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民利 解决民生 努力构建和谐民政

时间:2019-05-14 06:1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维护民利 解决民生 努力构建和谐民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维护民利 解决民生 努力构建和谐民政》。

第一篇:维护民利 解决民生 努力构建和谐民政

维护民利

解决民生

努力构建和谐民政

——西塞山区民政局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和周密部署下,在区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全区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民政”的总体目标,忠实履行“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根本职责,努力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沉着应对、迎难而上、求真务实,顺利地实现了年初预定的民政工作目标,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局在机构改革、任务重、人数少、基础条件薄弱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及省、市十几个业务主管科室安排的业务工作,实现了重点工作创特色,其他业务工作全面开展的良好格局。全年累计向上争取各类民政资金达4200余万元,创历史之最。

一、重点工作创特色

(一)以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为重点,一举通过全省双拥模范城考核验收

做好双拥工作是我区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我们切实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区上下共同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12月25日,一举通过了省双拥模范城检查考核组的验收。

1、拥军活动广泛开展。一是每年八

一、春节前夕,区四大家领导组成的慰问组都要带着节日礼品对全区105名重点优抚对象及7个驻军部队进行节日慰问。据统计,共送去慰问款物达 15 万余元。同时,各街道、社区也相继组织开展慰问活动,为部队战士送去文艺演出37场次。二是每年7月都要组织全区92名重点优抚对象到爱康医院进行体检,同时轮流送15名重点优抚对象前往九宫山、省荣军医院和市优抚医院进行疗养。三是大力开展“关爱行动”。为保障优抚对象的医疗待遇,切实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的问题,我们对全区105名重点优抚对象,按照300—800标准发放医疗救助金,发放大病医疗定额救助金5.5万元。

2、优抚政策全面落实。我区现有各类优抚对象620名。其中,重点优抚对象105名。根据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每月对伤残军人、烈属、因公牺牲的军人家属和病故军人家属、在乡老复员军人实行定补定抚金发放,共计发放各类优抚金112万元,并率先在全市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同时,协调6家医院,凭优抚对象证件,定点实行优先、优惠服务,从根本上缓解了重点优抚对象看病难问题,得到了广大优抚对象的拥护。

3、退伍安置大步跨越。今年,我们共接收退伍士兵81人,其中城镇入伍73人,农村入伍8人。在接收工作中,严格按照安置政策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查把关,做到档案、户口、定兵底册、入伍通知书四统一,否则一律不予接收。在做好系统安置的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区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共筹措货币化安置资金 110.3万元,先后为54名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办理了货币化安置手续,货币化安置率达到 78.3 %,并为62名退役士兵发放待安置期间生活费5.3万元。

(二)以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和谐社区建设任务

2010年,我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全面启动,根据市、区两级党委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80%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到300平方米的工作要求,需完成22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达标任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我们倒排工期,深入社区督办进度。22个社区集办公、服务、居民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大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其中,新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17 个,新建面积6614平方米,改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5个,改扩建面积800平方米。新社区办公服务大楼内设有功能齐全的市民学校、棋牌室、阅览室,开辟了党员群众便民服务大厅,室外建有居务公开栏和便民休闲点等,成为了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加强社区民主自治,我们拟定并经区委、区政府出台了《西塞山区社区“双基工程”规范化建设等级考核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双基工程”规范化建设,变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工作指令化为真正的居民自治;通过实施社区“双基工程”规范化建设等级考核,分类指导,推进了社区建设纵深发展。至此,市定2010年和谐社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三)以保障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为重点,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度过新春佳节

为保障困难群众度过一个安定祥和的新春佳节,我们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5912户城乡低保户增发一个月的低保金275.03万元,发放临时生活补贴205.98万元;对193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门诊医疗救助金2.65万元,发放生活补贴3.91万元;对96名城市义务兵家属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9.6万元;对35名民政救济对象发放补助3.5万元。同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走访慰问活动,区领导慰问驻军单位7家,慰问2所福利院,慰问各镇(街)一名特殊群体对象,送去慰问金7.14万元;我们慰问全区750户优抚对象、100户民政特困对象、109位五保老人,送去慰问金6.34万元。据统计,春节前共计1124.39万元的资金,通过我们的双手发放到全区所有困难户手中。

(四)以倒房重建为重点,积极妥善地安置好灾民

今年,我区共发生了两次大的自然灾害,灾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查清灾情,及时报灾争取救灾资金,妥善转移安置灾民。一是临江街办桐厂社区发生地面塌陷,塌陷区域直径约为8米,深度约20米深。地陷涉及桐厂社区多栋居民楼的群众达111户290人,紧急转移安置97户279人。此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为妥善解决桐厂社区地陷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累计向上级争取救助资金70万元,下拨用于地陷救助资金共计133.38万元;春节前对63户地陷受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3.15万元。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36.53万元。二是7月10日至11日两场强降雨灾害共有受灾人口1.3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47户56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03公顷,绝收面积5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2219.38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588万元。灾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政府重点工作来抓。经核实倒塌房屋需恢复重建17户68间已全部竣工;全区38户,123间损坏房屋已全部修缮完毕。此次灾害向上级争取资金25万元,共计发放救灾资金21.17万元;为帮助受灾户解决冬春期间基本生活困难,为496户受灾户发放救灾资金18.85万元。累计发放救灾资金40.02万元。

