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常识,高考作文才有价值

时间:2019-05-14 05:0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归常识,高考作文才有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归常识,高考作文才有价值》。

第一篇:回归常识,高考作文才有价值

回归常识,高考作文才有价值

2010-06-11 13:16 评论 0 条 查看评论true||##

在今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之后,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就迅速地进入公众眼前。仔细品读这些高考作文题之后,感觉今年高考作文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开始懂得引导考生回归生活常识进行现实思考。

先来看看今年一些地方的高考作文题。北京卷题为“仰望天空与脚踏实地”,浙江卷题为“角色转换之间”,山东卷题为“生活品质,靠什么来支撑?”,辽宁卷题为“幸福是_____”,江西卷题为“找回童年”,江苏卷题为“绿色生活”„„

不难看出,北京卷是在提醒人们,有仰望星空的理想,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践行;浙江卷则希望通过体察角色转换之间的感受,来吁求人们应该更加懂得感同身受,彼此尊重。而其他一些高考作文题,也在提供这种依据常识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找回童年的快乐?什么样的生活才有品质?绿色生活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些思考都必须贴近现实生活,深入到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中。考生要想真正交付出最有普适价值的答案,也只有一条路径,那就是能够从尊重常识出发进行求解。

常识是个极有价值的好东西。去年梁文道先生曾有一本叫做《常识》的书很流行。用梁文道的话说,这是一个“常识稀缺的年代”。其实仔细想想现实生活,就不难发现有很多人要么陷于凌空虚蹈不着边际的务虚生活,要么沉醉于一些远离实际的宏大叙事中。最糟糕的是,现实中还有很多所谓的信仰、理念和价值观,其实根本经不住常识的起码推敲。甚至还有一些权力不尊重民意,不断侮辱公众的常识性认知。

高考被视为中国人的成人礼,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来引领青年学生充分尊重常识,无疑是极具现实价值。前两年,高考作文曾经因为“一片诗意”而招致公众强烈诟病。当时诸如“人生,诗意还是失意”、“诗意的生活”、“春夜细雨”之类的高考作文题,让太多考生陶然于小我得失悲欢的情绪,在一片风花雪月中偏离了现实世界。而在去年,高考作文又突然从“诗意盎然”彻底转变为“时事评论”,诸如“金融风暴中的我”、“明星代言你怎么看”、评论“兽首拍卖”、“我说九零后”这样的高考作文题,铺天盖地。这样的巨大转身,对于长期在校园里接受应试教育的考生来说,容易产生强烈的不适感。这些很不“诗意”的作文题,会让广大考生感觉很没“意思”,他们写出的大量所谓的“公民表达”,也多是变成一种表态文章,根本不能具备应有的思想价值。

太过诗意当然是很无聊的,但太过宏大深刻,却也容易给年轻学生带来一种无法承载的思想之重。毕竟,这些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离现实世界诸多深刻命题仍然有着特定的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高考作文能够转向常识思考,无疑就弥合了高考作文在培养公民精神路径上的断裂,使高考作文在向公民教育转身的过程中,不至于陷于过度失重。事实上,只有真正懂得尊重常识,而不迷信所谓那些空头理论,年轻学生对于社会现象的判断认知,才不会被一些理论与权力这些所谓的“权威因素”蒙蔽。

依据常识进行思考的高考作文最有现实价值。今年大量高考作文既不是一片诗意盎然,也不再逼着考生进行宏大思索,而是真正贴近生活脉博,让考生根据生活的律动,来进行现实思考。这无疑为高考作文变成一条向公民社会的文化路径,做出了有益的衔接与铺垫,这其实是今年高考作文的最大价值所在。

[作者:单士兵]

第二篇:高考作文应回归本质

高考作文应回归本质(转发共享,谢谢作者)

2011-06-08 08:01:00|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亦不例外。6月7日上午起,微博中就有很多网友发表对高考作文的评点。

根据各地的高考题目,笔者注意到,除新课标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外,今年作文的一大特点是,较少与时事紧密挂钩,不是政治题,也非科技题,而重在考察学生的基本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本质的一种回归。——此前有些作文,就会因与时事太紧密,学生对某个事件的相关背景不熟,而导致无法下笔,作文就不是作文,而成了时事政治考题了。《中国崛起的特点》更像政治题,是典型的主题先行。为什么要让考生一定要写中国崛起了呢?为何不允许考生说中国其实并没有真正崛起呢?没有崛起自以为崛起,可不可以作为“特点”呢?

