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4 06:0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政部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政部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民政部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民政部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和规范全国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机遇,以加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基础建设和提高供养服务水平为重点,到“十一五”期末,在我国农村基本建成以县、乡人民政府兴办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为骨干,社会力量举办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为补充,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网络,初步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需要,并逐步开展对农村其他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供养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管理,规范建设。严格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法规文件的规定,在选址布局、建筑设计、设施设备等方面,规范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认真组织实施,加强工程管理,保证机构建设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立足当地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量和年龄结构及其变动情况,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兼顾需求和可行性,科学确定机构建设的区域布局、筹资机制、床位规模和配套设施,合理整合、充分利用乡村闲置基础设施资源,坚持改建、扩建、新建并举,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最大效益。

(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有重点、有选择、分步骤组织实施,不仅要建设机构的基础设施,还要建立保障机构运转的长效机制,不仅要服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还要逐步服务当地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级政府逐年增加对五保服务机构建设的投入,增加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重点用在支持县乡政府兴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立政府扶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捐助或兴办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模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建设标准

(一)布局。原则上一个乡(镇)应建立一所规模适中,基本满足当地实际需要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由县级人民政府兴办服务全县或部分乡(镇)的服务机构。具体地点原则上应临近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或集中居住区,交通便利,环境安全、卫生,并尽量靠近医疗卫生、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

(二)建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各类建筑应当根据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生活需要进行设计,宜为砖混结构的平房院落或三层以下楼房,室内地面应选用平整、防滑材料,台阶、楼梯、扶手等设计要考虑供养对象生活安全的需要,并且不得采用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建筑、装饰材料。

(三)规模。每所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床位数原则上不低于40张,具有开展日常工作所必需的居住用房和辅助用房。居住用房使用面积每间不宜小于10平方米,每床位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平方米。辅助用房要设置办公室、厨房、餐厅、储藏室、活动室、医疗室、浴室和公厕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建设用于康体保健、文体娱乐等方面的功能室,配备必要的农副业生产基地。

(四)设备。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要做到“四通”,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配备必要的膳食制作、文体娱乐、医疗卫生、洗浴、消防及办公管理等设备,严寒和寒冷地区应当配供暖设备,炎热地区应当配降温设备。居住用房要配备床、桌、椅、柜、被褥等生活必备用品。

四、建设要求

(一)规划计划。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应采取统一规划、逐步推进、分工负责、县乡实施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应将五保供养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编制专项建设规划或方案,明确“十一五”时期机构建设的目标任务与总体思路。县级以上各级民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建设等部门,制订年度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对县、乡人民政府项目建设单位的指导督促,稳步推进机构建设工作。

(二)项目实施。原则上实行项目管理,县、乡人民政府项目建设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项目申报、实施、质量、资金管理负责。投资在10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应当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实施,小型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简化。基本建设程序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

(三)资金管理。各级政府安排、筹集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资金,包括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中央预算外专项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以及地方人民政府和建设单位投入或筹集的项目建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截留。

(四)质量监督。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筑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采购都要依法订立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履约担保和违约责任,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投资在10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要按照规定通过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委托监理单位进行施工监理,建立健全设备材料质量检查制度,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履行职责。

五、机构管理

(一)单位性质。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作为主要服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公益性非营利组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依法承担独立的法律责任。县、乡人民政府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

(二)基本功能。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在优先供养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供养对象的基础上,吸纳其他有需求的五保供养对象,向他们提供吃、穿、住、医、葬方面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同时,对分散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提供必要的供养服务,并逐步开展面向农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各项生活服务。

(三)命名原则。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有关要求和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服务功能拓展的需要,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名称原则上由县(市)名+乡(镇)名+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组成,也可以保留“敬老院”等传统名称。

(四)人员配备。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岗位设置应当因事设岗、按需设岗,岗位主要由院长、护理服务、炊事、医疗、会计、出纳、保管等组成,工作人员与机构供养对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0。主要管理人员由县、乡人民政府配备;其他服务人员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招聘,实行合同聘任制管理。县、乡人民政府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政策,落实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待遇,维护其劳动权益。

