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校深入开展专业评估工作(范文模版)
我校深入开展专业评估工作
在专家见面会上,夏美武指出,专业评估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校专业内涵建设,促进我校不断明确办学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挖掘自身潜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他同时希望评估专家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审查我校现有的专业建设情况,深入查找问题,对我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根据评估日程安排,评估专家分成三个小组,实地考察了各专业的实验实训场所,听取了各专业负责人的专业建设情况汇报。专业负责人根据《安徽省普通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从专业办学目标与建设规划、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及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教学成果、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社会声誉等9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然后,评估专家仔细查阅了专业综合评价材料、评估专业2016、2017届毕业论文(设计)和2016-2017学年两学期专业课程期末试卷等教学资料。随后,评估专家根据专业负责人汇报情况和资料查阅情况,对每个专业提出评价意见和整改要求。
在专家意见反馈会上,各评估小组组长在综合各专家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分别对每个评估专业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整改方向和解决方案做出了详细而具体的阐述,并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双语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教学文件整理和归档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倪国爱感谢校内外专家在此次专业评估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对各位专家替学校把关、为专业把脉的工作表示由衷的赞许。他强调,各学院要对专家提出的问题照单全收,仔细梳理,认真加以整改。他指出,一是高度重视。各学院必须重视专业建设,以饱满的精气神投入专业建设工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二是转变观念。要改变陈旧思维,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三是加强学习与研究。加强考察交流、调研,做到真学、真思、真做。四是加强建设。从师资队伍、基层教学组织、课程、教材、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各方面入手,整体考虑,系统推进专业建设进程。五是加强改革。依照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我校教学改革措施。六是加强创新。加强“一院一特色”的凝练,创新思维,把每一个专业办出特色。七是加强管理。专业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出问题,立行立改,教学管理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撰稿人:刘溢华
审稿人:高天星)
第二篇:关于我校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
关于我校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
基本情况的通报
孙先民
各位老师:
2004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教高厅
[2004]20号),明确了评估的目的、对象、组织及方式、内容、结论及时间安排。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指导原则,我校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就结合试点工作积极进行了总结性评估的各项准备。省教育厅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不仅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安排了对市(地)电大和县级分校的评估,而且还将在6月中旬对两所省级电大进行评估,以推动电大的试点工作。现在离教育厅专家进校考察时间仅有一个多月了,应该说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下面我围绕评估工作向大家通报三个方面内容:
1、关于试点项目和评估工作;
2、我校总结性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
3、我校下一步迎评工作的安排。
一、关于试点项目和评估工作
大家都知道,我们所说的试点项目是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简称“开放教育试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是从99年开始实施的,是教育部组织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播电视大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验。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教育部在电大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为电大提供的一条发展新路子。对于这一试点项目,教育部在教高厅
【1999】1号文件中明确了其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试点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课题研究工作,探索并构建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专科教育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 1
运行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可以概括为“一个主动适应、三个注重和五个结合”。一个主动适应是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三个注重是注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注重按照社会实际需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确立及学习模式的构建。五个结合是加强现代远程教学技术与广播电视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结合;加强广播电视大学与普通高效的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2001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教高厅【2001】5号文件,要对全国44所省级电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文件明确了中期评估的三个目的:一是促进广播电视大学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推动项目的实施进程;二是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三是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支持试点工作。同时提出了中期评估的16字方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从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底,教育部分别对全国44所省级电大进行了评估,有三所电大暂缓通过,经整改后复评通过。中期评估有力地促进了电大的建设和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更加重视和支持试点工作,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并逐步得到完善。
