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06:1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闽政„2016‟29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经研究,现将《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

2016年7月13日

(此件主动公开)

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

(2016—2020年)

为进一步改善我省小流域和农村水环境质量,保障全省水生态安全,加快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制定本整治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长效导向、共治导向,进一步推进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企业施治、社会参与”的水环境保护新机制,实现小流域“水清、河畅、岸绿、生态”,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绿色福利。

二、基本原则

党政同责,分级治理。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明确省、市、县、乡、村五级职责,落实部门环保监督管理“一岗双责”,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形成上下协同联动的小流域治理格局。

源头管控,综合施治。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源头管控、综合施策,加强对全省小流域污染情况的监测梳理,加强分类指导,有计划、分阶段推进重点行业、区域和流域水环境治理。

水陆统筹,突出重点。坚持区域联动、水岸共治、治管结合,统筹协调上下游,对污染严重、流域水环境影响大的分轻重缓急加快治理;实施“一河一策”,推动流域精细化整治,形成长效机制。

全民参与,社会共治。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积极作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变“政府治”为“全民治”,形成全民治水的强大合力。

三、整治目标

一年打基础。到2016年底,完成小流域水质监测普查,确定整治方案;基本消灭垃圾河,八大生猪养殖重点区域的小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三年见成效。到2018年,汇入12条主干流及直接入海的小流域消除劣Ⅴ类水体,省级考核的重点整治小流域消除劣Ⅴ类水体,消灭“牛奶溪”。

五年大变化。到2020年,全省小流域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90%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农业污染整治

1.加大畜禽养殖整治力度。以流域水质达标为目标,根据当地流域环境容量,调整优化养殖业布局,加大力度逐年压减畜禽养殖量。各地禁养区、可养区划定要细化到村,建立网格化动态巡查机制,严防畜禽养殖向支流源头蔓延,依法关闭拆除可养区内存栏250头以下、未提出改造方案或改造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生猪养殖场(户)。加快落实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任务,鼓励生猪养殖污染防治重点县(市、区)建立智能化监控平台。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鼓励探索PPP等第三方污染治理新模式,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市、县开展畜禽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县创建活动。2016年底前,全面完成存栏5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可养区内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环保厅牵头,地方各级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体系,实现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重点推进设施作物、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体系,试点建立农村定点有偿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站点,到2020年,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牵头

3.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坚持生态优先,按照不同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水体功能和水体承载能力,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深化水产养殖水污染治理,加强养殖投入品管理,水产养殖集中区域必须实行水环境监测;严格控制水库网箱养殖规模,对不符合养殖规划的网箱养殖开展专项整治和清退,全面取缔饮用水源水库网箱养殖。到2020年,基本完成不符合养殖规划的网箱养殖清退工作。

责任单位:省海洋渔业厅牵头

(二)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4.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科学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鼓励人口集聚和有条件区域建设有动力或微动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2016年底前,“六江两溪”流域1公里范围内和土楼保护区内292个乡镇要实现污水有效处理,其余乡镇要力争在2018年底前完成。到2020年,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置覆盖率达到70%。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环保厅牵头

5.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因地制宜抓好垃圾处置,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海岛地区可采取堆肥、填埋等就地处理方式。完善村庄保洁制度,加强对河道、池塘、沟渠周边及水面垃圾的清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2016年底前,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置覆盖率达到40%以上,2018年底前达到90%以上并完成农村积压垃圾清理任务。2020年底前,所有乡(镇)、村实现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率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牵头

6.健全农村污水垃圾处理长效运管机制。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运行管理模式,培育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落实县、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的责任,力争到2020年,所有镇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行专业化运行维护管理。加强已投用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的长效管护,鼓励运用市场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管护,提高管护水平和设施运行效率;对分散处理的,应发挥村级责任主体作用,落实管护责任人,建立政府扶持、村级自筹和社会支持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资产管理制度,按照“一设施一档案”,定期向社会公布设施管理相关信息。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财政厅、环保厅牵头

(三)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7.规范农村水源地保护。县级政府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快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隔离防护设施和边界标志。2016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供水人口200至1000人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的划定。

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环保厅牵头

8.加强农村水源地整治。推进农村区域集中供水,加快饮水安全工程的改造,强化水源设施管理;对已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违规项目要限期整治,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生产性、经营性排污口,要在划定后一年内关闭拆除完毕;2020年底前,已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违规项目、违法排污口整治完毕。

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环保厅牵头

9.健全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长效管理机制,明确供水工程及水源管护主体,消除水源地安全隐患;推进农村供水机构和水质监测机构建设,设立维修养护基金,保障工程长效运行。按规定开展水质监测,2017年起,逐步公布日供水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人以上水源水质状况;2020年全面实现水源地水质信息公开。

责任单位:省水利厅、卫计委、环保厅牵头

(四)全面推进工业污染防治

10.严格环境准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一级红线管控区实行严格管理,禁止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内严禁损害主导生态功能和不符合生态保护方向的建设活动,实行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制度。(省环保厅、发改委牵头)发挥规划环评约束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在组织编制区域、流域规划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过程中要同步开展规划环评,优化开发规模、结构和布局。(省发改委、环保厅、经信委、水利厅牵头)严格建设项目环评管理,闽江水口电站以上流域范围禁止新、扩建制革项目,严控新、扩建植物制浆、印染、合成革及人造革项目;九龙江北溪江东北引桥闸以上、西溪桥闸以上流域范围禁止新、扩建造纸、制革、电镀、漂染行业项目和主要排放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工业项目。在水环境质量不满足功能区要求、无环境容量的流域内,禁止新建增加相应污染物排放的项目。(省环保厅、发改委、经信委牵头)

11.加强重污染行业整治。2017年底前,力争完成氮肥、印染及造纸等行业高污染、高能耗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制订完善重污染行业污染物排放地方标准。根据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适时制定九龙江、龙江流域以及污染控制重点地区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确保达标排放。

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环保厅牵头

1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实施更加严格的落后产能地方淘汰标准,加速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退出;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十小”企业,关闭能耗高、污染重、治理无望的企业和生产线,加大电镀、氮肥、农副食品加工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力度。

