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6:1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一篇:农村小学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人气、大气、底气、生气 ——农村小学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楼忠财

发展性评价重在发现问题,改进不足,立足于过去与现在的情况,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实现发展。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表明,学校仅靠传统的资源优势未必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胜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缺乏文化支撑的学校建设是不科学的,不完整的,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我校是一所刚由几所农村薄弱学校撤并而成的小学,因而如何在发展性评价理念下更好地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一、“凝聚人气” ——给制度文化赋予“人本”的内涵

发展性评价致力于一种和谐没有负担的评价文化,充分发挥参与者的积极主动性。发展性评价强调主体与评价对象应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校文化,直接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师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促进师生奋发向上,和谐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美国学者德鲁克也说过:“管理不只是一种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学校管理一是依靠制度管理,以规章制度约束人,另一个方面更应是人文管理,重在尊重人,依靠心灵的力量感化人。以人为本,建立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怀的管理机制,也是凝聚集体力量实现办学目标的必要保障。因而,学校在制度建设中,要精磨细炼学校制度文化,赋予制度文化以“人本”的内涵。学校各项制度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制度建设上要体现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民主管理,提倡自我约束。为此我校积极推行“立足起点,关注过程,通过引领,促进发展”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我校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内容上立足“四个化”:一是评价指标量分化。根据学校和教师发展需要,建立评价指标及评分权重,有效地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重点工作的优势发展;二是评价考评的分层化。明确老、中、青、新等不同层面教师的发展要求,并实施分层化考评,让每一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充分发展;三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校建立以教师自主评价为主体,融学校、家长、教师互动、学生评价为一体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四是评价载体的多样化。以“课堂观摩”、“教育叙事”、“成长档案”等多种评价为载体,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以上教师“四化”发展性评价体系既促进了学校发展“点”的深入和创新,又顾及了发展“面”的提升和拓展。我校在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方式上也力求突出人本性,在方式上实行“三个新”,真正让制度文化在“事和指数”、“心和指数”和“人和指数”有效的融合中赋予“人本”的内涵。一是学校充分发扬民主,创建一套以“教师管理教师”、“教师评价教师”、“教师促进教师”的评价管理新机制。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实行模块化的动态管理。教师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学校充分发扬民主,推选出以教师为主体的各模块考评小组,教师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在互动评价中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二是学校推行“特色评定制”,创建一条教师“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新路子。学校教师在学校三年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师各自发展的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并根据自身的特长,推行“年初进行特色申报,年中进行中期考评,年末进行特色评定”的教师个性化发展评价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个性化、特长化教师队伍;三是学校实行“考评申请制”,创建教师积极进取、和谐发展的评价环境。学校对教师进行模块考评时,考评时间、内容由教师自主选择、确定,提早申请。如果教师对第一次评定结果不满意,可进行再申请,再考评,并以结果较好的那一次作为评定结果。学校力求通过评价使教师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日常监督管理中,增强了教师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学校给制度文化赋予人本的内涵,制度文化就如同一个强大的电磁场,将全体成员牢固地吸引到一起,使师生员工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使教师们在相互信赖、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愉悦氛围中树立起为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奋斗的美丽愿景。

二、“夯实底气”——文化建设需要多彩厚重的特色“底蕴”

发展性评价具有保证和促进文化传承的功能,发展性评价从促进人类的发展的这个角度出发,在实施过程当中不仅关注其不同的背景文化,而且也会充分考虑每个背景文化的独特性。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因而学校要深耕本土,广学博取,汲取精华,要立足于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立足于优秀的本土地域传统文化,要立足于本校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因而学校要因地制宜,深挖学校文化建设的源头,结合本校的特色、发展优势,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行动规划,然后坚持不懈地分步实施,让学校文化建设在多彩厚重的浓郁“底蕴”中绽放出诱人的芬芳。

