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质高效发展[5篇]

时间:2019-05-14 06:5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质高效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质高效发展》。

第一篇: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质高效发展

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质高效发展

金华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我们必须认清趋势和方向,正视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质高效发展,全力打造金华经济升级版。

一、谋划高质高效发展,是加快金华赶超崛起的现实需要。解决金华的一切问题,从根本上讲,要靠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当前,我市经济同全国一样,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宏观政策调整期的“三期”叠加阶段,资源环境条件的约束性增强,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从走过历程看,转型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金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9.85亿元,上升到2013年2958.78亿元,年均增长13.5%。2008年我市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2013年突破1万美元,这一跨越只用了5年时间。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产业结构将趋向高级化,呈现典型的“三、二、一”特征,城市化进入稳定提高阶段,发展动力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但同时这个阶段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如果政策应对得当,则经济总体保持稳定上升甚至加速增长的趋势;如应对不当,也可能会徘徊不前甚至负增长。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适应科技革命浪潮,抓住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多依靠资本和技术水平提高,实现人均GDP从1万美元到2万美元的跨越。

从现实基础看,转型发展是硬举措。近年来,我市经济赶超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许多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但总量占全省比重仍然偏低,“低小散”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金华土地面积、人口规模分别占全省的10.75%、9.87%,2013年GDP占全省的比重为7.9%,人均GDP和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80.3%和65.1%;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万元/亩,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52个百分点。不加快赶超发展,浙中崛起缺乏底气;不加快转型发展,资源要素供给困难。调结构、抓转型、促发展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从未来趋势看,转型发展是硬任务。2012年《浙中城市群规划》获省政府批复,金华—义乌都市区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第四大都市区,肩负着形成全省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带动浙江省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重任和使命。目前,金华有超百亿元产业集群15个,县域经济特色明显,汽车制造、五金机械、小商品制造、水晶加工、医药化工等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县域经济的先天局限性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资源整合能力有限,行政分割造成资源配置的效能低下,创新要素和公共资源共享性差。要突破“县域经济”的小格局,必须拓展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都市区经济”大布局,从更宽视野、更大空间来整合优化配置资源。这是大势所趋,必须为之。

二、保持高质高效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经济仍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引擎。现阶段,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为经济高质高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工业是推进赶超发展的主力军。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率先提出“再工业化”战略,欧盟国家也纷纷提出“产业回归”,充分说明以工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始终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我市情况看,在三次产业中,工业发展势头最强劲,拉动效应最明显。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4.8%上升到2013年的42.5%。2000~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比GDP增速快0.6个百分点。

工业是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按当前我市产业发展水平测算,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将分别增长1.3、2和1.7个百分点,而工业污染问题是最大症结。作为钱塘江源头地区,继续原有粗放式增长模式,生态环境将难以承受。必须下大决心抓转型,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工业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引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人力资源、资本、生产、消费等向城市集中,促进了城市化发展。工业发展本身解决大量就业,同时带动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长,并为发展社会事业提供不竭财源。抓工业转型能有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整体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三、推进高质高效发展,必须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当前,金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新机遇,也带来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挑战。要追求人民满意的增长,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窗口,全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

努力扩大有效投资。现阶段在消费缺乏亮点、出口持续乏力的形势下,扩大有效投资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投资与增长是正相关关系。2013年,金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量与GDP增加量的比值为89.2%,而消费增加量与GDP增加量的比值为56.8%,投资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调结构,不是投资越少越好,只要是有效的高质量的投资,绝对是越多越好,投资率过低将直接影响金华赶超发展大局。扩大有效投资,关键是要强化招商选资、招大引强。深入开展“扩大有效投资月”活动,组建专业小分队,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500强等行业领军企业和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推动大发展。要围绕省市重点项目,按照“预期项目抓前期、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进度”的要求,推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大力实施“四换三名”工程。以实施“腾笼换鸟”为抓手,逐步淘汰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实施“机器换人”为抓手,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用技术更加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工艺设备来替换现有相对落后工艺设备,用先进装备替代低端劳动力,实现减员增效、减能增效、减耗增效、减污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以实施“空间换地”为抓手,强化“亩产论英雄”理念,推进土地要素配置改革,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不断提高单位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产出率。以实施“电商换市”为抓手,充分发挥金华市场大市优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来改造提升传统市场,拓展新市场、新空间、新领域。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和“高成长企业培育”专项行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上市培育等途径,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