二、其他业务工作全面开展

1、城市低保规范有序。为促进我区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整体水平再上台阶,我们每年都与河口镇、各街道办事处城市低保管理办公室签定了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量质化目标责任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从各项规范化管理制度长效性着手,进一步加大城市低保管理力度。全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6033户14244人,月保障金278.82万元,人均补差额196元,动态管理率达25.9%,累计向上争取低保资金3965万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4188.1万元,有效保障了城市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3月初,按照省、市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的统一部署,我们精心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动员,落实工作举措,强化督办检查,扎实开展了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通过采取自查和抽查的方式,对照审计署审计报告的内容,由镇(街)、社区对所有对象进行重新核查,区民政局组织专班对全区14个社区1521户城低保户进行交叉抽查,共清理城低保对象191户,495人,68961元,其中17户低保家庭主动退保;通过信息比对,对家庭人口发生变化、家庭成员中已退休进入社保人员、大学毕业或成年正常就业人员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以及家庭生活条件明显高于低保标准的对象,取消其低保待遇,共取消174户,456人。核查农村低保733户,清理对象5户6人。

2、农村低保平稳过渡。根据省政府要求,我们在全员入户调查,严格审批程序,张榜公开公示的基础上,全面完成140户农村特困救助对象向农村低保的平稳过渡。全区共有农村低保对象735户1396人,月保障金7.3万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07.74万元,有效保证了全区农村低保按时按标准发放救助金。

3、五保供养稳步推进。目前,全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85人,年供养标准由原来的1300元提高到1800元,分散供养23人,年供养标准由原来的800 元提高到1300元。为了保证农村五保老人幸福安度晚年。同时,我们按照农村福利院一年一个项目的要求,不断改善院民的供养条件。2010年,河口镇福利院就申报国家级、省级福利院新建项目各1个,争取建设款80万元,新建2栋欧式别墅型院民楼,将河口镇福利院建成花园景观式福利院,成为全市十佳福利院。

4、城乡困难救助全面启动。针对困难群众医疗、突发事件造成生活无法保障的情况,经入户调查、底数测算,报区政府同意,我们全面启动了城乡贫困群众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城乡贫困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全年累计救助1314人,发放救助金219.07万元。为保障城乡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设置了一道安全网。

5、相关救助得到落实。我们积极为低保户落实相关优惠政策,解决他们的医疗难、住房难等生活问题。为8146名未办理医疗保险的低保对象办理了医疗救助证,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医疗方面的优惠政策;为5122户无房低保户积极申报住房补贴,使他们有望享受到住房方面的优惠政策;为997名低保户子女办理就学救助,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为6079户低保户申请水电费补贴,使他们能维持基本生活。

6、突发性稳定工作得到维护。根据上级要求,对突发性的,矛盾突出的,我们按政策及时完成上级交办的维稳工作。如:水机退休职工困难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矿务局困难职工调查摸底工作、河西工业园区失地农民调查摸底工作、冶钢“437”重点人员纳入大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维稳工作。同时,我们及时完成区政府交办的人民来信、大接访、行风热线、民情快车等各类来信来访的入户调查回复工作,妥善处理来信来访件达161件次。

7、村民自治依法进行。我们着力推进“四个”民主,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上下功夫,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西塞山区深入推进村(居)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及《关于全面推行农村、社区重大事务“五议五公开”的意见》,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我们都要组织专班对河口镇、西塞街道办事处村务公开工作进行考核,合格率达到90%,群众满意率达80%。今年,道士伏村、闸口村已达到高标准村务公开示范村标准。

8、居家养老全面启动。我们积极探索实践“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载体,以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新模式,制定并组织实施了《西塞山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实施方案》。先后向6个街道办事处的39个社区发出调查问卷3000份,摸清了全区老年人数量、性别、经济状况等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区政府决定将207名“三无”老人、低保特困老人、高龄老人作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首批对象,享受由政府出资购买的养老服务。同时,我们积极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全区已建立10家民办福利机构,共有床位774张,按实际使用床位数,每张床位每月补助40元,用于补贴其养老服务经费的不足。

9、婚姻管理不断创优。我局全面贯彻落实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发挥集中登记早、管理规范的优势,以深化行风建设为抓手,严格把关,高效服务,婚姻登记工作实现了由婚姻登记管理到婚姻登记服务的转变。一年来,全区登记结婚2387对,离婚730对,婚姻登记率和登记合格率均达100%,未发生一例违法登记和违纪违规现象。

