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KVM 切换器使用问题解答(二)
KVM switch使用问题解答(二)
随着KVM switch(KVM、KVM切换器)在各行业的普及使用,KVM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产品可能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是有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却是通用的,这里以秦安KP1108/KP1116为例,总结一些KVM在使用过程中产检问题及排障。
品牌:秦安
型号:KP1108/KP11161、确定所有线缆都已确实连接好,键盘、鼠标接口并无发生混淆连错。为了避免发生混淆,在连接到KVM上之前最好将每台电脑电缆线分别捆束起来并加以标示。
2、当所选择的主机正在启动时不要乱按键盘或者切换端口,否则,可能会导致键盘出错或主机发现不了键盘。
3、电脑启动正常,键盘不能工作
●确定键盘直接接到电脑上可以正常工作
●另换一101,102,104键盘,重新启动系统。
4、电脑启动时发现不了鼠标
●确定鼠标直接接到电脑上可以正常工作
●确信鼠标是PS/2鼠标,用别的鼠标试一下。
●避免在切换时压住鼠标按键或者移除鼠标。
●避免切换时关闭电脑。
5、关闭电源但切换器仍在工作。
KVM切换器的电源来自220V和所有电脑的PS/2端口,有些电脑的PS/2端口可以为切换器提供足够的电能,但有些不行例如Laptop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为了使切换器稳定工作,最好使用电源线连接220V电压。
尽管电脑可以为KVM切换器提供工作电能,但仍然需要使用电源用以级联更多层。
备注:“秦安-KinAn”是由深圳市秦安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打造的知名KVM切换器品牌,产品主要涉及:LCD KVM 控制平台、KVM切换器、商用KVM,矩阵KVM、KVM延长器、KVM配件以及其他KVM周边产品。公司在切换器行业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十年研发经验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第二篇:新版GMP问题解答(二)
新版GMP问题解答
(二)来源:安徽省药监局网站
洁净区的消毒一直是困扰使用方的难题,采用何种消毒剂比较合适?
答:在选择一种消毒剂时,首先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质,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甲醛熏蒸的方式,缺点是对人员的毒性大,残留量比较难测试。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的喷雾方式(VHP),干雾或者蒸汽。灭菌效果可以验证,残留量容易测试。
是不是意味着一定要清洗完毕就马上烘干?采用空调加大通风干燥方式是否符合此条?
答:物品应该在清洗后干燥,干燥后再存放。干燥可采用压缩空气吹干、烘干、通风等方式,不推荐采取空调加大通风干燥方式,空调加大通风干燥方式耗时长,干燥效果不理想。
清洗完毕的设备应及时干燥,以防止微生物滋生以及水或溶剂、清洁剂对设备的腐蚀、氧化,干燥一般采用烘干、压缩空气吹干的方式。通过通风的方式干燥,应考虑干燥的时间较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化验室的仪器维修后是否要进行重新验证?如HPLC(高效液相色谱)更换氘灯或电路板、修理进样器。
答:需要重新确认。
维修、更换关键部件需要针对影响部分重新确认。更换氘灯需要校验;换电路板视其功能而定,如果是主板需要确认;修理进样器需进行功能测试和校验。
称量间是否可放置多个物料?
答:原则是只可以放置一种物料。未开始称量的物料可以在称量间外指定区域短暂放置。称量时应逐个物料分别称量,称量完成后应按产品将不同物料集中存放。
持续稳定性考察的时间应当涵盖药品有效期,考察方案应当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答:A.每种规格、每个生产批量药品的考察批次数。
B.相关的物理、化学、微生物和生物学检验方法,可考虑采用稳定性考察专属的检验方法。C.容器密封系统的描述。
D.检验项目,如检验项目少于成品质量标准所包含的项目,应当说明理由。E.检验方法依据。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收回《药品GMP证书》
答:A.企业(车间)不符合药品GMP要求的。
B.企业因违反药品管理法规被责令停产整顿的。
C.其他需要收回的。
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应当怎样管理?
答: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均应当严格管理
A.专人保管。B.有专柜或专库存放。C.按照操作规程和需求量发放。只有满足什么条件才允许制剂产品返工处理?
答:1.不影响产品质量 2.符合相应质量标准 3.对相关风险充分评估后 4.根据预定、经批准的操作规程
培养基模拟灌装试验的目标是零污染,应当遵循的要求是什么?
答:A.灌装数量少于5000支时,不得检出污染品。
B.灌装数量在5000至10000支时:
(1)有1支污染,需调查,可考虑重复试验;(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试验。C.灌装数量超过10000支时:
(1)有1支污染,需调查;
(2)有2支污染,需调查后,进行再试验。
D.发生任何微生物污染时,均应当进行调查偏差批次产品放行前必须完成哪些工作?
答:1)根本原因调查清楚; 2)根据根本原因已经制定了纠正和预防措施; 3)产品质量影响评估已经完成。
规范中没有提及“消毒剂轮换”,是否说消毒剂可以不轮换?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一无菌药品第四十三条规定:“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洁净区进行清洁和消毒。一般情况下,所采用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多于一种。不得用紫外线消毒替代化学消毒。应当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及时发现耐受菌株及污染情况。”
虽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没有强制规定消毒剂必须轮换使用,但实际上对生产企业提出了更为科学的要求。企业以往通常是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剂轮换,而对消毒剂轮换使用对洁净区消毒的效果不做研究。新修订药品GMP要求企业对环境监测数据统计分析,进而确定不少于一类的消毒剂如何使用,最终确保消毒剂在洁净区内的消毒有效性。
规范要求在关键操作中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浮游菌是否需要在全过程 进行动态监测?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一无菌药品第十一条规定,应当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无菌生产的微生物状况。监测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气浮游菌采样法和表面取样法(如棉签擦拭法和接触碟法)等。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成品批记录的审核应当包括环境监测的结果。
这里强调的是对无菌生产的环境必须进行动态监测来评估微生物状况,这个动态监测并未要求全过程进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还规定了“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企业应对采取的监测方法和程序进行评估。尤其要考虑到浮游菌采样过程及相关干预可能会对关键区的气流组织产生影响。所以,在关键操作中对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浮游菌不需要进行全程动态监测。
规范规定“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如何理解“与生产要求一致”,是与物料将被使用的生产环境一致还是与物料本身生产的环境一致?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完整要求为“第六十二条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如在其他区域或采用其他方式取样,应当能够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是为了控制在取样过程中引入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风险。从风险角度看,取样的条件与被取样物料的生产条件一致不会放大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所以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不低于所取样物料将被使用的生产条件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无菌车间要进行厂房改造,因为面积受限,工器具灭菌设备只能安装 一台湿热灭菌柜,无法安装干热灭菌柜,是否可以?