从各地的题目分析,全国卷2高考作文《诚信》是老题目,我在考前给你一考生随口说作文题目,就说到它,估计考生都会记得好多范文,但要写出特色、得高分不易。江苏作文《拒绝平庸》、浙江《我的时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话题很熟,但也难写好,一不小心就会得一个“平庸”的分数。江西卷《孟子三乐》,强调思辨,属于难写的题目。广东《回到原点》,和2009年的《常识》有得一比,是一个比较好的题目,考验考生对“原点”的认识。而上海作文让考生议论“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题目融合了生活态度、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命题,如果这三者的关系能论述好,作文可以出彩。

总体看来,作文重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个好的趋势。这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培养公民素养和人文素养。但还需注意两点。

其一,作文强调思辨,这会给阅卷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再以主题先行,观念先行来评价一篇作文。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论据是否详实、论证是否严密、充分之别,如果某个学生在作文中提出“另类”的观点,但却说理充分,阅卷者是不能轻易给判一个低的分数的,否则,就会扼杀思辨,让学生畏首畏尾,学生只会写出没有个性、特色的平庸文字。

其二,从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出发,作文应尝试出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而不是所有学生都做一道作文题。比如,法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就按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学科划分,不同科类有各自的作文考题,而且为每科考生提供若干个题目以供选择。2008年法国高考理科作文题,有3个题目供选择,用4个小时写作,分别是“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背景知识,选取一个题目来写。这样的出题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设想,如果几个省的作文题目,放在一张卷子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这可能更好。或有人认为,这不利于评分标准统一,但如果阅卷者认真、细致,关注考生的说理过程与表达能力,是不会存在这一问题的。大学自主招生出不同的面试题,都可考察出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没有理由不能通过阅读作文,评价出学生的作文能力的。

毫无疑问,高考作文具有选拔功能,因此,考出考生的作文水平很重要,但是,任何考试选拔都应兼具育人功能,从这一角度看,出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空间,将是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第三篇: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回归教育常识》读书心得

寒假期间应学校要求读了汤勇所著《回归教育常识》一书。全书分为六章,即第一章教育需要思考、第二章当教育被功利心绑架、第三章让梦想点亮教育、第四章教育离本真还有多远、第五章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第六章仰望教育的星空。刚开始阅读时,觉得虽然书名和自己的日常工作很贴近,但是很多文章都属于教育哲学的范畴,读起来并不是那么生动有趣。都说付出总会有收获,读着读着,自己也逐渐地跟着作者的思路思考起来。

作者的视野很广,关注的问题很多,但是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科学的思维、没有深入的体验,他是写不出这么多文字的,光凭这一点很多教师应该感到汗颜,包括我自己。想到自己平时写一两篇论文就感到非常不容易了,有时候有想写的冲动,但是限于阅读量不足、水平不高,难以下笔行文,因此很多东西是一再拖延推迟,好像患了严重的拖延症。作者不是一般的老师,他是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局局长、党委书记,还兼任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分会顾问等职务,之前已经出版了《管理心智》《修炼校长力》《我的教育心旅》等著作。曾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评为“2014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2015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在繁重的行政工作之余还能著书立说,并且著作等身,实属不易。

让教育成为教育应该是教师的基本理念。汤勇指出:“教育最基本的常识是什么?教育是人学,是人的教育。教育应该遵循孩子身心的发展规律,应该遵循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这是最重要的常识。教 育是生活的过程,或者说教育就是生活。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思想家、军事家,也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考上名牌大学,这是常识。孩子在他的校园里生活,肯定离不了作业和试题,也离不了分数和成绩,但是他们的校园生活绝对不应仅仅是这些,而应是丰富多彩的。教育,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让孩子拥有分数,而且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这是常识。好的教育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注重孩子的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信,让不同的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坐标和人生方向,让孩子成为他最好的自己,或者说成为他自己应该成为的人。这是常识。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孩子尊重教师,天经地义。教师尊重孩子,既是教育的要义,也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崇高师德的体现。这是常识。教育,应该尽可能不设防线,不过多干涉。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是等待的艺术。允许孩子慢慢来,慢慢成长,这是教育常识。孩子成长需要陪伴,而不需要过多干预;需要呵护,而不需要一味溺爱;需要引导,而不需要我们越俎代庖。这也是常识。校园文化,乃至名师、名校长、名学校,其生成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淀、岁月的历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打造’出来。这也是常识。”这些真知灼见都是大实话,没有这些基本常识的坚守,我们的教育只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化。

