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川在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上的报告

时间:2019-05-14 06:0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晶川在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上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晶川在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上的报告》。

第一篇:张晶川在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上的报告

求实创新跨越争先

为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市委十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张晶川 2011年2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部署2011年及“十二五”任务,动员和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昂扬的斗志,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经济社会持续保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十一五”任务全面完成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形势,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双调双转”为动力,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态势,主要指标超计划完成,“十一五”目标圆满实现。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1、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上下始终围绕“超千破百”和激情创业抓发展,各项主要指标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81亿元,同比增长185%,是2005年的24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64%,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四位,打破了十八年全省第五的局面。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72亿元,同比增长315%,总量位居全省第三,是2005年的32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8亿 元,同比增长401%,是2005年的34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7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529户,是2005年的18倍,工业增加值实现1334亿元,同比增长361%,是2005年的35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85%。粮食总产量突破50亿斤, 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76亿元,是2005年的2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58亿元,同比增长193%,是2005年的22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87%。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871万人次。五年来,全市先后突破“双四”、“双五”、“双六”目标,经济总量实现四年翻番,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这些历史性跨越,标志着我们走出了低迷、低速、低沉和被边缘化的阶段,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快发展、大发展局面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2、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始终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开工建设了6个10亿元以上项目、70个亿元以上项目、659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176亿元,同比增长442%,是2005年的6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31%。特别是围绕财源抓产业、抓项目的思路深入人心,北方工具厂整体迁建到北方工业园、辽宁宝来集团收购扩建首控石油、恒丰集团改扩建、河北东旭集团建设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金太阳1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龙虎山水电站、永和有机食品生态园、红星乳业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荒沟抽水蓄能、林浆纸一体化等奋斗多年的新项目、好项目已经破题。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宁安市、林口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评价中位次前移,穆棱市成为我市第四个全省十强县,海林、穆棱两个县(市)财政收入均突破10亿元,全市县域经济继续保持全省整体领先水平。

3、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快速推进,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提升。持之以恒地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90 亿美元,同比增长718%,是2005年的19倍。境内加工区新上项目82个,完成投资256亿元,海林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园区,阳明工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首个隶属于城区的省级开发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截至目前,加工区累计落地项目56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2个,完成投资2422亿元。境外园区发展到6个,入驻企业46户,完成投资236亿元,东宁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得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充分肯定,要求建成中俄特别是远东地区合作的典范。境外种植面积达到316万亩,占全省境外农业开发的494%,向境外输出劳务9600人。纳霍德卡物流集散港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继续推进,宁安源丰国际物流园试运行,哈牡绥东对俄物流园等七大物流园区初具规模,我市成为全国46个首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之一。开展俄、韩、台湾活动周和大连、珠三角、长三角等招商活动,北山世茂、海林俪涞、东宁华宇等高等级宾馆相继投入使用,镜泊湖顺利晋级国家5A级景区。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兴起,成功举办了中国(镜泊湖)卡通产业论坛等各类展会,东宁机电产品展销会得到温家宝总理重视,并向俄罗斯总理及企业家推介,沿边开放先导区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

4、大牡丹江新牡丹江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善。2010年,我们全力实施“双百”战略,加快大牡丹江、新牡丹江建设,全市城乡建设总投入2303亿元,接近前三年总和。磨刀石、五林、海南三个乡镇及宁安三个行政村划入市区,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到73平方公里,城区土地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947万人。市区出城公路及西环路贯通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城市框架渐次拉开。通过多元投入,实施百街整修、百园建设、万树进城、万盏路灯改建等工程,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出台统筹城乡发展若干意见,爱民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绥芬河谷盈社区、宁安朝鲜族明星小镇等新农村建设典型成为全省样板。镜泊小镇建 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全省旅游名镇建设新亮点。全市投入87亿元,对88个项目、2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进行综合改造,市区有147万户居民喜迁新居,改造泥草房6519户。全省小城镇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两个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

5、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积极推进。我们始终坚持不要人民群众不得实惠的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6元,同比增长98%,是2005年的17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363元,同比增长207%,是2005年的23倍,连续八年领跑全省。投入55亿元,完成了30件利民实事;采取创业基金和公务员担保贷款等措施激励创业、带动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强力推进社保扩面提标,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医保、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保水平同步大幅提升;低保、价格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投入2200万元实施温暖之冬工程,保证市民温暖过冬。全市33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启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6、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2010年,我们继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变、促提升,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6县(市)4区38个市直部门的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进哈尔滨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5家,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增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推进了警力重心向一线下沉、向基层倾斜的公安警务改革;实施环卫、园林、城管一体化的“大城管”体制改革;建立“借用管还”一体化的开发区财政体制;组建与产业化招商相适应的工作体系;探索公共资源的调控机制,出台市区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不断提高土地产出价值和使用效率,有效解决了一批重大公用项目建设资金问题;继续深化与农垦、森工的合作共建,新开工项目16个,总投资16亿元,“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进”的理念得到 进一步强化。

7、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以执行力建设、综合素质提升为重点,加大对领导干部高端培训力度,强化对重点部门执行力考核,对全市39个班子进行调整,一批年富力强、业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处理了一批不作为的人和事,全市效能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弘扬刘香平等一批先进典型,组织开展“激情创业、激情发展、激情城市”主题活动和志愿爱心帮扶活动;开展“百日护游”、“平安雪城”专项行动,全市社会安全稳定;支持各级人大、政协强化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

各位委员、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团结稳定,社会和谐进步,百姓安居乐业,为“十一五”发展划上了胜利、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激情澎湃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多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的五年,是我市地位不断上升、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奋斗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牡中省直单位、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牡丹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坚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不动摇,确保“十二五”期间实现更好更快更大 发展

站在新起点,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光荣使命,展望“十二五”,我们承担着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历史重任。要准确把握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特征,投资拉动占主导的阶段特征,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消费特征,中俄地方经贸合作更加紧密的开放特征,不断抢抓新机遇、构筑新优势、开创新局面,实现牡丹江的新跨越。

未来五年,我们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正在复苏,国内经济加快转型,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民生、水利、环保、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资,为我们争取项目、资金创造了很大空间;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我省推进绥满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提升沿边开放提供了难得机遇;全省着力建设的“八大经济区”,六个与我市密切相关,全省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我们都有基础,为我市放大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追赶跨越的磨砺,我们对市情认识和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干部群众精气神极大提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未来五年,我们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外部环境看,生态约束、土地约束、载体约束等要素制约越来越突出,使我们推进发展的难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更重;全省各地市竞相发展,使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巨大压力。从我们自身看,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弱、缺少立市型企业仍然是牡丹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市本级财政实力不强,可用财力保运转、偿还历史债务压力较大,短时期内还不能拿出更多资金惠及民生;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有的地方、部门、干部缺乏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锐意进取 的创新意识,效率低、标准低、办事难、中梗阻的问题时有发生,经济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勇于面对,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制约,在压力中前行,在挑战中突破,在竞争中赶超。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部署,以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五个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战略,提升产业层次,扩大沿边开放,推进城乡统筹,切实改善民生,闯出一条符合牡丹江发展阶段和特征的科学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全市的奋斗目标主要是实现“七个翻番”,确保五年再造一个牡丹江经济: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实现四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以上,实现三年翻一番;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实现四年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实现五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五年翻一番;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其中对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实现五年翻一番。上述目标是保底目标,我们要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的基础上,坚持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力争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

未来五年,必须紧紧把握好六个重点:

