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同步练习1 语文版
《鲁迅自传》
第一部分:
1、鲁迅原名,是我国伟大的、、,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到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
2、本文以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
蓄。
3、文中提到的“新文艺”是指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
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
5、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⑴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鲁迅自己不肯做幕友或商人,却强调“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这是为什么?
⑵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作者为什么用轻描淡写的语气写这一件非常重大的事?
6、下面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7、指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表达作用:
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
一点:
8、课文共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⑴
⑶
⑷
9、鲁迅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10、《人民日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其后两题: 其一: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其二:慈母手中的那根为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⑴上述两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分别是和。
⑵其二是活用两句古诗而来,这两句古诗是。
⑶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并指出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
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的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1、按时间顺序给本段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12、选段中多次提到“走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3、“四月辞职”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是什么事件?作者为什么辞职?
14、本段语言文字的表达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柔石小传鲁迅
柔石,原名平复,姓赵,一九0一年生于浙江省台州宁海县市门头,前几代都是读书的,到他的父亲,家景已不能支,只好去营小小的商业,所以他直到十岁,这才能入小学。一九一七年赴杭州,入第一师范学校;一面为杭州晨光社之一员,从事新文学运动。毕业后,在慈溪等处为小学教师,且从事创作,有短篇小说集《疯人》一本,即在宁波出版,是为柔石作品印行之始。一九二三年赴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
回乡后,于一九二五年春,为镇海中学校条主任,抵抗北洋军阀的压迫甚力。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至次年,竟得募集款项,造成校舍;一面又任教育局局长,改革全县的教育。
一九二八年四月,乡村发生暴动。失败后,到处反动,较新的全被摧毁,宁海中学既遭解散,柔石也单身出走,寓居上海,研究文艺。十二月为《语丝》编辑,又与友人设立朝华社,于创作之外,并致力于绍介外国文艺,尤其是北欧、东欧的文学与版画,出版的有《朝华》周刊二十期,旬刊十二期,及《艺苑朝华》五本。后因代售者不付书价,力不能支,遂中止。
一九三0年春,自由运动大同盟发动,柔石为发起人之一;不久,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也为基本成员之一,尽力于普罗文学运动。先被选为执行委员,次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五月间,以左联代表的资格,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毕后,作《一个伟大的印象》一篇。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七日被捕,由巡捕房经特别法庭移交龙华警备司令部,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
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文学上的成绩,创作有诗剧《人间的喜剧》,未印,小说《旧时代之死》、《三姊妹》、《二月》、《希望》,翻译有卢那卡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戈理基的《阿尔泰莫诺夫氏之事业》及《丹麦短篇小说集》等。
15、完成下表,梳理柔石一生的主要活动。
16、从“秋,咯血,但仍力助宁海青年,创办宁海中学”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柔石怎样的品格?
17、本传在简朴、平实的记述中隐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请看:
⑴二月七日晚,被秘密枪决,身中十弹。
⑵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
从上面两句的如实记述中可以读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18、从经历上看,柔石的经历与鲁迅的经历有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19、从思想上看,柔石的思想与鲁迅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三)我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我开始写小说时用的笔名。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是前清秀才,后来从外祖父学中医。外祖父名陈我如,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在杭州、嘉兴、湖州、苏州一带很有名的中医。我的母亲是外祖父的独生女,出嫁前在家塾受过良好的旧文学教育。
我10岁丧父。我进过戊戌维新后在浙江开办新学时设立在乌镇的第一所小学,后来又进过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浙江省立第二中学以及杭州私立安定中学。1913年(17周岁)考取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当时北京大学堂刚刚改称北京大学,第一次在上海招生。1916年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由亲戚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在英文部,后在国文部,又曾参加《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小说月报》半革新时,我曾主持“小说新潮栏”编辑工作。同年11月我任《小说月报》主编,决定全部革新《小说月报》。同年12月底我与朱希祖、周作人(皆当时北大教授)、郑振铎、王统照(当时还在求学)、叶圣陶等12人发起“文学研究会”,12个发起人中,只我一人是在上海的。《小说月报》原为上海鸳鸯蝴蝶派文人所盘踞,我主编后完全不用他们的稿子,并在《小说月报》上提供写实主义文学,抨击鸳鸯蝴蝶派,引起他们的怨恨。同时,商务印书馆内部的守旧派也反对《小说月报》的全部革新。在内外夹攻下,两年之后,终于因为商务当局不遵守我在接编辑时所提出的条件,我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职务。但仍在商务编译所“打杂”。《小说月报》由郑振铎接编,郑当时已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编《儿童世界》。
20、这份自传写得最多的内容是
。,作者的经历与鲁迅的经历不同地方在于
21、作者对《小说月报》的全新改版,表明了他在文学上的什么观点?
