人及以上,影响企业创新发展。
劳动力成本升高。麻纺织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平均万锭用工450人左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政策,在改善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条件的同时,由此带来的企业用工增加,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不能快速完成产业升级,大大削减了企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中的成本优势。劳动力成本已成为影响我国麻纺织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原料种植面积萎缩,原料种植发展不均衡,例如,当前享有“中国草”的苎麻,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原麻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优质亚麻原料和黄麻原料主要靠国外进口,受制于人。例如2014年黄麻原料进口价格不断上升,国内企业大量进口黄麻纱线,这样对黄麻初加工企业冲击较为严重,使我国的麻纺织企业在产能扩展、产品创新上受到了很大限制。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麻纺纱行业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第三篇:绿色食品区域发展政策措施探讨
绿色食品区域发展政策措施探讨
摘要:近20年来绿色食品事业得到飞速发展,但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除去物产资源丰富等先天条件,文章分析了可以提高区域绿色食品发展速度的政策措施,并对已经走在发展前列的地区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食品,区域发展,政策措施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环境,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无污染、安全、优质并使用专用标志的食用农产品及加工品。绿色食品事业近20年来有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抓手。在2012年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质量督导调研活动中,笔者对推动各省绿色食品事业快速发展的因素做了思考,除了物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扎实、企业品牌意识强等先天条件外,笔者认为还有5个重要的政策措施。
1推动绿色食品快速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1.1政府政策引导,特别是补贴政策对各省绿色食品事业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各级政府对发展绿色食品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从政策层面积极出台相关措施,推动绿色食品认证,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绿色食品规模,并将此作为重要考核指标。2012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扶持绿色食品生产,将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出台相关发展政策。
例如,江苏省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到2015年,全省“三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监管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总量和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全省“三品”有效数达到1.6万个,“三品”基地面积占耕地比例达到85%。2012,江苏省农委下发通知,将本“绿色食品”发展任务分解到各市、县,并制订相关工作计划,将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考核体系,按季度进行通报。
在发展政策的指导下,许多省份还出台了配套的奖励政策,并落到实处。奖励政策对于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有很大的吸引力。
例如,河北省于2010年省政府下发冀政[2010]87号和120号文件,加快河北省蔬菜产品发展,出台对“三品一标”蔬菜产品认证的补贴政策。2010年8月至今,河北省各级绿色食品主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省政府冀政
[2010]87号文件精神,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由2009年底的93家企业、194个产品迅速增加到现在的339家企业、1 062个产品。
1.2完善各级机构建设和绿色食品检查员队伍建设是绿色食品发展的重要保障
绿色食品认证具有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在此体系下,需要国家、省、市、县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及经过考核认证的绿色食品检查员、监管员共同完成认证过程,包括大量的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工作。理想的工作体系,是省、市、县各级都有独立的办事机构,拥有数量匹配、可以独立完成文件审查和现场检查的检查员。目前政策支持力度大的省份,机构也更健全,发展速度快。而有些省份甚至只能靠省绿办人员完成本省认证工作。
例如,山东省市、县绿办机构健全,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工作网络体系,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推动绿色食品认证监管工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稳步进行。山东省辖的16个地市虽未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均由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明确了工作职能,确定了工作挂靠单位,均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县级职能挂靠机构和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1.3规范制度、严格程序是绿色食品有序、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生产”是绿色食品安全、优质的基础。在现行的标准及规范文件的指导下,如何有效的将其应用到实际认证工作中并实现制度化非常重要。各地区管理方法不同,需要根据相关认证规范,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具体文件审核、现场检查规范。同时各地区的环境、产品特点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和发展适合当地的相关技术指导文件。
例如,在认证程序方面,江苏省下发了《关于加强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的通知》和《江苏省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工作手册》,对材料格式、现场检查等工作做了统一规定。其中现场检查工作手册明确了现场检查计划相关内容,设计了江苏省绿色食品认证现场检查评分表,以分项表格的形式,方便检查员进行现场检查。设计了现场检查计划表,规范了江苏省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目录及编制要求。
在技术指导文件方面,湖南省为加强标准化生产,组织编写全省20多种大宗作物的生产技术规程,由省质监局以省级地方标准及技术规范形式发布,目前已有4项标准立项。同时湖南省组织制定的绿色食品现场检查规范也已立项。
1.4服务意识强是提高企业认证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绿色食品认证将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事业。各级机构需要具有“官员”和“服务员”的双重身份,才能使更多的企业进行绿色食品认证,使企业由“被动受监督”向“自觉提高质量安全”转变、实现绿办角色由“单纯监督”向“质量安全顾问”的转变。很多省份都在完成认证和监管本职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的增值服务。
例如,江西省拥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8个,数量列全国第二位,当地工作机构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推动企业与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对接工作。不仅为企业有效解决了原料供应问题,提高了认证积极性,而且为原料基地的产品找到了更稳定且价格更好的销售渠道。江西省经济欠发达,绿色食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为降低企业认证成本,当地工作机构在自身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补贴认证工作,将以前由企业承担的交通费和差旅费改由工作机构自身承担,虽然减轻的幅度有限,但让企业感受到了机构对其帮扶,提升了其认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主动加强品牌宣传是提升品牌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是绿色食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拉动绿色食品消费,提高企业自觉认证积极性,从而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同样需要各级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通过各种方式,将绿色食品品牌价值广泛传播到消费者。很多省都建立了与主流媒体的联系机制,积极加强正面宣传,防范恶意炒作,重点加强对政策、产业发展及产业典型的宣传。有些省定期或不定期的推出集中宣传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达到最大宣传效果。