10、地名区划难中求进。我们完成了辖区39个社区及16个行政村的平安边界堪定任务。一是对我区与相邻县市区的11条边界线进行了重新确定。二是清理规范了辖区140条道路名称,注销废止道路3条,重新命名道路13条。三是“两实”全覆盖工作基本完成,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完成了12.6万个门牌的编码、制作、安装任务。四是完成了辖区主干道和小街小巷的道路牌制作、安装任务。城区主干道安装灯箱式路牌130块;小街小巷安装T型路牌1200块;彻底改变了我区有史以来道路没有路牌的面貌,极大限度地方便了居民群众的出行和对外交往。

11、殡葬管理严守阵地。我们在每年清明前夕,都要开展殡改宣传教育集中活动,利用工作会、广播、板报、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殡葬管理条例》和地方性殡改法规,引导群众自觉摒弃封建迷信活动,实行殡葬改革。活动期间召开各类会议60余场次,张贴标语230余条,出动宣传车20辆次,收到了明显效果,营造了殡葬改革的社会氛围。全区火化率始终保持100%。

12、老龄工作再创佳绩。2010年,全省“银龄行动”项目落户我区,启动仪式在河口镇闸口村隆重举行,医疗老专家志愿者送医送药系列活动由此拉开帷幕。启动式后,9名退休老医疗专家现场为1200多名村民现场义诊,并免费发放6000多元日常必备药品。我们把“六个老有”推进到乡村,贴实老年群体生活,已成为我区老龄工作的鲜明特色。

西塞山区民政局

二O一O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二篇:关注民生 维护民利

关注民生 维护民利

扎实推进经济适用房社区法律援助工作

区经济适用房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长

经济适用房社区是以经济困难居民为主要对象的保障性居住社区。作为经济适用房社区建设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南京市司法局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任务和工作实际,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决策的高度,全力推进经济适用房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全力推进

南京市司法局对经济适用房社区法律援助工作高度重视,将加快加强经济适用房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建设列入南京市社会救助为民办实事十六项工程、2009年法治南京建设十件实事,在探索创新上下功夫,在具体指导上下功夫,在谋求实效上下功夫,全面加强经济适用房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建设。

一是明确目标要求。着眼于探索创新开展经济适用房社区法律援助,争创全国司法行政工作排头兵,南京市司法局坚持高起点确立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提出建立法律援助为中心,社区为基础,社会各方参与的社区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健全社区法律援助体系,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站综合能力,促进各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社区服务站建设,实现年内建站率达到80%,力争全覆盖的建设格局。

二是加强具体指导。着眼于有效推进经济适用房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建设,增强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南京市司法局积极采取

抓具体、求实效的举措。通过座谈调研和发放问卷等形式,对全市经济适用房社区状况进行调研摸底,根据不同情况提出指导意见。针对部分区县基础较为薄弱的实际,积极开展帮带工作,一方面积极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开展。另一方面采取普遍帮助和重点扶持相结合,加大财物上的支持,并积极争取政府财政专项补助。同时健全完善了检查督导机制,分阶段对全市工作站建设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督促整改。

三是加大激励力度。着眼于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南京市司法局注重发挥奖惩机制的激励作用,通过建立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对服务站建设的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建立具体考核验收标准。将完成情况纳入单位和个人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当中,为评先表彰提供依据。运用经济杠杆手段,对达目标管理考核要求的单位进行物质奖励,有效地激发了工作热情。

二、创新机制,不断夯实基础

社区服务站是直接面向困难群众的一线法律援助机构。抓好基层建设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在推进经济适用房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过程中,南京市司法局注重抓好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保障建设,以三个建设促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为满足困难居民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南京市司法局将加强经济适用房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法律援助创新发展的一个重点来抓。按照“一区一站”和“四个一”的要求,在23个经济适用房社区建立了法律援助服务站,实现了一个间房、一名人员、一台电脑、一部电话的标准化建

设目标。将服务民生、维护稳定等作为社区服务站的基本职能,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运作模式。同时,注重抓好与社区的协调配合,在发挥法律援助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在城市建设管理和社区多功能服务,能够代表群众利益的组织优势,双方在法律援助、社区创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多个层面密切协作配合,形成了“双主体、双机制并轨运行”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保障建设。为弥补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资金不足,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采取政府主导、社区支持与社会募集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司法局提取一部分、社区补贴一部分、社会募捐一部分”的要求,司法局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经费,用于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建设。社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每年支付法律援助服务站聘用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鼓励社会力量向法律援助募捐资金开展专项活动。为建立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南京市司法局还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为法律援助服务站提供专项经费保障。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针对经济适用房社区法律援助队伍人手少、专业力量薄弱等问题,在积极争取政府编制的同时,按照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原则,建立健全了社区法律援助人员选拔培养、考核评价、激励保障机制。通过选聘结合的形式,将具有较强的法律素养,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或培训,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选派到社区从事法律援助工作。大力推行“一员双岗”制度,定期轮岗交流到工作站工作。面向社会招聘了一批具有法律专科毕业资格的大学生担任社区法律援助志愿者,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保护和调动工作积极性,我们还建立了考评奖惩机制,采取组织考核、个人述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给予奖惩。

