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7:2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康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康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

第一篇:安康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

安康市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八年一月

《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标准编制说明

一、制订本标准的必要性

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在平利县美丽乡村建设中引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进取,使群众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得到改观,文明风尚不断加强,党员在基层建设、产业发展、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等起到带头作用,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使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得以有效巩固和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引领作用,更好的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全面治党向基层延伸,推动党的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制定《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势在必行。

二、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

《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的编制是在遵循标准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立足平利现状,紧紧围绕上级党组织要求,结合平利县美丽乡村建设,本着规范性与实用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尽可能使标准结构合理,层次清楚分明,文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内容完整适用,主要遵从以下原则:

1、规范性原则。本标准的整体结构形式按照GB/1.1-2009《标准化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范性要求编制。

2、适用性原则。实用、普适、兼容;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

3、先进性原则。立足平利县现状,在严格遵循上级党组织的各项政策的前提下,如何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水平,壮大党组织力量,基层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三、主要技术指标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标准共分11章66条,涵盖了我县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组织、队伍、制度、场所、工作运行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1、标准规定了以下内容和要求:

①目的:意在指导我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平利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组织生活、工作运行、经费保障、场所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③术语及定义:着重描述了美丽乡村党建、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四议两公开、第一书记的概念。

2、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依据: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有关规定,采纳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质监局《陕西省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办法(试行)》和安康市组织部《关于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指标,结合平利县实际,以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线,以实现“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风尚美、生活美”为目标,形成以标准化支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本标准引用的主要文件有:

《中国共产党章程》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侧》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 《陕西省发展党员工作规程(试行)》 《陕西省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办法》 《安康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 《平利县村级干部任职补贴发放暂行办法》 《平利县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暂行办法》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DB61/T922-2015

四、预期效益

通过制定发布《美丽党建工作规范》,指导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用党建工作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风尚美、生活美”的五美乡村。

2018年月12日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DB6109/ T233-2015

第二篇:陕西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垃圾清运管理规范

陕西省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垃圾清运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6年1月1日陕西省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通过标准引领、指导全省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环境干净整洁是美丽乡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为规范和指导乡村垃圾清运工作,进一步推进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由宝鸡市陈仓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了《美丽乡村垃圾清运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计划下达后,宝鸡市陈仓区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陕西省标准化条列》、《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等相关要求,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开展资料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标准要素分析、方案讨论和意见征求等工作。历时4个月的认真工作,目前已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主要起草工作过程如下:

(1)准备、策划及分析、调研阶段。2017年8月,经过必要的准备工作,成立了《美丽乡村垃圾清运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起草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标准的起草工作。起草组成员包括环卫技术人员和标准化研究技术人员,确保了标准编制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接着拟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根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2017年9月,起草组走访调研了宝鸡市杜赵村,实地考察了解杜赵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重点就垃圾清运与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与此同时,起草组广泛收集和整理了垃圾清运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并及时对调研情况进行总结。

(2)开展分析研究,起草形成标准草案。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标准的范围、结构框架,反复征求相关方意见,提出细化的要求和内容,并适时与专家进行讨论、修改,2017年10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

执行已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特点和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要求,本着“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有效指导”的原则编制《美丽乡村垃圾清运管理规范》,目的是规范和指导乡村垃圾清运工作,构建与美丽乡村发展协调一致的环境,全面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标准化管理。

三、主要内容

标准内容吸收总结了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参照相关上级标准规范编制形成。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术语及定义;

——垃圾清运设施的规划设置; ——垃圾收集; ——垃圾清运要求; ——责任; ——监督管理;

(1)本标准首先给出了“美丽乡村垃圾清运管理规范”的范围及相关术语定义,明确了标准的结构框架。

(2)“垃圾清运设施的规划设置”一章中,对单户垃圾桶、废物箱、垃圾收集点(站)以及垃圾转运站的规划设置给出了原则性与基础性的统一要求。相关参数参照国家、行业标准设置。

