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探讨
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探讨
廖允成 王立祥 温晓霞
(西北农业大学 农学系,陕西 杨陵 712100)提 要 从黄土高原农业生产实际出发,
分析了本区农业地域资源优势,进而对地 域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问题进行 了探讨,得出如下结论:①黄土高原丘陵 山地及沟壑区甚少现代环境污染,生产环 境洁净,发挥这一地域资源优势,组建绿 色食品农业基地,应是本区农民脱贫致富 的良好抉择;②紫花苜蓿在黄土高原旱区 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的生产力,又是高蛋白优质饲草,以扩大苜蓿种植面积为突破口,组建苜蓿草业基地,是发展本区效益型农 业的基础。关键词 地域资源优势;产业化;黄土高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F323.2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0)01-0051-05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黄河中游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讫太行山,北衔于长城一线,南抵秦岭,包括陕、甘、宁、青、晋、豫等 6 省区的 232 个县市,土地总面积 62 万 hm2,1996 年全区人口 8504.5 万,耕地统计面积 909.1 万 hm2[ ],普查面积约 1900 万 hm2。该地区 具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光热资源,广泛分布的深厚疏松的黄土和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小麦、玉米、苹果、烤烟的优良适生区,具有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和实施粮食规模经营的潜在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制 约这些优势发挥的劣势因素,致使黄土高原农业增产的潜力尚未发挥出来。应该说,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 利用,关键在于自然生态条件是否与农业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及其工程措施的要求相匹配。对黄土高原而 言,就需要更好地发挥当地的特殊资源优势,并努力将其转化为商品优势。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对 不利因素的研究,力争将劣势转化为优势,着手组建富有地域特色与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型产业等,将是今 后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1 地域资源优势概念的理解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气候条件为依据,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大的产业带,如玉米种植带和小麦种植带。70 年代后期,在我国农业与资源区划中,也将果树生产划分为 8 个果树带。产业带,实际上就是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利用的最早配置形式。近年来,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地域资源优势 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并逐渐完善。王青认为[ ],地域资源优势即具有相对集中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优势
2 1
和良好的发展基础,且覆盖面积大,在一个区域中能使多数农民致富。陈国阶认为[ ],区域优势资源是指 那些具有特殊地位,具有开发价值,又具备开发条件的自然资源。可见
,地域资源优势就是指地域资源中 那些在数量、质量、开发价值和开发条件上具有区际和区内优势的资源,它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同时又 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从概念上理解,优势资源应具有 3 个基本特征:一是综合性,优势资源不仅指资源的 质和量的优劣及多少,还包括人类的需求情况和技术条件,既包括现状的优势资源,也包括未来潜在的优 势资源,因而要综合考虑。在市场经济发育过程中,资源优势的选择要有大商品、大市场观念;二是主导 性,优势资源不仅是资源优势,而且相对于资源优势中的其它资源来讲,它是优先开发的资源。优势资源 的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动态性,即优势资源随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技术 等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2 黄土高原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剖析 2.1 洁净的生产环境——黄土高原丘陵山地、沟壑区特有的地域资源优势 黄土高原地貌复杂,地势高亢,从西向东分布有日月山、陇山、六盘山、子午岭、黄龙山、吕梁山、太岳山和太行山,多为南北走向,构成了本区地形的基本骨架。全区土地面积 90% 左右为丘陵山地和丘陵 沟壑,其中,0~5°的平地仅占 10%,6~15°的坡地占 58%,25°以上的陡坡地占 32%。特别是在丘陵沟 壑区,地面坡度一般为 15~30°,地面支离破碎,坡陡沟深,这是长期水土流失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剧 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水土流失使有限的降水连同土壤养分化为径流非目标性输出,付诸东流,成为 “地瘠民贫”之区,这是丘陵山地、沟壑区贫困症结所在。然而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年复一年的土壤侵 蚀造成山地、高原农区沃土损失的同时,无可避免地使土壤中毒害性物质连同径流不停顿地向沿河、沿湖、沿海的平原、盆地区聚集。