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试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算得上“重头戏”。如何唱好这个“重头戏”?笔者认为以下四个途径可以尝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重视语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多多积累素材、及时评点学生习作。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有效途径
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算得上“重头戏”。作文教学,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写得痛苦。如何唱好这个“重头戏”,突破小学语文教学的作文难点,适应时代要求、实现课程目标,是值得我们大力研究的课题。现我结合多年作文教学实践,提供几条使作文教学高效的途径,与大家共享。
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小学作文教学的起点是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这是因为,兴趣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对促进学生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作文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从而爱上作文课。具体而言,我们首先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课上,我们可以呈现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感知具体事物的特征,获得丰富的事物表象。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会观察方法,增加素材储备。在学生具备观察兴趣后,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兴趣,可以让学生尝试制订游戏规则、参与小品编写和演出、外出采风等。在这些趣味活动中,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真切感悟了,见识增长了,想要表达自我真实感受的需求产生了,之后,若结合这些实践,安排写作活动,学生自然就会津津乐道,写得条理流畅,满是生活气息。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以生活为原点,以趣味为支撑,只要我们多用心,学生爱上作文就指日可待。
二、重视语文阅读教学
作文不能凭空展开,写好作文需要必要的语句储备、行文方式了解、创作思路导引,而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文章获得。由此,对于课外阅读较少的,阅读的主要载体是语文课本的小学生而言,我们便需要加强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课本上文质兼美的文章要从遣词造句、行文方式、创作思路等方面,进行重点品读,让学生在阅读在体会语文的美,找寻作文的奥秘。例如,进行《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天安门广场》等篇目的阅读教学时,我们除了常规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引导学生归纳景观的写法;在教学《钱学森》、《詹天佑》、《孔繁森》、《梅兰芳学艺》、《鞋匠的儿子》、《朱德的扁担》等名人篇目时,在引导学生感悟名人们的高尚品德和魅力人生的时候,我们还要适时穿插人物的描述方法、事件的呈现方式等多种写作技巧,一方面充盈学生心灵,另一方面为学生作文创作潜能的开发奠定基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它为学生写好作文铺平道路,我们一定要沟通阅读与写作,让学生在阅读中寻到作文的法门。
三、鼓励学生多多积累
要写出一篇佳作,需要广泛的语言材料积累,然而小学语文课本提供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只阅读小学语文课本对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而言,势必是不够的。为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涉猎课本之外的其他文本,以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并积累较多的名言佳句。当然,课外文本的涉猎不是随心进行的,需要凭借一定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要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多读、精读、勤记是最佳策略,由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就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好书,并对所读书目有针对性地做小段的读书笔记,对于所读书目中精彩语段摘录,这样学生就能在大量阅读中真切体味到凝词练句的妙处;就能跨越时空,与各个时代的文学大家产生精神共鸣;就能在广泛积累中,逐步学会应用语言,作文时便能文思泉涌,挥洒自如。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多阅读,每个寒暑假,我会为学生提供阅读书单,并对他们的读书笔记进行评点。每两周我还会安排一节课进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好词好句。每月会进行读后感写作评选,对学生读书后撰写的感受与想法,进行评优展示。这些活动,让阅读变成了习惯,为作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四、及时评点学生习作
当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作文的灵感、作文的素材之后,作文似乎变得水到渠成了,但实际上,拥有这些仅仅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基础。一篇好的习作是在反复修改中诞生的,通常佳作的产生都要经历酝酿、构思、列提纲、写内容、完成初稿、一次修改、二次完善等环节。这就说明,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点,有效推动一篇佳作的产生。习作评点本身是一门艺术,学生习作评点评常用的方法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批阅、师生共评等。值得一提的是,评点本质上并不仅仅是语病的发现、病句的修改和优劣的评断,其更重要的在于,要品读学生表达的情感是否到位,体会学生内心的感受。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习作采用教师先读,学生接着互评的形式进行。在教师先读中我不仅圈出学生的佳句、病句,还会对学生所写的事、所叙述的人、所描绘的风景进行幽默式点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还能实现师生情感沟通,因为“频繁点评,总有回应”,学生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真实表达出来,可谓一举两得。在学生互评中,我让学生发现所评文章的病句并直接修改,这使评者愈加审慎,写者更加严谨。长期评点中,学生初步具备了文章写完,一次修改,二次完善的意识,佳作出产率大大提高。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我们用满腔热情激发学生兴趣,加强阅读教学;需要我们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多读书,引导学生完善习作。相信学生会在反复练习中,写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写出最美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李娟玲.浅谈小学作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5,18:129.[2]吴敏霞.淡妆浓抹总相宜――谈小学作文教学几点感受[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1:79.
