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市保安服务行业的发展及现状
合肥市保安服务行业的发展及现状
张敏
安徽中天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人民的安全需求意识逐步提高,保安服务行业由新兴、崛起到步入正轨化、专业化仅仅历经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合肥市保安服务公司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在册企业已达三百多家,保安从业人员达20余万人。然而,保安服务行业内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保安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监管力度还需加强,企业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保安服务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1984年,广东省深圳市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这一新生事物很快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和支持。一个月后,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借鉴国外经验,在大中城市创建保安服务公司”进入90年代,保安服务公司迅速发展,遍布大中城市。保安服务业服务范围也已由传统的单纯的安保门岗服务朝着物业小区、中小学、大型活动保卫、停车场看护、海上等新的服务领域延伸。保安服务企业逐渐参与危险品配送领域、企业事业单位、各类学校、物业小区、金融领域、停车场、保安技防、特种护卫犬、商业性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交通协管行业拓展。保安服务企业和保安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保安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保安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安服务业在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保安服务改革的大潮涌动,合肥市保安服务公司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目前仅仅在册保安服务企业已达三百余家,保安从业人员达23万人之众,成为合肥市从业人员的一只生力军。
(图1:全国范围内保安服务企业数量逐年呈上升态势)
(图2:保安服务行业城市分布图)
2000年,公安部制定了《公安部关于保安服务公司规范管理的若干规定》,对保安服务公司的性质、经营范围和管理体制作出了明确规定。同年3月,公安部在深圳召开了首次全国保安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规范保安服务业发展的“统一领导、统一审批、统一培训、统一经营、统一服装”的“五统一”原则。这一系列举措为保安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作用,合肥保安行业得到了逐步发展,保安公司相继设立。
然而现代化的保安服务业终究属于新兴行业,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合肥市保安人员素质较低、年龄结构偏大龄化、人员流失率较高,企业发展良莠不齐、缺乏严格的管理机制,保安监管部门缺乏依据、监督力度不够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合肥保安服务行业的发展。
为了规范保安服务活动,加强对从事保安服务的单位和保安人员的管理,切实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国务院于2009年9月28日第82次常务会议通过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保安服务管理条例》(1)。条例规定,保安服务公司应当有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的注册资本;拟任的保安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任职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有关业务工作经验,无不良记录;从事保安服务工作需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考试、审查合格后发给保安员证等等。
为全面落实《保安服务管理条例》,规范保安服务市场秩序,严格保安队伍管理,大力促进保安事业的健康发展,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自2012年2月8日至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安服务市场清理整治专项行动。此行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保安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保安服务市场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机制,督促保安从业单位、保安培训单位健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推进保安队伍正规化、规范化、职业化建设,严格落实保安员招录、培训、资格审查、保安员资格考试、持证上岗和保安服务等管理制度,规范保安员执勤服务装备管理。深化保安监管信息化建设,落实保安从业单位、保安培训单位和保安员信息输入、更新、比对工作,提高保安监管效率和水平。力争通过此次清理整治,实现全合肥市保安服务活动全部纳入管理,本市保安服务市场得到了健康有序发展。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出台以及合肥市公安部门对保安服务行业的极度重视,规范了合肥市保安服务市场,一些私营保安服务公司纷纷借助本次管理条例的出台,加强了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运营机制,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例如,安徽中天保安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集团董事长张传林先生率先于2012年进行了体制改革,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组织模式,引入先进管理机制,实行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分立的原则,后又认真按照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管理,运用新的运营理念和安全策略,为服务的客户提供更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另外,为保障服务单位的切身利益和公司的稳步发展,集团公司定期对管理人员和骨干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向用人单位输送优秀合格的服务人员。