22、从茅盾辞职可以看出茅盾怎样的人格?
23、文中提到的“内外夹攻”指的是。
24、结合课文和该文说说一般写小传包括哪些内容?
《鲁迅自传》答案
1、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风筝》
2、时间;1881年出生;1930年的经历与著作
3、新文化运动
4、他知道了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祖国效力;因为他发出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他是一个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知识分子。
5、⑴说明鲁迅和那些衰落了读书人家子弟所走的路不同,他寻求的是救国救民之路。⑵表现鲁迅不畏强暴与邪恶,“不好”二字语气中含有蔑视的意味,体现了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6、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寄人篱下的生活十分痛苦的感情。
7、表现了鲁迅的谦虚,把数量很多的如同投向敌人的匕首的杂文,轻描淡写地称其为“一点”。
8、⑴介绍了“我”的出身和家境。⑵写了“我”离开家乡后在外求学的经历。⑶写“我”回国以后的工作简历。⑷介绍了“我”的主要著述。
9、《狂人日记》
10、⑴比喻;夸张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⑶略
11、第一层:(„„被拒绝了。)写“我”刚回国的任职情况;第二层(„„国文系讲师。)革命发生后“我”的任职情况;第三层:一九二六年后“我”的任职情况。
12、说明“我”处境不如人意,为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已,体现了作者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1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作者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
14、简洁,感情含蓄深刻。
15、略
16、扎实、坚韧的工作作风和献身精神。
17、悲愤、痛惜
18、为寻求真理而四处奔波。
19、为了拯救国人的灵魂,提倡新文艺运动,宣传新思想。20、茅盾在《小说月报》杂志社工作时的事;作者不像鲁迅一样颠沛流离,四处奔波。
21、表明了茅盾提倡写实主义文学,反对鸳鸯蝴蝶派的文学风格。
22、提倡新文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意思相近即可
23、商务印书馆内部守旧派的反对和鸳鸯蝴蝶派的怨恨。
24、一般说来,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学历、性格爱好、特长以及思想发展过程等等,对于重大事件要详细介绍。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
鲁迅
年级组别 执笔 课型
审核
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记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恰当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的重大转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难点 :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三、教学方式: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
在家自学部分
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鲁迅及其相关作品。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皖南()学籍()乞食()
páng huáng()shuāi败()chóu办()
zhâ江()nà喊()亲qī()
三、根据语境,理解加粗词语的意思。(8分)
(1)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衰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
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传”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在校教学部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上学期学习(风筝》一文,作者是:(鲁迅先生)。现在那位同学能介绍你所认识的鲁迅或鲁迅的相关作品?(包括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鲁迅自传》,来树立他一生的经理,追溯他闪光的人生轨迹,系统、全面地来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一生。(板书课题:《鲁迅自传》)
2、本文的题目是《鲁迅自传》,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传记篇幅可长可短,按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大传、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按写传的人可以分为自传(写自己)及他传(写他人)。
本文《鲁迅自传》分类可以划分为什么?(学生回答:小传、自传)
二、朗读课文
1、全班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教师注意学生若有读错的字词,及时更正。
3、正音正字,积累重要字词。
(1)厦门(xià)皖南(wǎn)学籍(jí)乞食(qǐ)
páng huáng(彷徨)shuāi败(衰)chóu办(筹)
zhâ江(浙)nà喊(呐)亲qī(呐)
(2)学力: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一般指政治上的改良或改良主义运动
三、整体感知:
1、听同学朗读课文,在课本中划出表示时间的词句,并切找出相应时间发生的相应事件。(请四个同学各朗读一个自然段,)
2、(出示小黑板)学生交流讨论,填写表格,梳理鲁迅生平。
时间: 主要活动:
一八八一年-----------------------出生在周姓家里
十三岁时--------------------------家遭变故,寄居
十八岁------------------------------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留学
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在仙台学医
两年以后-----------------------------在东京进行文艺活动
二十九岁-----------------------------回国
刚回国-在浙江学堂做教员
第二年-到绍兴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教育部部员 国文系讲师
一九二六年--------------------------厦门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一九三六年十月--------------------于上海病逝
通过表格的填写,我门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提示:以时间为顺序来描写,作用是:使其条理清晰。)
3、思路:
(1)、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概述每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家庭情况。
第2段:求学经历。
第3段:工作情况。
第4段:文学创作成就。
(2)、读课文最后一段,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成果。
鲁迅主要作品
• 小说集 《呐喊》《彷徨》
• 论文集 《坟》。
• 散文诗集《野草》。
