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打造西部教育明星城
在这美好的金秋时节,我们满怀由衷的喜悦,热烈庆祝第二十一个教师节。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向全市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曾经为我市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离退休老教师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一种淡泊名利、无
私奉献、倍受全社会敬重的职业。中华民族的发展始终凝聚着教师的辛勤汗水。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健康体魄、优良品格、顽强意志、进步思想、丰富知识、非凡能力,都与教师的辛勤培育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教师,我们的民族就会倒退,我们的社会将会停滞。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幼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普九”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成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学校管理水平、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教育战线的全体教职员工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辛勤耕耘、团结拼搏的结果。
教育是富民之本,强市之路。我市要建设“五城三高”、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关键是要依靠两大动力:一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二是依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人才集聚。
因此,我们要着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速推进科教兴市进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和强劲动力。
一、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省委书记苏荣同志讲,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的本钱。一个教育优先进步的地区,也必然是最有希望的地区。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在建设“五城三高”、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实践中,全市的教育工作承担着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培养造就大批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教育、科技以及吸引人才、聚集人才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打造西部教育明星城,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打造西部教育明星城,就是要发展教育名牌,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做大做强优质高中,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通过结构调整、优化资源,深化学校用人、分配、奖励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增强公办学校的活力和效率,切实提高全市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将课堂教学、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校外教育及各种活动载体密切结合。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密切结合,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把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工作的总体战略统筹考虑,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提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使广大教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师资保证。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学校领导斑子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新办法,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培养造就一支战斗力强、群众信赖、能够带领教职工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好班子。努力把全市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
三、形成加快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合力百年大计,系于教育。推进教育发展,打造西部教育明星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市委、市政府要继续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制度。全市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教育发展的决定》,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支教、助教活动。财政部门要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公安、工
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教育部门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优化学校发展环境。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优秀教师、尊师重教的典型事迹。各行各业都要积极主动地关心支持教育,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通力协作,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共同推进我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第二篇: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一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域外人才到县干事创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浓郁乡情,感召优秀人才回归,为家乡建设贡献才智和力量。建立特聘顾问制度,重点吸收知名专家学者或在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域外人才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聘顾问,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对全县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和优势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智力支持。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域外人才制度,经常保持与域外人才沟通情况,经常走访慰问域外**县籍人才在县亲属,经常帮助解决域外人才来县创业遇到的各方面困难,鼓励他们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信息,以各种形式为**县发展献计出力。
二是优化人才服务载体,打造人才服务特色品牌。强化为产业发展服务的人才工作导向,把人才战略体现到产业战略中去,把人才优势体现到产业优势中去,按照“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立足于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全县人才库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纽带,成立农事、加工、铸造等分行业的专家服务工作站,创建专家人才服务企业的系统化、长期化、全局化的载体平台,把人才、技术、信息等发展要素引向企业,推动企业内部发展资源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提升县域经济整体
实力。
三是提升人才培育效能,助力百强县建设进程。紧紧围绕“***和***”两大产业集群,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依托县职业教育中心建立外包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运用校企合作、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培养模式,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依托**、**、***等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带动相关产业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
第三篇:大力实施县城优先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县城优先发展战略近年来,##县通过实施县城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县城建设同发展产业相结合,同聚焦生产要素相结合,同改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不断增强县城的竞争力,县城经济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达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效果。
一、坚持产业兴镇,为县城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城镇产业
