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4 06:1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情况汇报》。

第一篇:XX县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情况汇报

XX县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2011年7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县认真贯彻上级精神,积极引导扶持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发展,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效益大大提高。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状况

当前,我县农村经济组织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股份合作企业,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现有股份合作企业349家,涉及种、养、加和农资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多家,销售额超亿元企业6家,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15家,1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20家,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企业18家。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2010年省、市、县三级龙头企业年产值达23.5亿元,年利润11750万元。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05家,其中种植类111家,养殖类146家,农资类91家,农机类42家,其他15家。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合作社7家,市级示范合作社9家,县级示范合作社42家。注册资金14亿元,发展社员10万多人,发展种植基地75万亩,发展畜禽养殖450万只(头)。现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16个,其中种植类8个,养殖类6个,其他类2个,拥有会员4664人。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以“协会+农户+基地+实体”模式,带动农民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政策、土地、资金、信贷等方面对优秀农村经济组织重点倾斜。2010年,积极组织流转土地1.98万亩,有效解决了股份合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建设用地问题。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0多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000多万元,加强股份合作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机购臵补贴资金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将近三分之一的政策补贴农机向农机合作社投放。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向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社投放信贷资金1亿元,有效缓解了涉农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依托小麦、水稻、玉米、油料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发展了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实现了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全县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15家,其中日处理小麦200吨以上的企业10家,年处理小麦70万吨;稻米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精制大米25万吨;油料加工企业3家,仅训达油脂日加工油料就在900吨以上;畜禽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肉鸡、肉鸭6000万只。培植了全力食业、家家宜米业、训达油脂、光源畜牧、史军面粉、隆祥饴糖、金龙源养殖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家家宜米业发展成为集优质水稻种植、加工、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明星企业;训达油脂销售收入达到5.3亿元,成为省内最大的油料加工企业;全力食业发展成为豫北地区最大的肉禽加工企业。

(三)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争创优质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叁真”牌富硒大米、“训达”牌花生油、“澶州”牌冬枣、“龙丰”牌小麦、“沃麦隆”面粉、“松山”面粉等16个农产品已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家家宜”牌大米、“濮绿”牌丝瓜等2个农产品被认证为“绿色食品”;“训达”、“家家宜”、“桃园建民”、“安松山”等6个商标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商标,XX市清河面业有限公司的“六韬”牌面条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积极为企业搭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大型农展会,提高企业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训达油脂的“训达”牌花生油在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叁真米业的“富硒大米”获得“全国金奖大米”称号,桃园建民牛肉耗辣椒被评为“河南老字号”、“河南省名牌产品”。魏氏食品有限公司的“魏月忠”牌系列产品先后荣获“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中国著名品牌”、“河南名吃”、“XX名吃”等荣誉。

(四)积极培育产业基地。农产品基地是农村经济组织的第一车间,没有与之紧密相连的农产品基地,农村经济组织就难以形成活力。为此,我县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经营,积极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加强产业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建了良好的平台。以史军面粉、松山面粉、金信面粉等公司为龙头,在子岸、鲁河、庆祖、户部寨、五星等乡(镇)建成了8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以家家宜米业、叁真米业等公司为龙头,在沿黄乡(镇)和海通、庆祖、梁庄、徐镇等乡(镇)建成10万亩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以训达油脂等企业为龙头,在八公桥、胡状、郎中等乡(镇)建成10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基地;以全力食业、光源畜牧、金龙源养殖等企业为龙头,在子岸、五星、鲁河、城关、庆祖等乡(镇)建成畜禽养殖基地;以绿源蔬菜、昌泰甜瓜、相涛西瓜、农科种植等合作社为依托,在子岸、五星、徐镇、胡状等乡(镇)建成优质瓜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家家宜米业标准化有机水稻生产与加工基地、五星种业公司万亩彩色小麦生产基地、众兴兔业公司獭兔养殖与加工基地等新型农产品生产基地框架已基本形成。

三、农村经济组织发挥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

各类农村经济组织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广泛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和“协会+专业户”等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生产,实现了技术集约化、生产标准化和经营市场化,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业效益,保证了农民增收。