加之传统的自给性生产方式,区域经济落后,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甚少使用 农用化学物质,又远离工矿和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尚末形成现代环境污染源。从而使丘陵山地、沟壑区及 条件类似的山旱地区成为现代社会环境污染困扰之外的一片净土,具有诸多不利因素中的有利因素,呈现 出贫困山区特有的地域资源优势[ ]。我们对宁南山区的研究表明,本区大气、水、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 0.73、0.80、0.84,明显低于 宁夏黄河灌区,处于尚清洁水平。其中水质悬浮物含量由清水河河源,经由清水河中段到清水河与黄河交 汇口,从 61.63mg/L 变化到 703.43mg/L,呈规律性增加[ ]。黄河水中毒害性物质氨态氮、硝态氮、氯化 物、砷、铅以及总磷量均高过清水河。农产品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 0.44,处于清洁水平;综合环境
境质量指 数为 0.68,处于尚清洁水平。2.2 紫花苜蓿——黄土高原旱区高度耐旱的高蛋白豆科牧草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系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原产中亚,喜冷凉耐酷暑,更耐干旱。西汉张 骞出使西域引种长安。经过 2 千多年风土驯化和人工选择,苜蓿在黄土高原已经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和稳 定生产力,成为西北众多优良畜禽品种上好的营养物质基础,并有力地推动了高原农区的农牧结合。研究表明[ ],苜蓿可以充分利用全年降水及一年生作物难以利用的一次性小于 5mm 的无效降水,加之 苜蓿的收获对象为无性的绿色体而不是对水分敏感的有性器官,从而使苜蓿成为旱区高度耐旱型栽培植物。宁南山区 1982、1987、1992、1995 年遭遇 4 个严酷干旱气候,许多旱作农田禾苗枯蔫,而苜蓿依然青枝 绿叶傲视旱魔。据研究[ ],紫花苜蓿在黄土高原最适宜生态区为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区,适宜区为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适应区为中温带半干旱、干旱气候区(表 1)。王立祥等多年持续定位试验与定点调查表明[ ],在黄土高
6 7 6 5 4
3
原范围内,苜蓿现实生产力水平大致为 6750~9750kg/hm2(干草产量),可望实现的降水生产潜力值为 1.35~1.65 万 kg/hm2(干草产量)(表 2)。这种潜力值在磷的投入量增加和已有的旱作技术条件下,将 能得到有效地开发。按干草 18% 粗蛋白质含量计算,该区没有任何其他饲草的蛋白质产出量可以赶上苜蓿。此乃黄土高原旱区又一地域资源优势所在。宁南固原县陶庄 14 年持续稳定增产的关键在于 25% 耕地种植 苜蓿形成的“草—畜—肥—粮”结构体系。
表 1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适宜生态类型区的划分 Plateau
[ 7]
Table 1 Suitable ecological regions and their indicators for Medicago Sativa in the Loess
≥10℃积 年降水 ≥10℃积 类型区 最适宜 区 适宜区 适应区 量(mm)>500 >400 >275 温(℃)>3000 >2500 >2200
初级生产量
2
水分利用率
2
(kg/(mm·hm)[kg/(mm·hm)] >11250 >6750 >1500 表 2 >22.50 >16.50 >12.00
[ 6]
栽种地区 关中、晋东南、晋中、延安、陇东、天水、豫西 榆林、晋北、陇中、宁南 宁中、海东
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苜蓿生产力
Table 2 Field productivity of alfalfa on dryland of the Loess Plateau 年降水 气候区 量(mm)半干旱偏旱 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偏旱 区 半湿润区 200~ 300 300~ 450 450~ 550 550~ 600 降水生产潜力 降水生产潜力 耗水系数 [mm/(kg·hm)]
2
现实生产力(kg/hm)
2
干草产量(kg/hm)
2
蛋白质产出量(kg/hm)
2
4500~5250 5250~9750 9750~12750 12750~15000
0.037 0.033 0.030 0.027
6300~8400 9000~13650 14250~ 18000 19500~ 24750
1125~1500 1620~2400 2550~3150 3450~4350
3 黄土高原农业地
域资源优势利用与产业化 地域资源优势只是一种潜在优势,能否通过产业化转化为经济优势,则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主要取 决于 :①资源能否变成区域独有或独特的产品;②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品相比,产品数量是否具有无可 比拟的优势;③产品质量、成本是否具有很大的市场占有力。只有具备这些条件,通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 程,才能真正完成地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3.1 绿色食品农业基地组建与产业化
[ 8]
安全无污染、优质富营养利健康类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绿色食品决不应局限于 少量的现在超级市场上展现的特高价的绿色标志的食物精品,还应考虑富裕起来的广大人民一日三餐生活 必需的洁净的“粮—豆—油”、“瓜—果—菜”、“肉—奶—蛋”。既应是无污染物质的干净食物,同时 在价格上也应是广大消费者可以承受得了的。当然,为了满足高收入阶层的需求,高档次的绿色精致食品 也是必要的。至于大众化的绿色食品农业原料来自何处,正是我们工作所致力的方面。洁净的生态环境和 安全无污染的生产过程是绿色食品的基本保证。前已述及,黄土高原丘陵山地、沟壑区独具洁净的生产环 境,依照“土壤—植物—动物”物质系统规律,其生产的农产品是无污染、干净的绿色食品。本区所产的“粮豆油、肉奶蛋、瓜果菜”,将能成为经济发达、但深受环境污染困扰之苦地区的人们 返朴归真、追逐时尚的绿色食品原料源。主要包括马铃薯、荞麦、谷糜、燕麦、豌豆、扁豆、蚕豆、胡麻、枸杞、苹果、牛羊驴肉及蕨菜、沙棘、发菜等。以宁南山区为例,年可提供的杂粮及制成品约 3~4 亿 kg,杂豆及制成品约 0.8~1.3 亿 kg,胡麻约 0.5~0.8 亿 kg,枸杞约 200 万 kg,肉类 1300~2300 万 kg。清 水河流域所产的胡麻、荞麦、蚕豆、豌豆、扁豆成为城市消费者的抢手货。南华山、月亮山、云雾山天然 草场的菜牛、肉羊品位之高为周围产区所不及。野生蕨菜由于抑癌作用,受韩国、日本客商青睐。独特的 苦水灌溉所产的枸杞,素有“宁南枸杞甲天下”的美誉。据此,发挥黄土高原这一地域资源优势,组建绿 色食品农业基地,发展杂粮、杂豆及甘草、枸杞等名特药材生产,将是增加区域经济活力,实现脱贫致富 的良好出路,有希望成为本区农业的新兴产业。对于绿色食品需求将盛行于 21 世纪初。由于山旱之区生产水平低下,组建后的绿色食品农业基地的 产品数量远不能满足社会与日俱增的需求,这种供不应求的态势将长期持续下去,依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 律,山区产品则具有强大的价格竞争优
