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及意义探寻★

时间:2019-05-14 06: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及意义探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及意义探寻》。

第一篇: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及意义探寻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及意义探寻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以课室文化为平台,以主题班会为载体,以丰富活动为契机,以宿舍管理为依托,在班级管理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厚德、明智,提升学生整体素质,改善班级风貌,为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丰富资源和宝贵经验。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班级管理;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道德规范,是教育学生的宝贵资源。作为教育者,如能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学生整体素质,还能改善班级风貌,渲染浓重文化氛围,建立厚德笃学的班级生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以课室文化为平台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班级氛围的好?模?常常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果。班级氛围的营造除了依靠人的因素,还需文化辅助。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座无尽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1]。为此,课室文化建设大可借取其深厚的育德功能,推进班级有效管理。

比如让墙壁“说话”。通过张贴传统文化名言名句,可以起到警示和劝诫作用,帮助学生提升思想境界。如悬挂“厚德载物”“勿以善小而不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宁静以致远”等传统经典名句,既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能给学生指导和熏陶。当然标语要有针对性,针对班情和班风特点,科学挑选文化名言名句。另外要有阶段性。时间在变,班情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班级标语应适时而动,以随时反映班情,成为班级情绪的晴雨表。标语可以向商家订制,也可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制作。

又如建设班级传统文化图书角。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一个“有文化”的班级,一定要有自己的图书角。图书角的藏书可以号召学生捐赠,或让教师、图书馆赞助充实。所选书籍要求既有利培养学生品德,又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如《弟子规》《论语》《孟子》《古文观止》……如此让学生浸润书香,提升素质,凝聚优良班风。

二、以主题班会为载体

班会承担着比课堂教学更重要的功能,因为班会课是育德的课堂。优秀传统文化是优良品质的动力源泉,因此一个有追求的班级应该努力弘扬优秀文化,集聚古人智慧,进行感恩、诚信、礼仪等多方面的品行教育,建设优良的班级风尚。

比如在“清华北大不是梦”的主题班会中,我除了列举本校考入北大清华的毕业生的相关信息,展示北大清华优美校园图片之外,还结合古代科举制度流程及相关故事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体味付出和成功、过程与结果、现实与理想的辩证意义。如此通古今联系,以今带古,以古促今,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提升了班会课质量。

古语有云,好药需要好药引。主题班会的“药引”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只要在其中深挖内涵,巧妙引用,就不论何种形式和主题,总能激发学生思辨精神,养育学生优秀品质。

三、以丰富活动为契机

在资讯高度发达的当前时代,手机已大行天下,就连校园里的学生们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尽管大部分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都有规范和措施,但毋庸讳言,学生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还是不少,这对年轻的生命而言无疑是一种消耗和浪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结合传统文化传播,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比如,推动传统文化技能对垒。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高雅的文体活动,如练太极、弹古筝、下中国象棋、给同学取字等,都是情趣盎然而品位雅洁的活动,对陶冶学生心性大为有益[2]。如中国象棋以静制动的构思、精妙绝伦的战法等,对培养学生严谨思维无疑大有效用,同时下棋要求静如处子,安然若素,这对培养学生耐心和韧劲也大有帮助。

又如,组织反省和感恩活动。善于反省是一个人有良好品德的体现,因为只有时时反观自身,才能发现缺点,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我。班级管理中,可以借鉴古人诚实反省的做法,引导学生把反省常态化,定期化,不断取得思想和学业的进步。感恩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诗经》中就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唐代诗人孟郊因感母恩,写下了流传至今的《游子吟》。班级管理中,可以经常借鉴传统经典中的感恩做法,引导学生创作感恩诗,赠给同学、老师或父母等。这样既增进彼此感情,又提升文化素养,还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四、以宿舍管理为依托

对学生而言,宿舍是仅次于教室的主要活动场所。在这里,他们要度过一天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当然其中主要是休息时间,因此其休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可见宿舍管理极其重要。常见的宿舍管理主要关注宿舍卫生、内务整理等,注意力集中在“管”字上,班主任如能创新做法,将传统文化引入其中,在“育”字上下功夫,效果将可能超乎意外。

