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城区社区“两店”建设情况汇报(2011.03.03)
管城回族区
“两店” 及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要求,我现在将我区社区“两店”及蔬菜流通体系建设工作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区社区“两店”及蔬菜流通环节建设工作于2010年10月份启动。在市督导组组长文主席亲自带领下,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数据详实的调研报告,制定出建设方案,绘制了电子地图和演示课件,并向市委、市政府做了专题汇报。
2010年11月8日,区委书记法建强、区长岳希荣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我区 “两店”及蔬菜流通环节建设工作承诺书,并郑重承诺:2010年12月31日前,选择3个试点社区建成6个新建社区便利店;2011年9月30日前,新建便民快餐店13家、蔬菜便利店13家,新建2家城区农贸市场,新建1家蔬菜批发市场,完成1个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工作;2011年年底前再新建便民快餐店13家、新建蔬菜便利店12家,完成106家早餐流动餐车布点任务。
按照承诺,我区于2010年12月31日,已在试点社区新建社区便利店7家(新建6家,升级改造1家),其中:蔬菜便利店6家,便民快餐店1家。超额完成了郑州市社区“两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我区的目标任务。
按照承诺,我区现已建成4家便民快餐店,升级改造1家;已建成7家蔬菜便利店,升级改造1家。有关社区正在与龙头经营企业洽谈中,部分便利店正在建设中;我区新建的5家蔬菜早市已投入运营;已完成布点的36家流动早餐车经营情况良好。
按照承诺,我区拟建的2个农贸市场,其中十八里河农贸市场已建成80%并投入试用,橡树玫瑰城农贸市场已建成50%并投入试用;蔬菜批发市场目前土建工程已建成20%左右。三环内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正在调研,拟新建的一个标准化农贸市场正在选址。
二、主要做法
1、实行“一把手”负责制。2011年元月9日,在市委连维良书记视察我区社区“两店”建设工作并做重要讲话后,我区紧急召开了我区社区“两店”建设工作会议,区委书记法建强传达了连书记的讲话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区我区社区“两店”及蔬菜流通环节建设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局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并作为此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列入2011年度区政府为民十件实事。2月20日,在区人代会上,区长岳希荣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社区“两店”及蔬菜流通环节建设工作任务列入为民十件实事。
3、制订出台《管城区集中联系帮扶社区工作方案》。把社区“两店”建设工作作为区直各单位重点社区集中联系帮扶工作的主要内容。要求每个责任单位为分包社区筹集1—2万元专项帮扶资金,重点用于40平方米以上(新建)或30平米以上(改扩建)的社区“两店”建设,发掘和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推动社区“两店”建设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4、强化督查、逐级落实。实行目标管理,将任务分解至各有关单位,并由区委办、政府办两办督查室、区社区“两店”建设办公室进行联合督查,并制作了全区“两店”建设进度表,对各单位工作进度进行公示。各责任单位每周三向区社区“两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度和简报。目前,我区已召开5次“两店”建设推进会,确保了我区“两店”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三、存在问题
一是管城作为老城区,城区面积小、居住人口多、社区用房紧张,造成房租高、经营成本加大,给两店选址带来了一定困难,早餐和蔬菜龙头企业入驻不太积极。
二是社区“两店”建设活动板房的建设与拆除违法建筑两项工作冲突,社区闲置土地的“公益性临时建筑许可证”要等待市政府有关部门审批,工程开工缓慢。
三是“两店”建设标准迟迟不能出台,造成有关企业及办事处开展工作时无章可依、存在顾虑,工作进展缓慢。
四、下步打算
一是按照承诺书内容和目标分解情况,按时间进度倒排工期,实行零报告制度,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具体为元至三月份搞好辖区闲置土地摸底调查工作,协助有关企业及办事处办理“公益性临时建筑许可证”,四至九月份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承诺内容,辖区有关社区“两店”设施全面开工建设,确保完成承诺内容,十至十二月底,全面完成承诺内容,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全部任务。
二是建立周例会和工作台账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
三是鼓励辖区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竞争,引进新品牌,通过市场竞争、政府引导,推动我区“两店”建设良性、健康、规范发展。
四是在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等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建设中,明确要求新建项目的商业建筑面积及公共配套设施达到一定比例,对改造中拆迁的农贸市场要求“拆一建一”。
第二篇:店子小学安全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店子小学安全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店子小学占地面积17221.14平方米,建筑面积3487平方米,现有教学楼两栋,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12人。功能楼一栋,综合办公楼一栋,电教设备省规达标学校,学校建有微机室(50台)、语音室(50座)、多媒体教室(105平方米)等电教场所,学校内有两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一个足球场。并设有传达室、少队室、广播站、音乐室、书法室、网站等。店子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得到了发展,学校现有教职工28人,具有小学高级职称教师22人,专业教师11人,本科7人,大专1人,中师 13人,100%达到合格学历。
二、指导思想
2009年5月以来,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上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观念,坚持“教育先行、预防为主、多方配合、责任到人”的原则,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点和出发点,抓好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的落实,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按照镇“安全社区建设促进委员会”和台子教委的统一部署,学校适时成立了以高方田校长为组长的“店子小学 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安全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乡镇统筹、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工作原则,凝集社区各方面的力量,树立“安全、健康、文化”的社区理念,以建设“平安校园”为目标,以安全社区建设为载体,建立事故伤害预案、预警机制及紧急救援体系,努力实现“一个确保”(确保校园平安稳定)、“两个减少”(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害)、“三个提高”(提高全校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学校安全管理和建设的水平)。