• 散文集 《朝花夕拾》。
• 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3)、按段与段之间的亲疏关系把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鲁迅的家庭、求学、工作情况。
第二部分(4):鲁迅的文学创作成就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鲁迅先生一生的生平经历及著作情况。那么,通过这些经历及著作情况,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具有什么思想的鲁迅?。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提示:在鲁迅看来:做幕友,做官老爷的师爷,为虎作伥,欺压百姓,他厌恶;做商人,贪心钱财,惟利是图,他也不齿,所以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他考入水师学堂正是他思想进步的表现,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是为了他当时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2、作者决意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弃学医学文?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是个这样的人
提示:因为他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于是认为自己学医对救国救民会有很大帮助。后来,从电影上看到中国人的精神麻木,使作者觉得首先需要“救治”的是国民的精神,用新文艺唤醒他们的觉悟。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伟大作家。
(鲁迅少年时的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离开家乡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再由决意学医到弃医学文,都是因为鲁迅本生思想在发生变化,所以“思想的发展‘是本文的一条隐含的线索。)
3、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还写了鲁迅的著书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提示: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不能删去这些内容,否则传记
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二、人物小传的特点
(1)、短小精悍
(2)、不铺陈细节
(3)、语言简洁严谨
三、总结全篇
从这篇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的自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鲁迅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
四、作业设计
请仿照本文,为自己写一篇自传。
提示:可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出生地、出生年月,然后以时间为序,介绍自己的生平经历,重点说明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等。要求:语言简洁,重点突出,三四百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
自述经历
决意求医
弃医从文
鲁迅自传
文学创作成就:小说集 《呐喊》《彷徨》论文集 《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注:辅助练习
1、据作者情况及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
(1)鲁迅原名,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__________。本文以
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_ 到 ________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2)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
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风筝》
时间 1881年出生;1930年的经历与著作
(2)他知道了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祖国效力;因为他发出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他是一个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知识分子。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
2.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3.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4.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
残酷的杀戮。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教学后记: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再塑生命》同步练习
5《再塑生命》同步练习
[基础与积累]
1、成语填空。
()然不同小心()()美不()收花团锦()不可名()
2、填写动动词。
(1)我的手指()着花叶,()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2)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3)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4)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探究与体验]
1、从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状况的语句,摘录在下面。
2、莎莉文老师在海伦生命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3、文中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方式,你特别欣赏哪些?请举例说明。再举一二个你自己的老师,(也像莎莉文一样注意教育方式)使你豁然开朗的例子。
4、当你读完本文,掩卷沉思,脑海中呈现的盲聋哑儿童海伦是怎样的形象?
[拓展与欣赏]
一天早晨海伦在田纳西河的岸边,第一次学习“地理”。
老师蹲在泥巴里挖空这里,堆高那里,造出几个奇形怪状的大深坑,一块平地,一些高丘。安妮弯腰舀了河水灌满低洼的地方。
海伦一直发问:“老师这是什么?”
安妮只回答:“海伦,等一等。”
海伦只好用手“观察”安妮的每一个动作,耐心地等待着解释。安妮终于做完了,她用泥沙做了一个缩小的世界地图。
安妮讲解爆发的火山,喷出火焰的山顶,奔流而出的熔岩埋下的城镇;冰河曾经慢慢移动,盖满地球表层,冰冻所有的生物;古地质时代巨大的怪兽,它们有尖小的头,庞大的身体,在沼泽地互相扑斗„„海伦听得又怕又爱。海伦从来没有刻意去学习很多困难的问题。后来,当她听到一些人说地球本身的历史平淡乏味时,她疑惑了:“怎么可能?在她看来,地球是个奇异、瑰丽而壮观、有着许多险恶、不可思议的星球。老师用田纳西河的泥塑启发了她智慧的奇妙世界。(节选自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在这段文字里,安妮.莎莉文老师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使海伦学到了哪些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什么好处?