黑龙江电大是2002年9月份接受的教育部专家的评估。为了迎接这次评估,全校教职员工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齐心协力,顺利通过了评估,向专家展示了黑龙江电大积极拚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了专家的好评。中期评估后,学校按照专家的意见重点在实践教学和课题研究方面进行了整改,效果也比较明显。目前,黑龙江电大的试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增强,办学质量不断得到保证,社会对电大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全省开放教育学员近5万人,开设本科15个,专科21个。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已经涵盖了全省各市(地)县以及农垦、林业的广大地区,全省各级电大都已经成为当地远程教育的主力军。
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工作是从99年开始实施的。作为一个研究项目,教育部确定的研究时间是6年。在试点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也的确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尽管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但开放教育的质量问题仍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而且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也是试点成败的关键。为了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大学明确发展方向、确立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其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部决定以总结性评估的方式对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评价和验收。评估的核心是检查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已基本形成。评估的重点是总结和评价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检验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评估指标及标准共包含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其中带★者为核心指标,共8个),39 个主要观测点。各项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优秀(A)、良好(B)、合格(C)、不合格(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
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每项二级指标须先达到“合格(C)”标准后,方可进一步评定“优秀(A)”等级。同时还明确了确定评估结论等级的原则。
二、我校总结性评估工作的进展情况
早在“教高司[2004]71号”评估指标与标准征求意见稿下发时,省电大就开展了总结性评估的组织准备工作:2004年4月20日,省电大党委书记宋有同志代表省电大签发了总结性评估宣传提纲;5月9日,黑电大发
[2004]26号文件发布成立了迎评工作领导小组;5月10日,省电大党委书记宋有同志代表学校与各处(部、室)主要负责人签订了迎评工作责任状,同时下发了迎评工作任务单;5月31日,省电大召开了总结性评估工作动员大会;7月2日,省电大下发迎评方案讨论稿;7月8日,省电大根据教育部总结性评估方案(征求意见稿)下发了迎评方案(黑电大发[2004]54号文件)。
2004年8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20号),明确了省级及以下电大采用的总结性评估指标及标准。
10月22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广播电视大学分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黑教远[2004]157号)文件,并组成了评估专家组,正式启动对县级分校的评估。10月24日,省电大召开全省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推进会,对分校评估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为做好此次评估工作,省电大专门制定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分校评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分校评估的目的、对象、组织方式、重点等问题。11月4日,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做好我省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为加强对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领导,省教育厅成立了由主管厅长辛宝忠同志为组长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12月28日,省电大根据县级分校的评估情况,下发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分校评估整改实施方案》,通报了评估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整改的要求。
关于县级分校的评估,我这里多说两句,也是希望大家能对我们的系统多一些了解。2004年11月10日至23日,受省教育厅委托,省电大全部校级领导、部分处(部、室)领导和教师及部分市(地)级电大校长共计24人,组成8个评估小组,分赴全省各地开展了评估工作。共评估分校71家,进行开放教育试点宣讲的分校(县)6家,已评估的71家分校中,对5家分校给予了“限期整改,暂停2005年春季招生”的处理。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分校也作了积极地迎接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评估工作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县级分校从总体来讲通过几年的试点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绩。迎评工作及分校的各项工作与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开放教育办学形式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重视,开放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思想认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适应试点工作需要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出现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团队;硬件设施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硬件环境基本形成,适应了试点办学的需要;模式改革及其运用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认可;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与试点工作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在不断完善。当然存在的问题也是很明显的:有些分校思想认