三、创新载体,突出实践特色

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部署,切实把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减压阀、调节器的功能,正确引导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功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功能,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主题实践活动,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是贴近社区服务。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过去的农民变为居民,农村通过“村改居”转为城市社区,生活方式也由过去农村家庭居住形式转变为城市公寓式居住。由此产生的强烈的心理不适,引发许多邻里矛盾纠纷。同时围绕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等问题引发的群体上访、累诉缠诉现象不断增多。为适应形势需要,全市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站以平安社区、法治社区、和谐社区创建为契机,普遍开展了“社区是我家”、“解难题促和谐”主题实践活动,进家入户开展法律宣传,引导和培养居民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重点排查解决影响和谐稳定的因素。建立完善社区居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和社区公共事件预警机制,把各种矛盾纠纷解决在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活动开展以来,已成功调处一批可能影响和谐稳定的矛盾纠纷,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服务保障民生。社区居民普遍存在孤老寡残多、人口失业率

高、文化水平偏低、经济收入低下等特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法律问题较多,对法律援助的需求十分迫切。为此,一方面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事项范围、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经济困难标准等措施,进一步拓宽法律援助案件受理范围和法律援助覆盖面,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援助贴近群众,服务民生活动,为社区居民承办一批法律援助案件,重点解决困扰居民的涉法问题,使居民感受到活动的实效,增强对法律援助的认同感。其次,通过加强与各级媒体的联系,开展全方位、立方体式的宣传,加大对法律援助宣传力度。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引导居民通过法律援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是优化便民服务。各法律援助服务站把便民服务活动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有效载体,不断推行和创新便民利民举措。针对老弱病残群体行动不便的实际,实行电话和网上预约上门服务。为畅通申请法律援助渠道,采取以家庭为单位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方便居民申请。通过建立困难群众家庭档案,与特困家庭结对帮扶,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和化解纠纷等多种服务。推行“一站式全程代理模式”,居民足不出社区即可获得法律帮助。

第三篇:网络民生民利维护经验交流材料(xiexiebang推荐)

网络民生民利维护经验交流材料

做好新形势下的纠风工作,是推进反腐倡廉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当前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管理面临许多难题。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举措、破解难题,是纠风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XX区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紧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一主线,以搭建平台、组建网络、完善机制为抓手,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深入开展纠风工作,进一步提升纠风工作水平和实效,积极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服务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纠风”工作格局。

一、以“三大员”为依托,强化一线纠风

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建立“三大员”工作机制,紧贴民生开展纠风工作,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效化解在基层。一是驻村廉政监督员。8个镇(街道)结合实际,通过双向选择、群众评议、组织认定等程序,严格挑选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熟悉农村工作、有一定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镇(街道)干部担任驻村廉政监督员。按照每村不低于1人的要求,全区共选派驻村廉政监督员350名。20xx年以来,驻村廉政监督员先后监督重要村务1981项,纠正不符合规定会议36个,提出各类意见建议2100余条,督促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563个。二是政风行风监督员。在教育、卫生等部门和企业公开选聘120名政风行风监督员,赋予监督员六项监督职责,将“政务公开”、“依法办事”等作为重点监督内容。根据每名监督员的从事职业和专业特长,实行定口联系、定期监测、动态监督。凡监督员反映的问题,专人接收、优先办理、限时办结。去年以来,政风行风评议监督员向参评部门和单位提出问题和建议269条,有力促进了部门改进工作、端正行风。三是特邀项目监察员。把加强民生资金项目监督检查作为纠风工作的重要内容,聘请30名熟悉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的项目监察员,对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分片包干、定向监督、动态跟踪,坚持做到“四查看、四把关”。先后督促健全安全施工、质量管理等制度23项,督促整改、协调解决问题35个,监管资金达56亿元。

二、以“三畅通”为载体,深化群众纠风

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搭建群众监督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营造群众参与纠风工作的社会氛围。一是畅通诉求渠道。把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镇(街道)和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的部门单位电话,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标准制作成《便民服务联系卡》,发放到每家每户。同时,在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单位建立群众诉求登记台帐,对群众提出的建议或诉求事项进行统一登记、办理,区纠风办对办理过程、办结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二是畅通互动热线。在区广播电台开办“政风行风热线”,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负责人轮流走进直播间,与听众对话交流,为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去年以来,先后有73个区直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间,现场接受群众咨询投诉,累计接听群众热线231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18个,全部进行了办结、整改和落实。政风行风热线成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连心线”,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节目”。三是畅通便民服务机构。在8个镇(街道)设立了便民政务服务中心,村村均有代办员,将国土、计生等12个部门工作列入便民服务代理事项。坚持“只要便民就办、只要群众授权就代”的原则,群众只需把相关申请和材料提交到村代理点,由村代理员全程代办,形成了“群众办事,干部跑路”新格局。去年以来,共受理群众各类代办事项1125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

