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打造县城优质教育的思考
关于打造县城优质教育的思考
******
(2012年6月?日)
随着鹤中洪芷一体化的强力推进,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强烈,如何增强学校竞争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助力“旺市融城”聚人气,实现“宜学”目标?我认为,必须立足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全力打造县城优质教育。
1、科学布局城区学校。目前,城区学校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务必搞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区学校。学前教育方面,在城北小学附近新建一所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公办示范幼儿园,对*****小学幼儿园进行扩容提质,加强县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规范城区蓝天、子恩、天娇等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指导提升办学层次,努力建成一批省、市示范性幼儿园。义务教育方面,加快中兴学校三期工程建设,继续打造*****教育名片。将城北中小学、*****中小学纳入城区学校规划,大力实施扩容提质工程,缓解中兴学校学位压力。同时根据县城的发展,在荆坪规划新建一所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适应河西组团经济社会发展。高中教育方面,深化县一中与长沙市一中的联谊办学,迅速提升县一中办学品位。同时,加快县职业中专学校入驻怀化职教基地步伐,并依托怀化职教基地,引进有实力的民办职
业教育集团,形成职业教育集团效应,到2015年,全县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2、充分整合教育资源。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区学校办学条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对城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一是扶持民办学校发展。设立扶持民办学校专项资金,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华美外国语学校的扶持,充分发挥该校双语教学和多样化升学途径的特色,帮助华美做大做强,打造民办教育的品牌。二是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县职业中专入驻怀化职教基地步伐,综合县委党校、县教师培训中心、县劳动培训中心、县农广校等为一体,建设规范的县级职教中心,将县内相关部门的各类培训统一安排、统筹实施。三是依托名校合作办学。加强与名校对接,获取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实行借力发展。同时,积极创新办学模式,引进知名教育集团采取新建、托管或合作的方式兴办学校,全面提升城区学校的办学竞争力,树立教育品牌。
3、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有名师就有名校。要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加强与名校的合作交流,组建名师工作室,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着力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通过“名师工程”的导向作用和名师的带头作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要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今年招聘特岗教师?人,引进师范类优秀大学
毕业生?人,从应届高中、初中选派20名优秀毕业生到高校委托培养。根据教育发展需要,今后逐年加大教师引进和定向培养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要健全教师奖励机制。定期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重奖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并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发放政府特殊津贴。开展“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评选活动,对评选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教育科研经费。设立学前教育奖、民办学校教学奖、职业教育管理奖、教学进步奖、教育宣传奖等激励机制,激发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积极营造重教氛围。教育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关乎千秋万代。实现教育强县,打造教育高地,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切实将文件规定变为具体行动。要建立完善县领导及机关单位联系学校制度。政府及各相关单位要积极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切实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经常深入联系学校调查研究,帮助所联系学校办实事、解难题。要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严格落实涉教检查准入制度,对教育的罚款务必全额用于教育。为教育建设项目上开辟绿色通道,可以简化的手续一律简化,能够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充分尊重教育部门履行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调配、学生招生入学等工作,杜绝人情网。要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严格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持续加大
教育投入。对教育重大建设项目设立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广辟建设资金筹措渠道,2015年前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建成省合格学校,构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的长效机制。
当前各地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我们必须以超前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扎实的工作,全面提升城区学校竞争力,带动全县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力争用5—10年时间,努力将*****打造成大湘西乃至武陵山片区的教育高地。
第二篇:打造优质教育学校的开拓者
打造优质教育学校的开拓者
——铁匠乡中心小学校长聂大光创先争优典型材料
2006年聂大光调任铁匠乡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一位校长,他全身心投入到新的更加艰巨的工作中。接受了人生中新的挑战,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一、突出一个主题,唱响学校发展主旋律。聂大光同志以“立足岗位,做学生喜爱的教师”为主题,在全校扎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校党支部以“五个好”为目标,积极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广大教师积极争当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敬业先锋”,并把“有特色、高水平、创名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