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环保厅牵头

13.加强工业园区集中治理。新建的化工、印染、电镀、铅蓄电池、皮革、合成革及人造革建设项目,应布设在环保基础设施齐全并经规划环评的专业园区内,现有企业要加快引导入园发展。(省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厅、住建厅牵头)新建、升级工业园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现有省级及以上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应全面实现污水集中治理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其他类型开发区、工业园区应于2017年底前建成。(省商务厅、经信委牵头)

(五)开展小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

14.实施河道生态修复。推进“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围绕小流域整治重点,2016年治理河流600公里。开展河道拆违、生态清淤、河面漂浮物清理、河道两岸堆放的废渣与垃圾清除等专项整治行动,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两岸截污工程应同步规划设计。鼓励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引进专业养护公司承担河道保洁工作;2016年基本消除垃圾河,2018年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省水利厅牵头)加强河道采砂和洗砂管理,全面打击非法采砂和洗砂行为,制定县(市、区)河道采砂和洗砂管理规划,对影响水源保护区和水生态的河道逐步实行禁采、禁洗。(省水利厅、住建厅、国土厅、经信委牵头)

15.实施封山育林。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行林地定额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公益林和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管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探索天然林生态修复和补偿机制,提升森林质量。推进“四旁绿化”和“三带一区”建设,大力开展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保护与恢复,实施低效林改造和生态修复,加快水涵养林建设,加强河流湿地保护。结合工程治理措施,保护好森林和植被,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到2020年全省完成封山育林1000万亩。

责任单位:省林业厅牵头

16.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强化水土流失重点区域治理,营造水土保持林,禁止陡坡开荒种地,对已经开垦地区开展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流域水土保持能力。全面开展重点农业类生态功能区、城镇与城郊农业(或集约化高优农业)功能区、重要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生态修复,加快实施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示范工程。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企业化运作。到2020年,全省水土流失率控制在8%以内。

责任单位:省水利厅、农业厅牵头

17.加强水电站整治。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力发电等调度应当服从水资源统一调度。完善水量调度方案,科学合理安排和考核水电站下泄水量,结合水电站技术改造,增设生态下泄流量设施或生态机组等措施,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采取综合施策,建立小水电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河流最小生态流量要求的水电站要限制运行;对安全隐患重、生态影响大的小水电站,要有序强制退出。

责任单位:省水利厅、经信委、环保厅牵头

18.加强矿山整治与修复。加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力度,严格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实行“边开采,边治理”。对历史遗留的无主废弃矿山,2016年底前,当地政府应完成调查建档工作;2018年底前,制定总体整治计划,逐点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并分轻重缓急,因地制宜组织实施。(省国土厅牵头)现有建筑饰面石材集中加工区域应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配套污水管网和水回用系统,实现零排放。现有零散分布的建筑饰面石材企业应严格执行环保相关要求,并实施差别电价政策,促进零散企业尽快搬入集中区。2018年底前,基本消灭“牛奶溪”。(省经信委、环保厅牵头)

(六)强化环境监测与监管执法

19.加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制定实施《小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拓展方案》,推动我省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向小流域延伸。2016年开展全省小流域监测点位踏勘布点和水质监测普查,对“垃圾河”“黑臭水体”、V类、劣V类水体及八大生猪养殖重点区域内的小流域开展监测,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整治;2017年对前一年度水质不达标的小流域开展水质监测,加快小流域自动监测站建设;2018年实现小流域监测全覆盖。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运行资金由省级财政统筹安排。(省环保厅、财政厅、发改委牵头)分期分级建设完善区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2017年起日供水1000吨或服务人口10000人以上乡镇水源地实现定期监测。(省卫计委、水利厅、环保厅牵头)

20.推进环境监管网格化。各级政府要统筹辖区内负有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相应的环境管理资源,依托城乡社区网格,完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强化三级网格(乡镇、街道)与四级网格(村、居)的联动机制,推动环境执法力量向农村基层延伸,确保不留死角,不存盲区。把小流域的环境监管作为环保网格化监管任务的重要内容,重点小流域所在的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要建立环境监管责任制,明确小流域环保监管检查、日常巡查、协调、报告等职责,及时发现制止违法排污现象。小流域网格化环保监管工作列入地方党政领导综治(平安建设)责任书,保障小流域环保网格监管落实到位。

责任单位:省环保厅、编办牵头

21.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强化小流域环境执法监管,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深入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小流域日常巡查制度,实施差别化执法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建立环保与公安部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依法重点打击小流域环境违法行为,保持对环境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对涉嫌环境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单位:省环保厅牵头

五、保障措施

(七)完善工作机制

22.细化目标任务。各地要在2016年底前制定并公布本地区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坚持“一河一策”,强化不达标流域治理,明确整治路径、目标、时间节点,逐年确定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的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向社会公布,每年向上一级政府报告流域治理情况。

23.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落实“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上下游、左右岸紧密协作、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目标共治的联防联治格局。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环保监督管理“一岗双责”职责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小流域环境监管责任,建立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和信息通报制度,形成水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

24.全面落实河长制。切实落实各级河长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健全省、市、县、乡(镇)四级河长体系,推动设立小流域村级管理员,将各项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各级河段长及相关部门。县、乡(镇)河长、河段长要加大对责任河道的巡查力度,发现污染事故或污染隐患的,要第一时间督促或通报有关部门查处。强化责任落实机制,按照“突出重点、分级管理”的原则,每条河要建立“一河一档”和项目库,制定“河长”考核细则和奖惩办法。实施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每年向社会公开并定期公布整治进展。

25.建立联防联治机制。流域上下游市、县(区)要建立联合监测机制,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同步采样、同步监测,监测点位由相邻区域环保部门共同确认后报上一级环保部门;建立联合通报机制,每月定期相互通报相邻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逐步实现监测数据的互通和共享;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开展相邻区域定期联合执法和不定期异地交叉执法,共同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对交叉执法发现的问题要第一时间通报给相关部门,提升区域联合执法水平。

26.严格考核与奖惩。小流域整治情况纳入党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并作为对各地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加大考核权重,考核结果作为各地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省环保厅、省委组织部牵头)综合运用行政及舆论监督手段,加强督察、暗访和信息公开,实施重要断面水质双月考、定期排名通报制度,对流域整治不力、未完成年度整治目标任务的地方,采取媒体曝光、通报预警、约谈及限批等措施;对水质持续恶化、不升反降的,按照《党政领导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予以追责。(省环保厅牵头)