让教育成为教育需要良好的教育办学氛围。《回归教育常识》有一篇文章——“过热的课外辅导会将孩子引向何方”,我看后心里五味杂陈。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自己班的有些学生周末报了五六个培训班,两天时间根本停不下来,既累家长也累学生。还记得之 前火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孩子,请适应这个竞争的时代!》其中写到:“因为他们在课堂学习之余,周末针对性培优班里这类型的培训太多了。教育再这么办下去,还要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学校、老师做什么呢?教育培训机构几乎已经决定了小孩们的命运前途。因此,汤勇也痛心疾首,感叹到:“如果孩子们的身心空间被各种辅导、各种补课填得满满的,如果孩子们的灵魂世界长期蜷缩在毫无表情的试卷分数下,最后毁掉的不仅是孩子们创新、创造的品质,还有可能是孩子未来的幸福,乃至孩子今后行走社会的能力。”

教育是良心事业,需要淡泊,需要宁静,需要从容,需要坚守,需要“上善若水,静待花开”的教育情怀。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新的学期,希望自己,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教师,能够以淡薄宁静的心态教育孩子,不急不躁,做好引领学生的这条大鱼,用自己的微博之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接近教育本质的英语课堂。

第四篇:教育要回归常识和原点范文

教育要回归常识和原点,新闻也要回到常识和原点。于是,有了我们诸多关于教育常识的系列调查和分析报道,我们试图以关键词为经,以报道为纬,织起‚教育‛这张网。

实践证明,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回到‚教育即人学‛的本质上,回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大背景下,回到基于对生活和生命的尊重上,‚从学生出发‛,建构起以‚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为框架,以课堂为中心的中国当代‚新教育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的真正变革,才能让教育焕发新生!

新的语境下,让我们重新回到原点,解读——

教师

教师是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还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不论从哪种角度看,教师这个职业都不普通。

它的不普通之处在于,它是教育的奠基者,它决定着国家和民族未来。所以,有了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民族。

但如此不普通的教师,却面临着形象两极分化的尴尬:一种是把教师看成高高在上的‚灵魂塑造者‛,把教师看作‚蜡烛‛和‚春蚕‛,在这种悲情的意象里,教师被刻画成默默耕耘的牺牲者、不求回报的奉献者,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另外一种则是对教师的恶意丑化和贬损,似乎教育的一切问题,都出在了教师身上,都该由教师来负责。

更让人忧虑的是,除了存在着外界对教师角色的不解外,教师自身也缺乏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外人看来,教师有两个假期,其实个中甘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你实行素质教育少留作业,他们怪你耽误了学生;你补课多留作业,他们说你加重学生负担。老师真难当‛;‚教学这么多年了,每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都不知忙了些什么‛。现在,职业倦怠成为教师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

掌握教育契机问题,就是要抓住其心理发生矛盾的转折点以适时教育。在后进生烦恼时,渴望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慰籍,班主任要用师爱和集体的温暖,去帮助他;在后进生困难时,班主任要提供帮助;在后进生痛苦时,班主任应引导学生看到光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后进生激动时,班主任要抓住这种情感波动,把他从行为过错中转化过来。

龚x虽然不打架了,有进步,但由于其思想品德素质、学业基础的提高还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容易反复。如何进一步巩固,防止反复,关键在于让他树立自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其希望之火燃烧起来。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后进生一般都对正常的学习、生活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破罐子破摔”想法大有人在,其优点往往被缺点遮掩,作为德育工作者,就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积极因素,挖掘和捕捉后进生的那不起眼的闪光点,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能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再给予表扬、激励。

在二十世纪英国的一个郊区,一个农庄里有一户农民家,家里很穷,又生了一个女婴,这无疑多了一张嘴,给本来就穷的家庭增加了生活负担。这女孩长得比较丑,她的前额还长着一颗黑痣,所以父母并不喜欢她,她常常受父母的虐待和打骂,别的孩子也欺负她,等女孩长到五、六岁时,她自己自卑感特别强,总是呆呆地望着原野。有一天有一个大哲学家路过此地,看到这个女孩在地里,不看别的,只是低头在看一本画书,于是走到这个女孩面前说:‚这个女孩了不起,天资不凡,将来一定是个大人物,你们看,她的前额有一颗黑痣,那不是什么黑痣,分明是一颗福星,也叫智慧星。‛哲学家走了,村庄里的人们就传开了,‘大哲学家说了,那个长黑痣的女孩,将来一定是大人物’。从此父母改变了对这个孩子的看法,开始喜欢孩子了,大庄主听说这个女孩将来是个人物,就认这个女孩为自己的干女儿,并供她上学,她自己也有了信心,后来这个女孩上学特别用功。

二十年以后,这个女孩子,果然成为一个博士,三十岁已经成为英国伦敦的代市长,很快就会成为皇家的院士。就在这时她得了癌症,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据医学专家说,她的癌症源,是前额那一颗黑痣。