苏溪镇第三小学学校教师团队年龄结构年轻化,师德优良,师风端正,进取心强,可发展潜力大。特别是学校教师对新学校发展的憧憬和向往,精神风貌焕然一新,高度的凝聚力、奋发的进取心对促使学校形成积极进取的发展文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搬入新学校,办学条件一流,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教学场所标准化。学校拥有体育馆、多媒体室、计算机室、实验室、书画室、陶艺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各民乐训练室、铜管训练室等各功能教室。同时学校是寄宿制学校,这些都为学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创造了优势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撑起了广阔的舞台。学生大多来自苏溪镇偏僻村落,学生较为朴实,有勤奋向上、迎难而上的精神。但作为一所农村新合并学校,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学校面临着必须解决的三个问题:一是学校规范化建设;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办学特色培养。因而学校要着力在这三方面夯实基础,着力提升,从而切实促进学校的高效、持续、和谐和个性发展。在办学特色的培育上,我校将在原巧溪小学棋活动文化特色和原新新小学的美术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发展“艺术教育”、“活动群育”、“‘三小’(小班化·小课题·小课例)模式”等特色品牌。我校虽地处苏溪镇的偏僻地带,但这里却是颜乌文化的发源地,孕育着一段段生动的“孝”文化动人故事。多彩厚重的文化底蕴、审美渊源再加上一个奋发进取的教师团队、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群体,构成了我们学校赖以为骄傲的重要基础。我校将以“三特”(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点、学校有特色)培养为近期目标,坚持“常规工作抓落实、重点任务抓聚焦、发展瓶颈抓突破、特色建设求精品”的目标导向,遵循“规范、示范、特色、精品”的发展思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发展学生个性,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逐步形成“文明、活泼、勤学、创新”的校风,树立“求真、求实、求活、求新”的教风和“勤学、多思、学实、活学”的学风。

三、“养成大气”——文化建设要“站得高”、“看得远”

每所学校各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而管理理念、所处环境、人员素质等又各有不同,因此所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各具特色、互有差异。为此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既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学校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长期性,也要善于在传承学校多年办学传统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真正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大气”文化建设者。如现在影响小学生成长的因素特别多,既有色彩斑斓的网络文化、日新月异的时代文化,更有形形色色的社会文化,因此对小学生文化的引导也一样,要求我们以更长远的眼光,把握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培养市场经济建设人才的目标,高瞻远瞩地规划、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抵制社会不良文化,同时加强对现时期校园文化的关注、研究,及时予以学校文化改革和创造性的发展,对学生个体思想活跃和受外来文化影响冲击大的,学校教育者要因势力导,循循善诱,而不能规定具体模式去片面地禁止。“大气”体现在发展定位上敢于和那些名校一争高低;体现在教育管理中要能够同时代的发展接轨、与社会的要求融合;大气,从人格上来讲就是要有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气度,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要能容纳教师、学生合理的个性,为老师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大气从学识上来说,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功力的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从更为全面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文化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学识的力量,往往也是最能折服人心的;大气,从处事的态度来说,是一种尊重,是尊重对方,也是尊重自己。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作为学校始终要渗透一种尊重的力量。是对自由、平等,是对知识、真理。一个有尊严的学校,才有可能具有令人尊重的学校文化。“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教育”,“学校是师生、家长共同成长的园地,要用爱的力量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温馨的校园,挖掘师生的潜能,张扬他们的个性,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发光!”这些主流的“大气”文化价值观不是一座静静的山脉,而是一条流淌的河流,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从而为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洒下一缕缕金色的阳光。