第二篇:民政部关于创新慈善超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件

民政部关于创新慈善超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推进以“慈善超市”、“爱心家园”、“扶贫超市”为具体形式的慈善超市建设,截至2012年底已建立慈善超市9053家,在汇集社会捐助、帮扶困难群众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定性定位模糊、募集能力弱、运行成本高、经营能力低等问题影响了慈善超市的发展和作用发挥。为有效破解难题、提升发展质量,现就创新慈善超市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性质定位

(一)确定机构性质。慈善超市是以社会公众自愿无偿的社会捐助为基础,借助超级市场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帮助的公益慈善机构,是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重要载体。

(二)确立发展思路。慈善超市要以社会化管理和运营为发展方向。民政部门应逐步从全包全揽中退出,由具体操办变为着力推动,由直接管理变为行政监督。

(三)确认法人身份。鼓励慈善超市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或工商企业注册,成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独立法

人单位。民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指导工作。对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类慈善超市,民政部门要主动出任业务主管单位。

二、激活超市属性

(四)树立成本意识。民政部门及慈善超市具体管理者都要注重节约成本、控制成本,增强降低成本的主动性。要根据慈善超市规模、募集款物数量、服务对象数量等因素进行成本核算。要围绕成本控制建立适当的利益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

(五)增强运营能力。注重提升慈善超市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员工队伍管理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将慈善超市委托给有资质、有爱心、懂经营、精管理的社会组织或企业进行运营。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进行委托。积极开展对慈善超市具体负责人的公开招聘。

(六)拓展经营模式。因地制宜选择慈善超市的具体运营模式。注重借鉴企业管理的相关经验和手段。鼓励开放式经营、连锁化经营。探索能够增强慈善超市活力、更有效服务困难群众的各种模式。鼓励拓展福利彩票销售、企业沉淀物品代销等延伸经营功能和代收代缴公共事业费、居家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等便民服务功能。

(七)合理设臵网点。本着既方便帮扶对象、又有利于运营管理的原则,合理设臵慈善超市场所。民政部门要积极

协调相关部门为慈善超市取得开办场所提供便利,同时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等自有场所。重视在农村地区的布点工作。

(八)加强广告宣传。注重提高社会对慈善超市的知晓度。民政部门要主动商请宣传系统,利用公益广告的电视广播时段和报刊版面对慈善超市进行宣传。鼓励使用宣传单、互联网页面、手机应用程序等提高社会公众对慈善超市的了解和支持。鼓励探索制作标注慈善超市等公益慈善机构位臵的爱心地图。

(九)实施绩效考核。民政部门要建立对慈善超市的绩效考核机制。鼓励委托学术机构、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开发相关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有效运用绩效考核的结果,民政部门要据此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慈善超市管理方要据此及时调整运营。

三、确保慈善功能

(十)明确帮扶对象。慈善超市要以低保群体、低保边缘群体、遭遇临时性困难的群体和支出型贫困群体为主要帮扶对象。民政部门要负责对以上群体进行认真界定,出具相关凭证,并依托低保信息系统等建立相应数据库。

(十一)加强款物募集。充分发挥慈善超市作为经常性社会捐助网络枢纽的作用,既重视资金募集,也重视物资募集。重视对捐赠者的服务。慈善超市、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

要与捐赠者签署捐赠协议。对有突出贡献的捐赠者,在尊重其意愿的前提下,积极进行事迹宣传。对募得款物的使用情况要通过简便、易懂的方式反馈给捐赠者。

(十二)推进物资变现。慈善超市要做好募得物资的分拣、仓储,并将仍具备使用价值的物资按照合理价格进行出售。销售对象可为帮扶对象,也可为一般社会公众。销售收入可用于支付超市运行成本,也可用于购买帮扶对象需要的物资。销售情况要及时公示。未能及时变现且数量较多的物资,可利用社会捐助站点、救灾仓库等进行储备。