原来那一颗黑痣不是什么智慧星,是癌细胞源。就是因为当年大哲学家的一句话,使这个非常平常的女孩子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人才。因为哲学家点燃了这个女孩心中的信念。

纽约州的大沙头是一个黑人聚居的贫民窟,这里的人不仅贫困,而且名声狼籍,凡是在这里出身长大的孩子很少有人找到体面的工作。当年皮尔.保罗走到一个诺必塔的学校当校长,他发现这里的孩子,无所事事,旷课、斗殴摔坏物品是家常便饭。有一天一个叫罗杰.罗尔的学生从窗台上跳下来,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校长把这个学生叫过来说:‚你伸过来手,让我看看,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手就知道,你将来一定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杰.罗尔大吃一惊,他自己的奶奶说过,自己长大是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大船的船长,从此他自己认为自己长大一定不是平凡的人,就从那一天起,纽约州长成了他精神领域上的一面光辉的旗帜。平时他不但非常学习用功,而且他的衣服不再沾一点泥土,干干净净,行为端端正正,对人恭恭敬敬,精神饱满,没有污言秽语,走路昂首挺胸。后来学习成绩一直上升,成了班长。

成人后一直以州长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五十一岁那年,通过几次努力,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记者问他自己的成长和成功的秘诀,他没有讲自己的奋斗史,而是提起了当年皮尔.保罗校长,是校长点燃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开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潜能在体内,其力量是巨大的只要你掌握了好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才,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找准契机点燃他们心中成功的信念,激活他们自己生命的能量,使信念转化为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内驱力,他们就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点燃信念是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开关。

教育在于唤醒

推荐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我们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的,这说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丛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还表现为对自己现在时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一致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那么,教师就不要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审查他们,甚至因为学生暂时的不好、不开窍而失去对他们应有的信。俗语说:五个手指头伸开还不一般齐呢。何况活泼可爱、聪慧调皮的小学生呢?

在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后进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后进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教育创造的成果虽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不是流芳百世的乐章,不是令人称奇的画卷,但却是新生一代的灵魂。“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对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者掌握一种神奇的力量,去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

牛顿发现了物质世界的万有引力,它是宇宙大自然内在的科学规律;而教育家认定博大深邃的师爱,是教育艺术王国的万有引力,它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需。这种“爱”,谓之“教育爱”,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盛情流注:似春雨之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之播洒,均匀流布。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田因得不到它的滋润、沐浴而干涸、黯淡。教育者只有首先施加情意绵绵的师爱,再加以各种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宽容,惊叹和鼓励,期待和发现,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一、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

自尊自信是人类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关键所在,是个休人格的核心因素,是人生杠杆须臾不可缺少的支点。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知之不多,经验甚少,生理、心理发育具有阶段性、不成熟性的特点,但他们具有自尊自信的天性。当他们犯下了“儿童式”的错误行为时,当他们遇到挫折失败而一蹶不振时,当他们对前途信心不足、踌躇不前时,就需要教育者用教育力量艺术地唤醒他们的这种天性。

我曾处理过这样一起“偷钱事件”:一天,学生杨某与张某等五人在新球场打球,晚读前他们五人中的四人回到教室,杨某突然发现自己的校服外套忘在球场上,于是他便立即向球场奔去,途中发现张在翻他的衣服。杨某拿回衣服后发现100多元钱不翼而飞,便对我说:“张某拿了我的钱,张某早就想买个篮球,可他爸说他学习不认真,不给他钱买”。听后,我让杨不要声张,然后找到张某说:“你篮球打的不错,这是你的闪光点,要继续发扬,你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篮球,听说你爸不愿给你买,老师送你一个,我知道你缺钱!”。结果,这个学生声泪俱下的承认了错误,将钱还给了同学。如今这个学生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还代表本班参加校篮球赛并取得本年级亚军。这件事的处理成功在于:相信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并非犯下不可宽恕、原谅的错误,浪子可能回头转意!正是这样的宽容,唤醒了学生的自尊。教育家杜威说:“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许多成功的范例说明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教育的艺术,请从宽容——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

加拿大有个穷孩子琼尼,因为智商低,功课总是跟不上,学校只好劝他退学。为了安慰他,学校请来心理学家和他交谈。心理学家告诉他:工程师可能不识乐谱,医生不一定会绘画,你被劝退学了,不一定没有出息。这话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他常常给人家建苗圃,修剪花草。20年后,他成了闻名全国,受人尊敬的园艺家。同样,没有老师用鼓励去唤醒那个名叫海伦.凯勒的姑娘的自信,她就不可能战胜人生命运给她设置的重重障碍而一举成名,教育艺术的魅力在于:用鼓励性的话语,哪怕只是一句,用充满期待的眼神,哪怕只是一瞥,从内心深处坚信学生一定“能行”,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后进生可能成为英才!

