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指导意见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
进社区工作的指导意见
民发〔2008〕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的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在传播、弘扬廉政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现就进一步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重要意义
廉政文化进社区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各地社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宣传、弘扬廉政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实践证明,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有利于发挥社区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阵地作用,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增强社区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广大居民的反腐倡廉意识,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对党员和干部工作八小时以外的监督,促进廉洁自律建设;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各级民政部门要从践行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廉政文化进社区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自觉性,把这项事关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廉政文化进社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为主题,以推进群众性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为重点,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与社区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扎实推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
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要坚持统一部署、资源整合,把廉政文化进社区纳入和谐社区建设总体布局中,统一部署,相互促进,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教育资源,结合街道、社区实际开展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居民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增强居民的廉洁意识、崇廉意识和助廉意识,做到以德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坚持依靠社区居民力量、发挥群众作用,建立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紧紧依靠社区居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营造崇尚廉洁、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使廉洁理念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要求,依托社区优势,突出本地特色,从能办到的事情入手,创新载体,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力戒形式主义,避免铺张浪费;要坚持廉政文化建设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促进社区健康发展,以清正廉洁作风服务居民,及时公开与居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有关事务,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维护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经过努力,到2012年,廉政文化进社区的工作机制基本健全,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载体和形式日趋丰富,社区廉政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廉政文化深入社区居民心中,为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扩大党和政府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要利用社区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公开栏、宣传栏、公开信、宣传标语、居民论坛和社区网站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和条件,建立起覆盖社区党员、社区居民、外来人员等群体的社区廉政文化宣传教育阵地,重点宣传党和政府有关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宣传“为民、务实、清廉”的先进典型。要以社区居民为对象,开展反腐倡廉主题教育活功;要以党员干部家庭为对象,开展“家庭共筑防腐墙”的家庭助廉主题活动;要以青少年学生为对象,开展“敬廉崇洁”为主题的爱廉教育活动;要以驻社区的企业为对象,开展“廉洁诚信、依法经营”为主题的自律教育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主题教育,让党和政府有关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在社区扎根,把廉政文化植根于社区建设之中。
(二)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要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广泛开展社区反腐倡廉文化宣传活动。要将反腐倡廉文化活动进社区纳入社区文化活动计划之中,结合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活动,使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来。要利用社区文化资源,组织社区居民自编自导自演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广泛宣传、普及廉政文化。要利用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和阵地,举办以“尊廉崇洁”为主题的晚会、歌咏会、演讲会、邻居节、电影夜市等,努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要结合社区居民的思想实际,探索多种廉政文化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如开设廉政文化课堂、主题演讲会、书画展览、专场演出、文化长廊、警示格言、网上论坛等,让廉政文化深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植根于群众心里。要利用社区人文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社区老党员、老干部、先进模范人物、驻区院校专家教授和专业人士给社区党员、群众宣讲反腐倡廉形势和相关政策,增强社区居民反腐倡廉意识、促进人人崇尚廉洁社会风尚的形成。
(三)强化社区民主监督,切实提高社区成员中党员领导干部及社区工作者的廉洁自律意识。要结合社区实际,探索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实施工作八小时以外的有效监督方法和途径。社区居委会要组织召开党员干部家属座谈会,提醒家属把好“家门”,树立良好的“家风”,协助做好监督工作。要结合日常培训、学习等,加强社区工作队伍的廉政文化教育,提高他们防腐拒变的能力。要注重发挥社区党员的表率作用,引导社区在职党员发挥特长,激励他们在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要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倡导社区党员、群众担任廉政义务监督员和宣传员,协助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四)健全社区民主管理制度,探索建立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健全民主选举及聘用制度,把好社区工作队伍的入门关,建设一支廉洁守法、居民信得过、能为居民办事的社区工作者队伍。要结合社区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社区反腐倡廉建设制度,把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纳入居民公约之中。要建立和完善方便群众办事的服务承诺制度,搞好社区服务站建设和管理,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实行“一站式”窗口服务。要完善居民会议制度,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公开办事制度,确保在社区物品购置、扶贫救灾款物发放、低保家庭申报确认、廉租房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处理中,做到公开、公正、透明。要在方便居民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居务公开栏,有条件的社区也可以同时通过社区网站、社区论坛等其他形式公开居务事项,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切实加强对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社区组织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因此,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是各级民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民政部成立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为牵头单位,部机关有关司(局)共同参与。各地民政部门也要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承担此项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紧密配合纪检监察机关,研究制定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的工作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要把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与社区其他工作一同部署安排、一同检查考核。要抓好廉政文化进社区的试点工作,精心培育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探索和总结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建立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对优秀项目、活动及时进行奖励,扎扎实实地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二〇〇八年二月十九日
第二篇: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实践证明,和谐社区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普通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对于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民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高度,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