三、以“三机制”为保障,增强纠风实效

坚持标本兼治、以防为主、纠建并举,健全完善事前预警、事中查处、事后规范的工作体制,着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一是预警机制。针对镇(街道)、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苗头,尚未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问题性质不同,由区纠风办下发“三书”,即“纠风工作通知书、纠风工作建议书、纠风工作整改情况反馈书”,责令自查自纠、限期整改落实,并及时反馈区纠风办。去年以来,通过“三书”及时提示告知,责令整改问题118个。二是惩处机制。坚持把查办不正之风案件作为纠风工作第一抓手,严格追究责任,提高惩处威慑力。去年以来,共查处各类损害群众利益案件和问题22件,党政纪处分22人,8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三是纠建机制。通过查处纠风案件,分析发案原因,进一步找准制度漏洞,发现共性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健全监督制度,使治本功能和后续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去年共向案发单位提出监察建议36件次,采纳率100%。

四、以“三贴近”为重点,抓好纠风突破 坚持纠风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

做好新形势下的纠风工作,是推进反腐倡廉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当前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管理面临许多难题。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举措、破解难题,是纠风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近年来,XX区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紧扣“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一主线,以搭建平台、组建网络、完善机制为抓手,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深入开展纠风工作,进一步提升纠风工作水平和实效,积极维护民利、保障民生、服务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纠风”工作格局。

一、以“三大员”为依托,强化一线纠风

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建立“三大员”工作机制,紧贴民生开展纠风工作,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有效化解在基层。一是驻村廉政监督员。8个镇(街道)结合实际,通过双向选择、群众评议、组织认定等程序,严格挑选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熟悉农村工作、有一定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镇(街道)干部担任驻村廉政监督员。按照每村不低于1人的要求,全区共选派驻村廉政监督员350名。20xx年以来,驻村廉政监督员先后监督重要村务1981项,纠正不符合规定会议36个,提出各类意见建议2100余条,督促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563个。二是政风行风监督员。在教育、卫生等部门和企业公开选聘120名政风行风监督员,赋予监督员六项监督职责,将“政务公开”、“依法办事”等作为重点监督内容。根据每名监督员的从事职业和专业特长,实行定口联系、定期监测、动态监督。凡监督员反映的问题,专人接收、优先办理、限时办结。去年以来,政风行风评议监督员向参评部门和单位提出问题和建议269条,有力促进了部门改进工作、端正行风。三是特邀项目监察员。把加强民生资金项目监督检查作为纠风工作的重要内容,聘请30名熟悉项目管理和专业技术的项目监察员,对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项目进展情况实行分片包干、定向监督、动态跟踪,坚持做到“四查看、四把关”。先后督促健全安全施工、质量管理等制度23项,督促整改、协调解决问题35个,监管资金达56亿元。

二、以“三畅通”为载体,深化群众纠风

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搭建群众监督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营造群众参与纠风工作的社会氛围。一是畅通诉求渠道。把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镇(街道)和为群众提供政务服务的部门单位电话,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标准制作成《便民服务联系卡》,发放到每家每户。同时,在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单位建立群众诉求登记台帐,对群众提出的建议或诉求事项进行统一登记、办理,区纠风办对办理过程、办结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二是畅通互动热线。在区广播电台开办“政风行风热线”,政府部门和窗口行业负责人轮流走进直播间,与听众对话交流,为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去年以来,先后有73个区直部门负责人走进直播间,现场接受群众咨询投诉,累计接听群众热线231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18个,全部进行了办结、整改和落实。政风行风热线成了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连心线”,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节目”。三是畅通便民服务机构。在8个镇(街道)设立了便民政务服务中心,村村均有代办员,将国土、计生等12个部门工作列入便民服务代理事项。坚持“只要便民就办、只要群众授权就代”的原则,群众只需把相关申请和材料提交到村代理点,由村代理员全程代办,形成了“群众办事,干部跑路”新格局。去年以来,共受理群众各类代办事项1125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

三、以“三机制”为保障,增强纠风实效

坚持标本兼治、以防为主、纠建并举,健全完善事前预警、事中查处、事后规范的工作体制,着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一是预警机制。针对镇(街道)、部门和行业的不正之风苗头,尚未构成党纪政纪处分的,按照问题性质不同,由区纠风办下发“三书”,即“纠风工作通知书、纠风工作建议书、纠风工作整改情况反馈书”,责令自查自纠、限期整改落实,并及时反馈区纠风办。去年以来,通过“三书”及时提示告知,责令整改问题118个。二是惩处机制。坚持把查办不正之风案件作为纠风工作第一抓手,严格追究责任,提高惩处威慑力。去年以来,共查处各类损害群众利益案件和问题22件,党政纪处分22人,8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三是纠建机制。通过查处纠风案件,分析发案原因,进一步找准制度漏洞,发现共性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健全监督制度,使治本功能和后续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去年共向案发单位提出监察建议36件次,采纳率100%。

四、以“三贴近”为重点,抓好纠风突破 坚持纠风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维护民利、保障民生,努力做到“三贴近”:一是贴近服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纠风工作的“全局性”。扎实推进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把区内规模以上企业纳入涉企收费“一费制”管理。今年完成协议定费金额2200余万元,规范了涉企收费行为,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贴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增强纠风工作的“针对性”。深化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今年全区医院用药总金额3159万元,网上集中采购占886%。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查处经销假冒和不合格食品案件18起,有效杜绝了医疗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三是贴近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体现纠风工作的“发展性”。密切关注并及时纠正征用土地、城镇拆迁中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违反规定乱占耕地,拖欠、截留、挪用土地补偿费,拆迁中不依法办事、滥用强制手段等问题,确保了全区和谐稳定,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第四篇:构建和谐民政之我见