(一)农村经济组织在产、供、销环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前,由股份合作公司、合作社、协会等农村经济组织统一采购定制原材料、种苗、农资等农业生产资料,由于其资信条件高于一般农户,便于融通资金,便于与大型农资、原材料供应企业合作,采购到价格低廉、质量过关、品质优良的农业生产资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赢在了起点。在生产过程中,各类农村经济实体按统一标准组织规模化生产,保证了农产品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有利于开展质量体系认证、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也有利于获得各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在发展设施农业和畜禽养殖方面,我县与省农科院、省农大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省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我县调研、指导或开展培训,强化了技术支撑。目前,已认证无公害瓜菜产品5个,绿色瓜菜产品2个,注册了“濮绿”、“天希健”、“翠绿”、“垚鑫旺”等商标11个,培育了特色农产品品牌。在销售过程中,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积极开拓全国大、中城市市场,获得无公害认证和绿色认证的XX县各类品牌产品已遍布全国,直接与知名商场、市场、超市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的兴起对农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农民身份发生了转变。为了适应各类农村经济组织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土地流转经营,采取企业租赁、反租倒包等形式,组织规模化生产,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工人。如安寨昌泰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租赁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建设园区,建成后将塑料大棚反租倒包给农户,农户在获取土地租金的基础上再参与收益分成,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农民实现了本土就业。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实现标准化生产,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主动与科研院所以及推广机构开展技术合作,构建产、学、研密切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对农民进行生产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养。如昌泰甜瓜专业合作社指导社员按统一操作规程和田间管理标准生产,严格控制农药肥料使用数量,实行抽样检测,使社员具备了较高的技术水平。三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管理能力。如绿源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设立了财务部、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科技开发部、基地开发部、种子种苗部和办公室,将生产基地划为10个片区,由农民社员担任部门经理和片区负责人,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跟踪负责,培养了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四是农民的行为习惯逐渐改变。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基地将农田变成了加工车间、种植大棚、养殖大棚,农民像工人一样接受统一管理,按时作息、按规程操作,生产生活更有规律,纪律性增强,配合更加密切,集体荣誉感增强,行为习惯正在发生质的转变。

四、农村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整合投入比较困难。各项支农资金在上级就明确了投入方向,这种分配方式存在着部门分割、条块管理、分散使用的不足,在基层出现了“九龙治水”的局面,很难整合发挥出最大效用。

(二)严格按法规组建农村经济组织比较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层干部群众对组建农村经济组织的法律法规、运作程式等了解不全面。根据农村实际和需要建立的合作社、股份合作公司等不太规范。如合作社在民主决策、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和利益分配等方面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形成名不符其实的“名义合作社”。

(三)获得科研院所的帮助和支持比较困难。由于我们的农业产业化程度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低,难以引起高等科研院所的重视,寻求科技支撑和项目研投比较困难。

(四)基层管理型、技术型人才相对缺乏。在县、乡两级,从干部到群众缺乏熟悉现化农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有发展现化农业的良好愿望,但实践经验不足,在引导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受人才方面的制约较大,今后必须想办法解决。

(五)农村经济组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程度较低。当前,农村股份合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太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获取和发布信息,大多数经济组织甚至没有配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设备。

(六)农村经济组织获取信贷资金比较困难。由于农村经济组织的土地、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属于租赁或公益性质,加上资信等级不高,受当前金融体制的制约,较难获得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目前只能吸收到农村信用社的部分小额贷款。

五、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在各级党校、职业学校及涉农培训机构开设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专业课程,分行业、分层次、分阶段对农村干部、农村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在总结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培树一批管理规范、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农村经济组织典型,带动更多农民联合致富。

(二)加大投入扶持力度。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村经济组织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有一定规模和出口能力的农村经济组织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并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将发展农村经济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领照办证、场地征用、电力供应、运输规费、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扶持;农业、水利、发改、财政、工商、税务、金融、交通、土地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调沟通,搞好涉农项目的规划和报批,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资金融通、产品运销、标准化建设等环节给予全面支持;帮助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好各种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经济组织有序发展。

(三)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帮助各类农村经济组织理顺好内部关系,引导各类合作组织由小变大、由松散变紧密。监督各类合作组织及时注册,避免出现“黑组织”或非法组织,建立规范完善的组织体系。指导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机制,形成民主决策、合作服务和效益共享机制。

随着农业市场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外向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体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加快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作为全市农业大县,我们会审时度势,努力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创新

一、农村合作经济及经营体制创新现状

我国农业经营体制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状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村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方式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近10年来,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及实际工作者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实行产业化经营;二是农村新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即以农民为主体,组建专业性协会或合作社带动农民进行商品化生产和流通;三是改造传统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主要是希望通过深化改革,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农业生产发展与市场对接的问题。