四、“增添生气”——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具体实践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环境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就象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因而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也要着力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下一番功夫,多管齐下营造一个有着浓郁学校文化氛围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环境。一条名人名言,一句温馨话语,像一个个动人的音符组合成一首无声的歌,在时时激励着全校师生,给人以无穷的启迪,能让孩子们在这种独有的文化氛围中汲取到人生的真谛,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苏溪三小将以学校搬迁为契机,着力营造校园互动式教育环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构筑绿色和谐校园,学校环境布置将充分展示学校个性文化和绿色文化的意蕴,让学生在清新绿色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为此我们将搭建科技、艺术、修身立德三个文化板块,引导学生与科学对话,与艺术对话,与经典对话,与榜样对话。通过对话,让校园每一堵墙在潜移默化中发挥育人作用。小楼梯,大世界;小展台,大风采。我们将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使校园幢幢有意境,层层有主题,栏栏有特色。典故、英语、书画、科学奥妙、名言警句、课改理念等贯穿其中,使其真正成为孩子们一扇思想的窗口,从而让孩子的笑容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意境里绽放,孩子的理想之帆在个性飞扬的天地里起航。“花木有情报春晖,同学爱护喜心扉”、“你轻轻,我青青”、“我怕疼,请呵护我”、“你来绕一绕,我来笑一笑”、“弯弯腰,小动作,大行动”„„驰骋在孩子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的世界,倘佯在美的环境中,既舒展了心灵,又给孩子们带来了美好的视觉享受。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也是促进校园文化形成的重要手段,展示校园文化成果的重要方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要想法设法地组建起活动序列,为学校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充气”。为此学校可从四方面予以建设:一是以时节文化和周主题活动为主题广泛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学校将与时俱进,结合一些传统节日或法定节日,如元旦、三八妇女节、儿童节、国庆节等组织活动,开展“感恩父母”、“节日文化探源”等多主题的节日教育活动,通过报告、座谈、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是以“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等五节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通过举办学校师生全员参与的“读书成果展示会”、“英语文化市场”、“书画大赛”、“乐器进课堂”、“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有效促进学校师生进行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意境和品位;三是以特色实践活动的开展彰显特色文化。学校将对艺术特色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建设作进一步思考,在创建“书香长廊”、“诗画之墙”、“活动之窗”和“班级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完善跟学校艺术特色和综合实践活动相匹配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艺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彰显;四是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学校日常文化建设,以文明礼仪活动和养成教育为主旋律,切实引导学生做到“文明言行,诚信待人,不畏困难,刻苦学习,开拓创新”,从小事抓起,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道德情操。

五、“养成内涵”——将“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融合于一体 发展性评价过程具有激发评价对象追求自我成长的动力,其最值得关注的地方是更加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成长,调动评价对象追求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能动性。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内核,其核心是学校精神,也就是学校的内涵气质。有文化品位的学校的最大秘密与其说是使“精神物质化”还不如说是“物质精神化”。只有灌注了某种精神之后,学校的一切才变得有了生气,成了积极的教育因素。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特色和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师生工作、生活作风以及人际关系等的方方面面。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要借助于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人文氛围,通过学校组织特性、教师人格和行为、学生文化、班级文化及校风学风等因素,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文化。师生在高品味的精神文化中,始终受到健康向上的精神感染和激励,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和提高学校生的素质,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

那如何才能使学校具有“内涵”呢?那就需要把“以人为本”和“以文化人”和谐地统一于学校文化建设实践中。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学校需要有思想的校长带领大家去建设学校的独特文化,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要有“内涵”气质,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独树一帜的特色创新,以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境界。以人为本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它顺应了学校发展的民主性、人文性,是实现“三个面向”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价值追求。校长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备平等的思想、宽容的胸怀、服务的精神这三个品质。校长具体体现在学校的管理上是民主和谐的,领导和管理的核心是服务,为教师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环境;学校的规章制度、各类工作措施能够激励教师爱岗敬业,不断进取,促进师生的发展和成长。

第二篇:农村中学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中学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十九中 桂中华

【摘要】在农村学校硬件建设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不落后于城市学校,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笔者从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二是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三是加强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初探。

【关键词】农村中学 校园文化 建设 教育 探索

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对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可塑性极大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笔者长期在农村中学从事教育工作,在感受到农村中学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觉得好象缺少点什么,那就是校园文化气息不浓,文化氛围不足。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和探索,本文就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相关问题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农村学生道德意识差