第一,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抓发展,坚持跨越争先,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承接“十一五”追赶跨越、激情创业的发展态势,坚持速度不降、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克服因发展起点高、基数大、困难多带来的畏难情绪,摒弃“歇口气”、“缓缓劲”的松懈念头,继续坚定追赶跨越不变调,继续狠抓“思想、项目、干部、环境”四个要素不放松,继续强化推进落实不耽搁,始终做到聚精会 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上项目,力争各项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500亿元和230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第二,要以更大的力度抓调整,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建设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城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构建规模发展、层次提升、布局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拓展三次产业发展空间,推进工业裂变,加快培育立市型产业、支柱型企业,打造光伏、石化、装备制造、林纸等一批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市场化模式经营农业、品牌化战略提升农业、国际化合作开发农业,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统筹发展金融证券、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黑龙江东南部消费中心。

第三,要以更大的魄力抓改革,坚持创新发展,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统筹区域发展,整合行政资源,建立与大牡丹江建设相协调,与同城化、一体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大胆探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争创全省城乡统筹试验区,破解二元结构。实施城区简政放权、县域强镇扩权、农村社区化的“两权一化”改革,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县(市)发展战略互动,经济要素互补,加快牡海宁同城化,构建大城市区;加快绥东穆一体化,统筹小城镇、新农村建设,打造中小城市群,凝聚相互协作的发展合力。深入推进场县、局县共建,探索与农垦、森工融合发展、共享双赢的合作模式。

第四,要以更宽的视野抓开放,坚持率先发展,建设沿边开放先导城市。依托沿边近海优势,以国际化视野提升沿边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倡导互惠双赢理念,做好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合作抓延伸、贸易抓转型四篇文章,充分发挥口岸县(市)的开放龙头作用和对区域发展的牵动作用,进一 步发挥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作用,推动单向贸易向多向贸易,单边贸易向多边贸易,以贸为主向贸工并举转变,加快建设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会展“五个中心”,使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真正成为全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先导区。

第五,要以更高的标准抓城建,坚持生态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紧密结合牡丹江区位、地貌、气候特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坚持以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创建“三优文明城”为载体,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和权威性,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力争多留精品、少留遗憾;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滨水城市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太平路、沿江景观带、江南新区“一路一带一区”,畅通城市路网,完成棚户区改造和“三溪一河六湖”水系治理,加快推进林海水库供水工程,持续推进空气环境、水环境、交通环境、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天更蓝、水更清、树更多、路更畅、夜更美、城更靓”的现代城市形象,不断提高牡丹江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第六,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抓民生,坚持包容发展,建设和谐幸福城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十二五”发展的核心,拓展惠民空间,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继续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发展速度协调增长,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再翻一番。加快社会建设,积极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冷暖、住行、文化和精神生活有更大改善,培育符合牡丹江实际的城市人文精神。维护安全稳定,促进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凝心聚力,跨越争先,全面做好2011年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市跨越发展、全面提升的关键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以求实创新、跨越争先统揽全局,提速度、重质量、抓调整、促提升,全力推进现代产业城市、沿边开放先导城市、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幸福城市建设。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9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6%,达到1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达到7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20%,外贸进出口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2%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9%,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全力做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开展产业项目攻坚战,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目前,我市正处于投资拉动为主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还是产业发展,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都有大量工作可做,全市上下要紧盯投资热点、重点,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有力支撑经济发展速度、就业与税收。

要以全省产业项目三年攻坚战为牵动,始终绷紧抓产业项目就是抓调整、抓财源这根弦,继续实施市本级财源振兴规划,采取裂变扩张、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藤蔓经济等有效方式,建设一批牵动力强、带动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努力培育光伏、石化、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林纸等多个产业向百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全力加快新材料、建材、木材加工、矿产等一批五十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主导产业集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要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在资本运营上进行积极探索,有效增强园区的融资能力和自我积累能力。整合区域园区资源,统筹规划一批专业园区,利用城市扩张、道路建设、棚户区改造同步谋划配建园区。推进开发区“南提北拓”,重点是新城建设提档升级,规划面积实现倍增,打造集行政办公、会展商贸为一体的城市新中心;北区拓展50平方公里产业园区要力争实现突破,打造全市产业项目建设的新载体。

要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培育循环经济。大力提倡企业自主创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速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延伸石化、煤化、精细化工、林纸四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进全市产业结构战略升级。

(二)加快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

沿边开放是我市最大优势,事关牡丹江发展全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全面落实省委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座谈会精神,推进“五个中心”建设。

坚持境内与境外互动,打造双向贸易基地、双向加工基地,发展跨境连锁加工。充分发挥绥芬河、东宁口岸的带动作用,破解口岸功能约束问题,积极拓展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政策辐射空间,加快东宁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华宇经贸合作区、华信莫戈伊图伊工业区等境外园区建设,推动全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沿边开放。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扩大资源、能源和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加快形成内外联动、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加工格局。

突出俄日韩、对接东北亚、开拓五大洲,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及早应对俄罗斯即将入世的形势,推进进出口产品由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买全国、卖全国”向落地加工、过埠增值转变,由灰色清关向规范贸易、一般贸易转变,由以沿边合作为主向腹地延伸合作转变,重点支持和鼓励进出口产品在本地加工,在本地配套,在本地集散,推进物流和商贸发展。积极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大规模招商向小分队招商转变。鼓励以商招商,通过深化对俄合作,以北开促南联,进一步增强全市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经济发达地区、俄韩日、台湾等重点目标市场和伙伴的紧密联系,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和央企的联系,广泛吸引战略投资者,今年全市引进域外资金要确保增长30%以上。

(三)加快同城化、一体化步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我市农民收入水平高、县域经济实力较强、与农垦森工合作潜力大、城镇化比例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不仅有统筹城乡的基础,更有领跑全省的条件。要以争创全省城乡统筹试验区为目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两核一带”为重点的城镇群建设,通过提高城镇群的经济带动力和产业承载力,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两核”,就是牡海宁同城化和绥东穆一体化。“一带”,就是301小城镇建设示范带。抓住全省沿301国道推进48个小城镇建设契机,争取更多小城镇和大村庄纳入建设规划,加快301国道沿线小城镇的发展。

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突出中心城市、城关镇、森工农垦、产业镇、中心村“五个带动”,加快全域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牡丹江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绥芬河要尽快实现全域城市化。

要突破城乡割裂、二元体制机制,大胆尝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综合推动户籍、土地、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建设新民居,帮助农民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模式中解放出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

打破行政和区域界限,深化合作共建,与森工、农垦毗邻交叉的10个乡镇、190个村,都要主动对接、融合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森工系统组织化程度高、基础资源富集、合作潜力巨大的优势,创新合作内容、拓展共建领域,在城镇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体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互利双赢。

深入推进阳明区全省发展城区经济重点区和爱民区城乡统筹试点区建设,选择有实力、有潜力的乡镇(街道),启动强镇扩权试点,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重点镇、示范镇、特色镇。放大绥芬河谷盈社区、宁安明星小镇的示范带动作用,统筹推进,做到县(市)区有典型示范、乡镇有亮点引路。

(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建设

针对我市山区半山区的地貌特征,整块面积小,人均耕地少,但气候条件良好的现实,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品牌、富民农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棚室作物面积,促进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发展,引导农民集约利用土地,精耕细作。抓住国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机遇,着力发展设施农业,投资水利、引进农机,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保障生产标准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农业加工企业创建名优品牌,培育一批著名、驰名商标,打造高端、生态、营养、安全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境外农业,鼓励农民经营主体“走出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与俄、日、韩及台湾地区的农业合作,扩大地产农产品出口份额,增强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促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化和组织化,大力发展乳肉兼饲等畜牧业和紫花苜蓿等种植业,延伸拓宽产业链条,打造接二连三产业集群。发挥山区多、林地多的优势,积极发展林下产业,着力提升林业经济。