(八)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

27.多渠道筹措资金。省财政设立小流域“以奖促治”专项资金,2016-2020年每年安排3~5亿元,对水质类别达到考核要求、水质提升的市县予以奖励,奖励资金由市、县统筹用于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具体奖励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环保厅另行制定。整合省直相关部门资金,加大重点小流域整治力度。(省财政厅、环保厅牵头)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小流域治理及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将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和激励,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治理。(省财政厅、发改委牵头)各地可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公益基金,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动员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小流域治理公益项目;积极探索村民自建模式,试行众筹等新方式来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省环保厅牵头)

28.强化项目带动。各地要建立小流域治理环境整治项目库,创新项目生成机制,推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农村环境保护工程、危险废物处置工程等治理工程体系,以项目带动环境治理。深化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以项目带资金,积极推广运用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鼓励推出小流域和农村环境治理投资工程包。

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环保厅、财政厅牵头

(九)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29.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建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融合的环保宣传教育大格局,全方位、多形式宣传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真正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在主流媒体上设立污染小流域和破坏农村水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台,建立媒体参与环境执法、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形成“保护水环境人人有责、改善水环境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30.推动全民参与。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环保监督机制,引导公众有序参与和监督小流域和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监督和举报污染小流域和破坏农村水环境的行为。强化志愿服务,建立小流域和农村水环境治理志愿服务队伍,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构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闽政文〔2009〕339 号 【发布日期】2009-10-18 【生效日期】2009-10-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

(闽政文〔2009〕339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福建省质量奖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月十八日

福建省质量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激励我省企业或组织不断追求卓越绩效,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质量振兴,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品牌带动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福建省人民政府设立福建省质量奖,用于表彰在经济领域中实行卓越绩效管理、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企业或组织。

第三条 福建省质量奖的评审遵循企业或组织自愿申请、市场评价、好中选优、不收费和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 福建省质量奖为奖,每年评审一次,每年授奖总数不超过五个,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可重新申请。

第二章 评审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福建省人民政府设立福建省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质评委)。省质评委由省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主任委员,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经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委员,成员由福建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经贸行政主管部门研究提出,上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省质评委负责研究、确定福建省质量奖评审工作的方针、政策,审定获奖企业名单。

第六条 省质评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质评办),挂靠在福建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福建省质量奖的组织实施工作。省质评办由福建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主任,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和省经贸行政主管部门的分管负责人兼任副主任,有关部门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省质评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修订)福建省质量奖管理办法和评价细则。

(二)制订福建省质量奖标志管理办法。

(三)制订评审人员的管理规定,组建评审专家库。

(四)组织实施福建省质量奖的材料审查、现场评审和监督管理工作。

(五)其它日常工作。

第七条 省质评办下设材料审查组、现场评审组和监督检查组。材料审查组和现场评审组从评审专家库相关专业的专家中随机抽取组成。监督检查组由相关厅局监察人员和部分专家组成,负责对整个评审过程进行监督。

福建省质量奖评审专家库的评审专家从省质量协会、省名牌协会、省质量合格评定协会、省商标协会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有关专家中产生。

第三章 申报范围及条件

第八条 申报范围:在福建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组织。申报企业或组织依据评审标准,在自我评价基础上提出申请。

第九条 申报企业或组织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行卓越绩效管理成效显著,质量管理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二)主导产品或服务质量严于国家(行业)标准要求;依法接受国家法定的质量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在国家、省级质量监督抽查中连续三年合格;出口产品的企业,三年内未因质量问题被进口国通报。

(三)各项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经济效益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五)连续三年无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

(六)依法纳税,三年内无税收违法行为发生。

第四章 评审标准

第十条 福建省质量奖的评审标准采用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Z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第十一条 福建省质量奖评审标准注重企业或组织的社会责任、战略策划与实施、顾客和市场、资源和过程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全过程控制,注重其运作绩效、满足顾客需要和持续改进的能力,以及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发展潜能。

第五章 评审和授予

第十二条 符合福建省质量奖申报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填写《福建省质量奖申报表》,按照评审标准和填报要求,从采用方法、工作展开和实施结果三个方面对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相关涉税证明,并将申报表、自我评价报告和必要的证实性材料一并寄送所在地设区市质量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申报企业或组织所在地的设区市质量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经贸部门,对申报企业或组织进行资格审查,无异议后签署资格审查意见,并将审查合格的申报材料联合报送省质评办。省质评办材料审查组对申报企业或组织的申报材料进行符合性审查,出具审查意见,并提出可否进行现场评审的建议。

第十四条 省质评办通过报刊或者广播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示申报企业或组织的质量经济指标,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 省质评办组织对所有材料符合性审查意见和公示结果进行集体审议,确定符合现场评审条件的企业或组织名单,参加审议人员由省质评办成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材料审查组成员、监督检查组组长组成。

第十六条 省质评办组织现场评审组按现场评审标准和要求,对符合现场评审条件的企业或组织进行现场评审,出具现场评审报告。评审组一般由三至五名专家组成。

第十七条 申报企业或组织对评审组现场评审指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向省质评办提交改进报告和必要的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监督检查组按照不少于20%的比例对经过现场评审的企业或组织进行监督抽查,向省质评办提交监督抽查意见。

第十九条 省质评办对申报企业或组织的申报材料、现场评审报告、改进报告、监督抽查意见等进行全面审查,提出获奖候选名单,并将相关的全部材料一并报送省质评委。

第二十条 省质评委组织省质评委成员对候选获奖企业或组织的全部材料进行评议,以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确定获奖企业或组织建议名单(需五分之四以上省质评委委员参加会议,且参加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

第二十一条 省质评办通过报刊或广播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示获奖企业或组织的建议名单,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有异议的,由省质评办核实后,将异议和核实材料一并报送省质评委按第二十条再次评议。再次评议结果与原建议不一致的,撤销其建议名单;再次评议结果与原建议一致的,同公示结束无异议的名单一并报省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 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省质量奖的最终获奖名单并颁奖。

第二十三条 授予获奖企业或组织福建省质量奖奖牌、证书并奖励200万元,向社会公布获奖名单。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获奖企业或组织在有效期内可在其产品外包装、广告上宣传,展示福建省质量奖标志,并注明获奖时间。

