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孔乙己》看人性
从《孔乙己》看人性
提起鲁迅先生,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一个干瘦的文人,浓密的八字胡,一双伶俐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什么。在那个国人需要醍醐灌顶的年代写出了多少篇醒世的作品,给麻木的国人重重一棒,他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经典的人格魅力影响到现在。
初‚识‛鲁迅先生,是《故乡》一文,到了中学《孔乙己》走入了我的视线。孔乙己是当时社会的悲哀,他是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既不是当时的‚长衫‛读书人,因为这样的人是受人尊敬的,是那时候社会的上等人;又不是‚短衫帮‛,能够利用自己的力气去养活自己。他是当时咸亨酒店备受嘲笑和打击的人,因为他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只会好吃懒做,不愿以劳动换生存,奠定了他既受‚长衫‛的瞧不起,又受‚短衫帮‛嘲笑的地位。他不被社会所接受,便注定了他悲惨的命运。
每每孔乙己来咸亨酒店,便会成为人们嘲笑和愚弄的对象,人们以逗弄他为乐,不乏看出对孔乙己命运的漠然。文中出现了当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着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孔乙己本身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得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只是不得已
而为之。
孔乙己身上也有一些令人欣赏的方面,在咸亨酒店他的‚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从这不难看出尽管生活如此窘迫,但作为一名‚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仍固守着一个读书人的气节,尽管有的时候他会因为没有钱而偷窃,成为人们嘲笑的对象。而孔乙已也是很喜欢小孩子的,尽管小孩子不是因为喜欢他而接近他。他教‚我‛写字,给孩子们茴香豆吃,这不难看出他内心的善良,因为往往孩子是最纯洁的,然而作为孩子的‚我‛却对他爱理不理,瞧不起他,这也为孔乙己这个人物增添了一丝悲凉气息。当时的社会造就了一群冷漠的人,连小孩子都能这样漠视这个时常‚教写字、给茴香豆吃‛的孔乙己,更何况是所谓的‚长衫‛‚短衫帮‛和那些举人老爷们……
文章很快就进入了高潮——丁举人残害孔乙己。鲁迅先生借此对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又作了进一步的批判。丁举人之所以敢胡作非为,残害百姓,正是因为他是沿着科举制度爬上去成为了‚丁举人‛的结果。孔乙己遭受到了这么大的冤屈和侮辱,在熟识的咸亨酒店里竟然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关切和同情,从人们对于孔乙己没来的对话中,我看到的只是讥笑与对丁举人的惧怕,却对丁举人的凶残行径,没有人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对于孔乙己的命运大家的反应也很冷淡‚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隔膜、冷酷、麻木到了何等触目惊心、令人颤栗的地步!这是小说的高潮所在,鲁迅先生利用文字做武器投身到了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浪潮中去,因为文章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四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当时的中国正是**不堪的年代,清末民国初,新旧更替,政局不稳,人们都明哲保身。
文中最后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是表示估计的,而‚的确‛又是表示肯定的。一般来说,这么矛盾的词语是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的,在我们现在的语文学科上算是一个病句。然而,这句子却让人觉得有一种味道,有言尽而意未尽的感觉。从孔乙己这个悲剧任务的命运来看,腿未打折,他的生计就很艰难,更何况是折腿以后,除了穷死,别无生路。‚的确‛是他悲惨命运的必然归结。而之前的‚大约‛呢?因为谁也没有亲眼看到孔乙己死了,谁也没有听到过孔乙己死了的讯息,人们本来就没有真正关心过他,就连掌柜,也是在取下粉板时会想起他‚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所以鲁迅先生用了一个‚大约‛,表示一种推测。