(一)“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指将农业生产向流通、加工环节及综合服务等领域延伸,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出口)和生产资料、消费资料供应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农村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是,既要使农产品适销对路,产销衔接顺畅,更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把农村产业经济链条做粗做大。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一些涉农企业为寻求新的增长点,纷纷把经营触角伸向农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这对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总体情况看,近几年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不明显,农民增产不增收或增收幅度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在目前的“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中,农民没有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享受不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增值效益,“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制约机制,大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关系比较松散,基本上是企业与数个分散农户之间的一种买卖关系,难以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也很难保证在市场波动的时候企业有稳定的货源,农户有稳定的销路。

(二)新兴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模式

全国有140多万个各类新兴的合作经济组织,真正运作规范的大约在10%以内,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动态变化的。很多新发展的合作社既缺少自有资金,又很少有固定资产,相当多的只是个“皮包”公司,开展业务靠赊欠或下游商家的预付资金,经不起市场风浪的冲击。这种新发展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由于目前在市场上还缺乏信用,拓展业务能力也有限,难以获得农民和社会的普遍信任与认同。

(三)改造供销合作社带动型模式

供销合作社在中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是中国目前组织体系、经营网络最大,服务功能相对比较健全的合作经济组织。早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因斗争的需要,在中央苏区和革命圣地延安及各个根据地,都建立有供销合作社的前身——消费合作社。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各种合作社竞相发展的热潮中,只有由广大农民自愿入股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供销合作社,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主要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经营服务网络。供销合作社在促进农业生产,搞活城乡物资交流,增加农民收入,在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改革开放后,虽然供销合作社从经营到办社体制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可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自身发展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难境地。比如改革的目标是“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尽管合乎理性,但运作措施错位,结果与愿望相悖,很多基层供销合作社非但没有成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反而在市场的大潮中被淹没了;再如思想观念滞后等。当长期垄断经营的农资、棉花逐步放开后,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改革目标、运行机制依然没有真正转到市场经济的要求上来,怨天尤人多于谋求改革发展,要政策、靠政府多于开拓进取,许多供销合作社干部仍然向往当“公务员”,满足于“吃皇粮”。

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对策

(一)确立正确的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思路

1.要坚持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乡居民需求不同,很多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区域性特点。因此,一定要实事求是,从当地实际出发,兴办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合作社,绝不能统一套用一种规格、一个模式。从目前农村的情况看,在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社区综合性合作经济的同时,围绕专业性的商品生产,发展多种专业合作社很受农民欢迎。鉴于我国目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资源比较匮乏,已发展的一些合作经济组织实力也较弱,因此,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传统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村经济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供销合作社尤其应抓住这一机会,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要坚持合作社原则。合作社是社员自愿参加、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必须坚持自愿互利和民有、民营、民管的原则。发展合作社,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维护社员经营自主权和财产所有权,不能搞强迫命令,更不能侵占和平调社员财产。要通过典型示范,让农民看到合作社的好处,通过吸引方式让更多的农民参加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社员。要坚持民主办社的方针,合作社的管理人员要由社员选举产生;合作社的制度和章程,要由社员民主制定;合作社的重大事项,要由民主决策,任何个人不能包办代替。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合作社运行管理机制、合理的合作社资本形成机制、高效的合作社联合机制。

3.要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合作制的灵活性,根据中国农村的不同情况,从市场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出发,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发展什么样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建多大规模就建多大规模。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也要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实行优胜劣汰,通过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在农村合作社问题上,必须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尤其是各级党政机关应主要通过政策进行引导、支持和扶助,做到引导而不强制、支持而不干预、扶助而不包办。

(二)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三)加强政策支持,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要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对农民自愿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以至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重点给予扶持帮助。

2.要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拓展业务,强化其为“三农”综合服务功能。首先,除法律有明确规定之外,凡是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包括金融、保险业等,都应当允许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不要行政干预。其次,将目前散落在乡镇的“七所八站”等一些与农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单位或机构,应由农民监管,变成真正为农民自我服务的组织。

3.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高度关注与市场经济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的农村供销合作社,通过深化改革和必要的支持,使之嬗变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