二、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社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服务居民、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基本目标,把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作为重要方针,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动力,把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基础保证,把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在范围上得到新拓展,在质量上得到新提升,在群众满意度上实现新飞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全国8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到建党100周年时,把所有城乡社区全面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以基层群众自治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加快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组建工作,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对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以及流浪儿童、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监督和教育,加强和改进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实现城乡社区的“无缝隙”管理。积极推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适应城乡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拓展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扩大城市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完善农村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选齐配强农村村民小组长、城市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村(居)民代表,形成村(居)委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村(居)民小组、村落、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广泛开展院落、楼座、门栋自治及邻居节等睦邻活动,强化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居)民代表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议,增强民主的实效性。建立健全共青团、妇联、残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在社区的机构,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适当放宽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条件,降低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并在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积极探索业主自治与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认真研究物业管理机构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切实维护社区居民和业主的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完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需求。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促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作用,提倡“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合理设置服务窗口,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标准,鼓励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大力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城乡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村(居)委会;凡依法应由村(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应当为村(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村(居)委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尽快建立健全以区、县为单元,以社区、街道为依托,全国统一的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研究制定社区志愿者在升学、择业、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目标。鼓励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食堂、浴室、文体和科教设施,支持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城市流浪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等提供各种服务,发展慈善事业。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深入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双进工程”。充分挖掘社区资源,鼓励开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居民食堂或就餐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卫生方便的就餐送餐服务。引导社区居民树立节能环保观念,积极推动社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剩余物资的调剂互换。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运作等方式,对社区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通过社区网站、呼叫热线、短信平台和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自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综合服务。
(三)进一步繁荣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宗旨的城乡社区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工作,从城乡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廉政文化教育进社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建设方便居民读书、阅报、上网、娱乐、健身等活动场所。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内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方便,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居民体质。重视社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从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问题入手,对社区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广泛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普及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倡导义务植树护草,文明饲养家禽和宠物,自觉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习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行计划生育居(村)民自治,搞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要利用公开栏、宣传统筹为重点的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四)进一步加强以城乡统筹为重点的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结构变化的实际,在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社区、居民区、楼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等建立不同形式的党组织,加快建立开发区、新建住宅区、城中村、村改居地区社区党组织,明确各种新型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对尚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地方,通过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消除社区党建的盲点和空白点,使社区党建工作覆盖到社区的各个层面。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构筑社区党员联系和服务居民的网络。主动抓好社区党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及时将社区退休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范围,促进形成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继续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的民主管理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表率。适应城乡基层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党建工作协商议事机构,围绕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区民意反映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日常沟通机制和应急机制,确保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呼声和驻区单位的意愿,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农村社区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农村地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社区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社区干部培训,引导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每个社区应有一个统一标识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具备办公、管理、服务、活动等多种功能。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行社区化管理,初步具备农村社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化解等功能。拓展村民自治范围,探索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衔接配套的有效方法。