鲁迅的笔,就像一把利剑,刺破这层层的黑暗,他要光明,他要 这个社会进步,要整个国家强大!他就是呐喊着,声嘶力竭,荡气回 肠。他有自己的爆发点,他努力要去唤醒还睡着的人们,在他们麻木 的心上撕开流血的口子,让他们开始出现敏感的反应,让潜伏于地下 的新生力量结成洪流而喷薄欲出!这种呐喊,只有鲁迅才能做到,他 所带来的刺痛感,干脆利落地陷进每一个人的肌肤。就像鲁迅所召唤 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 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要怕希望渺茫,也不要怕力量
微小,只要有人想往前走,只有人敢往前走,那么多人的脚,定能走 出一条亮堂的路来!鲁迅的那个年代,与我们的现在虽相隔甚远,但 那种思想,那种责任,那种抱负或是理想,是一样的。
最近铺天盖地的新闻无不在诉说这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2岁女 童小悦悦在痛苦中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她的离世是周围人的漠视造 成的,被两辆车碾压,16位路人的无视。如果说拾荒老人的援手为 自己的良知为文明留住了颜面,那么现在的我们需要的则是剖析自 我,是什么令我们无视生命,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忍住刮骨疗伤 的疼痛,用良知尖刀自剖丑陋‛。时代需要鲁迅,我们更需要鲁迅的 精神。我们正处于一个急剧变动的社会,一个从乡村熟人社会迈向城 市化的时代,一个价值混乱的时代,人际关系疏离,价值观缺乏共识,许多生活上的社区和精神上的社区,归属感也不高,陌生感很强,社 会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过渡的时代,我们需要抨击不良现象,但请不要无度地抱怨,更需要的是守护每一份善良,唤醒沉睡着的良 知和迷失的人性,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人之初,性本善。‛让我们保有一份善良,让我们的社会更文明,让人类不再漠视生命,让孔乙己的悲剧不再重演。冷漠的社会培养了冷漠的人群,‚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离我们太久远了,久远的我们忘记了自己的民族,忘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忘记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家人朋友。你需要爱,我需要爱,社会更需要爱,愿爱浇灌出美丽的鲜花,装点冷漠的社会,让人性不再冷漠,让生命不再被漠视……
第二篇:从京剧《四郎探母》看人性光辉
从京剧《四郎探母》看人性光辉
陈熙元 201401212 金融1402
《四郎探母》是京剧中极为经典的作品,百余年来常演不衰。一个原因是行当丰富,如老生杨四郎、花衫铁镜公主与萧太后、小生杨宗保、老旦佘太君、文丑二国舅等,如此一出戏可以集合多位重量级演员,吸引观众。而更重要的是,这出戏抓住了老百姓看重的忠孝仁义、骨肉亲情,集中展现了人性的美好。
杨四郎他乡作婿十五载,闻得老母来前线,再难也要去见上一面,甚至不惜将自己的身世向铁镜公主和盘托出,冒死出关,这是他对孝道的坚守。短短几个时辰的相见,如何解得了十五年的思念,但杨四郎仍信守诺言,按时回营,这是他对忠义的坚守。
铁镜公主为成全杨四郎,斗胆向萧太后骗得令箭,四郎临斩时又为其求情,十五年的夫妻孕育了信任与勇气。
佘太君念及萧太后的恩德、铁镜公主的情义,纵使再不舍也任四郎回转,何等的明理,何等的宽容。
萧太后最终选择维护家庭,饶恕了这个潜伏十五年的敌将,她是英明的太后,也是仁慈的丈母。
支撑他们的,是亲情。
他们可不是平常人家呀!四郎要抉择的不仅是忠孝,还有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国家。在战火之下,无论他如何选择,都是对另一方的背叛。他一个都不肯放,结果两边都面临毁灭。出关,是背叛,进关,又是背叛,可是他得到了双方的谅解,因为所有人都受到了爱的鼓舞,放下了战争和敌意。
战火可以毁灭人体,却毁灭不了人性。铁镜公主对杨家的敬佩和对丈夫的信任,佘太君对萧太后和铁镜的感恩,萧太后对四郎和铁镜的宽恕,全都冲破了民族和国家的禁锢。这种人性赋予的力量,让人类挽回一个又一个悲剧。
老百姓当然爱看,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这股力量。
第三篇:从周星驰《济公》看人性弱点
从周星驰《济公》看人性弱点
星星以前的片子大家都很喜欢,要说最喜欢的自然是《大话》了。但不知为何,我发现在所有关于星星的影评中间,评论《济公》的文章很少很少,即使有也几乎只是一笔带过。在《周星驰不完全手册》一书中,关于星星93年的电影,提到《济公》时只有两个字:惨败!