第二十五条 超过有效期未重新申请或重新申请未获通过的,不得继续使用福建省质量奖标志。任何企业、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伪造或冒用福建省质量奖标志,不得擅自制作福建省质量奖证书和奖牌。伪造或冒用福建省质量奖标志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二十六条 申请福建省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所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对弄虚作假等以不正当手段骗取福建省质量奖的,经省质评委同意后由省质评办提请省政府撤销其福建省质量奖称号,并向社会公告。同时,永久取消其申报资格。

第二十七条 获得福建省质量奖的企业或组织在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质评办提请省政府撤销其福建省质量奖称号,并向社会公告:

1.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的;

2.经营管理不善,出现严重经营性亏损的;

3.发生其他违反省政府质量奖宗旨与原则的重大事项的。

被撤销福建省质量奖称号的企业或组织,不得在其产品外包装、广告上展示福建省质量奖标志。

第二十八条 参与福建省质量奖工作的人员,在推荐、评审、监督和其他有关工作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法违纪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第二十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评奖工作收取费用。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福建省质量奖所需的奖励、评审和办公等相关经费,从省质量行政主管部门预算的名牌品牌专项经费中安排。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解释权归福建省质量奖评审委员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老龄事业“十五”计划(2001-2005)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2002]44号 【发布日期】2002-09-30 【生效日期】2002-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老龄事业“十五”计划(2001-2005)》的通知

(闽政[2002]44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福建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 建 省 人 民 政 府

二○○二年九月三十日

福建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

(2001―2005年)

为确保老龄事业与我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根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以及《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省老年人口发展形势和老龄工作的实际,制定《福建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一、九十年代我省老龄事业的基本情况?

我省是全国较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省份。截止1999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81.34万,占总人口的11.5%,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5.28万,占总人口的8.40%。

九十年代是开创我省老龄事业,迎接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起步年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支持下,我省老龄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一是老龄工作法制化进程加快。颁布实施了《 福建省老年人保护条例》,成立了贯彻《老年法》执法协调小组。二是老龄工作组织形成网络。全省所有的市、县(区)和乡镇(街道)都建立了老龄工作机构。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了一支热心老龄工作、勤奋敬业的专兼职工作队伍。三是老龄宣传工作卓有成效。全社会老龄意识、敬老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四是“敬老工程”活动顺利开展。通过开展为老年人办实事、社会敬老优待服务等活动,使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五是老年福利基金稳步发展。各级各类老年福利基金支持老年福利事业,为老年人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六是老龄科学研究得到加强。几年来,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和老龄工作者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举办研讨会、出版论文专辑等形式,活跃了老龄问题的科学研究。?

十年来,我省老龄事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老龄工作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认识不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够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一些地方社区老年福利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老龄事业投入不足,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虐老侵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五”期间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老年法》、《条例》、《决定》和《实施意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全面推进我省老龄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六个老有”,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做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步伐,努力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逐步构建比较完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实现“六个老有”在农村有较大的改善,在城镇有较大的提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老龄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把老龄事业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对老龄事业的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增长挂钩的调节机制,把解决现实老龄问题和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以及老年人口日益高龄化趋势的长远准备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2.坚持老龄事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发展老龄事业要着眼于体制创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推动老年服务业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

3.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倡导个人的自我养老准备。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业,走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

4.坚持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并重,用法制和道德的力量营造发展老龄事业的社会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法律约束机制,完善道德规范,重视舆论引导,增进代际和谐。

5.坚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保障老年人物质需求的同时,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重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引导老年人自立自强,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我省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结合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对策。重视农村老龄问题和农民的养老问题,积极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养老的新模式;解决好老少边穷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加强对高龄老人、残疾老人、老年妇女、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把老龄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区、基层。?

(四)主要任务?

1.初步建立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经济供养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实现老有所养。?

在城镇,要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推行以养老、失业、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险,依法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率。进一步完善社会统筹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补充养老保险,提倡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积极推动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逐步做到退休人员与企、事业单位相分离,人员由社区管理,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完善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节机制,确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的支付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随着经济发展和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合理增加基本养老金,使离退休人员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作准备。

?

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中,要重视做好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险。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检查督促赡养人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的家庭赡养义务的落实,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水平。倡导和推行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鼓励低龄健康老人提高自养能力。充分利用家庭照料资源,探索支持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的有效办法,逐步优化支持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社会环境。

?

按照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老人救助体系。通过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制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因不可抗拒力或突发情况等原因而导致特困的老人实行临时性救助,大力倡导多种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温暖活动,向特困老人提供经济资助。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老年人优先纳入保障范围,切实保障贫困老人的基本生活。对“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继续完善以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事业单位,可建立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对高龄老人、独生子女家庭老人、农村二女户家庭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又有经济困难的老人给予补助。?

巩固和发展养老创收基地、创收项目,在进入小康村的农村基层组织,要积极探索为老农民发放固定生活补助或养老金。有条件的行政村,可将未承包的集体土地、山林、水面、滩涂等作为养老创收基地,收益供老年人养老。?

加快老年福利设施建设,为老有所养创造条件。力争到2005年,城市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机构的床位总数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乡镇要努力办好敬老院,有条件的要逐步将敬老院建设成综合性多功能的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力争敬老院在全省乡镇的覆盖率达到98%以上。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的办法,办好示范性的养老设施,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以社区为基础、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设施,注意以需求为导向发展护理型养老设施。老年福利设施的建设要执行国家强制性的标准,严格按照建设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并加强督促检查,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2.初步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落实老有所医?

要完善和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医疗费的保障机制和退休职工依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老年医疗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社区老年卫生工作,大力发展社区老年卫生服务。到2005年,各设区的市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部分城市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卫生资源,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开展巡回医疗活动,以优质、便捷、经济为原则,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多种服务,逐步把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问题大部分解决在社区。?

要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加快乡、村医疗卫生组织建设,努力改善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老、少、边、穷”地区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工作,逐步改善贫困老年人缺医少药的状况。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逐步探索和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重视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在青少年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老年期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老年人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注意针对老年妇女的身心特点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努力提高健康预期寿命。逐步建立社区老年人口健康档案,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监测。到2005年,老年人健康教育普及率力争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50%。?