第二篇: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提升作文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陈金霞
广饶县稻庄镇大营学校
新课程背景下,提升作文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摘要: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普遍掌握基本的写作要领,使学生作文水平得以提高。充分利用教材范本练习写作,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科学利用多媒体为作文教学服务,利用网络创设作文氛围,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极大的兴趣,利用网络阅读名家名篇和中考满分作文,扩大学生视野,并进行实际有效的仿写。丰富多彩的评改及展示,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普遍掌握基本的写作要领,使学生作文水平得以提高。下面是我近二十年的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范本练习写作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展示一种立体的而绝非平面化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学习课文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
如沈复的《童趣》,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我在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联系生活中的趣事儿:玩泥巴,放风筝,捉蝴蝶,逮鱼虾螃蟹等等,让学生展开想象联想模仿写作,有范文模仿,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今天花开的繁盛形成对比,说明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主题。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模仿本文利用某一物来写具有类似特征的人或道理,并出作文题让学生练习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作,有如此优秀的例文,学生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了,思路也就非常的活跃了。有的学生用小草描述清洁工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工作,有的学生用蜜蜂来描写农民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劳动,有的学生用冬天的腊梅来写保卫边疆战士的坚强,有的学生用苦菜花来描写母亲朴素的美丽„„又如,学习胡适《我的母亲》一文后,我让学生练习这样的作文题:“我尊重的一位长辈”、“我的同学”、“我的老师”。意在使学生能根据人物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学生基本掌握了写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沈从文《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后,我让学生从当地取材,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及热闹场面进行观察,了解,体验。学生也写出了不少的好作文:《元宵节》、《哥哥的婚事》《奶奶的生日》等。学生知道了写作的模型,就轻松地把作文写好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做到胸中有例文,才能依文而创文,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学习课文中优美的语言进行仿写 课文中有很多名家佳作,如《春》《夏感》等,其中有许多细腻生动的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仿写,相信学生,只要他用过一次,就会记住并会使用这些句子的。另外是课文中古典诗文,数量也不少,如果能背诵下来,再适当加以积累,将会成为写作时的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材工”。只有平时多诵读多积累,加强知识储备,到写作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否则,再巧的妇人也“难为无米之炊”。教学时,我结合具体的课文,适当的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文中语句,而且注意运用要准确恰当、用得巧妙灵活、用得自然天成,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写作,学生在意识上已经重视使用描写性语句,有的学生用它做小标题,有的学生用它做段落的开头,有的学生直接把它当做内容,增加了作文的文采。
二、科学利用多媒体为作文教学服务
1、创设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指导课上,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一个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刺激的机会。如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和动画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和逼真的音响效果等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吸引了学生,也使写作成了一项极富趣味性、挑战性、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极大的兴趣。
2、利用网络阅读名家名篇和中考满分作文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只有让学生多读书,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才能达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推荐像朱自清、冰心、曹文轩、李汉荣等名家名篇,有时是“中考满分作文”、“中学生优秀作文”等,开展网络阅读活动。学生从网络阅读中广泛涉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一次,我给学生提供了李汉荣的 《牛的写意》,其中有这么一段“牛是少数不制造秽物的动物之一.牛粪是干净的,不仅不臭,似乎还有着淡淡的草的清香,难怪一位外国诗人曾写首:在被遗忘的山路上,去年的牛粪已变成黄金.记得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我曾将双脚踩进牛粪里取暖.我想,如果圣人的手接近牛粪,圣人的手会变得更圣洁 ;如果国王的手捧起牛粪,国王的手会变得更干净.”我的学生写作时就模仿着写了这样一段文字:“飘落的荷花纷纷落入塘底,那妖娆的身躯虽然腐烂了,化作了淤泥,却不脏不臭,似乎还散发着淡淡的荷花的清香,不仅不令人讨厌,反而让人生出一种敬意,难怪清朝龚自珍写到:‘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果我也是一朵荷花,我也想做那一捧能为他人社会有用的清香的淤泥。”这就是名篇的魅力。所以大家在学习语文时,不妨吃着“课本”这只碗里的,还要看着“网络”这口大锅里的。
当然,网络利用不止这些,还可以引领学生写网上日记,网上发帖,网上聊天,书写自己的困惑、不满、哀伤、迷惘、秘密、调皮、捣蛋、恶作剧、开心事、烦心事等,让作文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一种大作文教学的氛围。