如,将书法练习引入宿舍管理。古人常说“食不言,寝不语”,“寝不语”意即保持安静,这是休息的前提。为此,除了在墙上张贴与就寝相关的古训外,还可引导学生睡前习书。因为练习书法特别需要耐心,长期习练必然使人心境澄明,情绪平缓,有利于学生快速调整睡前状态,从而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同时,学生通过练习书法养成了静心习惯,自主管理能力将得到提高,从而大大减少宿舍管理的压力。

又如,播放名人故事和古典音乐。如在睡前倾听王安石读书、王献之习字、朱元璋耕读等等故事后,学生们必然会受到熏陶感染,更加亲近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在收听了宛转悠扬的古筝、二胡或笛子曲目后,学生会感到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洗涤。如此天长日久,浸润其中,并渐受教益,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无意将大为有益。

当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时时给我们深刻启示。班主任只要时时留意,本着古为今用、与时俱进的原则,大胆借鉴、引用优秀传统文化,就一定能在班级管理中生成无穷智慧,进而打造出各方面都出色的优秀班集体。

参考文献:

[1]信敬科.健谈传统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其实[J].青年科学,2014(11).[2]吕迎川.传统文化传承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浅谈[J].教育,2017(1).(作者单位: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

广东肇庆 5261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第二篇: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二年组:刘新昕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科学的班级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流的管理靠文化,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三流的管理靠经验。作为班主任,文化管理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主任应从某一方面突破,强化文化管理的优势,实践证明传统文化对高中生的影响和作用更大。因为:

一、学生自身特点需要传统文化:

(一)、成长环境:“90后”的中学生生长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他们的生活。影响“90后”的中学生比较大的社会思潮主要有全球化、消费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导致他们功利欲望心强烈、过分自我和追求个性。他们迫切需要孝心、爱心和感恩心的教育,学会平等、尊重和承担责任。

(二)、家庭环境:90后的学生85%以上均为独生子女,他们在“6+1”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从小深受家人的呵护与溺爱,家庭教育偏颇:一方面,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轻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几乎放弃了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和劳动教育,致使独生子女在家做家务活的极少,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家庭教育使学生缺乏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做事严谨的传统美德。

(二)、教育环境:90后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但这个时代的孩子承受更多的还是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得部分90后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厌学。另一方面,尽管各级党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重智轻德”的主观存在和“德育量化难”的客观存在,给德育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导致了学校全面育人目标与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间的矛盾。所以班主任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社会、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当前中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概括地讲,中学生在思想方面突出地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对人、事、物的恭敬心;重视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重个人轻集体,缺乏集体主义思想,不热心公益活动;过分追求享受,缺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精神;是非界限模糊,社会主义信仰模糊。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二、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集儒、道、法、释等文化精华为一体,蕴含着丰富的宝藏。从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治国之道到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到法家“以法治国”以及释家的“大慈大悲”对人性的关怀。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至诚的精神与信念。就拿儒家经典《弟子规》来说,虽然只有短短的千余字,但却几乎涵括了一个人行、住、坐、卧等基本礼仪和规范。《弟子规》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古圣先贤的智慧和美德,而且还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日常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包含了大量思想修养、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生活礼规等做人的基本准则。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认为:“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要手捧着金饭碗,在外流浪找饭吃啊。即便当代中学生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行为或思想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但是一种文化的传统已经是存在于中国人基因里的物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铸一方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积极地取法于传统文化思想,有助于有中国特色的高中班级的形成。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先人们流传下的思想之花常开不败,因此,我认为班级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可以借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用先贤的智慧之水灌溉祖国的未来之花。

三、传统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班已经形成了“三十”、“三体”运行模式。

“三十”即:三个十分钟

第一个“十分钟”是每天早上十分钟的经典诵读。

经典诗文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它历经岁月陶洗,千锤百炼,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诵读经典诗文,让学生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第二个“十分钟”是每周三、周五晚课前,观看大约十分钟传统文化的精选视频。

二十四孝德育动画片,八德故事,百家讲坛、天下父母节目,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等优秀影片的节选都是我们的德育课程。视频中的人与事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着学生。

第三个“十分钟”是每两周有一次外请的老师来讲课与答疑,老师在国学与传统文化方面造诣很深,而且特别重视自身的修养,他们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三体”是指“个人感悟”、“集体反思”、“实践体验” 一体:是“个人感悟”

