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

时间:2019-05-14 05: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

第一篇: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

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

时间:2005-1-21 15:52:00 阅读130次

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了解到,2004年黑龙江煤炭产量达到9546万吨,比上年增加1441万吨,增长17.7%;全年煤矿事故死亡178人,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减少37人,下降17.2%。产量上升,事故下降,一升一降、两个17%是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向好的印证。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曾一度令人担忧。但从2003年开始,形势有了较大转机,在黑龙江煤矿产量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死亡人数却比2002年下降210人,人们说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达到了顶峰。对于煤矿这个高危行业而言,上升空间实在太小了。在煤矿安全生产“百尺竿头”的黑龙江省在2004年里又令人惊喜地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一步迈的并不容易。

针对煤矿安全生产实际,2004年,黑龙江省着力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坚持突出防治瓦斯事故这个重点,全面加强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全省进一步完善了煤矿安全信息化监测监控网络系统,全省小煤矿已安装风机监控系统875处,占应安装矿井的100%。与此同时,全省各类煤矿全面推进矿井瓦斯监测监控报警系统网络建设,目前在这个省,年产6万吨以上的矿井已安装瓦斯监控系统297套,各类煤矿安装瓦斯监控系统1186处,达到了全省应安装矿井总数的97.1%。全省煤矿安全信息化监测监控联网715处,已经建成省、市两级监控中心15个。

为了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黑龙江省还积极在深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作文章,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激励和调动各类煤矿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目前,黑龙江四大矿业集团 公司所属矿井安全质量普遍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水平,有80%以上的矿井达到了一级水平。其中,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成为全国安全质量标准化样板,以个体小煤矿为主的牡丹江市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也已经抓出了样板县(区)。

为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黑龙江省从抓人的因素入手,积极加强安全培训工作。2004年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建立的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取得了国家二级培训机构认证,全省同时建成三级培训机构11家,四级培训机构16家。全年全省共举办矿长培训班5期,有743人取得了安全资格证书;举办矿长资格复训班13期,培训矿长等煤矿管理人员1124人;培训特种作业人员8000人,全省井下作业人员经培训上岗的已经达到8.6万多人。

为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黑龙江省全面加大了安全监察执法力度。2004年,黑龙江煤矿安全监察局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四个办事处共监察矿井1261处,监察覆盖率达到了100%,监察矿井5963次,人均监察88处,查处事故隐患15812条,发出现场处理决定书4148份,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520份,行政罚款1003万元,一般事故结案率达到了100%,隐患整改率达到了97.2%,对408名事故责任者追究了责任,其中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者7人,行政处分401人。从2002年到2004年,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了两次跃升,两个17%开创了黑龙江煤矿安全生产又一个崭新的局面。据统计,2004年,黑龙江煤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78起,比上年减少14起,百万吨死亡率为1.86,比上年下降31%,安全生产创出近几年来的最好成绩。

第二篇:从十七大报告看两个解放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看“两个解放”

按照集团公司党委下发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审计风险部党支部一班人,首先,通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原文,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其次,结合报纸、网站刊登的中央宣讲团成员等名家有关

文章内容,深入领会报告的精神实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第三,联系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通过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大家进一步领会到刘明忠董事长提出的“两个解放”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实质及其给集团各项工作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回望“两个解放”

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一论断在集团公司已初步得到应验。

年初,刘明忠董事长站在集团整个长远、跨越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企业集团的高度提出“两个解放”,集团上下反响强烈,迅速展开学习、讨论、贯彻落实,在解放思想中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生产经营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思想是先行”,“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可以说,没有“两个解放”就没有集团公司的新“十一五”规划当中提出的目标,就没有各二级板块重组上市、资金统管、集中采购等重大举措,就没有各三级企业的管理创新、新品开发、产品转型等等……