干热灭菌柜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工器具内表面的热原(内毒素),仅进行湿热灭菌只能完成灭菌,而无法进行热原(内毒素)的去除或降低。降低热原(内毒素)水平有化学法、稀释法等多种方法,在无干热灭菌柜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和设备设施,并经过验证或确认,证明该去除热原(内毒素)方法和设备设施的科学合理。
我公司已对物料的供应商进行审计,是否可直接采用供应商报告作为物料 的放行依据(鉴别项自己做)?
供应商审计并不能代替进厂的物料检验和放行。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有关要求、产品的特性和工艺的要求等制定物料的质量标准并检验、放行。对入厂的物料进行全项检验还是部分检验,应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结合物料在产品中的作用、供应商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决定。
如果供应商提供的是用于制剂生产的物料,则不可以直接采用供应商的检验报告放行。仅当物料的生产企业与使用物料的企业属于同一集团公司,且运输过程无被篡改、假冒、替换、变质等质量风险,企业可考虑直接采用物料生产企业的检验报告作为放行依据,但鉴别项目必须由接收企业自己完成。
用于原料药生产的物料,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录二原料药第十五条的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对每批物料至少做一项鉴别试验。如原料药生产企业有供应商审计系统时,供应商的检验报告可以用来替代其他项目的测试”。同时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对首次采购的最初三批物料全检合格后,方可对后续批次部分项目的检验,但应当定期全检,并与供应商的检验报告比较。应当定期评估供应商检验报告的可靠性、准确性”。第十六条还规定,“工艺助剂、有害或有剧毒的原料、其他特殊物料或转移到本企业另一生产场地的物料可以免检,但必须取得供应商的检验报告,且检验报告显示这些物料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还应当对其容器、标签和批号进行目检予以确认。免检应当说明理由并有正式记录”。
规范要求由经授权的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取样。这里经授权的人员可以是哪个部门的人?我们目前是质量部门的人员,是否是有授权书并经过培训上岗资质即可,而不只 是由QA或只是由QC执行取样?
取样是质量控制的活动之一,应是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有权进入生产区和仓储区取样。经授权的取样人员应当是质量部门人员,可以是QA人员,也可以是QC人员。
取样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取样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交叉污染,以及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这需要对取样操作人员进行较为完整的培训及考核。无论是QA还是QC人员负责取样,都要经过上岗前的培训和考核并获得企业允许其从事取样操作的授权。
规范要求培训记录应当予以保存,请问保存时限有何规定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培训记录的保存时限未作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定保存时限。建议长期保存,至少应留存至员工离开企业时其参与生产产品有效期后一年,以保证企业能够对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进行相关调查。
我公司有一条生产线生产多个固体制剂品种。每次生产结束后进行清场,由质量管理部门来最终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遗留与本次生产有关的物料、产品和文件。下次生产开始前,由生产人员对前次清场情况进行确 认。这样做是否可以?还是必须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确认?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仅规定了需要在生产结束后进行清场,并在下次生产前对前次清场情况确认,但没有强制要求必须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确认。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每次生产结束后应当进行清场,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遗留与本次生产有关的物料、产品和文件。下次生产开始前,应当对前次清场情况进行确认”;第二百零一条规定:“每批药品的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并填写清场记录。清场记录内容包括:操作间编号、产品名称、批号、生产工序、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核人签名。清场记录应当纳入批生产记录”。
实际工作中,企业由于产品和生产质量管理方式不同而对清场工作的风险划分等级不同。有些企业赋予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后的清场情况监督或复核以及生产前对前次清场情况进行确认的职责,有些企业的这些职责则全部由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还有一部分企业将生产前、生产后的清场确认或复核分别交给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
企业可根据自身产品和生产质量管理方式,确定由哪个部门进行清场情况的确认。但是,无论由哪个部门执行这些职责,企业均应保证清场的效果。
制剂使用的原料有专家建议一般是按照100%投料,如果特殊情况也可适当提高投料量,但不要超过标示量的上限
产品的生产处方应当与注册申报的相一致。本问题中,微克级的主药成分在生产中易被活性炭吸附和过滤耗损,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增加生产处方中的主药投料量,以这种方式来控制产品的标识量很不科学。企业应针对活性炭和过滤器对该药品的吸附情形进行研究,也可考虑重新研究生产工艺,但最终必须按法规要求进行相关注册申报(补充申请)更改药品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
对于灭菌降解幅度数大的药品,说明该药品的热稳定性较差,应考虑其降解物质是否会对药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并进行研究,不可以简单增加其生产处方的投料量解决产品的含量问题。
总之,企业应在产品前期研究过程中确定大生产的生产处方,如:工艺中是否被吸附,或者是否需要折干折纯投料等等。一般来说,在生产处方和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应严格按照注册批准的工艺进行生产,如处方工艺有变化,应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研究、审批或备案工作。有些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生产计划部门会将小幅提高计划批量的投料量,来确保成品批量满足市场需求。例如,计划生产1万片,投料时按照1.02万片的生产处方投料,这是可以的。
我公司仅有一个地址,但生产品种较多,受权人可以转受权给其他人吗(长期或短期)?如果是委托生产,受权人可以转受权给受托方质量人员吗?