二、打造两个团队,激发学校发展源动力。他号召全体教师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推进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用发展鼓舞人,用团结凝聚人,用行动带动人”的理念,倾力打造管理和教学两只优秀团队,着重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三、完善三条德育主线,探索学校管理新途径。聂大光校长十分注重学生德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整合作用,建立起学校德育工作党支部、大队部、班委会 “三条德育主线”。形成了“关爱学生、品味创造、收获成功”的教育风气,让学生养成 “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学习习惯。
四、建设“四高”学校文化,铸就品牌新辉煌。在聂大光同志的引导下,铁匠乡中心小学重点加强了学校文化建设。建设了高档次的校园文化、高效率的管理文化、高品位的班级文化、高质量的课程文化,使学校驶入提速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第三篇:创建艺术特色学校 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创建艺术特色学校 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拥有近十三年办学历史的实验小学,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艺术教育特色的创建,把艺术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致力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和艺术志趣的培养,为学生的幸福与诗意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滨教育模式”,办学经验在南山、深圳乃至南粤得到了广泛推广,学校先后四次承办深圳市、南山区素质教育、特色教育及德育创新现场会,接待了四十多批来自国内外的教育考察团。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这是深圳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学校;2002年,被评为省一级学校;此外,学校还先后获得“深圳市中小学器乐教学示范学校”、“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深圳市精神文明示范单位”、“深圳市绿色学校”、“深圳市办学效益奖”、“深圳市南山区德育创新学校”等十多项荣誉称号,教育的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
一、用艺术改革我们的教育——艺术教育的理性思考与起步
1995年,学校创办之初,实小人凭借自己对现代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敏锐地意识到艺术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在人的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用艺术改革我们的教育”的办学主张,确立了“以美启真”的实验课题,倡导通过艺术的手段,启发学生掌握真知,培养真情,学做真人,让艺术教育真正为儿童的幸福人生奠基。
这一课题得到了湖南省教科所的高度认可,很快被纳入了广东省教育“十五”重点实验课题规划。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拓展,在总课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个子课题——以美促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把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促进学校工作的整体提升。
虽然确立了办学的基本方向,但实践起来仍然遇到了诸多的困难。首先是师资,作为一所普通小学,要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大众化的艺术教育,师资的缺口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海滨人眼里,困难没有办法多,他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招调少量的艺术专业教师,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实施“外引内培,双向成才”的艺教师资培训工程,在本校科任教师中物色一批有艺术兴趣和潜质的教师参加兴趣班的管理,跟学生一道参与艺术的学习和训练,实现“双向成才”,然后将一部分条件较好的教师充实到艺教师资队伍中,以解决师资的紧缺。其次是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的不足,学校只有半边楼,功能室不全,器乐数量严重缺乏。对此,海滨的一班人没有退却,千方百计筹资,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最后,投入艺术教育的专项经费达到了150多万元,满足了学生艺术学习的基本需要。2003年,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又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高规格的演艺厅,目前已经能够承办专业性的文艺演出。
二、用艺术构筑学生诗意与智慧的生活——艺术教育的大胆实践与艰辛探索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艺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开启学生诗意与智慧生活的重要手段。作为未成年人,他们应该有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应该有属于他们的智慧人生,应该有属于他们的健全的人格品质,而艺术是达成这一境界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临澧实验小学开展艺术教育走的是一条“课余途径”,就是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保证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到位的前提下,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艺术兴趣活动,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艺术情趣。至今为止,自愿参加的学生达到了全校学生的91.2%,普及率之高在当前各地学校中绝无仅有。可以说,海滨实验小学的艺术教育实验是惠及每一个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在国内教育实验园地里独树一帜。
为了扎实推进这项实验,学校按照教育实验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了稳步的探索与实践。具体做法为:
1、在课程设置上,为学生拓展多元发展的空间。
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开设了二十多个艺术类的选修课程,成立了五十多个兴趣小组,其中包括二胡、古筝、琵琶、扬琴、笙、竹笛、小提琴、大提琴、电子琴、萨克斯、民族民间舞、现代舞等,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为了充实专业师资队伍的力量,学校通过专业文艺团体和艺术培训中心临聘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在每天下午的课外辅导时间来校为学生上课,这样既减轻了学校的人员经费负担,又保证了师资的整体素质。