每个阶段学习后,围绕本期学习主题,结合自身理解和践行,每人精要写出学习心得。团支书王羿夫同学写道:“这一阶段的学习让我发自内心的感叹到,传统文化真是大智慧,我感到自己以前的路走歪了,自己以前追求的东西是错的,如果我能早些接触到传统文化,我的成绩也不会像今天这么低,我的人生也不会这么失败,但我庆幸现在觉悟还不晚,我还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二体:是“集体反思”

一个月一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集体反思。这一过程是“一”与“多”的交换,可以拓宽了眼界,开阔了心胸, 进而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如:在《弟子规》学习与落实的主题班会上,很多同学都认识到学的很多,但落实的很少,也认识到了“学而时习之”的重要性。最后大家决定从《弟子规》第三章“谨”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习惯,为高三冲刺做准备。

三体:是 “实践体验”

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班级逐步形成六个部委。即:品行部,学习部,纪律部,文体部,卫生部,生活部。这六个部委是自然酝酿产生的,他们各负其责,自行运转。给班级发展增加了无穷的动力。

品行部抓学生的品德修养与行为习惯;学习部抓班级的学习风气;纪律部从内部解决学习中的玩手机、传纸条、开大书等问题;文体部建立了感恩歌曲库,丰富了课间和体育课的活动;

卫生部改革了值日工作,班级环境有了明显的变化;生活部通过相机留下了同学们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瞬间。

班级学习传统文化已有一年的时间,现在学生及班集体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是:一些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转变。由顶撞抵触到和谐感恩;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改变,他们以前对学习的目的并不明确,态度也不端正,通过学习,现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也增长了;班集体的变化更大,六个部位自行运转,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班集体的建设中,主人翁意识增强,以前很难开展的工作现在已经迎刃而解。

总之,传统文化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加强高中生的道德教育是势在必行的。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作为班主任,面对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主人,带领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用其构建班级文化,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一个智慧的选择,也是一个负责任选择。这样不仅可以构建一个优秀班集体,而且能促进几十个和谐家庭的形成,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德行深厚的有用之才。

第三篇:企业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企业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

生着变化。为了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距,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

程中要注意企业文化的渗透,不断加强学生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人本

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以期为企业输送适应性更强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渗透

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宗旨。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职校的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而未能录用或中途被炒。究其原因:一方面不适应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在学校学习时所处的情境往往与进入企业后工作的场景存在巨大反差,从而对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容易产生怀疑,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难以发挥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作用。要克服上述弊端,就需要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在管理过程中更应注意企业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企业文化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作为学校,主要是要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现阶段来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理念:

一、团队意识

当今社会已是一个非常重视合作的社会,现代企业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工作都已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发挥团队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注意团队意识的培养。

目前,在职校学生中都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意识的现象。那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团队意识呢?

1.努力提高团队认识

利用班会课、召开《我在集体中成长》、《我为集体添光彩》、《集体的事情我关心、集体的活动我参与》等主题班会,通过班会,使学生认识到班级团队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起合作精神,消除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改变个人过分追求自我价值的现状,培养学生具备理解他人、包容不同文化和习俗的胸怀,具备在与他人协调合作中发挥自己优势的能力。

2.精心组织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可以精心组织或参加一些以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为目标的集体活动。比如:校运会、艺术节表演、演讲比赛、篮球比赛、主题班会竞赛、学雷锋捐资助学活动、小报设计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设计安排时,要考虑只有依赖于分工合作、组织协调,个人只有借助团体的力量才得以完成,使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分工合作、织组协调对完成目标的重要性。例如:在接力赛中,学生会自己商量好如何分工合作,在训练过程中他们能相互指出不足并加以纠正练习。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团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又如在主题班会竞赛和小报设计比赛活动中,让班干部带头组织和策划,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各成员分工编写稿件、演讲、表演小品、收集资料,版面设计,抄写等,然后共同讨论,最后达到共同期望的目标,这就是团队意识的一个养成过程。

二、服务意识

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顾客至上的理念已为大多数企业所奉行。所以,职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