我班女生李**小学时成绩不错,开学后由于同高年级某男生交往过密从而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落差使我失去了原本学习上的自尊,觉得没面子,特别是当看到同学们看我的那种异样的目光时,我好象连做人的勇气都没有了,于是我便在衣着打扮上大搞特殊化,学校不许不穿校服我就在发型和鞋子上搞另类,想依此获取另一种所谓的自尊,好象这样能填补自己的虚荣”。我发现后便开始与其父母一道做她的工作:“真正的自尊不是靠外表,而是靠实力。靠外表去换回自尊只能更让同学们看不起……”“其实你有很多其他人并没有的优点,比如说你出黑板报的水平很高,你应该……”。后来我特意安排她负责出了两期黑板报,结果两次都获得了第一名,于是我以此为契机设计了一堂主题为“优点轰炸”的班会,当抡到“轰炸”李**时,她感到很紧张,“我心里虚得很,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说到我的优点”,可当她听到那么多同学说出她的优点时,他哭了……“现在的李**好象变了一个人”同学们说,她的成绩也已开始回升。

初一(9)班入学时总成绩列全年级倒数,我压力很大。在德育处孙传华主任和组长刘军勋老师的帮助下,我决定把“塑造班集体的自尊”作为治班第一策略。我抓住了三次大的集体活动大做文章:(1)军训(2)校运动会(3)元旦大合唱比赛。军训未得奖,“失败”是一笔财富,我不失时机的以此去激起他们的斗志,从此开始了赢得集体自尊的历程。校运动会前精心动员,积极备战,学生群情激扬,众志成城,运动会上他们勇夺团体冠军并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和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这又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用这种力量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效果肯定是不错的。经过不懈努力,五个月后,这个班的综合考核总分名列全校第二名,学习成绩也已达到年级中上游,荣获校“先进班集体”的称号。更令人高兴的是现在这个班的总分列全年级第一名。以上事实充分说明:学生的自信一旦被唤醒,就会产生驱使积极行为的动力。学习的激情、生命的能量就会在这样的催唤中爆发、释放,惊喜和奇迹就会在这样的催唤中孕育、诞生。

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容忽视的”黄金法则。

二、唤醒学生做人的良知

良知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声音,它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良知对于人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命底线;没有了它,你就成了次品、废品,甚至危险吕,迟早有一天会被社会用道德、法律的手段清除。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这个声音,只是有些人不常听到,久而久之,便良知泯灭。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某种善良的东西,只要有火星就能燃烧。教育者要时时事事处处为学徒生提供一块纯真、善良友爱的沃土。不是凭教条灌输,而是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力量,引导学生做出善行善举,从而使学生道德的善根自由自在地生长。

唤醒学生做人的良知,要从唤醒学生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让他们了解和体贴父母的忧伤和难处。现在的学生大都家庭比较富裕,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小“享受”到今天,不能理解父母创业的艰难,所以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唤醒他们的“善良心地”,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一个孩子把父母创造的幸福作为自己快乐的惟一源泉,而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去获得快乐,那么他在家里和上学之后都会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每次期中、期末考之前,我都要让所有的孩子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充满感情的信,然后和成绩单一起寄给父母。王某的父亲是一位从事建筑的老板,生意千头万绪,心情时有不畅,有一天,他打电话对我说:“王某的信让我很感动,孩子开始懂事了,生意做不好没什么,孩子懂事才是真好,我总是把儿子的信放在公文包里,见到亲朋好友都拿给他们看,这封信真成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后来我又把王某父亲的话讲给王某听,王某当场就流泪了……后来这个孩子的成绩进步很大,期末被评为班级“最佳进步奖”。

相反粗鲁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低级本能。现实教育中,如果一个学生在生活学习道路上遇到了教育者的冷酷无情、蛮不讲理,那么会使学生向善的心灵变得粗暴,会使学生变得冷酷和残忍。这正好表明教育艺术的重要规律:以人格才能唤醒人格,以高尚才能唤醒高尚。外校以培养健全人格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正是这一规律的重要体现。本校的教育者正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大声呼唤学生内心“良知的声音”,才越来越得到外校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本校的教师就是要让学生在外校就守住心灵的安宁、人性的美丽,从而奠定他们做人的根基。现北京外语外贸大学学生会主席,外校的九四级学生刘思然曾自豪地说:“是学校给了我健全的人格、坚韧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正是有了它,才使我们进入大学后,有勇气去向往成功,去接受挑战”。我校九五级学生现清华大学学生贾炜含着眼泪对刘世平校长说:“母校的六年生活让我永生难忘……母校的教育方法非常好,„先为人,再为学‟真让我们受益非浅,她不仅教会我们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人生的一种历练”。