全力推进“五水共治”。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背后是产业“低小散”。抓“五水共治”,就是要通过铁腕治水倒逼产业转型,探索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五水共治”,治污先行。要切实加强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坚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一批高技术产业,治出转型升级、治出青山绿水。切实强化项目工作,整合包装一批流域性、区域性、综合性水利工程项目,以大项目推进大治水,带动扩大投资加快转型,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

切实抓好“四破攻坚”。根据调研摸底,金华存在不少零税收企业、低效益企业和闲置土地、工业厂房任意转租等现象,僵尸企业、围墙圈地、低效用地、既得利益等问题较为突出,成为“低小散”产业的温床,转型升级道路上的“拦路虎”。开展“四破攻坚”,就是要拿僵尸企业“开刀”,向围墙圈地说“不”,努力改变低效用地问题,坚决破除既得利益,从根本上改变我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营造公平公正、齐心协力抓高质高效发展的浓厚氛围。要严明规矩、完善机制,制定出台严格的企业用地效益考核办法,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机制,完善闲置用地处置机制,健全社会公共资源政府集中管理、市场公开运作的体制机制。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刚性约束下,建立土地利用调控引导机制,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现代服务业向城市集中。对闲置、低效、违法用地等问题,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限期开发一批,分类回收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置换转让一批,努力盘活存量土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要素保障。

四、实现高质高效发展,必须强化各项保障。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高效发展,是一场硬仗。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能打仗、善打仗、打胜仗。

坚定信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尽管当前经济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发展经济的外部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不少困难,潜在的风险需要高度关注。但我们要看到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态势没有改变,经济格局的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势不可挡。推进金华转型发展、赶超跨越还面临着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加快金义都市新区建设、开展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等战略机遇,还有一大批脚踏实地、坚守实业、步伐稳健的企业家队伍。只要我们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感,以“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使命感,坚定信心、奋发进取,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实现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协作,合心合力抓统筹。人心齐,泰山移。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担当意识,认真研究分析经济运行情况,全面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部门之间要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加强协作配合,杜绝互相推诿和“踢皮球”,认真做好政策引导、要素保障、难题化解等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带头冲锋在前,沟通协调在前,化解矛盾在前,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督着一级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改进作风,集中精力抓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化“三思四问”学习讨论,真查真改纠“四风”,正风提效促赶超,为民惠民谋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三张清单一张网”,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强化重大项目、重点工作跟踪服务和督促检查,严格考核标准,严格奖罚兑现,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二篇: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

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笔谈)发表时间:2018-04-08 来源:《党建》杂志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

编者按: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了新时代改革新篇章。3月28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今天,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本期特别推出一组笔谈,畅谈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与体会。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王东京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是为了破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动员令,党的十九大后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发出“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新的动员令,这无疑又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总书记指出:“事业发展出题目,深化改革做文章。党的十九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任务。”要完成好这些新的改革任务,决不能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丝毫动摇。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要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实现改革新突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这一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也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这场新的革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恩格斯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从我国的实践看,改革开放不仅推动我国经济后来居上,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需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持续释放改革活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存量资源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要在“全面”和“深化”两方面同时发力。总书记指出,“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重点要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推进改革;要勇于直面问题,自我革命,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难度大、阻力大、风险也大,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改革的任务越重,就越需要党引领改革的方向。