二十几年以来,合肥市的保安服务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保安服务组织在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合肥市保安市场良莠不齐,除个别大型保安服务企业以外,中小型保安服务公司仍然占绝大多数,近年来,保安服务企业在队伍管理、经营业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混乱状况仍较普遍,合肥甚至还发生过保安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案件。同时,在保安行业中一直以来存在着“待遇低、流失高、招人难”的怪现象。保安员招不来、留不下的“怪圈”已影响了保安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这一现象从表面看是保安员从业门槛低、经济待遇低,社会地位低造成的,低待遇吸引不来高素质的人,于是产生了这一恶性循环,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保安服务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招人把关不够严,培训力度不够,队伍整体素质较低。保安人员社会地位向来不高、待遇较低造成公司很难招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受供求关系影响,招人时门槛过低、把关不严使部分年龄大、形象差,甚至政审不合格的人也混进了保安队伍。除此之外,岗前和岗后培训力度不够,也是造成保安队伍整体素质较低,服务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2、管理机制不完善,员工队伍缺乏创造力。规章制度陈旧,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过分强调了员工应该怎么做,而很少考虑公司应怎么做。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没有产生良好的动力,文化生活单调。保安队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的特点,公司缺乏有组织的、系统的保安文化建设,更谈不上内涵丰富的保安企业文化建设。利益分配不合理。多年来,保安队伍的利益分配方式基本上沿袭了一般行政机关的模式,未能体现保安队伍特 有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很不利于这支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3、自建保安组织给保安服务业带来的弊端 在单位自建保安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单位聘用的退休职工、社会闲杂人员与单位有裙带关系的人员等。这些自建保安组织未经任何部门审查和批准,其雇佣的人员未经培训和政审就上岗,存在很大隐患,“自建保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等违法犯罪案件不时见诸报端,群众和社会影响极坏。自建保安人员的着装也比较混乱,主要有:迷彩服、仿警服及单位自制的特色服装等。还有些保安员利用职务机会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或侮辱、殴打他人,甚至监守自盗。由于自建保安自由发展、组织无序、秩序混乱,所以让社会大众对保安员产生歧视、不信任心态。
虽然合肥市的保安行业起步晚,底子薄,专业化程度低,技术普遍落后,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保安服务业的市场需要看,保安业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
1、随着保安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未来的市场将呈现三足鼎力的局面。即,由个人及团体合资的民营化公司于传统的保安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外专业大公司的介入,传统、单一人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保安服务业必须提高科技含量,向宽领域、多元化发展,这也是必然的趋势。一方面向上下游产业链扩张,比如进入,劳务、犬防、车防、押运、咨询、安保器材等领域,甚至进入私家侦探、私人保镖等高附加值领域。
2、物联网与安防产业互为补充。物联网的发展,虽然政府目前口号很想,但更多的是纸上谈兵。政府计划很强,各个地方都在推动,但是企业跟不上,因为企业看不到实际的利益。不过物联网慢慢经过几年的培育,会有比较大的发展,会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从目前来讲,物联网主要的应用还是在安防方面,因为安防是管安全的,包括社会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安全、家庭安全等等,这些东西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如果能够通过物联网,把老百姓的安全保证到位,安防产业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3、城市化进程推动安防行业的发展 据权威机构统计,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到45%,预计在2035年将会达到50%-60%。在城市化浪潮里面,安防产品的需求必定是与日俱增。因为平安城市几个城市的试点已经搞完了,但是这个未来必须要向二三线城市发展,再有一个像高铁、港口这些,中国的建设拉动内需的要求,也要求安防相配套。”
4、学校、银行等事业单位蕴含安防大商机。校园频发伤害事件,校园安保一下子变成了热门话题。各地政府、教育局如坐针毡,纷纷加大了校园的安保级别,投入不菲的资金改造校园安保设备。财政部在近期发布消息称,中央财政近日下拨专项资金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园安保设备设施给予一次性补助,专项用于支持学校(含民办学校)配置安保、防火等设备设施以及加固改造校园围墙、校门等方面支出,这一政策无疑给校园安防注入了一注强心剂。至于银行,2010年安防行业的市场份额大约为2000亿,平安城市项目占据了400多亿的市场份额,银行监控项目也占了约400亿,这两个占到安防行业的40%以上;农业银行在最近两三年以内投了25个亿,还有全国的联网也投了25个亿。所以从这几个数字看,我们看到了安防这个发展是不成问题的,包括最近国家制订很多的标准,都是和安防发展是有关的,比如说学校,大专院校的安防的要求在制订,还有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标准。所以这些标准的指定,也是对我们的安防行业起很大的推动的作用,我觉得安防行业的发展,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5、安防在未来在中高端。这几年安防的发展非常迅速,设计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安防是在目前同技术上来说,是一个综合性非常高,涉及面、技术领域非常广泛的行业,特别是现在IT大的企业,还有电信的企业都涉足安防行业。现在是安防IT化,IT安防化的过程,所以会引起安防技术上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过去的安防门槛比较低,未来的安防门槛会越来越高,会走上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的发展途径。安防的未来必定在中高端,但目前在众多的多功能,高级别、高定位的产品往往只出现在安防展位上,老百姓家里的安防产品还是那种原始的、低端的、单一功能产品。所以,在未来一定要让业主接触到厂家,让他们了解产品,然后再选择产品。
总之,我们要正视保安服务业所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保安队伍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保安队伍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有效途径,促进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培训方法和行为。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现代企业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重管理、重服务、重品牌效应。培养善于开拓市场的人才,向保安器材出租、出售方面发展,把保安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社区、场所,真正开拓出广泛的市场领域。以服务为宗旨,加快产业化进程。逐步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经营、管理机制,打破区域限制,通过收购、拓展周边城市,激活保安服务市场,使保安服务业由人力型向技术型、综合型,由单一型向集约型转化,向现代化,集团化发展。
第二篇:空调服务行业现状
长沙立雄家电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空调出租 空调维修 空调出售
电话:0731-85097543,85665678 网址http://dqczw.com/
现在的空调清洗市场开始活跃起来。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空调清洗过程却并不顺利,“空调清洗无章可循,怎一个乱字了得”!