(3)“垃圾收集”一章,首先将农村生活垃圾进行了分类,对垃圾收集的时间、频次做了规定,对作业流程和要求进行了规范。

(4)“垃圾清运要求”一章,对清运作业涉及到的行驶安全、装卸垃圾作业程序、劳动卫生等提出相关要求。

(5)“责任”及“监督管理”一章,规定了垃圾清运负责组织实施主体的责任以及监督管理的要求。

三、试验验证

本标准参照相关上级的标准规范编制形成。一部分采用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的内容,科学性及合理性已经得到证实。另一部分,则是通过调研、实地考察、讨论等过程,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的做法,而固化于本标准中。

四、知识产权说明

无。

五、采标情况

无。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尚无。

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审批发布为推荐性地方标准。

八、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编制组 2017.11

第三篇:陕西地方标准美丽乡村风貌整治规范

陕西省地方标准《美丽乡村风貌整治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1.1 任务来源

2013年初,农业部在全国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契合了乡村发展的需求,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2016年陕西省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通过标准引领、指导全省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态与文化环境。

乡村风貌是乡村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地方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些相对稳定的整体特征。既反映在村庄空间格局,建筑形态等直观的视觉特征上,也包含了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特征。“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是美丽乡村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作为情感与记忆载体的乡村风貌则不但是美丽乡村的环境、视觉、文化之“美”的直接体现,也是乡村民众生活质量的保证与文化多样性的维系条件。

在前期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简单机械的规划策略的错误引导下,求新求快,忽视整体风貌的协调与文化特色的延续,大量村庄原有风貌及空间格局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对传统风格的历史建筑缺乏有效保护与利用,大量拆除或废弃,而新建建筑则仅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粗糙的模仿各类流行风格,或简单的拼凑地方性的文化符号,导致乡村风貌杂乱无章或高度整齐划一。依附于原有乡村空间环境的祭祀、庙会、社火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乡村非物质文化也同样逐步衰落。因此,加强对乡村风貌的整体控制,建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中的具体风貌标准可以更好的延续乡村自身及其地域性特色,展现乡村视觉景观及人文内涵特征,改善乡村生活品质,保护地方文化特色,复兴传统民俗,丰富乡村民众生活。

2017年2月,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乡规划系向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编制《美丽乡村风貌整治规范》,4月获得批准,列入2017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SDBXM 87-2017。1.2 工作进程

1.2.1 调研、验证阶段(2017年06月至2017年10月)

经过必要的准备工作,成立了《美丽乡村风貌整治规范》地方标准编制组,成员包括城乡规划、建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市政工程、社会学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拟定了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确保标准编制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编制组在前期广泛收集、整理、分析了与乡村风貌整治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以及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的具体案例,并进行了专题研究与讨论。在此基础上,编制组实地调研考察了西安市长安区留村、清北村,鄠邑区潘家堡村、栗峪口村,咸阳市武功县武塔村,三原县柏社村,泾阳县王孟村,彬县程家川村,长武县安华村,渭南市富平县岔口村等26个行政村,重点就乡村风貌整治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专家、村民进行了多次座谈。调研结束后,及时进行了调研资料整理、分析与讨论。1.2.2 标准起草阶段(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

在充分调研、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编制组研究确定标准的纲要与具体内容,制定完成标准初稿。

1.2.3 征求意见阶段(2018年2月至2018年5月)

编制组广泛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2018年5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

执行已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特点和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要求,以 “整体控制、因地制宜、经济可行、目标长远、分步实施”为原则编制《美丽乡村风貌整治规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自然、视觉、人文风貌特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标准化管理。

三、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本标准首先给出了“美丽乡村风貌整治规范”的范围、相关术语定义和总则,明确了标准的总体框架与原则。

(2)“自然环境”一章中,主要从山体环境和水系环境两方面提出了乡村风貌整治的具体要求和相关建议。强调对原生态环境的保留和保护。

(3)“农业景观”一章,提出了对农田景观、林果景观、养殖景观的整治要求。(4)“村庄格局”一章,针对不同的村庄类型制定了符合对应村庄的整治措施。(5)“建筑风貌”一章,规定了危房及旧房整治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传统建筑的保护措施,也对村庄新建建筑提出了指引。

