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年级组在中学德育中的作用
论年级组在中学德育中的作用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在一切时令或在一切较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下,经过长期努力潜移默化逐步实现的,体现长期性、阶段性、反复性和整体性。因此,全面贯彻《中学德育大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学德育大纲》的全面实施,学校形成以年级为主体的德育格局,要求年级组对《中学德育大纲》提出的目标和内容进行分解,研制出分年级、分阶段的目标和内容系列,使目标的高度和内容的深度逐步递增,循序渐进。
一、统一管理作用
年级组是以同一年级学生为基础,同任一个年级的各科教师及班主任组成的集合体。年级组老师同在一个办公室办公,每天上课和同学们见面。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中,最了解学生,在各科教学中贯彻教书育人方针。因此《德育大纲实施手册》一书在“实施德育大纲的领导和管理”中指出:“年级组是实施德育大纲的重要环节一年级组应定期组织年级老师分析研究本年级学会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沟通信息,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本年级老师共同贯彻德育大纲的要求。”学校为了更好地发挥年级组在德育大纲教育中的作用,健全了年级管理机制,强化年级带头人、年级组长的责任感,实行年级组长工作职责,加强年级组工作。
1、把常规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各个年级根据不同阶段进行大纲实施,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育、教学任务,有各自的重点。初一阶段,学生们刚刚进入中学怎样做个合格的中学生,初一是关健,纪律常规、学习常规、卫生常规、行为礼貌常规等各项常规教育,严格管理,并在落实上下功夫。
我们学校每天校门口都有文明监督岗,值日班级,他们把检查结果公布在校门口,关心此事的人,一见校门便能看到一块小黑板上的名单,作为有心人的年级组长一旦发现有本年级学生名单时就立即告知班主任。要求班主任查明情况,及时在班教育,给同学们分析此行为不仅是个人不遵守纪律,违反了校规,同时也影响了班级集体荣誉。个别同学认识提高了,其他同学也受到了教育,校门口小黑板上的名单少了,发展下去,再也看不到本年级学生的名单了。
2、便于及时抓、抓及时。
年级组长工作的职责不仅仅是抓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另一个重要任务是抓好全年的教学工作,初二阶段是分化的学年,常规不能放松,同时要注意学生思想变化,把一切错误行为控制在萌芽阶段。年级组便于常规管理教育,把工作做到了实处。初三阶段以各项常规工作带动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做一个守纪律的好学生,还要做个有文化、有道德的好青年,从年级组长到班主任到各科老师都统一认识,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工作,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随着学科的增加,学生们的作业量也随之增加,少数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养成,会出现不交作业、迟交作业、少做作业现象,任课老师怨声载道,班主任垂头丧气。
此时,年级组长应该及时把年级各班级的学习委集中起来开会,先了解各班级状况,立即布置任务,每天学习委把本班交纳作业情况加以统计、记录。每周由一 个学习委值日,把全年级各班当日作业交纳情况记录在一块小黑板上,公布在教师办公室里。全体老师一目了然,班主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的教育。让班级学生成绩程度不同的学习专题发言,有的学生谈《我是怎样上好每节课的》,有的学生谈《怎样合理是安排时间》等。有的任课老师也来到班上和班主任一道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对待学习要有信心,学习要有毅力,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交流、教育,少数学生受到深刻教育,有了很大的启发。他们由感动到激动,由激动到行动,两个星期以后的作业交纳统计情况大不一样,老师们看了连连称好。年级组可以做到及时了解掌握各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采取不同的较高形式,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充分发挥年级教师的整体教育功能。
为了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按照学校的要求,年级组专门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大纲》,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提高教师的素质,掌握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以利于做好德育工作。思想认识统一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 处使。
一次,两位学生课上为一件小事争吵,气愤,发生了纠纷,影响了课堂纪律,课后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对这两位学生的行为,大家不认为是某一位老师的事,不仅仅是某一个班的事情,同时几位老师共同教育,一位老师说,个人事是小事,上课是大事,个人要服从集体。另一位老师说,作为一个中学生首先要做到讲文明、讲礼貌。这两位学生对老师们的批评心服口服,全年级老师形成了时时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局面。全组老师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年级组群体,就是这样一个集体,形成了良好的整体效益,在工作中取得了成效。
二、协调作用
年级组作为承上启下的桥梁,上传下达的纽带,这的关健任务要发挥好协调功能。它要协调好本年级与全校各处室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协调好学生与科任老师的关系,还要协调好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1、协调好学科之间的关系
中学设置的各门学科都很重要,每个老师责任心都很强,特别到了初三,所有学科都有市、盛全国级竞赛,每门学科老师都争着要利用下午两节课后提优,辅导参加竞赛,如年级组协调不好,就会使学科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年级组首先在时间安排上协调,使所有学科安排的井然有序。如我们九六届初三年级组,经过全体师生努力,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五名;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物理竞赛市一等奖一名;外语中日友好赛94分以上为市一 等奖12名,92分以上为二等奖20名,90分以上为三等奖26名,学生参加全国竞赛,全年级共68名。