三、丰富多彩的评改及展示
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调建立生生、师生合作的评改制度。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修改作文,这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我的做法是在评改前首先让学生明确自评作文的标准:如,1、规范的书写
2、恰当的命题(不离题)
3、流畅而有文采的语言
4、贴近生活的选材
5、主题明确
6、真实的情感
7、首尾呼应,总体原则是坚持“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然后读作文,第三步才开始批改作文,而批改要采用多种评改方式,如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
自评就是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作文,看是否还有些地方改得更好,像字、词、句等方面。学生会润色出更好更美的语句来。如:“今天心情很好”,修改后成为:“今天心情像明媚的阳光一样好”,或“今天心情像自由欢快的小鱼”。小组互评就是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让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评改,这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小组互评过程也是合作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我发现小组互评中,同学们相对更能发现问题、畅所欲言,再通过比较,反观自己的作文,能更清楚地认识到优势和不足。
师生共评包括和个别学生的面批,以及与全体学生的共同批改。每次学生作文,可从中选出一两篇典型的作文,通过课堂展示出来,结合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边讲解边修改,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步骤、方法以及符号,使学生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从修改的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最后一个环节是展示。展示优秀的作文以及修改后的作文。一般展示谁的作文就由谁来读。因为学生的劳动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所以,作文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自己大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提升作文教学效益,还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师的不懈努力,共同钻研。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文学出版社 《叶圣陶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与有效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必须有机地渗透素质教育。换句话,语文教学必须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语文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着重应该解决的问题
语文学科教学位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应解决四个问题:一是结合语文学科思想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二是结合语文学科的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结合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四是对照课文中的英模形象,树立自己奋斗、追求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首先,语文学科既是工具学科,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活教材。工具性特征,表现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依赖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试想,不会拼音,又不会释字义,怎么能读懂文章呢? 但是,说语文学科是一部活教材,一点也不过分。语文学科多数篇目,都是写人叙事。凡这类文章,作者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去着力于刻画塑造人物形象。由于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细腻,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栩栩如生,读后,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其感染、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易人们所接受。《司马光》中的司马光的机灵、果断的性格,人们只要读了‚……‛一段文字,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人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其次,语文教学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小学语文中的《铁棒磨成针》、《种子的力》等课文,既向学生传授了科普知识,又揭示了一个真理:《铁棒磨成针》告诉人们,要做成功一件事,不在于能力的大小,而在于持之以恒,不断拼搏、进取。‚世上无难事,只有肯攀登。‛一个人的力气是有限的,但持之以恒,能将铁棒磨成绣花针。一粒种芽向上的力是微弱的,但它不断向上生长,终于掀开阻挡它前进的绊脚石而长出地面。语文教学中,如果结合这类课文让学生想一想,学与学,做一做,学生在无声的讲学中便长了才干---从‚认知‛到‚用知‛的转化过程。
第三,培养学生‚求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的过程。小学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邱少云形象,就是一个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战士的形象。如果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宁肯牺牲自己,也要忍住极度的烈火燃烧的疼痛,遵守战场纪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的意志、毅力,学生就会联想到支配他行动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起决定作用。倘若他想‚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即苟且偷生的人生观占了上风,他就会置战场纪律于不顾,想办法扑灭身上的烈火,贻误战机,牺牲革命的利益来保全自己。但邱少云一心想的是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即使自己死了,也是直得的。因而,谱写了一曲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凯歌。通过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无私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紧扣素质教育这个主旋律,而且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去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坚持语文学科教学全面渗透素质教育通常采用的训练思路有‚德教‛开路,‚智教‛铺路,‚能教‛创路三种。