(十三)细致做好帮扶。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募得款物及变现资金的记录、管理及对捐赠者的反馈。对帮扶对象,可按照分层次、分类别的原则,以直接赠与或阶梯型优惠价格的方式开展救助。鼓励民政部门委托慈善超市发放给困难群众的各类物资。慈善超市要做好帮扶对象领取、购买物资的记录,建立可查询的档案。

(十四)细化义工培养与使用。推动慈善超市义工使用经常化,借助义工有效补充慈善超市的人力资源。民政部门要指导、帮助慈善超市组织义工的岗前培训,并按照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办法》的要求做好服务记录。鼓励以各种方式对有积极贡献的义工进行宣传和表扬。慈善超市可利用募得款物对义工进行奖励。

四、提供有力支持

(十五)提倡税收优惠。民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税部门探索对有法人资质的慈善超市实施税收优惠;要指导民办非企业类慈善超市严格按照非营利组织相关标准进行管理和发展,并帮助其办理捐赠票据申领。鼓励慈善超市与具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质的公益性社会团体缔结合作关系,帮助捐赠者解决免税问题。

(十六)实施以奖代补。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彩票公益金的杠杆作用,在对慈善超市实行绩效评估的基础上,对运营良好、作用突出的慈善超市进行奖励。民政部部本级彩票公益金补助地方项目将重点支持部分地区带有示范性的慈善超市建设。

(十七)启动标准研究。民政部门要做好关于慈善超市的标准化工作,具体包括:慈善超市的规格、标识、名称,募得物资种类,阶梯价评定标准,帮扶对象身份证明,捐赠协议文本,慈善义工培训证书、上岗证明、记录文件等。鼓励学术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以上研究。民政部将对各地的优秀研究成果进行行业标准认证并推广。

(十八)统筹平台建设。鼓励具有法人身份的慈善超市组成行业协会。民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农业、工商等部门,为慈善超市搭建供货平台。鼓励借助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研发慈善超市资源对接的信息平台。大力推进慈善信息平台建设。

第三篇:民政部关于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民政部关于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来源: 救灾司 时间: 2010-03-04 15:30

民发〔2009〕148号

民政部关于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十分严重的国家,救灾工作任务异常艰巨。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应对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结构不完整、功能不齐全、保障能力不足等薄弱环节。为全面加强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救灾应急能力,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救灾应急体系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救灾应急能力为核心,坚持应急救灾与常态减灾相结合、救灾减灾并重、城市农村统筹、政府社会协同、治标治本兼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统筹做好灾前、灾中和灾后各阶段的应对工作,全面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救灾应急体系的建设目标是:用3-5年左右的时间,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应急综合协调机制;建成覆盖各级政府和城乡社区的救灾应急预案系统;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灾情管理系统;建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完善救灾法律法规,打造救灾科技支撑平台,建立专兼结合的救灾应急队伍;建立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灾应急工作格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救灾应急体系,全面提升救灾应急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推进各级减灾和救灾应急协调指挥机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机构和减灾救灾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强化综合协调和应急指挥职能,建立和完善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灾情评估、款物调拨等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救灾应急法规制度建设。着力推动《救灾条例》等法规的出台,抓紧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救灾补助标准和救灾技术标准,研究制订或修订救灾应急工作规程、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规程、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救灾社会动员工作规程。各地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订并完善救灾应急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救灾工作各项规程,逐步形成以《救灾条例》为核心,以地方规章、救灾技术标准、救灾工作规程为配套的救灾工作法规制度体系。