三、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儿童、青少年最富有激情和理想,是个体一生中蕴藏着多种发展潜能,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探究和创造的火药,只有教育者的思想、智慧才能点燃它。教育的本义就是“引发”“向导”“启迪”即“唤醒”。如果像许多人所认为的:探究和创造是孩子本身存在的潜能,犹如种子,在适当环境下才能发芽、开花、结果;不适当的环境使其“沉睡”。那么学校教育有责任将这种潜能唤醒。“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个儿童的力量和潜能发挥出来。”如果探究和创造如教育家们所说,必须在安全、信任和鼓励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中才能形成,那么教育者就不能把唤醒变成另类说教。“唤醒”不是教训,更不是呵斥,而是循序渐进的鼓励和诱导,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有安全感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激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中。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一个看似废话的的调侃设趣,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和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富有的感情色彩的语言。

独立解题并有独立见解,这是科研的缩影,也是学生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我们在学生身上那怕只发现一星思维之火,也要设法照亮学生的一生。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思考问题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能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出来,告诉其他学生,就可以获得教师特殊授以的殊荣。在讲授《日本》一课时,对这一点我感受颇深。《日本》是初中地理讲述的第一个国家,历史上曾经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提到日本,学生在情感上是复杂的、有差异的,这种认识上的复杂性和差异性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这就需要教师面对充满决策式选择的困惑时,要有很高的观察决断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观点并给以正确的引导。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本是正常现象。今天的中学生,对日本的了解多来自电子、汽车、动漫日剧,我校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拥有旅游日本的见闻,因而对日本的好恶有所不同,甚而有宣称“崇拜得五体投地”者。对此,教师是当头棒喝还是在尊重认识差异的基础上相机诱导,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区别,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艺术的分水岭。“一言堂”式的教学看似整齐划一,容易驾驭,却容易导致学生个性的泯灭,导致师生创造力的丧失;而尊重差异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却促使教师另辟蹊径,因地制宜,实是对自己的突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独立的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个学生应该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而不是“生吞活剥”。在课堂上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个性的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针对观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有差异性的活动计划,满怀期待和鼓励,给他们安装好“启动装置”,做孩子寻求真理的拐杖、探究创新的支持者,而不做真理的保管者、天堂的守门人和人生之旅的监督哨。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而不是一架高能量的机器。一架高能量的机器,其动力只能靠电源的外在供给,而伟大的教育则是靠各种艺术手段和方式去催唤学生的内在活力和潜能。

唤醒是人与人的对话,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一个高明的教育者丰富的教育情感(以师爱为本)和清醒的教育智慧所孕育的一种心灵人格的撞击和交融。教育的魅力在于唤醒。这便是我对“先做人,后成材”的理解。

大脑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有不可思议的信息储存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坚定地相信学生的能量与潜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聪明的精灵,只是有的孩子比较早的被唤醒,而有的孩子醒来的比较迟或没有醒来的机会。基丁便是引导学生自我发现,把学生本身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唤醒。

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

教育不是自外而内的过程,而是内外呼应的过程。就像禅宗里所说的“啐啄同时”、“拈花微笑”,是彼

此心照不宣的心领神会。

每一个孩子的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潜质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有灵魂、有智慧、有个性、有灵气,教师要通过教育唤醒孩子内在的活力。

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体会学生的喜怒哀乐,摸透学生的脾性,以便与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使学生的心弦与自

己说的话发生共鸣。

教师的讲课要力求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老师不可掌控着话语霸权,任意发挥自己的才情与智慧,这样做,或许学生油然而生敬意,却剥夺了学生自我、主动思考的权利和发言的机会与勇气。

教师要用职业的尊严和知识内在的趣味唤醒学生学习求知的快乐;用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多读书,开阔视野,唤醒学生想象的翅膀;用惊叹和鼓励唤醒学生对美的感悟、憧憬和追求;用真诚与期待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自信与自尊;用信任和宽容唤醒学生改正缺点与过失的勇气。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善良的本质,只要有火星就能燃烧。以教师高尚的人格唤醒学生原本具有而暂时被压制的那些优秀美好的东西,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道德良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逐渐由浅薄走

向深刻,有贫乏走向丰富,有不完善走向完善。唤醒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是教育者的情感与智慧所孕育的人格的碰撞和交融。因此,教师自己如果不是一团火,就很难将另一颗心点燃,这是唤醒的真正内涵。(原作:徐洁 有改

动)