识不适应试点工作发展的需要;缺乏教学过程及对教学过程有效管理;四支队伍建设尤其教师队伍建设明显滞后;硬件设施建设及网络环境利用不足;实践环节教学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等等。所以,对我们来讲,基层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如何保证,仍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系统建设的任务还很繁重。
2005年3月14日,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对省和市(地)级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五月中旬对市(地)电大进行评估,6月中旬对省级电大进行评估。3月20日,省电大召开全省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会议。会议对各县级分校评估整改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对市(地)级电大迎评工作进行了安排与部署。为做好市(地)级电大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迎评工作,4月25日-30日,省电大由学校领导带队,成立了四个迎评工作督导组,分四路对15所市(地)电大的迎评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在检查中,既发现了市(地)电大在试点和迎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又发现了在试点和迎评工作中的一些亮点,督导组的各位成员都感到很受启发,也很有压力,同时也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5月5日,省电大印发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市(地)级电大迎评实施方案》,对市(地)电大的迎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指导。本月的16日至25日,省教育厅将安排3个专家组分3条路线对全省15家市(地)电大进行总结性评估。专家组成员由省内普通高校的教务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和省电大的部分专家组成。
为了做好迎评工作,省电大建立了评估领导小组,成立了评估办公室。2004年10月,学校评估办专门印发了《总结性评估手册》,以便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和把握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认真领会总结性评估指标及标准的内涵,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今年上半年,为了加强迎评工作的力量,经学校决定,从学校督导室、教学部和远研中心抽调5位老同志到评估办专门从事这项工作。这几位老同志工作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反复研究指标及标准,保证了迎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各位责任人带领本部门的同志认真分解指标,准备材料,同时还要完成日常的一些工作,做到了迎评工作和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还有很多同志也积极地参与到了迎评工作中。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对这些同志表示感谢
三、我校下一步迎评工作的安排
我校下一步迎评工作分两个大的步骤:一是6月中旬(初步确定在6月18、19日)教育厅对我校进行的总结性评估。二是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的总结性评估。6月30日之前,我校要向教育部递交自评报告,教育部专家进校评估的时间要6月30号以后才能确定是今年下半年还是明年上半年。
教育厅的评估完全按照教育部专家组进校评估的要求和程序进行。除了听汇报、看专题片和展板、看评估材料外,还要分层次召开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学生座谈会,填写问卷调查。同时还要对有关人员和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实地操作方面的考核。教育厅评估的结果将体现在自评报告中。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这次评估工作。评估办也将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这方面的训练,请大家配合。同时希望大家主动地了解评估指标体系,了解试点方面的知识,了解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思路,了解黑龙江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总之,希望电大的全体教职员工关心评估、积极参与评估,努力为评估做贡献。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教育厅为我校确定的“保良争优”的目标。
第三篇:我校开展安全维稳工作
我校开展安全维稳工作会议
2013年12月16日,我校开展安全维稳工作会议,会议由普书记主持,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一些列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学校安全监管体系,确保我校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逐步趋于好转。会上书记强调安全工作要时时刻刻记在心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班主任清查本班学生是否有辍学的,如果有,及时家访,家访3次未来学校上课的及时上报学校。
2、有长期病假的学生要开具病假证明。
3、每天晨检做到实事求是,不谎报。
4、禁止学生去讲经场所,教师不允许戴头巾。
5、清查全校损坏的仪器,并上报。
6、班级后门打开,保证通道通畅。
我校在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安全防范体系,使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常规化,开创我校和谐平安校园的新局面,使学校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建设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给青年学生打造一个回溯经典的平台,以激励他们勤奋学习,深入实践,奉献社会。4 月10日中午,学校政教处邀请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邓建中老先生作爱国主义专题讲座,共300多名学生听取了讲座。
邓老先生曾担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某部文化教员,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动而富有震撼力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双江中学:黎 曦)
第五篇: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
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立法评估工作汇报