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只有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只有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注重协同性和稳定性。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寻求最大公约数,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凝聚共识,化解各种矛盾,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牢牢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让人民受益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到改革开放上,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把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方面。浦东作为国家战略的集中承载地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所以能够勇立潮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就是因为站稳了群众立场,凝聚了群众力量,形成了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让人民受益的生动实践。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各方面各领域改革中,浦东始终注重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海自贸试验区,从提出构想到率先运行,从获准扩区到全面深化,从重点制度突破到搭建“四梁八柱”,4年多来,各类企业深度参与,科学提出改革建议,认真落实改革举措。浦东建立完善“三会”机制,通过决策前的听证会、推进中的协调会、完成后的评议会,让群众决定社区实事项目内容,真正把群众的事交给群众自己办,大大创新了社会治理。最近,浦东在政务网站推出“请您来找茬”意见征询栏目以及市民“啄木鸟专员”计划,方便群众随时通过市民中心“找茬”专窗或线上政务平台直接找问题、提建议,帮助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开发开放前的上海浦东陆家嘴

现在的上海浦东陆家嘴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总书记强调,要“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浦东始终把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比如,企业反映办证难问题,我们率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首批改革成果经国务院批准向其他10个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深化方案覆盖企业市场准入的全部548项审批事项。比如,企业普遍反映建设项目审批时间长、手续繁,我们就减少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和审批方式,将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24天以内,不带设计方案出让项目压缩到80天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比如,为方便百姓办事,我们大力推进“三全工程”,就是市场准入事项“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区通办”、政务信息“全域共享”,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总书记指出,要下功夫查找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下功夫发现基层的有益探索,下功夫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为方案制定接地气、攒底气。浦东始终坚持深入听取基层和一线声音,最大限度使改革方案符合实际、符合改革要求,切实解决问题。重心向群众倾斜。率先探索统筹街镇核心发展权和下沉区域管理权,使街镇聚焦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社区自治共治的主责主业。建立难题认领、工作约请、自下而上考核等工作机制,增强机关服务基层的主动性、有效性。经验向群众汲取。构建“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社区党建为基础、行业党建为特色、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为关键、单位党建为基本”的城市大党建格局,就是从陆家嘴“金领驿站”等基层党建示范点中汲取的灵感力量。改革向群众问计。今年将深入开展大调研活动,动员全区所有机关、所有干部一起出动,走访调研全区所有企业和各类群众,把企业和群众的问题建议转化为推动浦东改革发展的具体举措。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总书记强调,改革要“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把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评价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使改革极大地促进发展,发展极大地惠及群众。面向未来,浦东将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重中之重就是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办企业等方面打造自贸区速度;在降低通关成本、研发成本、融资成本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打造自贸区优势;在“四新经济”发展、独角兽企业成长、新增长点培育等方面打造自贸区舞台,等等。今年,浦东将以更富含金量、更有影响力的改革成果推进高质量发展,争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财政总收入突破40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万亿,商品销售总额突破4万亿,以改革发展的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 李锦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1978年12月,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勇气,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大包干”,小岗村因之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2016年4月25日,总书记亲临小岗村视察,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小岗村党委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小岗村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基层党建为主抓手,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找寻突破口,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定位发展方向标,奋力闯出新路,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前列。

以党委班子建设为着力点,夯实基层基础。小岗村以新一届党委班子调整为契机,通过“内部选”“外部引”和“上级派”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委班子,实现了选好书记、建强班子、找准路子、促进发展的目标。班子中既有外引干部、大包干带头人后代,也有大学生村官和致富带头人,同时全面加强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加强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进一步增强了党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把村党委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村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群众期盼为着力点,找准新的农村改革突破口。我们牢记总书记视察小岗村的嘱托,紧紧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条主线实施改革。一是扎实推进“三权分置”。完成了21320亩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颁证,落实所有权;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稳定承包权。2015年7月8日,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在小岗村颁发,如今村民全部领到了“红证书”,吃上了“定心丸”。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放活经营权。目前,小岗村共流转土地8885.6亩,占全村可耕土地面积的61.2%。二是扎实推进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我们完成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了小岗村民对集体资产的权能,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40年后“人人持股”。扎实推进“三变”改革。在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基础上,我们着力推进“资金变股金”。2018年2月9日,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2017分红大会召开,全体村民人均分红350元,由“人人持股”实现了“人人分红”。三是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小岗村110处小型水利工程,全部发放了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和管护责任书。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新居(2017年7月摄)