2011年,马里兰州的化学教师米歇尔·谢尔女士在众多杰出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了本的美国国家教师奖。谢尔女士在马里兰州Ijamsville市的Urbana高中教授10至12年级的化学课程。迄今为止,她已投身教育行业14年。

5月3日,谢尔女士出席了白宫的颁奖庆典,并由奥巴马总统亲自颁奖。奥巴马总统如此评价谢尔女士:“米歇尔的突出贡献在于,她倾力帮助在科教领域易受忽略的少数民族、女性、残疾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们身边充满着青少年,他们都有拥有光明的未来的可能。但每个人都需要有那么一个特别的人,通过那个人的特殊的力量,来点燃孩子的那把火,点燃孩子对自己的期望,鼓励他们决不放弃,鼓励他们迎接挑战。今天,我们能够齐聚在此,正是因为在我们的生命中,那个特别的人已为我们点燃了这把火。”

第五篇:文化只有被信仰才有价值

现在很多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无论是对外的宣传还是内部的培训、教育,都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当作一个核心的部分,有关企业文化的书籍和文章也是漫山遍野的。但是真正深入这些企业去了解,却他们所说的企业文化仅仅是一条装饰的领带,对外宣传和对内教化的“教科书”或读本。为什么?因为文化只有被信仰才有价值,而且首先是建立企业文化的自己信仰、员工信仰然后逐步被社会认同和接受,成为有价值的文化。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文化一词,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而在英文中文化、文明都是同一个词“civilization”或 “culture”,区别在于前者有“开化”的意思,后者还有“教养”的意思。如果把中国人、西方人对文化的理解结合起来,在这儿可以这么理解:文化就是文明的信号,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但归根到底是精神对物质的体现和反映。如此说到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文明信号,是企业的生产力状况和价值观的精神体现,首先是企业全体组成员的精神体现,然后是社会对它的接受和认可。

文化必须被信仰,在普遍的接受和认同的基础上而逐步成为信仰,否则就象在一个关在屋子中的人,说“亲爱的”和“他妈的”是一样的效果。当然是还算善良的,如果说的“亲爱的”,做的是“他妈的”勾当,那这种文化一定是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反动的。现阶段中国的企业之所以一直没有形成很好的文化氛围,主要的原因大概也就在此,说的“亲爱的”,干的是“他妈的”。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1、以人为本

企业是一个人造组织,是由人和资本(机器、设备、厂房等)构成的组织,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组成的,资本仅仅是人的工具和手段,并最终都是为人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这一点上西方人显然处理得比东方人,因在大家都是上帝的孩子,人与人之间首先有一种共同的或相通的宗教文化背景,人人平等的观念早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西方人更容易合作和共事。这对东方人来说尤其是中国人就是挑战了,因为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一定要分出高低、上下、贵贱的,唯我是上、唯上是尊的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甚至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最明显的就是在劳资关系上,不与员工签订合同、不买社保、没有福利、无度甚至无偿地加班加点、辞退员工往往就是扫地出门、想方设法规避法律等等。我说是情况尚且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的情况,其它地方也未必能比深圳做得更好。

在这种状况下,所谓的企业文化大都是空洞的口号和漂亮的词语堆积、罗列了。在中国企业文化首先观念问题,其次才是实践问题,首先要确立人人平等的观念,老板与员工平等,企业是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及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才会企业文化的实践。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必须高尚和自我认同,否则就不可能产生值得信仰的文化。

2、有价值的文化

有价值的文化对外是企业能为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企业必须以科技为基础,以客户为导向,这是已经被普遍接受了的观念。

有价值的文化对内是有绩效的文化,也就是每一个人对企业的价值和报酬是以绩效来体现的,科学、公开、公平、公正是绩效考核的关键所在,这是以企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为前提的,目前中国企业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利益分配不公平,让员工感觉是在为老板打工,而不是在为自己工作,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效果是:让所有的员工都在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老板打工。

有价值的文化还包括严格而充满人道的淘汰制度,一个组织如果不能保持新陈代谢,必然会走向腐朽。GE公司把人分为A、B、C的活力曲线进行考核评估,值得借鉴和学习。

3、有贡献的文化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企业文化如果不能满足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最终是不会有凝聚力的。

贡献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企业的贡献、对家庭的贡献,对自己的贡献,换一种说法也就是为社会、企业、家庭、自己创造了什么?