(三)加强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各地要抓紧救灾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工作。尚未完成制(修)订任务的省、市、县要在今年内完成本级政府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专项预案的制(修)订工作。尚未完成制(修)订街道、乡镇及村委会(居委会)救灾预案的地方,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要尽快制(修)订预案,力争2010年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各级救灾应急预案的制(修)订,要明确规定救灾综合协调机构及职责、救灾应急准备、灾情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级别、应急响应程序、救灾协调联动机制、灾后救助和重建、救灾社会动员等基本内容,增强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定期组织开展预案演练,着力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演练,不断提高协同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加强救灾应急队伍建设。各地要结合自身救灾业务工作特点,培育和发展民政救灾应急队伍,提高民政工作者救灾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抢险救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军队协同政府参与救灾应急工作的联动机制。培育和发展救灾应急志愿者队伍,鼓励和吸纳社会工作者参与救灾应急工作,探索建立社会工作者引领志愿者开展减灾救灾服务的联动机制。加强救灾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建立重大自然灾害专家会商机制,提高救灾应急工作的科学决策水平。建立健全灾害信息员队伍,积极推行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灾害信息员职业队伍体系,全面落实省、地、县、乡、村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任务,建成一支总人数达70万的灾害信息员队伍。

(五)加强灾情管理制度建设。各地要强化灾情管理主体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灾情管理的职责;要严格执行国家灾情统计制度,规范灾情报告的时间、内容、形式,明确责任人及审核程序;要建立灾情会商和评估制度,切实做好灾害趋势会商、实时灾情评估、过程灾情评估、灾情评估工作;要建立灾情发布制度,及时、客观地发布灾情;要大力推进灾情管理软件的应用,提高灾情管理的技术水平。

(六)加强救灾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各地要进一步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切实履行救灾职责,建立救灾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救灾投入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并按照事权划分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制定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救灾补助标准,完善救灾补助项目。制定基层救灾工作经费保障制度,明确经费来源渠道,落实救灾工作经费。完善救灾资金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和完善救灾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制度。

(七)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快编制救灾物资储备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救灾物资储备库规模,通过改扩建、新建、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逐步形成能满足救灾需求的储备库(点)网络;要增加救灾物资储备的数量和品种,并及时补充和更新,确保救灾的实际需求;要建立救灾物资协同保障机制,完善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配送体系;要建立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动员机制,拓宽应急期间救灾物资供应渠道;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能力储备新形式,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

(八)加强救灾装备建设。各地要根据救灾工作实际需求,给县级以上(含县级)民政部门配备(更新)性价比高、安全适用的救灾专用车辆,确保应急用车;配备卫星电话、北斗导航定位终端等应急通讯装备,建设覆盖省、地、县、乡四级的应急通讯网络系统,确保救灾指挥通讯畅通;配备日常救灾工作所需的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办公设备,确保应急期间信息传递畅通。

(九)加强救灾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结合实际,大力推进救灾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建立救灾应急通讯平台、信息平台、决策平台、调度平台及其配套的安全系统和标准规范,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救灾应急指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十)加强应急避灾场所建设。各地要把应急避灾场所建设纳入政府投资计划。坚持科学选点、合理布局的原则,综合利用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公园、广场和农村村委会办公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中小学校等现有设施,统筹整合民政系统敬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内部资源,采取确认、修缮、新建等方式,建设城乡避灾场所,合理储备相应的生活类救灾物资。要严把应急避灾场所的质量关,确认和修缮的场所要由专业部门进行质量鉴定,新建场所必须按抗灾防灾要求设计,规范施工,确保建筑质量。

(十一)加强救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各地要高度重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在救灾工作中的应用,推动救灾生活类专用物资种类和功能的创新;要加强救灾捐赠统计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创新;要结合本地灾害特点,研究灾害发生机理;要建立本地历史灾情、灾害风险、地形地貌、人口分布、农房情况及救灾能力等方面的数据库;要积极推进服务于救灾应急的专家咨询机构、科技支撑机构建设;要研究制定国家救灾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使科学技术更直接地服务于救灾工作。