以增进村民福祉为着力点,促进社会治理有序改善。我们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深化改革着力点,改造村东环路等一批大项目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最后一公里”小项目;规划建设村民新居1002套,完成了通水泥路、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网络和亮化绿化美化,近8成村民已住进新区,今年年底前所有村民都将住进新区。同时,我们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设立村调解中心和综治中心,成立义务调解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和新区村民自建房理事会,让村民发挥主体作用;评选表彰了18位优秀致富带头人和文明卫生户、小岗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美德少年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村民素质,激发村民致富热情,增强了村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主动性。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06元,分别增长20.5%和12%。村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2017年12月27日,在央视举行的“2017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推介活动”颁奖典礼上,小岗村获评“2017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

小岗村的发展得益于改革。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深化改革“牛鼻子”,要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乡村精准治理为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小岗村建设成景区、社区、园区融合发展的改革特色小镇,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创新、创业、创意融合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大力唱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圳强音”

广东省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小甘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深圳更需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以改革开放开创未来、赢得时代,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奋力向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加强理论创新,提高政治站位。伟大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在理论创新指导下的一项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之初,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向中央提出创办对外加工贸易区的设想建议,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并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自此,深圳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深圳是改革实践的“热土”,也是理论创新的“沃土”,是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力量的“重要窗口”。党的十九大之后,我们紧扣主线、聚焦用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系统总结深圳改革发展的理论成果,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成为引领改革创新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

20世纪70年代的深圳蛇口

现在的深圳蛇口

引领观念创新,勇担特区使命。观念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号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深圳率先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发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时代强音,为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到深圳,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5年1月,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今年3月7日,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深圳、为广东、为全国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观念指引。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起源地,深圳承担着“先行一步”的光荣使命。我们将继续坚持观念引领,系统总结提炼特区发展的精神财富,打造开放、创新、包容、关爱的城市气质,形成更加浓厚、更有活力的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努力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把改革开放的“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在新征程上继续创造“深圳奇迹”。

推动文化创新,营造改革氛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59次,充分体现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突出作用,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创新引领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促进和推动文化创新,为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凸显了推进文化创新、激发文化活力的极端重要性。深圳在2015年正式出台《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近3年来,发布“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城市文化菜单”,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设立“深圳环球设计大奖”,开展新入户市民培训和激励工作等重大创新项目,产生了广泛影响。对标“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我们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加快构建城市精神体系、文化品牌体系、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强市,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以文化凝聚力量、创造活力、增强软实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大力唱响改革开放的“深圳强音”。

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将加大理论学习、强化改革思考、推动思想解放、营造创新氛围,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努力让特区绽放出更美的时代芳华,以优异成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许耀桐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的历程。40年来,改革开放在解放思想、促进生产力发展、实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改革就此大功告成,可以鸣金收兵了,因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对改革的长期性就有充分的估计和清醒的认识。他指出:“改革开放政策不变,几十年不变,一直要讲到底。”这样的改革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新时代,总书记更加明确地提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他指出:“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我们振奋精神、厉兵秣马、不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呢?根本的道理就在于,当代中国改革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既艰巨又繁重,需要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归根到底是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任务。而这样的改革,异常艰巨复杂,目前尚未完成。正如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需要“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改革面临着一系列艰难繁重的任务。正是源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总思路、总基调,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为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出了新的动员令,当代中国的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中,充满着强烈的改革精神,绘制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宏伟蓝图。

天降大任,在所不辞。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面临一系列艰难繁重的新任务: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要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三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完善党政机构布局。五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六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七要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八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九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十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等。这一系列重要任务,催促我们踏上充满希望的新征程。

改革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既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方向,还要有正确的策略方法手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今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指出了根本的前进路径。

关于改革的系统性,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改革要注重系统性,就要加强顶层设计,从上到下统筹考虑改革在各层次、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内在关系,全面系统地改革影响发展的陈旧的体制机制,设计出创新的制度安排,以获得改革的预期速度和效率。关于改革的整体性,总书记要求改革必须回答好“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效果这个问题”。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和整体效果,要求具有全局在胸的宽阔视野,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还要求改革的各方面互相配合,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关于改革的协同性,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时间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