1.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行为,而服务意识是指能自觉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服务意识的基础。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其次,在劳动中,要求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其中。教育学生要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安排,遵守劳动时间,吃苦耐劳。对劳动中不肯干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正面引导,予以批评教育,逐步使其自觉劳动。最后,作为班主任,我们更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另外,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劳动教育。所以,老师应不失时机、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行为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

2.加强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社会实践活动是判断和检验学生的服务意识强弱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礼貌方面、仪表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等有关服务意识的因素的实际情况,通过班主任的提醒、强调与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服务意识的认识、形成与深化,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三、人本意识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业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样,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人本化班级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

1.学生真正自主管理。

传统的班级管理,学生始终是被管理的对象,教师管、卡、压,造成学生消极抵抗,产生逆反心理,时常出现师生的对立、冲突现象。而人本化班级管理过程中,班级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参谋下,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自主组织、自主参与,因而,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情绪热烈,从而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所以,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学会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才能不断实现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

2.建立师生平等关系。

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管理氛围,是人本意识培养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师生双方建立了人格平等、心理相容、相互关心、相互合作、携手共进的平等关系,学生心情就会舒畅,会从心里深深地爱着老师。对老师的表扬,认为是鼓励,对老师的批评,认为是爱护。表扬与批评,成为学生前进、发展的动力。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3.管理执行民主决策。

从班级管理计划、目标的制定,到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方案的设计,到班级活动的组织,包括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整体工作思路、设想,都采用民主的方式,通过班委会和全体学生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讨论,集体表决做出决定,然后再付诸实施。在班级管理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养成了注意倾听别人意见、自觉执行民主决策所做出的决定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主意识、民主精神、民主参与能力,使学生逐步认识了民主的价值,增强了人本意识。

四、创新意识

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班主任作为全班同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1.积极创设创新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让人类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又极佳的状态发挥出来。首先,创设积极进取的教室环境,富有创意地布置教室。在内容、色调、布局上精心构思,反复审定。用“班规”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用格言、警句来启发学生的文明习惯。其次,创设优雅的卫生环境。长期保持教室的环境卫生,桌椅摆放整齐,饮水机上放一盆鲜嫩的绿色植物,同时要求学生不得随地吐痰,不得随意乱扔果皮、纸屑,并形成制度,每天由值日班长负责监督并记录,做到窗明几净,整洁和谐。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身心才能感到轻松愉快,思维就会异常活跃。

2.善待学生个性差异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班集体既可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也可成为扼杀个性发展的泥潭,这其中班主任起着决定性作用。班主任若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于上传下达的一般性事务管理,则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制订出一些清规戒律来约束学生,之后便大大表扬“循规蹈矩”的乖学生,而冷落甚至训斥“异想天开”又“屡教不改”、极富“韧性”的顽劣学生。大家知道成绩落后不等于能力落后,调皮捣蛋不等于道德滞后,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许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创造力和闪光点。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向习俗挑战,敢于表现自我,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张扬个性的机会。对于爱幻想、爱标新立异、富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当倍加关注,充分肯定他们求异思维的价值,而不应当视学生的“异想天开”为“怪异”进而冷落甚至否定;另一方面要精心呵护他们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在处理一道题、一个运算过程、一次考试或一次活动中,都允许他们独辟蹊径,展示自我。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要依托企业文化,不断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人本意识、创新意识的教育培养。班主任要多动脑筋,以创新的形式,调动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在充分的实际锻炼中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真正成为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整个班级就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才能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

第四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阶段主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为重点,提高自身认识,引领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传统文化的基本国情。作为当代教师需要积极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逐步迁移到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将深入展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渗透。

一、巧用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青春期的成长特点他们会对比较新颖的和已有经验有关联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抓住时机巧妙的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旋转等有关的内容时,可以引入故宫、天坛、京剧脸谱、福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片使学生在学习欣赏的过程中,既体验到图形对称美的存在,又了解古代建筑、文化的底蕴深厚。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举多得的教学方法。

又如,在学习数学转化这一重要思想时可以引入曹冲称象的故事:曹冲五六岁时,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的程度可以比上常人了。孙权送来一只巨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象的重量,向他的下属询问这件事,可众大臣都想不出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船上,在水没过船的地方刻上记号,称实物装上船,比较之下就知道结果了。曹超听了很高兴,立刻按这个办法实施行动。实际上,聪明的曹冲用的是等量替换法,这一转化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被用到,更体现思维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用传统文化吸引学生,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妙用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动人以言之,其感不深”,榜样是看得见的真理,用榜样去教育人,才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青少年有必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了解对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物事迹,这对于学生认清国情,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具有重要意义。