构建和谐民政之我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政作为国家行政事务管理机关,是参与国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重要政府部门,担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责,责无旁贷的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构建和谐民政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现代民政制度的内在要求。那么,什么是和谐民政、如何构建和谐民政已成为我们当前应着力研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对构建和谐民政的粗浅认识。

一、和谐民政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和谐”意为配合的适当而匀称;在美学中,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强调“美在于和

谐”;在哲学中,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和为本,谐为上;和为重,谐为要。“和谐”思想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谷物称禾,禾在口边,丰衣足食,天地人和;“谐”字左边是“言”右边是“皆”,含人人有发言权之意。我国历史上社会和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孔子提倡“和为贵”、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康有为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胡锦涛同志将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作了精辟的概括,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谐民政”,笔者认为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第一,依法行政。这是市场经济和法治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民政工作的基本准则。它要求民政的一切行政行为

必须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范围内进行。一方面,要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的各项法定职责,为政清廉,执法为民;另一方面,要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便民执法,保证管理相对人依法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完善并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执法责任制,弘扬法治精神,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提高民政队伍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氛围。

第二,高效服务。就是在管理理念上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践行“立关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积极建设“服务型民政”,加快实现民政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效服务不能仅仅体现在简单、表层化的“温情服务”、“笑脸服务”、“阳光执法”等较好的行风方面,更重要的是结合现代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适应发展市场

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围绕大局,搞好工作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潮之中。

第三,科学民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了解民情、反应民意、集中民智。重大政策、制度的出台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善听“谔谔之言”,能容人、容言、容过;切实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尊重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善于调动民政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形成民政上下、内外宽松、和谐、民主、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

第四,安定有序。就是指管理完善、政令畅通、秩序良好、内部安定团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安定是相对于混乱而言的,是指政治稳定、思想稳定、工作生活秩序稳定、人心安定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同时,安定不是封闭、静止状态下 的安定,而是信息开放、社会进步中的安定。有序是相对于无序而言的,是指民政处于组织程度较高的有秩序状态,政治、思想、文化、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章可循、循序渐进。这里的“章”,包括法律、制度、体制、机制、秩序、规范等等。安定与有序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二者结合才能构成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和谐民政。

第五,关系融洽。就是指内外部关系的团结、协调。内部关系是指全国民政“一盘棋”的关系,部门间、岗位间、业务与政务间的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关系,干群、党群、干部之间互帮互助、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外部关系包括与地方党政、部门单位的合作关系、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等。融洽的关系可为民政提供团结互助的内部关系和快速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六,充满活力。主要是指民政干部个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

分发挥和新的知识、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创造。活力既包括干部个体的活力,也包括整个民政事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增强民政的活力,就是要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进取氛围,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造热情,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实现干部思想理念和精神风貌的现代化,使一切有利于民政事业发展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以上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是相互关联、互为依托、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依法行政和高效服务是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能,它包含了民政工作的基本准则和根本宗旨;科学民主与安定有序是和谐民政的基石;关系融洽是民政内部人际氛围和外部执法环境所要达到的目标;充满活力是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谐民政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协调;同时,和谐民政又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

作为目标,它与科学、文明、廉洁、高效的现代民政制度是一致的;作为过程,是具体的、历史的,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地稳步推进。

二、构建和谐民政的重要意义

构建和谐民政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政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重大任务,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民政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构建和谐民政是民政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谐民政的目标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一致的。民政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处在保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风口浪尖。多年来,我们民政系统经过更新观念,励精图治,狠抓业务改革和队伍管理,树立了公认的民政良好形象,民政事业目前总体上是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可以说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但在取得巨大成就、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民

政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不和谐的因素,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挑战更严峻。民政资源的有限性与任务的繁重性、执法的责任性与社会救助的时效性、队伍廉政的风险性与监督制衡的不对称性仍是困扰民政工作的大矛盾,执法质量、运作模式、人员素质与形势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及时化解矛盾,化不利因素为发展契机,防止顾此失彼,有所偏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民政工作的和谐程度和和谐水平,才能推进民政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二)构建和谐民政是转变民政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变革的进程中,民政工作具有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政府职能正在转变,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而社会保障体系的绝大部分职能与民政工作息息相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现在社会普遍存在几个“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群体多,新型社会组织多,社会福利需求多,公共服务需求多。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为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政工作各项职能绝大多数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范畴,是政府必须坚持和强化的主体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民政工作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有社会的安定和谐。

(三)构建和谐民政是推行现代民政管理理念的重要任务。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许多体质、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凸现,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带来的资源配置矛盾越来越突出;有的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习惯于凭经验和个