重视老年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康复研究,建立老年人口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对策,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老年病研究防治中心,加强对地方性老年疾病的研究。加强对老年医学人才的培养,培训全科医生和老年病护理方面的人才。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医务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作用。?

要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认真落实老年人就医的各项优惠政策。高龄老人和残疾老人就医,应享受优先服务。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老年人家庭医疗与急救呼叫信息服务网络。?

3.发展老年教育――落实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大力发展老年非学历教育,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老年教育的领导,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城市老年大学分校、社区老年学校,以及函授、电视、广播、网络老年教育等。鼓励各类成人院校开设老年班。“十五”期间老年教育要基本普及到乡镇(街道),鼓励和支持村(居)办老年学校,逐步建立起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五级老年教育网络。力争到2005年,全省在校老年学员人数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0%。搞好老年教育的研究,组织编写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教材,为老年人学习创造条件。

?

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要依托老年学校,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引导老年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自觉抵制邪教和歪理邪说。?

要重视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要重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老年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和老干部、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4.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支持老有所为?

老年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应当重视老年人才,为他们参与两个文明建设创造条件。鼓励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发挥专长,服务社会。省建立老年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库,城市社区要建立老年人才档案,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提供信息。积极引导老年人在传授知识、咨询服务、关心下一代、计生工作、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秩序、调解民事纠纷、公益事业、公民道德建设等方面为社会做贡献。鼓励老年人互助,开展“劳务时间储蓄”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在农村,鼓励低龄健康老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提高以“为”促“养”的能力。?

5.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丰富老有所乐?

加强老年活动设施建设。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综合性的老年活动中心,街道和乡镇要设立老年活动站,有条件的居委会和村委会开设老年活动室。各地要在现有或新建的公益性文化设施中开辟老年人活动场所。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有关规定,将社区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建设单位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对已验收但未提供相应配套老年活动场所设施的住宅区,要通过新建、改建、插建等形式逐步加以解决。对城区改造中拆除的老年活动设施严格按规定予以补偿或重建。?

加大老年体育工作的力度。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老年人体育的指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各级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重视培训老年体育辅导员队伍,落实扶持措施。逐步建立乡、村老年体协组织,加强老年体育辅导站(中心)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老年体育活动,在老年人集中的社区举办并鼓励老年人参加形式多样、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体育健身活动,逐步开展对老年人的体质监测。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基本框架。

?

鼓励部门和单位管辖的文化活动场所向全社会老年人开放,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完善设施和增加活动项目,提高活动场所的使用率。公园、图书馆、文化馆(站)、体育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要优惠向老年人开放。要把开展老年文化体育工作的有关内容列入文化体育场馆的评估定级的标准。现有或新建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要开辟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要加强对老年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老年活动场所进行违纪违法活动。?

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十五”期间,文艺、影视、戏剧部门要努力创作和出版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出版部门要加大出版面向老年人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力度;广播、电视、报刊要办好老年专题栏目、节目;《福建老年报》、《福建老年》、《东南秋色》等报刊要发挥骨干作用,为老年人提供精神食粮。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各类专业性老年群众组织的引导和支持,有计划地组织老年文艺演出、体育活动和书画诗影展览等。省设立老年文化艺术节,不定期举行文艺演出活动。?

6.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根据《老年法》,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抓紧修订完善《条例》。认真宣传《老年法》和《条例》,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将老年法律法规纳入“四五”普法教育的内容。城市普法教育普及率不低于80%,农村不低于60%。学校、社会和家庭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帮助老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要给予曝光和谴责。通过切实有效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敬老、养老、助老意识和法律意识。?

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和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各级人民法院对涉老案件,要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结、优先执行、优先回访”的“四优先”服务,老年人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依照闽委发〔2001〕5号文件规定给予缓交、减交或免交的优待;需要法律援助,又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依照《福建省法律援助条例》办理。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法律助老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96148”专用电话的作用,在为老年人服务中兑现“有问必答、有纠必解、有诉必帮、有难必助”的承诺。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老年群众组织、基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和所联系的老年群体,积极做好老年人家庭纠纷的调解工作,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各级老龄工作机构是宣传贯彻老年法规的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积极配合和协助司法行政部门,做好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有关部门要对老年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三、实现“十五”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老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充分发挥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各级老龄工作办事机构要切实履行政府的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职责。要完善老龄工作管理体制,各乡镇、街道都要健全老龄工作机构,配备必需的工作人员。要加强老龄工作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队伍。老龄工作人员要树立老龄工作为大局服务,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的思想。?

各级党政领导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生活上关心老龄工作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加强对老龄工作干部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老龄工作的需要。

(二)加大对老龄事业的经费投入?

老龄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老龄事业的合理需要和财力可能,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各级财政要安排发展老龄事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救助社会特困老人,支持贫困地区、老区的基础性、示范性、非营利性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及老年活动、学习场所的建设。国家发行的彩票收益中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额用于老龄事业的发展。在全省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在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金的使用中,要把资助建设城市社区福利服务设施、老年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等列入重点安排。大力拓宽老龄事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筹集老年福利事业资金,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合理安排资金支出,帮助解决老龄事业发展的特殊需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立多元化的老龄事业投资机制,实行有偿服务。加强对老龄工作各项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老龄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加大老龄工作宣传力度?

加大对老龄问题和老龄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加强对人口老龄化及其影响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严峻性和老龄工作紧迫性的认识,从而引起全社会对老龄问题的广泛关注。?

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老龄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要将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美德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各部门在落实《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要不断强化敬老、养老、助老的教育,制订优待老年人的措施,广泛开展社会敬老优待活动;教育部门要将敬老教育内容列入中小学教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为发展老龄事业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全省城乡广泛开展创建“敬老模范村(居)”的活动,以此为载体,推进“六个老有”目标的实现。?

(四)加快体制创新,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积极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培育面向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家政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旅游等消费市场,引导企业做好老年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满足不同层次老年群体的需求。各级政府要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老龄产业的有关政策法规,为老龄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加快体制创新。发展老龄产业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格局。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投入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共同推动老年福利事业和老龄服务产业的发展。鼓励集体、村(居)自治组织、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和国内外社团组织投资老龄事业,兴办老年服务产业;鼓励个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以捐助等多种形式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老年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对老年福利设施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应酌情给予减免。对非盈利性养老机构的用水、用气等,按民用价格收取。?