由于农村孩子生活的地区相对城市来说是闭塞的、不开放的,家庭中又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很多农村学生生性顽劣,不拘礼节,在学校里随地乱丢垃圾;举止粗俗,出口骂人,污言秽语;四壁涂鸦无顾忌;大声喧哗、哗众取宠;男生染发长发;奇装异服,追求个性;诚信差,人情薄„„农村学生道德观的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校风学风以及师生的关系。

(二)、家庭文化教育的缺失

农村中学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低于城市,大多数家庭没有能力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再者,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不断递增,家庭的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社会大环境影响,多种媒体误导,使得精神文化本来就贫乏的农村中学生,就更会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甚至有的父母行为不检点,不务正业,经常酗酒、赌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世界观的形成。

(三)、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

1、充斥着各种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画面的影视作品和书籍等文化垃圾随处可见。校园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多的负面影响,“享乐主义”、“金钱万能”、“一切向钱看”思想滋生蔓延,由此而产生的不良行为甚至犯罪行为屡见不鲜。

2、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大,一些媒体在传播健康消息的同时,也夹杂着大量不健康的信息,这些不健康的信息很容易被精力旺盛、好奇心强而鉴别力弱的学生吸收。尤其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社会和学校的开放程度迅速提高,网吧随处可见,网络文化的飞速发展,直接冲击着传统的校园文化。而农村的家长很少能给予正确的引导,部分农村少年经常参与网上的暴力游戏,使他们崇尚暴力、模仿暴力,成为社会潜在的危险成员。

二、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多数人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校园文化就是对外宣传的文化。

有些人认为,建设校园文化就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美誉度,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源。在他们看来,校园文化是一种宣传式文化,再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不用来宣传,也就不能发挥它的功效。近几年来,校园文化建设成了一个时髦词,有的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拼命用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承办各种大型学生活动,添置大量作用不大的文体器材,看似文化建设轰轰烈烈,实则劳民伤财,师生怨声载道。

2、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校园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校园建设,包括文化设施、校园绿化、环境美化等,是物质的,是有形的。一是校风建设,包括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作风、群体舆论、群体凝聚力等,是精神的,是无形的。不少农村学校在建设目标上,把文化设施的建设作为重点,由校长亲自请专家去设计校门,装饰花坛,装修会议室,而学生行为规范的建设则降为次要目标,交给政教主任去抓,校长很少过间。在投入上,舍得把钱花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如果给学生社团添置一些乐器或科技制作材料,就感到很心痛。在管理上对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要求得较细致具体,但对校风、班风建设的要求就不十分具体。

3、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重点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应试教育的藩篱,抓质量,保稳定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有些逐渐被边缘化的学校,生源持续减少,使得学校的工作重心为提高教学成绩,更加淡化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高度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就成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面子”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而没有真正的去践行。甚至不少农村中学的校领导都有“活动可以不开展,材料必须要去造”的思想,整天的忙于务虚工作,使文化建设失去了生命力和鼓舞的力量,失去了他的本来目的。

三、加强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初探。

(一)、校长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核心作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学校,学校兴衰系于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火车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往往会成就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因此,每一个中学校长要努力树立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有效举措,是学校正常运行,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从而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促使学校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炼,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整体观念、开拓精神、合作能力,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

(二)、抓好制度文化,完善文化建设体系

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必须抓好制度建设。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为了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应具备完善的建设体系。首先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校长挂帅,分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团委书记、政治老师参加的领导小组。其次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在学校的管理中,制定文化建设的计划、规则和发展目标,组织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对做出特殊贡献的个人和班级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再次建设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文化建设骨干队伍,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1、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校园文化的培育、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学校首先应从外显的建筑物入手,建设完善的校园文化设施。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布局,把学校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并根据每个区域功能的不同,在确保整体形象协调的前提下,进行不同的设计,从不同角度突出学校文化主题。如对学校大门进行改造,设计出能体现本校文化特色的形象。在教学区域,充分利用可用的建筑物进行改造,设置各种宣传窗、文化墙,鞭策学生刻苦勤奋、求索创新。在树木葱郁的休闲区内,添设一些凳子、亭轩,营造优雅的学习环境。在学校空旷的地方,设置名人、伟人塑像,便于学生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以他们为借鉴,激励斗志。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根据中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好奇的特点,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村社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如沉迷网吧、赌博、逃学、打架及其它叛逆行为。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活动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3、大力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让文化与文明共生。