其实,我私下觉得《济公》是非常好的东东。星星演艺生涯的高峰期应该是从《济公》开始的。如果不介意,我想和各位人渣分享我自己的心得。
其实这部片真正的主角可以说并不是身为降龙罗汉的星星,而是另外三个典型:九世妓女、九世恶人、九世乞丐——在片中塑造得非常成功。我觉得这三个典型实际上正代表了人性的三大弱点:淫贱、残暴、自卑。星星在片中扮演的是救世主济公的角色,他以一种并非旁观者的角度向我们世人展现了人类应该如何克服自身的缺陷,变淫贱为自尊,变残暴为友爱,变自卑为自信。这些对我们,尤其是中国人而言是十分可贵的。
有一个镜头,黄秋生扮演的九世乞丐猪大肠被济公拉到饭馆里边,明明手里拿着一大把黄金,但自卑惯了的他竟然连点菜的胆量都没有。济公让他说:“给我碗鱼翅漱漱口!”他竟然连鱼翅都不敢说,只敢说要“鱼食”。我想猪大肠是在长期的乞丐生活中已经完全丧失了人应有的自信。因为所有的人都对他不好,他已经根深蒂固地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就是我天生比别人差,我一定只配吃残羹冷炙。他宁愿要别人嘴里吐出来的骨头尝尝鲜,也不敢拿着现成的大把黄金去饭馆里点菜。我不知在看到这一串镜头时,屏幕外的观众有何感想。其实我们自己生活得究竟怎么样呢?比猪大肠好吗?或许我们不用去当街乞讨,看似稍强于猪大肠,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处在成长的烦恼中的人们,被现实的残酷扼杀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在儿童时代的自信到哪里去了?在成长中迷失掉了。其实大家都有猪大肠的影子,只不过片中的更典型更直接罢了。
如果你是一个穷人,落拓潦倒,没有任何背景和学历,但是你希望成功。现在让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你在中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就暂且假定为上海吧)的中心广场(就假定为人民广场吧)上当着全国十三亿人(这当中有你的父母和亲戚,有你的同学和朋友,有帮助你的恩人也有迫害你的仇家,有你的老师,有你的上司,有政府首脑,有亿万富翁,有你将来的老婆或老公,也有很多你暗恋已久但因自惭形秽没有勇气表白的MM,大家都看着你一个人。而你现在一无所有,除了成功的愿望。)的面,拿着麦克加上1000W的大喇叭宣布:我要成为世界之王!我要比你们当中任何一个人都更加成功、更加幸福、更加迷人、更加美丽、更有权力、更有金钱!如果我叫你现在这样做,你敢不敢?不敢!正常人没有人会说他自己有勇气那样做,芙蓉姐姐也不敢,但是放在心里那样想想却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为什么?这是我们缺乏了自信,或者我们怕牛皮吹破了将来没法实现时,自己的亲戚、朋友、仇人、暗恋的MM都会笑话自己。我们怕人笑话!我们潜意识中知道自己绝对当不了世界之王!我们都很像片中的猪大肠么?差不多。我上高中时,成绩并不拔尖,其实我很想报考清华大学,但我知道凭我的成绩恐怕比较玄,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同学问我想考哪个大学时,我根本就不敢说。因为我考虑着给自己留后路,怕考不上人家笑话。后来我无意中又看过北京台的一个新闻短片,说是外地人到北京旅游,总喜欢带着自己的小孩去北大和清华看看。当记者采访一个外地来旅游的小男孩,问他为什么要来清华园里看看时,小男孩说:“因为我将来要考上清华大学!”