政府办的老年福利事业也要引入市场机制,并积极探索公办民营等委托运作形式。同时,要改革内部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对社会办的老年福利事业进行必要的控制、规范、指导和监督,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社会中介组织经办运作、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

(五)加强老龄问题科学研究和信息工作?

有关研究机构要加强老龄问题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密切注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社会科学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应当把老年学纳入科研计划。要加强老龄科研队伍的建设,发挥各级老年学学会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老龄科研机构的联系和交流,举办老龄科学研讨会,不断提高老龄科研水平,推动老龄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老龄信息工作。密切注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关注老年人口状况,对人口老龄化形势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与分析,为政府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六)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老龄工作?

老龄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在基层。社区老龄工作要在上级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指导和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下,以社区自治为基础,以社会化为方向,以社区民间组织为载体,以落实“六个老有”为工作内容,动员、协调、充分利用社区各种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促进社区的代际和谐和政治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社区老龄工作是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把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建设和为老年人服务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在社区居委会中增设老龄工作委员会,并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社区老龄工作队伍。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老年党员在基层老龄工作中的作用,重视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和管理。?

积极指导各类老年群众组织工作,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老年群众团体的行为,发挥老年群众组织在团结联系广大老年人和发展老龄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组织专兼职人员与志愿者以及低龄老年人相结合的老年服务队伍。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培训率要达到60%-80%,经过考核,持证上岗。对专业服务队伍,要通过制定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管理制度,推进为老年人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在社区服务站,落实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一个固定的志愿者活动日、一个帮扶老人困难户小组,形成以机构服务、定点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手段的老年生活照料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老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做到社区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情有人管、老年人的困难有人帮助解决。

(七)建立督查和评估机制?

《福建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由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并督促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根据《计划》的要求和职责范围,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要开展以落实《计划》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地方和部门给予表彰,形成老龄事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会同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定期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在2005年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审。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

当前位置 :中国福建 > 政府公报 > 2010年第30期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10〕250号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将《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启动会”的会议精神,落实国家环境保护部与福建省政府签署的《共同推进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合作协议书》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的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环境“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整村推进,连片整治,解决我省重点流域和区域最为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通过连片整治示范,在农村环保体制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经验,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我省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环境治理,以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加快促进海峡西岸生态优美之区建设。

二、连片整治重点示范区域

(一)示范区域选取原则

1.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

2.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或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可以同时辐射受益。

3.示范片区原则上应在同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

4.优先支持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和生态移民等重大工程和政策的实施地区,省政府确定的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集中安置区。

5.优先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性高,配套资金有保障,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落实,管理措施到位,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示范区。

(二)重点示范区域

选择饮用水水源保护任务重、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畜禽养殖污染较严重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难度大的九龙江流域、闽江流域和敖江流域为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

三、工作重点、目标任务与示范效应

(一)工作重点

按照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部署,针对我省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确定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是实施“三清”示范工程。即: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为重点的“水源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集中连片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为重点的“家园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农村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田园清洁”示范工程;

(二)目标任务

1.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水源清洁”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示范区内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截污设施基本完善,取缔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搬迁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村民,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家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得示范片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生活垃圾清运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田园清洁”示范工程,使得示范片区村庄畜禽养殖布局符合当地政府划定的畜禽养殖“两禁”区要求,做到人畜分离、畜禽集中养殖、集中治理,养殖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通过集中力量实施以上示范工程,在三年时间内,集中连片整治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村”,使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三)示范效应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在有效解决示范片区的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的同时,取得以下示范效应。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通过示范工程实施,促进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有益农村环保的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资金效益。通过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带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以农村环保为主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实现资金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是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以示范工程为载体,推广一批低成本、高效率、易维护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

四、配套资金筹措

2010~2012年我省需筹集配套资金7.5亿元,每年筹集资金2.5亿元,其中:省级2亿元;市县0.5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2亿元中,省环保厅负责落实0.9亿元(含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落实0.3亿元,省农业厅负责落实0.2亿元,省水利厅负责落实0.3亿元,省移民局负责落实0.3亿元。省级配套资金不改变现有各专项资金下达渠道,但要求安排示范片区的农村环境整治资金不少于上述金额。省发展改革委等其他相关部门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时优先支持示范片区,共同形成合力,支持示范区完善配套设施。市县配套资金由地方政府自行筹措,鼓励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省政府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

1.福建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郑松岩 省长助理

副组长:马承佳 省环保厅厅长

王永礼 省财政厅副厅长

成 员:陈 宁 省环保厅副厅长

廖 屹 省环保厅副厅长

程建国 省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

林少雄 省农业厅副厅长

王建萍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

何南飞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刘子维 省水利厅副厅长

雷 雄 省移民局副局长

下设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主 任:马承佳 省环保厅厅长

副主任:王永礼 省财政厅副厅长

陈 宁 省环保厅副厅长

廖 屹 省环保厅副厅长

成 员:各有关厅局主管处室领导

2.职责分工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实行省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安排,省直部门抓点促面、督促检查、协调指导,设区市政府总体负责、组织落实,县(市、区)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要求,加强对全省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明确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专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

设区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连片整治工作负总责,并根据连片整治目标责任书要求,建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连片整治示范工程的组织落实、协调推进和考核验收。

示范片区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整治工程具体负责,设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片区筛选,实施方案编制,落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组织实施。

省环保厅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负责制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会同省财政厅负责示范片区的申报、下达,落实环保配套资金。指导推动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负责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建设工程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财政厅牵头负责制定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牵头会同省环境保护厅等有关部门落实省级配套资金,督促市县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统筹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的安排使用,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水利厅指导推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负责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片区的筛选、安排配套资金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国土资源厅指导推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工程。负责对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建设片区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指导推动“家园清洁”示范工程。负责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片区的筛选、安排配套资金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移民开发局指导推动“家园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建设工程。负责对库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片区的筛选、安排配套资金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农业厅指导推动“田园清洁”示范工程。负责对农村畜禽养殖的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整治片区的筛选、安排配套资金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发展改革委结合统筹城乡工作,整合资源,加大对示范区的支持,合力打造示范亮点。