‚德教‛开路。即精选课文,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因人制宜,贯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始终突出一个‚德‛字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重要因素。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譬如,我在执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文时,重点挖掘新中国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晶的德育因素,教学中重点启发学生,应像革命前辈一样,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联系重庆‚11.27‛惨案中牺牲的英烈们的英雄壮举,弘扬红岩精神,‚爱国、团结、奋进、拼搏。‛并用红岩精神,指导自己的学习,潇洒自己的人生。
‚智教‛铺路。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至始至终把教学生正音、释词、造句、写作的过程,变成一个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擅长社会交际的能力培训过程。始终强调一个‚智‛字教育。
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认识‚瞻仰‛一词时,训练思路分以下四步:
(1)是感知。释词,懂得词意,让学生懂得‚瞻仰‛,就是观看的意思。(2)是深化。区别‚瞻仰‛不同于一般的‚观看、瞧、看、望‛的不同点,在于有强烈的思想感情和观看的方位、顺序。‚瞻仰‛的对象,一般是令人敬佩的有纪念意义的建筑象征物。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塔。方位顺序是由下往上。(3)是巩固。即指导学生用‚瞻仰‛一词造句,查意。(4)是拓宽。即指导学生选择、创造环境去运用。
经过‚四步‛训练,学生在日记中便出现了这样的语段:‚今年‘清明节’那天上午十点,我们全班同学伫立在柏林陵园的纪念碑前,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久久地、久久地,不愿离去……‛
能教‚创路‛.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法让不同素质的学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锻炼毅力,懂得生活,正视困难,苦中寻乐,苦中奋进,拼搏人生,始终把握一个‚能‛字教育。一方面‚打气‛,鼓勇气;另一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品味,战胜困难的乐趣,添信心。
‚打气‛,即,凡是学生在遇到不懂、不会的东西,便启发他们‚知难而进‛.如,命题作文题目一出,有学生便喊:‚我写不起‛.教师便纠正‚我能写‛.然后,教师鼓励他要无顾忌地写,写不好不要紧,不敢写才是可怕的。学生写好之后,教师再注意引导他自我修改、定稿。
第四篇: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作文教学则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而,小学生作文指导课如何上,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写。虽然每个班中都有一小部分语言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对写作确实有悟性,似乎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牵线搭桥”。但我们看到更多的状况是:大部分学生面对写作显得无比痛苦。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面对习作,更是无所适从,无从下笔。在作文指导课上,虽然师生都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有没有什么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呢?有。通过近两年来对小学作文教学的瓶颈分析与对策的研究,结合自己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主题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务。这些任务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中心任务,中心任务应当是“灵感”的训练。灵感来源于生活,灵感来源于思考,灵感来源于主动性,灵感来源于个体对大自然的爱……
以前我们的作文题目多是命题作文,学生的思维打不开,没有多少灵感,只能靠苦思冥想、生搬硬套来完成习作任务。新课程改
革以来,我们作文的命题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你曾到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请你把它写下来”。面对不同的场景,学生一定会用不同的视觉对待,当然就会产生不同的灵感。这些开放式的作文命题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尊重个人的生活体验,让他们能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老师要善于创设习作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起学生的习作灵感,并给学生充分的习作时间,让学生写下当时的感受,捕捉瞬间的灵感。可以说,个人的写作才华,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在活动中,学生是主角,是主体,既可以是活动的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对活动起促进和辅导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想象,勇于创新,把活动推向更高层次。同时,教师还应在不同活动中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大胆运用语言,实践语言,最终达到自主学习,自我评价,灵活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总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把灵感当作中心任务,学生一定不会被字、词、句、段、篇、修辞所困扰,因为灵感会全面启动学生的思维,会主动调取素材库的素材,也会自动生成新的话语。
二、注重生活积累,提高作文能力
1、广泛阅读,积累语言。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告诉我们写好文章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新课标》也提出要“重视文本”。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课文内容来积累语言。入选小学教材的很多课文