(五)深化贸旅牵动和金融强市战略,做大流量经济

我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交通枢纽,口岸进入内地的通道,是东北东部 相互沟通的桥梁,集聚要素的平台,有形成流量的渠道。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流量经济,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市场要素,以牡丹江为中心加速集聚和扩散,提高流量规模、质量和速度,带动相关产业迅速扩张。

要按照外拓内移、双向延伸、相互支撑的路子,努力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等七大物流园区建设,尽快实现陆海联运大通道常态化运营,谋划和推进支线机场向干线机场的转型升级,加速建设与中心城市、口岸节点以及旅游集合区联接的陆海空铁立体交通网络。突出城市商业品牌建设,培育和引进高端企业和品牌,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升消费层次和结构。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探索物流行业发展新业态。

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依托湖、林、雪、边、俗、红、特的旅游资源,发挥镜泊湖、渤海国旅游集合区龙头作用,加快镜泊小镇开发,今年镜泊小镇一期工程要正式运营;加强旅游景点、景区的域内外衔接,联动发展。培育壮大以精品线路为核心的跨国境、跨地区旅游品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全面深入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继续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动,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争取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我市,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高质量兑现政信富民理财产品,做好15亿元企业债发行使用工作。加快响水米业、友博药业等企业上市进程,拓展融资渠道。

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会展业发展。积极辟建文化产业园,有效整合县(市)区文化产业资源,推进动漫产业、演艺产业、影视制作及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型。按期完成会展中心和中俄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办好木博会、黑木耳节、第三届东北东部(12+1)市(州)区域合作圆桌会议等会展活动,加速会展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

(六)创建“三优文明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依托山、水、林、雪等自然资源,加速构建一江居中、两岸同兴格局,促进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国家级“三优文明城”。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按照增绿地、增公共空间、减容积率、减老城区高层的“双增双减”原则,提升中心城区的规划品质。统筹抓好江南新城、西部新区以及重点道路、重点园区规划,系统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的提档升级,拉开城市框架。突破牡丹江和铁路线两大限制,谋划铁路货运编组站出城,加快推进西十一跨江桥、东四跨江桥二期、青梅跨江桥建设,实施西环路贯通工程,加大老城区街路的整修力度,继续推进百园工程、大树进城,基本消灭市区5000平方米的连片棚户区,高标准治理水系、大气、噪声和超高土,市区环境质量要有明显提升。

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力度整治。找准脏、乱、差源头,打好治脏、治乱、治差三个硬仗,实施交通畅通整治行动,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开展五星社区、五星服务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关注出租车、导游等窗口行业,关爱出租车司机,规范出租车管理,全面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七)坚持真诚待民,千方百计办好利民实事

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要求,心中装着群众,真诚善待百姓。

坚持就业优先,全力稳定就业形势。千方百计为全民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多渠道筹集资金扶持创业就业,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农民工等 重点群体的创业就业工作,加强校企对接,合理引导就业预期,注重解决好劳动力供求上的结构性矛盾。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支梯次配备、互为补充的技能人才队伍,带动新一轮全民创业。

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着力实施惠民工程。像抓经济项目那样抓民生项目,扎实做好利民实事,更加关心特殊群体、低收入群体、住房夹心层等人群的民生保障,推进价格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化、指数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健全城乡养老体系,进一步做大“爱心救助基金”,加大救助力度,让困难群体和家庭都能体会到社会的温暖。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以公平和均衡为重点,在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上实现突破。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学区制办学”和名师定期流动,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工程,加大对职教工作扶持力度,建设好牡丹江大学光伏学院,促进校企合作。推动学前教育多元发展,鼓励兴办各类早教、幼教机构,满足婴幼儿个性化成长需求。

合理配置和优化医疗资源,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配套改革。加快市中医院、二院等医院建设,筹建江南医疗中心。加强和规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帮助改善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条件,探索在社区医疗机构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办法,逐步引导形成“小病解决在社区,大病转诊到医院”的就医习惯。同时,全面落实计生“惠家工程”,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事业,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市民文化、健身、娱乐需要。

(八)加强社会建设,创建优良发展环境 环境是竞争力、是生产力。环境好则人气旺,环境优则经济活。

打造优良的政策环境。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建环境、管秩序、搞服务,选择同类地区和周边地区进行优惠政策、要素价格、投资成本等环境对标活动,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投资政策最优、投资成本最低、审批限制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带来投资的“洼地效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创造条件让民间资本、民营经济进入基础产业、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把“非禁即入”落到实处,打造包容并蓄、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强化司法为民意识,改善司法作风,倡导释法说理,彰显人文关怀,传递法律温情,妥善处理“情、理、法”的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着力提升执法公信力,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违法行为,让公平正义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

保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大防控机制,深化公安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维稳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推进“阳光信访”,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抓好高效的服务环境。实施中层干部推行任期制和跨部门交流制度,开展“万人评百科”活动,选择一批与企业、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关键科室,面向服务对象和各界人士,实施公开立体评议。严厉惩治“中梗阻”现象,继续整治机关“庸懒散”习气,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

加强社区建设。通过社区这个基层政权载体,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发挥社区在社会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社区建成治安良好、管理有序、环境美洁、邻里和谐,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决定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跨越争先的强大动力。

为保证“十二五”目标顺利完成,市委决定,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以“求实、务实、落实,创新、创一流”为主要内容的“三实两创”主题实践活动,并把这项活动作为统揽和贯穿全市“十二五”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行动,作为加强全市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品牌工程。求实就是善于学习、把握规律,务实就是脚踏实地、爱岗敬业,落实就是坚决执行、雷厉风行;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一流就是高标定位、奋勇争先。要通过“三实两创”活动,解决个别干部心态浮躁、作风飘浮、眼高手低、不思进取的问题,使“求实创新、跨越争先”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准则和自觉行动,引导全市方方面面工作争创全省乃至全国先进。

(一)唱响主旋律,提升跨越争先的精神动力

宣传思想战线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阵地优势和媒体作用,全面展示发展成绩,深刻阐释战略举措,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要大力倡导、培育先进文化,选树一批道德模范,以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引导社会、教育民众、凝聚人心、提升素质、推动发展。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习重点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深入总结提炼追赶跨越中积累的精神财富,以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挖掘“三实两创”典型,激发跨越争先的内在动力,形成人人思进、个个争先的良好风气。

(二)夯实组织基础,打造一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树立“重品德、重素质、重实绩、重公 论、重表现”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选人才,凭实绩用干部”,切实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成事、善共事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干部推荐提名制度,建立面向基层遴选干部制度,加大公开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女少非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要强化领导班子选配,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强化对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重点管理,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素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强化党管人才的机制和举措,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留住本地人才,引进外地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在落实经济、政治待遇的同时,更要为人才提供一个安心舒心的环境。今年是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之年,这是我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要通过集中换届,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特别要选优配强县(市)区、乡镇党政“一把手”。要加强换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干部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群众选择,要严肃换届工作纪律,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确保我市换届工作健康平稳有序开展,真正选拔出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圆满完成换届各项工作任务。

(三)发挥各方作用,凝聚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努力做到几个班子和睦共事、相互信任、风雨同舟。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政府行使职能,发挥政协参政议政作用,进一步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 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认真听取老同志、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敬畏之念、常葆进取之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勤政促廉政,转变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勤俭办事之风,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资金用到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上。要高度重视执行力建设,进一步落实好“科学决策、落实责任、勇于创新、奖罚分明”十六字原则,建立严格的督查督办机制,盯住不落实的事、整治不落实的人,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时有限定之期;抓好干部绩效考评,做到工作不落实不放过、任务完不成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以优良的党风政风为加快发展保驾护航。

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在跨越争先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奋力前行,共同谱写牡丹江美好发展的新篇章!