我想小男孩那样的勇气,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并不是我们天生就没有,而是在后天成长中丧失了。同样猪大肠正因为没有勇气与自信,因此被玉帝认为命中注定要九辈子当乞丐。他因缺乏自信和勇气而窝囊了一辈子,最终被九世恶人黄霸天打死,他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叫我猪大肠!”他已经知道他自己也是人,也有跟别人一样的名字,自然也就有跟别人一样的自尊。虽然他被黄霸天打死了,但其实他九世做乞丐的命运就改变了。是重新找回的自尊改变了猪大肠。
九世妓女小玉的命运其实也差不多。济公很多次很努力的帮助她改正过来,但她都根本不愿意。她就连让人买她的豆腐,也要先干了再买。这其实也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男人们在一起闲聊的时候,话题一般不会偏离性交。女人们我不知道,但是从我女朋友的表现看来,估计女人们聊天的话题没男人那么直白,但也是大差不差的,不然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卫慧木子美了。中国人传统上一般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中谈有关“性”的话题。小玉之所以做妓女,是因为她看中嫖客手中的银子;小玉之所以被迫和黄霸天上床,受其蹂躏,是因为她畏惧黄霸天的残暴。她其实是个很可怜的女人,可怜到自己不能掌握自己性的权利,也没有爱的权利,不能只跟她喜欢的人上床。正是因为她平时在妓院中长年累月的压抑,当淫贱也成了一种习惯的时候,即使一旦有了自由改行卖豆腐时,她也习惯成自然地要求每个买她豆腐的人非要先干她一次了再买。她和猪大肠一样缺乏自我主张的权利,从来都是受迫于恶人的。
细想一想,其实小玉和我们现实中的人何其相似乃尔?我大学的一个女同学,仅仅为了争取一个入党的名额就可以和老师上床,虽然她很讨厌那个老师;我高中的一个男同学,现在在夜总会当小白脸,也就为了赚几个容易钱而已。但以他的条件,和那些人老珠黄的富婆在一起确实太不般配。人为什么总要因为身外的东东,比如权力、金钱、名誉等等就要出卖自己最宝贵的权利?九世妓女小玉不能对银子和黄金说不,因为和金钱比较起来,她自己太渺小,如果不卖淫,她靠什么生活?她也不敢对九世恶人黄霸天说不,因为和黄霸天比较起来,她太弱小,如果不屈从于他,她还想不想活?因此她只有妥协,最终妥协成了习惯。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济公是第一个真正对她好的男人,连她自己也说:“别的男人只想和我上床。”所以她要嫁给济公。而济公身为神仙是不能犯错误的,犯了错误就将遭天谴。可是为了小玉能从淫贱的习惯中脱离出来,济公宁愿自己犯错误。他宁愿用自己的死(遭天谴变成木头)来造就小玉的重生。
我们的社会也是一样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正如降龙罗汉在下凡之前对玉帝说的那样:“凡人的生命一般只有短短几十年。不要因为犯一点错误就一棍子打死,我们当神仙的应该给他们一点爱。”正是有着这样的博爱,降龙罗汉下凡当了济公。诚然,我们的生命不仅短暂,而且弱小,实在是太弱小。因此我非常不赞成社会上那种瞧不起妓女的观点,我也非常瞧不起背后说妓女坏话的男人。其实那些妓女非但不可恨,简直就是可怜。如果我们能像济公一样给她们一点关怀一点爱,不要鄙视她们,要尊重她们自己。那么我想,她们中的很多人也不会迷失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社会里。何况,世界上如果没有嫖客,妓女自然也就消亡了。而中国的嫖客,多么像片中的九世恶人黄霸天啊!