2、在环境建构上,努力彰显艺术的魅力与个性。
环境是一切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发挥环境的感染与熏陶作用,海滨实验小学在环境的建构上注意凸显艺术的内涵,体现艺术的品位,使学校的环境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个性。如设计了大型浮雕、艺术橱窗、名人字画、书画走廊等,为学生提供了艺术化的视听环境;此外还改变了教室成人化的布局,让学习环境充满了童趣,充溢着艺术灵性,优化了学生的成长环境。
3、在活动实施上,注意突出艺术的教育与促进功能。
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只抓艺术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海滨人深谙此理,他们在开展全员艺术教育的同时,从整体优化的角度,把艺术教育与其它各育进行了有机整合,发挥了艺术对其它各育的促进功能。
以美促德。在实验小学教师和家长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手拿小提琴,就不会干坏事了”。这一朴实的语言,蕴涵着许多育人的哲理。据实验小组的老师多年的跟踪观察和实验数据统计,发现参加艺术活动的学生大多性格活泼开
朗,心智健全,行为习惯良好。开始时,好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几年以后,参加兴趣班的学生已经达到了学生总数的91.2%,再也不需要动员,因为他们从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所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广东教育》《深圳特区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对此进行了全面报道。以美益智。无数个事例已经证明,在艺术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不仅特长突出,而且学习成绩优异。艺术对智力的开发,对学习品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实验小学首届毕业生党可喻就获得了市高考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另有一大批学生同年被全国知名大学录取;现在正在就读中学的实验小学毕业生,也大多成为了学习的标兵,成为了各校的文体骨干,如卢琳、陈书威同学获得了2006年深圳市中学生男女围棋冠军,蔡琳、潘露同学获国际手风琴比赛少年重奏组冠军,填补了深圳手风琴国际比赛获奖的空白,《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都作了专题报道。
以美健体。体育与艺术的融合,使学校体育从过去单纯的强身健体发展为寓审美、娱乐、益智、健体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丰富了体育的内涵。如学校开设了形体、跆拳道、中国武术、围棋等特色艺体课程,成立了“南山区聂卫平业余围棋学校”,学生多次获得省、市、区围棋、武术、跆拳道冠军。
三、用艺术打造学校的办学品牌——艺术教育的社会效应与价值体现十二年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提升了实验小学的知名度,而且为南山教育打造了一个在全国艺术教育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的教改名片。
几年来,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中心、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政府和教育局领导多次来校视察,对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教育》以“一流的教育”为题对学校的艺术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报道,美国华人报纸《世界日报》也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学校艺术教育探索的历程,此外还有国内二十多家媒体近四十次报道了我校艺术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
在艺术交流方面,我校连续两年应邀参加了香港国庆晚会,参加了“国际花园城市”颁奖晚会的专场演出,还多次代表南山区、深圳市参加亚洲少儿艺术节、联合国少儿国际艺术节等文艺交流活动。几年来,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罗马尼亚、香港、台湾、北京、上海等国内国外近百所学校和艺术团体的参观访问。
在各级各类艺术展演和比赛中,我校一直独占熬头,为南山区、深圳市争得了无数荣誉。我校的英语童话剧参加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比赛获得一等奖,舞蹈《东方之子》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六一”文艺演出;还有近五十个器乐、舞蹈、声乐节目在全国、省、市、区比赛中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
总之,艺术教育是人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是一个学校实现全面提升和发展的基础,对此,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并且有信心去抒写南山教育未来的奇迹。
第四篇:汲取经典教育智慧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汲取经典教育智慧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沁园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阶段总结 李艳霞 成长学生,也成长自己,一直是我们每位老师的心愿。为了自己教的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有效,我们一直在努力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课改之路。从教育的源头去追寻教育的智慧,这才能真正把握教育的根本。从经典中觅得教育真理,在课堂中大胆地实践,在实践中认真地反思,一年来我们的课改之路也越走越宽。
一、汲经典智慧
为了推进课堂改革,我校特邀河南省孔子研究学会的副会长闫合作老师多次到校指导。通过闫老师,我们对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尽管时空相隔两千多年,但教育的真理却是相通相融。基于对孔子的研究,闫老师对孔子教育智慧有更深入的解读,他向我们介绍孔子教学法,为老师们的教学思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给老师们最大触动的是《学记》。王立群教授曾说:“《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跟学记学课改》是闫合作老师对其系统的解读,在教育时报连续刊登,这十五篇文章成为老师们重点学习的内容,通篇被老师们打印研读,读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心得。除此我们还研读了《跟孔子学教学》《孔子的教育智慧》等,从经典中汲取教育的智慧。
我们多次到北海路小学对孔令霞老师的孔子教学法进行认真观
摩,孔老师的课堂,学生那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敢问善问的能力,都给了我们组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了大家对课堂更多的思索。为了更深入地进行交流,我们还和孔老师还进行了“同课异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形式的课堂,来揣摩:怎样做更能体现把学习还给学生?