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开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村社区商业服务,构筑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志愿服务和互助性服务、市场商业性服务相衔接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在城乡单位、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鼓励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以资金、技术、信息、智力、技能等方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切实加强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一)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责成民政部门牵头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是对民政部门的信任和重视。各级民政部门要不负重托,采取有效措施,把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作为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经常研究部署,提出指导意见;分管领导要抓好落实,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提出决策建议;班子成员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带头搞好行政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在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推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建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的地方,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充实领导力量,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尚未建立的,应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方案,尽快成立统一的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积极推动市(地)、县(区)、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常研究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各地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和科学发展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
(三)切实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城乡社区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需要选举产生的基层组织成员实行民主选举,把热爱社区工作、群众拥护的人,选进社区组织的领导班子。提倡社区党组织成员与自治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实行交叉任职,鼓励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建功立业。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及时组织对新当选或新任社区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轮训,每人每年受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0小时,不断提高他们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逐步推进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继续推动落实社区党组织成员、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建立完善城乡社区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对成绩突出、居民满意的社区工作者,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在社区工作中创造优秀业绩。
(四)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各地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为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要以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全覆盖”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改进和完善评估方法,努力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研究制定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管理办法,丰富创建内容,拓展创建途径渠道,不断深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继续坚持一手抓推进、一手抓研究的成功经验,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推动社区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来源: 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时间: 2009-11-25 10:54
民发〔2009〕1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近年来,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和2005年民政部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全国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社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根据刚刚闭幕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实践证明,和谐社区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普通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对于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地民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高度,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更大成效。
二、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社区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服务居民、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作为基本目标,把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作为重要方针,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动力,把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基础保证,把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在范围上得到新拓展,在质量上得到新提升,在群众满意度上实现新飞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全国80%以上的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到建党100周年时,把所有城乡社区全面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健全以基层群众自治为基础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加快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组建工作,健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积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对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以及流浪儿童、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监督和教育,加强和改进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实现城乡社区的“无缝隙”管理。积极推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深入开展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重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适应城乡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拓展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扩大城市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覆盖面,完善农村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选齐配强农村村民小组长、城市居民小组长、楼院门栋长、村(居)民代表,形成村(居)委会及其下属的委员会、村(居)民小组、村落、楼院、门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体系。广泛开展院落、楼座、门栋自治及邻居节等睦邻活动,强化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居)民代表对政府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议,增强民主的实效性。建立健全共青团、妇联、残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在社区的机构,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适当放宽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条件,降低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并在活动场地等方面提供帮助。积极探索业主自治与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认真研究物业管理机构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切实维护社区居民和业主的合法权益。建立城乡社区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完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服务需求。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促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作用,提倡“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合理设置服务窗口,优化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标准,鼓励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大力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凡属于城乡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村(居)委会;凡依法应由村(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应当为村(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委托给村(居)委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应当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尽快建立健全以区、县为单元,以社区、街道为依托,全国统一的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研究制定社区志愿者在升学、择业、晋升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站),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10%以上的目标。