势。据此,加速山区绿色食品农业基地建设,并以此为突破口,实 施多层次加工,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变农业资源优势为现实的农业经济优势,将是黄土高原丘 陵山地、沟壑区农业产品跻身国内外市场,确立效益型农业的一种新模式。3.2 苜蓿草业基地组建与产业化 苜蓿在黄土高原旱区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稳定的生产力,其蛋白质产出量为本区其他任一饲草或 粮食作物所望尘莫及,在当今国内外饲料工业急速发展,欠缺植物蛋白质的情况下,苜蓿是不可多得的北 方旱区饲草作物,更是旱区农牧结合,控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植物种群。据此,以扩大苜蓿 种植面积为突破口,促进畜牧业发展。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强化农牧结合与土地用养结合,使农业系统 中有限而宝贵的降水资源化为系统生产力,以利农业持续能力增进并奠定效益型农业发展基础。在苜蓿草业基地组建同时,促进产业化,多种渠道拓宽国内外市场,使富含蛋白质的苜蓿及其制成品(草捆、草粉、草块、草颗粒及叶蛋白等)独树一帜,跻身国内外市场,以补饲料工业蛋白源之不足。在 苜蓿草业产业基础上,组建优质畜禽商品基地。这样集资源、技术、资金于一身,融高产值、高效率、高 效益于一体,把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空间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规模优势和 群体优势,从而使苜蓿产业产生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综上,在黄土高原山旱之区,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化不利为有利,突破传统生产方式 与经营思想,组建新型农业产业,将能有效地发挥本区水、土资源的生产潜力;把握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建设和经济战略西移这一机遇,确立富有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效益型农业建设方针,将是加速黄土 高原区域经济发展和增进农业持续能力之所在。4 讨论
黄土高原农业虽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但纵向比较取得的显著成就并不能弥补横向比较存在的巨大 差距。自然条件差,经济区位空间不佳的客观制约难以改变,而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层次低,加工环节少且 落后的实际,又进一步增加了优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在绿色食品农业基地及苜蓿草业基地组建 与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基地组建形式、市场开拓、资金筹措、产品贮运及营销活动等方 面有难度,关键在于期货加工、贮运需要资金,市场开拓需要魄力。而且,随着本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确 定,能源开发与绿色食品农业基地建设互相矛盾。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政府倡导,积极引进外部资金,扩 大开
第二篇: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产业化建设
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产业化建设
――关于乐清巿智仁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的思考
温州医学院金彬明
在今年省科技特派员和农村指导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夏宝龙副书记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机构, 工作人员要真正地和老百姓走在一起。入驻智仁乡以来的经历增强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在智仁期间,我在查阅档案资料、偕同驻村干部入村考察、参加座谈会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和当地农民语言相通的有利条件,跟着竹农爬山岭,傍着药农走田间,跟着茶农到茶园,看着山农进巿场,努力从农民那里增补第一手资料,从而使我对制约智仁农村发展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有了直接的认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最直接地感受农民的所思所想所担忧所希望,尽力多帮他们出点子、通渠道、做事情。现将调研了解到的基本情况、主要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汇报如下:
一、智仁特色农业的基本情况
智仁乡位于乐清市北部,距乐清市区43.5公里, 属革命山老区之一,为乐清市经济欠发达乡镇,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37元。全乡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19,245人,总土地面积46.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47,246亩,耕地5,103亩,园林12,257亩,未利用土地4,000亩。天然植被主要有毛竹、松树、杉木等;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薯类、芋艿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竹笋、智仁早茶、杨梅、银杏、莳药、板栗及盘菜等;药材作物主要有厚朴、铁皮石斛、温郁金、葛
