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舟山新区规划批复情况通报会实录
舟山新区规划批复情况通报会实录
主题:《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情况通报会
时间:2013年2月22日
地点:黄龙饭店水晶宫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在这里召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情况通报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精神、介绍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支持参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发展。
出席这次通报会的有国家有关单位的领导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同志。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原国家外经贸部副主任张祥同志,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范恒山同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省长李强同志,还有舟山市委书记孙景淼同志,此外还有浙江省和舟山市有关部门的同志,还有境内外新闻媒体的同志参加这次通报会,让我们以热烈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各位贵宾出席这次通报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通报会共有四项议程,一是请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同志宣读国务院关于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文件。二是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同志介绍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三是请副省长、舟山市委书记孙景淼同志发言。四是请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同志讲话。
下面先请范恒山司长宣读国务院关于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文件,大家欢迎。
范恒山:国务院关于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委:
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请示,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科学发展主体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着力优化空间开发格局,着力调整海洋经济结构,着力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着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春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终了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三,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组织领导,明确工作分工,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发展重点,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探索有利于舟山群岛新区和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规划》实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设项目要按规定程序报批。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家《规划》的实施支持和指导,做好与国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为促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会同浙江省人民政府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建设好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对于我国探索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不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密切合作,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共同推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又好又快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3年1月17日。
主持人:感谢范恒山司长。下面请郑新立副理事长介绍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大家欢迎。
郑新立:尊敬的夏书记、李省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通报会,并代表规划编制单位向各位领导、嘉宾介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
自2011年10月接受委托,承担新区发展规划编制任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组织国内外各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了规划编制组,并在舟山进行了全面实地调研。在北京就规划编制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研讨会,期间国务院原副总理等领导同志作出对规划编制作出重要指示。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重视,先后三次听取规划成果汇报,并提出修改意见。可以说规划充分吸收了现有各新区、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规划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海洋经济强国战略之后国务院首个提出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区域性战略规划。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的新区,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对我国探索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77号文关于同意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批复精神,《规划》全面阐述了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明确提出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从建设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建设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建设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建设海洋科教文化基地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海岛等方面部署了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重点任务。《规划》还进一步明确在陆地入海、财税金融、城乡统筹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大胆创新,为新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下面,我就《规划》的重点内容作简要介绍。