受权人可以转受权给其他人。但是企业必须对转受权人进行相应的培训、考核和确认工作,以确保其知识和能力,并能有效履行产品放行职责。
在委托生产中,委托方质量受权人不可以转授权给受托方质量人员。产品质量由委托方负责,委托方应当对受托生产或检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并确保每批产品都已按照药品注册的要求完成生产和检验。检验人员须经过与所从事的检验操作相关的实践培训且通过考核。是不是药企的QC只要经过公司内部的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就能上岗,不再需要经过药检或药品监管部门认可的机构培训后发证上岗?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对检验人员提出了要求: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检验人员至少应当具有相关专业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并经过与所从事的检验操作相关的实践培训且通过考核。
该规范没有强制规定企业的检验人员需经过药检或药监部门认可的机构培训后发证上岗,其注重的是培训的有效性,企业应确保培训后检验人员检验的准确性。企业可采取理论培训、实践培训、或者师傅带徒弟等多种方式,也可以采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培训的方式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但必须注意,培训和考核仅仅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手段。
我们生产最终灭菌的大容量注射剂,从配制到灭菌的时限,工艺规程描述为不超过12小时,但实际工作中最多也超不过8小时,那么,12小时的时限是否必须要通过验证?8小时的时限也是否必须要通过验证?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五十七条规定:应当尽可能缩短药液从开始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间隔时间。应当根据产品的特性及贮存条件建立相应的间隔时间控制标准。
灭菌工艺的有效性不仅与灭菌参数有关,还与待灭菌物品的微生物负荷量有关。建立间隔时间控制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待灭菌产品的微生物负荷量,使灭菌工艺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
药液的微生物负荷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企业根据灭菌工艺能力确定可接受的最大微生物负荷量之后,应根据产品特性和贮存条件考察、建立并控制药液从配制至灭菌的时间,以控制微生物负荷量在可接受的最大范围之内。
问题中工艺规程规定的时限应当是经过验证的。如果最长的12小时时限已经过验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将时限缩短至8小时可不再验证。
原料药生产所用原料是否也必须每批留样?其留样时间如何确定?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明确要求制剂生产用每批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均应当有留样,并对留样作出了详细要求,而对于原料药则没有详细规定,但在第十二条
(七)中明确规定:物料和最终包装的成品应当有足够的留样,以备必要的检查或检验。
原辅料留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追溯性,一旦上市或未上市产品出现问题,企业能够从物料角度查找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因此,企业还是应当根据其对成品质量影响的情形进行分析,从而决定是否留样、如何留样并形成操作规程。一般而言,原料药生产所用的起始物料、对原料药质量有直接或关键影响的那些关键物料均应当留样。
检验方法确认和检验方法验证的区别是什么?哪些检验方法或在何种情况下,要做“检验方法确认”?我公司常年生产成品的检验均采用药典方法,是需要做检验方法验证,还是需要做检验方法确认?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没有明确检验方法确认和检验方法验证的区别,但无论是方法确认还是验证,其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一般说来,检验方法的验证是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物料或产品检验要求。制定质量标准、采用新的检验方法、或已有检验方法进行方法学变更之时需要验证该检验方法对该物料或产品的适用性。
检验方法的确认是证明通过已验证的方法进行产品测试的实验室条件适合于该物料或产品检验的过程。经验证的检验方法或药典等法定标准收载的检验方法,在实验室批准使用该方法前或当实验人员或实验仪器发生变化后需要进行检验方法的确认,确保该测试条件下与原先的检验结果一致。
采取药典方法,企业在第一次使用时应当进行检验方法确认。但如果这个法定检验方法已经在实验室成功实施了较长时间,且实施过程中未发现该检验方法不适用,则企业不再需要进行方法的确认。应当注意,并非所有检验都需要进行确认,一些通用的检验方法如:pH值测定、干燥失重、炽灼残渣等可根据情况无需确认。
原辅料和内包装材料的留样时间不超过有效期吗?如果产品放行后二年已超过有效期,是不是只需留样到有效期?
关于物料的留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规定:制剂生产用每批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均应当有留样。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如输液瓶),如成品已有留样,可不必单独留样;除稳定性较差的原辅料外,用于制剂生产的原辅料(不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溶剂、气体或制药用水)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留样应当至少保存至产品放行后二年。如果物料的有效期较短,则留样时间可相应缩短。
原辅料留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追溯性,一旦上市或未上市产品出现问题,企业能够从物料角度查找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问题中的留样如果超出了有效期,由于时间的原因物料性质可能发生了变化,难以达到留样的目的。此时,留样的期限可以相应进行调整,即可只留样到有效期。
有些包装材料没有有效期,如何进行操作?有些原辅料也没有有效期,只
注明复验期是否可以?
有效期和复验期的确定均依据稳定性试验考察数据而制定。原辅料应当按照有效期或复验期贮存。
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材料没有有效期的情形,企业应在供应商审计过程中关注内包材生产商的稳定性考察、留样数据及其历史经验知识,为制定内包材的复验期提供支持。必要时,可要求内包材生产商对内包材进行相关考察,结合考察数据制定有效期或复验期。
对于外包材,药品生产企业关心的往往是包装的牢固程度,以及颜色、字迹等信息,包材生产商往往没有更多的技术数据,企业可根据历史经验,自行设定相应的有效期或复验期。
对于没有有效期的原辅料,企业应根据物料性质、储存条件、用途、使用的历史情况来决定该物料的复验期。原辅料复验期原则上应该有稳定性数据支持,也可以根据企业对物料的使用历史经验和相关知识来确定。
我公司每年对所有生产的药品按品种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结果表明工艺和产品都很稳定,是否还需要进行产品工艺的再验证?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是用来确认工艺是否稳定可靠,以及原辅料、成品现行质量标准是否适用的。做好产品质量回顾分析,能够使企业及时发现不良趋势,确定产品及工艺改进的方向。
验证是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工艺验证是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产品是否需要进行再验证,以及再验证的周期确定为多少,均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企业应当对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估,提出是否需要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或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的评估意见及理由,由此确定再验证工作计划进行的时间。总之,无论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结果如何,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均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以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对于有电子签名日期的自动打印记录、图谱,是否还需要手工签注姓名和日期?例如HPLC系统,其系统进入、图谱打印均有权限控制,并经过了确认,该HPLC图谱还必须手签名吗?
如果企业的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系统均经过了相关验证,能够保证电子记录及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唯一性,并有每次修改的记录及安全措施。同时,企业将以上这些内容形成了文件化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相应记录,可以不需要操作人员再用手工签注姓名和日期。但是,复核人员进行复核时,仍应进行手工签名,并签署日期。
如果企业无法完成以上工作,无法达到电子签名的控制要求,不能确保电子签名的安全性和唯一性,则必须要采取手工签名等相应的措施。
自动打印的记录纸为光感性材料,过一段时间后打印内容会变淡,甚至消失,此类原始记录是否可复印后再一同附在批记录中?