是城镇发展的动力之源和重要支撑,是提高城镇竞争力的基础,没有城镇产业的壮大,城镇的土地、资金、基础设施就不可能发挥最佳效益,难以形成城镇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根据##县城的实际,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强县城的产业建设。一是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坚持“产业关联,特色立园”的方针,在县城东区创建了桃花江民营创业园,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引导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主动接纳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园区采取“零收费”、“低地价”、全程代理服务等优惠政策,边建设边招商、分步实施、滚动发展。该园自去年11月挂牌组建以来,已有7家企业入园动工建厂,其中6家为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2.2亿元。预计在3-5年内,园区企业可发展到30家,将成为我县县域经济的支柱。二是加大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改组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近年来,我们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采取兼并联合、股份制或股份制合作改造、租赁经营、分块搞活、“两个置换”等办法,引进外来和民间资本改造和提升了传统产业。对国有、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已有新兴管件、力威制药、纸厂等工业企业和几家上规模的商业零售企业重现生机,产销两旺,安置劳动力3000余人,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使县城的三产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确立了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三产业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是加快发展旅游业。县城总的定位是“留山水风光,建旅游新城”,以桃花江竹海为龙头,突出“美女和竹”两大特色,把县城的各景点有机结合,建设生态旅游城,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去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26万人次,其中县城20万人次。另一方面是搞活商贸流通。在县城建成了4个投资超过500万元的综合性超市和7个市场,发展个体工商户2664户,去年,县城的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二、扩大城镇规模,为县城发展提供空间载体。一是精心做好县城规划。规划是县城建设的灵魂,决定县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是突出特色编制规划。围绕“打造江南名镇,创建花园城市”的目标,将县城定位于建设融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新城,把我县独有的天问台、桃花江竹海、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等自然、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县城规划,并以此来开展对县城的基础设施、各功能区及建筑物的规划设计,确定县城的发展方针为“西改东建,以建为主”。县城东区的规划面积为13.8平方公里,根据以人为本、适度超前的原则,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分设四个功能区,即民营创业园区、文化艺术园区、生态旅游园区和住宅服务园区;县城西区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建成为商业贸易区。另一方面是高质量编制县城规划。对县城的整体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详规,聘请省内外专家进行编制。东区的整体规划和四个园区的详规,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编制;对县城内旅游景区的规划聘请湖南师大旅游学院的教授进行编制,现已通过专家中期评审;各小区严格按照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绿化用地3个三分之一的要求规划。同时,严格规划管理,成立了高规格的县级规划审查委员会,实行二级规划例会制度,全面审查方案的建筑造型、高低、颜色等内容,坚持“一支笔审批,一张图到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把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县城堤防、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投入7000多万元修好了7.5公里的高标准城市防洪大堤;投入5000余万元修建了桃益一级公路,拉近了##同外界的距离,使县城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为发展县城的聚集拉动效应,通过多方努力争取了总投资6500万元的资江大桥建设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使县城以北的7个乡镇20余万人口受益;硬化了县城6条主干道,城区的道路骨架建设已全面启动。去年,县城道路总长度已达70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6,人均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米,电话入户率达73.68。三是多方筹集县城建设资金。通过采取运作土地资本、盘活国有资产、拍卖出租车经营权和广告经营权等措施,对县城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用市场手段进行经营,引导银行和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筹集县城建设资金。近三年来,在县城的建设中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其中政府在没有动用财政预算资金的情况下投入6528万元。四是取消入学、就业、入伍、社会保障等城镇限制性政策障碍,降低农民“进城”门槛。敞开城门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经济能人进城落户兴业。近三年
来,县城新增人口1.8万人,总人口已达近10万人(不含流动人口)。
三、改善人居环境,为县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一是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新风。以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县城为目标,以“建文明小区、创文明单位、兴文明家庭、做文明市民”为主线,点面结合,层层推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立了省级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机构,专门抓县城的创建工作;着眼市民素质提高,扎实开展了“建文明城,做文明人”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设立市民学校,在干部职工、经营业主中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市民守则》培训,在中小学校开设文明教育课,在居民户中开展创“五星级”文明户活动,开办有线电视专题节目进行系列报道等一系列举措,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大大增强,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二是以县城秩序整顿为重点,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突出抓了县城的基建和治安秩序的整顿,对阻工、扰工、强行参工参运、强买、强卖等影响基建秩序,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打击;建立健全治安网络系统,加大社会治安环境的整治力度,在县城设立了两个派出所,实行警长分片负责制,建立了群防群治队伍,实行24小时巡逻防护,使工作、生活在县城的投资者和居民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改善县城环境质量。近年来,我们把县城的环境保护工作列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围绕提高县城环境质量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对县城的污染源进行全面摸底,开展专门整治。对工厂和服务业的污水、锅炉烟气、噪声、油烟污染和建筑工地、医疗单位的污染进行了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工业设备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不予批准立项,对可批项目,在审批前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由环保部门指导选址并要求采用最新的治污技术。我们还根据县城执法部门集中、对辖区内事物的管理力度相对较大的特点,着重抓了“行风评议”工作,避免因部门过多干预而阻碍县城经济发展。将建设、国土、交通、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环保、林业、公安、法院、检察、教育、电力、卫生等15个部门的执法行为作为行风评议的重点,每年由县委牵头组织,纪检、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对这些部门优化软环境工作进行一次公开点评,好坏典型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篇:人力资本观与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人力资本观与我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徐国成 徐充
【摘 要】人力资本观是建立在传统的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物质资本投资带来经济增长之后所出现经济现象而产生的一种理论体系。它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我国目前人力资本及教育投资现状,提出我国教育投资的对策,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人力资本 优先发展
【作者简介】 徐国成(1964-),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春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吉林 长春 130117)
徐 充(1953—),男,吉林长春市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 长春 130021)