一,建设舟山群岛新区战略意义,舟山群岛新区基础良好,战略定位突出,加快开发开放,努力打造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对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打造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充分借鉴深圳特区、上海河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努力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成为拉动长三角乃至全国沿海地区发展的新引擎。二是有利于构筑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平台。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区位和港航条件,加快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园区,充分打造开放高地,有利于迅速提高舟山群岛新区国际合作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有利于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示范。按照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理念,在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综合保护,海岛海洋综合开发,涉海事物综合管理等方面深入实践,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探索舟山群岛新区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路径。四是有利于提高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港航物流服务能力,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大宗物资中转贸易加工配送交易中心,包括煤炭中转配送、油品中转贸易库存,粮食中转加工配送,化工品中转加工,集装箱中转运输等一批基地,将舟山群岛新区逐渐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为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规划提出舟山群岛新区三大战略定位,即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先导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五大发展目标,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我们将其概括为四岛一城,即国际物流枢纽岛、门户岛、海洋产业集聚岛,国际生态休闲和海上花园城。基本原则规划提出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开发发展,转型升级,高效发展,陆海统筹,联动发展,生态优先,和谐发展。
三,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一体、一圈五岛群的总体开发战略,一体舟山岛未开发开放的主体区域,构筑南生活、中生态、北生产的发展格局。“圈”是港航物流区域圈,其中岱山岛近期积极发展临港制造业,远期规划建设大宗商品加工和区域性国际港航服务平台,衢山岛规划建设国际燃油供应中心和矿山煤炭等大宗商品深水中转中心。大小洋山港即集装箱运输几项配套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套服务中心。
四,规划的突出亮点。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创新点、亮点很多,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突破,成为最突出的亮点是在规划中明确提出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贸易园区,研究建设舟山自由港区,打造国际物流生物岛和构建陆海统筹的基础设施体系。1,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贸易园区,在舟山建设自由贸易园区是规划的最大亮点,也是规划报批过程中争取难度最大、突破程度最深的重大事项,自由贸易园区与传统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区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与自由贸易园区类似的六类特殊经济园区,尽管这些海关特殊监管区都具有自由贸易园区的某些特征,但目前我国尚无与自由贸易园区完全对应的园区,自由贸易园区与传统的海关特殊监管区相比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显著的特征是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制度,是放开一线,管住二线,在区域内免除关税、增值税,可减免流通税,通关速度和便利程度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园区将辐射对外贸易更广、更深层次的自由度,吸引更多内外资投资,在物流等方面开拓新的增长点,以改变传统海关特殊监管区过于依赖贸易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从境内、关内到境内关外的转变将使自由贸易园区人员流动更加便捷,简化手续,提高效率,这也是自由贸易园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2,从舟山来看,设立舟山贸易园区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认为下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的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经济体系,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并且将建设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新世纪中国发展新的路径。
三,建设舟山自由贸易园区的有利条件。目前国内要求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的地区很多,尤其是上海和天津的呼声最高,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改革配套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26号文件提出加快建设保税港区,条件成熟时进行自由贸易港区的探索,上海已经正式提交了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并将试点建立自由贸易园区列为2013年上海市政府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任务之一。我们认为从进展的情况来看,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区,并用大幅文字进行表述,这在国务院批复的相关规划文件中是首次,表明舟山在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和探索上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
舟山建设自由贸易园区也有着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有利条件,第一是监管方便,第二个辐射很广,第三是功能特殊,第四个风险最低,所以国务院选舟山群岛新区作为建设自由港区的试点是从舟山的优势条件出发的。