本着“安全为首,预防第一”的工作原则,紧密结合我校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围绕学生安全素质提升、预防校园意外伤害、校车安全运行、消防安全和预防校园暴力五个促进项目,从防火、防盗、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地震、雷电、洪水等各个方面,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健全组织机构,制定有效措施,抓好贯彻落实,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和谐稳定,维护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为学生及其家庭的安全出实招、办实事。切实预防各类事故和伤害,让学生人人都平等的享有安全和健康的权利,服务于家长,奉献于社会。现将安全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三、组织机构健全、安全检查制度防范措施完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安全校长为副组长、校委会 其他成员和级部主任为组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安排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细化,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学校无闲人,人人抓安全的良好局面。学校先后制定或修订了《门卫、保安安全管理制度》、《校舍安全管理制度》、《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卫生防预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疾病防治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健康教育管理制度》、《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制订了《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学校消防应急疏散预案》、《学校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疾病预防报告与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特大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等一系列预案,并进行安全逃生演练,建立了事故、传染病及时报告制度和安全预警制度,以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使学校安全工作得到有效保证。校长与安全副校长,安全主任与各部门负责人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班级与学生及家长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各职能部门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全校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局面。
四、改造基础设施,配齐配足安全设备
1、学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改造。每周组织校委会成员对校园内各场所进行巡视,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师生创 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牢固树立“把钱用在改造上,决不用在事故的赔偿上”的意识;牢固树立怎么抓安全都不过分、怎么投入都不为过的思想。两年来学校排除了以下安全隐患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1)学校对部分老化线路进行了改造。
2)我校的电闸原来存在安全隐患,学生经常自由的开关,现在已经把它进行处理并贴上警示语。
3)完成了教学楼后窗加固和部分教室门的改造。
4)配合县教育局和县气象局完成避雷设施的安装与改造。5)配合镇党委政府完成“国家安全社区”建设任务,完善各种档案资料。
6)自2010年4月份以来,我校按照县教育局和镇教委要求配备了常备的安保器械:橡胶棍5根,警用钢叉2根,催泪瓦斯2个,防割手套2付,白蜡条干若干条,还有灭火器、水管等灭火器材,此外还有铁锨等抢修器材;消毒液、喷枪、喷雾器等防疫器材以及其它必须的相关设备和器材。另外在学校重点部位安装探头11个。
7)2010年学校购置了有关安全教育的挂图计15套,完善了安全档案。这就为开展各种安全科普宣传做好了信息方面的准备。
五、加强重点安全管理
1.水、电供用管理:学生饮用矿泉水,学校有专门老师 负责对学生供应水。定期聘请电工检查学校用电线路及用电器,有线路老化情况及时向学校安全小组汇报,并进行维修。
2.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夜间值班。学校安全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夜间值班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值班问题实行“层层把关,防范第一,谁在岗,谁负责”的管理原则,细化管理,责任到人。
3.结合安全教育课,进行了多次学生防火、防震等内容的安全演练活动,收到了较好地成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4.平时结合各类安全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利用校内广播喇叭、宣传窗和班会黑板报、手抄报等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校内悬挂大型横幅标语,制造安全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5.通过发放公开信和安全宣传材料,取得广大家长们的支持,共同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构筑一方安全的港湾。
六、常规管理
(一)完善安全教育制度,经常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学校按照有教学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安全课进课程表的要求,扎扎实实的上好安全教育课。另外,学校把学习宣传贯彻《指导纲要》作为建设校园安全文化的一项重 要内容,利用黑板报、公示版、橱窗、固定标语等多种形式对《指导纲要》精神进行了宣传。
2.认真组织了“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和“教育月”活动。根据市县教育局的安排部署,两年来我们开展安全演练4次,刷新安全标语10余条,悬挂安全宣传吊联8幅,师生受教育率达到100%。
3.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学校安全教育以创平安校园为主题,以建设安全社区为根本目的。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上级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师生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开展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有针对性地扎实地开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4.以活动促教育,搞高学生安全意识。利用班会、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防火、防交通事故、防暴力伤害、防触电、防雷击、防食物中毒、防疾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利用黑板报、展板等宣传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本学年成功的举行了两次紧急情况逃生疏散演练活动,效果较好。通过这些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完善安全检查、汇报制度。查出隐患及时汇报,及时 消除,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定期排查,及时整改。俗话说,防重于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关键是要防范于未然。开展常规检查。每学期开学以后,学校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我校实行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校每个角落进行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特别是教室的门窗、学校围墙、电路的布置、学校重点部位(微机室,实验室,学生活动场地,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等定期检查,对较旧的电线、灭火设施等进行更换,杜绝隐患。