(6)“公共空间”一章,从公共广场、庭院、街巷、景观小品、入村标志性构筑物、文化墙与标语等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整治要求及建议。

(7)“景观绿化”一章中,不仅从道路绿化、广场绿化、庭院绿化、村旁绿化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整治要求及建议,也制定了树种选择的相关原则及标准。

(8)“基础设施”一章,规定了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的选材要求以及照明、供电设施的布置原则。

(9)“环境卫生”一章,从环境质量、环境维护、垃圾收集处理、卫生厕所改造、水体清洁整治这些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改造要求及建议。

(10)“文化风貌”一章中,提出了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和建议,制定了加强乡风文明的措施。

(11)“维护与保障”一章,提倡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加强村民的管理和维护意识,建议应完善村庄的保障与监督体制。

四、主要实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本标准不涉及实验或验证情况。

五、知识产权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

六、产业化情况,推广运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等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产业化情况。

七、采标情况

本标准尚无同类国家、行业标准。

本标准参照了如下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规章: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7959-2012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9379-2012 农村户厕卫生规范 GB 50445-2008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T 32000-2015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DB61/T 992-2015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DB61/T 1070-2017 美丽乡村巷道建设规范 DB61/T 1071-2017 美丽乡村庭院建设规范 DBJ61/T109-2015 陕西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 《陕西省乡村规划建设条例》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

八、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现行有效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首次制定,与现有的其他标准协调配套,无冲突。

九、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标准编制及征求意见过程中,尚无重大意见分歧。

十、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审批发布为推荐性地方标准。

十一、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

建议在陕西省行政区划内的建制村参照此标准开展美丽乡村风貌整治工作。已列入传统村落名录的应同时执行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规范》。

十二、废止现行相关地方标准的建议

不涉及。

十三、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无。

第四篇:陕西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规范(定稿)

陕西省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6年1月1日陕西省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通过标准引领、指导全省范围内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公共服务是美丽乡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和指导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做到“有标可依,按标管护”,由西北大学制定了《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计划下达后,西北大学严格按照《陕西省标准化条列》、《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等相关要求,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开展资料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标准要素分析、方案讨论和意见征求等工作。历时12个月的认真工作,目前已完成《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主要起草工作过程如下:

(1)准备、策划及分析、调研阶段。2017年5月,经过必要的准备工作,成立了《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标准的起草工作。工作组成员包括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技术人员和标准化研究技术人员,确保了标准编制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接着拟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根据工作内容落实工作任务,责任到人。

2017年7-11月,根据我省相关部门对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要求及地方标准编制规范要求,我们首先收集整理了相关标准、文件等资料,经过对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着重对《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和DB61/T992-2015《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其他省关于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要求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总结了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的经验,搭建了《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地方标准的框架。为确保标准编制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项目承担单位西北大学召开了首次内部协调会,初步确定了标准编制方向和结构框架。

为加强标准的有效性和普适性,使标准内容能够更加精准、有效、客观的指导我省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做到内容规范、切实可行,标准起草组成员多次赴关中、陕南、陕北等地对我省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村进行实地调研,对村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教育、文体活动、便民服务、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与管理进行考察,并就有关问题和村干部、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村庄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情况。

(2)开展分析研究,起草形成标准草案。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标准的范围、结构框架,反复征求相关方意见,提出细化的要求和内容,并适时与专家进行讨论、修改,2018年5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依据

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结合陕西省各地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建设的经验,引用和参考相关法律、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指南及技术文件等,包括:

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24407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IDT)

GB/T 20647.8 社区服务指南 第8部分:家政服务 GB/T 29315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DL 493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 DB61/T 992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JG/T 191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陕西省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 《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试行)》 《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2005年12月3日)

三、编制原则

1、结构合理、重点突出

标准框架结构合理,逻辑清晰、能够涵盖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中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教育、文体活动、便民服务、公共安全等核心内容,按照系统梳理、软硬结合、特色突出等思路,完善服务内容、细化设施服务及配建标准和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和管护流程,重点突出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的新趋势、新需求、新技术等相关内容。