第三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什么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它是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自然乡村范围内,由农民自愿联合,将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由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农业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不同于企业法人,又不同于社会团体,也不同于行政机关,自有其独特的政治性质和法律性质。它在历史演进中,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即合作化时期(从初级社到高级社);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生产大队、公社三级所有,生产队为基础);经济合作社时期(农村改革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乡村建制后原来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相应地变更为乡、村和村民小组,为适应生产队的经济职能,又更名为经济合作社,村民小组和经济合作社两个名称同时存在)。

合作化时期,农民对社会主义改造成的热情比较高,自愿入社,生产积极,合作社对经营管理的自主性也比较强。因此,这一时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集体经济比较正常。人民公社时期,实行政社合一,强调一大二公,搞一平二调,严重地侵害了农民的利益,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虽强化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化管理,却脱离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搞得农村经济几近崩溃

。经济合作社时期,普遍实行了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搞活了农村经济。但也造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能力和集体经济的弱化。这些变化,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都尚未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本属性。分析起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组织。

首先,它以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为基础,其以土地为中心的主要生产资料为组织内的农民集体所有,并以宪法和法律直接予以确认。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中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基础和组织保证。其次,它适应中国农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发展规律,也就是说能够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是民事法律主体的其他组织。它依法律和政策规定而建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拥有独立的财产和自主进行生产经营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的财产范围内(土地所有权除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符合民事主体的资格条件,因此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它与法人相似,但在设立程序和条件、终止条件、生产经营方式和目的、财产(主要是土地)处分、管理职能等方面却又不同于法人。故其作为民事主体,有别于自然人和法人,只能把它作为其他组织对待。

三是重合于农村基层社会的自治组织。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农村基层社会的自治组织虽然是村民委员会和其下设的村民小组,但在当前的农村基层组织中,大多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合作社)与村民小组或村民委员会是同一机构,即两枚印章一套机构。二者决策机制相似,实践中职能相互重叠,特别是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管理与服务,二者无法截然分开,具有“政社合一性”。

综上可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既不同于企业法人,又不同于社会团体,也不同于行政机关,自有其独特的政治性质和法律性质。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决定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作用及其成员的资格权利等重要内容。

第四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推荐)

文章标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服务链条进一步拉长,分工科学合理,经营手段也日趋现代化。可以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的重要渠道之一。

1、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截止2002年底,全市农村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1360个,参与户数15万户,人数达50万人。经营种类广泛,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市场信息服务业等。其中种植业544个,占40%:养殖业422个,占31%;其他占29%。区域分布以乡镇内合作经济为主,占85%以上;经营形式80%为松散型专业合作。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1.1龙头企业带动型即以农业企业为龙头,组织农户共同参与而联结成的一种经济联合体。目前,全市有2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销收入19.8亿元,建立基地210万亩,与57万户农民签订协议,农民新增收入亿元以上。宿州市第一轧花厂,是以籽棉收购加工、棉籽榨油及织布于一体的综合性加工经营企业,他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实行“公司 农户”经营模式,与3万户农民签订生产收购合同,经营中实行购苗、购料、防疫、赊欠、借贷“五统一”,年推广优质棉面积达7万亩,每户农民年均增收500元。这种模式的联合,规模较大,相互联系密切,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强,见效快,作用突出。

1.2能人带动型主要由能人牵头,包括种植大户、运输大户、农民经纪人等。砀山县华利果业协会是由葛集镇农民孙宗华创建的,每年,该协会都与周边6个乡镇签订生产、收购协定,组织优质无公害水果生产,免费发放水果套袋,以高于市场o.2元/斤的价格收购果农的水果,与农民结成了较紧密的利益联合体。2000年,协会获得了私营企业水果出口权,当年出口水果1800公斤,创汇近10万美元:2004年全年销售水果3272万公斤,创汇近30万美元。

1.3专业协会带头型协会有的是在乡镇指导下由部门牵头组建,有的是村组织牵头组建,主要是围绕某项生产经营或服务项目而形成的,如养牛协会、养羊协会等。砀山县文庄镇瓜菜制种协会,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制种面积、生产资料、培育种苗、技术指导培训、回收等五统一,2004年500亩辣椒制种创产值4007元,人均制种单项收入超千元。