那么除此之外呢?还有很多人也同样命苦的。比如那些为了升官而强扮笑脸的人们,那些为了赚钱而自我虐待的人们,还有许许多多因这样或那样的目的而不得不歪曲自我的人们。这和妓女有什么区别?同样是丧失了自尊与自爱,只不过在方式上略有区别、程度上有轻重缓急罢了。我并不反对那些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在不美好的今天吃苦的主张,但吃苦有两种,人们应该分清究竟是用积极的吃苦来换取明天的幸福还是靠消极的吃苦来乞求富人的怜悯。如果是前一种的话,那么个人的命运永远把握在自己手里,自己是命运的决定者;如果是后一种的话,那么他永远受控于人,即使权力与金钱都得到了,也最终不会快乐的。不快乐的权力和金钱,要它何用?片中当九世妓女小玉痛苦地看着自己的白马王子济公因犯错误而遭天谴变成木头,连唯一一个对自己好的男人也要离自己而去,于是她心灰意冷了,同时也意味着她的另一种脱胎换骨的重生。她用银簪毁了容,以此来坚定自己忘记过去重新生活的决心。
如果说,九世妓女小玉和九世乞丐猪大肠都是因失去自尊自爱而淫而贱而自卑的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这样?是他们周围的环境,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中的人性的淡薄与冷漠,以及残酷。最能代表这一概念的就是九世恶人黄霸天了。
黄霸天凭借他的蛮力和靠山,比如他力气大,他残暴,他凶猛,他冷酷无情,他比别人肌肉发达,他的老大是黑罗刹,人人都怕他等等。通过这些他肆意凌辱比他弱小的人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他根本就不明白。他第一次看见济公时,二话不说挥拳便打。但是济公比他要厉害得多。济公一一化解了他的拳脚,已经处处让着他了,还一再对他说:“我爱你!”但他却总是想方设法地要拔刀子捅济公一刀。他是死不悔改的,因为他还从来没有怕过人,从来没有输给别人过。在他的心目中,所有人都应该屈从于他,因为他有武力,有黑社会的背景!
但是残暴和武力是不能在任何方面都派上用场的。他的老大就比他厉害,济公的武力也比他强大得多。他用残暴的态度去欺负别人,最终也遭来了他老大对他的欺骗。当他最终发现黑罗刹给他所谓的“不死心”只是一块石头时,他才终于明白,原来喜欢欺负别人控制别人的人时时刻刻都在受着另一个人的欺负与控制。所以他临死前发毒誓说:“愿下辈子不再做人!”。
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类呢?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都有残暴的一面,九世恶人只不过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罢了。我们在现实当中谁没有做过欺骗朋友、落井下石、偷鸡摸狗、尔虞我诈、暗箭伤人、蝇营狗苟的事情,扪心自问,谁敢说自己完全与这些事情绝缘?谁敢说自己连想都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残酷的现实。当我们一边洋洋得意于自己的巧妙勾当得逞给自己带来好处之际,另一边谁敢保证没有人正在算计自己?人总是相对弱小的生物,算计来算计去,真正受伤的其实还是人类自己。
在九世妓女小玉心目中,九世乞丐猪大肠永远都是个乞丐,他不够资格嫖自己一次,因为他没有钱。而在九世乞丐猪大肠心目中,九世妓女小玉也永远都只是个妓女,自己如果有钱就要去嫖她一次,而不管她内心是否真的爱他。他们两个其实都是遭受九世恶人蹂躏的弱者,饱受残害。但他们自己并不明白,他们之间也居然在相互残害。弱者与弱者相互残害,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他们之所以成为弱者,是因为他们周围的社会环境中的强者不爱护他们,不尊重他们。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他们自己,也居然不爱护不尊重对方!既然如此,他们还有什么资格渴望幸福?而九世恶人黄霸天,虽然在片中也算一个强者,但实际上强与弱只是相对的概念。与他的老大比较而言,黄霸天永远只是弱者,永远被黑罗刹欺骗和利用。既然自己也还有脆弱的一面,为什么就不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小玉和猪大肠想想?还有几百几千同样受他迫害的人们。黄霸天至死都不思悔改,他的遗愿是“下辈子不再做人!”那么,他最终只有转世投胎当了一头猪,任人宰割。
屏幕外的观众,你,和我,已经上天涯看本贴的人,也大抵如此。不与人为善的人,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对自己友爱?中国的一句古话:“敬人者人恒敬之,杀人者人恨杀之”,在《济公》一片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我们凡人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十年,为什么我们还要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弱者与弱者之间相互摧残?其实《济公》就像一面镜子,我们社会生活中从古到今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被这不过百来分钟的镜头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济公以他的博爱,宁愿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挽救了三个早已命中注定了要当乞丐、当妓女、当恶人的人,我们现实中的济公何其少啊?如果真的难以有救世主,能真正救人的,也只有人自己的良心了。记住,我们做人,对人要和善友爱,必要的时候为朋友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要有良心,要有正义感,要有尊严,要有自信,不要鲜廉寡耻,不要为虎作伥,那么人的命运就是自己创造的,哪怕早已定好的命运也可因此而改善——《济公》一片就是很好的证明!