鼓励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食堂、浴室、文体和科教设施,支持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城市流浪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等提供各种服务,发展慈善事业。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加快发展家政服务业,深入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双进工程”。充分挖掘社区资源,鼓励开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社区居民食堂或就餐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卫生方便的就餐送餐服务。引导社区居民树立节能环保观念,积极推动社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剩余物资的调剂互换。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运作等方式,对社区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服务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微利服务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通过社区网站、呼叫热线、短信平台和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自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综合服务。
(三)进一步繁荣以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宗旨的城乡社区文化,不断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工作,从城乡社区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进廉政文化教育进社区,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与和谐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建设方便居民读书、阅报、上网、娱乐、健身等活动场所。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节日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内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方便,不断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增强社区居民体质。重视社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社区心理咨询网络,加强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从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问题入手,对社区人居环境进行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广泛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普及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倡导义务植树护草,文明饲养家禽和宠物,自觉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习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行计划生育居(村)民自治,搞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少数民族聚居的社区要利用公开栏、宣传栏等,广泛宣传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四)进一步加强以城乡统筹为重点的社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城乡社会结构变化的实际,在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社区、居民区、楼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农村专业生产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等建立不同形式的党组织,加快建立开发区、新建住宅区、城中村、村改居地区社区党组织,明确各种新型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体系。对尚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地方,通过设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消除社区党建的盲点和空白点,使社区党建工作覆盖到社区的各个层面。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创先争优、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构筑社区党员联系和服务居民的网络。主动抓好社区党员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及时将社区退休人员、复转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中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范围,促进形成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继续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基层事务的民主管理和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表率。适应城乡基层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党建工作协商议事机构,围绕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社区民意反映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日常沟通机制和应急机制,确保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呼声和驻区单位的意愿,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五)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不断扩大农村社区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农村地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社区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社区干部培训,引导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每个社区应有一个统一标识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具备办公、管理、服务、活动等多种功能。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行社区化管理,初步具备农村社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化解等功能。拓展村民自治范围,探索农村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衔接配套的有效方法。大力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开展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村社区商业服务,构筑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志愿服务和互助性服务、市场商业性服务相衔接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在城乡单位、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鼓励社会各类组织和个人以资金、技术、信息、智力、技能等方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切实加强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把和谐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中央、国务院责成民政部门牵头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是对民政部门的信任和重视。各级民政部门要不负重托,采取有效措施,把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作为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要率先垂范,经常研究部署,提出指导意见;分管领导要抓好落实,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提出决策建议;班子成员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带头搞好行政和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在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推动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地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建立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的地方,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充实领导力量,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尚未建立的,应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方案,尽快成立统一的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积极推动市(地)、县(区)、乡镇(街道)党委和政府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常研究和谐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引导各地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和科学发展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
(三)切实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根据党的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城乡社区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以及其他需要选举产生的基层组织成员实行民主选举,把热爱社区工作、群众拥护的人,选进社区组织的领导班子。提倡社区党组织成员与自治组织成员通过民主程序实行交叉任职,鼓励年轻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建功立业。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及时组织对新当选或新任社区工作者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轮训,每人每年受训时间一般不少于20小时,不断提高他们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处理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逐步推进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继续推动落实社区党组织成员、群众性自治组织成员及其聘用的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建立完善城乡社区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对成绩突出、居民满意的社区工作者,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他们在社区工作中创造优秀业绩。