1.4农业服务部门领办型多是由乡镇农技、农经、林业、兽医站、供销社等部门牵头,吸纳农户参加,一方面为农民提供技术、产品购销等多种服务,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也适应形势,转变职能,拓展领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由砀山县唐寨镇供销社创办的砀山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闯市场,自1998年以来,在上海相继兴办了两个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同时承包140亩地,从山东、浙江等地引进果树新品种栽植,取得明显成效。四年来,共为当地群众销果1.38亿公斤,销售额1.11亿元,其中为合作社社员推销水果占总销量的80%,销售范围遍布全国。

1.5科技人员创办型农业科技人员依靠自身的优势,组建各类协会组织,带领一方群众奔小康。市无籽西瓜研究所所长刘广善在2000年组建了无籽西瓜协会,以科研单位、中介组织和瓜农“三赢”和利益机制为纽带,对瓜农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产量、包销售的全程服务,形成了科—农—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农技推广模式。推广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占全国无籽西瓜总面积20以上。

2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及效果

2.1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同类生产和消费的联合,打破了区域界限,实现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宿州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主要是围绕发展“水果、蔬菜、畜牧、种子”四大主导产业进行的,这些产业的合作社占到总数的90%以上,实践中,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是明显的。粮经比例由2001年的6.3:3.8调整为2002年的6:4;畜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3%;大宗优质农产品率由2001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30%:果菜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进步。

2.2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民闯市场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04年水果外销率达70%以上,蔬菜外销率40%左右,畜禽产品外销率40%左右,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外销率达80%左右。

2.3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农

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突出的制约因素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村中的专业农协,正是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2.4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类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2.5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系的进一步完善如灵璧县林汇种鸡场场长张良林创办的“虞姬乡养殖协会”,几年来发展本省及河南、山东等地农民会员800多人。实践中,协会出“五统、二分、一扶持”的养鸡模式。“五统”,即统一供应良种鸡苗、统一提高配方饲料、统一销售禽蛋产品、统一防疫和同意技术指导。其中鸡苗供应价格低于市面价格5%;“二分”,即分户饲养管理、分户经营核算;“一扶持”,即场对农户所需资金以鸡苗、药品、饲料等实物予以扶持,在供给会员鸡苗时,将鸡在一个生产期内需要的饲料一次性预付给会员户,会员见到收益时再回收饲料款。此项措施保证了农民利益不因市场波动及其它原因受到影响,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户迈入了靠养殖致富的行列,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现在林汇养鸡场存栏蛋种鸡1万只,商品蛋鸡2万只,拥有电孵化器20台,年出售商品苗鸡200万只,商品蛋30吨,年利润32万左右,辐射带动了3000多户养鸡专业户。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大特点是为农民服务,建立农民需要和有专业特点的服务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民的互助合作与联合,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问题。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3.1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砀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实体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落实起来相当困难。

3.2经济组织的实体不强,服务受限制有的虽然在经营活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但仅能维持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无偿或低附加值的服务内容,制约了各种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砀山县水果协会拥有会员30万人,各乡镇、部分村及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都设立了分会,带动砀山的果业发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实力却较弱,很多服务都是无偿的,限制了协会的发展。

3.3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有误区由于过去“归大堆”留下的阴影,不少群众“谈合色变”,农民担心搞农协又要回到过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形成与政府抗衡的组织,难以管理。

3.4农民中缺乏“带头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经济发展快,有好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可从总的方面看,这样的带头人还太少,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农民有愿望发展而无人领头,合作经济组织难以建立。

4几点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民群众在发展商品经济中自愿联合,互助合作的创新精神,认清其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4.2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在现行体制下,单靠农民自己去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正确引导,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如对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自办经济服务实体免征所得税;由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建设等。

4.3切实处理好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契约机制,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或者保护价格通过签订合同,在组织内部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好利益调解关系,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使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仅能得到农产品生产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返还的一部分利润;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确保农民及会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使之充满活力。

4.4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将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当作农村的重点来抓,通过开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选拔一批能力强,同时又愿为群众服务的人加以培养,使他们带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帮助农民致富,走出一条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e9q

业产业化要向纵深发展,突出的制约因素是龙头企业与农户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农村中的专业农协,正是通过各种服务,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为一体,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这两个经营主体结合起来,达到双赢的目的。

2.4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由于各类经济组织都根据市场行情,与农民签订了生产和销售合同,形成“订单农业”,这就减少了农民的市场风险,降低了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2.5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