文质兼美,是非常好的积累源,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好词佳句,教师定期检查。同时,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就会为其写作作好铺垫,在作文中就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注意观察,积累生活。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写出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除了学会有序地观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不能单用眼睛看,要耳、口、手、脑并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及时记下观察发现,坚持写观察日记,把每天观察到的人、事、景、物选取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不拘长短、内容及形式。人要重点记录下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事要重点记录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景要重点记录下景物的特征、颜色、动静;物要重点记下物件的外形和结构,用途与功能……
3、增强体验,积累技巧
小学生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但小学生作文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与人交流,这就要求作者有读者意识。语言必须流畅,言之有序,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各种单项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技巧。所谓积累技
巧,就是通过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各种作文单项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表达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语言表达的技巧,篇章结构的技巧,选材立意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断训练,如进行总分式、并列式的语序结构训练;进行仿写拟人句、排比句、比喻句的语言感染力训练;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还可以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训练各种形式的开头结尾;可以结合相关课文练习写景、状物的写作顺序;可以联系课文的题目分析作者的选材,立意的目的。在进行片断训练的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多向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技巧的训练,鼓励学生写童话式、畅想式作文,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水平。
三、增强信心,培养学生自信地写作
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除了平时积累少外,还因为作文的条条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离题,一次次的打击,让孩子再不敢动笔写作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写作文呢?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平台,让学生重塑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让学生充满自信,那我们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去“找茬”,而应该学会善用鼓励,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一个字词的运用到一个片断的描写,从文章的材料、内容、立意到学生写作的表达技巧,从工整的书写到错别字的减少,多们都应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避免使用侮辱和带歧视性的语言。我们要引导学生自我欣赏,自我接
纳,为自己的人生喝彩。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位男孩子,十分好动,篮球是他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在言谈间,作文里经常提到他的篮球,可是在有关打篮球的作文里我看到的是这样的叙述:甲同学抢到篮球传给乙同学,乙同学又传给丙同学,丙同学又传给丁同学,丁同学又传给……,最后某同学投篮了,球进了!作文也写完了。这样的作文按照书面的情况给予评价显然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选择了和他一同观看一场篮球比赛,请他给我这个“门外人”讲解比赛,当我带着一群孩子围在篮球场外,看着他眉飞色舞,听着他滔滔不绝的讲解时,相信他已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赛后我告诉他:“你说得太棒了,如果你能把刚才所说的都写下来,那肯定是一篇优秀的作文!”积极向上的评价点燃了他的写作热情,在以后的文章中总能看到他不少精彩的语句和生动的描写。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使我们的每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条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够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四、重视作文评阅
学生写作与专业人士写作有所不同。专业人士写一篇文章,从开始构思起一直到完稿,差不多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家的精力一方面致力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语言;同时还时时用“第三只眼”对自己的写作行为进行监测和诊断,并将诊断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大脑,根据反馈信息对写作行为再进行调整,也就是边写作边修改。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虽然伴随着一定的反思与修正活动,但这种意识和能力都不够,所起的作用也不大。因为初学写作的人,对什么是好文章,应该怎样写,缺乏客观的衡量标准,较难做出合理的判断。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担负对写好作文来说的必要监测、反馈功能,而这个功能是需要教师来承担的。这样一来,学生写作文的过程被划分成了两部分,从审题、构思,到写作完成后交作文,这只是写这篇作文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评阅后,学生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成定稿(有时还需要再次评阅,再次修改),这篇作文才算全部完成。而教师的评阅,正好是联系两个写作环节的纽带,因此,作文评阅的意义十分重要,一点也不能省略。
端正了作文评阅的观念,还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要求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评阅的作用。教师最常用的作文评阅方式是在学生作文本上写评语和在班级作集体讲评两种,前者适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作具体评价,后者适合对全班作文的整体情况作总结。如果时间允许,最有效的方式还是面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的评阅方式,总的来说还是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多就少改,鼓励为主。