第二篇:张晶川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求实创新

跨越争先

为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市委十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张 晶 川 2011年2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10年以及“十一五”工作,部署2011年以及“十二五”任务,动员和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昂扬的斗志,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审议。

一、经济社会持续保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十一五”任务全面完成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形势,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双调双转”为动力,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态势,主要指标超计划完成,“十一五”目标圆满实现。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1、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上下始终围绕“超千破百”和激情创业抓发展,各项主要指标继续快速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81亿元,同比增长18.5%,是2005年的2.4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6.4%,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的第四位,打破了十八年全省第五的局面。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87.2亿元,同比增长31.5%,总量位居全省第三,是2005年的3.2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6%。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8亿元,同比增长40.1%,是2005年的3.4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7.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529户,是2005年的1.8倍,工业增加值实现133.4亿元,同比增长36.1%,是2005年的3.5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28.5%。粮食总产量突破50亿斤, 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76亿元,是2005年的2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65.8亿元,同比增长19.3%,是2005年的2.2倍,“十一五”期间年均递增18.7%。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871万人次。五年来,全市先后突破“双四”、“双五”、“双六”目标,经济总量实现四年翻番,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这些历史性跨越,标志着我们走出了低迷、低速、低沉和被边缘化的阶段,全市人民期盼多年的快发展、大发展局面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2、大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始终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开工建设了6个10亿元以上项目、70个亿元以上项目、659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17.6亿元,同比增长44.2%,是2005年的6倍,“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43.1%。特别是围绕财源抓产业、抓项目的思路深入人心,北方工具厂整体迁建到北方工业园、辽宁宝来集团收购扩建首控石油、恒丰集团的扩建、河北东旭集团建设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金太阳1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龙虎山水电站、永和有机食品生态园、红星乳业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荒沟抽水蓄能、林浆纸一体化等奋斗多年的新项目、好项目已经破题。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宁安市、林口县在全省县域经济评价中位次前移,穆棱市成为我市第四个全省十强县,海林、穆棱两个县(市)财政收入均突破10亿元,全市县域经济继续

保持全省整体领先水平。

3、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快速推进,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提升。持之以恒地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201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90亿美元,同比增长71.8%,是2005年的1.9倍。境内加工园区新上项目82个,完成投资25.6亿元,海林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园区,阳明工业示范基地成为全省首个隶属于城区的省级开发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截至目前,加工区累计落地项目56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2个,完成投资242.2亿元。境外园区发展到6个,入驻企业46户,完成投资23.6亿元,东宁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得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充分肯定,要求建成中俄特别是远东地区合作的典范。境外种植面积达到316万亩,占全省境外农业开发的49.4%,向境外输出劳务9600人。纳霍德卡集散港和陆海联运大通道建设继续推进,宁安源丰国际物流园试运行,哈牡绥东对俄物流园等七个物流园区初具规模,我市成为全国46个首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之一。开展俄、韩、台湾活动周和大连、珠三角、长三角等招商活动,北山世茂、海林俪涞、东宁华宇等高等级宾馆相继投入使用,镜泊湖顺利晋级国家5A级景区。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兴起,成功举办了中国(镜泊湖)卡通产业论坛等各类展会,东宁机电产品展销会得到温家宝总理重视,并向俄罗斯总理及企业家推介,沿边开放先导区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

4、大牡丹江新牡丹江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善。2010年,我们全力实施“双百”战略,加快大牡丹江、新牡丹江建设,全市城乡建设总投入230.3亿元,接近前三年总和。磨刀石、五林、海南三个乡镇及宁安三个行政村划入市区,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到73平方公里,城区土地规划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94.7万人。市区出城公路及西环路贯通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大牡丹江、新牡丹江的城市框架渐次拉开。通过多元投入,实施百街整修、百园建设、万树进城、万盏路灯改建等工程,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出台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爱民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绥芬河谷盈社区、宁安朝鲜族明星小镇等新农村建设典型成为全省样板。镜泊小镇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全省旅游名镇建设的新亮点。全市投入87亿元,对88个项目、200多万平方米的棚户区进行综合改造,市区有1.47万户居民喜迁新居,改造泥草房6519户。全省小城镇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两个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

5、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积极推进。我们始终坚持不要人民群众不得实惠的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6元,同比增长9.8%,是2005年的1.7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363元,同比增长20.7%,是2005年的2.3倍,连续八年领跑全省。投入55亿元,完成了30件利民实事;采取创业基金和公务员担保贷款等措施激励创业、带动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强力推进社保扩面提标,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医保、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保水平同步大幅提升;低保、价格救助标准不断提高;投入2200万元实施温暖之冬工程,保证市民温暖过冬。全市33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启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6、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2010年,我们继续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变、促提升,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6县(市)4区38个市直部门的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进哈尔滨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5家,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推进了警力重心向一线下沉、向基层倾斜的公安警务改革;实施环卫、园林、城管一体化的“大城管”体制改革;建立“借用管还”一体化的开发区财政体制;组建了与产业化招商相适应的工作体系;探索公共资源的调控机制,出台市区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不断提高土地产出价值和使用效率,有效解决了一批重大公用项目建设资金问题;继续深化与农垦、森工的合作共建,新开工项目16个,总投资16亿元,“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进”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

7、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以执行力建设、综合素质提升为重点,加大对领导干部高端培训力度,强化对重点部门执行力考核,对全市39个班子进行调整,一批年富力强、业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处理了一批不作为的人和事,全市效能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大力弘扬刘香平等一批先进典型,组织开展“激情创业、激情发展、激情城市”主题活动和志愿爱心帮扶活动;开展“百日护游”、“平安雪城”专项行动,全市社会安全稳定;支持各级人大、政协强化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政治协商、参政议政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加突出。

各位委员、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团结稳定,社会和谐进步,百姓安居乐业,为“十一五”发展画上了胜利、圆满的句号。过去的五年,是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激情澎湃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多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的五年,是我市地位不断上升、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奋斗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牡中省直单位、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牡丹江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坚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不动摇,确保“十二五”期间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站在新起点,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光荣使命,展望“十二五”,我们承担着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历史重任。要准确把握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把握投资拉动占主导的阶段特征,准确把握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的消费特征,准确把握中俄地方经贸合作更加紧密的开放特征,不断抢抓新机遇、构筑新优势、开创新局面,实现牡丹江的新跨越。

未来五年,我们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世界经济正在复苏,国内经济加快转型,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加快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民生、水利、环保、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资,为我们争取项目、资金创造了很大空间;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不断深化,我省推进绥满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们提升沿边开放提供了难得机遇;全省着力建设的“八大经济区”,六个与我市有关,全省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我们都有基础,为我市放大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层次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追赶跨越的磨砺,我们对市情认识和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干部群众精气神极大提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未来五年,我们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从外部环境看,生态约束、土地约束、载体约束等要素制约越来越突出,使我们推进发展的难度更大、困难更多、任务更重;全省各地市竞相发展,使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巨大压力。从我们自身看,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弱、缺少立市型企业仍然是牡丹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市本级财政实力不强,可用财力保运转、偿还历史债务压力较大,短时期内还不能拿出更多资金惠及民生;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难以满足群众需求;有的地方、部门、干部缺乏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效率低、标准低、办事难、中梗阻的问题时有发生,经济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对此,我们必须头脑清醒、勇于面对,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制约,在压力中前行,在挑战中突破,在竞争中赶超。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部署,以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现代产业城市、沿边开放先导城市、一体化发展先