第四,自由贸易园区的实施步骤。第一步是加快建设舟山港的综合保税区,舟山综合保税区建设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现行的政策,充分吸纳国内其他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的经验,整合和提高,围绕舟山群岛新区重点优势产业,试点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离岸金融业务和租赁业务等,利用特殊的功能和政策优势,为我市出口加工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区域建设舟山自由贸易园区,实行与国际通行的自由贸易园区的政策,形成与国际接轨,同时具有中国和新区特色的舟山自由贸易园区的制度设计,其基本内涵是实行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和运输自由,打造我国经济活动自由度最高、最活跃的地区。将符合惯例的贸易管理制度,自由贸易园区的核心功能是贸易自由化,取消贸易保护政策和限制措施,放开各类经济主体的贸易限制,允许经济主体按国际公约自由开展贸易活动。二是建立开放性的投资经营体制,允许投资者自由开展投资经营活动,建立较区外更加开放的投资经营体制,促进外商投资结构的优化,引导外资更多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鼓励跨国公司在贸易园区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由加工装备环节向上下游延伸。三是大力开展金融制度与产品创新,允许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和全能型的银行机构,提供授信、结算、证券、保险、租赁、衍生品交易等金融服务,形成多元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体系,循序渐进推进离岸金融改革制度。先是内外分离性,再逐步过渡到内外渗透性,逐步放开外汇管制,自由贸易园区离岸市场无外汇管制,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区域内非离岸市场允许人民币和自由兑换的外币同时流通。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出口和投资允许人民币计价结算,市民可以在自由贸易区内居住,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可以自由买卖,对进出的船只和货物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提供自由和便捷的管理措施。
第三步,是在中远期争取将舟山全境建立类似新加坡、香港的自由港区。在建设舟山自由贸易园区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新加坡、香港的自由港经验,最终在舟山群岛新区全境实施自由港的政策,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为我国长三角地区和长江领域的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
第二大亮点就是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岛。规划提出要将舟山群岛新区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同时从自身条件看,舟山群岛新区真正能够体现全球一流水平最具国家战略意义,最具稀缺价值的就是舟山优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港口资源,舟山国际物流枢纽岛的建设有利于集中建设大宗物资国家战略储备基地,方便向长三角进行周转,保证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的供应安全,一,舟山国际物流枢纽岛的内涵包括港口物流模式、模式区域和海洋经济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内涵。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港口物流模式,舟山物流目前成处于简单的中转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向综合商贸型的港口物流转变,要在装卸、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等基础上,深化加工、配送、贸易等功能,拓展金融、信息、保税等功能,延伸物流产业链,构建港口综合服务体系。面向东南亚、辐射太平洋的国际大宗商品中转加工基地,舟山与香港、新加坡等西太平洋主力港口构成扇形海运网络,使江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要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物资的储运中转加工中心,从区域条件和地理特征来看,舟山具备打造面向东南亚,辐射太平洋国际大宗商品物流岛的基础和条件。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大宗商品进口的需求将持续上升,目前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掌握在国际寡头企业手中,中国虽然进口量占的比重很高,但是缺乏定价的话语权。我们要以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为支撑,推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建设,积极开展大宗商品项目交易,探索大宗商品中远期和期货交易,充分发挥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把舟山打造为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要开发海洋经济,保障海洋权益,结合港口物流、大宗散货以战略物资船舶工业,增强我国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船舶工业、海洋装备工业等实力,积极向西太平洋拓展战略空间,开发、拓展和保护我国海洋空间和油气、海底多金属结合等海洋战略资源,建设国家战略物资枢纽港,增强舟山为国家新能源安全服务的战略物资储运中转能力,确保我国南北连通、江海直达的贸易通道。
二,舟山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岛的布局。在前期开发,岱山、小洋山、老唐山(同音)等港区的基础上,利用优越的深水岸线资源,集中建设大小洋山岛等,形成舟山国际物流枢纽岛的核心区域。
三,国际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岛的主要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陆海联运、技术与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体系,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要求,要加快深水泊位码头建设,以第四代港口为目标,加快功能明确的岛链是港群开发,积极推进国际性岛屿深水港口集群的建设,重点开发衢山、大洋山等岸线,建设面向全国深水化、专业化、高能级的港区,提升大宗商品资源中转加工能力,建设贸易园区,打造全国重要的油品、铁矿砂、煤炭、粮食等规划中转基地,打造以中转为特色的集装箱转运基地,促进大宗商品加工业的发展。
要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推进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煤炭、矿石等大宗商品的交易市场体系,推进市场交易中心核心功能创新,交易和结算模式创新,上市交易品种创新,主要形成舟山价格、舟山指数,建立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辐射世界的国际性大宗商品综合交易结算和定价中心,增强我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发展大宗商品航运服务业,优化组建大型船舶运输团队,积极参与国家战略物资的运输,拓展国际运输市场,打造我国海进河运输团队,推进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港口商务区建设,即船舶融资、航运租赁、仓储金融航运结算、航运保险等涉港涉海现代服务业集聚。这是第三大亮点。
国务院3+5的战略和发展目标明确提出要推进陆海联动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内区域合作,促进优势产业的对接和互补,新区规划尤其对建设陆海联动的基础设施体系进行了重点布局,要求统筹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防灾减灾等重大基础设施,为新区建设提供保障,其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完善综合运输网,形成连接上海、宁波快速便捷的陆岛交通体系,也就是说要建设环杭州湾东方大通道,形成舟山、岱山、大洋山海上陆地大通道。一,环杭州湾东方大通道的主要内容,主要建设内容分为两段,一是上海到嵊泗大洋山岛的公路大桥,目前上海方面已经将此工程列入了上海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总之新区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相信在国家各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推动下,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的前景必定无比灿烂辉煌,谢谢。