人力资本观是在传统的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物质资本投资带来经济增长后所出现的经济现象而产生的一种理论。针对传统的资本、劳动投入分解后经济增长量会出现巨大剩余、活劳动减少而价值量却增加等经济现象,人力资本观都给予了明晰的解释。
一、人力资本观的主要观点
1、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的人力资本理论。以西奥多.W.舒尔茨(T〃w〃Shultz)、爱德华〃丹尼森(E〃F〃Denison)等为代表。西奥多.W.舒尔茨指出,传统的经济理论把经济的增长仅仅归结为物质资本的增加,而实质上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更重要。同时,舒尔茨把教育投资视为人力资本的核心,突出强调教育投资的作用。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不仅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使其成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新的门类,而且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的研究。
丹尼森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的计量分析。由于用传统经济分析方法估算劳动和资本对国民收入增长所起的作用时,会产生大量未被认识的、难以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来解释的“残值”,对此,他作出了最令人信服的定量分析和解释。他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精细分解计算,论证出美国1929年一一1957年经济增长中有23%的比例归功于美国教育的发展即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累。[1]
2、以构建技术内生化增长模型为中心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以保罗〃罗默(Paul Romer)、罗伯特〃卢卡斯(Robert〃Lucas)等为代表。保罗〃罗默、罗伯特〃卢卡斯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采用了数学的方法,建立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即知识积累模型。
保罗〃罗默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为不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为载体的知识积累过程,提出知识积累论即人力资本存量越多,人力资本的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率也就越高,因为知识通过教育具有“溢出效应”,投入的越大,积累的越多,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率就越高,经济增长就越快。罗伯特〃卢卡斯把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知识积累模型当中使之内生化、具体化为“每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最后得出结论: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为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在实践中的边干边学。
综上,人力资本理论明确指出了其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学校教育。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能提高人的劳动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重新组合,不断为社会积累人力资本。因此,优先发展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渠道。
二、优先发展教育是人力资本发展的核心
优先发展教育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使投资主体依据人力资本的合理性来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育结构、扩大教育规模,从而实现教育发展处于经济社会各行各业领先的位次。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整体布局上,确立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地位;在政府和居民收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为教育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财力,尤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速度应不低于同期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保证教育优先形成相对完 善的体系、合理的结构、适度的规模和较高的质量。
1、人力资本的基本内涵确定了教育要优先发展。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是教育投资,并且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教育投资的数量和质量。这是因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人口质量包括人的知识、技能、文化水平等,而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于教育;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舒尔茨指出:“教育远不是一种消费活动。相反,政府和私人有意识地作投资,为的是获得一种具有生产能力的潜力,它蕴藏在人体内,会在将来做出贡献” [2]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关键。教育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人们接受教育后,形成了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从而增加了人力资本的存量。[3]
2、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特征决定了教育要优先发展。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特征决定了教育要优先发展。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间接性、长期性。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果是人的知识、能力提高后形成的劳动力,只有将劳动力再次投入到生产领域并与生产资料结合后才能产出物质效益。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一般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回报。但人力资本一旦形成,就可
[4二]是人力资本以相当长时间地发挥作用,维持其收效,所有者可终身受益。投资的累积性、可变性。由于人的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因此,人力资本的存量不是一次投资形成,而是经过不断连续追加才能形成,正是由于这种追加才使教育要优先发展。
三、我国人力资本现状及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教育投资不足,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公共教育经费的总量低,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少。世界银行《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美国年教育经费总量平均为3145.76亿元,日本年教育经费总量平均为1649.54亿美元,德国、法国年教育经费总量平均在700-900亿美元,中国、印度年教育经费总量在100亿美元左右。我国又是人口大国,人均公共教育经费只有208美元,仅相当于美国1998年的1∕
9、加拿大的1∕
7、德国的1∕6,[5]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财政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偏低。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政府投入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维持在2.5%左右,直到2001年才突破3%的比例,而发达国家公共 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都在5%以上。[6]
2、我国教育供给不足,教育资源匮乏。义务教育发展基础仍相当薄弱,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调查显示:到2001年,全国15岁以上的文盲为8700万,超过德国的人口总数,尚有522县未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覆盖了全国10%的地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辍学与流失的问题,这既降低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又囤积了成批的低素质人口和文盲。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半数初中生无法升学。
3、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人才资源欠缺。至目前为止,中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为3877万人,仅占从业人员的5.5%,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5%;高级人才仅占5.5%。[7]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行业、产业布局不均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学、环保等工程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地区间分布不均衡,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85%集中在东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目前通过各种渠道,中国移居国外的本科以上的各类专业人才已达到45万人[8]。越是人力资源不发达,越不容易留住人才,而人才流失过多反过来又加剧了人力资源的不发达。