网站编辑:王高林

第三篇: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二次创业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二次创业”

徐钢

尊敬的苏树林省长,尊敬的企业家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我们已经5次召开千名企业家大会了。初五,省委孙春兰书记到泉州,她指出,泉州这几年的企业家大会,开得都很好。今年这场大会,是在新的起点上,对又一次创业的动员,苏省长亲自参加,省里还专门给了政策支持,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也是对泉州的期望,希望泉州能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苏省长亲临一个设区市的企业家大会,这对我们来说,是鼓舞、是鼓劲,更是鞭策。苏省长一会儿的重要讲话,是省委、省政府对泉州、对全省民营企业发出的动员令,是响彻八闽、民企创业再起风帆的号角。今天召开的泉州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大会,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泉州规格最高、具有历史和里程碑意义的大会。

刚才,我们以隆重的礼仪欢迎企业家,把崇高的荣誉授予了功勋企业,倾听了企业家代表的创业感言。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就是要表达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30年来创业历史的尊重,表达对企业家爱拼敢赢精神的尊重。借此机会,我就“二次创业”,谈三点感想:

一、二次创业,正当其时

创业,一直是泉州民营经济的主旋律。改革开放以来,泉州经历了30多年的“一次创业”。这30年,我们的民营企业专注实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为泉州发展提供了最牢靠的经济基础,奠定了今天泉州的地位。尤其是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几年来,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管理创新,千方百计稳住大盘、固本培源。我们着眼于长远发展,全力打好“五大战役”,着力建设现代化城市,为产业布局调整、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打基础、造环境。全市民营经济逆势而上,目前,已有3万多家民营企业,其中,亿元工业企业近1500家,上市公司74家,形成了3个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

三十而立。这30多年的发展,泉州有了较为坚实的家底,形成了全省最大的经济总量,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相比,泉州的发展速度慢了。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次创业”成功之后,如果我们的经济,不能在“量”的积累中,加快实现“质”的提升,支撑再一个30年发展的动力,就会不足,泉州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会越拉越远。与科学发展的趋势相比,我们的经济“大而不强”,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面对越来越多的不利因素,结构性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如果我们不能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突破,企业的利润就会越来越少,产业的竞争力就会越来越低,建设经济强市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与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相比,没有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有限的财力,就难以满足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求,城乡差距就难以缩小,泉州就难以建成人民生活质量好、文明程度高、公共服务完善、城市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二次创业”,就是要紧紧依靠广大企业,动员广大企业家,永远保持昂扬向上、勇往直前的激情和干劲,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冲敢闯;就是要让“爱拼敢赢”引领泉州永续发展,让更多的泉州人投身新一轮创业之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跨越发展,一波又一波、滚滚向前!

我们说“二次创业”,就是要着眼于转变提升,拿出过去30年积攒的财富,更多地投向符合科技进步潮流,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产业领域,推动广大民营企业更多依靠科技创新、知识、人才,积极投向先进制造业、高附加值行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向现代服务业。我们希望,通过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来做大增量、优化结构、突破瓶颈,为未来30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说“二次创业”,就是要依托现有基础,让更多企业在“创新转型中创造新优势”。当前,宏观环境急剧变化,用工、融资、汇率、碳税等制约,已经成为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我们再也没有那么多的土地,那么多的水,那么多的环境容量,来支撑以往那种粗放发展方式。我们倡导转型升级,不是要去砍传统产业,而是要全力支持企业通过技术、装备、管理等创新变革,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核心竞争力,让传统产业绽放不竭的活力。