根据市交通局黄交{2009}32号文件的部署,我所全面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四月九日黄山区公路运输管理所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召开了评估工作会议,制定了《黄山区公路运输管理所立法后评估工作方案》,明确立法后评估的对象、内容、标准、方式、程序等。结合实际,以突出解决立法后执行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为落脚点,提出今后立法的建议和意见,扎实推进立法后评估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已于2004年4月14日经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0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到今年已经实施了5年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道路运输管理和经营活动各方关系的行政法规。它的实施,对规范道路运输活动,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道路运输是社会经济的基础性行业,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道路运输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等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崭新的道路运输法律制度.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初步实现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不仅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在改善对外开放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尽管如此,我们还应深刻认识到,要继续保持和促进道路运输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迫切需要用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对道路运输经营和管理中各种社会关系予以调整、规范、肯定和保障。《道路运输条例》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道路运输业发展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按
1照“三个代表”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明确了我国道路运输的发展方针和原则,体现了保障道路运输有序、安全、维权、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了依法管理、公平、公正、公开、便民的基本原则,确定了道路运输市场准入、监管、退出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从根本上减少了道路运输行政许可的项目和层次,这不仅为道路运输管理提供了依法治运的依据和手段,为道路运输经营者提供了守法经营和依法维权的行为准则,而且为促进全省道路运输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就我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提出报告有如下几点:
一、近几年来,我国公路客货运量不断增长。其运营业主已由过去较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发展为国有、股份、合作、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形式,且民营企业所占比重有进一步壮大的趋势。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经营者不具备法定资质条件违法从事道路运输业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黑车”运营相当猖獗,有的垄断资源,妨碍公平竞争;有的不按核定的经营范围经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有的超载运输,危及人民群众和道路设施的安全等等。这些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已经出台5年了,但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制约了道路运输业的进一步规范与发展。为加强对道路运输业的有效管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道路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依法行政,应尽快出台《道路运输法》、对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保护运输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打击黑车取证难。在打击黑车非法经营过程中,执法人员面临调查取证难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打击非法营运车的过程中,由于
非法营运车所载的乘客大多数是当地人,执法人员前去取证,老百姓碍于情面不予配合,另外,有一些部门、单位对打击黑车非法经营这项工作还不十分理解,支持配合力度不够。扣车难,由于没有相应的非法经营证据,执法人员是不能够暂扣车辆的。处罚难,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对非法经营车主实施处罚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对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应责令其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等,没有违法得或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但是由于被处罚的非法经营对象大多是弱势群体,以及大部分黑车是二手车,本身的价值不高等种种原因,导致处罚难以到位。
三、从《道路运输条例》及交通部十号令均没有涉及运输价格这方面,应建立一套与运输市场相适应且有可操作性的运价管理体系,规范运输市场
四、汲及到安全工作,最为重要的是重大事故的发生,其中三年内无事故证明与公安法规相冲突,现在信息共享,但必须提供该证明给企业增加了工作不协调问题,同时在法规中应增加客运站车辆安检规定,做到有法可依。
五、《道路运输条例》第三十六条,现按照各运管局和银监局文规定予以实施承运人责任险,由于各地生活水平不一致,建议增加根据各省生活水平来确定承运人责任险标准。政策不配套,第二十二条,货物运输界定不明确,货车在办理营运证时,由于行驶证反映公安部门已经界定为非营车辆,请将该条明确规定,把好货运车辆准入关。
六、出租车管理法规的确定,应由各省人民政府尽快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出租车如何投放运力应在法规中具体明确。
七、对于《道路运输证》在年审中,没有代理证使用情况,检查违法车辆时,就没有一个证件来证明该车的营运证是在年审中,应有一个手续来完善,做好便民服务。
八、《道路运输条例》第十九条,从事包车客运的没有具体管理规定,平时路查中,发生的违章行为就没有了处罚依据,如过期、失效的、伪造、没有具体注明行驶地名和线路的包车牌等。
九、《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一条,对客、货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运输车辆的,二级维护后是不是要上综合性能检测,在道条上没有明确说明。客、货经营者擅自改装车辆,没有明确改装的内容,无法界定擅自改装车辆。
通过评估,我们认为,《道路运输条例》的实施,为依法行政、依法治运,实现道路运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五年来,《道路运输条例》以鲜明的特色、一定的操作性、适用性,为构建道路运输市场稳定和谐关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做好《道路运输条例》立法后评估工作,把我区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带动和促进全区经济的发展。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黄山区运管所
二00九年四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