四、以人力资本观为指导,制定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从我国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来看,还未真正摆脱传统观念的掣肘,一整套运行机制还存在着某些不利人力资本形成和开发的方面,如,教育的生产性虽已被理论界所接受,但并没有实施决策;教育的纯消费观念仍继续支配着决策行为;长期以来,我国对固定资产投资,称为“基本建设”,认为是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而对教育投资,把它定性为“非生产性开支”,这种观点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决策行为和投资方向,这实际上仍是一种重视物质投资而轻视教育的做法,这种不协调性必然制约着教育的优先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人力资本观为指导,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正确选择教育投资模式。按照综合国力和人均GNP水平划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确选择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发展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我国的教育投资渠道单一,投资面过窄是造成教育资金不足、人力资本生产不能满足经济增长需要的主要原因。所以应打破教 育投资过于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建立多层次的教育投资梁道,提倡和动员社会力量办学,积极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对教育进行投资,积极吸纳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等等,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体、多种力量共同办学的教育投资新模式。
2、改革人力资本投资的新体制,建立新的教育投资运行机制。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存款余额已达到15万亿以上,在如此大的社会资源条件下,我国教育却困于经费短缺,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还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机制把社会资源导入人力资本投资市场,因此导致我国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的许多资源并没有投入到人力资本生产中去,这表明我国存在着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障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改革人力资本投资体制,建立新的教育投资运行机制是紧迫的、必要的。
3、优先发展教育要防止教育投资“过度”问题。教育投资“过度”是指在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育投资比重过高、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教育发展规模过大等问题。“优先发展”决不等于“过度发展”;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指导下做好人力需求预测,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信号,把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判断人才市场的走向,并根据人力资本价格的浮动,以确定增加或减少某级某类教育投入量,否则就容易出现教育投资过度的偏差。
4、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加大教育投资的总量。教育投资是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物质前提,它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因此,确定教育投资应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保证教育投资比例应随着经济的增长而而增长,体现经济要发展、教育必先行的原则,按教育投资占总投资量的相对值和绝对值来规划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级各类教育。
5、优先发展教育还要调整投资方向,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使各地区教育资金积累能力 5 及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存在。为弥补此缺陷,国家应给予其政策及财力上的支持,保障受教育者的机会均等和弱热群体的受教育权利,减少教育不公平现象,体现教育的公益属性。
[参考文献]:
[1] 周新芳.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8,(1).63 [2] 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和研究的作用 [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36 [3](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和研究的作用 [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80 [4] 刘华东 教育投资:促进人力资本发展的核心[J] 高等教育研究 2002.(9)[5] 王玉崑 教育经济学 [M] 2005:101 [6] 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N]中国教育报.2003.6.23:3 [7] 张忠元、向洪主编:人力资本LMl.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107 [8] 张忠元、向洪主编:人力资本LMl.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36
The human capital view and our country educate give priority to the strategy to search newly Xu Guo—cheng1 xu chong2(1.Jilin University Marxism institute graduate student 2.Jilin University professor of Marxism, doctoral tutor Jilin Changchun 130012)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human capital theory core viewpoint analysis,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gives priority to development the strategic necessity, through to our country human capital and the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proposed our country educates the investment the mentality, the measure and the means, to formulates gives priority to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 strategy to have the guiding sense.Key words: Human capital Giving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6
联系方式:徐国成 邮箱:jl-xgc@163.com 电话:*** 0431-86172403
第五篇: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全面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
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步伐
大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肖乐农
(2005年11月)
近年来,在省、盐城市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丰市坚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切实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教育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盐城市前列,在全省也有一定的位置。1993年,我市在江苏长江以北地区率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首批素质教育实验区、江苏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市。在今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我市被省政府表彰为盐城市惟一的“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市”。全市现有小学54所,初中24所,高中(含完中)6所,职教中心1所,在校学生9.4万人,教职员工6788人。小学巩固率保持100%,初中巩固率保持在99.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程度达到87%以上。2005年,全市中考、高考成绩继续保持盐城市前列。
回顾我市“十五”期间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历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1、大力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十五”期间,我市大力度调整学校布局,小学由183所调整为38所,附设9个教学点;撤并初中5所;撤并3所定点完中高中部;整合职教资源,将5所职业学校合并组建成市职教中心。2002年,征地500亩,投资近2亿元,实施了大丰高级中学易地新建工程,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新校区,并顺利通过四星级高中验收。今年,又通过引进资金、合作办学的方式,征地350亩,投资1亿元,实施了市职教中心易地新建工程,建设苏北一流的职教中心。通过调整学校布局,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2、推进三项改革,创新机制,给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我市于2003年在全省率先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到位,为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保障。二是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第一阶段实施了以教职工全员聘用合同制为重点的用人机制改革,建立起学校与教职工“双向选择、契约管理”的用人机制;第二阶段实施以推行教师专业职务评聘分开和地方津贴实行考核发放为重点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了“按岗定酬、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三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采取从小学、初中、高中逐步推进的办法,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全方位改革。校长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在课改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市小学课改实施水平在全省处于上游,初中教学质量连续多年名列盐城市前茅,高中教学质量保持盐城市前三名。