用心爱心专心2-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纸船同步练习语文版
第16课 纸船
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 异地(yì)
浮泛(fàn)
缓缓(huǎn)...yǎnɡ(仰)望 白fān(帆)2.读准多音字(1)手臂:bì
其他读音:bei 组词:胳臂 .(2)满载:zài 其他读音:zǎi 组词:记载 .
二、重要词语
1.异地:他乡,外地。2.浮泛:漂浮在水面上。3.游伴:游玩时的伴侣。4.子夜:半夜。
5.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6.黎明:天快亮或刚亮的时候。
7.平平安安: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
三、作家作品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从8岁开始习诗,在漫长的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50多部诗集,计1 000多首诗,2 000多首歌词。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剧本《人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和圣雄甘地被认为是20世纪的两大伟人。
四、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的文学体裁。是以散文形式写成的诗。内容多是抒情的,篇幅短小,有诗的意境、韵味和节奏感,一般不分行、不押韵。泰戈尔的《纸船》就是一首散文诗。
1.谈谈你对“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这一诗句的理解。点拨:这一句是儿童的一系列天真离奇的奇思妙想的最后一点,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儿童的世界,是解脱了一切束缚的世界,也是理智得以放飞的世界,是真理能获得自由的世界。因此,才有了这一句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得来的诗句。
2.诗人在《纸船》一诗中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点拨:在《纸船》美丽的诗行里,诗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诗人在诗里生动地描绘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勾起我们对儿童时代的美好回忆。
3.核心图解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纸船(zǐ)
溪流(xī)
异地(yì)...B.仰望(yǎnɡ)白帆(fān)游伴(bàn)...C.手臂(bâi)浮泛(fú)睡仙(shuì)...D.篮子(lǎn)押韵(yùn)大致(zhì)...2.下列句子不是想象的一项是()。A.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B.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C.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3.填空。(1)《纸船》是一首________(填体裁),作者是________(填国家)近代伟大的诗人________,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匠师。他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获________奖。
(2)诗歌一般都要押韵。在某些诗句的末尾用上________相同或相近的字,这就是________。押韵的字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4~7题。纸 船 泰戈尔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4.诗人每天把船放在急流的溪中,他期望什么?
5.“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目的是什么? 6.你认为这首诗在写法方面有何特点?(答出一点即可)7.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2题。纸 船 冰 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8.这首诗中揭示中心的诗句是哪一句? 9.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最后一句“爱和悲哀”指什么? 11.诗中的“纸船”象征着什么?
12.读诗,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请你品味下面诗句加点词语中的任意一个。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妙笔生花】
13.品读诗歌,你会受到很多启发。生活中有很多事物能触发我们的情思,请你从下面的题目里任选一个,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惊雷 浪花 落英 风 【体验中考】 14.(2011·浙江台州中考)下面这首诗少了一句话,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补充完整。
泥 土 鲁 黎
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众人把你踩成脚下的道路。
参考答案:
1.解析:A项中“纸”应读“zhǐ”,C项中“臂”应读“bì”,D项中“篮”应读“lán”。
答案:B 2.解析:B项应为联想,不是想象。联想本义是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由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想象是人在脑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答案:B 3.答案:(1)散文诗 印度 泰戈尔 诺贝尔文学(2)韵母 押韵 韵脚 韵字
4.参考答案: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5.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人物内心的揣摩。“我”的心灵是孤独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希望别人认识“我”,希望得到友谊。
参考答案:孤独的“我”希望能得到友谊。
6.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想象奇特:把云朵想象成“白帆”,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另外,诗人还注意了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运用等。
参考答案:①想象大胆奇特;②注意运用限制、修饰性词语表现事物的特点。7.解析:“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表达对远方的渴望和向往;“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也正是对友情的渴求。
参考答案:抒发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之情;希望得到友情,歌颂友谊。
8.参考答案: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9.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这首诗是诗人出国留学的途中所写,既是与母亲的分离,又是和祖国的分离,这其中的深情难以割舍,因此借纸船来传递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和祖国的爱和思念。
10.参考答案:“爱”指女儿对母亲的爱。“悲哀”指的是远离母亲和故乡的悲哀。11.解析:借纸船的意象来寄托对母亲和祖国的爱和思念之情。纸船就是作者孤独、纯洁、美好的心灵。
参考答案: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和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12.参考答案:“不灰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母亲思念的浓烈,而且表达了思念必将通过纸船传递给母亲的执著信念。(或:“每天”既让人感受到叠纸船次数之多,又表现出诗人对母亲思念的持久和浓烈。)
13.答案示例: 风
谁也没有看到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但是红旗摆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跳舞了。
谁也没有看到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
但是头发吹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玩耍了。
谁也没有看到过风,不用说你和我了。
但是红领巾飘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14.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补写能力。先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然后做到上下衔接,句式要与首句大致相同,出现“泥土”一词。
答案示例:把自己当做泥土吧(或“还是把自己当泥土吧”)
第五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钦佩《荒野求生》中的冒险家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B.