其他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按照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落

实、整治任务的全面完成并达到连片整治的预期效果和目标要求。

(二)措施保障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由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示范片区所在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的组织落实,并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示范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各项保障条件;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2.健全队伍,抓好落实。凡列入示范片区所在的市、县(市、区)环保局,都必须设立负责农村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农村环保工作。所在乡镇也必须设立环保管理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有专人管理、推动和落实。

3.科学规划,认真实施。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科学制定整治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制订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4.加强管理,监督考核。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对工程的组织管理、整治任务、项目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示范片区所在市、县人民政府要建立通报制度,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每季度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辖区项目实施情况;省级财政、环保、农业、建设、水利、国土、移民等部门对示范工程进展和成效、资金使用、设施运行、群众满意程度等进行考核,并予以通报。

5.科技先导,技术支撑。加大对农村环保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投入,开发和引进低成本、操作简单、高效实用的农村环保新技术,建立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为主体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

6.建立机制,保障运行。通过示范工程实施,促进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农村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农村环保设施管理、运行专项资金;创新管理模式,保障治理环境污染设施长期运行。

编辑出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室

电话:0591-87802525 0591-87802804 传真:0591-87802484

公报室地址:福州市华林路76号省政府办公大楼404室 邮编:350003

刊号:ISSN1007-8894/CN35-8001/D 广告许可证:350000400218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程序的通知

【发布单位】81302

【发布文号】闽政[1999]10号 【发布日期】1999-03-17 【生效日期】1999-03-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程序的通知

(闽政〔1999〕10号)

宁德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福建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程序》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七日

福建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程序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国有工业企业三年改革和摆脱困境的若干意见》(闽政〔1998〕14号),指导、规范我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根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工作程序。

(一)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设立

1.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设立应符合“具有适度经济规模、较大覆盖范围”的原则,地(市)一级,可组建1至2个综合性的国有资产营运机构,但组建净资产在5亿元以下的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地市只能组建1家,需要组建2家的,每家净资产都必需在5亿元以上。省级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组建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的培育,通过对相关产业的资产重组后实施,净资产一般应在10亿元以上。县级原则上不组建。

2.地(市)一级组建营运机构,由地(市)政府负责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章程和申请报告;省级营运机构的组建由拟组建机构为主负责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章程和申请报告。申报材料送省国有资产管理和有关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由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论证后,报省国有企业改革联席会议审定通过。

3、县级国有资产总量较大,确需组建营运机构的,由县(市)政府负责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章程和申请报告,经所在地(市)政府初审后,送省国有资产管理和有关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论证,再报省联席会议审定通过。

4、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所涵盖企业的总资产、总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其他基本情况,组建机构的基本条件,组建机构的基本原则,机构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机构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发展规划等。

5、经省联席会议审定通过后,由省政府做出批准设立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决定。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采用发起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市及地、市以下企业,由地、市政府授权部门向省政府授权部门提出筹建公司申请。省属或省直部门管理的企业,由省直主管部门向省政府授权部门提出筹建申请。

2.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签订发起人协议,共同推举一个发起人为申请主办单位。以申请主办单位的隶属关系为准,按第1点的规定提出筹建申请。

3.筹建申请送达省政府授权部门后,该部门在10天内做出是否同意筹建股份有限公司的决定。同意筹建的,发出批准文件。

4.经同意筹建的,企业拟订公司改制方案和公司重组报告,制订公司章程草案,开展清产核资、界定产权、资产评估、财务审计、业绩预测、法律认证等工作。

5.企业筹建工作基本完成后,地、市政府授权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提供相应的文件、材料,向省政府授权部门提出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式申请。

6.省政府授权部门根据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报告,审查企业报送的文件、材料,提出审查意见报省政府。由省政府发出批准公司设立的文件。企业持批准文件和有关材料到登记机关登记注册。

(三)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1.企业向出资人或主管部门提出改制申请,经同意后,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改制前期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应有出资人、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代表参加。评估结果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门确认,其中涉及土地资产评估的要报土地管理部门确认(以下同)。

2.拟组建多元投资主体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制定改制方案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连同有关申报材料报主管部门或出资人备案。申报材料送达15个工作日内,主管部门或出资人无异议即视为同意,可到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注册。

3.组建国有独资公司的,企业应将申报材料报同级政府或授权机构(部门)审批,企业持批复文件和申报材料到登记机关登记。

4.改制企业按照工商、财政、国资、土地、劳动、税务、银行等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材料办理过户、劳动关系变动、变更登记等有关手续。

(四)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设立

1.企业向出资人或主管部门提出改制申请,经同意后,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等改制前期准备工作,评估结果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财政)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确认。

2.企业改制申请被视为同意后,应当成立改制筹备工作小组,其成员应有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参加。筹备小组负责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以及认股方案,并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后,连同职代会意见等有关申报材料报出资人或主管部门审议。材料送达15个工作日内,主管部门或出资人无异议即视为同意。

3.企业召开发起人会议,做好认股工作,筹集资本金。企业随带验资证明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书及有关申报材料到登记机关登记。

4.改制企业召开职工股东大会。按一人一票或一股一票的原则民主选举产生董事会(具体原则由企业章程自行确定);经营者和其他生产经营骨干拥有较多股份的,可按实际股权同比例拥有投票权,政府有关部门不予干预。

5.改制企业按照工商、财政、国资、土地、劳动、税务、银行等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文件、材料,办理资产过户、劳动关系变动、变更登记等有关手续。

(五)企业集团的设立

1.组建集团的母公司属国有独资公司的,由母公司提出申请,报主管部门或出资人同意后,由母公司为主草拟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集团章程和集团公司章程等有关材料,报主管部门或出资人审核。

2.母公司主管部门或出资人牵头组织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章程进行论证,并将论证结果及相关材料报同级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审批。

3.母公司持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审批文件及相关材料到登记机关登记。

4.组建集团的母公司属多元投资主体的,由母公司持组建集团相关材料,报原主管部门或国有出资人备案,直接到登记机关登记。

(六)企业兼并

1.国有独资企业拟实施兼并,应提出申请,经同级政府或其授权部门同意后进行。

2.兼并双方洽谈提出兼并意向,分别向各自主管部门或出资人提出申请,经同意批复后,达成兼并意向。

3.由兼并方企业为主制订兼并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兼并后企业结构调整、债务偿还计划、职工安置意见以及兼并后的发展规划等。