3、实施三项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一是“三新一亮”工程,2004年首批通过省合格验收。二是“六有”工程,今年10月底,首批接受了省教育厅合格验收,高质量地达到了省定标准。三是“校校通”工程。目前,此项工程已实施到位,年底前将接受省教育厅验收。三项工程的实施,共争取到省专项资金和设备支持达2千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和我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盐城率先、苏北领先、苏中争先”目标,我市最大的优势是教育优势,最重要的资源是人
力资源,最有力的举措是建设教育强市。要实现以上目标,教育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根本途径。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我市将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切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十一五”我市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继续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巩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小学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5%以上,创建无流生县。实施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到“十一五”期末,撤并所有农村小学教学点,撤并小学12所、初中4所,全市小学全面推行小班化教育。以做精、做优、创特色为目标,抓好定点学校建设,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的要求。基本普及幼儿教育,全市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8%以上,学前一年入学率达100%,创建省示范园5所,全市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盐城市一类幼儿园标准。抓好特殊教育,全面实行残疾儿童免费就读制度,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
2、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步伐,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调整普通高中布局,逐步撤并定点完中的高中部,适度扩大三星级以上高中办学规模。抓好普通高中创星晋级工作,大丰高级中学创建五星级高中,新丰中学、南阳中学创建四星级高中。努力提高高中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完成市职教中心易地新建工程,突出抓好重点专业建设,创特色、树品牌,提升学校品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在苏北地区率先实现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十二年高中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3、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利用成人教育资源举办各类层次的学历教育,不断提高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使我市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3年以上。
4、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装备达到省规定基本现代化的水平,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在教学领域广泛运用。更新教育观念,形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先进教育思想体系,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反映现代科学文化先进水平,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具有明显时代特征;考试、评价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实现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起点学历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明显提高,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
“十一五”期间,创建4个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镇中心小学、初中全部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合格学校的办学要求。对城区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大丰初级中学易地新建,在城西新城区再建1所小学。重点将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1、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落实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健全教育工作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党政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通力合作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各项教育政策、法规,提高教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各项教育法规,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增强广大教职员工和全社会的教育法制意识。认真贯彻实施各项教育法规,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兴教。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障教育投入,保护教育改革的成果,解决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保护少年儿童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决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抵制妨碍学生健康
成长的各种社会不良影响。切实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保证教师的各项待遇得到落实。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强化教育行政监督机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规范办学管理和教育行为。
3、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生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对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超收的部分要按比例安排教育支出,确保全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幅高于财政性收入增幅。依法征收各类教育税费,并确保完全用于教育。鼓励社会捐资助学。采取多种途径,积极化解教育债务。
4、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教育制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相结合的办学新体制。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制定学校章程,本着“精简、高效、科学、民主”的原则,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继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以教师资格制度、聘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为杠杆,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进程,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小学在素质教育创本校特色上求突破;初中在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合格率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优秀率;普通高中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高考录取比例;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合格劳动者。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思想教育和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制定教师业务培训规划,建立教师培训进修机制,实行教师轮训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提高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积极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培养一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的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