审计风险部也同各兄弟单位一样,在“两个解放”中,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有了新的变化:部门同志克服自身困难,平均出差天数占到工作日的一半以上;“围绕集团中心目标开展部门工作”、“为基层服务,为集团发展服务”等理念正在落实到同志们的自觉行动中。各项工作也都有了新的进展:在整章建制方面,不仅部门内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操作标准,文本格式等,还制定了《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管理暂行规定》及其两个配套文件《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和《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在集团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已颁布实施;在审计工作方面,已完成去年以来下属企业主要领导人员调整,需进行离任(包括任期)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4个,无论从审计范围、质量、效果等方面都值得称道;在风险管理方面,围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作了大量工作,初稿已形成,正在征求各方意见,项目风险管理也上报了集团《关于“国家风险”的管理建议书》和《高风险投资业务摸底调查情况汇报》等报告。

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引领“两个解放”

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党的十七大报告既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又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是一篇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纲领性文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报告立意高远,思想丰富,求真务实,特别是当中的一些新提法、新表述,有些虽与过去只是几字之差,但当中却饱含着新的理论成果与深刻内涵,有些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大家还认识到,“两个解放”永无止境,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前行的过程;同时,“两个解放”也需引导,而十七大报告正是引领我们思想解放的动力源泉,并以此来不断指导我们的实践,落实到发展生产力上来,落实到进一步做好部门工作的实际行动上来。

大家表示,审计风险部作为集团机关的一个职能部门,要努力走在“两个解放”的前列,贯彻科学发展观,发挥职能作用,为集团实现新“十一五”规划保驾护航。在今后尤其是2008年的审计与风险管理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为基层服务,为实现集团新“十一五”规划目标服务。

要想做好集团的审计与风险管理工作,单单靠一个部门是无法达到的,必须从行为主体上要依赖各企业、各职能部门,审计风险部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服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带动发挥企业专兼职审计人员的作用。这其中包括从集团层面继续出台、逐步完善审计与风险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搭建好审计工作平台;帮助指导审计业务工作,提升工作水平;适时组织进行培训,全力提高审计人员的各项素质等等。

(二)对企业风险管理等有关业务的咨询、督导工作。

(三)注重与其它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相互配合、协同工作,目的是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二、以风险为导向,安排审计工作,调动部门资源。

(一)做好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准备与试点工作。

(二)在风险调研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大小、重要性程度来具体安排审计项目。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风险管理。

三、做好审计结果的利用工作。

(一)对已完成的审计项目工作底稿等要建立档案,经过

第三篇:从两大资源战略看煤矿安全发展

从两大资源战略看煤矿安全发展

(陕西陕煤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矿

许刘晓

李胜会)

陕西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金华山煤矿位于渭北煤田铜川东部,地处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东与徐家沟矿接壤、西与王石凹煤矿毗邻,走向宽约4.5公里,倾斜长约5公里,井田面积约23平方公里。矿井于1958年7月开工建设,1963年11月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后经1977年9月至1987年10月改扩建,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多水平石门联合式开拓,立井为辅助提升,红土主斜井为主运煤系统。

近年来,金华山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安全基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绩,连续三年突破百万吨大关,矿井跻身国家级质量标准化先进矿井行列。经过几年来矿井环节系统的改造,机械化装备的升级,现如今,金华山矿形成了(三综掘两综采)科学合理的生产布局,四个掘进队保证矿井接续,三个综掘头保证综采生产。但是,随着机械化升级改造、矿井产量的逐年提高,煤炭资源质量变化较大,分布也不理想,矿井有限的资源将逐年减少。如何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健康发展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笔者从事煤矿技术工作多年,结合矿井实际,以为,只有重视资源性企业两大资源暨煤炭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安排生产,调动人力资源积极性,才能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实现矿井长治久安。

现浅谈一二,仅供学习交流:

一、煤炭资源的合理使用:

1、从目前设计、回采、延长矿井使用寿命等环节抓起。煤炭资源是一次性资源,不可回收再利用。受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中煤炭资源的浪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了充分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应从目前设计、回采、延长矿井使用寿命等环节抓起。矿井设计,生产布局,环节系统等统筹规划时一定要多深入调研,多借鉴先进单位经验,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科学决策,规划矿井设计;生产过程中,抓好生产现场全过程的管理,加大回采力度,保证煤炭资源的回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杜绝设计不合理、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回采过程浪费严重等现象,延长矿井使用寿命。

2、解放开采保护煤柱(当然得有相当的技术力量)。井下的保安煤柱既是煤炭资源,又为地面建设和群众生命财产起到重要作用。多年来,保安煤柱随着矿井的延伸,采煤面的回撤,矿井的结束等等深埋井下,无形中造成资源的浪费。煤炭资源是在特定环境下生成的,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具备相当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设备的基础上,采取安全施工方案,解放保安煤柱,合理开采了煤炭资源,又保证了保护煤柱原有的安全支撑作用。

3、积极争取深部的扩大性资源。随着生产战场的延伸,浅水平的煤炭资源先后被开采。由于种种原因,深度资源无力挖掘,造成深埋千年无人问津。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深部的扩大性资源,把有限的资源开采上来。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高素质的技术人员队伍,先进的生产工具,安全高效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资源的回收利用,又要保证安全生产。

二、人力资源包括:

1、技术工种。加大技术工种安全学习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技术工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努力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发挥技术工种“传帮带”作用,以老带新,签订师徒合同的同时,制定奖励机制,使技术工种发挥技术所长,又为矿山培养了后备力量。

2、技术人员;要重视技术人员,发挥他们在矿山安全生产中的技术力量,做好技术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千方百计为他们学习、培训、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他们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同时,技术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条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技术方案,在生产现场及时发现掌握生产设备及其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改进生产方案和生产工艺,从而提高安全生产的安全性。要在安全生产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技术控制措施,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组织施工,制定、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有效地杜绝各类不安全隐患,杜绝、控制和减少各类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3、管理人才。大胆使用技术管理人员,把那些德才兼备的技术人员充实到管理人员队伍中,使他们发挥技术优势,尽显聪明才智,组建“智囊团”,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发挥高层管理人员拉动作用,营造出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成长环境,为矿井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进一步加大向技术能手的政策扶植力度,优先享受晋级、脱产学习、参观考察和技术交流,设立光荣榜,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管理人才成为矿井的“香馍馍”,留住人更要留住心。

总之,只有将煤炭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相结合,才能把有限的煤炭资源效益最大化。从矿井的设计、生产全过程,到技术人员的参谋作用,技术工种的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都为煤炭资源的可利用回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只有明确工作方向,规划发展蓝图,合理生产布局,优化生产结构,培养、挖掘和使用优秀人才,让他们为矿山经济建设再做新贡献。

第四篇:从两个文化案例看企业文化的实质

从两个文化案例看企业文化的实质

世捷咨询颜新超

企业文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或者说,企业文化如何真正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这是很多人士,包括企业里高层管理者时常会问到一些问题。

在此,笔者想从正反两个著名的企业文化案例——科龙集团“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和IBM之道谈起,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对比来解答企业文化的实质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

一、案例简介

1.科龙:文化塑造活动案例获金奖后的巨亏

科龙集团是位于广东顺德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家电企业之一。自1984年创业后的十多年里,科龙集团以务实、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取得极大成功,从一家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大型家电企业集团。科龙集团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在香港、深圳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曾亲临视察,由此可见其当年的辉煌。

随着市场形势的不断发展,科龙集团所在的家电行业逐渐呈现严重供过于求的竞争态势,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遭遇极大的经营压力。

在此背景下,1998年,科龙聘请以CI策划而闻名的台湾某策划专家及某大学教授为顾问,实施一项命名为“万龙耕心”的企业文化塑造工程,希望借助这一“耕心”工程能够进一步凝聚人心,提高士气,以适应家电市场日益惨烈的竞争。