人意志办事,重实体,轻程序,执法水平不高;队伍建设与业务建设不协调等等。这些都对推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现代民政管理理念带来很大阻力。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推进现代民政管理理念、保障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构建和谐民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提高民政的和谐度、满意度,实现严密监管和高效运作的有机统一,避免和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民政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民政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三、构建和谐民政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构建和谐民政不只是一个漂亮的口号,而是一项有着丰富内涵的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民政

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中,要牢牢把握“能力建设”这条主线,从“文化建设、提高素质、融洽关系、激发活力、加强基层”五个环节入手,稳扎稳打,全面推进。

第一,建设特色文化,为构建和谐民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民政方面具有引导和统领作用,是民政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之所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民政部提出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工作宗旨,十六大以后又适时提出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工作主题,在民政系统大力弘扬“孺子牛”精神,树立了为民模范“周国知”这一典型;各级开展了“满意在民政”、“民政是我家”、“树民政新风、让群众满意”等提升民政形象的文化活动,提出了“爱岗敬业、秉公执法、廉洁从政、高效服务、开拓创新、团结协作”的民政职业道德要求等等。这些由职业意识、道德价值观等凝聚起来 的民政文化在统一意志、保障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思想文化阵地,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干部职工的思想和灵魂,破坏民政的和谐与健康发展。因此,要努力探索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理论武装和先进典型的示范、熏陶、感召、带动作用,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敬业乐群的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的活力和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和谐民政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努力提高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坚强、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民政干部队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队伍建设是民政工作永恒的主题,高素质的队伍是构建和谐民政的根本保证,必须把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常抓不懈。一是努力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着眼于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和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创建“学习型”民政,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紧抓住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培养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现场执法等重点人才,全面提高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能力、狠抓落实的能力、提高效率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综合协调的能力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和谐民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同时,应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以实现民政人才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在开掘潜能、增强活力、激发创造力中尊重人、提高人。

第三、融洽各方关系,营造良好的

发展环境。和谐民政具有动态发展性,“荒漠中难生秀木”,它需要在稳定融洽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要营造团结、和谐的民政内部人际关系。“家和万事兴,人和事业兴。”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民政内部的和谐又是搞好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又是民政内部和谐的关键,只有加强团结、保持班子和谐,才能威信高、形象好、有号召力;才能同甘苦、心相印、有凝聚力;才能同心同德、步调一致、有战斗力。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应当相互补台、相互支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豁达大度。作为干部职工之间,要想营造和谐共事的温馨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有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怀,容人容事容言的气度,培养与人为善的积极心态,提倡“退一步海阔天空”,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实在的业绩、踏实的作风去成就事业和融洽感情。但内部关系的和谐并不是“一堂和

气”,而是在坚持原则、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求大同、存小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精心谋事、潜心干事、坦荡处事,使部门之间、岗位之间、关员之间形成高度统一的整体,形成合力,谋求规模效应和综合效益,这样才能达到气顺、心和、业兴的目标。二是构建各市民政部门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各市民政部门之间、各民政部门内部各隶属单位之间要实现工作情报、改革情况等信息资料的互通、共享,发挥民政部门合作的整体效能,促进民政工作发展的平衡性。三是构建与地方党政、部门的良性协作关系。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民政工作不是完全独立的,其工作、生活环境与地方党政有关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抱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不行,水火关系不行。在与地方党政、部门的关系处理上要坚持以诚相待、以礼相还、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要在讲政治、讲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开展正确的

公关活动,拓展民政生存和发展空间,求得与地方关系的和谐,从而实现互相信任、友好合作、共谋发展的最佳效果。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干部的创造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民政工作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民政事业走向更加和谐的活力之源。和谐民政决不能死水一潭、沉闷呆板,而应该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应该是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和革故鼎新的时代,在新的形势和挑战面前,民政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发展。因此,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大力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营造鼓励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的良好氛围,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要贴实际、紧贴需要,系统规划各项改革,准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注重改革与发展的协调共进。当前要把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社会福利社会化、中小城市“城中村”社区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民政事业单位改革和五保供养作为改革的重点,并注重多种改革措施的协调和配合,使之形成合力,在固本强基的同时突出功能提升,使民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五,强化基层民政,完善民政工作体系。乡镇(街道)民政办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全部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也是反映党和政府执政形象的前沿窗口。民政办直接面对每个群众,民政的各项任务、法规政策都要靠基层民政办去贯彻执行。民政办建设对整个民政工作来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乡镇合并、社区整合,机构编制体制的不断调整,许多地方基

层民政办组织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反而受到了削弱。主要表现在:“缺位”现象比较严重;人员“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基层民政工作环境有待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制约整个民政建设和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打造“民心民政”,必须要打破这个“瓶颈”。要着力改善基层民政工作的环境,努力提高基层民政工作的地位,切实夯实基层民政工作的基石,确保民政事业在基层的健康发展。一是建议上级尽快制定出台法规性文件,全面规范基层民政办建设。自年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的通知》,十年来,基本上没再出过相关文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基层民政工作的范围、内容和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确保基层民政办建设的健康发展,建议根据新时期基层民政工作的特点、任务、要求,尽快制定出台“乡镇(街道)民政办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基层民政办的工作机构名称、职责、人员配备、场所设施、规章制度