2、科学规范、实用有效

标准以规范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为目的,围绕乡村公共服务建设、管理,既有定性要求,也有量化指标要求,力求达到规范性、实用性、可操作性。

四、主要内容

标准内容吸收总结了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与管理的经验,参照相关上级标准规范编制形成。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术语及定义; ——总则;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公共教育; ——文体活动; ——便民服务; ——公共安全; ——长效管理;

(1)本标准首先给出了“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管理”的范围及相关术语定义,明确了标准的结构框架。

(2)“医疗卫生”一章,对村卫生室的规划建设、运行服务管理进行了规范。相关参数参照国家、行业标准设置。

(3)“社会保障”一章,提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内容与水平,对保障失地村民权益、村民职业技能培训、弱势群体、劳动维权等方面给出相关规定。

(4)“公共教育”一章,对村庄幼儿园和小学规划建设与管理给出相关规定。

(5)“文体活动”一章,对文体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出相关规定,具体包括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等。

(6)“便民服务”一章中,对便民服务中心、商务商贸网点、停车场和公用事业服务单位的规划设置与服务管理提出相应要求,对电子商务服务构建、运行和管理进行了规范。

(7)“公共安全”一章,对村庄自然灾害综合防灾减灾组织和管理做出了规定,对社会治安管理、校园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监管做出了相应规范。

(8)“长效管理”一章,对公众参与、乡村公共服务保障与监督提出相关要求。

五、试验验证

本标准参照相关上级的标准规范编制形成。一部分采用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的内容,科学性及合理性已经得到证实。另一部分,则是通过调研、实地考察、讨论等过程,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的做法,而固化于本标准中。

六、知识产权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等知识产权内容。

七、采标情况

无。

八、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

尚无。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建议审批发布为推荐性地方标准。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编制组 2018.5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养老休闲度假文化区将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休养服务,也将成为病后康复疗养基地,实现理疗、康复、美容、养生、度假一站式服务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事业济发展、社会 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与常态化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以建制村为单位的美丽乡村的建设,社区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981

农村住宅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7217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

GB 18055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

GB 19379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GB/T 27770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

鼠类

GB/T 27774

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

通则

GB/T 28840

乡(镇)村商业零售店经营规范

GB 50039 农村防火规范

GB 50188 镇规划标准

GB 50201

防洪标准(附条文说明)

GB 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373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846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CECS 285

村庄景观环境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 123

镇(乡)村给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

CJJ 124

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村庄规划...3 1.1 内容

1.2 要求2 村庄建设

2.1 房屋建筑.3 2.2 生活设施

2.3 生产设施...4 3 产业发展

3.1 经济指标 5 3.2 产业经营

.5 3.3 就业服务

.5 4 公共服务4.1 医疗卫生.6 4.2 农村教育

4.3 社会保障

4.4 公共安全

4.5 便民服务.6 5 文体建设5.1 文体设施...6 5.2 文体活动.7 5.3 文化传承.7 6 乡风文明

.7 6.1 弘扬文明风尚6.2 开展文明创建

6.3 提升文明素养

7 生态环境.7 7.1 环境整治

.7 7.2 生态治理

.8 7.3 资源利用

8 基层组织..9 9 长效管理...9 9.1 制定标准体系

9.2 拓宽村级财源

9.3 强化公众参与

9.4 建立管护机制.9 10 术语和定义.9 10.1 9 美丽乡村 beautiful rural.10 10.210 农村污水 rural sewage 10 10.3