小品《放心吧》,将现实生活中人们深恶痛绝的电话诈骗,巧妙地展现给观众。
C.
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为了逃避责任,编造了谎言,竟瞒过了老师。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B.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C.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情了人生的真谛。
D.
郎朗演奏的钢琴曲真是太美妙了,我不仅听得入了神,而且其他的听众也都陶醉了。
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甘成为任人宰割的民族。
B.
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
风小心翼翼地吹过来,唯恐弄乱了他的头发。
4.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沼泽是多么色彩斑斓啊①它何以有色彩②是它的主人们色彩缤纷,让沼泽也有了灿烂的容颜。像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可算是世界上最耀眼的鲜红了③像白鹭通体那如雪的羽毛,也算是自然界中最洁白的色彩了;还有一种绿头野鸭④这里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A.
①,②。
③;
④。
B.
①。
②,③,④
……
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B.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C.
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
D.
郎朗演奏的钢琴曲真是太神妙了,我不仅听得入了神,而且其他的听众也都陶醉了。
二、语言表达
6.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莫泊桑是福楼拜的学生,他每逢星期天就带着新习作去聆听老师的点评。有一次,莫泊桑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一叠文稿,翻开一看,只见每页上都只写了一行,其余九行是空白,莫泊桑不解地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亲爱的,我早已养成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只写第一行,其他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莫泊桑听了,恍然大悟,于是立即告辞,回家修改自己的小说去了。
(1)莫泊桑听了福楼拜的一席话,“恍然大悟”到了什么?
(2)请你给这个小故事拟一个标题。
(3)请你根据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写出至少一句你所积累的古今名言或诗句。
7.为了引导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进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推荐一篇课外读过的鲁迅作品,并写一句推荐语。
你推荐的作品:
你的推荐语:
(2)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3)为让同学们更加了解鲁迅,校团委准备出一期鲁迅作品读后感的专刊,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为本次专刊写一则征文启事。启事中需写明以下要求:字数不超过800字,稿件交到学校办公楼团委,截止到3月26日。
8.本文中有多处描写鲁迅先生的笑声,请体会一下其中的寓意。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
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睡着了。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
10.请指出选文中作者记叙的顺序。
11.选文第一段用了7个“陪”,能否将其简化为“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就陪客人,一直陪到夜里十二点”?为什么?
12.作者写鲁迅的夫人徐先生和儿子海婴睡觉的原因是什么?