其目标一:是要塑造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亲切力,以此来统一员工的思想行为,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目标二:通过策划并实施系列活动,使科龙1.2万名员工,要全员参与到企业文化塑造工程中去,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及发展方面,为科龙的二次创业创造辉煌的业绩做好准备。

下面是“万龙耕心”工程及相关的重要事件回放:

1998年8月18日,项目启动;

实施了样本数为5000人的内部文化问卷调查;

召开了3000人的新闻发布会;

12000名员工在10面“万龙耕心”旗帜上亲笔签名;

举办一场集团高层参加的,为时三天两夜的文化研讨营;

形成了文辞精美的“科龙文化纲领”;

“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获得第四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大赛金奖; 2000年,科龙公告亏损7亿元;

2001年,科龙再次公告亏损15.7亿元;

2001年底,科龙被民营企业格林柯尔收购,成为民营企业;

2002年,科龙集团在顾雏军的领导下,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实现扭

亏为盈;

2003年,顾雏军通过成本+资本的运作,占据了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重塑冰箱格局。

2.IBM巨亏后重振企业文化赢得新生

整个七八十年代,IBM都得意洋洋地沉浸于行业霸主的优越感中。但进入90年代,IBM却突然发现,自己被PC的新潮流抛弃了。业界普遍认为,IBM从硬件到软件大小通吃的年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微软、英特尔这样专注于某一部分的“新公司”。但1993年4月1日,郭士纳走马上任。4月19日的《财富》这样评价郭士纳:“他是个精明的人,甚至是个天才。他精力充沛,善于宏观调控公司文化。”而在郭士纳看来,IBM的衰落表面上是战略上的失误,即IBM从战略方向上固守大型机而错过了PC大发展机会,放弃了芯片与操作软件的主动权,给了微软和英特尔以大发展的机会,但事实上,在这种失误的背后是IBM文化出了问题,“真理往前跨了一步”,便成了谬误。

郭士纳“精明与宏观”体现在他真正理解了IBM文化的“精髓”。IBM80年(1914年~1993年)的“精髓”在于两:第一,IBM有着基于人性底蕴之上的科技创造力;第二,IBM的失败只不过是由于过于自满而丧失了方向,由于丧失方向而从科技领先的榜样衰落为严重官僚主义的“各自为战”,从而抵消了战斗力,而不是丧失了战斗力。基于这一观点,郭士纳的转型策略很简单,就是不说空话:先从“运营(利润)入手(记住,不是从远景与战略入手)”,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地踏实训练;再从远景与战略入手(记住,这时候强调远景与战略的一致性比利润重要),笨重的大象就一样可以轻盈跳舞。

据此,IBM总结出IBM的基本信仰——“IBM之道”,它从员工、客户与产品三个方面表明了IBM的原则底线,这就是商业逻辑底线,也是企业之所以基业长青的根本源泉。正因为IBM的“员工、产品与客户”金三角模式,使IBM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并成功实现了转型,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3.问题思考

通过对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重大事件的回顾,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科龙这一文化活动的过程。当年科龙的“万龙耕心”文化工程声势浩大,外部反响热烈。从文字结果来看,其企业理念、奋斗目标非常具有振奋性,没有理由说不好,要不怎么会得到一个“金奖”呢?

而IBM由一个业绩不好的亏损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和战略的调整,重新起死回生,打造了“蓝色巨人”之中,企业文化到底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下面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第一,科龙的“万龙耕心”文化工程是否真正成功?如果说“万龙耕心”工程是成功的,那科龙为什么会巨亏?

第二,IBM的成功是归功于企业文化的变革还是其顺应环境而为之?