为了让老师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课堂,学校专门买了录音笔,通过录音笔把献课老师的整个课堂录下来,老师们通过整理课堂实录便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堂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二、促高效课堂
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明确可检测
《学记》记载:“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导是引导、指引,用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指出学习的任务和方向。牵,是走在前面拽着走。“弗牵”,是不要拽着学生鼻子走,而是陪着学生学。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就知道课堂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从而做到“有意识地上课”。不仅整堂课的目标要明确,同时课堂中的每一个小的环节,甚至一句话都是有目的的,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达到真正的有效。
因此制定可检测性的教学目标是必要的。以往我们在制定教学目
标时,只是参考教学大纲列出几条如:有感情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等。这样的目标在课堂结束之后是否达到,是很难检测的,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都有什么收获,作为教师并不了解,而学生自己也说不上来这一节课有多大收获,这样的目标便是不可检测性的,语文课堂的多半时间就会在不知所云中浪费。
而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增强了可检测性。例如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问题,教会孩子如何提问题。
2、正确流利读文的基础上积累背诵1-2段。
3、会用“有时候„„有时候„„”说话。这样的教学目标便具有较强的可检测性,对语文工具性的体现更多了。
另外,教学中每一个小的教学环节都要要做到“有意识”,例如,陈静老师在借班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开课伊始让孩子比较自己和原来老师的区别,并根据生的回答,来夸赞孩子的观察一次比一次细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一教学环节便是紧扣教学内容,在孩子没有“品”到文章的味之前已“触”的文章的身了,并在情感上是一种积极的铺垫。
能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有意识的进行,甚至一句话都不是多余的,这样的课堂能不高效吗?
而要达到这样的水准,就需要更认真地备课,胸中有目标,心中有方法,不仅备好每一节“小”课,更要备好教育学的这节“大”课,有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才能更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才能生
发出更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
(二)学会提问促能力
我们读《论语》,会发现孔子的学生很善于问问题,一本书几乎都是学生问,孔子答。《论语》中,孔子培养学生发问能力的方法有四个:凡事问、疑思问、明知故问、不耻下问。而我们的很多学生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问问题。
陶行知做诗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
语文课让学生问问题?一开始我们也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语文课怎样上出语文味?怎样合理处理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
经过不断实践与总结我们发现:让孩子大胆的提问是学会学习的关键,学会发问,也就有了创新能力,对语文学科同样如此。让学生在提问中学会思考,把问题有机地融入教学,我们也做了许多努力:
1、预习课文尽情“问”。
虽然只是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也开始培养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问”可以解决学生不知如何进行预习的难题。
学生会针对课文提出各种问题:字词方面,对文章的理解方面等。学生可以尽情地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问的问题越多,预习自学的效果越好。
2、课堂教学运用“问”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就是个别教学。
先让学生把教材读一遍或几遍,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提出问题后,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每一个知识的学习,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参与进去,学生有切身体验的学习,感受最强烈,记忆最深刻。
(三)突出本位重“表达”
语文教学的专家指出:语文课堂要把握住语文的本位,就是教会孩子表达。作为老师我们则要学会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一个个 “例子”,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因此我们要努力突破“教教材”而转向 “用教材教”,原来老师们对教材的解读只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现在老师的备课更关注:文章是如何写的?不仅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内容,还引导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听李玉芳老师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在让学生品味积累语言的同时,李老师还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特点——移步换景。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是学习写作文的开始,并鼓励孩子大胆仿写。
(四)课堂环节显实效
我们知道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把知识学得扎实,掌握的牢固。真正减轻老师和学生的负担。我们提出“把补差放在课堂上”。因此就要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1、多说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要自觉地学,学了以后怎
么办?还要尽可能多地给别人讲。孔子在这里说的诲人不倦,便是指学习以后要讲说给别人听。
在语文课堂中这种“说”的形式和机会非常多。在交流中,有孩子组的词语精彩或者造的句子好,就要让其他同学来重复说一说,这样比起只听一遍,记忆的效果要好。对发言的同学更是一种鼓励。