药品生产企业的记录应当有一定的保存时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每批药品应当有批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药品放行审核记录等与本批产品有关的记录。批记录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至少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一年。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验证、变更等其他重要文件应当长期保存。
如果由于记录形式的原因而导致不易保存,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达到保存期限的要求。本问题中打印内容变淡,甚至消失,很多时候是油墨的问题,有机材质的油墨不稳定,其本身易氧化导致字迹发生变化,可以改变使用的油墨进行打印记录。问题中所提出的“原始记录复印后再一同附在批记录中”的方式也是记录保存的一种有效控制措施。
我公司批准的供应商,印刷包材实样/稿样、取样、有效期,均有独立的文件或清单,如独立的经批准供应商清单,独立的印刷包材实样、样稿管理,独立的取样管理文件等。这些内容是否还必须在质量标准中体现?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百六十五条规定:
物料的质量标准一般应当包括:
(一)物料的基本信息:
企业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质量标准的依据;经批准的供应商;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样稿。
(二)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
(三)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
(四)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五)有效期或复验期。
药品GMP对物料质量标准的内容进行要求是为了确保质量标准的可应用性。如果这些信息均有独立的文件或清单,形成了相应的书面文件,并经过了批准,则企业可以在相应的质量标准中参引这些文件或清单,而不必再将这些文件或清单的内容重新编写到质量标准之中。
清洁验证过程中,如果清洁方法、使用的清洁剂、清洁周期等所有条件均
未改变,还需要做再验证吗?
清洁验证的目的是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关键的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如果影响清洁效果的任何因素都没有发生变化,清洁验证能够持续证明清洁效果得到保证,可以不需进行再验证。但是,随着生产批次的增加、生产设备的损耗、人员或物料的更替等等的变化,生产条件可能会发生迁移,因此原有的清洁方法是否持续有效需要进行重新确认。
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定期确认清洁的有效性,确认清洁验证是否保持了持续的验证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和交叉污染的风险。
物料平衡计算必须是每道工序吗?如输液的流水生产线,在灌装时,机器读取的灌装数并不十分精确,我们可否在生产结束后,即包装成品后进行本批次产品的最终物料平衡,一批次只计算一次可以吗?
物料平衡计算考查的就是生产工序的物料平衡。工艺规程应包括生产操作预期的最终产量限度,必要时,还应当说明中间产品的产量限度,以及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和限度。工艺规程还应当包括待包装产品、印刷包装材料的物料平衡计算方法和限度。
计算物料平衡的目的是确认每道工序没有发生混淆、差错。物料平衡是否合理,能够反映企业的生产是否正常,如有偏差能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尽管新修订GMP没有强制要求每步工序都应进行物料平衡,但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管理情况,确定哪些步骤应当计算物料平衡,以及物料平衡的限度。
以问题中的大输液为例,如果仅在生产结束后,即包装成品后进行本批次产品的最终物料平衡,不计算灌装工序的物料平衡,则很可能无法发现灌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后续的标签等包装材料的物料平衡也难以计算,最终可能无法确保产品质量。对于该问题的情形,企业应当对灌装机的计数设备进行维修调试并进行确认,使其可以帮助该工序完成物料平衡。
我公司在原辅料进厂接收时未自行编制公司内部的物料批号,仍使用供应商提供的批号,是否允许?
GMP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必须自行编制物料批号。企业仓储区内的原辅料应当有适当的标识,要有指定的物料名称和企业内部的物料代码,还要有接收时设定的批号,目的是使物料有唯一性的标识。如果直接采用供应商的批号,可能会存在标识并非唯一,存在不易追溯的风险。
如果企业在原辅料进厂接收时自行编制公司内部的物料批号,仍坚持使用供应商提供的批号,应采取额外的控制措施,确保每一批物料的唯一性,避免混淆。
由于生产车间改造,我公司正在重新进行纯化水系统和注射用水系统的验证。以前纯化水系统和注射用水系统的PQ是连续监测21天水质符合要求即可,现是这样执行是否还可以?
纯化水系统和注射用水系统的PQ应当分为3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可以是21天或30天,期间进行密集监控,这主要是考虑系统最初开始运行时的功能情况,确认现有SOP能确保水的质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
如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PQ数据表明水系统运行稳定,一般情况下,第三个阶段还应持续进行一年时间,以进一步证明水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我公司所用说明书是整箱包装,但每箱内有6个用牛皮纸包装的小包装,根据生产部门领料单,我们拆箱发放小的包装后,仓库会剩余部分未打开的小包装,这算是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必须用密闭包装容器进行包装吗?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储运,以防混淆”。
药品GMP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混淆、差错的风险,说明书的储运过程也是如此。从问题描述来看,企业的说明书最小包装为牛皮纸小包装,并且发放时是按照该最小包装进行发放的,如果该最小包装上清晰的标示出了说明书的规格、批号等相关信息,能够避免与其他说明书的混淆和差错,则可以采用非密闭容器进行储运。如果该最小包装不能被清晰标示,则应当将其采用密闭容器进行包装储运。
(未完,待续)
第三篇:2011.09.22常见问题解答(二)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信息管理系统
常见问题解答
(二)14、“校舍信息管理”—“校舍基本管理”里面的房屋层数不让修改?
把层”字删除即可保存。
15、教师职称是按照已聘的还是已评的填写? 按已评职称。
16、小学校教工很少,没有具体分出科室,部门怎么设置? 可以分大块设置,如教导处、年级组、后勤办公室等。
17、“教工信息”中,职称选择是以评为准还是以聘为准? 填写已评职称。
18、“教工信息”中,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的填大写还是小写? 小写。
19、无法打印或打印无法预览是怎么回事?
未安装“pdf”软件,按照系统提示的步骤安装即可。20、“房间管理”中,楼层只能选到2层,3层以上的怎么办? 在“校舍基本管理”中把楼层改成3的,房间管理中就可以添加第三层的房间了。
21、“城镇初中小学教学仪器”农村初中小学也统计吗? 统计。
22、学校部分功能教室在地下一层,怎么录入? 如这座楼有4层,地下1层,视为5层。
23、教职工中有的职称不属教师系列怎么填? 选择“其他系列”。
24、“学校管理”中,“存放地点管理”起什么作用?