行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幸福城市“五个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战略,提升产业层次,扩大沿边开放,推进城乡统筹,切实改善民生,闯出一条符合牡丹江发展阶段和特征的科学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全市的奋斗目标主要是实现“七个翻番”,确保五年再造一个牡丹江经济: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实现四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以上,实现三年翻一番;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实现四年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实现五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五年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实现五年翻一番;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其中对俄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实现五年翻一番。上述目标是保底目标,我们要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的基础上,坚持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力争提前超额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

未来五年,必须紧紧把握好六个重点:

第一,要以更坚决的态度抓发展,坚持跨越争先,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承接“十一五”追赶跨越、激情创业的发展态势,坚持速度不降、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克服因发展起点高、基数大、困难多带来的畏难情绪,摒弃“歇口气”、“缓缓劲”的松懈念头,继续坚定追赶跨越不变调,继续狠抓“思想、项目、干部、环境”四个要素不放松,继续强化推进落实不耽搁,始终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上项目,力争各项工作进入全省前列,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500亿元和230亿元,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第二,要以更大的力度抓调整,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建设结构合理的现代产业城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构建规模发展、层次提升、布局优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拓展三次产业发展空间,推进工业裂变,加快培育立市型产业、支柱型企业,打造光伏、石化、装备制造、林纸等一批百亿级以上的产业集群;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市场化模式经营农业、品牌化战略提升农业、国际化合作开发农业,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统筹发展金融证券、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黑龙江东南部消费中心。

第三,要以更大的魄力抓改革,坚持创新发展,建设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统筹区域发展,整合行政资源,建立与大牡丹江建设相协调,与同城化、一体化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大胆探索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争创全省城乡统筹试验区,破解二元结构。实施城区简政放权、县域强镇扩权、农村社区化的“两权一化”改革,增强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县(市)发展战略互动,经济要素互补,加快牡海宁同城化,构建大城市区;加快绥东穆一体化,统筹小城镇、新农村建设,打造中小城市群,凝聚相互协作的发展合力。深入推进场县、局县共建,探索与农垦、森工融合发展、共享双赢的合作模式。

第四,要以更宽的视野抓开放,坚持率先发展,建设沿边开放先导城市。依托沿边近海优势,以国际化视野提升沿边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倡导互惠双赢理念,做好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合作抓延伸、贸易抓转型四篇文章,充分发挥口岸县(市)的开放龙头作用和对区域发展的牵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作用,推动单向贸易向多向贸易,单边贸易向多边贸易,以贸为主向贸工并举转变,加快建设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会展“五个中心”,使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真正成为全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先导区。

第五,要以更高的标准抓城建,坚持生态发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紧密结合牡丹江区位、地貌、气候特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坚持以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创建“三优文明城”为载体,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和权威性,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力争多留精品、少留遗憾;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滨水城市建设,高标

准规划建设太平路、沿江景观带、江南新区“一路一带一区”,畅通城市路网,完成棚户区改造和“三溪一河六湖”水系治理,加快推进林海水库供水工程,持续推进空气环境、水环境、交通环境、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天更蓝、水更清、树更多、路更畅、夜更美、城更靓”的现代城市形象,不断提高牡丹江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第六,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抓民生,坚持包容发展,建设和谐幸福城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十二五”发展的核心,拓展惠民空间,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继续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发展速度协调增长,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再翻一番。加快社会建设,积极扩大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冷暖、住行、文化和精神生活有更大改善,培育符合牡丹江实际的城市人文精神。维护安全稳定,促进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三、凝心聚力,跨越争先,全面做好2011年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市跨越发展、全面提升的关键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求实创新、跨越争先统揽全局,提速度、重质量、抓调整、促提升,全力推进现代产业城市、沿边开放先导城市、一体化发展先行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谐幸福城市建设。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9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6%,达到1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达到7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20%,外贸进出口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2%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9%,为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全力做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开展产业项目攻坚战,努力提高产业竞争力

目前,我市正处于投资拉动为主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还是产业项目、企业发展,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都有大量工作可做,全市上下要紧盯投资热点、重点,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有力支撑经济发展速度、就业与税收。要以全省产业项目三年攻坚战为牵动,始终绷紧抓产业项目就是抓调整、抓财源这根弦,继续实施市本级财源振兴规划,采取裂变扩张、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藤蔓经济等有效方式,建设一批牵动力强、带动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努力培育光伏、石化、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林纸等多个产业向百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全力加快新材料、建材、木材加工、矿产等一批五十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主导产业集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要突出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城市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在资本运营上进行积极探索,有效增强园区的融资能力和自我积累能力。整合区域园区资源,统筹规划一批专业园区,利用城市扩张、道路建设、棚户区改造同步谋划配建园区。推进开发区“南提北拓”,重点是新城建设提档升级,规划面积实现倍增,打造集行政办公、会展商贸为一体的城市新中心;北区拓展50平方公里产业园区要力争实现突破,打造全市产业项目建设的新载体。

要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培育循环经济。大力倡导企业自主创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速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延伸石化、煤化、精细化工、林纸四个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进全市产业结构战略升级。

(二)加快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

沿边开放是我市最大优势,事关牡丹江发展全局。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全面落实省委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座谈会精神,推进“五个中心”

建设。

坚持境内与境外互动,打造双向贸易基地、双向加工基地,发展跨境连锁加工。充分发挥绥芬河、东宁口岸的带动作用,破解口岸功能约束问题,积极拓展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政策辐射空间,加快东宁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华宇经贸合作区、华信莫戈伊图伊工业园区等境外园区建设,推动全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沿边开放。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扩大资源、能源和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加快形成内外联动、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加工格局。

突出俄日韩、对接东北亚、开拓五大洲,推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及早应对俄罗斯即将入世的形势,推进进出口产品由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买全国、卖全国”向落地加工、过埠增值转变,由灰色清关向规范贸易、一般贸易转变,由以沿边合作为主向腹地延伸合作转变,重点支持和鼓励进出口产品在本地加工,在本地配套,在本地集散,推进物流和商贸发展。

积极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大规模招商向小分队招商转变。鼓励以商招商,通过深化对俄合作,以北开促南联,进一步增强全市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与国内外500强企业、经济发达地区、俄日韩、台湾等重点目标市场和伙伴的紧密联系,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和央企的联系,广泛吸引战略投资者,今年全市引进域外资金要确保增长30%以上。

(三)加快同城化、一体化步伐,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我市农民收入水平高、县域经济实力较强、与农垦森工合作潜力较大、城镇化比例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不仅有统筹城乡的基础,更有领跑全省的条件。要以争创全省城乡统筹试验区为目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两核一带”为重点的城镇群建设,通过提高城镇群的经济带动力和产业承载力,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两核”,就是牡海宁同城化和绥东穆一体化。“一带”,就是301小城镇建设示范带。抓住全省沿301国道推进48个小城镇建设契机,争取更多小城镇和大村庄纳入建设规划,加快301国道沿线小城镇的发展。