清洗服务乱象多
为了解空调清洗市场,笔者咨询了3个北京的空调清洗公司,发现清洗的部件相同,报价却相差甚多。清洗一个空调有的要价400元,而最低报价只要120元,这种服务要价实在随意。
据了解,除了一些家电企业在售后服务中增加保养清洗,不少家电维修部门承揽清洗业务外,还有许多骑着自行车吆喝的“清洗游击队”。由于缺乏相关标准,空调清洗费标价混乱。笔者认为空调清洗价格大致可分高低两档,低档报价根据空调匹数不同在30-90元不等;高档收费则在120—250元之间。但这只是初期报价,实际清洗价格需要根据空调的大小、空调的干净程度再定。“好洗和不好洗价格肯定不一样。”北京爱家空调清洗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清洗结果难考量
空调清洗报价为何差距如此之大?业内人士称,“家电清洗价格由市场说了算,不属国家管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清洗人员随口要价。”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承担家电清洗的多是家政服务人员,他们的技术是否过关,消费者无从得知。据一位空调维修师傅说,空调清洗要求服务人员必须了解各种家电的结构、易污染部位等相关知识。“不管清洗什么家电,都要经历拆、装、调试、清洗、安装等步骤,但凡一道工序出错,这个清洗就算废了,可能直接影响机器的正常使用。所以专业性还是很强的,好的清洗师傅不但会清洗,还得会修。”
但是清洗是否干净又如何评量呢?不少消费者仍是一头雾水。
对于行业混乱现状,有专家表示,去年制定并出台了相应的空调清洗标准,“有标准可循当然是好事,但关键是标准落到实处。”据了解,大部分消费者对家电一窍不通,所谓的标准也是形同虚设。
“人家说洗干净了就洗干净了,洗完了能用就行,标准对我来说没什么用。”大多数消费者如是说。
清洗空调最好请专人
市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协会秘书长刘聪文提醒消费者,空调清洗有很多程序。除要求空调清洗要检查电源线路安全性外,还要清洗过滤网、蒸发器、冷凝器等重要部件,有的程序错了就非常有可能导致清洗的空调不能正常使用。因此,清洗空调重点要看维修企业的资质,正规的空调清洗维修机构应具备二级以上家电维修资质,服务人员也应具备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消费者权益得以
长沙立雄家电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空调出租 空调维修 空调出售
电话:0731-85097543,85665678 网址http://dqczw.com/
维护的一个重要保障。同时,清洗前最好先商定价格,并保留好清洗记录并索要票据,从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自己清洗需注意
有消费者认为,“空调清洗很简单,自己动手就可以搞定。”据了解,北京市场的空调清洗剂价格在28-80元,最好的泡沫清洗产品也在100元以下,且一瓶清洁剂大概能洗4台以上的空调。
对于如何自己动手清洗空调,有相关人员给出建议:首先按说明书取下滤尘网,拆卸时注意别碰到室内机组的金属部分,防止将其刮伤。
长沙立雄家电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空调出租☏零漆三幺--⑧⑤零⑨⑦⑤④③
第三篇:合肥市会展产业发展现状
合肥市会展产业发展现状
1、简介.......................................................................................................2
2、合肥市会展产业的现状......................................................................3
1、合肥市会展产业的优势................................................................3 1).政策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3 2).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3 3).会展场馆设施不断加强,会展产业发展迅速.....................3
2、合肥市会展产业的劣势................................................................4 1).企业主体弱小,缺乏知名品牌.............................................4 2).从业人员素质不均,普遍较低,且人数不多.....................4 3).酒店和场馆建设相对滞后,接待能力不足.........................4
3、合肥市会展产业的机会................................................................5 1).世界会展重心逐步向亚洲转移以及中国正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5 2).客源市场广阔.........................................................................5 3).培养会展专业人才.................................................................5
3、合肥市会展产业的水平......................................................................6
1、简介
一个城市的魅力源于本身的底蕴和时代的完美结合。安徽省省会合肥乃“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历经岁月的沉淀积累,其历史和文化的内涵自不必说;同时合肥更是结合自身的优势把会展业这个时尚的宠儿发展的风声水起,成为会展城市新锐,跃居国内二级会展城市之列,并且博得“2003年最具魅力会展城市”的称号。
合肥会展经济起步于二十世纪末,1998年,合肥共举办了9场展览会,档次普遍较低,全年成交额才98万元;2001年,全年举办的展览会数量已上升到25个,达11个类型,成交额3.2亿元;2002年合肥共举办了50余个展会,涉及20多个类型,参展商达6,000多家,展会成交额及协议金额近100亿元。但真正具备国际水准、有规模、有影响的展会却不多,缺乏地方特色的专业展,市场竞争力不强,2002年7月,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会展的会展项目数量从200个发展到270个。仅去年合肥共举办了200多个各类展览活动,有400多万人次专业观众参会,展位总规模超过12万个,投资、贸易总成交额高达上百亿美元。但是,合肥会展产业的现实状况与前景并不乐观,与北京、上海大城市相比,合肥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如何在目前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克服自身的不足,应付同类城市的竞争,找准合肥市会展产业的发展定位及战略选择将是一个城市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2、合肥市会展产业的现状
1、合肥市会展产业的优势
1).政策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泛长三角”战略规划,2009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关于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报告,为合肥承接产业转移和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优势。同时合肥是中国著名的家电和汽车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合肥会展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质基础。