贡献的形式有基本形式就是参与,参与就是承诺,员工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有了参与感也就有了基本的认同感、价值感和贡献感。参与包括决策、组织、实施、批评、建议等等。在此又不得不提到杰克.韦尔奇,他在GE公司所采用的“群策群力”计划和“无边界”管理法,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现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方法。

4、有纪律的文化

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的第六章讲到“训练有素的文化”,也许是翻译的原因,我的老师在讲授该书时,因为他是直接以英文原版书为蓝本的,他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有纪律的文化。该章核心的内容是通过塑造有纪律的文化打造出不需要纪律约束的企业团队,如果一个人需要纪律约束的时候,证明他已经不适合在这个团队中存在了。强调的企业中的每个人在特定框架中的自由和责任,这就包括组织、制度、绩效等等,框架的边缘就是高压线,一旦触及必然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也就是说要把鱼养在鱼缸中,而不是养在茶杯里。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但是作为文化又必须充满理想的。

三、企业文化是由一个个的故事构成的

通过以上的阐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作为企业文化必须首先是高尚的,充满人性和人道的,它是以创造物质财富来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是一种制度文化。但是企业最大特点还不在于此,而在于企业文化是一个个的故事构成的。

历史总是由事件构成的,文化也有很多的载体,故事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但是作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企业成长和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故事构成的。

企业的历史都很限,最长也就是百余年的历史,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要创造出灿烂的企业文化,只能是靠企业创造出来的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心的故事来完成。

现在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描绘得十全十美、天衣无缝的文章或格言,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故事作为依托,这样的文化显然是空洞而没有说服力的。为了表述上的方便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比如企业的一位员工突然家遭不

幸,比如家人生重病医治需要数十万元的医药费,该员工无力承担。

此时如果企业从以人为本出发,给员工以充满人性的关怀的角度考虑,主动承担全部的医疗费用,感人吗?肯定感人,但感动的仅仅是一个人或一家人,还不足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如果要成为一种文化就必须重复很多次这样的故事才能达到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感动天下人的境地。

但是如果企业换一种方式,让所有的员工及其家人都参与进来进行募捐,通过一段时间的募捐不断地把活动一次次地推向高潮,通过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为该名员工筹得所需要医治的费用,在此基础上企业再拿出一部分钱设立援助基金,就由这位被援助的员工负责该项工作。这样感人的故事就不会自动自发地不断涌现,如此关爱员工、珍爱生命,就会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心理追求,并真诚地愿意以自己实际的行动和付出来实现之。

什么是企业文化,这就是企业文化。这种效果远比前一种效果要好的多,而且花同样的钱,做成了不同的事,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企业成长的历程中,有很多的小事都可以演绎成感动人心的故事,关键在于创造,把全体员工的热情和爱心、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引导到真善美的天地中,这样感动或触动人心的故事会层出不穷的。

四、一切行为只有达到了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才可能成其为文化

通过上述三部分的阐述,知道了文化就是文明的代名词,剖析了企业文化的内涵,解读了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必须以一个个感动或触动人的故事为载体,而且文化是可以创造的。

文化之所以可以创造是因文化本来就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文化之所以是文化,它不仅仅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体现和反映,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人类对真善美无止境的追求。现实生活一切的行为和事件只有达到了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才可能成为文化现象。

现实生活一切的行为和事件只有达到了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才可能成为文化现象,只有这样的文化才可以被信仰,也才有价值。

这是本文的结论,也是本文的结束语。

作者:邱旭瑜律师(网名:天上的虫子)~年1月11日14时于深圳

下载回归常识,高考作文才有价值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归常识,高考作文才有价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

    哈药直销.-开拓创新价值回归

    哈药—开拓创新 价值回归 “哈药健康产业”要开创的销售模式为:“基于哈药品牌和传统渠道优势,多渠道混业经营消费创富新模式”,建立以网店、连锁药店专柜、专卖店、服务中心与......

    《让教育回归常识》心得体会(大全五篇)

    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让教育回归常识》心得体会近期拜读了关于教育的一篇文章《让教育回归常识》,回思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历程,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我们的传统文化常......

    高考作文价值话题语录28句

    1.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 ——萧伯纳 2.很多人认为聪明的人才会成功,其实不是。很多聪明人做事情不能成功,原因有二:一是不能下笨功夫;二是他们没有找到他......

    【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

    【教师成长】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张新艳汤勇所著《回归教育常识》一书分为六章,即第一章教育需要思考、第二章当教育被功利心绑架、第三章让梦想点亮教育、第四章教育离本......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价值总在磨炼后

    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价值总在磨炼后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自古以来,沉香就被列为众香之首,近年来,沉香每千克万元飙升至每克万元,极品......

    “问”的价值——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析

    “问”的价值——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析 严格来说,高考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也不是心灵写作、性情写作,而是特别的“应用文”,所以我们称之为“高考作文”或“应试作文”。就一......

    2015高考作文预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一个年轻人站在悬崖边痛不欲生。一位老者走过来问他遇到了什么麻烦。年轻人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