在讲解“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是最早发现并实用勾股定理的,我国古称直角边为“勾”与“股”,因而将这条定理成为勾股定理。古今证法400多种,在我国西汉《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了500多年,并且东汉时的赵爽用弦图证法很直观、简明的得出结论,他表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家高超的证题思想和对数学的转眼精神,是民族的骄傲。

在认识无理数时,教师可以介绍魏晋之际杰出的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中利用割圆术得出准确的圆周率值=3.1416,为圆周率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在数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在刘徽之后,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推算到更加精确的程度3.1415926。在讲解如何注重数学学习方法时可以引入宋代著名数学教育家杨辉,他主张数学教育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主张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学习者抓住要领,反复练习。他的“司算纲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数学教学大纲。在生活中用到合理安排工作进程时我们可以借鉴华罗庚的统筹法这一数学方法,三、深挖教材,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在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并不突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专研,充分挖掘出中?A传统文化因素,在教学中应用,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学习方程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百鸡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今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教师说明这是著名难题,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挑战困难的意识,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在讲解最短路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数学中这道数学题,有一棵枯树直立在地上,树高2丈,粗3尺,有一根藤条从树根处缠绕而上到达树顶,请问这根藤条有多长?同学们为解决问题会将大树展开成平面图在利用学过的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学生不仅学会在平面的基础上计算最短路径,又认识到立体图形上最短路径问题要转化为平面图形上的最短路径去计算,又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教与学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当下的教学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学到知识指导我们做好事,更应该得到品德修养上的文化提升引领我们做好人。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抓住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树立自信心,我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实例值得教师去引入,值得学生感受、学习。

比如,在讲解乘方时,让学生去感受当底数大于1时,乘方的结果增大的越来越快。教师可以引用这样的历史故事:从前,新疆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阿凡提,那时有个很坏的皇帝欺压百姓,阿凡提可不怕总想找机会收拾一下皇帝,有一天,阿凡提偶得机会与皇帝下棋,皇帝说这样下棋不够刺激,赌点什么吧,阿凡提说好啊,皇帝说如果我赢了你就给我打长工,阿凡提说行啊。皇帝问阿凡提你赢了呢,阿凡提看看皇帝的粮仓,说如果我赢了你就在棋盘的格子里放米就行。皇帝问怎么放,阿凡提说,棋盘上一共这么多格子,你要输了,就在第一个格子上放一粒米,第二个格子上放两粒米,以后每个格子上的米粒都是上一格的一倍,放完就行了。皇帝想,我家粮库那么大,别说一个小小棋盘了,就是再大很多的棋盘也装得下啊。于是他欣然答应。结果阿凡提赢了棋,皇帝在兑现承诺时发现,别说他一个粮库,就是再多几个粮库也装不满她的棋盘。故事讲完可以让学生去思考里面蕴含的数学知识并试着去计算解决。在学生计算时会发现乘方的结果增大越来越快特别是底数很大时增大的很快。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会感受数学的智慧又会充分参与并试图解决,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又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是我们的国粹,是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上,初中数学教学也应承担起来。渗透文化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充实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更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渗透。因为我们有责任让传统文化体现到教学中,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国文化的侵染,为自身成长奠定基石。

第五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传统文化

在数学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真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我们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一、利用显性素材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

小学现行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一)以图呈现数学之美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数学教材第十册《图形与变换》一课,展示给学生有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图案、年画、脸谱、等等一些吉祥图案。在学习之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副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以人突显人文精神

运用教材中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九册96页)如: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第十册26页)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科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三)以史沉淀民族精神

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其中多为数学史料,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我国古代,大约2000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第九册54页);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方田章”论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第九册85页);如:“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即古代《九章算术》对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论述(第十册47页);如: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表示分数”(第十册62页);如“古代《九章算术》中介绍的约分术”(第十册87页);如“古代《九章算术》对分数四则运算法则的论述(第十册112页)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挖掘隐形素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在现行数学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因素,就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以典型习题,适时育人