系的进一步完善如灵璧县林汇种鸡场场长张良林创办的“虞姬乡养殖协会”,几年来发展本省及河南、山东等地农民会员800多人。实践中,协会出“五统、二分、一扶持”的养鸡模式。“五统”,即统一供应良种鸡苗、统一提高配方饲料、统一销售禽蛋产品、统一防疫和同意技术指导。其中鸡苗供应价格低于市面价格5%;“二分”,即分户饲养管理、分户经营核算;“一扶持”,即场对农户所需资金以鸡苗、药品、饲料等实物予以扶持,在供给会员鸡苗时,将鸡在一个生产期内需要的饲料一次性预付给会员户,会员见到收益时再回收饲料款。此项措施保证了农民利益不因市场波动及其它原因受到影响,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农户迈入了靠养殖致富的行列,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的积极性。现在林汇养鸡场存栏蛋种鸡1万只,商品蛋鸡2万只,拥有电孵化器20台,年出售商品苗鸡200万只,商品蛋30吨,年利润32万左右,辐射带动了3000多户养鸡专业户。

3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最大特点是为农民服务,建立农民需要和有专业特点的服务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民的互助合作与联合,提高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以解决的问题。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3.1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如砀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实体在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落实起来相当困难。

3.2经济组织的实体不强,服务受限制有的虽然在经营活动中增强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但仅能维持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无偿或低附加值的服务内容,制约了各种产业向广度、深度发展。砀山县水果协会拥有会员30万人,各乡镇、部分村及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都设立了分会,带动砀山的果业发展能力是巨大的,但本身实力却较弱,很多服务都是无偿的,限制了协会的发展。

3.3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有误区由于过去“归大堆”留下的阴影,不少群众“谈合色变”,农民担心搞农协又要回到过去合作社的老路上去。干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认真研究和扶持。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形成与政府抗衡的组织,难以管理。

3.4农民中缺乏“带头人”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作经济发展快,有好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可从总的方面看,这样的带头人还太少,不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一些地方的农民有愿望发展而无人领头,合作经济组织难以建立。

4几点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民群众在发展商品经济中自愿联合,互助合作的创新精神,认清其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

4.2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指导、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在现行体制下,单靠农民自己去解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正确引导,在资金、技术、信息上给予大力扶持。如对合作经济组织及其自办经济服务实体免征所得税;由财政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设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建设等。

4.3切实处理好组织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主要是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契约机制,以相对稳定的价格或者保护价格通过签订合同,在组织内部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互惠互利: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好利益调解关系,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均享,使农民在生产经营活动

中,不仅能得到农产品生产的收益,还能得到加工和销售环节中返还的一部分利润;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实行民主科学的管理,确保农民及会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使之充满活力。

4.4大力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将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当作农村的重点来抓,通过开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选拔一批能力强,同时又愿为群众服务的人加以培养,使他们带头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帮助农民致富,走出一条新型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来。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第2页)。e9q

第五篇:合作农村经济组织成长发展情况

合作农村经济组织成长发展情况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从组织成长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未来的成长方向,对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问题进行了理论剖析,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长的具体路径。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成长性 规模化经营 股份制改造

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市场竞争,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程度和新技术应用水平,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等问题而组成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客观需要之间不相适应,其滞后性已经严重制约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业市场体系的建立。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是当前乃至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关注的问题。

有关合作经济组织成长的文献回顾

(一)企业成长模式的研究

企业成长模式是基于企业结构(经营结构、组织结构、空间结构、技术结构)发展变化的企业成长方向及方式。综合国内外企业成长理论,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或理想的企业成长模式分类,主要包括基于经营结构发展的成长模式、基于组织结构发展的成长模式、基于空间结构发展的成长模式及基于技术结构发展的成长模式。

贝茨、帕金森和萨缪尔森分析了基于企业经营结构发展的企业成长原因,并揭示了三种具体的成长模式分类,即以某一产品产量为特征的规模型成长、以在新的产业从事新的业务为特征的多角化成长,以及购买上游或下游企业扩展生产链为特征的纵向成长。

基于组织结构发展的成长模式主要是由于企业市场份额增长、雇员人数增加等原因引起的,分为以企业分散和裂解为特征的分散化成长模式和集团化成长模式。企业分散化是指企业的分散和裂解,即企业不是变得越来越大,而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分化为若干小企业。企业集团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一种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企业集团从其联合方式上看又分三种:基于纵向成长的企业集团;基于横向联合形成的企业集团和基于多角化成长的企业集团。

基于空间结构发展的成长模式是因为企业成长涉及地域变动以及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从而形成区域性企业和国际型企业。