(四)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创建活动。各地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对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为党委和政府当好参谋助手。要以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和“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全覆盖”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改进和完善评估方法,努力实现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研究制定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管理办法,丰富创建内容,拓展创建途径渠道,不断深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要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健全社区共驻共建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继续坚持一手抓推进、一手抓研究的成功经验,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推动社区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和谐社区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建设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三
第四篇:浅谈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
浅谈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
筱溪街纪工委张琼芳
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而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情民意最集中的地方,廉政文化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最近,筱溪街纪工委就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做了一些初步探索,也相应取得一些成效,现结合筱溪街工作实际,就如何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基本情况
筱溪街是贡井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全街现有11个社区居委会,30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17959户、41620人,党员1347名。近年来,筱溪街把廉政文化进社区与创建特色社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社区阵地,以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为主线,搭建多个平台,促进廉政建设从“文件”走向“文化”。
二、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一)以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基础,营造浓厚的廉政宣教的社区环境氛围。
1、以多种形式在社区居民中积极倡导尊廉祟廉的社会风尚,重点宣传党的反腐倡廉的方针、政策,反腐败的决心和成效,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热情和运用民主监督权利的能力。
2、社区党总支在社区中聘请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和信息员,既对社区党员的廉洁自律、社区居委会的居务公开等工作进行监督,又对辖区党员“八小时之外”的情况进行监督,有效的促进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及社区党员监督工作的开展。
3、对领导干部家属,利用 “廉内助”先进典型事迹和“贪内助”典型案例等,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家属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严把家庭廉政关,在家庭中筑起拒腐防变的防线。
4、搭建文艺宣传平台。利用社区党员议事会、设立党务公开栏、便民公示栏、廉政投诉点、监督电话和举报箱等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组建廉政文化宣传队,把发生在大家身边、人人有切身感受的廉政故事编排成诗歌、小品、相声、歌舞等节目,在居民流动较大的广场、公园等场所进行宣传表演。
5、搭建教育阵地平台。各社区把廉政文化纳入辖区内阵地建设,在社区办公室、居民小区等创作廉政文化标语和漫画,社区还定期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组织居民群众观看廉政纪录片。
6、依托社区图书阅览室等设置社区图书角,专门摆放廉政教育书刊、杂志,供党员、群众阅览。
7、在社区党务公开栏上开辟“廉政文化进社区”专栏,通报社区相关廉政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刊登党员干部自己编写的优秀格言、小品、歌曲等作品。
(二)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重点,搭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平台。
1、我们充分挖掘群众的潜力,以点促面,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注意挖掘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新鲜经验,利用社区宣传队、腰鼓队、拳剑队等,举办各类节日晚会、社区广场演出、干群齐唱廉政歌曲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
2、在社区中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主法灵活、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以提高对党员、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进一步树立了社区党员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廉政建设的理念,营造了社区浓厚的廉政氛围。
(三)以着力载体创新为依托,注重发挥联动效应的亮点作用。
1、我们要求各社区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社区各项工作中,创新活动形式。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把社区廉政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创建文明社区相结合,与平安创建相结合,努力提高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
2、在设计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载体时,我们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体现社区各自特色,推出自己的特色项目,努力达到一社一品。如在青杠林社区建立廉政文化图书角,将廉政文化图书角纳入社区图书室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还结合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建立社区廉政文化电教点,推进廉政文化电教工作;在糍粑坳社区、杨家坝社区、伍家坡社区运用支部党员活动日,开展了“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大家谈”活动、廉政座谈会等;在向阳社区、雷公滩社区利用社区文艺队,运用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相声、小品、戏剧等形式,在社区举办廉政巡回广场演出等。
(四)以强化组织建设为先导,构胜建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1、社区党支部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到先进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整体工作的格局之中,定期研究部署,每季度进行检查考核。
2、社区党支部依托各种群众性学习型组织,聘请老党员担当社区廉政宣传员工作,利用各种机会深入群众中开展宣传,倡导“廉政文化进社区、和谐社会共构建”的理念。
3、大力推行党务、居务“两公开”制度。全面推行“社区财务委托街代管”的制度,由街道财经办指定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辖内11个社区的财务报帐工作,试行社区经费报账制度。对财务管理,定期公布经费收支情况,使经费收入合法,支出合理,保证经费不出问题。同时不断完善社区各项制度,如 “社区议事会制度”、“社区居民委员会财务管理制度”、“社区干部守则”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制度”、“社区党员干部廉政制度”,确保了社区干部按规矩办事,从而使社区成为居民的理想家园。
三、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廉政文化建设尚未形成合力。
少数干部、群众都认为廉政文化熏陶,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只有杀一儆百,从心里上起到震慑作用,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其实,这是对廉政文化了解不深、理解不透所形成的思想意识问题。同时由于认识不统一,组织协调不够,致使廉政文化建设无法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不能找到纪检、组织、宣传、文化等职能部门的交互点,难以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二)教育受众面窄,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够广泛。
目前社区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普遍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教育的主要对象,采取的廉政教育措施,如推行“一把手”讲廉政教育课、廉政谈话、警示教育等,从廉洁从政意识的角度来考虑的多,重在教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多,而针对普通党员、一般干部和广大群众开展广泛廉洁教育的比较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不够扎实,所收到的效果不够明显。