存放地点是以后做校产管理用的,用来选择资产存放位置的,现在暂时用不到。
25、“基本数据录入”中,“学校标准化缺口”起什么作用? 这里面的数据是系统根据学校所填场地、校舍和仪器设备现状,与相应的配备标准自动比对生成的,是一所学校的场地、校舍和仪器设备的缺口数。
26、“学校管理”中的信息如何删除? 到“回收站”,即可彻底删除。
第四篇:混凝土常见问题解答(二)
混凝土常见问题解答
(二)31、只有细砂怎么办?
如砂源有问题,可用细砂加部分机制砂配制泵送混凝土,如可用细度模数小于2.0的细砂掺细度模数3.0—3.2的机制砂,约以6:4左右的比例,观察其流动性、可泵性,具体可通过试验确定配比。
32、砂含量大会带来什么后果?
砂含泥量大,混凝土需水量大,保塑性差,收缩加大,混凝土强度下降,结构易开裂,结构易开裂,因此要控制砂含泥量≤3%(C30-C50),高强混凝土含泥量要求更高。
33、砂石中有泥块会对混凝土有何影响?
砂石中泥块除与含泥带来同样的影响外,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比如,泥块会削弱混凝土断面;
浇筑地面时泥块上浮,干缩后会在表面形成凹坑等缺陷。
34、为什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应采用粒径小一些的石子?
随着粗骨料粒径加大,其与水泥浆体的粘结削弱,增加了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粗骨料在混凝土中对水泥收缩起着约束作用。
由于粗骨料与水泥浆体的弹性模量不同,因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
此内应力随粗骨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并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随着粗骨料粒径的增大,在粗骨料界面过渡区的Ca(OH)2晶体的定向排列程度增大,便界面结构削弱,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试验表明: 混凝土中粒径15-25mm粗骨料周围界面裂纹宽度为0.1mm左右,裂缝长度为粒径周长的2/3,界面裂纹与周围水泥浆中的裂纹连通的较多:而5-10mm粒径粗骨料混凝土中,界面裂纹宽度较均匀,仅为0.03mm,裂纹长度仅为粒径周长的1/6。
粒径大小不同的粗骨料,混凝土硬化后在粒径下部形成的水囊积聚量也不同,大粒径粗骨料下部水囊大而多,水囊中的水蒸发后,其下界面形成的界面缝必然比小粒径的宽,界面强度就低。
35、为什么同样配比混凝土,卵石混凝土比碎石混凝土强度低3-4MPa? 粗骨料的表面粗糙,有得于水泥浆与骨料的界面强度。
根据作者多年试验,卵石配制的混凝土一方面由于其含风化石较多,本身压碎指标低于碎石,而且表面光滑,界面强度低,因此由其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会比同配比碎石混凝土低3-4 MPa。参加试验检测考试加微信:***开通微试验题库。
36、为什么每班都要测定砂石含水率?
砂石在预拌混凝土中约各有800-1100kg/m3用量,其每1%的含水量就会带来混凝土中用水量8—11kg的影响。
特别是砂子,通常从河中采集,含水率变化较大,如不经常检测含水率,及时调整搅拌用水量,会造成各盘混凝土坍落度、可泵性、强度的很大波动。
37、什么是碱骨料反应?
混凝土中的碱与化学成分为活性二氧化硅的骨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硅酸凝胶后吸水膨胀,膨胀应力使混凝土开裂,这个过程称为碱骨料反应。
38、怎样防止碱骨料反应? 如当地粗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则要严格限制混凝土外加剂碱含量,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各类材料总碱量≦混凝土质量的3%。
39、水泥入场应检验什么项目?
水泥每500T应随机抽样,做抗压、抗折(3d、28d)标准稠度水量、初终凝时间、安定性等检验。
40、合同签订前要做哪些工作?
合同签订前项目负责人应对客户的资金、信誉、工程概况结构形式、建筑面积、混凝土型号、混凝土数量、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作充分调查,将调查如衬向有关领导汇报。经总经理、销售经理、生产经理、总工程师会审,防止合同签订不慎,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41、合同会审主要审哪些内容?
首先要看客户是否有资金,以往与混凝土企业合作是否守信誉,执行合同是否到位。企业应有不良客户名单,对拖欠货款,不信守合同的客户,尽量不要再签合同。
其次要看产品单价和付款方式,过分降低单价,不仅企业利润低,运转困难,而且会造成运行恶性循环。一般可按工程进度(即按层)付款,工程封顶前要有约束条款,防止混凝土主体封顶后,货款难收。
再次要审查用户的技术要求、施工要求企业有无能力做到,防止工程开工后被动。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用户是否为法人单位,如有的合同章是××项目经理部,日后如有纠纷,对其起诉是无效的,有的企业曾因此损失数百万货款。
42、混凝土有结算方式有哪几种?
第一种是按实供混凝土量结算,简称车结,客户可随时抽查混凝土量是否够,缺一罚十,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内客户可以提出异议,发现问题,双方共同查找原因,及时解决。这种结算方式简单、易行,是首选的结算方式。
第二种是按图结算,工程上习惯称为“图结”(以下统称“图结”)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提供图样(结施图、建施图)和设计变更,甲、乙双方及时计算工程量。
随施工进度及时核对混凝土量。一旦量差超出2%,要立即查找原因,加以解决。防止工程完工甚至抹完灰找后帐,这时隐蔽工程全被遮蔽住,混凝土超厚、超宽等情况已无法测量。
43、图结工程怎样估算其混凝土量?
签订合同前要先估算一下该工程总量,防止垫付量超出或接近工程总量,造成回款困难。
44、哪些工程或部位不宜图结?
砖混结构一般仅梁板、楼梯、圈梁、过梁、构造柱用混凝土;别墅工程住断面小,浇筑过程中极易撒料,混凝土浪费较严重;这两类工程都不宜图结。
此外地下工程如孔桩、垫层、基础底板以及造型工程、地下室等也不宜图结。
45、图结工程为什么要加损耗?