(三)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加大安全防范力度。
1.严格门卫管理。从2009年,学校聘请了专职门卫,制订了门卫职责,杜绝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严格要求外来人员出入登记,实行封闭式管理。
2.建立值日制度。学校实行学校领导、教师值日,对校园秩序、学生上下车、课间纪律、路队护送等方面进行检查。
3.加强夜间值班和节假日护校制度,实行校园24小时监控制度。加强夜间巡逻,重点保障学生及校产的安全。
4.认真开展安全逃生演练。每学期都要进行实际演练至少一次。每个教师和学生必须明确要求与路线,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确保演练取得成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救护能力。
5.加强双休日、节假日安全教育工作。每次放假前班 主任都要对本班学生加强纪律教育。
6.加强疾病卫生防预。为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学校制订了《疾病预防报告与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甲型H1N1流感预防应急预案及制度》、《手足口病预防应急预案》,购买了84消毒液,每班配备人手1支体温表,学校通过每天两次对教学楼、厕所集中消毒,并认真落实了晨检、午检检查等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作好异常学生登记,并安排专人作为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
安全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有待于学校内部不断改革创新,拓宽工作思路,逐步建立适合校情的长效机制,以逐步巩固和提高创建成果。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把本项活动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教育方法、继续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共同为师生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
第三篇:城区社区建设方案工作计划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社区”的作用对全面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早日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城区社区建设方案工作计划。
一、姜堰市城区社区建设方案的背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转变职能、重心下移、勇于创新、创造特色、循序渐进、讲求实效”的原则,围绕“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新社区”的目标,及时研究社区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有效地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这次调查情况看,目前20个社区人员配备基本到位,办公条件有了改善,初步做到了有房可用,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各项功能逐步得到完善,新的社区工作机制开始形成。去年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活动,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今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中,各社区积极履行职责,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14个社区荣获泰州市示范社区称号,我市被省民政厅表彰为社区建设示范市。在肯定社区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对照创建工作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工作整体水平不高,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有些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硬件设施不配套部分社区的办公用房尚未解决,有的社区虽然目前有房可用,但面积较小,大部分社区都没有专用的活动用房,与创建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去年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活动,大多数居委会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河南、河东、荷叶居委会是通过租借办法解决的临时办公场所。南苑、叶舍、桃园、东街、高陈、河西、振兴等居委会的办公用房都在60平方米左右,南街居委会面临拆迁。近期,市四套班子负责人“下访”,荷叶、古田、南苑等社区,办公用房今年有望解决。20个社区基本上没有规范的“四室一站”,缺少活动场所,已成为突出的问题。许多小区没有实施封闭,四面朝外,几个门同时开,对小区治安防范带来难度,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难以实施。20个社区所属有一定规模的60个小区中,天地、大成、新世纪等小区已由开发商为主体实施了前期物管,起点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2003年,新世纪花园获得省优秀住宅管理小区称号。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大部分小区难以实施规范的物业管理,特别是一些开发较早的小区存在问题较多,群众反映较大。许多小区前期建设中未设置公厕,个别小区将公厕出租,小区内活动空间小,全民健身器材无法安置,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潜在的问题比较多。南苑小区已召开了业主大会,选出了业主委员会,但与上海恒联几次接触后,对方感到难度较大,接手管理的意向仍不明确,物管方案难以实施到位。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过去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加强硬件建设的意识不强,投入严重不足。开发早的小区当时限于实力和条件,规划设计难以一步到位,执行社区用房的有关政策规定也不够严格。
2、工作机制不健全市委34号文件明确了社区职权,赋予社区必要的自治权、协管权和监督权,同时提出了3条具体保障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从前一阶段情况看,改革社区管理体制、下放管理职能的工作刚开了个头,市级机关不少职能部门并没有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有的部门强调自身工作业务性强,专业要求高,担心放权给社区,做不好还要添乱,增加工作难度;有的职能部门工作原来就与社区关联度较大,你要做继续做,并没有按照34号文件要求引起足够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有的部门只给社区下达工作任务,就是不放权,不下拨经费。由此可见,如何及时协调解决市委34号文件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队伍素质不适应随着城市管理重点下移,社区工作的对象、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社区工作的难度增大了,这就对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同志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他们有的是从原镇属企业调整过来的,有的是从镇机关精减下来的,有的是乡镇合并前老居委会保留下来的。他们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型社区工作需要,对新型社区职能缺乏认识和理解,应对居民提出的各种要求,显得力不从心;部分社区人手明显不足,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用说加强日常管理,就是参加上级机关的会议,也经常出现一个人同时要参加几个会议,同时接收几个部门的工作。