2).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安徽在空间上靠近国内最发达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合肥居皖之中,素以“江淮明珠,包拯故里”著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众多的古代文物。同时合肥又是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另外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已于2012年底投入使用。
3).会展场馆设施不断加强,会展产业发展迅速
合肥在2004年,共举行会展总数突破200个,成功举办了“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全国农机展”等大型展会。合肥已被评为“全国最具竞争力会展新锐城市”,近年来,合肥市会展产业发展迅速,综合接待能力和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上升。
2、合肥市会展产业的劣势 1).企业主体弱小,缺乏知名品牌
目前,在合肥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有会展业务的公司有100来家,但有开展展览策划与管理业务的会展公司只有十多家,这些企业注册资本少,高级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的人才不足,会展组织、策划能力较弱。而且在合肥的会展企业中,90%是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创业积累期。
2).从业人员素质不均,普遍较低,且人数不多
目前合肥市在会展产业这方面的会展人员素质偏低,名牌展览公司匾乏,造成会展的组织和管理混乱,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使会展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佳。此外,合肥市的会展经济还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为会展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
3).酒店和场馆建设相对滞后,接待能力不足
合肥现有酒店规模较小,大部分酒店会议设施少,配套设施不足,制约了高级别、大型会展活动的开展,难以满足会议举办的需要。
3、合肥市会展产业的机会
1).世界会展重心逐步向亚洲转移以及中国正在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近十年来,我国承办的国际会展却越来越多,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的前二三十年内中国将在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的会展中占据很大的份额,在这种良好的宏观背景下,合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顺应潮流加快会展经济的发展。
2).客源市场广阔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旅游业最繁荣的金三角,是全国最大的客源市场。而合肥与长三角地缘相近,人缘相亲,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地的交往更加密切,互动更加频繁,融合更加深入。同时正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给合肥会展产业也带来了契机。
3).培养会展专业人才
具有经济、管理、国际交往、组织策划等方面的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是会展产业所需要的,而现在操作会展的人员,大多数是原省市外贸单位的工作人员,市场运作能力相对偏弱。因此,尽快培养和充分使用会展专业人才显得极为紧迫。
3、合肥市会展产业的水平
如果说资源优势和政府的支持是合肥会展业驶入快车道的两个轮子,那么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的应时而出则填补了展馆缺位的空白,使合肥会展业迅速发展的新神话降临世间。
1999年11月11日,安徽省政府做出决策:正式确立“安徽国际会展中心”这一重大项目。2000年3月15日至17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设计方案招标会在合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会议室举行。7月20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工程监理招标工作顺利完成。2001年2月10日,合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安徽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的主体。3月18日,象征着安徽会展事业崛起的安徽省重点形象工程--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工程开工典礼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举行。2002年3月18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筹备组正式注册成立。5月底,会展中心已初步建立。同年7月18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管理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这标志着安徽终于有了自己实现会展事业的平台。
现如今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是集国际会议、展览、展销及商务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会展中心,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国际会议、展览展销和商务服务三部分功能组成。拥有会议厅、大型多功能厅、同声翻译系统,设有2000个标准展位的四个展厅和300个泊位的地下停车场。
第四篇:法律服务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法律服务行业现状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法律服务行业迅速发展,在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市法律服务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做简要的分析,提出对策,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和商榷。
一、面临的形势
一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要求建立法律服务援助机制,表明发展法律服务业已经纳入我市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法律服务业得到高度重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二是法律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市新农村建设、平安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等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都与法律服务工作密切相关。三是经过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和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等集中整顿教育活动,广大法律服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为推进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法律服务行业的现状