学校作为知识的集散地,其功能的本质是传承文化,学校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也在传递着文明。文化与文明在学校是共生的,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有助于文化文明的传承,更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时刻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

尤其是师生关系,乃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因此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校园人际关系建设中倡导教师要平等对待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关爱后进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扬民主精神,给学生创造更多地表现自我的机会。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

在干群关系上,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要树立服务意识,关心教工生活,关注青年教师成长。通过召开学校教代会或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广大教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广大教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定期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更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校园是传递文化、传承文明的,在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背景下,文化与文明才会得以共生。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师生共有的精神环境,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甚至作为预示科技文化发展趋向和时代风貌的晴雨表,在全社会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创新发展,全面体现学校的教育功能,确立学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要地位,使农村学校真正成为传播精神文明的主阵地,并进而由点及面,影响辐射到农村、社区,促进新农村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文明的新型农村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世民:《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3.

2、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载《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二期.

3、萧宗六:《学校管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高长梅,吴玉红:《校园文化建设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5、朱培干:《农村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月明潭中心学校》载《湖南教育》综合版2010年第10期.

第三篇: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仁怀市第十一届小学教研经验交流材料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仁怀市高大坪小学 姓名:陈钊 联系电话:*** 作者简介:陈钊、男、现年41岁、中共党员、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大学专科学历。工作以来曾获市级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曾撰写文章《浅谈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让新观念走进课堂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引导 专业引领 彰显教师精彩人生》、《重视家长学校工作 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等数篇文章在国家、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和在《贵州教育》、《贵州教育报》发表。

关键词:农村

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本文就当前农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活动陶冶、心理辅导环境建设、家长学校工作、校园安全六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正文: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师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学校环境中人为创造、长期形成的所有有形与无形的客观存在,可深层反映学校特点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作用和影响意义重大。

校园文化建设不只是简单的几条标语、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它包含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范围极为广泛,值的大家研究。作为学校校长,应认真研究如何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耳濡目染地感染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为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确立素质教育观念,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品位;良好的校园环境,能耳濡目染,引导、感染全校师生向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和成长。整洁的环境、典雅的建筑物、恰到好处的宣传栏、精美的雕塑、和谐的文化走廊、激励人的名言警句、繁茂清馨的花草树木、规范整洁的教室和实验室,无一不充分体现校园的人文风格;校园内人员整洁的仪容仪表、谦和得体的言谈举止、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及热情大方的待人接物习惯等,都能很好的反应出校园人的精神面貌。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地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所以,美丽的校园环境氛围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手段,它是一种无声的熏陶和感染。是德育的教育观念——教育师生如何做人以及做什么样的人的一种重要途径。以上这些,主要通过物质文化予以表现,农村学校由于经费短缺,学校工作又是方方面面,而校园环境的建设是要靠经费投入的,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制定建设计划,分期分批逐步投入到位,切记不要想象一次完成,因为这是不现实的,相反还会让你因此而陷入因缺少经费等原因带来的迷茫。近几年来,我乡因地制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推进:

1、通过班会课、红领巾广播站、板报、集队集会等或表扬或批评或评比表彰等途径加强宣传,狠抓学生养成教育,狠抓“整脏治乱”工作,确保校园窗明几净,亮丽清新;

2、逐步更新校园“三风”建设内容;

3、建设走廊文化,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培养学生爱美的思想感情和高尚的集体主义情感;

4、分层次分批次逐步投入经费种植花草树木,添置教学设施等,开展校园绿化美化活动。目前我乡各学校均在不同程度推进。

二、建立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引导引领师生行为养成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规范学校人言行的有效手段,通过制度可以引导教师怎么工作,往哪个方向发展,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核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制度,绩效工资管理细则,教师工作岗位聘用办法,优秀教师、先进班主任评选方案,教职工考勤制度,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等。