教材中有许多例习题,通过引申、联想、对比,可以发掘其特殊的教育意义。例如:第九册64页8题,提到长江黄河,这里,可以让学生体会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而黄河是我们的华下儿女母亲河,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要爱护和保护他们。第十册45页6题,提到了求正方体冰块的体积,一旁提示“早在夏朝,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存储冰块的技术”!可以问学生你对这个信息有什么想法,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2、编写例题、拓展教材,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有时回补充一些习题或者编一些题目,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编纂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反映传统文化成就的应用题。通过习题中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逻辑推理、运算结果等使人直接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物质享受和情感体验;或以教材内容为题材介绍数学家。例如在学习第九册简易方程时,可以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加减法问题时设计这样的题目,“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第一高峰,高8848米,高出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237米,乔戈里峰海拔多少米?”还比如在学习第十册《质数和合数》一节课,涉及到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可以讲一讲他的故事以及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中国在数学上的成就。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3、利用传统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在数学第九册课本,72页的7题,是一个鸡兔同笼的问题,用学的方程来解答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问学生,“你们了解鸡兔同笼问题吗?想不想去了解它?通过了解你一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我的鼓励,有一些同学就试着去了解和探索知道了这个问题,知道了这道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在《孙子算经》记载的。还了解了古代对这种题的解法叫做“砍足法”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由此可见这个问题的探究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而且还了解到我国古代很早的数学论著中就已经涉及到先进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无不令他们叹服。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价值 1.课内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组织游戏,在传统游戏中学数学。

第九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在教学中涉及到“击鼓传花”和“石头、剪子、布”的教学情境。两个游戏方式都可以称得上传统民间游戏。“击鼓传花”最早来源于“酒令”。(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酒令起源儒家“礼”,为喝酒时助兴娱乐的方式。大约从唐代开始酒令开始在社会上盛行, 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也有用鼓声伴奏的,称“击鼓传花令”。)“石头、剪子、布”,也就“猜拳”,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谢肇浙所写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石头、剪刀、布,这是一种很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但有时它并不随机,因为游戏者可以根据经验,判断对手的手法,所以说,玩这个游戏是有一定技巧的。)在游戏前,对于游戏的了解起源和发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2、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延续

在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会涉及到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我是小会计”一课,学生先要通过计算,再填写发票上的大小写金额,通过认识大写数字,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3、开展数学研究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和数学主题活动。活动的涉及的面除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还可以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例如:学习第九册《简易方程》可以组织学生研究在中国方程的发展;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九章算术》;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可以让学生研究分数在中国的发展……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了解了中国古代在数学领域的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文化,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实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 1.潜移默化原则。数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其传统文化因素多为隐性的。因此,数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以潜移默化为主,避免不合时宜的生拉硬扯。这样既从整体结构上肢解了数学课堂,又影响了所应达到的效果。

2、持之以恒原则。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数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应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

3、情境创设原则。利用各种途径,创设能吸引受教育者的感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境,使他们的学习与参与兴趣调动起来,达到耳濡目染、春风化雨的效果。

4、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原则。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以达到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5、合作原则。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数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也不可能是单枪匹马。数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应与其它学科中的德育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使传统文化教育无处不在,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载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及意义探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及意义探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诚信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

    人无信不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需要诚信,班集体也不例外。因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高中阶段的作业抄袭日益常态化、考试作弊日渐成风、学生言行不能相顾等现象较为突出,恰到好......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于各庄中心小学 杨爱民 法制教育是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法制教育的效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发展与未来。作为教育教......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心理教育 倾诉逆反心理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一个人个性是否完整、是否良好,对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要有效地搞好班级管理,就得渗透心理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人教版新教材也浸润着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仙桃四中 史丽 我国的初中英语教材几经改版,几年前红遍全国的网络歌曲《李雷与韩梅梅》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初中英语教材改革的必要性。改革是......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富源县富村镇第一中学 杨仁旺 【内容提要】:面对教科书中蕴藏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竟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毫无感情。走上社会后心......

    浅谈集体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运用集体教育实现自我管理 ——浅谈集体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摘要】努力打造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学风、团结和谐、积极上进的集体,这既是班主任管理追求的目标,也是班主任......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传统化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让我们在教学中去发现、开采、渗透。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浅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