乡土树种 native tree 10 10.4

常规能源 conventional source of energy.10 村庄规划 1.1 内容 根据乡村的不同类型按照《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的要求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内容基本涵盖村庄基本情况、建设概况、规划总则、总体目标与布局、村庄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体建设、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实施规划保障措施。1.2 要求 1.2.1 编制规划 应深入实地调查保障农民参与、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求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维护乡村风貌突出地域特色。1.2.2 规划布局 应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合理区分生产生活区域居住、商贸、休闲、生产等功能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结合地形地貌、山体、水系等自然环境条件精心布局村落处理好山形、水体、道路、建筑的关系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盲目改变道路、不盲目改变河流的自然流向。1.2.3 土地利用 应科学合理统筹配置土地依法使用土地尽量不占用耕地和林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原则上不新增村庄工业用地应节约用地并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用于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2 村庄建设 2.1 房屋建筑 2.1.1 根据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地形与外部环境条件并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图样塑造乡村建筑风格体现乡村特色和地域风格注重与环境协调对传统村落、名镇名村应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原始性。2.1.2 推进危房改造整治影响景观的棚舍、残破或倒塌的墙体清除临时搭盖美化影响村庄空间外观视觉的外墙、屋顶、窗户、栏杆等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屋顶水塔、室外空调等设施的安装。具体整治要求见DBJ/T 13-179-2013。2.1.3 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应符合规划要求门牌设置应符合DB35/T XXXX《楼牌门牌编号规范》要求。2.1.4 村庄宣传栏、广告牌、灯箱、店招等设置应整洁有序无乱贴乱画。2.1.5 农村户厕卫生符合GB 19379要求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2.2 生活设施 2.2.1 道路 2.2.1.1 主要道路建设应符合DB35/T 740的要求进出畅通路面硬化率达100%。2.2.1.2 支路、巷路宽度的确定应考虑原路线型及两侧建筑物的间距为绿化、美化、亮化提供足够的距离同时宜逐步硬化建设用料就地取材。2.2.2 桥梁 2.2.2.1 应安全美观体现地域风格使用当地天然材料重视古桥保护。2.2.2.2 通车桥梁应做到路桥同宽与道路衔接线形顺畅并通过加固基础、新铺桥面、增加护栏等措施对桥梁进行维护、改造。2.2.2.3 人行桥梁改造建设形式应因地制宜确保安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桥头应设置车障及标志。2.2.2.4 不设护栏的桥梁亲水平台等临水岸边应设置宽2.00m以上的水下安全区其水深不得超过0.7m汀步两侧水深不得超过0.5m。2.2.3 给排水 2.2.3.1 应根据村庄分布特点、生活水平和区域水资源等条件合理确定用水量指标、供水水源和水压要求。2.2.3.2 应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应符合GB 5749 的规定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2.2.3.3 村庄应根据自身条件宜采用明沟或管道铺设方式妥善处理雨水排放不应出现雨水倒灌农宅和建筑物的现象。2.2.3.4 村庄污水采用就近纳管、小型分散处理、集中处理等方式参照《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要求进行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