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突出中心城市、城关镇、森工农垦、产业镇、中心村“五个带动”,加快全域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牡丹江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绥芬河要尽快实现全域城市化。

要突破城乡割裂、二元体制机制,大胆尝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综合推动户籍、土地、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建设新民居,帮助农民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模式中解放出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

打破行政和区域界限,深化合作共建,与森工、农垦毗邻交叉的10个乡镇、190个村,都要主动对接、融合发展。特别要充分发挥森工系统组织化程度高、基础资源富集、合作潜力巨大的优势,创新合作内容、拓展共建领域,在城镇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体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互利双赢。

深入推进阳明区全省发展城区经济重点区和爱民区城乡统筹试点区建设,选择有实力、有潜力的乡镇(街道),启动强镇扩权试点,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重点镇、示范镇、特色镇。放大绥芬河谷盈社区、宁安明星小镇的示范带动作用,统筹推进,做到县(市)区有典型示范、乡镇有亮点引路。

(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建设

我市虽然不是农业大市,但不能因为粮食产量少而忽视农业,不能因为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高而忽视农村,不能因为农民收入连续在全省领先而忽视拓展农民收入的空间。要针对我市山区半山区的地貌特征,整块面积小,人均耕地少,但气候条件良好的现实,立足自身

优势和特色,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以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品牌、富民农业。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棚室作物面积,促进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发展,引导农民集约利用土地,精耕细作。抓住国家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机遇,着力发展设施农业,投资水利、引进农机,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保障生产标准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农业加工企业创建名优品牌,培育一批著名、驰名商标,打造高端、生态、营养、安全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境外农业,鼓励农民经营主体“走出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与俄、日、韩及台湾地区的农业合作,扩大地产农产品出口份额,增强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促进农业产业化、基地化和组织化,大力发展乳肉兼饲等畜牧业和紫花苜蓿等种植业,延伸拓宽产业链条,打造接二连三产业集群。发挥山区多、林地多的优势,积极发展林下产业,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着力提升林业经济。

(五)深化贸旅牵动和金融强市战略,做大流量经济

我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交通枢纽,口岸进入内地的通道,是东北东部相互沟通的桥梁,集聚要素的平台,有形成流量的渠道。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流量经济,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市场要素,以牡丹江为中心加速集聚和扩散,提高流量规模、质量和速度,带动相关产业迅速扩张。

要按照外拓内移、双向延伸、相互支撑的路子,努力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等七大物流园区建设,尽快实现陆海联运大通道常态化运营,谋划和推进支线机场向干线机场的转型升级,加速建设与中心城市、口岸节点以及旅游集合区联接的陆海空铁立体交通网络。突出城市商业品牌建设,培育和引进高端企业和品牌,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升消费层次和结构。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探索物流行业发展新业态。

做大做强旅游经济。依托湖、林、雪、边、俗、红、特的旅游资源,发挥镜泊湖、渤海国旅游集合区龙头作用,加快镜泊小镇开发,今年镜泊小镇一期工程要正式运营;加强旅游景点、景区的域内外衔接,联动发展。培育壮大以精品线路为核心的跨国境、跨地区旅游品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全面深入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建设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继续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动,创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争取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我市,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高质量兑现政信富民理财产品,做好15亿元企业债发行使用工作。加快响水米业、友博药业等企业上市进程,拓展融资渠道。

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会展业发展。积极辟建文化产业园,有效整合县(市)区文化产业资源,推进动漫产业、演艺产业、影视制作及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型。按期完成会展中心和中俄文化交流中心建设,办好木博会、黑木耳节、第三届东北东部(12+1)市(州)区域合作圆桌会议等会展活动,加速会展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

(六)创建“三优文明城”,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依托山、水、林、雪等自然资源,加速构建一江居中、两岸同兴格局,促进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用三年时间打造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国家级“三优文明城”。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按照增绿地、增公共空间、减容积率、减老城区高层的“双增双减”原则,提升中心城区的规划品质。统筹抓好江南新城、西部新区以及重点道路、重点园区规划,系统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和生态环境的提档升级,拉开城市框架。突破牡丹江和铁路线两大限制,谋划铁路货运编组站出城,加快推进

西十一跨江桥、东四跨江桥二期、青梅跨江桥建设,实施西环路贯通工程,加大老城区街路的整修力度,继续推进百园工程、大树进城,基本消灭主城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连片棚户区,高标准治理水系、大气、噪声和超高土,市区环境质量要有明显提升。

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力度整治。找准脏、乱、差源头,打好治脏、治乱、治差三个硬仗,实施交通畅通整治行动,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开展五星社区、五星服务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水平,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关注出租车、导旅窗口行业,全面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七)坚持真诚待民,千方百计办好利民实事

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要求,心中装着群众,真诚善待百姓。

坚持就业优先,全力稳定就业形势。千方百计为全民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多渠道筹集资金扶持创业就业,特别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就业工作,加强校企对接,合理引导就业预期,注重解决好劳动力供求上的结构性矛盾。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支梯次配备、互为补充的技能人才队伍,带动新一轮全民创业。

努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着力实施惠民工程。像抓经济项目那样抓民生项目,扎实做好利民实事,更加关心特殊群体、低收入群体、住房夹心层等人群的民生保障,推进价格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化、指数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健全城乡养老体系,进一步做大“爱心救助基金”,加大救助力度,让困难群体和家庭都能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以公平和均衡为重点,在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上实现突破。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学区制办学”和名师定期流动,着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实施职业教育提升工程,加大对职教工作扶持力度,建设好牡丹江大学光伏学院,促进校企合作。推动学前教育多元发展,鼓励兴办各类早教、幼教机构,满足婴幼儿个性化成长需求。

合理配置和优化医疗资源,切实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配套改革。加快市中医院、二院等医院建设,筹建江南医疗中心。加强和规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帮助改善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条件,探索在社区医疗机构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办法,逐步引导形成“小病解决在社区,大病转诊到医院”的就医习惯。同时,全面落实计生“惠家工程”,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传媒事业,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广大市民文化、健身、娱乐的需要。

(八)加强社会建设,创建优良发展环境

环境是竞争力、是生产力。环境好则人气旺,环境优则经济活。

打造优良的政策环境。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建环境、管秩序、搞服务,选择同类地区和周边地区进行优惠政策、要素价格、投资成本等环境对标活动,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投资政策最优、投资成本最低、审批限制最少、办事效率最高的城市,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带来投资的“洼地效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创造条件让民间资本、民营经济进入基础产业、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把“非禁即入”落到实处,打造包容并蓄、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强化司法为民意识,改善司法作风,倡导释法说理,彰显人文关怀,传递法律温情,妥善处理“情、理、法”的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着力提升执法公信力,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违法行为,维护法律尊严,让公平正义成为城市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

保持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完善大防控机制,深化公安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维稳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推进“阳光信访”,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

抓好高效的服务环境。实施中层干部推行任期制和跨部门交流制度,开展“万人评百科”活动,选择一批与企业、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关键科室、二级单位,面向服务对象和各界人士,实施公开立体评议。严厉惩治“中梗阻”现象,继续整治机关“庸懒散”习气,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

加强社区建设。通过社区这个基层政权载体,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发挥社区在社会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社区建成治安良好、管理有序、环境美洁、邻里和谐,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决定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跨越争先的强大动力。