(十二)加强社区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各地要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减灾救灾演练,加强社区灾害监测预警和灾情统计报告能力建设,建立社区救灾应急志愿者队伍。要大力开展减灾救灾宣传活动,根据本地灾害风险和公众意识现状,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知识普及活动,切实提高城乡居民识灾、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及技能,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全面促进城乡社区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十三)加强救灾应急社会动员能力建设。各地要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与共青团、妇联、工会及社会组织在救灾捐赠、志愿服务、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救灾联动机制。加紧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救灾的制度,以及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政策和具体配套措施。总结推广受灾人员自救互救的经验和做法,搭建为社会组织和救灾志愿者服务的平台,规范捐赠款物的接收、管理、使用、统计和反馈。健全救灾应急征用补偿制度,规范应急救灾所需物资征调、使用、归还、补偿各环节工作。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建立政府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良性互动的救灾社会动员机制,全面提高救灾应急社会动员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向党委、政府充分汇报建设救灾应急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亲自抓,抽选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骨干成立专门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救灾应急体系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二)调查研究,转变作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摸清本地灾害情况和救灾需求,找准救灾应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救灾应急体系的建设思路,有针对性地制订有关政策措施。要切实转变重救灾轻减灾的观念,把工作重心转向救灾减灾并重上来,用救灾拉动减灾,靠减灾支持救灾,两项工作协调推进;要切实转变重实践轻理论的观念,加强救灾政策理论研究,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重,眼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统一,把功夫真正下到重长远、打基础的工作上。

(三)加大投入,科学规划。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地救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和进度,按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建设工作。要做好与有关专项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规划救灾应急工作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寻求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帮助和支持,优化整合各类救灾资源,加大在人员、资金、物资、装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四)扩大开放,拓展合作。要加强与有关国家、联合国机构、区域和国际组织在救灾减灾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加入有关区域和国际组织并积极发挥作用,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大力宣传我国在救灾减灾工作中的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救灾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密切跟踪研究国际救灾应急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参与救灾减灾领域国际项目研究与合作,学习、借鉴有关国家在救灾应急体系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救灾应急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九日

第四篇: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市水务局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市财政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县(市),水利局、编办、财政局、人社局:

为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以及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水利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2011‟63号)要求,为加强新形势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提升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保障作用,全面建立市、县(市、区)、乡一体化水利服务体系,结合*****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11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以及中央和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为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把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成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核心组织,加快改革力度,加强队伍建设、硬件建设、能力建设,明确职能,加强用人制度改革,提升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

—1—

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供核心组织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保证公共财政投入,确保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合理配备人员,满足地方发展实际需要。

三是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严格定岗定员,实施用人制度改革,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

四是坚持各级财政共同保障的原则。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县级财政负担,在办公条件和装备上结合中央水利项目与地方各级财政投入,使之与人员机构、服务职能相适应。

五是坚持公益性职能的原则。明确权责,规范管理,确保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

(三)总体目标

着眼于我市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乡镇机构改革的需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合理布局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加强基层水利队伍建设,健全公益性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明确性质、理顺体制、加大投入、强化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力争用一年左右时间逐步构建起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为核心,抗旱服务、抢险救灾、水利技术推广等队伍为基础,城乡供水、农民用水户协—2 —

会等涉水企业、民间用水管理组织广泛参与,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职工稳定、分工协作、运转协调、服务到位、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二、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职能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基础力量,原则上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乡镇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豫文„2001‟174号)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和完善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豫发„2005‟17号)的规定设置。各地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幅员面积、水利及农业生产特点等因素,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较重地区,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承担如下职能:负责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有关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做好辖区内水情教育工作;承担农村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水利科技推广、农村水环境整治以及水土保持等组织协调及管理工作。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需配备2名以上工作人员。

三、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保障措施

(一)建立各级财政共同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切实解决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

—3—

工资和办公、管理经费来源问题。要将编制内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纳入财政预算;要结合中央和省农村水利项目建设逐步加大办公条件、信息网络、设备配置、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入,稳定人员队伍、改善工作条件、提升管理手段,提高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群众的技术装备水平。