2.2.3.5 污水处理系统应落实专人负责运行和维护落实相关运行维护资金确保污水处理功能正常发挥。2.2.4 供电 2.2.4.1 应结合农村电网改造供电保证率达99%以上。2.2.4.2 电线杆应排列整齐安全美观无私拉乱接电线现象。2.2.4.3 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路灯维护到位、使用正常并优先选用节能灯具。2.2.5 通信 电视、电话、网络等通信服务设施齐全线路架设规范、安全有序有条件的行政村在新建集中区可采用管道下地敷设。2.3 生产设施 2.3.1 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对于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要求的区域可按GB/T 30600的要求进行规范建设。2.3.2 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治理农田水利规划应符合SL 462的要求。2.3.3 区域防洪、排涝和灌溉保证率等达到GB 50201和GB 50288的要求。2.3.4 完善排灌系统增强防灾能力灌排工程布置合理、配套完善区域内骨干灌溉渠系建筑物配套率达到100%工程完好率达到90%以上田间灌排分渠沟渠及放水口配套完整。3 产业发展3.1 经济指标 3.1.1 村级集体组织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满足其开展工作和自身发展的需要。3.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当年所在县(市、区)农村的平均水平。3.2 产业经营 3.2.1 总则 产业类型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自然优势、现有产业结构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通过深入发掘和利用地域资源充分认识地域资源与产业的相互关系选择适当的产业类型形成自身的产业特点培育特色品牌促进当地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效益的提升努力实现百姓富的目标。3.2.2 农业 3.2.2.1 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庭院经济。3.2.2.2 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广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2.2.3 培育“一村一品”特色品牌鼓励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3.2.2.4 沿海或水资源丰富的村应用现代生产方式引导渔业发展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推广水产良种和渔业科技发展渔业生态养殖。通过控制捕捞强度、改进捕捞作业方式和增殖渔业资源发展可持续的捕捞业。3.2.2.5 发展林业经济开发林下经济重点推进林竹等种养业的设施化、集约化。3.2.2.6 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标准化养殖促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3.2.3 工业 结合产业发展规划以生态经济的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当地农产品附加值为原则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林产品加工等乡村生态工业引导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禁止化工、印染、电镀等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向农村转移。3.2.4 服务业 3.2.4.1 生活性服务业 3.2.4.1.1 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人文禀赋及产业特色发展多样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业适度发展家庭旅馆鼓励发展高质量的乡村民宿。3.2.4.1.2 发展餐饮、养老家政、商业零售、美容美发、维修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生活中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消费等产品和服务需求。商业零售店经营按GB/T 28840的要求进行规范。3.2.4.2 生产性服务业 3.2.4.2.1 发展商贸、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房屋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3.2.4.2.2 培育文化产业加大对手工制作、乡间小吃、特色餐饮和伴手礼等地方特色产业的开发培育文化品牌。3.3 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引导村内适龄劳动力就业率高于95%。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 公共服务 4.1 医疗卫生 4.1.1 应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建制村外都应建有符合《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面积60 m2以上的标准化卫生室所、站。4.1.2 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定期随访。4.1.3 应为0-36月婴幼儿建立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4.2 农村教育 4.2.1 按照教育部门布点规划设有幼儿教育点的村庄应具有与保育、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设施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与安全标准。4.2.2 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学前三年入园率高于95%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4.3 社会保障 4.3.1 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均达95%以上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4.3.2 鼓励建设农村敬老院或老人日托中心鼓励按DB35/T 1367要求开展养老护理服务。4.4 公共安全 4.4.1 有完善的村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预案响应机制健全应按GB 50445的要求开展防洪及内涝整治、气象防灾减灾整治及避灾疏散整治位于地震重点建设防御区、台风多发区的村应按MZ/T050的要求设立和管理避灾场所应按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时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4.4.2 消防管理制度健全有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农村消防规划、建筑的防火设计及防火改造、消防安全管理按照GB 50039的要求执行。4.4.3 农村用电安全事项应符合DL 493的要求。4.4.4 治安管理制度健全设立村级综治协管员应急响应迅速有效刑事案件年发生率低于3‰达到“平安村居”标准。4.5 便民服务 4.5.1 建有具备便民服务、综治调解、农业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劳动保障、救助服务、法律服务等功能的村居便民服务代办点推行标准化管理。4.5.2 利用空余场地、道路周边适当规划公共停车场位。5 文体建设 5.1 文体设施 5.1.1 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图书室、科普园地、读报栏、村广播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各活动室按需定期开放书刊的选用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年更新率达10%。5.1.2 建设体育活动场所配备门球场、气排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5.2 文体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文艺演出、放映电影、体育比赛、广场舞等全村范围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群众参与度高、幸福感强。5.3 文化传承 5.3.1 加强对古民居、古桥、古巷、古井、古路、古树、古文物等的保护和抢救破损的按原貌加以整修。5.3.2 加强对民族服饰、农民艺术、民间传说、农谚民谣、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建立管护制度编制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清单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管护措施有力管护良好。5.3.3 有条件的村庄通过挖掘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名人文化、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并在公共场所长廊、展示馆、文化墙予以展示。5.3.4 注重传统乡土文化的培育与利用结合乡土风情包括农耕、生态、民俗、民居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展特色文化旅游。6 乡风文明 6.1 弘扬文明风尚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村民生活方式健康、文明具备良好的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邻里关系和谐对外来人员态度友善无赌博现象,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尚。6.2 开展文明创建 积极开展文明户和美丽家庭创建活动文明户创建率达60%美丽家庭创建率达50%。