我国一些地区(比如辽宁省)定额规定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泵送过程中会有一定材料损失,如粘结在罐车罐体内部的混凝土、泵车泵送结束时泵斗、泵管中有一部分剩余混凝土要排出,这部分约为总量的2%。
此外混凝土入模、振捣后、其体积会比原来小,振捣后体积除以松散体积称为充盈系数,这个系数一般为0.95。
鉴于以上原因,图结工程应有2%左右损耗。
46、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怎样防止产生供应量不足现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每年由法定计量部门对搅拌站的电子秤检定一定,企业还要每月对搅拌站电子秤自校一次。
砂石计量误差应≤±3%,外加剂、水泥、掺合料、水计量误差应≤±2%。若超出上述要求,要及时停产找原因,加以解决。
此外生产企业应每周抽查混凝土自重,当重车与空车重量之差除以相应的体积,得出的表观密度小于设计值时,要及时调整配料量,防止量不足。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碎石的堆积密度有时会因采集地和颗粒级配变化而变化,堆积密度大时,若石子下料量不变,可能配制的混凝土体积会减小,造成混凝土的供应量不足。
因此,试验室要经常用容量筒抽测混凝土表观密度,如混凝土表观密谋变大,则相同重量的混凝土体积就要小了,此时应及时上调石子用量。
47、销售员签订合同时在技术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
地面工程要了解其长、宽尺寸,凡有长度超出30M的要及时通知技术部门,防止地面产生不规则裂缝。
地面工程要了解其上部有无饰面层,是否为随打压光地面(即地面压光后表面不再做任何装饰),如为随打压光地面必须注明,并适当提高售价。
北方地区路桥工程必须询问用户使用时是否撒除雪剂,凡撒除雪剂的混凝土不得加掺合料,还要加引气剂,因此合同上必须注明,这是特殊混凝土,必须提高售价。
北方地区室外蓄水池(如污水处理厂蓄水池)、水工工程,使用阶段会有冻融要求,必须按抗冻混凝土配制,因此合同上注明,并提高售价。
凡工程有大跨度结构,预应力结构、大体积结构、超长结构(长度大于80cm),应在合同签订后及时通知技术部门,以便技术人员重点监控这些结构的施工过程。凡工程有清水混凝土(即未来混凝土表面不再装饰,要求表面光洁、色泽一致的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要提前通知技术部门和材料供应部门。由于这种混凝土胶结料用量较大,对材料要求较高,因此其单价也需适当提高。
48、群体工程签订合同时要注意什么?
一个园区有十几栋甚至几十栋工程,签订合同时要注明每个单体工程名称,并应分别按合同控制回款,否则群体工程施工至全部混凝土主体完工再付尾款,预拌混凝土企业会承受很大经济压力,拖欠款太多会给企业运转带来困难。
49、混凝土主体结构完工、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工程竣工有何不同? 工程主体结构包括混凝土结构、砖石结构、钢结构等,而整个工程竣工包括主体结构、防水、抹灰、水暖、电气、装饰、门窗等项工程,混凝土质量只与主体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有关。
因此,签订合同时,工程尾款不可待主体结构工程或全部工程竣工验收后再付。
50、当地下工程按实供量结算,地上工程图结时要注意些什么? 当地下工程结束,地上工程开工前,要对地下工程浇筑情况进行核查,双方确认。
如桩基的上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地下部分楼梯、设备基础是否浇筑完毕,往往因桩基顶标高偏低或地下室有的部位未浇筑完,造成部分按实供量结算混凝土混入图结混凝土中,造成预拌混凝土供应量“亏损”。
51、工程开工前要注意什么?
工程开工前生产和技术部门主管要亲自到工地去,了解道路和厂区地面情况,有无回填土、高压线,工程所处地区有无货车禁行限制,确定泵车工作位置和罐车行车路线,制定安全施工措施,防止回填土地面造成陷车、翻车和高压触电等事故。此外,还要确定每个工程收料授权签证人,以书面形式保存其签章字样,防止日后产生纠纷。
52、合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合同实施后,应派专人及时到工地去核对混凝土供应量,定时签发结算单,当混凝土供应量接近合同结算量时,应提前通知用户准备货款,防止超量供应、积压货款,造成预拌混凝土企业回款率低,运转困难。
53、什么已签了合同还要求用户在每次浇筑前填写混凝土生产委托单?
企业的一切管理均应以文字形式记载,用户需要混凝土24小时前,虽然已用电话通知预拌混凝土企业,但是口关通知往往有误,特别是混凝土型号经常会误传、误听、误记,造成工程事故。
因此必须由用户亲自填写包括浇筑部位、型号、数量、技术要求、浇筑时间等信息的混凝土生产委托单。
委托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凭证,应妥善保管。
54、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优点:材料利用合理;可模性好;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且通过合适的配筋,可获得较好的延性,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刚度大、阻尼大,有利于结构的变形控制;易于就地取材。
缺点:自重大;抗裂性差;承载力有限;施工复杂,工序多(支模、绑钢筋、浇筑、养护等),工期长,施工受季节、天气的影响较大;e)混凝土结构一旦破坏,其修复、加固、补强比较困难。
55、混凝土开裂对结构有哪些影响? 开裂影响结构的整体性; 开裂会导致耐久性问题; 开裂引起服务功能丧失; 开裂从美学角度无法让人接受。
56、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影响?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强度越高;在能保证密实成型的前提下,水灰比越小强度越高。
骨料品种、粒径、级配、杂质等。采用粒径较大、级配较好且干净的碎石和砂时,可降低水灰比,提高界面粘结强度,因而混凝土的强度高。
养护温度、湿度。温度、湿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影响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来实现的。温度适宜、湿度较高时,强度发展快,反之,不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龄期。养护时间越长,水化越彻底,孔隙率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施工方法。主要指搅拌、振捣成型工艺。机械搅拌和振捣密实作用强烈时混凝土强度较高。
57、砂、石中的粘土、淤泥、细屑等粉状杂质及泥块对混凝土的性质有哪些影响?
砂、石中的粘土、淤泥、细屑等粉状杂质含量增多,为保证拌合料的流动性,将使混凝土的拌合用水量(W)增大,即W/C增大,粘土等粉状物还降低水泥石与砂、石间的界面粘结强度,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变形增大;
若保持强度不降低,必须增加水泥用量,但这将使混凝土的变形增大。
58、配制混凝土应考虑哪些基本要求? 配制混凝土应考虑以下四项基本要求,即: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59、现场浇灌混凝土时,严禁施工人员随意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试从理论上分析加水对混凝土质量的危害?