制度制定出来了,还要加强学习、要反复向教师和学生阐释,特别是学校校长的管理理念、学校校训等,要通过红领巾广播站、集队集会等反复讲解,让全校师生耳熟能详。自2007年起,我乡明确提出“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逐步制定了《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评优选先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岗位聘用管理细则》、《职称评聘有关规定》、《师德师风整顿责任追究细则》、《高大坪小学教师轮换交流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并汇编成册,每年根据实际进行修订,以求不断规范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其次,我们还通过“两评”工作,引导学校规范学校管理,现在各校都有汇编成册的学校管理制度,有效避免了东拉西扯,背离制度的现象。特别是教师交流轮换工作的实施,较好地构建了全乡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效引领了学校间的和谐发展。

三、重视学校活动陶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对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信念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等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如“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手拉手远离毒品,心连心健康成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妈妈在我心中”、“老师在我眼中”、安全应急演练等主题活动。让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从点滴的事情做起,从平凡的事情做起,才能成长为素质高尚的人;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开展专项主题活动,让学生逐渐感受到学有所用,合格加特长。如课堂教学的科技实验评比,手抄报、黑板报评比,小制作比赛,书法、绘画、剪纸、歌唱、舞蹈等艺术展演活动。我在银水小学等学校看见,这些学校把学生的美术作品集中起来进行评比,然后把优秀的作品用镜框展示在学校走廊上,定期更换,长期坚持,对学生的激励很好;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看见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制作的小水车作品获得奖励,该生很有成就感。我相信,这些学生今后在这些方面一定有突出技能表现。第三、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加学生学识,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品位。比如“两无三好”班级评比、班级文化建设评比、卫生工作评比等;重庆北碚兼善中学提出的“男生学做谦谦君子,女生学做大家闺秀”对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非常有效;我乡校本部和银水小学、青峰小学等学校开展的校内大课间活动内容非常广泛,有篮球、乒乓球、跳绳、老鹰捉小鸡,还有剪纸、绘画、书法、小作文等,生动活泼而有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校本部和银水小学学生路途中向过往车辆行礼活动,不但加强了学生的礼仪意识教育,还加强了学生的安全教育;另外,我们

从乡级层面组织的每年一次师生大型综合性才艺展演活动,现在已经是第四届了,该活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和老师的特长,较好地营造了乡级和谐氛围;在教学教研方面,我们每年组织一次乡级大型教学研究活动;我们还通过加强宣传、动员,引领学生及其家长重视规范,重视形象,有序推进校服进校园活动。这些工作,农村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

四、建立心理疏导意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大中城市学校,多半都开设有心理咨询室,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我们农村学校,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专职教师,有些学校连多余的教室办公室也没有,但我们要有这方面的意识,要引导我们的全体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工作,尽其所能让学生健康成长。

五、重视家长学校工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文化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民工进城增多,当前,农村学校学生监护人多半是爷爷奶奶,即使在家的家长也因为事情繁多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养成;还有,多数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更不懂得辅导孩子的方法,所以,目前流行一句话叫做“农村教育靠老师,城市教育靠家长”;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有的连围墙也没有,直接在群众当中办学。因此,学校要举办家长学校,要多召开学生家长会,多和家长沟通,教育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文化。

六、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构建安全和谐校园

先有安全稳定,才有和谐校园,才有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想到的是校园安全。我们通过班会课、集队集会等途径反复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养成师生安全文明习惯;同时重视了校园安全排查,遏制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学校校园安全工作。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涉及学校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需要的内容很多,经费很大而制约也多,农村学校应认真研究,形成规划,在物质文化建设上逐步投入,逐步完善,在其它方面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体系,努力构建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篇:关于深化地税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深化地税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表者:省级税收征收分局局长 陈湘强】【发布时间:2009-9-15 10:21:27】