根等。近年来,智仁乡立足山区实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了竹笋、早茶、杨梅、银杏、莳药、板栗和温郁金等生产面积,总面积已超过10,000多亩。同时,以生猪,蛋鸡养殖为主的智仁家畜养殖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以利条村为代表的数个养殖专业村。
智仁乡近年来十分重视品牌建设。智仁是省人民政府命名的“竹笋之乡”,竹林遍布全乡21个行政村,现有竹林面积8,000亩, 年产毛竹600余吨;食用笋栽培面积4,500亩,所产竹笋肉白鲜美,远近闻名;智仁早茶具有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嫩爽等特征,1990年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优等早茶,1994年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评审,认为符合“浙江龙井”的特点,1998年荣获第二届“中茶杯”名茶评比一等奖,2002以来在各级精品名茶博览会上也屡次获奖,多个品牌通过QS和有机茶认证。目前智仁早茶基地面积1,120亩。
智仁乡的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自然人文风光旅游景点主要有大台门义烈祠、小坑岙龙游洞、乌芦岙百丈岩等;另外还有太湖山岩板里、大树岗观日出、水坑头观光农业等休闲旅游景点,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智仁特色农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生产方式传统,产业化程度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处经济不发达的山老区,智仁特色农业的种植及管理方式大多沿袭传统,基本以户为单位,分散栽培,栽培主要靠传统经验,技术水平较低,随意性强,参差度高,难以形成统一的优
质农作物生产模式和规范管理。龙头企业很难发展,反过来又难以有效带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导致农业生产难以上规模上档次,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不健全,又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举步维艰,严重制约着特色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生产管理盲目,市场化程度不高
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农民群众受再教育的机会有限,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传统意识改变较慢,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要求差距不小,许多农民从事农产品开发只随季节转,不跟市场走,自产自销,产品单一,以致出现了普通物价与当地发展水平严重不相称的偏高(因为主要靠外地运进),但在当地主宗农产品成熟时,本地农产品价格却大大偏低,如温州巿场上蕃莳价格尚2.0元以上/公斤的时候,当地均价只有0.6元/公斤。由于农副产品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销售缺乏信息引导,缺乏销售服务,往往出现抓生产多、抓流通少;抓项目多,抓效益少;抓计划多、抓服务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如近年来兴起的温郁金种植业,面积已有数百亩,但我于10月18日在当地田间走访时,却发现农民对生长正常与否的判断、何时可收割、入冬后田间管理及销往何地等一无所知,更对目前的行情走向及价格一脸茫然.这种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为其家庭经济收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因素。
(三)资金支持渠道有限,自然灾害影响不小
农业生产周期长,利润偏低,资金回收慢,很难到信贷的支持,资金短缺的农户在发展特色农业时思想负担很重,畏首畏尾,风险承
受能力低;另一方面,智仁由于地理位置及地质构造的关系,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今年的“韦帕”台风在苍南霞关登陆,但在智仁的短期降雨量却很大,泥石流肆虐、公路塌方、河床阻塞、洪水毁田毁地等现象十分严重,当地老百姓告诉我,本来今年的毛竹每斤比去年贵了二角多,但是由于通往黄岩的公路至今还没开通(注:当地和黄岩经济来往较为密切),大量毛竹运不出去而在山上坏掉。
(四)科学管理水平低,资源优势难挖掘
智仁农业产业化发展偏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乏科学的管理水平确是严重影响智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智仁乡基地开发建设已历经10年,但至今仍未有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基地,哪怕是支柱产业的茶叶和竹笋,也是基地不成片,加工各管各,营销无定点。坐拥丰富的农业资源而不能充分利用和开发,没能充分用足用活各级政府部门支持欠发达山老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五)村委领导有待加强,乡级干部多点真情
笔者在智仁走访期间,发现很多村最主要的村干部往往都是在外经商的,有的甚至长年在外,群众对这些“拉票走读官”意见很大,这对村镇日常工作的开展、规划及建设是非常不利的,会使乡村工作无序,流于形式、并会滋生许多不安定不和谐因素,也会影响党和政府在基层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不可不引起重视。另外,乡级干部尤其是驻村干部要多下基层,多帮老百姓出谋划策,这也是农村和谐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对智仁特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原则,发展特色农业