现场浇灌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虽然增加了用水量,提高了流动性,但是将使混凝土拌合料的粘聚性和保水性降低。
特别是因水灰比W/C的增大,增加了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隙的含量,因而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并增大混凝土的变形,造成质量事故。
故现场浇灌混凝土时,必须严禁施工人员随意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60、图结工程应由客户提供哪些资料?
图结工程应由施工单位提供结构施工图(梁、板、柱、楼梯、墙等图样);
建筑施工图(含构造柱、圈梁、过梁、雨篷、地沟、排水坡、飘窗、垫层、地面、屋面保护层、找平层及阳台、造型等施工图),此外还应有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单或图样。
第五篇:《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二
《劳动合同法》问题解答二
26、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有哪些?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这就告诉我们,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有三个,一是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要约与承诺;二是双方协商一致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盖章;三是劳动合同文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27、对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规定,《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有哪些变化? 解答:两部法律相比,《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1款只保留了《劳动法》第19条第1款的四项必备条款,删除了其三项必备条款,另增加了五个必备条款的新内容。保留的四项内容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删除的三项内容是“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违犯劳动合同的责任”。增加的五个新的内容是:“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劳动者的基本信息”、“工作地点”,“社会保险”和“职业危害防护”。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起草劳动合同文本时,应当特别注意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法律规定的上述变化。
28、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包括哪些内容?
解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的条款包括: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对这一规定,我们不应理解为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只包括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而应理解得更宽泛一些,即在合法的前提下结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实际情况,只要双方协商一致,认为需在合同中约定的内容,均可以成为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29、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哪些新规定?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19条第1款规定,试用期限依然与劳动合同期限相挂钩,与现行规定相比,有的规定从宽了,也有的规定从严了。比如:现行规定,双方当事人订立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只能约一个月的试用期,而《劳动合同法》规定,可以约两个月的试用期;现行规定,双方当事人若约定6个月的试用期,只要订立两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即可,而《劳动合同法》规定,必须订立三年期限的劳动合同。该法第19条第2款是全新的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例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一个两年期限的劳动合同,约定了一次试用期,合同期满时劳动者提出终止合同。过了三年,劳动者又到该用人单位应聘,并被录取,双方又签订第二个劳动合同,这份合同中就不能在约定试用期了。该法第19条第3款也是新规定,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或者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能约定试用期。第4款的新规定是:“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这一规定将会有效地制止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对新招劳动者只签订“试用合同”的做法。
30、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应如何约定?
解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只能从两种工资中选择一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一是不能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的工资,二是不能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转正后的工资的80%。这两种工资相比肯定有一种工资更低些,用人单位可以选择高
一点的,也可以选择低一点的,但无论选择哪一种工资,都不能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
31、用人单位滥用试用期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解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3条规定,用人单位违法滥约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用人单位应以劳动者转正工资为标准,按已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例如:双方当事人签订了一份一年期的劳动合同,按法律规定可以约两个月的试用期,可是该合同却约了三个月的试用期,而且已经履行。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就应当以劳动者转正工资为标准,向劳动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32、当劳动者报到并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后,被用人单位送出去进行专业性培训,培训后还没上岗便提出辞职报告,公司可否要求其赔偿?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根据上述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只要用人单位为其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应有票据等凭证),对其进行专业性培训,双方就应订立培训协议,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劳动者培训回来后还没上岗工作便提出辞职的行为,显然是在服务期内所为。因此,用人单位可依据培训协议的约定向该劳动者追索违约金。在这里,用人单位须注意的是,在内部规章制度中一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将“专项培训费用”和“专业技术培训”等概念以直观的方式加以具体界定,以便增强操作性,避免发生歧义,引发劳动争议。
33、用人单位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还需要按培训协议的约定支付违约金吗?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根据这一规定,若是用人单位在正常情况下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是不需要按培训协议的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的,而用人单位还须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是劳动者恶意规避支付违约金而故意严重违法、违约,致使用人单位被迫与之解除劳动合同,从而达到其在服务期内辞职的目的,则用人单位可以考虑向劳动者追索违约金,但应当将这种特殊情况在培训协议中具体约定清楚,否则,劳动者依然可以不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34、劳动者参加培训的时间是否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解答:用人单位出具专项培训费用送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一般是在劳动合同期限内进行。因此,劳动者参加培训的时间应当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35、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可否予以延长?
解答: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不能随意延长,否则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的。然而,在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延长试用期的。第一个条件是合同约定的试用期限与法律规定的试用期限相比,还有延长的余地,例如:双方当事人订立了一份三年期的劳动合同,法律规定可以约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试用期,而该合同只约定了3个月的试用期,还有3个月可供延长的余地。第二个条件是合同中须有关于延长试用期的规
定,例如:合同中约定“试用期满,乙方被证明不符合甲方的录用条件,双方一致同意再延长试用期3个月”。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条件而延长合同约定的试用期,才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36、在约定了竞业限制条款的《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有最高限额的限制吗?应如何约定违约金?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这里没有对违约金作最高限额的规定,也有可能留待国务院或者劳动保障部作细则性的规定。如果将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细则 中有规定,则我们应照其规定执行;如果仍未作规定,则应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作具体约定。约定违约金应结合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及商业秘密的价值等具体情况,合情合理地约定,一般应将劳动者本人的工资水平、领取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的水平等因素考虑进去。
37、用人单位可否与非涉密的普通劳动者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的条款?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这表明,法律限定用人单位只能与三种人约定竞业限制的条款,即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涉密人员。也就是说,与非涉密的普通劳动者不能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的条款。用人单位对上述规定中所列的三种人,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内部规章制度中予以具体界定,以便于操作。因为用人单位有大有小,人员有多有少,情况差异很大,所以对这三种人的界定也会不一样。至于“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一般应当包括销售人员、财务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
38、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了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的期限内无论劳动者是否重新在其他行业开始工作,公司是不是都应该对其按月进行补偿呢?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23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这是法律对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竞业限制经济补偿方式的具体规定。这一规定体现了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的本质要求,即:这种支付方式可以更好地保障竞业限制人员的基本生活,也可以减少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违约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这一规定可知,只要劳动者遵守了竞业限制的约定,无论其是否在其他行业工作,用人单位都应按上述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支付其经济补偿。
39、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竞业限制的内容包括哪些,期限最长是多久?