无论是说给自己听还是同伴相互说,这种全体参与的表达形式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增加了学生表达知识的机会,可以使学生理解更明确,记忆更深刻,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等能力。
2、多习
“学”是学得新知,“习”则为复习旧知,只有将“学”和“习”结合起来,收获才更多。
孔子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这“习”体现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在学习生字时,引导孩子联想与新字相关联的旧字,形近字、同音字。如在学习“狐”,孩子们联想到了“孤、弧”,同时还联想到了许多带有反犬旁的字。这样“学一字习多字”,加深了新字在头脑中印象,又巩固复习了旧的生字。我们知道生字在头脑中记忆的牢固程度与它重复出现的次数是密切相关的。与熟字比较着记忆成为我们识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孩子们也乐在其中。现在每学习生字时,孩子们都会自觉将其同音字、形近字批注在书上。
课堂中经常性地让孩子回顾已学得知识,这不仅是对旧知的巩固复习,也加深了对新知的记忆。
(五)“一课一得”谈收获
在课堂末了,都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对本堂课的内容是一个梳理,对知识点是一种巩固,加深记忆。大家称之为“收口”
收口就像把东西装进口袋,要扎口一样,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进行提取,使记忆更明晰,思路更清楚。当学生对每一节课学习内容都非常明确,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如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每一节课的知识都掌握了,就不怕考试。
三、悟课堂真谛
接受一次次中华经典的洗礼,沐浴着一缕缕教育智慧的光芒,我们的课堂悄悄地在改变,谈到课堂教学大家都无不感慨:
李艳霞老师说:“《学记》记载:君子之教,喻也。老师要善喻,就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思悟,自己生成知识。自己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还给学生,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的过程。”
陈静老师如是说:高效的课堂不仅让孩子学得轻松快乐,也让自己体会到了课堂教学的乐趣,转变,从《跟孔子学教学》开始。思想的转变: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如何教”?行为的转变:明确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凸显语文学科意识,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课堂的转变:每个学生都能自己阅读、发问、思悟,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发现知识、探究知识的能力。老师教学
轻松,学生学习快乐!
刘素文老师这样说:曾经,我们在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曾经,我们是讲课文,而不是教语文;曾经,我们是重内容,而不是重表达; 专心行走于课堂间,我发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已。教师是借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用教材教语文——教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才是我们追求的真实、有效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一年来,我教研组海文霞、陈静和杨丽三位老师在中心校的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李艳霞老师在市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且老师们有多篇教育教学的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和交流。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对我们课堂改革的肯定和鼓励。
以上是我教研组一年来在课堂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我们深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真理,我们明白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我们渴望自己的教育之路能渐行渐宽,渐行渐远。相信我们的团队因为有每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再加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课堂改革的路上,也一定能能把步子迈得更坚定,走得更远!
第五篇:关于武汉市打造全国软环境最优城的思考
关于武汉市打造全国软环境最优城的思考
近日,华中重镇武汉市掀起了一场“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此举旨在提高武汉市投资软环境,武汉市发出豪言壮语:打造全国软环境最优城市。
百余年前,得益于湖光总督张之洞的近代工业启萌,武汉与上海并列为全国两大经济中心,”驾乎津门,直追沪上“,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彼时的武汉是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睥睨四海,意气风发。经过武汉会战,武汉工业整体迁往陪都重庆,武汉在全国经济地位下滑。建国后,在计划经济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给予武汉极大支持,一批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武汉,武汉也能与京津沪并列为全国前四的城市。
然而现在的武汉呢,虽然自实施中部崛战略起以来经济取得很大成就,去年经济总量5515.76亿元,排名全国12,今年不出意外也能挤进前10。但是与北上广深差距很大,即便是与天津,重庆,杭州差距也不小。而且后面紧跟成都这个竞争对手,武汉在2009年首次反超成都100多亿,但2010年就缩小到8亿.今年如果再不加劲,再次被反超的可能性极大,形势危急,刻不容缓。
试问原因何在,有观点认为是改革开放国家把注意力投在东部沿海,中西部及东北中心城市地位普遍下降。无可否认这确实是很重要的因素。1980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53.44亿元。深圳仅2.70亿元。1992年深圳首次超过武汉,武汉396.74亿元,深圳434.70亿元,多武汉37.96亿元。2010年武汉5515.76亿元,深圳9510.91亿元,不足深圳60%。1990年杭州首超武汉,武汉176.83亿元,杭州189.62亿元。武汉甚至曾经一度落后成都,大连,宁波,沈阳,南京,东莞等城市。2003年时扬州经济总量也逼近武汉,当时的武汉上下遍布着忧心,时任武汉市委书记的李宪生向温家宝连喊三声:武汉在哪里?