一是坚持资源合理利用,发挥区域优势的原则。特色农业的发展,要坚持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区域生产优势。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特色产品。三是坚持保护农业生产资源和环境的原则,2005年制定的《乐清市智仁生态乡建设实施方案》要确实落实下去。四是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原则,区域特色农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
(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当地资源优势
资源优势是产业发展的最有力的保障之一,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只在面积增减上做文章,而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确定当地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三)规模经营,努力培植示范性龙头企业
智仁乡基地开发建设已历经10年,但至今未有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产业基地,以智仁早茶产业为例,以“早”、“香”闻名的智仁早茶的品质在乐清本地有口皆碑,但迄今除乐清外,在温州的知名度都没打开,在智仁本地,至今早茶种植、采摘及加工均还各自为政,不统一不规范,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无法发展订单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极为缓慢,另外,智仁乡人均耕地面积仅0.26亩,现有农户耕地面积还在细分,极不利于农业规模经营及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此,政府应努力做好规范引导工作,努力扶持规模经营典型,努力培
植示范性龙头企业,真正挖掘资源优势,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四)产业化经营,加强信息引导和市场服务
政府要帮助建立现代营销渠道,如建立智仁农网,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智仁优质农产品通过互联信息网推向广阔的巿场。要打响智仁自己的品牌,如智仁早茶、智仁竹笋;帮助农户申请注册“智仁”商标,对智仁猪肉、土酒、本地鸡等特色农副产品实行统一商标保护;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树立智仁产品形象,要鼓励引导组建农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加强信息交流。
(五)加强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分流,是促进欠发达山老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特色农业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条件。
(六)发挥优势,发展智仁休闲农业
智仁乡位于风景秀丽的雁荡山东麓,大台门牌坊、小坑岙龙游洞、乌芦岙百丈岩等自然人文风光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太湖山岩板里、大树岗日出、水坑头则是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开发的良好基地,智仁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充分发挥“雁荡东麓,台州南苑”的区位特点,吸引更多的温州、台州及其他各地游客来此观光休闲
另外,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和管理、发展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抗灾设施建设、坚持生态农业发展等,对智仁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2007年10月19日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
磐石乡创新举措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摸清家底,全方位掌握人才资源。
对全乡127名“土秀才”、“田专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
二、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畅谈家乡产业化发展前景,定好发展方向。认真听取相关专家对草莓、西瓜、柑橘、蔬菜种植方面的建议,打造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色。
三、专家授课,提高村民科学素质。
认真开展授课活动,由土秀才,田专家讲解相关种植技术的要点;授课地点:形式多样(集中授课,田间讲解,亲身示范);全乡村民在127名土秀才,田专家的帮助下,1300户村民致富效果明显,其中新增草莓950亩,西瓜980亩,柑橘1500余亩;人平增加528元。
四、关心人才,关注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暂时生活困难的土秀才,田专家每年解决800-1000元的补助,带动村民致富的专家奖1000-3000元。今年加大了农业投入,新增大棚蔬菜1200亩,新增种类10余种,形成了5个专业村,6个专业合作社。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撑。积极争取农业资金53万元,对表现突出的专业合作社、专业村予以奖励。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