6.3 提升文明素养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提升农村居民的文明素养。7 生态环境 7.1 环境整治 7.1.1 环境质量 7.1.1.1 村域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水质应达到GB 383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沿海乡村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应符合GB 3097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1.1.2 大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应分别达到GB 3095、GB 3096、GB 15618中与当地环境功能区相对应的要求。7.1.2 环境卫生 7.1.2.1 应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7.1.2.2 应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垃圾清运工具并保持干净整洁、不破损、不外溢。垃圾及时清运。7.1.2.3 应建立日常保洁、责任包干、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经费保障等长效机制。7.1.2.4 村内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村民集中活动区域应配置公共厕所合理配建水冲式公厕。7.1.2.5 公共厕所日常管理应保持卫生干净厕位及地面、墙面及时冲洗无臭味、无蚊蝇。7.1.2.6 农家庭院禽畜圈养、净化有序、无垃圾脏物。7.1.3 环境绿化 7.1.3.1 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进行绿化提倡农户庭院、屋顶和围墙实现立体绿化和美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7.1.3.2 中心村建成区宜有乡村公园或休闲绿地。7.1.3.3 村庄绿化应坚持多种树少种草、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乔木树种达70%以上。乔、灌、花、草、藤合理配置且兼顾经济和景观效果具体乡村绿化技术要求见DB35/T 1426。7.2 生态治理 7.2.1 河道湖塘保护 7.2.1.1 按GB 50445的要求对村庄内坑塘河道进行整治、清淤河道、沟渠、水塘保持清洁、水流通畅无黑臭无垃圾、水葫芦、动物尸体等漂浮物无侵占河道行为。现有污水排放口应进行截污整治河沟塘整治率达100%。7.2.1.2 河道湖塘可结合村庄布局进行景观建设包括修建水边步道、亲水平台等岸边宜种植喜水植物绿化配置合理、养护到位无废弃物、吊挂物、杂草等安全警示标牌应醒目、整洁、美观。7.2.2 生态修复 7.2.2.1 对水土流失村域进行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0%以上。7.2.2.2 规范取砂、取水、取土、取石行为开展交通干线两侧“青山挂白”治理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青山挂白”治理率达95%以上。7.2.2.3 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农田质量及土壤肥力。7.2.3 污染防治 村域内应对工业源污染物、农业面源污染物、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行有效控制。7.3 资源利用 7.3.1 应减少使用木、竹、草等传统能源提高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数比例达80%以上。7.3.2 有机垃圾宜与秸秆、稻草等农业废弃物混合进行静态堆肥处理或与粪便、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及沼渣等混合堆肥亦可混入粪便进行户用、联户沼气池厌氧发酵。7.3.3 散户养殖的畜禽粪便应排入沼气池或化粪池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包括发酵、农作物专用肥配方、干躁造粒、有机复肥施用等技术实现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7.3.4 提倡选用耐老化、低毒性或无毒性、可降解的农膜回收利用棚膜、地膜。7.3.5 提倡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饲料化、沼气发酵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8 基层组织 8.1.1 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内重大事务采取民主决策程序完善。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档案管理。8.1.2 社区志愿组织、老年协会、经济合作社等社区组织发展完善参与社会管理作用明显。8.1.3 打造“四个一”农村党建综合体即一网便民服务网、一室多功能活动室、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栏成果展示栏服务美丽乡村建设。8.1.4 建立群团组织充分发挥村级工会、团组织、妇联、科协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建设群团组织服务站建立职工、妇女、儿童、残疾人、科技工作者“三级一站式”维权岗。9 长效管理 9.1 制定标准体系 建立美丽乡村标准体系并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网络、会议、标语、科普宣传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9.2 拓宽村级财源 9.2.1 加强村级财源建设实施一个以上常年增收项目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为美丽乡村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9.2.2 采取村集体筹措、政策补助等方式拓宽长效管护经费来源渠道引导侨资和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9.3 强化公众参与 9.3.1 依托“世纪之村”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及时向公众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动态及乡村旅游资源、商务、农事、防控、民生、村务管理等信息。9.3.2 定期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满意度高于90%。9.4 建立管护机制 9.4.1 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明确机构和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和设施运行维护费用推行“乡镇巡查督导、村级负责管理、专人管护农户包干”的常态管护机制。建立“年初启动、年中推动、年底考评和平时督导”的工作机制。具体工作考评见《美丽乡村考评规范》。10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10.1 美丽乡村 beautiful rural 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民居、民生、民俗特点突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兼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行政村。10.2 农村污水 rural sewage 指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过程中厕所排放污水、洗浴、洗衣服和厨房污水等。农村生产污水是指蓄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10.3 乡土树种 native tree 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某些引种期长、并在本地区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已表现没有生态扩侵性符合引种成功标准的归化树种也可以列入乡土树种。10.4 常规能源 conventional source of energy 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10.5 清洁能源 clean energy 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11 基本要求 坚持政府引导、村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依照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程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应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近三年内无重大刑事犯罪和群体性事件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无较大Ⅲ级以上环境污染事件无人为破坏性采挖、移植、买卖古树名木现象。