13.文章用白描手法刻画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
⑯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4.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15.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
”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16.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7.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18.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踏遍东南西北,以身许之山水
徐霞客,名宏祖,字振之,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与文学家。由于他在旅行中经常与朝霞暮霭为伴,友人们送给他一个别号“霞客”。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东起浙江东部海岛上的普陀山,西至云南西部的腾冲,北抵河北蓟县的盘山,南达广东罗浮山,足迹遍及中国大部分省区,留下6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不仅在地理学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新鲜、宝贵的科学资料,而且文笔优美,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他的友人、著名文学家钱谦益称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大族家庭,面对朝廷的腐败,他无意做官,有一次,他在书中读到前人遍游祖国河山的一段经历,击掌而起:“大丈夫应当早晨还在碧海而黄昏远达苍梧,怎么能把自己关在一个小角落里呢?”20岁时,他毅然走出书斋,踏上了“问奇于名山大川”之路,开始实地探索祖国锦绣河山的风貌与奥秘。
为了揭示雁荡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用裹脚布当绳子,三次攀登雁荡山探险,山石将布绳磨断,他险些葬身深谷。遍察雁荡山后,他纠正了关于雁湖在雁荡山顶的误传,也查明了雁湖与龙湫之水毫无关系。
广西东南的白石山、都峤山多有岩洞,有关的书上介绍说三山之间有暗洞相通,道家大师葛洪曾经在里面来来往往。徐霞客来这里后,深入到三座大山的各个洞穴,上下探索,左右寻觅,查清了这里的山形地貌岩洞的构造,否定了书上的谬误,并发出“谁进去过谁检验过”的感慨。
凭着这种寻根究底的精神,徐霞客常常深入到人迹罕至的荒险之外,发现了许多前人未曾发现的新事物,也纠正了前人许多想当然的推断。他深入到西南地区数百个岩洞中探险,精确细致地记述了各种岩洞的状态与构造,成为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研究的先行者。在对长江源头的考察中,他时而登山远望,时而溯江而上,终于认定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否定了千百年来以岷江为长江水源的错误判断。
徐霞客的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为了探索山川的奥秘,因此历尽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他攀登黄山天都峰时,沿途结满了冰。他用登山的拐杖敲凿脚下的冰凌,凿出一个洞,就把前脚踏入洞中,再向前凿出一个洞,又把后脚迈一步踏入洞中,不停地向前敲凿,不停地向前移动,终于一步步攀上了峰顶。
他在云南考察一座险山,让同伴在路边看守行李等候,一人迎难而上。山上无路可登,他就抓住草根往上爬,有时抓住山石爬,有的山石不牢,手脚一用力就摇摇欲坠,稍一闪失,就有生命危险。他每攀登一步,都使人胆战心惊,最后还是登上峰项。下山时,他干脆坐在地下往下滑,双脚在前,两手放在身后不停地拽着沿途的草根,以免下滑太快太猛。
徐霞客54岁时,在旅行途中得重病,被人送回家乡。第二年在家乡去世,实践了自己“以身许之山水”的志向。
19.在地理学上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宝贵财富?他的友人为什么称之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呢?
20.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研究的先行者”?为什么说他否定了千百年来的错误判断?
21.“以身许之山水”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动力和原因使他“以身许之山水”?
22.徐霞客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挽着汉字跳舞
①老于是高中语文老师,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字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清癯雅士。虽然这所新学校叫“外国语学校”,但第一堂语文课,老于就郑重告诉学生:“要成为翻译家、外交人才,首先要学好的不是外语,而是汉语。”
②每次上讲台,老于都觉得那些仓颉汉字,古老、沧桑、豪放、清新,如朝雨轻尘般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又涌上心头。方块汉字,有情有义,有起承转合,可纳泰山,可照肝胆,可以兴观群怨,可以歌之舞之足之蹈之。汉字与舞蹈,本质都是自然和生活。
③第一节课,老于讲到春天万物生长的那种神奇力量时,激情满怀。他蹲下来,把全身蜷缩在讲台后面,像粒种子,又像枚鸟蛋,然后竖起食指,整个身体慢慢地向上旋转,一种向上的力量推举着自己盘旋上升。全班鸦雀无声,个个伸长脖子看老于笨拙的“舞蹈”。老于感觉时光在倒流,仿佛又一次回到长第一颗牙、长第一根胡须的年龄。
④课间操结束,老于去另一个班上课,老远就听见学生正在播放新一代神曲《狐狸叫》。挪威神曲《狐狸叫》中那些模仿小狗小猫、老牛青蛙、大象鸭子的叫声,类似儿歌,但在这古朴的自然之声面前,那些声嘶力竭的演唱显得多么矫揉造作。老于禁不住有点不平,“阿Q”地想:仓颉汉字其实也是这样一部源于自然和人伦的作品,而且是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一种,什么时候流行呢?