二、姜堰市城区社区建设方案的主题和目标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既要充分运用获得社区建设示范市称号的有利条件,更要及时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重要契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摆正工作位置,加大工作力度,上下同心,各方支持,形成促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扎扎实实推进社区各项建设工作,并努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社区工作计划《城区社区建设方案工作计划》。姜堰镇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领导,建议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专职分管社区工作,集中精力,专司其职,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各种矛盾。镇机关设立的社区工作办公室,要调配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明确职能,责任到人,切实从组织领导上为社区工作提供保证。到2010年,姜堰城区设20个社区,每个社区正式人员4名、聘用制人员3名;正式工作人员和聘用制人员,大专以上文化比例80%、平均年龄45岁、党团员比例50%。
三、姜堰市城区社区建设的实施步骤
1、加大投入,改善社区硬件设施条件要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努力解决社区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建议市政府用两年的时间逐步为20个社区解决办公用房。要严格执行姜委发35号文件精神,从现在开始,凡新审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部门必须一次性收足每平方米10元社区建设基金,专门用于社区和物业办公用房建设。鉴于创建验收在即,可根据今后5年房地产开发规划,测算出可收取的社区建设基金数额,并以此为基数,由建设局、姜堰镇先行筹资,集中解决社区近期硬件投入问题。新建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要由建设规划部门按社区行政区域选址,进行统一设计,并按照相关要求,达到社区办公室、警务室、民主议事室、文化活动室“四室合一”的标准,整体使用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具体工作由建设局、姜堰镇共同实施,资金从社区建设基金中列支。要着手研究适当加大市财政对社区人员工资支付比例问题。目前68名正式人员年需经费83.5万元,58名临时人员年需经费19.9万元,两项支出共101.7万元,市财政仅补贴12.5万元,其余全部由姜堰镇承担,镇财政相对压力较大,建议市委、市政府参照300个行政村实施办法,23名社区主要负责人的工资和保险由财政统筹。
2、加大培训,提高社区队伍素质要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把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列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定期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组织、人事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探索研究社区新的用人机制,不断给社区管理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要通过考核录用,专岗聘用、兼职、挂职等多种途径,从高校毕业生、原市属企业管理人员、退伍军人、机关退二线人员中录用、聘用一批热心和胜任社区工作的同志。姜堰镇、民政局要加大监管和考核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人员约束和激励机制。
3、部门职能进社区,提高社区工作能力要认真贯彻执行姜委发34、3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在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完善各专业委员会工作职责,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实施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围绕“服务基层,方便群众”的宗旨开展工作。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实现中心下移。市级机关各部门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原则,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需社区居委会协助的,凡有专项拨款或收费的,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社区居委会。公用事业单位、其它社会组织需社区居委会代办的工作,经自愿协商、合同约定,实行有偿服务。姜堰镇、民政局要在借鉴外地成功做法基础上,认真调研论证,根据市级相关有关部门经费来源情况和在社区的工作量,起草《姜堰市有关部门职能与经费同步进社区实施细则》,经市社指委讨论后,提请市委、市政府决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探索社区发展途径的多样化。要加大物业管理工作的推进力度,认真监督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规范诚实地开展工作。积极实施社区公共服务事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尝试社区公共服务经营权有偿转让,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社区群众对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支持率和参与率。
四、姜堰市城区社区建设方案的理论依据姜委发34、35号文件精神,明确了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在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完善各专业委员会工作职责,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实施权力下放,重心下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围绕“服务基层,方便群众”的宗旨开展工作。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实现中心下移。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原则,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
五、姜堰市城区社区建设方案的效果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转变职能、重心下移、勇于创新、创造特色、循序渐进、讲求实效”的原则,实现“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新社区”的目标,20个社区人员配备到位,办公条件改善,做到有房可用,工作基础夯实,组织体系健全,各项功能得到完善,新的社区工作机制形成。各社区积极履行职责,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10年,18个社区创泰州市示范社区称号,创省社区建设示范市。
六、姜堰市社区建设方案所涉及的人员情况(略)城区社区建设方案
第四篇:黄冈城区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黄冈城区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市民政局2001年8月20日)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鄂发[2001]9号)为依据。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黄冈跨世纪发展目标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以社区党的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社区服务为龙头,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积极探索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和管理新机制,创建具有黄冈特色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社区功能,强化社区管理,发展社区事业,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黄冈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社区组织。大力加强社区党的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包括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