总之,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习作的灵感,增强孩子的习作积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在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使广大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做人。
第五篇:寻找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寻找作文教学的通途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出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文教学 阅读 观察 多写多练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写”即是“写作”。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眼里,作文难写,在老师心中,作文难教。相信不少学生会“谈文色变”,不少老师会“因文皱眉”吧。我也一样,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也一直在寻找着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在此,我就将我多年的体会与同仁共享。我认为: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是古人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同时也说明了阅读对于写作的巨大帮助。在我看来,我国的古代文学之所以能取得那么灿烂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学习语文以“读”为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别人的语言,学习别人的思想,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这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因为他们毕竟年龄小,语言积累少,思想不够成熟,对许多问题的观点、看法比较幼稚,思维方式也比较简单直接,在这样的状态下让他们用有限的语言知识表达思想,进行写作,就像是要让贫瘠的土壤开出鲜艳的花朵,难度确实较大。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既要让学生充分读懂读透语文课本,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争取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并且要有感情的读,边读边思考,把别人的东西变作自己的东西,把外部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思想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二、教学生学会审题是前提
小学阶段的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即使没有给出现成的题目,作文要求也比较明确和具体。审题,就是要弄清题目要求,知道要写什么。小学中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由于思维还不够缜密,对作文要求往往是一知半解,在作文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偏差,从而使作文出现跑题、偏题现象。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呢?我想应该把握好以下两点:
1、熟读作文要求,深入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把握要求中的关键词。如“难忘的一件事”中,“难忘”就是关键词,写作中就要突出“难忘”;而“快乐的童年生活”中,“快乐”就是关键词,写作中要突出“快乐”。
2、要弄清题目要求写什么,小学阶段作文基本只有三种类型:写人、记事、写景。如果是写人,弄清对象是谁;记事,弄清要求写什么事;写景,则要弄清写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
只有在审题时把握好了以上两点,学生的文字才会紧扣主题,不会包体和偏题。
三、教学生学会观察是关键
众所周知:写作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然而反映在学生的作文中却并非如此。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就是写不出一句话来,即使写出来了,也显得干瘪、空洞,没有丝毫生气。原因何在?
我认为,以往我们的作文注重的是技巧的传授,有意无意的使作文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本质,学生作文就处在了一个虚拟的世界里,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胡编滥造”成了大部分学生的惯用手段,“假、大、空”的作文俯首皆是,“真、善、美”的文章反而鲜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的做法是:
1、要求学生写观察笔记。学生自己确立观察对象,要求把观察的经过、结果写清楚,并在观察过程中认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篇幅可长可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要求学生建立“资料库”。即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写在纸条上,放进“资料库”中,写作之前动手翻翻,就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这样,学生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事,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3、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做到“不动笔,不读书”。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专用“读书笔记本”。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文中的精彩片段、优美语句摘抄下来,一方面丰富自己的内部语言,还可以在作文时借鉴。若能持之以恒,学生的作文一定能变得生动、鲜活。
四、让学生多写多练是保证。俗话说“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写手生”。要想打倒“作文”这只“拦路虎”,就必须知难而上,多写多练。
以前在上作文课时,学生时常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此交来的作文也是应付的居多。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先不限篇幅,不限字数,只要语句通顺即可。一段时间之后,再规定字数、内容。要求不光语句通顺,还要表达出中心思想……除了要求学生写日记外,我还要求学生在每堂语文课之前的五分钟内做即兴演讲或即兴作文。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假以时日,学生敢于表达、勇于表达了,自然也就觉得作文不可怕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刻苦钻研,就一定能找到通向作文教学的有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