第四篇:从《我与地坛》看史铁生对人性的思考
题目: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对于精神困境的探索和超越
一.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消费主义的时代,许多作家都放弃了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放
弃了知识分子的精神操守,投身于物质的洪流之中或者游离于媚俗和坚守之间。史铁生的创作却始终坚守着对人的未知精神领域的探索,苦苦思索着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研究他的创作中对于人的局限性的思索与超越,能唤起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提出在充斥着欲望和焦虑的时代,作家对人的深层精神危机的关注的重要意义和探索作家的精神坚守问题。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史铁生在散文《我与地坛》中如何呈现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的局
限性的,以及如何获得对人的生存困境的超越。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到了“我” 在“活到二十几岁这个狂妄的年龄忽而废了双腿”的残酷事实,这独特的对生命困难的体验和承受使我突然觉得自己前面的路都堵住了,从而不得不不去思考人生该如何活下并且活得有意义的问题。而就在我“逃避”到地坛,觉得生活无所事事的时候,我想到了母亲的命运,我的痛苦在母亲那儿是加倍的,她的一生仿佛就是来承受苦难的,为着儿子的遭遇而痛苦,却没等到儿子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就被上帝急急得招了回去。面对着这样的人生的命运,我感到痛苦和无奈。继而,作者发现在地坛中观察到的来来往往的人们,也都有着自己命运的局限性,作者渐渐得悟出了这样的对于人生苦难的超越:人所面临的各种局限性,是生存本身的需要。因为没有了这些局限,美变得无从显示,变得苍白也就失去了意义,如此思考,便只能接受这些残缺,这是人在与命运设置的局限之中寻得一种平衡,再求超越。史铁生在一种对于命运的苦难取得平衡的思索之中,引领人们感受生之意义和价值。
三.提纲:1.史铁生的创作中关于人所面临的生存的局限性问题的普遍存在的呈现。
2.史铁生如何解决这些精神困境的超越问题。
3当代文学研究中对于史铁生创作中苦难意识及精神上的超越的问题的已有观点:史铁生对于人普遍存在的局限性问题的提出体现了基督教的原罪意识,对于苦难的超越从而找到了人生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体现了基督教的救赎意识。
四.参考资料:1《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 复旦大学出版社
2《走过荒原》李新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灵魂的事》史铁生
第五篇:从教学改革看
从教学改革看科学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决定国运兴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关乎社会繁荣昌盛的千秋伟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本质要求,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造福当代,福及千秋的英明决策。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发展观,特别是建设创新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迫切地需求大量人才。所以更要将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学改革的工作放在首位。
我所在的高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近些年来学校推进了“重课堂、抓实际、求实际”教学改革活动,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学校还突出了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集中力量对优秀的教师、党员进行表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一;教师是教育质量的根本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教师的的合法权益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是社会对教师的合法权益的承诺以及保证。目前,我国已经通过相关的法律及制度对教师的合法权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教师的权益有了保障。
我所在的高中在对教师的保障下足了功夫,严格落实各种保障制度,比如福利的发放,带薪休假等。。无不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关怀。而且学校还定期组织环境轻松愉悦的茶话会,让教师可以和校领导面对面交谈,说出心中的疑惑,说出心中的建议,这种活动对青年教师尽快融入这个群体有着巨大作用。
教师的“出身”在学校的发展中有巨大的变化,从留校任教到师专,到现在的全国重点师范院校甚至是研究生,教师层次的提升显示着国家对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视。而且免费师范教育的回归体现了我国教师培养体系的多元化。拥有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富有务实创新精神,拥有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真正的财富。所以,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所在的高中为每一个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教师制定了成长计划,并且制定有经验有能力,业务素质高师德出众的老老师进行传帮带,定期组织领导听课。加速了教师成长的速度,提高了教师养成的质量。
二,教育思路的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只研究教师的教法而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究是不正确的。要重视学生学法的探究。
(一),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毋庸置疑是一个人才必备的能力
(二),教师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三),培养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