为保证“十二五”目标顺利完成,市委决定,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广泛开展以“求实、务实、落实,创新、创一流”为主要内容的“三实两创”主题实践活动,并把这项活动作为统揽和贯穿全市“十二五”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具体行动,作为加强全市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品牌工程。求实就是善于学习、把握规律,务实就是脚踏实地、爱岗敬业,落实就是坚决执行、雷厉风行;创新就是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一流就是高标定位、奋勇争先。要通过“三实两创”活动,解决个别干部心态浮躁、作风飘浮、眼高手低、不思进取的问题,使“求实创新、跨越争先”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准则和自觉行动,引导全市方方面面工作争创全省乃至全国先进。

(一)唱响主旋律,提升跨越争先的精神动力

宣传思想战线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阵地优势和媒体作用,全面展示发展成绩,深刻阐释战略举措,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要大力倡导、培育、弘扬先进文化,选树一批道德模范,以更多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引领社会、教育民众、凝聚人心、提升素质、推动发展。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把学习重点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深入总结提炼追赶跨越中积累的精神财富,以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挖掘“三实两创”典型,激发跨越争先的内在动力,形成人人思进、个个争先的良好风气。

(二)夯实组织基础,打造一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树立“重品德、重素质、重实绩、重公论、重表现”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选人才,凭实绩用干部”,切实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成事、善共事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干部推荐提名制度,建立面向基层遴选干部制度,加大公开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女少非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要强化领导班子选配,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强化对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重点管理,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干部队伍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素质。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强化党管人才的机制和举措,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留住本地人才,引进外地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在落实经济、政治待遇的同时,要为人才提供一个安心舒心的环境。今年是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之年,这是我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要通过集中换届,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特别要选优配强县(市)区、乡镇党政“一把手”。要加强换届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干部自觉服从组织安排、群众选择,要严肃换届工作纪律,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确保我市换

届工作健康平稳有序开展,真正选拔出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圆满完成换届各项工作任务。

(三)发挥各方作用,凝聚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主要精力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努力做到几个班子和睦共事、相互信任、风雨同舟。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政府行使职能,发挥政协参政议政作用,进一步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认真听取老同志、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敬畏之念、常葆进取之志,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勤政促廉政,转变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勤俭办事之风,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资金用到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上。要高度重视执行力建设,进一步落实好“科学决策、落实责任、勇于创新、奖罚分明”十六字原则,建立严格的督查督办机制,盯住不落实的事、整治不落实的人,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时有限定之期;抓好干部绩效考评,做到工作不落实不放过、任务完不成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着力查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以优良的党风政风为加快发展保驾护航。

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在跨越争先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奋力前行,共同谱写牡丹江美好发展的新篇章!

第三篇: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数字化解读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学习中有幸聆听任洪智老师数字化解读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使我对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的主题、要求、目标、任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充分理解了数字化解读的411137,四个五年、一个主题、一条主线、一个目标、三个战略、七个抓,接下来我就任老师讲解过程中我学到的知识并结合我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首先,全会主题鲜明: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主题就是核心,是旗帜,是方向。明确了主题就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合力。求实创新是要求,跨越争先是目标。这个主题是务实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被别人落在后头了,正如省委吉书记在2010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讲的:“别人干点事情,就会锦上添花、出彩出秀;我们百倍努力,还是铺路奠基、雪中送炭”。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用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干劲才可能应对,赶上甚至超越。

其次,全会总结“十一五”发展成绩客观,经验宝贵。回顾和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果,应该说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十一五”是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激情澎湃的五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多的五年,是全市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的五年,是全市地位不断上升、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四个五年”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十一五”时期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重新定位和审视牡丹江,把牡丹江放在整个东北亚来定位,制定了“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全市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重新燃起了斗志。2010年,我市GDP达781亿,五年增长2.4倍,全省排名第四,这也打破了连续18年全省第五的尴尬局面,全口径财政收入87.2亿,五年增长3.2倍,全省排名第三,一次性财政收入42.8亿,五年增长3.4倍,固定资产投资517.6亿,五年增长6倍。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363元,五年增长2.3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06元,五年增长1.74倍。“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改革创新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改革的同时也释放了发展活力。比如:公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1050万;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项目87.5%并降低了行政成本,还有市级三级环卫体制改革、棚户区改造、出租车规范管理、政府大部门制改革、干部提拔任用体制改革(公选制、比选制)等等。五年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干群关系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十一五”时期我们成功实现了“双四”、“双五”、“双六”的目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全体党员干部团结肯干、全市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总结成绩既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同时也增强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信心。总结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作风,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使我们的党活力无限、永葆青春、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通过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的各方面经验教训,对未来“十二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全会制定的“十二五”发展思路清晰明了,发展办法科学有效。“十二五”发展思路突出“一个主题”,即“求实创新,跨越 争先”。所有政策制定,办法实施都不能偏离这个主题,它既是规划制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既是目标又是方向。求实创新,跨越争先是新时期的追赶跨越,是坚持追赶跨越不动摇的战略定位。我们的市情决定我们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必须跨进全省第一方阵。“十二五”发展思路把握“一条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已不单单是牡丹江市,已经是全国的形势,是国家战略。对于牡丹江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具体来说我们要“双调双转”,即调整经济结构,首先要调整知识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最终实现让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再就是转变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要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二五”发展思路明确一个目标,即建设五个城市的目标,同时实施三个战略,即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十二五”发展办法具体体现为七个抓,即抓发展、抓调整、抓改革、抓开放、抓城建、抓民生、抓党建。抓发展,要注重四个要素,即思想、项目、干部、环境,思想建设应该是最重要的,干任何事首先要统一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抓调整,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措施是第一产业要以工业理念发展、加强市场化经营、注重品牌战略提升、用国际化视角发展农业;第二产业要大力实施工业裂变工程、培育立市型产业、支柱型企业(如:光伏、石化、装备制造、林纸等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第三产业注重发展金融证券、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抓改革,就是推进“两核一带”城镇群建设,两核即“牡海宁”同城化和“绥东穆”一体化,一带即301小城镇建设示范带。同时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并突出五个带动,即中心城市、城关村、森工农垦、产业镇、中心村。抓开放,就是用国际化视野提升沿边开放,即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合作抓延伸、贸易抓转型,由单项贸易向多项贸易、单边贸易向多边贸易转变,从以贸为主向贸工并举转变,精心打造面向东北亚的“五个中心”,即物流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会展中心、加工中心。抓城建,就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抓民生,落实民生工程20字方针,即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抓党建,开展“三实两创”主题实践活动,求实要求我们善于学习,把握规律;务实要求我们脚踏实地,爱岗敬业;落实要求我们坚决执行,雷厉风行;创新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一流要求我们高标准定位,奋勇争先。

作为一名后备干部,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全会的精神领悟好、贯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彻好、宣传好、落实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理顺优化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要把全会精神细化到工作计划中,细化到日常工作中,细化到日常生活中,和全市同仁一道为大牡丹江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四篇: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正值假期,有幸聆听任洪智老师数字化解读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使我对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的主题、要求、目标、任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我就任老师讲解过程中我学到的知识并结合我的认识谈几点体会:

首先,全会主题鲜明: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主题就是核心,是旗帜,是方向。明确了主题就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合力。求实创新是要求,跨越争先是目标。这个主题是务实的。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被别人落在后头了,正如省委吉书记在2010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讲的:“别人干点事情,就会锦上添花、出彩出秀;我们百倍努力,还是铺路奠基、雪中送炭”。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用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干劲才可能应对,赶上甚至超越。