(三)机制不活,形式单一,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不太明显。目前,筱溪街在街道社区在廉政文化建设上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来说,主要是推动型,有部分社区主动性不够。存在着“四多四少”现象,即会上强调多,会后抓落实的少;突击性开展工作的多,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工作的少;认为临时性工作的多,长期抓、抓长期的少;实用多,真正占领的阵地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往往陷入“推一下,才动一下”的被动局面。在活动的形式上缺乏生动活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与形式。在廉政文化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廉政教育内容老化,理论和实际脱节等问题。如有的社区选择了古人名言作为廉政格言来宣传,可是群众却看不懂,不能理解其中精髓。忽略了文化的渗透性,使基层廉政文化同地方传统、民族风情,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网络信息等现代传媒割裂开来,缺少了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解决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廉政文化进社区,要坚持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创新教育模式,营造教育环境,逐步在社区建立起“教育全民化、管理规范化、监督社会化”的党风廉政建设新体系,打造廉洁和谐社区。当前,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创新廉政文化宣传形式。廉政文化进社区,必须创新宣传形式,探索新方法。廉政文化建设可以采取“总结、挖掘、提炼”来创新工作形式。总结,就是在反腐倡廉的工作实践中去总结廉政文化。挖掘,就是要在民族文化教育的优秀传统中去挖掘廉政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提炼,就是要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提炼廉政文化。
1、廉政环境建设进社区。把抓廉政教育与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环境建设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结合社区的实际,建设“廉政文化广场”、“廉政文化长廊”等的形式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
2、廉政先进典型宣传进社区。可以通过社区里的典型,如社区内的“勤廉之星”、“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等来教育社区居民,润物细无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廉政意见箱进社区。在社区设置廉政意见箱,让社区居民通过意见箱举报腐败行为和给廉政建设提合理化建议。
4、创作一批廉政文化精品。我们应把廉政文化作品创作工作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鼓励和支持既熟悉反腐倡廉工作,又有艺术创作才能的专业人士创作出一批文化含量高、品味强、社会影响大的廉政文化精品。
(二)是构建廉政文化活动载体。在构建活动载体时,要做到“三个体现”。不同社区有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载体时,不能拘泥于某种形式,要从各社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体现社区特色。如有的社区居民条件较好,机关职工所占比例较高,可以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家属“访贫思廉”活动,倡导扶贫济危风尚主题,形成“廉内助”廉政文化特色;有的社区居民年轻家庭较多,少年儿童所占比例较高,可以组织开展“小手牵大手,共爱我的家”为主题的活动,形成“关爱廉政文化”特色。要体现多样性。要把廉政文化融入到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中,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组织开展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我们在构建活动载体时,突出把握活动的实效性,“虚”功“实”做,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营造廉政氛围,强化廉政意识,不断增强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的实效。
(三)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我们决不能满足于在一定阶段开展的活动,而是要研究和建立持续性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使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着眼于从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解决廉政文化建设深层次的问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廉政文化建设成效。
1、强化目标管理,变“软指标”为“硬任务”。要将廉政文化建设与社区各项社会事业一起统筹安排,形成一套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2、增强责任意识,变“要我抓”为“我要抓”。各社区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保证工作的主动性及工作效果。
3、强化责任追究,变“不时抓”为“经常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社区是基础,领导是关键,监督是保证,要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同时,还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4、加强保障措施,变“软设施”为“硬设施”。要完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硬件设施。要积极探索筹资的畅通渠道,充分利用好有限的的资金,添置廉政书架、书籍、音像制品、漫画、对联、标语以及影视播放设备等必需物品。
第五篇:民政部关于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民政部关于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民发〔2007〕1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以及“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36号)关于“加快建立评估机制”、“建立行业协会综合评价体系,定期跟踪评估”的要求,现就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民间组织综合评估机制,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开展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民间组织得到稳步发展,在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公益事业、繁荣文化艺术、发展市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民间组织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治理不完善、组织行为不规范、社会公信力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民间组织评估机制。做好民间组织评估工作,有利于加强民间组织的自身建设,促进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有利于优化政府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促进监管方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增加民间组织的透明度,强化社会监督,提高民间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二、开展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开展民间组织评估工作要按照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总体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估制度,形成组织健全、程序完备、操作规范、运转协调的评估工作机制,发挥评估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原则。一是分级管理。按照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权限,各地民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二是分类评定。根据民间组织类型按照不同指标分别开展评估。三是坚持客观公正。评估的内容、指标、程序、方法等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公开性。四是坚持循序渐进。紧密结合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和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先行试点,分步推进,逐步完善。
(三)评估机构。各级民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建评估委员会,负责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评估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要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民间组织评估的具体工作可以通过建立或委托相应的评估机构进行操作。
(四)评估内容。民间组织评估要按照组织类型分类开展,社会团体、基金会开展综合评估,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诚信评估。评估内容从基础条件、组织建设、工作绩效(自律与
诚信建设)、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估。各地可以参考民政部制订的民间组织评估指标体系(见附件),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科学、有效、可行的具体评估指标及实施细则。
(五)评估程序。民间组织评估要遵循被评估单位自我评估、评估机构评估、评估委员会审核、评估委员会公示评估结论、民政部门确认评估结果并颁发证书和牌匾的基本程序。各地可以据此制定具体的实施程序,评估程序要公正、合理、公开。
(六)评估等级。民间组织评估结果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5A(AAAAA)、4A(AAAA)、3A(AAA)、2A(AA)、1A(A)。证书和牌匾的样式由民政部统一制定。民间组织评估结果要实施动态管理,设定科学的有效期限和相应的淘汰机制。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有关规定给予政策优惠、资助或奖励。各地4A以上等级(含4A级)的民间组织评估结论需要报民政部备案。
三、加强对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领导
(一)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民间组织评估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动员,统筹协调,根据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实际,有效结合民间组织管理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
(二)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与民间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相关政府部门及科研机构的沟通与合作,主动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民间组织评估工作。
(三)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帮助广大民间组织和社会公众增加评估知识,提高对评估工作的认识,消除疑虑,扩大共识,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四)各级民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为民间组织评估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加强对民间组织评估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不得因为评估工作加重民间组织的负担。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估机制,充实评估内容,提高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