(二)改革用人机制。各地要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公开公正、竞聘上岗、定期考评、合理流动”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全日制水利专业的技术人员进入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建立基层水利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三年内基层水利人员要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健全完善目标考核评价制度,将基层水利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量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开展定期考评,实行工作业绩与工资收入挂钩的绩效工资制度。

(三)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各地要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制订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才培养计划,定期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职工开展水利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建立上下级水利职工交流培训机制,选拔优秀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职工到更高层次机关单位挂职锻炼。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和落实政府相关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各类人才进入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4 —

(四)提高职工待遇。各地采取必要措施,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已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单位,要及时做好各类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工作。完善基层水利人员的薪酬制度,切实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五)改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各地要统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各县(市)要在加快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同时,尽快充实完善包括抗旱服务队伍、抢险救灾队伍、水利技术服务队伍等在内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四、切实加强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领导

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事关基层水利发展全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负责制;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做好机构编制、人员配置、财政保障、基建投入、科技项目支持等工作,加强协调配合。

各地要逐步将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成效列入县级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调动好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五、明确期限,加快推进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

—5—

各地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表。方案由同级政府审批,报市备案后实施。要在2012年2月底前完成方案制定和准备工作,2012年9月底前完成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工作。

六、尽快落实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 2011年,各有关县(市)陆续出台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文件,印发了成立基层水利服务站的通知。各地要在此基础上,抓好基层水利服务站人员、经费、办公场地的“三落实”。督促人员及时到位、持证上岗,确保基层水利服务机构人员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精简、高效运作。

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奖惩兑现

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受表彰的先进县、“红旗渠精神杯”先进县、小农水重点县、农村饮水安全示范县等县(市)要率先成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率先落实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在全市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要注重总结,提升管理水平,切实起到先进典型示范作用。

今年,在省“红旗渠精神杯”评比、市“创业杯”评比、全市各项水利工作评先、水利项目计划安排等工作中,将把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作为主要内容和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对于领导重视、进度快、成效好的县(市)将在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和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将进行通报批评,限期完成。

—6 —

*****市水务局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市财政局 *****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〇一二年二月七日 —7—

—8 —

第五篇:无婚姻登记证明工作指导意见(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做好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民发(2012)99号 2012年6月18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房产交易、银行信贷、遗产继承、出国定居等原因,需要当事人提供婚姻状况证明的情形不断增加。为满足群众现实需求,各地婚姻登记机关陆续开展了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婚姻登记记录证明》服务工作。当前,各地出具证明的数量日趋增多,所出具证明在城乡居民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显。为切实做好此项服务工作,经征得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法制办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受理机关

申请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的,由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受理;军人申请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的,由军人部队驻地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受理。申请出具《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的,由为当事人办理婚姻登记的婚姻登记机关受理。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可根据本地婚姻登记信息联网及历史数据补录情况,按照便民原则放宽出具证明的受理机关。

二、申请人

申请出具证明的当事人应达到我国法定婚龄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当事人无法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的,可以委托他人办理。当事人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监护人可以提出申请。当事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与当事人有继承关系的其他人可以提出申请。

其中,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提供证件材料

申请人应在婚姻登记机关填写并提交《申请出具声明书》(格式见附件1)或《申请出具声明书》(格式见附件2),同时提供以下证件材料:

当事人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的,应提供本人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军人出具《军官证》等军人身份证件,华侨、外国人提供有效护照,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提供有效通行证、身份证,下同);当事人委托他人申请的,受托人应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委托人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以及委托人写明具体委托事项的委托书;受托人不能提供委托人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原件的,应提供委托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和经公证机关公证的写明具体委托事项的委托书;监护人提出申请的,监护人应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当事人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当事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证明、申请人与当事人有监护关系的证明;当事人死亡,其近亲属提出申请的,近亲属应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当事人死亡证明、申请人与当事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当事人死亡,与当事人有继承

关系的其他人提出申请的,应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当事人死亡证明、申请人与当事人有继承关系的证明。