自省局开展地税文化建设以来,各级地税部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文化特色和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涌现了一批阶段性成果.但地税文化建设作为地税工作的新理念,新事物、新课题,在不断发展和提炼的过程中,也在少数单位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并牵制着地税文化的整体发展。如何走出误区,进一步深化地税文化建设,使地税文化真正成为地税工作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我们在推进地税文化建设中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地税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

误区一:地税文化建设表象化。少数部门把地税文化建设当成一种时髦,而忽视了地税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在对地税文化建设的认识上,有些认为,地税文化也就是纸上写写,墙上挂挂,组织几次文化娱乐活动、喊一些文化口号。有的单位标新立异,在缺乏理论指导的前提下,认为添几台现代化设备,建几个文化长廊,印几本地税文化摄影集,编几首地税文化歌,就给自己贴上了地税文化的标签。

误区二:地税文化建设片面化。少数单位认为地税文化建设是上级布置下来的一项阶段性的工作,需要在特定时间、由特定的部门来完成。把地税文化建设与其它税收工作看成是互不相通的平行线,在实践中,地税文化建设与实际工作相脱节,没有用文化建设去指导地税工作,其结果必然是应付了事,搞形式主义。

误区三:地税文化建设趋同化。地税文化应该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个性特征。但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区、各行业的文化建设基本上大同小异,互相模仿,缺少创新。无论走到哪个部门,文化都有着很大程度的雷同,在描述上总是共性多于个性,虽然这些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却没有反映地税本身所具有的发展规律。

二、深化地税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挖掘内涵,形成强大的文化内需力。各种形式的文化载体都只是文化的表现层,而真正的文化管理核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的自觉行为。要深层次地挖掘地税工作中的文化内涵,形成文化的内需力,我认为关键是要凝聚人心,凝聚干部对文化的厚爱。地税文化事业是经营人心的事业,因为地税干部职工是地税的价值核心,是地税实现第一目标愿景的依托。要在全体干部中营造一种人人感受文化,人人谈论文化,人人崇尚文化的浓厚氛围,引导干部对地税文化管理产生兴趣,带动干部职工思考

地税文化建设的意义,找准地税赖以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让大部分干部职工感受到在地税工作,其自我价值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从而对文化产生一种情结,使地税文化建设从一种外在要求转化成一种内在的需要,转化成员工的自觉行为,转化成员工的精神力量,使地税人与地税事业融为一体,进而形成坚强的团队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

(二)增强渗透力,发挥地税文化对税收工作的推动作用。地税文化建设必须扎根于实践,渗透到税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基层单位文化建设的环境、人员、时间和空间,都不可能与税务工作分离,只有将地税文化置于税务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将税务文化建设与依法治税、组织收入、征管改革、规范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文化建设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精神动力,税务工作才能得以协调发展。任何脱离了税务工作的文化建设都是本末倒置。地税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税收工作实际,把它融注于目标愿景、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日常管理之中,注重针对性,找准结合点,不断在具体工作中提炼税务文化内涵,有效发挥地税文化对税收工作的指导作用。

(三)把握实质,处理好经济投入和非经济投入的关系。所谓非经济因素是指管理过程中非货币形态的投入活动,即以精神、文化、制度和关系等形态投入,这种非经济投入是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形式产出。比如,职工的素质不仅包括职工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他们对自我角色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这种道德意识和公共关系意识,这些方面的素质都需要用非经济因素的土壤去培育。真正有战略眼光的管理者,应处理好经济投入和非经济投入的关系,发展量力而行的物质文化,而不是脱离精神文化建设去盲目追求物质文化的现代化。

(四)突出创新,彰显地税文化特色。展现地税文化特色应把握三点:首先,地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化是一个民族整体文明水平的标志。地税部门作为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文化必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石,从其它优秀文化中吸收养分和精华。其次,地税文化建设要在创新中体现行业特色。创新有多种形式,有的体现在管理上,有的体现在制度上,有的体现在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层面上。与其它行业相比,地税行业有着自己的不同之处,要通过创新,在税务文化管理理念、制度、载体、环境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三,地税文化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地税文化建设不是千篇一律,应因地制宜,根植于本土,尊重所在地区的社会风俗和伦理道德规范。在当前情况下,既要依托信息化提高基层税务文化建设的科技含量,又要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来深化和拓展税务文化的实质和内涵;既要强化主体意识,上下联动,广泛吸引干部职工