其次,全会总结“十一五”发展成绩客观,经验宝贵。回顾和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果,应该说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十一五”是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激情澎湃的五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多的五年,是全市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发展活力不断释放的五年,是全市地位不断上升、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四个五年”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十一五”时期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重新定位和审视牡丹江,把牡丹江放在整个东北亚来定位,制定了“追赶型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全市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重新燃起了斗志。2010年,我市GDP达781亿,五年增长2.4倍,全省排名第四,这也打破了连续18年全省第五的尴尬局面,全口径财政收入87.2亿,五年增长3.2倍,全省排名第三,一次性财政收入42.8亿,五年增长3.4倍,固定资产投资517.6亿,五年增长6倍。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363元,五年增长2.3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06元,五年增长1.74倍。“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改革创新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改革的同时也释放了发展活力。比如:公车改革,降低行政成本1050万;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项目87.5%并降低了行政成本,还有市级三级环卫体制改革、棚户区改造、出租车规范管理、政府大部门制改革、干部提拔任用体制改革(公选制、比选制)等等。五年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干群关系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十一五”时期我们成功实现了“双四”、“双五”、“双六”的目标。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全体党员干部团结肯干、全市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总结成绩既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同时也增强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信心。总结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作风,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使我们的党活力无限、永葆青春、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我们通过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的各方面经验教训,对未来“十二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次,全会制定的“十二五”发展思路清晰明了,发展办法科学有效。“十二五”发展思路突出“一个主题”,即“求实创新,跨越争先”。所有政策制定,办法实施都不能偏离这个主题,它既是规划制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既是目标又是方向。求实创新,跨越争先是新时期的追赶跨越,是坚持追赶跨越不动摇的战略定位。我们的市情决定我们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必须跨进全省第一方阵。“十二五”发展思路把握“一条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已不单单是牡丹江市,已经是全国的形势,是国家战略。对于牡丹江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调整经济结构,具体来说我们要“双调双转”,即调整经济结构,首先要调整知识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最终实现让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再就是转变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要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二五”发展思路明确一个目标,即建设五个城市的目标,同时实施三个战略,即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十二五”发展办法具体体现为七个抓,即抓发展、抓调整、抓改革、抓开放、抓城建、抓民生、抓党建。抓发展,要注重四个要素,即思想、项目、干部、环境,思想建设应该是最重要的,干任何事首先要统一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抓调整,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措施是第一产业要以工业理念发展、加强市场化经营、注重品牌战略提升、用国际化视角发展农业;第二产业要大力实施工业裂变工程、培育立市型产业、支柱型企业(如:光伏、石化、装备制造、林纸等百亿级以上产业集群。);第三产业注重发展金融证券、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抓改革,就是推进“两核一带”城镇群建设,两核即“牡海宁”同城化和“绥东穆”一体化,一带即301小城镇建设示范带。同时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并突出五个带动,即中心城市、城关村、森工农垦、产业镇、中心村。抓开放,就是用国际化视野提升沿边开放,即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合作抓延伸、贸易抓转型,由单项贸易向多项贸易、单边贸易向多边贸易转变,从以贸为主向贸工并举转变,精心打造面向东北亚的“五个中心”,即物流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会展中心、加工中心。抓城建,就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抓民生,落实民生工程20字方针,即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抓党建,开展“三实两创”主题实践活动,求实要求我们善于学习,把握规律;务实要求我们脚踏实地,爱岗敬业;落实要求我们坚决执行,雷厉风行;创新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一流要求我们高标准定位,奋勇争先。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党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全会的精神领悟好、贯彻好、宣传好、落实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理顺优化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要把全会精神细化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中,细化到日常工作中,细化到日常生活中,和全市同仁一道为大牡丹江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五篇:九届市委十五次全会贯彻

九届市委十五次全会贯彻“七一”讲话精神

东方网7月13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11日至12日在世博中心举行。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创先争优,深入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为顺利完成“十二五”开局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市委书记俞正声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作关于本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安排的讲话。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吴志明、董君舒、杨晓渡、杨雄、屠光绍、杨振武、李希、丁薛祥、朱争平等出席。

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决议》,通过关于递补市委委员的决定,通过关于追认给予张仁良同志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有关事项。

俞正声在讲话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根本宗旨,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目标和部署。学习贯彻重在联系实际,要在理论结合实际的思考中创新观念,探索战胜“四个考验”、“四个危险”的新思路、新办法,自觉地运用讲话精神指导和推动当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上海“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用讲话精神进行新的审视和思考,进一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路,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解决好前进中的问题,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在谈及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俞正声分析指出,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平稳健康,开局工作良好。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物价问题。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稳定物价工作,做好应对价格异常波动的准备,确保市场价格稳定有序,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和群众生活需要。从长远来看,上海转型发展的最大障碍是青年人才的住房问题。我们要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建设公共租赁房的模式和办法,积极探索试点新的住房政策,千方百计解决青年人才的住房问题。

“要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感。今年是‘十二五’开局年,能否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是要狠抓落实。”俞正声强调,要抓好重大项目的落实,抓好对内对外开放的落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舒舒服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可能实现“四个率先”,不可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历史任务。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高位运行,逐步解决对土地收入的偏好问题,工作上加强督查考评,真正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下功夫、在发展高端制造业上下功夫,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努力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上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在谈及关于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问题时,俞正声指出,“11·15”特大火灾事故留下的教训极为深刻,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发展安全第一,只有安全发展才是科学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希望大家真正把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加快制定安全规划和工作举措,建立健全安全法规制度,加大安全保障投入,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安全责任落实和考核,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上海城市安全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俞正声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我们要认清形势、认清使命,狠下决心、狠下功夫,努力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闯出新路,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要在居住政策、社保制度、就学问题、规范用工等方面创造条件,让外来常住人口融入上海;要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审慎处理分配问题,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权机制,继续加强信访工作;要加强郊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社会管理和服务,重点关注大型居住区、大型镇、城中村三个区域,着力加强市级的统筹协调,建立以人口为第一要素、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断创新镇、村基层管理的体制机制,着力加大投入,支持郊区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特别是食品安全,通过最严厉的准入、最严厉的监管、最严厉的执法、最严厉的处罚、最严厉的问责措施,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努力使上海成为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党,首先在于党的公信力,在于党能否保持清廉为民的本色。”俞正声强调,要认真抓好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当前要认真贯彻年初确定的七项专项治理,认真贯彻换届工作中有关纪律的规定,认真做好领导干部房产登记等申报工作,认真贯彻有关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部署,着力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难点问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对违反原则的人和事不留情面,对工作不力、作风不正的干部不姑息迁就,对党组织不忠诚老实的干部不予重用,不断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韩正在讲话时指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推进“十二五”规划开局年各项工作,总体上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按照全市的工作部署,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一些打基础、建机制、利长远的工作取得突破。

韩正指出,去年发生的“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伤害和巨大损失,也给我们这座城市带来难以忘怀的伤痛。我们必须把城市安全放在首位,从制度建设着手,从突出问题、重大隐患入手,加快建立健全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体制、机制和法制。下一步,重点要抓好五方面工作:一要深入彻底抓好事故整改;二要建立制度化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机制;三要狠抓安全责任落实;四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管理;五要扩大全社会广泛参与。对于群众十分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要进一步理顺机制,加强管理。

韩正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按照“六个着力”的要求,咬住年初提出的各项目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聚焦重点,攻坚克难,千方百计完成全年任务。要依托“四个中心”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要创新政府扶持机制,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要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着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大力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要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和体制改革,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要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积极推进重点区域和郊区新城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城市长效管理机制;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突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会议递补市委候补委员林化宾、裘新为市委委员。

下载张晶川在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晶川在市委十届十五次全会上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