四、抓好现代化农业发展,要全力推进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实践创造后各级总结完善的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比如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走的是农村产业化道路,那么我们看一看华西村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一是有个一心为民的好公仆;二是有村办企业且为集体所有制;三是企业经营方向为工业,而不是种大棚搞养殖;四是一分五统的管理体制(注 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在比如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此外还组建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华西村和南街村的成功充分显示了农业产业化给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化被认
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极为重要。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北绿米业、华鹏米业、新远东公司为代表的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群体,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达到36家,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市新建、续建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虽然我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与农业产业化发达的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培植主导产业难。二是建设生产基地难。三是发展龙头企业难。四是扩大经营规模难。五是拓宽销售渠道难。六是提高理想意识难。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省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符合我省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展程度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内在要求。当前形势下,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中所面临一系列问题最为有效的举措,具体我市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更新观念提高意识。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思想先行。要树立大产业思想,要把农业看成一个包括工、商、建、运、科、教、文、卫在内的大产业;要树立大开放思想,从根本上打破产业封闭,实行产业大开放,各产业要互相通开;要树立大联结思想,在传统分工分业的基础上,要坚持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开放发展。二是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发展好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主导优势产业。三是建立五大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种养业。突出主导产业,高标准建设粮食、蔬菜、畜禽、水产、林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五大生产基地”。即优质粮食基地、绿色蔬菜基地、优质畜禽基地、特色水产基地、优质林产基地。四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 “龙型”生产经营。把产业化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在大力扶持北绿米业、华鹏米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打造和延伸粮食、大豆、畜禽、水产等加工产业链,招引30万吨的水稻加工企业入驻我市,提高粮食精深加工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五是扩建生产经营规模。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原料生产基地,着力推进连片规模经营,打造青河、三村、向阳、临江4个10万亩水稻专业乡,乐业、青河、向阳3个10万亩玉米专业乡、八岔乡10万亩杂粮杂豆专业乡。六
是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形成“共创市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的形式,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等将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与广大农民相结合,构建产、加、销利益联合体,促进企业与农户双赢。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
码头镇2008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
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和我镇农产品对外竞争力乃至走入国际市场,根据九江市、瑞昌市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现提出2008年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紧紧围绕水产业发展这个方向,坚持“产业为先、富民为本”的工作思路,做大做强畜禽、螃蟹、小龙虾特色养殖以及围绕赤湖和山林发展休闲农业。着力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基地等工作,努力开创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2、目标任务。2008年在稳定提高粮、棉、苎、油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螃蟹、小龙虾、四大家鱼、生猪等养殖。以长咀、朱湖、苏山、赤庄、田塘为主,做强、做大螃蟹、小龙虾产业,各村至少有一家一定规模的养殖业。以梁公、龙泉、翠林、三源、龙窝、新风、北岭、长流、长丰为重点大力发展立体养殖业,各村必须有1-2户养殖大户。