主持人:感谢郑新立副理事长精彩的介绍。下面,请孙景淼书记表态讲话,大家欢迎。
孙景淼:尊敬的夏书记、李省长,各位领导,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省委省政府在这里召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情况通报会,这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一件盛事、喜事,新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和获批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重视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狠抓落实的结果,是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有关部委以及包括新闻界的朋友的社会各界具体指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国家国情中心和各方面的领导专家精心谋划、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向为规划获批作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这次通报会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主要表态四个方面:一,领悟关怀,勇当建设海洋建设的排头兵,浙江舟山群岛新新区是我国首个颁布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性规划,《规划》提出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对深入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这就区别新区作为海洋强国排头兵的重要地位,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国家批复实施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的战略意义,深切的领悟中央、省领导对新区规划编制报批的关怀重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认识新区在打造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构筑我国对外开放开发新平台,为全国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示范,提高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的重大历史使命。注重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维护海洋权权益的有机统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科学实施规划,坚持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勇当建设海洋强国的排头兵,加快落实国务院赋予舟山群岛新区的定位和目标,以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
二,全面实施规划,规划描绘了新区宏伟蓝图,是指导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全面实施规划,坚持新区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动摇,项目准入不降格,落实新区的空间布局不走样,确保建设的目标不错位,要精心组织学习贯彻新区发展规划,在全社会兴起学规划、制规划、制规划的浓厚氛围,形成国内外资本人才聚焦舟山,发展舟山的良好局面,要深化城市总规,完善提升海洋产业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科技人才等各项专项规划,真正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要建立规划实施的责任分工体系、时间进度体系、要素保障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有计划、有重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新区建设,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
三,干字当头,全面拉开新区建设的框架。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为全面拉开新区建设框架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把举措转化为项目,把项目转化为行动,最终转化为成果,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个总体,就是干,我们必须以切实可行的举措,真实可靠的项目,建设有力的行动,大干、实干、苦干、巧干,全面拉开新区建设的框架。今后三年舟山市要组织实施新区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突出项目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骨干项目,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对新区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要重点推进海洋产业发展、开发开放平台,海上花园城市、海上科技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项目,计划完成三年固定资产投资三千亿以上,到2015年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要初见成效。
三,先行先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新区发展。规划赋予新区在海洋海岛开发和对外的开放上的先行先试权,提出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明确了土地、财税、投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为我们大胆试、大胆闯提供了条件。我们必须用好用足这一先行先试的难得机遇,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创新驱动能力,要抓紧细化、深化规划中明确的政策内容,继续锲而不舍的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要创新对外开放模式,全力推进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力争早日运作。深入研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园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强化口岸监管创新和政策功能拓展,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土地、财税、金融、投融资、生态环境、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与农村综合配套等各项改革,要不断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打造海洋和人才高地,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汇聚新区、创业新区。
五,统筹兼顾,推动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明确要统筹海洋与陆域,开发与保护,我们要注重各项工作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要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区建设的重大课题,在开发过程中保护好舟山的蓝天碧海绿岛,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实施群众收入的倍增计划,让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新区的成果。要推进平安舟山、法治舟山的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和谐,坚持双拥共建工作的推进,创建军民融合式发展示范区,打造高品质的海上花园城市。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我们决心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人民的支持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地吹响大干、实干、苦干、巧干的号角,努力谱写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新篇章,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孙景淼书记作了很好的表态讲话,希望舟山市委市政府认真抓好落实,大力推进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篇:省政府批复贵安新区规划