解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4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专项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的内容应当包括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等。其中,“范围”是指限制劳动者所从事的与用人单位构成竞争关系的行业、产品、工种、业务、岗位等范围;“地域”是指能与用人单位构成竞争关系的行业、工种、岗位所在的地区。这两个竞业限制的内容应在合同或协议中约定明确,以增强竞业限制的可操作性。竞业限制的期限,该法第24条明确规定“不得超过二年”。
40、劳动合同与专项协议应如何相互衔接?
解答:劳动合同是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定文书。专项协议是根据劳动关系运行过程中的不同需求,由双方订立的专门性文书,一般以劳动合同附件的形式存在。
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互之间在内容等方面不协调的情况,由此引发劳动争议。因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应注意劳动合同与专项协议的相互衔接,使之更便于操作。例如:双方的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履行至两年时,劳动者被派出参加专业性培训,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培训专项协议,约定培训期限为半年,培训期满回单位后再为单位服务五年,然而对服务期与合同期如何衔接未作约定。劳动者培训结束回单位又工作了半年,劳动合同期满时提出终止合同,并主张不应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认为服务期未满,劳动者应支付违约金。双方发生争议。如果在培训专项协议中约定:“本协议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如本协议约定的内容与劳动合同不一致,则以本协议为准,劳动合同相应变更”,则劳动合同的期限就不再是三年,而是七年半,双方因支付违约金发生的争议就可以避免。
41、劳动者利益受侵害提出辞职,用人单位还需要向其支付经济补偿吗?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这就是劳动者利益受侵害可以随时辞职的法律规定。该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情形之一就是“劳动者依照本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因此,当劳动者利益受侵害,随时辞职的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向其支付经济补偿。对用人单位来讲,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需要特别注意在日常管理和经营过程中,避免出现该法第38条规定的各种违法情形。
42、《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正常情况下辞职有何新规定?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一规定的第一句话与《劳动法》的规定完全一样,第二句话是新的规定,也就是说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能随时提出辞职了,必须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才能辞职,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劳动者不辞而别的擅自离职行为,均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依据该法第90条规定,向劳动者追索赔偿金。不过只按法律规定的原则行事缺乏操作性,用人单位还应在内部规章制度中作具体规定,或者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具体的赔偿方式和金额。
43、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规定有何新变化?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从上述规定可知,用人单位裁减20人以下或者不足20人但占单位人员总数10%以下的,不需要履行法定程序即可裁员;裁减人员达到规定标准的需要履行法定
程序,但限制性的条件放宽为4个。同时,对优先留用人员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抚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劳动者应优先留用的规定,更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关怀。这些都是《劳动法》所没有的新规定。
44、劳动者利用假学历证书应聘并被录用后,被用人单位发现,应作何种处理?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26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该合同属于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合同。劳动者以假学历证书应聘于用人单位,明显采用了欺诈手段,因此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该法第39条第5项规定:“因本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因此,对这位以假学历应聘并被录用的劳动者,只要用人单位有证据,就可依据上述法律规定,立即与之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45、《劳动合同法》对辞退弱势员工作了哪些新规定?
解答:首先,与《劳动法》第29条相比,《劳动合同法》第42条关于不能依据正常辞退规定和裁员辞退规定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的弱势员工的情形增加了两种。一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二是“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这一新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职业病患者或可能是职业病患者,以及工作时间较长,年龄比较大的劳动者。其次,与现行政策规定相比,《劳动合同法》第45条关于合同期满不能终止的情形,也相应增加了两种,与前述增加的两种情形相同。这些规定对保护弱势员工加大了力度。
46、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须履行的必经程序是什么?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这就是说,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至41条规定辞退劳动者时,必须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提出意见时,用人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并将最终的结果书面通知工会。在履行这一必经程序时,用人单位与工会应当采取书面方式进行,以便保留痕迹备查。
47、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必须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吗?如果未能及时办理怎么办?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第84条第3款规定:“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即: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上述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必须在15天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否则,执法部门将依法对用人单位处以罚款。这里需要注意的,如果劳动者违法辞职,致使单位无法将其档案转出,用人单位是不应当受罚的。
48、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如何要求劳动者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50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
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这是针对有些劳动者离职时不讲诚信,不仅不向用人单位办理工作交接手续,而且还将用人单位的财物带走等情况做出的规定。用人单位应根据这一规定在制定内部规章制度时,将劳动者离职须办理手续的程序和内容规定具体,并应在劳动合同中作相应约定,以便增强可操作性。在劳动者离职前夕,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其办理各项交接手续和经济补偿金承诺支付之日。当劳动者按照通知的要求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办结工作交接手续时,用人单位应在承诺支付之日将经济补偿支付给劳动者。否则,用人单位则可依法暂不支付其经济补偿。
49、用人单位应如何面对劳动者的第二劳动关系,防止因第二劳动关系带来的风险? 解答:《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4项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与之解除劳动合同,并不支付经济补偿。这一规定包含了两个含义:一是法律允许全日制劳动者存在第二劳动关系,只要第二劳动关系不严重影响其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或者被本单位同意,就不违反法律规定;二是法律将是否允许劳动者存在第二劳动关系的决定权赋予了用人单位,因此用人单位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内部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中对劳动者可否在外单位兼职做出具体规定,以把上述法律规定落在实处。《劳动合同法》第91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法律允许劳动者存在第二劳动关系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更应重视这一规定,在招用劳动者时,要特别注意要求劳动者提供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防止因第二劳动关系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而自己也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劳动者提供不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则用人单位可以不予录用,或者与劳动者在合同中专门约定一条内容:“乙方向甲方承诺与其他任何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若因此发生争议,乙方愿承担一切责任,并同意甲方立即解除本合同”,以便防止意外风险。
50、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派遣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解答: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7、58、60条的规定,派遣单位在经营活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派遣单位应依照公司法的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
(二)派遣单位与被派遣的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这是劳务派遣过程中的第一个法定合同。其内容除法定的必备条款之外,还应载明劳动者被派往的用工单位、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
(三)派遣单位应将与用工单位订立的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劳动者。例如:将派遣协议中与劳动者有利害关系的内容摘录出来,形成一份告知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交给劳动者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