以赤庄、田塘、团结为重点做好观光农业,每村必须建一个产业基地。以码头为重点做好蔬菜基地和农产品流通业,组建一个农产品流通公司,不但使农产品进出畅通,群众受益,以新风为重点,加强水梨基地建设,还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的引进。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使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一个产业,力争我镇今年农业增长9%的目标。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重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要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为纽带,以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做大做强我镇特色主导产业。
1、扎实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开放型农业战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科学规划项目,严格管理项目,精心运作项
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农产品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镇成立农业招商领导小组,组长:黄新华,副组长:桂良兴、谈云冲,成员:黄春和、黄金河、张肇琪及各村主任及涉农站所单位主要负责人,办公室主任由桂良兴兼任。办公室成立招商小分队,队长桂良兴,成员:谈云冲、黄春和、黄金河及各村主任、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力争引进一个500万元的涉农项目一个,百万元涉农项目2-3个。
2、重点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围绕水产、水果、畜牧、棉麻、蔬菜、粮油等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安全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基地。重点建设新风村百亩水梨标准化示范点;苏山建螃蟹、龙虾养殖基地;翠林、赤庄、长流、长丰、田塘建千亩油菜示范片和千亩棉花示范片;团结休闲农业、码头村蔬菜基地和龙泉交通运输业。由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相关单位(农、林、水)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
3、推进“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建设,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结合引进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小龙虾、螃蟹、生猪、油菜、蔬菜、水梨、油桃、加工企业等“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抓好农产品品牌和无公害基地创建。积极做好长咀、苏山等小龙虾、团结油桃、新风水梨的品牌创建。
5、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龙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我们今年要利用我们现有的水产、水面、水梨、油桃资源,积极引进企业,形成“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农民增收。
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依托中介和民间组织,按照政府指导、“民办、民营、民受益”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年内发展水产、水果、生猪、养殖三个专业合作社。
7、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等发布农产品信息,让国内外农产品经销商认识码头农业。大力扶持、培育一批有经营头脑、开拓性强的农产品经纪人和专业营销队伍,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
力培训,扎实做好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确保沟、渠、堰塘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吕之重来抓,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强对产业的创建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各涉农部门负责帮助制定基地建设规划、专业生产技术指导、技术资料提供、技术培训、生产物资协调服务、产生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等。
2、加大融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内资外资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争取银行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同时镇财政对农业龙头企业也进行适当的投入扶持。
3、建立督查考评奖励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化督查考评奖励机制,督查考评的内容: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抓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招商、培植“一村一品”建立农产品基地、创农产品品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工作。考评督查工作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考评等办法。对好的村、单位和个人在镇级干部会上表彰,并推荐到全市经济工作会和农村工作会上进行奖励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