企业成长模式的形成往往基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因素,同样,特定企业对成长模式的选择也因具体影响因素而异,这些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规模、企业所在产业的特征、企业竞争力和增长率等。但是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范围多是营利性组织,对于合作经济组织这样的非营利组织的成长模式很少涉及。

(二)合作经济组织成长模式的研究

国内外对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多集中在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背景、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模式及影响因素,以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而基于企业成长理论的视角,运用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来系统动态的分析评价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模式(即成长方向与路径)的研究尚属少见。

与此相关的研究只有少数学者涉及,阿尔弗雷德•哈内尔论证了合作社规模化和纵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应瑞瑶进一步指出合作社成长就是合作社的成长是指合作社依靠现有的资源和能力,通过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用自身的业务活动来增加社员的收人,从而开发新的资源和能力的过程。并且把合作社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规模型成长阶段和纵向阶段。傅晨系统介绍了“新一代合作社”并认为,“新一代合作社”在宗旨和制度安排上不同于传统合作社的这些特点,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趋势和客观经济规律,因而可以认为是合作社制度发展和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势。黄祖辉指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结构的变革态势为:合作联合会的作用正在减弱;持续的合并浪潮;收购其它企业;愈来愈重视纵向一体化及新的企业模式。

综合国内外有关合作经济及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性特别是专门研究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方向及其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而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组织成长性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成长。

新时期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方向

(一)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各地应该因地制宜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组织功能角度看,应该围绕当地已形成主导产业建立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比如:农产品销售型;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型;加工型;技术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型。从组织方式角度看,既可以是由农民自己组织兴办;也可以依托政府有关经济技术部门,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供销合作社组织引导农民兴

办或者联合兴办;也可以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引导农民兴办。根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办者或控制者的身份来看,可以有能人牵头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服部门兴办型、政府发起型等多种类型。

从组织的性质及培育途径的角度来看,由政府及有关涉农的技术经济部门选派少量骨干,与农民一起共同组织“农业服务协会”;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及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的需要,组织农民建立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社;以一种农产品为纽带,成立股份合作制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联合起来办专业合作社,再由若干合作社联合起来办龙头加工企业,形成“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格局。

(二)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的市场环境已经改变,竞争的国际化特别是农业竞争的国际化使我国的农业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提高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程度,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将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发展和创新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意义重大。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是指运用现代企业理论与企业制度,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公司(企业制)改造,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单体规模的壮大或组织与组织间的兼并联合,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化程度,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作为合作经济的一种发展趋势,其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维护组织成员的生产经营利益,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与完善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向股份制方向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向股份合作制转变。对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后,合作经济组织必须按照股份合作制的要求,建立符合市场竞争的企业机制,形成相应的产权制度、融资机制、分配机制、技术进步机制等,建立包括职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内的体现高效、民主的内部治理结构,制定一套适合合作经济组织实际情况的生产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实行依法治理的体制。由于股份合作制以股份的形式明晰产权,并通过股权的设置和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解决政企不分的弊端,使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为组织成员服务的市场主体,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以后,由于组织成员以入股的形式出资购买组织原有的资产,因而他们在享有劳动分红和资本分红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风险和义务,这有利于提高组织全体股东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股份合作制还能够极大地增强合作经济组织经营者的责任心,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进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长的对策

(一)鼓励发展多种类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长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要因地、因时制宜,尊重农民创造,坚持多种形式发展。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形式,不贪先进,不冒进,只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能够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改善农民的绩效,就允许其自由发展。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健全方面也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合作组织和农户之间的连接方式是紧密还是松散,利益分配是否健全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要给合作经济组织一个成长的空间,允许其有一个成长的过渡阶段,在成长中逐步引导其走向规范和成熟。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化与重组

企业重组(Restructuring)是指企业为提高自身运行的效率和竞争能力而对企业间或单个企业内部各种要素进行整合和分析的大规模、一次性优化组合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括企业间的重新组合和分析,如兼并和收购(M&A),也包括对企业内部资源的重新组合,如企业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化发展同样需要对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优化重组,扩大单个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把分属于不同小范围内的合作经济组织集合起来,从一个较大区域角度进行优化重组,对于相同或相似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应积极进行联合和兼并,以实现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节约经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就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各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规模,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形成大规模的综合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整体规模化的发展,获得更好的规模经济效益。