(二)完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和基础。要大力发展福利性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经营性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要积极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为社区居民和下岗职工拓宽就业渠道,培育城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引入市场机制,向社会化、网络化、实体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活跃社区文化。从创建文明社区做起,在社区范围内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教育、体育、科普及其它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通过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倡导服务群众、奉献社区的道德风尚,引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邻里和谐、家庭和睦,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志愿奉献,情暖社区”的良好社会风气。
(四)强化社区治安。搞好社区内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配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开展创建安全文明街道、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楼栋等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生活环境。
(五)健全卫生网络。要建立能满足社区群众多元化卫生服务需求的区、街、站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让社区群众享受到优质、方便、经济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社区居民特殊要求,提供按需求诊式、建档定期上门式、家庭病床式、家庭医生式等不同需求的卫生服务方式。
(六)美化社区环境。立足于为社区单位和居民办实事,精心管理和塑造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将主次干道卫生标准和要求向社区延伸。探索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加强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的新办法、新途径,提高社区环境卫生管理的水平和档次,建设整洁、优美、舒适、温馨的美好家园。
(七)发展社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面优化社区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创办社区经济实体,不断壮大社区自身经济实力。
(八)建设文明社区。认真做好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社区文明程度,搞好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楼栋、五好家庭的创建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
1、制定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黄州区及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要根据《黄冈城区社区建
设工作方案》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拟定工作方案,明确操作方法及步骤。
2、调查摸底划定社区。黄州区和开发区要抽调专人,搞好综合调查。在此基础上,首先把位于城区的村委会一律改为社区居委会,实行“五个不变”,即原村委会土地使用权不变、财产所有权不变、债权债务不变、经济管理职能不变、干部在换届之前不变;安居小区重新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范围划定和名称确定由黄州区民政局负责;原居委会之间、居委会与村委会之间的管理“死角”、“插花地”,要按照方便居民生产生活,符合居民认同感,便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原则,划入就近的居委会进行统一管理。
(二)宣传发动阶段
1、召开黄冈城区社区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传达上级精神,部署社区建设任务,广泛发动,层层动员,全面启动社区建设工作。
2、分别由黄州区各街道办事处和开发区起草一封致辖区单位、居民的公开信,讲明社区建设的意义、内容及作用,动员所辖单位及居民关心支持、主动参与。
3、组织黄州区及其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专班人员、各居委会干部进行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专班人员的社区建设理论水平和实施操作水平,为社区建设的全面推进打好基础。
(三)组织建设阶段
成立社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选举产生社区的主体组织。
1、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中起主要作用,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根据社区内党员的人数,可成立社区党总支或党支部,接受街道工委的领导。社区内的各类服务机构、物业管理公司、小型民办企业、各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员和社区居民中离退休党员、尚未分配的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及暂住人口中的党员等,党的组织关系均转到社区党组织,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居民中下岗职工和在职人员是党员的应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并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以便加强对党员干部8小时之外的管理教育。
2、成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社区的权力机构,其成员由居民代表、社区单位代表40-60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选举本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讨论社区建设重大事项,反馈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3、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办事机构,代表社区成员管理社区内的公共事务,是社区成员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法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监督、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其成员向社会公开招聘,定岗竞争,择优入围,依法选举产生,按照社区规模,一般由3人、5人或7人组成,即1000户左右的社区配3名,2000户左右的社区配5名,3000户左右的社区配7名。社区居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其它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社区内的建设和管理教育、服务等工作,落实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听取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的建议和意见,努力实现政府有关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任务。