市现有法律服务执业机构28家,其中包括律师事务所18家、公证处1家,法律服务所9家。执业人员237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队伍总数的76.7%,大专以上学历占95.3%;中共党员48人,占21%。
2007年上半年,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3637件(其中民事案件2912件,行政案件114件,刑事案件484件,非诉讼案件123件),法律援助案件54件,担任法律顾问420家,业务收费2476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8%、22.1%、1.9%、13.7%。市公证处共办证3646件(其中经济210件,民事2497件,涉外785件,港澳台49件),业务收费380万元。法律服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49家,代理诉讼事务394件,代理非诉讼事务42件,调解纠纷3件,协办公证1件,见证15件,代写法律事务文书110份,解答法律咨询746人次,避免、挽回经济损失1765万元,业务收费86万元。
三、特色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我市法律服务行业取得了较好发展,特色亮点工作如下:
1、法律服务党建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抓好组织建设。目前,各类法律服务机构中共设有党支部8个,其中公证处支部1个,律师事务所独立支部4个,律师事务所联合支部2个,法律服务所联合支部1个,共有党员46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每个党员都能过上组织生活,没有一名党员游离在组织之外。二是切实加强队伍素质。利用党课、政治学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法律服务行业党员进行党性、法纪、廉政教育。三是结合开展“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党员爱心基金”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律师骨干参加市领导接待日、下乡约访活动及到各地开展上门法律咨询活动,增强了法律服务行业党员的奉献意识和服务意识。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受到市机关党委的充分肯定,4个支部被先后授予学习型党组织称号。
2、法律服务行风建设成效明显。
市把规范执业行为、强化内部管理作为行风建设的着力点,在全省最早开展了对律师事务所的百分制目标责任制考核,红太阳所和大平所、星耀所、纵伸所、义元所分别被评为省、市优秀律师事务所;市公证处被司法部授予部级文明公证处荣誉称号。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法律服务执业人员业务及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了法律工作者的执业水平和执业道德、纪律的提高。加大对违
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法律服务队伍的投诉及来信来访进行认真处理,并对律师等的违纪处理情况通过发函的形式向检察院、法院告知,严格监督其停止执业行为。
3、行业文化建设彰显律师风采。
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契机,培育律师法治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使严格依法办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从党的领导等理念深入每一名执业律师心中。倡导建立“诚实、有信、勤勉、尽职”的律师文化,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征文活动、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丰富律师的文化生活,培养律师的文化意识。市司法局及律师协会还利用每年的律师培训时间,教育提高律师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追求公正的律师队伍。
4、法律服务行业打造形象工程。
一是参加政府专家顾问团,在经济发展、招商引资、解决重大问题上,提供法律意见,把好法律政策关;二是参与领导信访接待日工作,解惑答疑,化解矛盾。三是通过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在今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换届选举中,全市律师共有5人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有为”促“有位”,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形象建设推动法律服务工作的发展。
四、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市法律服务行业在取得较好较快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法律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还形不成规模,缺乏行业竞争力。
一是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发展需要。全市法律服务执业人员中具备本科学历的只有174人,大专学历的51人,其余为专业证书或高中学历,大专以下学历占4.7%;其中专科以上学历的只有70%左右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法律服务的现实需要。二是我市有近70万人口,外来人口数量已超过100万,只有237人的专业法律服务队伍,人均服务对象高达4200多人,法律服务队伍规模同样不能适应现实需要。三是现有法律服务机构发展不平衡,还缺乏规模和档次较高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整体,还缺乏行业竞争力。
2、法律服务行业的工作领域和执业空间相对狭窄,无法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的全部法律需求。
一是我市律师法律服务还以传统诉讼业务为主,各种非诉讼业务也仅限于法律顾问业务,对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代理等业务涉猎不多。而随着市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市场经营户要求在涉外贸易、反倾销、知识产权等领域给予法律保护的愿望非常强烈,律师队伍中欠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涉外法律服务领域基本空白,广大经营户的法律诉求无法得到满足。二是公证法律服务宣传力度不够,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业务的开展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尚不够紧密,特别是在涉农领域及困难群体公证服务上还有所欠缺。三是基层法律服务所由于基础薄弱、队伍较少、思维欠清晰,法律服务业涉足范围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3、法律服务行业在执业道德、执业纪律还有所欠缺,队伍建设上有待加强。法律服务队伍欠缺一整套完整的职业操守、执业理念和行为方式。个别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行为不规范,私自收案、私自收费、不认真履行代理职责,对当事人敷衍塞责,还有的乱打广告、虚假宣传甚至冒充律师、诋毁同行进行不正当竞争,这些不良现象破坏了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同时也阻碍了法律服务事业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法律服务执业人员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方面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不规范,规章制度不健全;另一方面,部分法律服务执业人员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淡漠,商业化倾向严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违反执业纪律,损害当事人利益,损害了法律服务队伍的整体形象。