兼并方案应报被兼并方主要债权人备案,主要债权银行要介入企业兼并的实施过程。

4.制订方案时应吸收兼并双方工会代表参加,兼并方案及职工安置方案形成后,应经兼并双方职代会审议。兼并方如为股份制企业,应经董事会审议;股份合作制企业应经股东会审议。

5.需进行资产评估的,由被兼并方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委托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确认。

6.清理债权、债务,确定资产或产权转让底价。

7.由被兼并方企业主管部门或出资人牵头,也可以由政府授权的部门牵头,召集各有关部门对方案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兼并双方签订协议。

8.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兼并要纳入国家计划的,须报市企业兼燕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初审,由省协调小组审核报全国领导小组批准。

9.兼并双方凭政府或主管部门(或出资人)的批复和兼并协议,持相关材料到有关部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资产和债权、债务转移手续。

(七)企业破产

1.制定破产预案:企业提出破产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制定破产预案,并经职代会审议,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后,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破产预案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概况,会计报表及亏损情况说明,债权、债务状况,资产处置方案,职工安置渠道及费用标准,拟核销呆、坏帐准备金数额等。

2.破产申请:

(1)破产企业向主管部门或出资人提出破产申请报告,并附破产申报材料,包括:破产前企业财务报表(向法院申报破产前的财务报表);债权债务清册;固定资产清册;企业亏损情况说明。

(2)主管部门或出资人同意破产的批复。

(3)破产企业向所在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4)债权人申请破产:债权人对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可以直接向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债务人破产,并提供关于债权数额、有无财产担保以及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有关证据。

(5)享受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优惠政策的破产企业,需报市协调小组初审,由省协调小组审核后报全国协调领导小组批准。

3.破产受理和破产清算: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依据《破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依法审理。

4.职工安置:劳动部门应支持行业主管部门在破产企业设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职工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培训。

享受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政策的破产企业,其资产变现所得不足以安置职工时,破产程序可提前终结。

5.清算组向税务、工商部门办理破产企业注销手续,之后将全套材料提供开户银行上报审批冲销呆坏帐。

(八)承包、租赁

1.由企业向主管部门或出资人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制定承包、租赁方案。方案应包括承包、租赁合同和确定经营者的办法。企业实行整体承包、租赁的方案应征求工会意见,并提交职代会审议。

2.承包、租赁合同应重点载明国有资产的承租费和对承包、租赁企业原职工承担的责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及银行贷款等债权债务处理办法。

3.承包方或承租方的确定应以竞标产生为主。竞标工作由主管部门或出资人牵头组织进行。

4.承包或承租方确定后,由主管部门或政府授权部门和承包方或租赁方签订合同。

5.承包应采取风险抵押或《担保法》规定的其他担保形式,确保承包合同的履行,防止承包人包营不包亏。具体办法由发包、承包双方约定。

6.承包租赁期一般不少于5年,期满时应进行审计,根据审计兑现合同所有内容。

7.实行承包、租赁的企业下岗职工较多的,也必须建立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该企业下岗人员的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培训。

(九)企业出售

1.企业向主管部门或出资人提出出售的申请。

2.企业主管部门或出资人组织清查拟出售企业的资产、负债、职工等有关情况;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企业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和评估;聘请具备资格的审计机构对出售企业的原法人进行离任审计;清理拟出售企业的债权、债务,制定企业出售方案。清查、清理工作应当吸收职工代表参加。评估结果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确认。

3.出售方案的内容应包括:①企业概况;②企业资产、债权、债务状况;③产权出售方式;④职工安置办法;⑤债权、债务处理办法;⑥其他有关事项。

4.出售方案及职工安置办法应征求工会意见,并提交职代会审议,由出资人或主管部门组织对方案进行论证。

5.出售县(市、区)属企业,由县政府提出方案,报地级市政府审批,并报省政府备案;地(市)属企业出售,由地市政府提出方案,报省政府审批;省属企业出售,由主管部门或出资者提出方案,报省政府审批。

6.确定出售底价,发布出售公告,以公开招标形式选择购买者。拟购买者须向出售方提出购买申请,由出售方审查其资信情况。同等条件下,本企业在职人员拥有优先购买权。但本企业在职人员中,对企业亏损负有直接责任,或有收入来源不明的人员,不得购买。

7.主管部门或出资人与购买者签订出售(转让)合同,由公证部门公证。8.出售收入归出资者或同级财政,首先应用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再投入,其它的也可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抵押担保。

9.职工安置由企业出售收益方负责,并与被安置的职工办理解除劳动关系的有关手续。购买者须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落实职工社会保险有关事宜。

10.办理资产、债权、债务的移交以及产权变更、企业法人变更和债务登记等相关手续。

具体按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执行。

(十)托管

1.托管是指企业的主管部门或出资人(委托方),通过合同形式,将经营不善的企业委托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承担相应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委托方),实行委托资产的有偿经营。委托方初步选定受托方,由委托方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委托申请,并提供被托企业概况、受托方经营管理能力和资信证明等材料。由主管部门选定的受托方情况应向职工公布。

2.根据委托方的申请,同级人民政府作出批复。

3.委托企业应对资产进行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办理国有资产确认,以核定的有效资产总额作为委托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基数。

4.委托方牵头组织被托企业同受承托方洽谈,并组织有关部门论证受托方提出的企业托管、发展方案,对受托方进行以往经营管理绩效的论证和资信审查。

5.采取协议或竞标的方式双向选择合作伙伴。

6.委托、受托双方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托管合同。托管合同应当包含有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条款。

7.受托方向委托方交纳风险抵押金,由委托方向受托方颁发委托经营书。

8.承托方凭合同和委托经营书办理资产清点移交和企业法人变更等手续。

9.托管合同期满,由委托、受托双方共同指定的资产评估机构,对被托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据此清算交割,兑现承托方收益。

10.托管期限一般为2-3年。托管期满视情况确定适当的改革形式。

11.托管合同终止时,应及时公告,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同时向登记机关办理托管企业注销手续,缴交营业执照。在清算完结前,除为执行清算外,受托方对被托企业财产不得处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