我们说“二次创业”,就是要鼓励更多的小微企业、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创业洪流中。这些年来,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不仅大中型企业,还有许多小微企业,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许多年轻人,齐聚于文化创意、信息软件、工业设计等领域。像领SHOW天地,就聚集了两三千名知识青年,他们用自己的学识、智慧和青春,找到了大有作为的新天地。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小微企业,走特色发展的路子,或与大中型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或在新产业领域中,找到新空间,成长为行业“小巨人”;我们还希望,更多有胆识、有学识的年轻人聚集泉州,碰撞智慧火花,开拓创业路子,成长为新一代的企业家。

我们说“二次创业”,就是要把泉州建成海内外泉州人投资兴业的热土,建成“民营经济健康成长的乐园”。我们深知,实现这一要求,需要企业和政府一起努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政企互动的好传统,更好地因势利导、推波助澜,把城市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政策平台、公共服务等,营造得更优,吸引更多泉籍企业家“回归创业”,吸引更多的中外企业来泉发展。我们希望,广泛凝聚干部、群众、企业家、来泉创业人员和海外乡亲“五种力量”,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越来越多的人,分享泉州的繁荣进步。

二、转变提升,开创未来

新一轮创业,起点更高、挑战更多、机遇宝贵,要靠什么来往前走?

我们认为,首先,专注实业。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当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关键是看我们如何把握。有位企业家打了个比方,围绕实业进行资本运作,好比“用纸换钱”,企业通过规范透明的资产负债表,把资产股份化、证券化,迅速扩充实业资本、做大做强。相反,如果盲目追求投机,就好比“用钱换纸”,把辛苦干实业积攒下的“真金白银”,拿来炒房、炒股、炒期货,弄不好,实业资本就会被抽干。资产泡沫一旦破灭,再好的企业也会垮,这样的教训十分惨痛!

专注实业,很现实的,就是把最熟悉、最擅长的事,努力做到最好。民生产品永远都有市场,传统产业有旺盛的生命力。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巨大能量,正在加速释放,消费拉动正在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泉州的制造业,还可以做得更大更强,更何况,我市传统产业的许多企业,已经闯出了自主品牌,掌握了广阔的营销渠道,完全有实力锤炼出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专注实业,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打造产业“联合舰队”。泉州的产业集群,顺应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趋势,也得益于乡土团结的人文环境。我们的很多企业都是从家族式经营开始,抱团创业、守望相助、分享经验、携手共进。像证券市场“泉州板块”的形成,与企业的互帮互促,有很大关系。当前,民生产品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我们必须加强产业发展规划,抓龙头、铸链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重组,支持小微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协作配套,引导企业填平补齐产业链,把产业的配套成本降到最低。泉州人素有做实业的传统,我们希望,更多企业根植本土、立足主业,在实体经济的路子上,走得踏实、走得扎实!

第二,永远创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企业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装备,大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像中宇、九牧等企业,用1个“机器人”,可以完成30个工人的工作量。面对环保“硬约束”,许多企业利用节能减排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像南安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石材循环经济基地,德化陶瓷节能降耗达40%等。如今,先进技术、设备、工艺,正在引发泉州传统优势产业的生产性革命,全市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五年内翻了一番多,201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居全省首位,增幅达60%。这些都说明,技术改造最有效,管理创新最有效。

创新,最重要的是人才。无论是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还是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的创新,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企业敢不敢进入新兴领域,很关键的一点,也是看企业家敢不敢用人才、有没有人才储备。当前,许多企业家不仅在员工教育培训、社会保障、薪酬激励、晋升考核等方面持续投入,而且通过在大城市设立研发机构,建立高端人才引进机制等,把引才的视野拓展到国内外。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家,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上,舍得下“大本钱”,我们也将与企业家一同努力,营造好人才集聚的环境。我们相信,这样的投入,一定会给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带来丰厚的回报。