省政府批复贵安新区规划
2014-06-20 来源:贵阳晚报查看评论 有9人参与2014-06-20 00:00:00 来源:贵阳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yfs00
1本报讯 省政府近日批复,原则同意《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按规划,到2020年,贵安新区城镇人口将达90万人,2030年达200万人,是目前人口的近3倍。
今年1月,贵安新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跃升为国家级新区,目前约有人口70余万。根据批复,贵安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清镇市红枫湖镇、百花社区、红新社区、新岭社区、红塔社区、巢凤社区、花溪区石板镇、党武镇、湖潮乡、麦坪镇、平坝县鼓楼街道办事处、安平街道办事处、夏云镇、天龙镇、白云镇、羊昌乡、高峰镇、马场镇、乐平镇、十字乡、西秀区蔡官镇、七眼桥镇、大西桥镇、旧州镇、刘官乡、黄腊乡,规划总面积1795平方公里。
新区将确定实施“一核两区”的空间结构,其中,贵安生态新城、马场科技新城、天河潭新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将构成核心职能聚集区,此外还有包括平坝新城、乐平产业功能区、蔡官产业功能区在内的特色职能引领区,以及以屯堡村寨群落、手工艺遗产群落、水脉林盘群落、滨湖湿地群落为主的文化生态保护区。
新区规划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人均居住用地30.2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11.5平方米。到2020年,贵安新区城镇人口将达到90万人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4.5平方公里左右;到2030年人口达200万人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220平方公里左右。
(本报记者 周然)
第三篇:新区规划
新区规划
一、无锡新区高新产业规划(分为A、B、C区)
1、无锡新区高新产业A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为:北起春华路、泰山路,南至新梅路、312国道,西至京杭大运河,东至沪宁高速公路。规划总用地面积31.01平方公里。
用地现状:高新产业A区现状用地总面积为3100.6公顷,以工业用地为主,工业用地面积为1679.4公顷,占高新产业A区总用地面积的54.14%,其中一类工业用地面积为1144.03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6.9%,水域、农地、林地等用地约为742.7公顷,用地性质比较单一。
功能定位:以高科技、创新型为主导的制造业集聚区。
规划目标:有机的功能布局、充满活力的产业区;鲜明的城市轴线、丰富的环境景观、高质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体系、便利的公共设施。
总体布局:遵循总体规划中关于高新产业A区的定位与格局,并进行深化,形成“三心、四轴、五片”的规划格局。
“三心”—新洲生态园、创新创意产业园和城铁车站地区。“四轴”—沪宁铁路、江海路、新锡路和新华路。
“五片”—四片工业区和东站物流园区
2、无锡新区高新产业B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西至新阳路,东至锡东大道、北至梅村行政范围、南至沪宁高速,总用地面积34.6平方公里。
用地现状:规划区土地存量较大,现状可建设用地较多,土地置换潜力也很大,便于实施灵活的土地开发策略,统一开发形成整体空间。
现有村镇工业布局相对松散,制约环境品质提升,需要加以整治,并搬迁一部分乡镇企业。
园区水网密布,过多的河流将增加道路建设的投入,也给该地区土地使用带来影响。规划需要加强河道整治,清理断头浜,尽可能保留现有河道,以保证雨水顺利排出,同时适当填埋小河小沟,规整用地。
功能定位:以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以现代化居住为支撑,以研发创意为促进,以休闲旅游为配套,产业研发、创意设计、商务服务、居住休闲良性互动、综合发展的生态化、现代化、创新型综合新城区。
规划目标: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型高新产业基地和现代化、高品质人居新城。
总体布局:形成“两轴、七片”的规划格局。
“两轴”——“新华路跨区联动发展轴”和“锡甘路(伯渎港)人文生态发展轴”;
“七片”——高新产业区B区、创意研发区、梅村工业集中区、泰伯社区、梅里社区、金城北社区、梅村东社区。
3、无锡新区高新产业C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西达锡东大道,南达沪宁高速公路,东面、北面直抵无锡新区规划边界,规划总面积5382.8公顷。
功能定位:
1、融通创新:促进C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托沪宁高速公路和硕放机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2、吴越文脉:延续无锡吴越文脉的悠久历史,建设富有历史人文特色的C区。
3、国际社区:建设中低密度、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高档居住,提升居住品味和建设档次。
4、创意生活:形成以低密度、生态性、景观性、度假性为特色的创意生活环境。
规划目标:满足新城区居民生活以及城市旅游职能的需要,利用高新C区自然景观资源,建设一个完整的网络状绿化系统,用绿化网络将各功能区连为一体;以人为本,将建筑绿化和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真正体现“人与自然共存”的新城市主义思想。
总体布局:此次规划总体构思强调城市与生态共存、历史和现代呼应,结合贯穿区块的城市道路骨架规划高新C区的总体空间结构为“七轴六核十一片”。
七轴:东干线发展轴;新鸿路和南部水系的两条文化轴;鸿山路和纬三路两条
生活轴线;沪宁高速公路和伯渎河两条生态轴线。
六核:在东干线、沪宁高速公路道口形成的交通服务核;泰伯墓和鸿山遗址两个历史文化核;分布在三大居住片区的公共服务核。
十一片区:分别为三处特色居住片区,三处工业片区,一处现代物流区,两处文化景观片区和两处生态农业区。
二、新区商务综合配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范围:北起太湖大道、锡沪路,西至塘南路、京杭大运河,南至泰山路、春华路、春晖路、锡甘路,东至沪宁高速公路、新阳路。规划总用地面积32.69平方公里。
用地现状:商务综合配套区的用地构成比较复杂,城市建设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及耕地相互混杂。铁路以西主要为老的工业区,大多为二、三类工业用地,有部分村镇居住和商业用地,布局比较混乱,环境也较差;长江路沿线集中了居住、商务等综合性城市功能,并且有很多地块已批租和出让,但布局很零散;坊前地区有大量的耕地和空地,开发潜力比较大。
功能定位:创新型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国际化新城的多元文化社区。规划目标:依托优越的交通条件、长三角地区的庞大产业规模和物资需求,挖掘自身优势,打造面向全球、国内一流、领先长三角的大型现代化商贸物流集中区和中央活力区。
总体布局:
“三核七轴十片,三主三副四区”
“三核”――分别为区级商业核、金融商务核和文化教育核。
“七轴”――分别为人文生态轴、交通生态轴和主要发展轴,其中伯渎港为人文生态轴;沪宁高速公路与城际铁路为交通生态轴;长江路、锡兴路、金城路和旺庄路为主要发展轴。
“十片”――根据主要功能分布和天然的用地边界,规划区分为:“三主”--商业休闲区、商务金融区和国际教育社区;“三副”—招商城、商贸城西区和商贸城东区;
“四区”—招商城社区、南站社区、坊前西社区和坊前东社区。