值得庆幸的是武汉市近今几年经济也处于高速增长期,五年连超五大副省级城市。在副省级城市与广州,深圳,杭州,青岛并列第一集团。而且今后五年之内也当能进入前三,比肩广州深圳。但是问题是,我们的症结在哪里?我觉得是思想解放不够,政府效率不高,投资环境恶化,而这些与东部沿海有很大差距。甚至不及长沙,合肥等城市。事实上,这几年长沙,合肥的经济突飞猛进,增速高于武汉,七八年前,长沙合肥的经济总量尚不足武汉的三分之一,现在长沙已接近80%,合肥接近50%。武汉面临空前的压力,如何在中部崛起走在前列?成为湖北省快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问题。
今年湖北省两会上,新任省委书记李鸿忠径直向武汉市的全体代表发问:现在的全国白色家电中心不在武汉,也不再北上广深,而是在合肥,为什么?他直言,这说明我们解放思想还不够。这个白色家电中心,可以说是拱手让人的。2010年合肥家电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而武汉,这座与合肥相临不到两小时车程的工业重镇。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拥有荷花洗衣机,莺歌电视,长江电视等一批响当当的家电品牌,只有300亿。在很多人看来,武汉拥有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武汉拥有100多万高校在校生及众多科研院所,为全国五大高教中心,科教实力在中部六省无可争议的排第一。此外,武汉是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全国四大铁路枢纽,全国六大综合交通枢纽,号称九省通衢。区位优势历来是中部其他城市无可企及的。但事实是,武汉人才流失严重,在高铁普及后,单纯的区位优势已不那么重要,相反,软实力成为企业进驻的首要要求。
2009年一则消息被媒体披露出来,马士基全球信息中心放弃武汉而选择落户成都。消息甫出,武汉市舆论大喧。一位政府官员表示很可惜,煮熟的鸭子飞了。四月,马士基考察武汉,第一站去了光谷,对那里的投资环境还算满意。尤其对光谷”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的金字招牌”很感兴趣,甚至还选定了办公地点,在大家看来,武汉的优势太明显了,但是由于一切太顺利了,武汉放松了警惕。七月,马士基考察成都,两个月后,马士基决定落户成都。具体内幕我们不得而知。据消息称,成都市政府在马士基考察团离开成都火车站的最后时间送送上了一份具体规划。另据马士基称,成都在商务方面的竞争力与政府高效帮了成都的大忙。
另有一则消息,吉利汽车选择产业基地时先到湖北协商,但由于要保护本土的东风汽车,婉拒对方要求,吉利汽车不得已选择湖南。事实是湖南因此工业产值大增,为经济总量赶超湖北做出贡献。
对比成都,重庆,成都集中了西南几乎所有大区中心,重庆的经融机构也冠于西部。为什么武汉留不住大企业?由以上几则例子便可看出。武汉思想解放不够,政府效率不高,投资软环境恶化。
在此有必要说下省委书记李鸿忠,2007年以前任深圳市委书记,后调到湖北,2010年当选省委书记,抓经济有一手。新官上任即指出湖北及武汉发展障碍问题所在。正是由这位书记,以及市委书记的一再推动下,省政府决定大力支持武汉发展,给予武汉省级管理权限,同时武汉市实施“问责风暴”“治庸计划”旨在提高政府效率,提高投资软环境。在李书记的问责后,阮书记信心满满地说,白色家电中心的牌子我们一定要抢回来。十二五我们当能重振大武汉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