第三,爱拼敢赢。这种精神,流淌于泉州人血脉之中,是我们赖以立业的“传家宝”。泉州的企业家精神,最本质、最核心的,就是爱拼敢赢。这份精神财富之所以弥足珍贵,是因为它能使我们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最大限度地把握机遇,从而使我们的事业生生不息、永葆活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广大企业家“敢走夜路、敢闯激流”,趟过了各种坎坷,很多看似不可能的经济现象,都在泉州一一发生;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泉州企业家在一无所有中,一步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业。同样的,如果这种精神消退、甚至丧失,这个基业就会被葬送!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小富即安。过去创造的财富,不能成为前进的“包袱”;面对困难,我们不能裹足不前;富足之中,我们不能蹉跎岁月!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一代又一代泉州人,秉承前辈精神,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涌现出更多的“创二代”、“创三代”。与父辈们相比,新一代企业家,成长环境更好、受教育程度更高,又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相信,新一代企业家,一定能够把这种创业精神,更好地继承下来、弘扬光大。如果说,企业家“一次创业”,更多需要的是胆识;那么,“二次创业”,企业家更多的要依靠科技头脑、经济思维,“会识天象、会看风水”,敏锐把握趋势、顺应规律。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许多企业家把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追求。面对创新转型的要求,善于学习的企业家,一定能够在“二次创业”的拼搏实践中,为爱拼敢赢注入开放、创新、变革等时代内涵,一定能够打造百年老店、长青基业!

三、企业转型,政府转变

这是省委、省政府希望我们做好的,也是广大企业家的期盼。如果说,“一次创业”发端于农村,那么,“二次创业”则要更多依托于城市。因为城市,可以为产业转型提供便捷的交通、完备的服务、宜业的环境、方便的生活。所以,“政府转变”,现时期首要的工作,就是把城市建设好。当前,泉州中心城市环湾、向湾、同城化发展的格局,已经拉开。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大规模城市建设、大范围城市更新、大力度城市环境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让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越来越低,享有的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

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准泉州设立台商投资区,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泉州的环湾核心区内,将崛起一片面积达200平方公里,人才、资本、现代产业高度集聚的现代城市新区。我们不但要建设好城市“商业综合体”,还要把园区建设好,努力为企业搭建更多的“产业综合体”。我们要提高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配套好相关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引进门类齐全的生产性服务业。要着力抓好各类园区的改造、提升和整合工作,以“一区多园”的模式,把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政策优势,扩展到更多的园区。同时,要抓好重点小城镇建设,因为我们的企业发端于农村,现在这些地区的产业、人口已经比较集中,集聚了大量企业。我们要按照“较强的产业依托、发达的交通联系、完善的城市功能、优美的生态环境、相对规模的人口集聚、较高水准的政府管理”标准,建设好省、市试点镇,使其具有小型城市的发展条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当前,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省里明确出台十条政策,支持泉州民企“二次创业”。我们要乘势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好这些政策,思想要再解放一些,先行先试的步伐,要迈得更大一些,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重托。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简政强县、简政强区、简政强镇步伐,切实做到“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快则快、能优则优”。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的条件下,政府要做市场做不了的事。我们要多从体制机制上思考问题,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今年,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政策,以及相关行动方案,并设立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市县两级今年拿出5亿元,今后还要逐年增加。这些政策,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还将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听取企业家、行业协会、专业人士的意见,推出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对现有的政策,要定期评估,及时修订、补充、完善。

企业站在市场竞争的最前沿,时刻在捕捉着发展的机遇,我们的决策水平、思维方式、服务手段等,也要同步跟进。我们的干部,要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多地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掌握产业链发展状况,学习企业的战略思维、经营理念等,努力从企业家身上,找到改进服务的途径。我们要继续深入破解“熟人经济”问题,积极营造“规范、简单、轻松”的办事环境,在服务扶持企业上,多一分真诚、多一分支持、多一分效率,尽可能减少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时间和精力,营造好亲商、安商、富商的环境。对此,全体公职人员,责无旁贷!

各位企业家,同志们,“二次创业”,是在更高起点上的新一轮创业。这一轮创业,将引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决定着泉州的未来,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也是意义深远的历史性选择。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企业转型、政府转变,其前景一定会更广阔、更光明!