申请出具当事人离婚、丧偶后《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的,申请人还应提供当事人离婚证明或丧偶证明。

上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证明包括医院或村(居)民委员会等出具的证明;监护关系证明、近亲属关系证明包括户口簿上的记载,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等出具的证明;死亡证明包括公安、医院、村(居)民委员会等出具的证明;继承关系证明包括涉及继承关系的判决书、公证书等生效法律文书。涉及民事行为能力、监护关系、宣告死亡的生效法律文书可作为相关证明使用。

四、出具证明

婚姻登记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及声明,经查阅婚姻登记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格式见附件3)或《婚姻登记记录证明》(格式见附件4)。

婚姻登记机关出具证明时查阅起始时间为婚姻登记机关保存电子档案或纸质档案起始之日。当事人离婚、丧偶后申请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的,查阅起始时间为当事人离婚、丧偶之日。查阅截至时间为婚姻登记机关出证前一日。当事人户口发生过迁移的,由原户口所在地、现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根据户口迁出、迁入时间出具证明;现户口所在地与原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信息已联网的,可由现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出具证明。

申请人声明的婚姻状况或婚姻登记信息与查阅信息不符的,婚姻登记机关不得出具证明。

五、编号及存档

婚姻登记机关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统一编号为Zaaaaaa-bbbb-ccccc,其中“aaaaaa”为6位行政区划代码,“bbbb”为当年年号,“ccccc”为当年出具证明的序号。乡镇人民政府婚姻登记机关行政区划代码改为9位。

出具证明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应当归档,其中申请人提供的身份证件、死亡证明等证件证明材料留存复印件,申请人声明书、委托书等材料留存原件,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复印件(或一式两份的原件)一并归档。归档材料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各地可依据本意见精神,根据当地工作实际,从解决群众需求、方便群众办事的原则出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指导基层妥善处理个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为出具证明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出具证明工作有序开展。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快补录婚姻登记历史数据,推进婚姻登记信息联网,同时加强与主要用证部门的协商,通过建立部门间婚姻信息核证共享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一步体现为民服务理念。

附件:1.申请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声明书(式样)2.申请出具《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声明书(式样)3.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式样)4.婚姻登记记录证明(式样)

婚姻登记记录证明

当事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户口所在地。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声明,经查阅我婚姻登记机关从 年 月至今的婚姻登记档案,查到当事人在 年 月 日在本登记机关有(结婚/离婚)登记记录。

此表只证明当事人在本登记机关所辖范围内目前的结婚或离婚登记记录。出证机关: 年 月 日

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

当事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户口所在地。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及声明,经查阅我婚姻登记机关从 年 月至今的婚姻登记档案,未发现当事人有(结婚/离婚或丧偶后再婚)登记记录。

此证明只表明当事人在本登记机关所辖范围内目前无结婚登记记录。出证机关: 年 月 日

本文系华律网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w.xiexiebang.com

下载民政部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政部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银行流程银行建设指导意见-第七版

    农村银行流程银行建设指导意见 (2011年7月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规范并推进农村银行流程银行建设,促进农村银行加快战略转型,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根......

    民政部关于2010年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的指导意见

    【发布单位】民政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0-05-04 【生效日期】2010-05-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网 民政部关于2010年福利彩票公益......

    重庆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指导意见(合集)

    奉节县羊市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工作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为充分调动我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根据《奉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民政部关于加强和创新慈善超市建设的意见

    民政部关于加强和创新慈善超市建设的意见 民政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和创新慈善超市建设的意见民发﹝2013﹞2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

    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绿化指导意见

    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绿化指导意见 (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石政发[2009]13号)精神,切实做好我市农村新民居绿化建设,推......

    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现就深入推进......

    河北省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指导意见

    河北省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新民居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搞好对农村新民居规划建设......

    班组建设指导意见

    师市加强煤矿班组建设指导意见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激发职工活力的细胞。加强班组建设对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增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