例如,四川省在加强本省绿色食品品牌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1年,省中心组织了全省绿色食品宣传月等活动,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圆桌会议、网上知识竞赛、记者基地采风、领导访谈等一系列大型宣传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宣传发展绿色食品的热潮,有力地提升了绿色食品品牌形象,营造了绿色食品发展的良好氛围。
2促进绿色食品健康发展的建议
笔者认为,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以上5个政策措施推动了部分省份绿色食品事业的快速发展。但目前各地区绿色食品发展还很不平衡,发展落后的地区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走“捷径”快速发展。绿色食品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地区,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提升。
2.1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
绿色食品认证在产地环境检测和产品检测有严格的检出限值,可以“准确”保证“两端”合格。而中间的生产过程,需要在准则类标准的规定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程及管理措施,其制度有效性及制度执行效果,则需要现场检查员与企业共同达成。检查员应加强现场检查过程中对于标准化的检查和宣贯力度,让企业切实理解制定标准化程序的重要性。例如,在现场检查中,应对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等过程管理严格查验。
2.2全面实施绿色食品品牌战略
除了联系媒体、举办活动加强品牌宣传外,还应将两个方面纳入品牌战略。一是加强绿色食品专业营销渠道建设,为绿色食品提供集中展示平台,提高企业效益。二是进一步加强获证企业绿色食品生产宣传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在获证企业中悬挂绿色食品相关标语、做到绿色食品相关制度上墙等有效措施,渲染绿色氛围,并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积极使用和宣传绿色品牌。
作者简介:唐伟(1977—),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与营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Z].2012.[2]江苏省农委.关于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意见[Z].2012.[3]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示范县建设促进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Z].2010.作者: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唐伟来源: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年第04期
第四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
物流办)。市物流办的主要职责是:统一制定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加快重点项目的立项以及国土、建设等环节的审批;依据物流业发展趋势制定相关的技术标
准;做好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推介和物流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工作。
(二)建立重点物流项目和进入物流园区企业认定制度。成立市现代化物流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依据物流企
业资产、营业额、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专业人才结构等因素制定物流企业进入物流园区标准,提出对重点物流项目和入园企业的认定意见,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对已认定的物流项目,各有关职能部门实行联合审批,并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物流项目优惠政策予以办理相应手续。
(三)实施优惠的土地、用电政策。进入六大物流园区的重点物流项目,其土地政策案市政府第83次用地审
定会议审定的《深圳市现代物流园区土地管理政策》执行。重点物流项目的用电电价按工业用电标准收取。
(四)实施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立项和投资政策。市计划主管部门子阿政府投资计划中设立物流业重点投
资项目,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对企业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可列入政府科技三项经费和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五)加快电子口岸建设。
(六)加快物流业的对外开放,积极推进与香港物流业的合作。
(七)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八)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九)有关人才、土地、用电、资金等扶持政策,以及重点物流项目和进入物流园区企业的认定,由政府相
关职能部门另行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
第五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文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璜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文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殷;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物印剧、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文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四、简化审批程序。属市级或市以下审批事项并需要观场勘验的,在公示期满、听证会通过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审批;对不需要现场勘验的,全部变承诺审批为即办即批。属省级以上审批事项的,市文化行政主营部门代企业办理申办手续,受理申办文件材料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报省有关审批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申办企业提交文件材料齐备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须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
五、设立文化有限公司,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足,首付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约20%。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脾、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后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六、在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企业所得税自获利起2年内免征,2年后按15%税率征收。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办的文化企业:自取得第一笔收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
七、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八、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撮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九、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亏过营业收入2%的,可在税前据实扣除。
十、各相关行政管理、执法部门不得向文化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切实维护经营者的佥权益,为文化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
《2009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来源于,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欢迎阅读2009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