最后,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业辉煌,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尊敬的党组织: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形势所需、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势在必行。当前,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把上级的战略决策贯彻好、落实好,关键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全面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一)学习力度还要再加大。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是每个机关干部最紧迫的课题。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洞察力和驾驭力。要加强政策学习,当前重点是要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善于从新形势下捕捉机遇;要加强业务学习,成为精通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向先进单位学习,学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机关干部不仅要做持久学、深入学的表率,而且要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

(二)服务意识还要再增强。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基层和群众最有发言权。目前,来自基层和零售户最集中的呼声就是服务问题和工作效率。机关干部尤其是窗口服务部门,要根据工作特点,建立健全各种便民利民措施,抱着对工作、对群众、对企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多讲怎么办、少讲或不讲不能办。机关部门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设身处地的为基层着想、为客户服务,用热情、周到、贴心的服务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三)责任意识还要再强化。对机关干部而言,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是对岗位和职业的一种态度。组织给予干事的位子,群众赋予一定的权力,机关干部就要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倍加珍惜组织的信任,倍加珍惜干事创业的舞台,倍加珍惜时代赋予的机会,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完成好本职工作。

(四)执行力度还要再提升。能不能保证各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关键看机关干部能不能一个声音喊到底,一股劲儿抓到底的执行力。机关干部在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把提高执行力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执行上比精神,在执行上比速度,在执行上见高低,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真正吃透政策精神,明确上级意图,体察基层愿望,把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落到实处。

(五)创新意识还要再加强。要弘扬“敢为人先”的中山精神,把创新作为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不仅要在政策之内抢着干,而且要善于在政策之外探索干,不仅要敢闯未曾涉足的“盲区”,而且更敢闯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创新工作思路、工作领域、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积极研究新情况,努力探索新路子,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的举措增强发展活力。

(六)严格规范还要再提高。机关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稳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认真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力,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7.24

第五篇:立足更高起点 创新发展思路

“十一五”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关键的五年,抓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XX镇经济超跨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高举特色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的历史机遇,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增加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和提高全民物质文化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镇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支撑,以烟叶产业化为纽带,以发展民营经济、高效农业、招商引资、城镇经营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大城镇综合改革力度,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XX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xiexiebang.com]

奋斗目标是:到“十一五”末,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万元,年均增长 %以上;财政收入突破 万元,年均增长 %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年均递增 %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以内;农村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力争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一)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一是调优农产品。继续抓好优质稻等传统产业 调整,大力发展烟叶等高效经济作物,形成品牌优势、特色优势,增强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调广增收门路。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鼓励农民跳出农门,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种、养、加一起上,商、运、服样样闯,不断拓展致富空间,力争年增劳务输出??人以上。三是盘活流通渠道。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集中力量培植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抓好烟叶、苗木花卉专业市场,促进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加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壮大新月村畲族苗木有限公司,组织农民闹流通,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四是要加快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机化推广步伐,努力增加投入,以 亩土地平整和新月、草坪小康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高效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五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村级经济,进一步化解农村集体不良债务。按照自愿、依法、有偿、规范的原则,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二)实施“兴工强镇”,千方百计培植骨干企业和利税大户

一是大力推进镇镇企业“二次创业”和招商引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在盘活现有存量上下气力,做好镇化工厂的租赁或拍卖工作,采取租赁、承包、兼并、联合、拍卖、出售及各种不同的方式,着力抓好镇办企业民营化工作,把 等企业建成XX的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不断壮大XX红砖厂、檀木鞭炮厂、东方陶瓷有限公司发展规模,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新型企业。对镇、村办林场、小加工厂等将大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拍卖、租赁经营。

二是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招商引资是我镇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今后五年,要力争每年招商引资 万元。大力推行代理招商、网络招商、亲情招商等,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招商网络。充分利用我镇的资源、劳动和市场优势,积极招商,坚持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大办龙头企业,大搞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资本扩张之路。

三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我们主要从优化服务、改善环境入手,继续坚持“放宽路子,鼓励发展;放活政策,保护发展;放松环境,引导发展,放胆扶持,加速发展”的工作策略,全力优化六种环境即:稳定祥和的政治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环境、便捷完善的设施环境、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今后五

下载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质高效发展[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更高起点上谋划高质高效发展[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