(三)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股份制改造

对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来说,在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过程中,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是改造的重点。对合作经济组织资产的处置可采取多种方式:一是将合作经济组织的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二是将合作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出售给个人;三是将合作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设置为集体股。在转为个人产权时,又可采取无偿量化和出售两种方式。在合作经济组织集体资产的量化问题上,集体财产的投资和所有权主体与组织成员是一致的,即合作经济组织的成员就是组织财产的投资者和所有者。

在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中,把一部分财产由共同共有转化为按份共有,无偿量化给个人,既没有违背集体经济的性质,又有利于实现部分财产所有权的明晰化和人格化,充分调动组织成员增量扩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合作经济组织在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一定比例的集体股,特别是在合作经济组织集体财产所占的比重较大,组织成员无力对其进行置换的情况下,应该设置一定比例的集体股。但从长期来看,合作经济组织集体

股应逐渐减少甚至可以取消,从而将合作经济组织集体财产分割量化(包括无偿量化和出售)到组织成员个人身上,使组织成员完全拥有终极所有权。

(四)构建多元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随着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及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与产前及产后部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农民迫切要求分享二、三产业使初级产品增值所带来的利润。这就要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实现自身的纵向和横向一体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从而可以通过组织体系内部交换替代市场交换,大幅度降低交易费用,体现规模经济。构建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的总体思路是:由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社有机组成的多样性、多功能、多层次、跨地域,全方位开放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在功能上,有提供多种行业服务功能的综合协会,也有提供单一行业服务功能的专业合作社;在层次上,有以专业合作社作为最基本单元的独立的基层合作社,也有按纵向联系建立在各基层合作社基础上的各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还有在横向上各地的专业合作社按合作原则成立的区域性综合协会;在地域上,有地区合作社、全国合作社,也有跨国性合作社。这样区域协会和专业联社交相呼应,初步构建出纵横交织、上下贯通的合作经济体制的雏形;在组织结构上,社员参加各种综合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各种综合协会或专业合作社联合组成地区性的综合协会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地区性的综合合作协会或专业合作社联社组成全国性的综合合作协会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组织体制上,以基层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专业性和综合性相交融,行业性和区域性协调并存,形成多形式、多样化共同发展的新体制。

(五)政府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长中的作用

政府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长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外部环境的优化。支持建立一个自立的、强大的合作社工作部门,作为同政府对话的渠道;在合作社与政府之间经常进行对话;根据合作社原则,制定和执行进步的合作社法,并采取步骤,防止合作社官方化;帮助合作社发展和建立各项互助合作基金,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宣传合作社价值和精神,鼓励在合作社内部培养有奉献精神的合作社领导人物,支持合作社的教育和培训;结束退职官员占据应选举产生的合作社职位的现象;在学校、学院和大学等的一般教育课程中,应加入合作社内容等。大力开展有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再造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广大农民开展合作教育,增强农民的合作意识。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长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 Ma Li Ching.Tal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J].non tourism resources and location of Journal of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is the Shandong Sha Yu Zhen(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3(2): 61-64.[2] Xu Shumei.Regional hegskj.com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of basic theory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D].Changchu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65-76.[3] Wei Xuefeng.The event tourism lsztjj.com radiation effect jilongxfj.com development

[D].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47-49.[4] Chen Xiaojun, Lin 晓言.Lzhzjj.com Analysis of traffic mode of Island Tourism--Taking Hainan Island as an example [J].economic geography, 2011(3): 500-503.

下载XX县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发展和创新农村经济组织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2007-12-12 17:40:02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农村合作经......

    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 兴文县人民政府万真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农村专合组织),是指农村劳动者基于同类商品性生产经营共同利益,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文章标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自1994年所辖砀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立为全国专业农协试点县后,一直比较重视,并以此为发展契机,使农村......

    刍议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策略

    刍议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策略 于学强 [内容提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需要从......

    农村经济组织论文5篇范文

    关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几点思考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离不开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已被各级领导、学者和广大群众所认同。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解决......

    什么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什么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011-11-12 23:11 freelose | 分类:法律 | 浏览2094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个什么玩意?谁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行使权利,供销社是不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材料

    xx乡组建新经济组织工作在上级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从事此项工作。今年,我乡共申办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额完成县里的指导任务数......

    浅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公有土地为基础,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经济组织,它联系着农村千家万户和广大农民群众。加强对这一特定经济组织的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