4、有条件的社区可以成立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是社区的监督机构,由社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单位代表10-15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民主议事,协助和督促社区居委会制定社区建设目标;代表社区居民监督居委会的各项工作。社区协商议事会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遇到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可临时召开会议。社区党组织的产生办法由组织部门另行制定,后3种组织的产生办法由民政部门另行制定。
建立社区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的社区,可借鉴外地经验,建立新的社区经济组织。
(四)建章立制阶段
1、新一届社区居委会要在充分讨论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制定出社区发展规划、社区自治章程和社区居民公约。
2、建立社区各主体机构的工作制度和划定各主体机构成员的职责范围。
3、制定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考评办法和考核标准。
(五)规范建设阶段
1、理顺关系。包括社区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社区居委会与政府及其各部门的关系;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其它主体组织的关系;社区居委会与社区中介组织的关系;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和辖区居民的关系。
2、明确责任。制定社区建设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责任,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协调运转,切实保证社区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3、转变职能。政府各职能部门根据“重心下移,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确保社区享有充分自治权。
四、组织领导
社区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较大,城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及时妥善解决社区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黄冈城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社区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有关部门及单位也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城区社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附:
黄冈城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陈定国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邱秉源市政府副秘书长、农委主任
高迎涛黄州区政府区长
叶胜利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蔡德坤市民政局局长
高世友市公安局党组书记
魏国华市城建委副主任
成员:卢正旺黄州区政府副区长
朱双喜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邹德元市民政局纪检组长
宋耀正市公安局副县级侦查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市民政局,邹德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丰火元和汪启瑞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社区居委会组建工作方案 组建金坑坝社区居委会是进一步加强对金坑坝新区管理的需要,是加快金坑坝新区建设步伐的需要,是促进金坑坝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需要。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批准成立金坑坝社区居委会的文件精神,遵循“居住社区化,资产股份化,务工非农化,福利社保化,同时注意保持计生等有关政策的延续性”的基本原
一、则,结合该地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基本情况 金坑坝社区位于松潘县城东北角,居住于此的居民主要为2003年我县实施松州古城恢复建设工程以来因城镇建设拆迁而安置的进安镇和进安乡的拆迁户,分别来至进安镇的岷山一村、岷山二村、中江一村、中江二村、南街村以及进安乡的顺江一村、顺江二村、东裕村、外城村,现有居民199户,总人口710人。现有居民中,100%的家庭有绝大部分成员或全部成员通过“农转非”而成为城镇居民,城镇居民人数占总人口的97%左右。由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城镇建设征用土地,现有居民的人均耕地已不足0.3亩,90%的居民已不从事农业劳动,不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因此,在该地区组建“社区居委会”,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条件已经具备。为此,进安镇人民政府于2006年……
第五篇:电子政务汇报稿建设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强化协同,稳步推进,开拓创新
建设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区委落实数字长宁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实现城区信息化走在前列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具体体现。今年6月下旬,区信息委明确建委作为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牵头部门。为此,建委积极发挥牵头协同作用,提高认识水平,认真对接信息化工作目标,不断进行探索和梳理,稳步推进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作为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子系统之一,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更好地推进城区建设精品化、城区管理精细化的内在需要,为更高质量地实现区“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途径。区信息化工作会议后,作为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牵头部门,区建委深感责任重大,召开多次会议研讨相关事项,积极与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取得专业和技术上的支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信息化工作的专项领导,落实组织保障机制,建委党政班子多次开会讨论信息系统建设的工作,并明确由建委主管信息工作的领导区建委主任张嘉华作为第一负责人,总揽全局、全面负责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的项目建设和技术应用推进;由协管信息工作的副主任作为直接责任人,主要抓、抓主要,专
1门组织落实专项工作的具体实施;配备了懂操作、有技术、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参与具体工作的运转,从组织领导、专职力量等方面配足、配强信息化建设团队。