三、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新区站详细规划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规划目标、任务:沪宁城际铁路日前顺利通过初步设计方案审查,2012年正式建成运营。这条全线300公里的城际铁路共设31个站点,并在无锡新区设有站点,将大大缩短沪宁线的“距离”,极大方便新区市民在沪宁间的交通。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新区站位于无锡新区六大功能板块中的高新A区,毗邻新区创新创业产业基地。为了高起点、高品位地规划建设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新区站,进一步提升无锡新区的交通优势,该项规划编制必须充分考虑城际铁路站的选址建设对
无锡新区发展的机遇与影响,做好城市规划与沪宁城际铁路线及站场的配合与衔接工作,以系统工程的思想进行综合交通系统和其它配套服务系统规划,实现协调、高效、智能、快速、便捷的规划目标,科学指导沪宁城际铁路无锡新区站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体现创新性国际化科技新城的城市形象。
规划研究范围:本次城市设计范围北至新洲路、南至新梅路、西至沪宁城际铁路、东至长江南路,总规划面积约1.3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北至新洲路、南至香泾浜、西至沪宁城际铁路、东至长江南路西侧规划道路,规划面积约0.5平方公里。
四、新区的教育规划1、10月8日上午,新区管委会与无锡日本人会共同举行无锡日本人学校意向合作签约仪式,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刘明邦与无锡日本人会会长铃木滋分别代表双方签约。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洪延炜,以及太科园、教育局、招商一局、新安中学相关负责人,无锡日本人会、日本人学校筹备小组、日本语补习学校、日本人会会员企业代表共计30余人参加了签约仪式。日本人学校筹建中涉及在日本国内政府的报批、中国政府的报批、学校校舍租赁、设备设施的添置以及学校办学资金筹备等后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争取在2010年4月正式开办无锡日本人学校。
2、按新区的教育规划,在新区锡士路上,近2年内将出现6个涉外学校和国际学校,前者只招收外国学生,而后者则可以面向社会招生,实行双语教学;除此之外,无锡各级中小学也可以接收外籍学生入学,和中国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切实解决无锡众多外国人子女求学难的问题。
盛艳/张莉莉
2008年10月12日
第四篇:龙华新区规划情况
《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初稿最近已出炉
按照龙华新区“三规统一”的思路,新区管委会联合深圳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委、经贸信息委和科技创新委,高规格成立编制领导小组,整合各类规划资源,打破部门分割、地域限制,同步编制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在此三大规划基础上整合提升为新区综合发展规划。
因此,龙华新区规划体系的最终成果是“1+3”,“1”即指《龙华新区综合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是集空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是龙华新区未来8年发展的总纲,作为指导新区政府行政决策、确定重大项目以及编制城市发展单元、法定图则修编等重要依据。
◎定位从“两区一城”到强化深港合作枢纽地带
对于龙华新区的发展,综合规划给予了更高的定位,在社会各界早已耳熟能详的“两区一城”之外,即深圳转型升级典范区、特区一体化的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还定位为协调珠三角、强化深港合作的枢纽地带。
与这一规划目标相适应,新区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190万,实际管理总人口控制在300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10平方公里以内,较2011年净增4平方公里。通过建设用地清退成农用地和其他用地9平方公里后,新增建设用地可达到13平方公里。另更新改造12平方公里,其中拆除重建7平方公里。
到2020年,新区要建成在珠三角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强区;代表特区形象的现代化宜居新城;特色鲜明、开放多元、诚信友爱的人文家园;社会和谐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龙华。
◎策略“五五三一”打造高端服务支撑区
规划指出,新区紧紧围绕“中轴提升、双核驱动、生态人文、城产互促”总体发展策略,全面综合对新区在空间、产业、交通、民生等方面提出策略指引,包括优化空间结构、集约节约土地、构建产业体系、提升环境品质、强化综合交通、改善民生福利、保障城市安全七项策略。
新区将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深圳重要先进制造基地、珠三角生产组织中枢区、华南地区高端服务支撑区。
总体来说是“五五三一”。第一个“五”是指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互联网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个“五”是指培育壮大商贸流通、现代金融、专业服务、服务外包、休闲旅游等五大现代服务业;“三”是指巩固提升电子信息、高端汽车、装备等三大先进制造业;“一”是指大力提升时尚创意产业。同时,大力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创新环境营造等四大工程,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全面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引导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实现由单一租赁型向实业投资经营型转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以深圳北站为核心,力争到2015年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总部经济企业集团2个以上,初步建成具有影响力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重点2个核心7个功能片区实现全覆盖
(来源:南方日报)根据发展目标、策略指引,新区的发展重点地区分为战略发展地区、重点建设地区和生态改善地区三种类型。规划确定了深圳北站周边商务发展区、横坑水库周边地区及观澜河沿岸地区为战略发展地区。确定了长安标致汽车产业发展区、富士康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大浪服装基地、华南物流片区为重点开发地区。确定了羊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观澜河流域水源涵养区、茜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为生态改善地区。
近期,新区按照“中轴提升、双核驱动、生态人文、城产互促”的空间开发策略,带动产业布局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根据“特色分工、分区发展”的原则,将新区规划范围划分为南部商务核、北部科技核等2个核心、7个功能片区,实现城市规划对辖区175平方公里的全覆盖。
◎保障从“以钱养人”到“以钱养事”
该规划对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以及社区转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并提出了创新思路。
首先,新区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完善政府服务购买机制,实现从“以钱养人”到“以钱养事”的转变。完善新区内部互联互通的行政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上下协调、部门联动的政府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按照管理幅度、管理层级和管理资源相统一的原则,探索推进人口、面积较大办事处和社区工作站的区划调整,促进三级管理向两级管理转变。推广网上“一站式”审批和并联审批,探索帮办、领办和代办服务,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其次,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引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竞争机制。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积极探索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公建民营”和“公办民营”管理模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提升公共事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标准、资质检查、第三方评估监管以及居民满意度评价制度,强化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第五篇:南阳新区规划情况汇报