⑤下午没课,老于心情有点空落落的。总感觉现在的天空与儿时相比,变得越来越低。天空虽然还继续广袤着,但好像“空”字的“穴”头正在萎缩,下面的“工”却一天天膨胀。天空被浊物排挤,像一幅没有留白的国画,鸟儿只在KTV中才放开歌喉啁啾。那些依据地貌天象、鸟兽虫鱼之迹造出来的汉字,在自然界已渐渐失去联想的依托,满街的招牌、满屏幕的广告词中,汉字有意无意地被“通假”。商人们满怀深情地曲解汉字,苦心孤诣地“创新”汉字以求吸引眼球。仓颉一点点被拔光胡子,剥去衣衫,只剩下骨骼,被石化定格在庙宇的神龛上。
⑥傍晚,老于拿起久违的毛笔写了副对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他突然明白古代徽墨为什么“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那一定是因为徽墨是用黄山松烟制成的。自然物象化为点横竖撇捺,即为汉字;劲松转世,可为千年圣宝;而精气神是生生不息的。
⑦入夜,老于到高大而稀疏的凤凰木下,树缝间明月如钩,与篆书中的“月”字造型一样。回家,关灯就寝,老于恍惚入睡,阖上双眼也感觉到窗外景物,那些物象仿佛都在跳舞。殷墟龟甲、青铜铭文、敦煌卷子、摩崖石刻,所有的汉字都在跳,一刹那,颜筋柳骨和颠张狂素又还原成骑马舞、摇臀舞。鸟儿从树枝“决起而飞”,戛然而落,树枝如琴弦般颤动。天空中鲲鹏小鸟和黄土尘埃各行其道竞自由,庄子凭“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夺得逍遥游冠军。人累了,就靠在树上休息,鸟累了,就待在树杈上梳理羽毛。宏大的《阿房宫》建筑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细腻的《兰亭集序》矫若游龙,勾连映带;仓颉、屈原、王羲之、杜牧,秦砖汉瓦,隶篆真行草,无名后生们争相表达和推演各自的思想华章,你来我往。茶马古道,纵横阡陌,仓颉汉字如月当空。即使电子邮件取代了驿使,汉字依然静有意,动则舞。老于深吸一口气,一股清凉从头传到脚底。在梦中,在渭城朝雨浥轻尘的清新时分,在阳关前古道边,他看见万国衣冠争入关,百千书生叩关行。边塞的城墙满是汉字真迹“秀”。有文天祥的遗笔“正气”,有颜真卿写的“刚大”,有硬骨头方孝孺写的“忠烈”……虽偃仰啸卧,千姿百态,却笔笔中锋。老于梦中觉得浑身发热,欲伸筋拔骨,好像身体又在发育成长。
23.文章以“挽着汉字跳舞”为题有何妙处?
2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5.怎样理解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
26.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2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汉字。
四、作文
28.《回忆鲁迅先生》应品读,不要图快,要平静自己的心情,要慢慢悠悠地读,要读出青年作家对鲁迅先生深沉的爱戴,要读出因为对青年的影响并因此影响世界的大作家大文豪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朴素,以及在精神上卓越的追求。一个是举世闻名的大作家,一个是年轻的有才华的东北沦陷区的女作家,我们读到的是鲁迅先生的追求和精神,我们也同时得到了一个年轻的女作家的美丽而沉稳的文字享受。请你读完这篇文章后写写《回忆鲁迅先生》读后感。
五、填空题
29.根据下列句子中的拼音写相应的汉字。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jiàn赏。
许先生有点jiǒng了。
心里存着无限的期望,无限的要求,用了比XX更qián诚的目光。
许先生很镇静,没有wěn乱的神色。
30.下面是鲁迅先生的一句诗,请写出下一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此处应该用“不以为意”;C.“络绎不绝”指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这里用来形容讨论不断不合适;D.加点词是褒义词,指只要专心一致肯下决心去做,没有做不成的事,不能用于贬义的语境。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D
【解析】第一句是感叹句,用感叹号,排除AB项。“像……可算……”“像……也算……”是两句并列的分句,所以用分号,故D对。
5.【答案】A
【解析】B项前面有“能否”后面应该也是双向选择,应该在“也是”后面加上“能否”。
C项缺少主语,把“在”去掉。D项应该把“我”和“不仅”调换位置。
6.【答案】(1)悟到了文章要千锤百炼,反复修改,写作中要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2)示例一:写与改
示例二:一行与九行
(3)示例:①文章不厌百回改;②善作不如善改;③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④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7.【答案】(1)《狂人日记》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2)略
8.【答案】(1)
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乐观爽朗、平易近人,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2)
说明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3)
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也深深感染了作者。
【解析】选一例说明文学家鲁迅的笑声中的寓意。
9.【答案】鲁迅先生不得不花大把时间陪客人;鲁迅先生从后半夜写作到清晨家人都起床了才上床休息;家人为让鲁迅先生休息好会很小心不打扰他。
10.【答案】以鲁迅先生的作息时间为记叙顺序。
11.【答案】不能简化,连用“7个陪会”起到强化感情色彩的作用,给人以更深的意境,使读者对鲁迅先生花大把时间专心陪客人产生更强烈的反响。
12.【答案】这里起到对比的作用,以此反衬鲁迅先生因为陪客人不得不把工作时间调到后半夜到清晨,同时也起到表达鲁迅先生的敬业与辛苦。