五、对策思考
推进法律服务行业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坚持信念、精通法律、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高素质的法律服务队伍,就要做到:
1、把好“入口关”,端正执业思想,法律服务队伍实现有序扩张。
一是严格行业准入门槛。把好人员“入口关”,是全面提升法律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要严格要求,不得放宽准入条件,特别是对基层法律工作者,除需通过基层法律工作者资格考试以外,还要求必须具备专科以上学历水平。二是要强化教育培训。在法律服务队伍中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突出政治教育,培养和树立法律服务执业人员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职前培训、继续教育、执业道德教育等,积极引导广大法律服务执业人员树立服务为民、诚信为本的执业理念,依法办案,诚信服务。二是重视提升行业竞争力。支持、鼓励和扶持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引进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力求做到从规模上扩大、从数量上引入、从分布上合理,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抓紧引进并培养一批擅长办理反倾销、知识产权业务的法律服务专门人才,以扩充法律服务队伍,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2、把好“规范关”,实行行业自律,法律服务诚信体系深入构建。
一是完善法律服务机构自律管理机制。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要严格自律,充分发挥主动性,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并落实统一接受委托、统一与委托人签订代理合同制度,增强法律服务行业自律性管理能力。二是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法律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人员、业务、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质量监控制度、利益冲突回避制度、投诉查处制度、人员解聘或开除制度、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报告制度等,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三是建立法律服务信息信用系统。编制软件系统,主要设置奖惩公告、信息查询、举报投诉、民主评议几个栏目,社会公众可以对市所有法律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法律服务执业人员的诚信记录进行查询,可通过举报投诉栏目对法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投诉,并作为监管部门核查处理的参考,从而构筑起“守诚信者荣、失诚信者耻、无诚信者忧”的市场选择机制。
3、把好“引导关”,围绕新农村建设,法律服务功能得以有效释放。
一是积极发展基层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大量法律服务需求,特别是农村招商引资、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需求,及时引导法律服务人员跟进服务。二是要求开展“一村一顾问”活动。要求法律服务执业人员沉下身去,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帮助农村建章立制、实施依法治理。积极拓展法律服务功能,通过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多种方式,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三是加大公证服务力度。增强公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公证服务进农村”主题宣传活动,切实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工作作风转变,推行“四上门”服务,即上门联系证源、上门受理公证、上门送达文书、上门回访意见,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公证服务。
4、把好“监管关”,改善服务环境,法律服务行业实行动态管理。
健全“两结合”管理体制,加快法律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建设,重点要做好“两完善、两加强、一改善”:一是完善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投诉查处机制。建立完善司法行政机关与公、检、法以及信访、物价、税务管理等部门之间法律服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情况交换机制,及时了解掌握法律服务人员执业活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二是完善工作信息交流沟通机制。建立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公证协会、基层法律服务所及法律援助中心之间快捷、灵活、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尽快建立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行业信息交换渠道。三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法律服务人员中间,了解掌握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法律服务人员的思想动态,把握全局,增强管理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四是加强工作培训。进一步加强管理干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五是改善法律服务环境。加强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改善法律执业环境,为法律服务人员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合肥市外贸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改进对策
合肥市对外贸易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面临的问题:
1.出口效益不高:
出口效益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出口大部分为加工贸易出 口,所得只是一点微薄的加工费而已。尽管近年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异军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一些跨国巨头所做的贴牌加工,自主品牌产品所占比重仍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于指导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创汇,竞相杀价出口,出现了一部分产品贸易量增加多,但贸易值增加少的现象。
2.外贸增长方式以数量型、粗放型扩张为主: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对出口创汇的要求,使我市出口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出口,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出口产品很大部分是对生态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以及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能耗比较大,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业也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外贸增长方式没有质的改变。.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大多从事简单加工装配,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能力不强
现有加工贸易企业核心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仍然偏低,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高创汇的加工贸易项目相对较少,加工贸易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很难打入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体系。目前所开展的加工贸易中,主要是为 一些中小采购商做一些零散的加工定单,加工层次低、规模小,所用原料大都可用国内同类产品替代。所以,除非客户要求,企业大都倾向于采用一般贸易。
4.现有的工业产业结构不利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工业以轻工艺、纺织服装、机电、化工等加工工业为主,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劳动密集型产 品比例过高,增值率和创汇率较低,上规模、上档次的工业企业较少,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到合肥落户,不利于其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5.加工产品多采取贴牌生产和租用外国品牌,加工贸易获利很小
目前,合肥市加工贸易企业大多从事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仍然 偏低,有的加工贸易企业虽然在产品开发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缺乏国际市场的行销能力,只能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和租用外国品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下 端,加工贸易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应对措施: 1.出口效益作为加工贸易努力实现的首要目标
在当前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将出口效益而不是创汇数额作为加工贸易的首要目标是可能的。虽然将加工贸易由“数量型”转变为“效益型”的这一过程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外贸出口数额的增长,但这是必要的环节,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实现由传统加工贸易向现代加工贸易的转变
面对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国际国内环境,实现由传统加工贸易向现代加工贸易的转变已成为加工贸易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合肥加工贸易战略目标定位的重点。首先,要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档次,使其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额比重实现较大幅度的提高。其次,要实现加工贸易的深加工、精加工,延长加工贸易的加工链条,提高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再次,要结合西部开发战略和我国的地区经济布局,把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加工贸易产业多向广大西部地区转移,合肥则从多事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3.增强加工贸易与省内产业的关联度,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加工贸易同省内产业结构的关系属于商品流通和生产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实现由传统加工贸易向现代加工贸易转变的过程中,还要充分重视加工贸易与省内产业政策的结合,以带动省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和广东、苏南等先进地区的经验,将加工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
4.提升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创新和行销能力
加工贸易的主体跨国公司在转移技术时,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保持技术垄断的前提下,获得技术创新的利润最大化。由于从事加工贸易的国家与地区很难获得最先进技术的转移,纯粹依靠技术转移难以实现产业技术的赶超。因此,加工贸易企业应注重增强自身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占据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地位。目前,合肥市加工贸易企业大多从事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档次仍然偏低; 有的加工贸易企业虽然在产品开发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缺乏国际国内市场行销能力,只能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和租用外国品牌,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仍处于下端。要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主开发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从代加工(OEM)向代设计(ODM)乃至自创品牌(OBM)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