关于南阳新区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南阳新区规划建设情况向大会报告,请予审议。
一、南阳新区前期争取申报情况
1.积极汇报争取。规划建设城市新区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极两圈三层”战略格局的重大举措。中原城市群9市是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城市新区的重点,郑州、洛阳、开封、焦作、新乡、许昌新区已批准运行,漯河、安阳、平顶山、商丘正在积极申报。鉴于我市没有城市新区的现实状况,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发改委迅速组建专门班子,认真研究,深入谋划,创造条件,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积极对上汇报争取,全面启动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调研、论证、编制工作。2009年6月15日,市长穆为民带领市发改委专程赴省,汇报南阳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思路、空间范围和功能定位等情况,取得了省直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与大力支持。
2.广泛组织调研。2009年8月25日,市发改委在认真做好南阳新区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适时邀请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领导及相关专家莅临南阳调研指导,并召开专题论证会,寻策问计,把脉问诊,初步确定了南阳新区的
空间位臵和规划控制面积。省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南阳新区建设的思路框架,原则同意我们提出的南阳新区规划空间位臵和规划控制面积。
3.认真编制方案。市发改委会同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在大量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充分沟通对接,通力协作配合,反复修改完善,数易其稿,拿出了南阳新区规划建设总体方案。
4.反复优化论证。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成稿后,我们多次赴省汇报对接,广泛征求专家意见,适时进行修改完善,省发改委及省直相关部门对总体方案充分肯定,并上报省政府。2010年5月10日,郭庚茂省长专门听取了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汇报,并做了重要指示。2010年5月26日,张大卫副省长专题召集我市和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国土厅等部门,对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按照郭省长、张大卫副省长要求,新区方案修改充分体现了6个衔接,即新区规划建设与现有城市建成区发展相衔接、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与城市功能定位相衔接、与产业布局相衔接、与综合交通体系高效衔接。
5.提请批准通过。市发改委会同市规划局、市国土局等有关部门按照省政府意见,认真研究、反复充实、丰富完善向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汇报材料。2010年9月25日,省政府第73次常务会专门听取了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汇报,会议一致通过了该方案。郭省长充分肯定了南阳新区建设的前期工作,认为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考虑周全,论证清楚,布局合理。南阳新区规划要定位于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综合考虑区位、交通、人口等因素,科学规划,为今后发展预留空间。要进一步优化公路、机场、铁路与城市交通的线路布局,形成豫鄂陕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将新区建设成为南阳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重要支撑。2010年11月5日,省委常委会听取了省政府提交的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会议顺利研究通过。卢展工书记指出,南阳新区前期工作启动早,工作扎实。要求新区要按新型城市化建设,规划起点要高,从提高城市品位着手,高水平规划好新区。特别强调配好、选好领导班子是建设好新区的经验所在,要选派思维活跃、眼光超前的干部组成新区组织机构,加速推进新区建设。2010年12月21日,省政府以豫政[2010]88号文件专门印发了《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南阳市要抓紧成立南阳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积极、稳妥、健康地推进南阳新区规划建设。南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顺利通过,使我市成为继郑州、洛阳、开封、焦作、新乡、许昌之后的除中原城市群之外省内第一个通过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省辖市。
二、建设南阳新区的基础条件
1.空间位置独特。南阳中心城市与郑州、武汉、西安三大省会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是加强与豫鄂陕毗邻区域内襄樊、十堰等市合作,打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郑渝
高铁的建成,南阳将成为中原经济区联系西南地区通道的战略支点。
2.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南阳是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沪陕、二广、许南襄高速公路在市区交汇,形成外环80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圈;南阳机场是河南省三大民用机场之一,改扩建后年吞吐能力可达80万人次;宁西铁路与焦枝铁路以及国家正在规划建设的郑渝高铁将在南阳新区形成双“十”字交叉,初步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高效快速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3.城市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中心城区发展按照“白河为轴、两岸并举、区块突破、组团发展”的思路推进,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综合承载能力逐步提高。南阳大桥、白河大桥、淯阳观光桥、卧龙大桥和仲景大桥使两岸紧密相连。特别是随着雪枫大桥、光武大桥的建成,以及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拥河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正在向特大城市行列迈进。但总体看,南阳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较低,带动能力相对较弱,与区域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要求已不相适应;产业布局相对分散,中心区商业、文化、行政等功能较为集中,发展空间受限,已出现交通拥堵等问题。
4.后发优势明显。中原经济区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南阳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体区、对接周边的先锋区和联南启西的桥梁与纽带。在《河南省政府关于支持南阳