4.案例分析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经营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对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工程,大家毫不怀疑是按照这一思维逻辑去预想的,也就是说,通过这一工程,大家的心理预期是:科龙应该会更上一个台阶。因为科龙是国内非常著名的大型企业,知名度非常高,其产品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在过去十多年里科龙集团也一直是先进管理的典型。在这样的光环下,加之科龙集团在“万龙耕心”文化工程活动本身的宣传造势比较到位,使得这一案例影响巨大。

当外界还不知道科龙巨亏的时候,其影响是正面的,甚至可以说,科龙通过这一活动推进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后来的事实无情地将人们的愿望打破。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在金奖与巨亏之间,使很多人对企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疑惑。但必须认清的是,企业文化本身并没有错,而是当时的科龙做错了。

早在1981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特伦斯·迪尔和麦肯锡顾问阿伦·肯尼迪

在其著名的《企业文化》一书就提出,企业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的塑造必须以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基本的考虑依据。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家电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程度最高的行业。技术成熟、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供过于求成为家电产业的明显特征。在这样的产业状况下,品牌与价格已经成为竞争的最关键手段。

价格的后面是成本,成本的高低成为企业竞争胜利、能够获利的根本性问题。而科龙的致命问题是,缺乏对这一竞争形势的根本性判断,并据此进行真正的文化变革,建立以成本管理为核心要求的企业文化。这才是科龙最后失败的本质性。因此,科龙最终的结局,要么继续亏损直至被淘汰;要么被收购兼并,让新主人来完成适应新形势的文化变革。

当然,现在来说,科龙是幸运的,因为它被格林柯尔顾雏军收购了。顾雏军入主科龙,彻底改变了科龙的旧文化,把成本降低作为其最根本、最核心的工作,从根本上适应家电竞争环境的要求。而科龙也在被收购后的2002年实现了扭亏为盈,经营业绩得到完全改观。过去的2003年,顾雏军通过资本+成本的运作,成功地占领了中国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

而IBM比较幸运,因为它的创始人沃森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崇尚人性价值的企业都能持续成功,但持续成功的必定是那些弘扬人性创造力与个人价值的企业;所以提出的IBM之道——“员工、产品与客户”金三角模式,以此构造了“第一推动力”,推动了IBM的成功。

二、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什么

科龙的“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和IBM之道的案例被不断地被一些文化专家们拿来作典型案例。而在中国,企业文化已经被一些所谓的专家们给空洞化、片面化、表面化了。对事实已经证明失败了的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大肆引用为成功经典就是一例,而IBM之道又从正面映衬了企业文化是实而非虚度。因此当谈到此话题时,我们不得不要先从企业的本质说起,以便为企业文化正本清源。

1、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本源

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它生来就是为实现利润这一目标而存在的,实现经济利益是企业的根本目标,它只有一个恒等的公式,即:

企业利润=企业销售收入—成本费用

更进一步地,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让公式左边的利润最大化,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又需要努力促进销售收入的最大化和成本费用最小化。因此扩大销售收入和降低成本费用就成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性目标任务。企业的一切活动为此而来,为此而去。企业文化及其活动莫不如此。当然,我们谈企业经营目的的时候,是建立在一个基本的符合社会道德、法规的前提之下的。

思考企业文化问题,只有基于上述思维,才不至于被一些所谓的“专家”们拖入“庸俗”的、只做表面化文章的危险之地。就如当年科龙“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已经被后来的巨亏无情地宣告彻底失败后,还有所谓的文化专家将该案例列入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案例一样,这对企业文化来说是多么的悲哀。如何增加企业的利润、销售,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是企业文化的本源问题,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这一本源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而IBM能够成为一家优秀公司并历经兴衰仍然持续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把握了一种令企业长青的基因:逻辑底线。所有好的企业在本质上也都是一样的,无非也是远景、核心价值观、公平交换、自由竞争、利润、价值等商业逻辑的组合。这种本质的东西,我们称之为逻辑底线。这种逻辑底线往往是由第一代企业家提出或坚持塑造的,这个第一推动构成了企业之所以能够基业长青的“本质”。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遵从的商业逻辑比企业本身更持久,正如人在成长过程中遵从的人性逻辑比人更持久一样。