二是积极协调沟通。上半年,建委主要领导先后两次参加乔区长召集的城区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专题座谈会,同时,积极与建设系统其他职能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共同就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基础数据资料的梳理、现有数据库资源的整合等进行交流座谈,认识到全区建设一体化公务员工作平台及协同工作、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并初步梳理了建设专题系统中需解决的问题:如人员、维护经费问题,有些现实工作中受牵制的信息是否纳入系统,如何与各大职能局对接、与原系统及市系统的衔接等。
三是认真开展调研。自今年初信息委在全区分七大领域开展调研以来,建委领导与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共同交流探讨本单位信息化工作现状和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将来设想,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综合联动为原则,对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所涉项目、部件进一步调研细化,梳理各部门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现状,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长远需求,研究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会同建设系统各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前期各项工作,为后续推进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整合打下了较扎实的基础。
二、了解现状,构筑思路
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脚踏实地,需要首先明确梳理各部门现有的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认真思考、探索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稳步有序地开展和推进工作。
一是仔细梳理现状。区建设系统自2002年开始地下管理GIS系统建设以来,已陆续建成了市政管线、园林绿化、河道管理等城市建设和管理GIS系统,区建委综合平台完成了园林绿化、河道管理系统的叠加,并与各子系统实现网络互联,各单位维护更新系统的同时同步实现建委综合平台的信息维护。规划局也建成了一书两证共享平台、规划档案管理查询系统、地名管理系统等;房地局建成了房地产登记交易系统、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廉租管理信息系统、商品房维修基金管理系统、物业企业资质管理信息系统和小区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初步建成了市政、绿化、河道以及房地产交易等一批基础数据库,取得了比较好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建设提供了基础。
二是明确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思路。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旨在实现城区建设和管理资源的数字化、综合化、一体化、信息化,将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业务信息集中在一起,提供全面综合信息查询,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因此,我们要首先向已建成城区管理系统的兄弟区学习,如徐汇、闵行等,拓宽思路,取长补短。然后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分析各自最先纳入城区信息系统中的内容,通过联系会议沟通,确立初期系统包含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数据间的相关性,确立一至二个部门协同事项。从而,在组织体系、工作机制、技术标准、运行模式等方面创新,搭建政府为主导的公共信息平台,明确基础数据、项目标准,建立完
善信息采集更新机制,实现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让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可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限制,全方位地得到政府优质、规范、透明、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建设城区建设和管理的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
三是认真整合已有资源。为进一步加快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水平,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城区建设水平、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克服上述分散的信息系统及数据资源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不均衡、数据无法有效共享、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建立一个包括建设系统各行业数据的综合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要大力整个已有资源,陆续接入各个专业子系统如市政、绿化、规划、房地、管线、河道、招投标等数据资源,实现一个系统、一张图,各部门在各专业详尽数据的建模基础上,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负责日常数据维护更新,最终为区委区府提供一个可以总揽全局的系统,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可以了解政务公开的信息平台。
三、顾全大局,积极牵头
作为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整体性工作,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不是一个部门、两个部门之间的事情,而是涉及建设系统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因此我们切实树立起大局观念,发挥协作精神,推进综合信息系统建设。
一是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信息化先行区,实现城区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工作目标”,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发挥团队作战的协同精神,联动推进,共同构建。
二是区建委主动跨前,切实发挥牵头组织作用,加强对信息系统总体框架进行论证,担负起我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建设的重任。
三是与区信息委、各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充分发挥信息委的技术力量优势、各专业部门的专业知识优势,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力量互动,积极配合,认真学习好的经验,紧密结合我区实际,本着安全、实时、便利、实用的原则,形成电子政务建设的工作合力,确保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做到工作务实、数据扎实、创新求实。
对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信息化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对照我区电子政务建设的艰巨任务,我们深感重任在肩,我们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开拓创新的使命感、稳步推进的责任感,扎实、有序、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城区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实现“十一五”规划城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目标做出努力。
长宁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二〇〇七年八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