13.【答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以及对鲁迅先生辛苦写作的同情。
14.【答案】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
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15.【答案】①“吞吞吐吐”的意思是说话有顾虑,想说又不敢说。这个词语写出了“我”当时害怕老师批评的紧张、不安的心理。
②“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16.【答案】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
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有描写方法或修辞手法,赏析正确,意思相近即可)
17.【答案】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18.【答案】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19.【答案】提供了大量新鲜、宝贵的科学资料;《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20.【答案】由于深入到数百个岩洞中探险,精确细致地记述了各种岩洞的状态和构造,所以成为先行者。他否定了千百年来以岷江为长江水源的错误判断,认为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
21.【答案】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山水。祖国美好的山河和求得真理、探险山水的热情与追求。
22.【答案】提示:可以从他为求得真理而不畏困难的角度来谈。
23.【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汉字以生命,揭示汉字的灵性,生动地表现了人与汉字的亲密情感。(扣住要点,意近即可)
24.【答案】时间(或:老于一天的活动)。
25.【答案】神圣的汉字正在被功利的人们无情地曲解、滥用、躯壳化,逐渐失去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依托,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虑之情。
(意近即可)
26.【答案】老于是一个钟情汉字、推崇汉文化、追求生活本真的高中语文老师。在老于眼中,汉字“神奇”“美好”“有情有义”,汉文化“千姿百态”,博大精深,老于深深爱着它们。(抓住要点,意近即可)
27.【答案】我们应该对汉字及其灵魂与精神怀有敬畏之心,反对任意糟蹋和亵渎汉字的行为。要像老于一样“坚守美好”、深深地热爱并正确使用汉字,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8.【答案】示例:
对于普通人来说,伟人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令人不可触及。
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
“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他自己就从来不注重穿着,但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那根桃红色的束发的绸条马上引来了鲁迅的严正反对“不要那样装饰她……”看来自然朴素、庄重严肃还是鲁迅追求的美的境界。“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如此一句简单的语言哪里可见鲁迅的尖锐与咄咄逼人,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啊!
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碗”,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萧红笔下的冯雪峰开朗健谈,学问渊博,广闻多见,“走过二万五千里”,被鲁迅戏称为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冯雪峰——
为XX和鲁迅牵线搭桥的人,在触摸巨人心灵的同时,他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胆略,影响着鲁迅,鲁迅亦承认“还没有人解剖过我像我自己那么解剖”的。这个部分鲁迅的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可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阅读鲁迅的著作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回忆鲁迅先生》,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鲁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态,他可以对人的穿着品头论足,他可以和年轻人开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着普通人一样饮食、起居,他同样可以享受亲情,享受天伦之乐。正如他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解析】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要注意语言和内容。
29.【答案】鉴|窘|虔|紊
【解析】首先要读准拼音,再结合语句的内容判断词语,推断文字,注意音形相似易错字,如“鉴”与“签”,“窘”与“迥”,“紊”与“絮”,“虔”与“虑”,不要写错字。
30.【答案】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根据记忆直接默写即可,注意“俯”“甘”“孺”三字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