2、企业文化的实质

根据一般的解释,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坚持的价值观、理念及其具体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规范等,包含了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的内容。但是,这样的解释似乎过于中性,很难让人懂得企业文化应该怎么去做,怎么实现优秀文化的塑造,或者进行文化上的变革。科龙集团 “万龙耕心”文化工程及后来的变化,让我们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企业必须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以达到对外部的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进而实现持续发展。打造持续、有效的内部资源整合能力,以达到持续的外部适应性,这才是企业文化的要义所在。经过长期的思考与研究之后,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寻求最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道

路上所逐渐形成的生存方式。例如,惠普是世界公认的优秀企业,它的“惠普之道”其实就是惠普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所形成的生存方式。而“惠普之道”其实也就是惠普的核心企业文化表现。

因此,作者对企业文化给出这样的解释: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保证企业获得持续发展而选择或努力去营造的适应外部竞争的生存方式。这才是企业文化的实质所在。由此,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让企业适应竞争。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企业文化的时候,也就给企业文化建设即企业开展文化管理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建立能够对外部竞争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并能根据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反应的行为方式的能力,这种能力其实也就是企业所拥有的根据外部竞争环境需要而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运用的能力。企业文化建设应促进这一能力系统的形成并维持好这一能力系统。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所著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将企业文化的建设归纳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的价值观,二是企业的行为方式。根据科特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实质应是指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的企业价值观及其价值观指导下的行为方式。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包括愿景、理念等,将决定你可能走多远,爬多高;企业所建立的行为方式将最终决定你能走多远,能爬到什么样的高度。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第五篇:从两个版本的《灰姑娘》————看中美教育差异

从两个版本的《灰姑娘》————看中美教育差异

美国版: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跑进教室,这节课老师要讲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老师先请一个孩子上台讲一讲这个故事,孩子很快讲完了,老师向他表示了感谢,然后开始向全班提问。老师: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

学生:喜欢灰姑娘,还有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因为灰姑娘善良、可爱、漂亮。而后妈和姐姐对灰姑娘不好。

老师:如果在午夜12点的时候,灰姑娘没有来得及跳上她的南瓜马车,你们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灰姑娘会变成原来脏脏的样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哎,那样就惨了。

老师:是的,所以你们一定要做一个守时的人,不然就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而且你们看,你们每个人平时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千万不要突然邋里邋遢地出现在别人面前,不然你们的朋友会被吓到的。女孩子们,你们更要注意,将来你们长大和男孩子约会的时候,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难看的样子,他们会被吓昏的(老师做昏倒状)。

学生大笑。

老师:很好,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灰姑娘去参加王子的舞会?你们一定要诚实哦!学生:......(过了一会儿,有孩子举手)如果我是灰姑娘的后妈,我也会阻止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老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因为我爱自己的女儿,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当上王后。

老师:是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后妈好像都不是好人,但其实她们只是对别人不够好,可是她们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好。你们明白吗?她们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别人的孩子。

老师:孩子们,下一个问题,灰姑娘的后妈不让她去参加王子的舞会,甚至把她锁起来,但她最后为什么能去?而且还成为了舞会上最美丽的姑娘了呢?

学生:因为有仙女帮助她,给她漂亮的衣服,还把南瓜变成了马车,把狗和老鼠变成了仆人。

老师:对,你们说得很好。想一想,灰姑娘要是没有得到仙女的帮助,她是不可能去参加舞会的,是不是? 学生:是的!