公司在北京和瑞典的基地致力于核医学影像设备和肿瘤放射治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派特(PET-CT)、磁共振派特(PET-MR)、闪烁分层摄影仪(DS)、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仪(SPECT)、电子直线加速器(LA45)、放射治疗计划和医用机器人系统等大型医疗设备;其中PET-MR产品及机器人影像定位系统为全球第一家研发成功并率先用于临床,来自于瑞典公司技术的DS和LA45产品在传统放疗基础上,集分子水平的个性化放射治疗、放射性制药和生命科学研究等功能为一体,填补了国际空白,全球独家经营。

公司凭借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增值的综合医疗和资金解决方案,实现了大型医疗设备生产、销售、租赁一体化服务模式。

同时公司凭借先进的国际医疗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团队,成功管理着上海、广州、济南、无锡等多家大型医院。

本人是集成房屋的生产建造商,专业设计、制造、安装钢结构集成房屋。钢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好,建设速度快节省建设工期50%。如有建设房屋的需要,本人以房屋建设做为投资,成为合伙人。公共微信号码:BORUI-BUILDING。私人微信号码:tiger86010。

下载安康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康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党建工作规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乡村21项标准

    从今以后,“美丽乡村”不再只是一个模糊概念,而将有一套量化指标明确的国家标准。比如,村主干道路面硬化率须达100%;村域内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为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5篇可选)

    昌吉回族自治州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征求意见稿)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昌吉回族自治州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

    党建引领,点“靓”美丽乡村

    党建引领,点“靓”美丽乡村为营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村居环境,八一乡全面吹响人居环境整治“冲锋号”,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创新探索出了一条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的乡村振兴......

    业务员工作规范标准

    业务员工作规范标准 (一) 职责 1. 负责本区域的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制止恶性竞争。 2. 完成本区域的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任务。 3. 维护市场终端客户:补货送货,办理退货,结算收款。 4.......

    总经办工作规范及标准

    总经办工作规范及标准 一:会议工作管理实务 1、会前准备工作 1.1、总经理的相关会议需要事先了解会议的目的,会议规模,与会人员名单,出席会议的对象,明确会议口号、资料。时间、......

    理货员工作标准及规范

    理货员工作标准及规范 1:进货 仔细核对厂家发货清单与实到货品是否一致,确认无误需在到货单上签字确认后交到仓库文员处录单;检查货品包装盒标识与货品是否型号相匹配,抽查货品......

    前台工作规范标准

    第三节 工作规范标准为体现公司优良的企业文化,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大家具备规范的工作意识,特制定以下工作规范标准。一、形象及礼仪要求(一)形象:头发干净利落,着装......

    工作人员工作规范标准

    工作人员工作规范标准 一、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应该做到: 1、严格遵守一切时间规定。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中心的一切规章制度。 3、待人接物文明礼貌,热情周到。 4、着装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