等予以明确规定,确保乡镇(街道)民政办建设重新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合理配置基层民政办人员职数,逐步推行基层民政工作人员的年轻化。建议是可以按所在乡镇(街道)管辖的人口,来测定民政办工作人员的职数,合理解决因工作量大与工作人员少这个长期以来存在的矛盾。同时,要努力实现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使基层民政工作始终充满创新和活力。三是切实改善基层民政人员的工作环境,着力提高民政干部的地位与自信。长期以来,基层民政工作虽然在服务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民政办公室条件简陋、经费缺乏、人手紧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政干部能有作为。为此,建议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高度的重视,着力改善基层民政办的办公条件,重视优化基层民政干部队伍的结构,努力提高民政干部应有的待遇。只有这样民政助理工作起来才会有自

信,才能在工作中创造佳绩、提高其自身的地位。

第五篇:构建和谐民政之我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政作为国家行政事务管理机关,是参与国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重要政府部门,担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责,责无旁贷的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构建和谐民政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现代民政制度的内在要求。那么,什么是和谐民政、如何构建

和谐民政已成为我们当前应着力研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xiexiebang.com下面谈谈对构建和谐民政的粗浅认识。

一、和谐民政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在《现代汉语辞典》中,“和谐”意为配合的适当而匀称;在美学中,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强调“美在于和谐”;在哲学中,和谐是对立的统一,和为本,谐为上;和为重,谐为要。“和谐”思想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谷物称禾,禾在口边,丰衣足食,天地人和;“谐”字左边是“言”右边是“皆”,含人人有发言权之意。我国历史上社会和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孔子提倡“和为贵”、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康有为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胡锦涛同志将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作了精辟的概括,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和谐民政”,笔者认为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第一,依法行政。这是市场经济和法治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民政工作的基本准则。它要求民政的一切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范围内进行。一方面,要认真履行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的各项法定职责,为政清廉,执法为民;另一方面,要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便民执法,保证管理相对人依法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完善并落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要赔偿”执法责任制,弘扬法治精神,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提高民政队伍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氛围。

第二,高效服务。就是在管理理念上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践行“立关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积极建设“服务型民政”,加快实现民政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高效服务不能仅仅体现在简单、表层化的“温情服务”、“笑脸服务”、“阳光执法”等较好的行风方面,更重要的是结合现代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围绕大局,搞好工作定位,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潮之中。

第三,科学民主。就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了解民情、反应民意、集中民智。重大政策、制度的出台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善听“谔谔之言”,能容人、容言、容过;切实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结果公开”,尊重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善于调动民政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综合利用各方资源,形成民政上下、内外宽松、和谐、民主、令人心情舒畅的工作氛围。

第四,安定有序。就是指管理完善、政令畅通、秩序良好、内部安定团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表现。安定是相对于混乱而言的,是指政治稳定、思想稳定、工作生活秩序稳定、人心安定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同时,安定不是封闭、静止状态下的安定,而是信息开放、社会进步中的安定。有序是相对于无序而言的,是指民政处于组织程度较高的有秩序状态,政治、思想、文化、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章可循、循序渐进。这里的“章”,包括法律、制度、体制、机制、秩序、规范等等。安定与有序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二者结合才能构成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和谐民政。

第五,关系融洽。就是指内外部关系的团结、协调。内部关系是指全国民政“一盘棋”的关系,部门间、岗位间、业务与政务间的协调统一、相互促进关系,干群、党群、干部之间互帮互助、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外部关系包括与地方党政、部门单位的合作关系、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等。融洽的关系可为民政提供团结互助的内部关系和快速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六,充满活力。主要是指民政干部个体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新的知识、思想、文化的形成与创造。活力既包括干部个体的活力,也包括整个民政事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增强民政的活力,就是要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进取氛围,鼓励创新精神、激发创造热情,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实现干部思想理念和精神风貌的现代化,使一切有利于民政事业发展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以上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是相互关联、互为依托、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依法行政

下载维护民利 解决民生 努力构建和谐民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维护民利 解决民生 努力构建和谐民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民政之我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民政作为国家行政事务管理机关,是参与国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重要政府部门,担负着维护社会主义......

    构建服务民政 保障幸福民生

    构建服务民政 保障幸福民生近年来,在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花桥镇党委、政府把民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着力搭建“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平台,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民生 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关注民生,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政府赢得人民群......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几年来,我公司在旗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中......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创建地区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而奠基,为教师的发展而铺路......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河北省分行营业部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材料鲁树坤今年是打造优秀上市银行的第一年。农业银行必将以内部整合为突破,建立一套科学的市场应对和管理......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迎难而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宣汉县庙安乡中心校 座落在宣汉县西南边陲的庙安乡中心校,位于海拔800多米的牛背山上,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山区,这里交通......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揭阳市卫生学校杨伟鹏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建设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相辅相成,密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