老师:如果狗、老鼠都不愿意帮助她,她可能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赶回家吗? 学生:不会,那样她就可以成功地吓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老师:虽然灰姑娘有了仙女的帮助,但是,光有仙女的帮助还不够。所以,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需要朋友的。我们的朋友不一定都是仙女,但是我们需要他们,我也希望你们会有很多的朋友。下面,请你们想一想,如果灰姑娘因为后妈的阻挠就放弃参加舞会,她可能成为王子的新娘吗? 学生:不会!那样的话,她就不会到舞会上,不会被王子遇到,认识和爱上她了。

老师:对极了!如果灰姑娘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后妈没有阻挠,甚至支持她,那也是没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算灰姑娘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成为她不爱自己的理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自己没人爱,或者像灰姑娘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做?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就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没有人可以阻止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没有人可以阻止灰姑娘当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对不对? 学生:是的!

老师: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故事有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学生:(......想了好一会儿)午夜12点以后所有的东西都要变回原样,可是,灰姑娘的水晶鞋没有变回去。老师:天呐!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即使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失误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成为了作家的话,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 孩子们欢呼雀跃,,(这只是美国一所普通小学的一堂课,我看到了理解、重视朋友、坚持追求、自尊自爱、善于发现问题....而我们是几岁的时候才想到这些层面?)

中国版:

上课铃响,学生赶快做好,老师走进教室。

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没有? 学生甲:预习了!

学生乙:.......老师:《灰姑娘》是格林童话还是安徒生童话?它的作者是谁?哪国人?作者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学生:...........老师: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得,这个肯定会考。

老师:好,我们现在开始讲课文。谁来给这篇课文分下段?并说明这样分段的理由。学生:**到**是第一段,**到**是第二段,**到**是第三段。总分总结构......老师:大家都看第一段....认真听讲。学生:(n人趴下睡觉.....)

老师:大家注意这句话,这是个比喻句。把**比喻成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因为作者......这样生动形象地表达了...)

老师:大家看第三段,如果我把这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词,有没有作者原来的好?为什么? 学生:(.....又有n人开始睡觉....)

老师:怎么这么多人睡觉!考试的时候都会做了!?考不好你们就毕不了业!更别想考上什么大学…… ps:(中国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又能怎样......)

这便是中美两国的价值观与教育方式,所谓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便是如此吧。

下载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两个17%看黑龙江煤矿安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教学改革看

    从教学改革看科学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决定国运兴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关乎社会繁荣昌盛的千秋伟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党科学判断......

    从公诉视角看两个证据规定和量刑建议疑难问题

    从公诉视角看两个证据规定和量刑建议疑 难问题 2011年05月31日 来源:检察日报 近期公诉工作有哪些热点、难点?量刑建议工作推进和两个证据规定实施后的证据审查当属其中。近......

    从两个先锋队视角看苏共亡党的教训(revise)(最终5篇)

    从“两个先锋队”视角看苏共亡党的教训 摘要:中共十六大修改的党章将党的性质由“一个先锋队”拓展为“两个先锋队”,这是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苏共......

    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

    从抗震救灾看企业管理 ——谈流程管理、执行力和持续改进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4.20”地震已造成四川雅安等13个市(州)69个县150余万人......

    从高考作文看教育改革

    又是一年高考过去了,关于语文作文题,最乍眼的应该说是陕西‘中国的发展’,有一些专家说‘陕西太空’。如果说陕西的目大,或许可以理解,但如果说是空,也许并非如此,‘中国的发展’这......

    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

    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来源: 本站 | 作者:岳 金 林 | 日期:2008年12月23日 | 浏览530 次] 【大 中 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0年也许只能算得上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

    从中国足球看人才培养

    从中国足球看人才培养 在“6·15惨败”后,中国足球再度被接二连三的后续事件推上风口浪尖:道歉信、主帅卡马乔下课、巨额合同纠纷。在普通老百姓看来,不过是国足上演的又一出闹......

    从科学管理看《摩登时代》

    从科学管理看《摩登时代》 喜剧来源于讽刺,讽刺必有其来源。《摩登时代》一片从一个小人物的角度出发,讽刺了在大工业社会下,工人阶级其人性受到的忽视,甚至是欺压。而这,也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