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1]9号)中,将南阳定位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域增长极、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光电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河南省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南阳新区作为南阳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重要支撑,必将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
全面推进南阳新区建设,通过统筹城市、产业、生态等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能够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与周边县市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为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提供支撑;能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实现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能够统筹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布局,进一步巩固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增强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能够加速区域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进一步巩固提升南阳豫鄂陕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构筑在豫鄂陕毗邻地区的竞争优势。
三、南阳新区空间范围
南阳新区在南阳中心城区东南部白河南岸地区集中布局,空间范围:以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基础,适度向外围拓展,西北以白河为界,东至许平南高速,北至南水北调总干渠,南至溧河乡南边界,规划面积约190平方公里。主要涉及宛城区白河、枣林办事处全部和红泥湾、茶
庵等乡镇的相关区域。
四、南阳新区功能定位
南阳新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基地一中心”: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豫鄂陕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积极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示范。
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发挥白河沿岸生态环境优势,按照复合城市理念进行开发,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组团式发展,成为既有城市、又有农村,三次产业复合,经济、人居、生态功能复合的现代复合型新区。
对外开放示范区。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央企和国内外500强战略合作,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基地,成为对外开放的样板区。
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河南省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质能源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整合区域要素资源,创建纤维乙醇、多晶硅、新能源装备等国家级研发中心,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核用电动机、风力发电设备及电动汽车、专用汽车等产业,建设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
豫鄂陕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依托郑渝高铁、宁西铁路扩建以及南阳机场改扩建,优化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组织,构建对外联系快捷通畅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成为豫鄂陕结合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
五、南阳新区规划布局
南阳新区是体现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空间上涵盖城市、农村和产业、生态用地,规划布局主要考虑六个方面因素:
一是与现有城市建成区发展相衔接。南阳新区与老城区能够通过已建成的五座大桥和规划建设中的三座大桥实现高效连接。白河北岸建成区涵盖市级行政文化中心和传统商业中心,主要通过改造实现功能布局优化,重点发展商业、金融、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成为市域服务中心;新区重点承担先进制造业、生态农业以及居住、休闲等部分城市功能,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推进城市拥河发展,形成两岸互动、双翼发展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二是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根据南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为“一河两岸、三组团”结构。“一河两岸”主要是通过加强白河水体及沿岸的综合治理,建设白河湿地公园、滨河绿地,成为城市公共休闲绿色长廊。“三组团”是在白河两岸形成中心组团、白河南岸组团、机场组团等3个城市组团。其中,中心组团主要通过对老城、武侯等片区的保护开发,优化布局,承担市级行政文化、体育、商业等服务功
能;白河南岸组团主要依托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业,承担部分商业、贸易、居住等功能;机场组团主要依托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发展航空物流、临空加工制造业,并依托白河生态环境优势,发展高端商务办公、会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南阳新区涵盖了白河南岸、机场两个组团。
三是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在南阳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南阳新区范围内新增建设用地45.1平方公里,加上现有建成区25平方公里,新区内建设用地共计70.1平方公里;环城高速公路内的基本农田已全部调整为一般耕地。
四是与城市功能定位相衔接。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西南及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南阳新区内有南阳机场、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的宁西铁路站和郑渝高铁南阳站,通过优化布局和功能整合,能够形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加强白河南岸开发建设,促进新能源、光电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能够显著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通过吸引人口、产业等向新区集聚,能够缓解老区交通、用地等压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为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
五是与产业布局相衔接。南阳新区涵盖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是未来中心城市产业发展的主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