积极参与和融入文化建设,又要树立精品意识,抓好典型,突出特色,打造自己本土文化的文化品牌。

第五篇: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学校文化是由一所学校长期积淀形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本文具体就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从校园物质文化等五方面作了理论思考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的阐述,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校共有30个班级,学生达1678人,教职工133人。长期以来,我校围绕着育人的终极目标,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在努力建设校园环境,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制订校风建设目标,健全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存在着一些问题。

1、极少数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偏颇,重视不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尚未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潜能,总认为校园文化无非就是务虚的事情,可有可无,这种认识态度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阻力。学校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教育目标不明确,成为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矛盾之一。

2、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不能满足需要。

在校园文化开展过程中,我校遇到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校园文化活动需求的矛盾。学校在教学上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忽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地制约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

3、缺乏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未能及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律。我校校园活动开展虽然较为普遍,但是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也未能在实践中及时找到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校实际建设的切合点,难以从理论上客观上去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向,显得层次较低,缺乏科学、系统性和创造性。

4、校园文化建设墨守成规,创新较少。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随着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地创新发展,及时总结出一些适应当前学生素质发展、身心特点和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兴载体来丰富充实,但许多学校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创新精神。

5、社会文化的负效应对校园文化影响较大。由于校园文化建设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不能及时提出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而社会文化又有其较大的负效应,从而破坏了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和精神面貌,使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使学生金钱观、人生观、价值观,受负面影响,产生不良倾向。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校于2007年重新修订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以规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达到培育跨世纪四有新人的目标。

二、学校文化建设内容与途径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根据学校 2007至2010年总体规划,整体规划好学校的文化环境,让校园充满教育性、体现文化特质; 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按学校规划分批完成学校的净化、绿化,使校园环境达到花园式学校的要求;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阅报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第二课堂,创办校报校刊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建成学校完善的校园电视电化广播系统,利用学校网络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 在学校主要部位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 加强学校网站、教师个人网站和班级网站建设,通过网络加强师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全程管理。即:“党支部与工会与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与政教处主任与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与班委会、少先队中队与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政教处与保卫处还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⑾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有意的课外文化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生活阵地。各班要利用班团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学生会、团委要发挥职能,以广大学生爱好、兴趣为纽带,增设让全校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学校每两年要举办一次以上全校性的大型文化艺术节教育活动,倡导学生参加,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建设良好的校风。要结合本校实际,通过阐释校训、校旗、校歌、校徽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⑿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或优秀影视片;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读书宣传活动;每年组织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进行新党团员宣誓;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或演讲会等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直观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

⒀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评价和反馈体系,不断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开展评选先进团支部、团小组、先进班集体等争先创优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注重法制教育,开设法律教育课,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开展学生值周活动,建立学生行为监督小组,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法守纪的良好行为。

⒁开展班级形象设计、宿舍美化等活动,浓厚学校文化氛围。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

下载农村小学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深化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重点调研专题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乡风文明、农......

    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思考大全

    论文提要 本人就当前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简析了当今农村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并对其发展与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设想。 如何强化新时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 年11 月7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指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5篇材料]

    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重庆市涪陵区江东坝上小学校袁廷洪 [摘要]: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该《......

    深化电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深化电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廉政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大雄”,又称为“仕者之德”、“人生大纲”。中国传统从政道德有着丰富的内容,批判的吸收其合......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适应时代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751d20100moif.html 志遥教育 新浪博客 墨香斋的教育blog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学校管理不仅要抓硬件建设,还要狠抓软件建设,两手都要抓,两......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它过分的系统化、知识化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再加上现在班额普遍偏大,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