2、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
年级组的老师们一道分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课堂纪律情况、环境卫生评比结果。交流了解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对于普遍性的倾向问题,大家共同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在一次期中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上,有的老师发现少数学生平时小测验成绩较好,但期中期末成绩较差,大家针对此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证明少数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平时不能客观反映自己的学习成绩,养成了懒惰的恶习,如果不及时教育,发展下去不堪设想。大家认识统一后,集中精力重点突出,全年级进行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教育。大会小会班会,人人谈、班班谈。在教育地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进取心,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我们有意识地全年级用统一时间检查考试,先由班主任监考,然后六个班只由某一门学科的三位老师负责,一个老师先看两个班级。同学们安静地坐在教室,无人讲话,无人讨论。特别是初三阶段模拟考试较多。各门学科在全面系统复习后,需要检验效果,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存在问题,老师可以有的放矢进行辅导,经过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配合努力,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学生们都能客观如实地反映自己现有成绩。确保了各门学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通过此事,充分体现了年级组教师人人重视德育教育,人人开展德育教育的集体力量。年级组统一教育、统一提优补差,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便于指导青年教师
年级组有老、中、青诸多老师,要使这一班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作为年级组长要依靠骨干教师,要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任务担当起来,还要注意对青年教师传、帮、带。青年教师们刚从大学毕业到学校,他们承当了教学和带班任务,担子重、任务多,刚开始教学他们觉得无从下手,由于初来乍到,对学校工作还不了解,所以一开始很不适应,学校领导给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了本年级教学指导老师及德育指导老师。中老年老师们认识到培养青年教师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后继有人,就要培养具有高素质,跨世纪的教育教学人才。指导老师们以身作则,呕心沥血,手把手地帮助青年教师,把培养育年教师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并给予具体指导,作为年级组长更是责无旁贷。
1、善于具体指导
在广播操评比中,某一青年班主任的班级连续得不到一面红旗,班主任无所适从。在每天的广播操中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一样必须天天到岗,我连续几天站在此班级队伍前后仔细观察,帮助这位青年班主任找出原因,然后总结出几条如何提高的建议。第一、进场时班级整体队伍速度较快,造成队伍混乱,不整齐;第二、少数学生动作不到位,和大家动作不协调造成的扣分的主要原因。问题找到了如何改进,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他提出改进意见,放学后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指出大家的问题所在,接着全体集合训练,整队跑步入场,不断总结提高。对少数动作不正确的学生单独留下,由班主任和体委一一给予纠正,反复操练,直到动作标准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班级在以后的评比中,小红旗一面又一面,在学期末评比中位于年级第二,学期末并被评为校文明班级。
年级组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一起备课、研究,把教思路,教学方法耐心他讲给他们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详细写在备课本上给他们看,使他们充满信心地走上讲台,成功地开始了他们的教学生涯。老教师们不仅帮助教师开了一堂又一堂的成功公开课,写了一篇又一篇的教学及德育论文。英语青年教师论文发表在市电教报上,青年教师带的初三(6)班连续被评为校文明班级,青年教师带的初三(1)班被评为市先进集体。老教师们从思想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德”先行,而业其后。
2、善于做思想工作
少数青年教师工作不久后,遇到不少困难,他们的情绪写在了脸上,观察力较强的老教师主动找他们谈心,深知他们遇到了什么具体问题。一个青年教师班上有几个学生课后经常去打游戏机,影响了学习,违反了纪律。此班主任曾在班上批评过这几位学生,但他们仍然我行我素,把班主任的话当耳旁风。我们的指导老师首先向这位青年教师讲明,做人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对中学生不是讲几句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作为教师要热爱学生,不能有厌烦情绪,并叫这位教师课后把这几位学生留下,和他一道找学生谈心,讲明道理,鼓励他们改正缺点,同时安排班级几位学习好、遵守纪律自觉性强的学生和他们一道回家。第二天让他们汇报当天情况。坚持几个月后,这几位学生,改正了缺点,他们的成绩提高了,家长也放心了,班主任脸上露出了笑容。青年教师们懂得了中国的希望的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他们能为自己选择教育事业而骄傲,为能够从事教师职业而自豪。他们更幸运有这么好的老教师亲临指导,给予帮助使他们逐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并成长为优秀的教育教学骨干。年级组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机构之一,以年级组长在全年级协调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年级组在各项工作中起到了中介、调控作用使纵横一致、条块结合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年级师生关系融洽,老师们工作一心一意,把全部精力倾注在教育教学上,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学生们都非常信任教师、感激教师,把最美好的语言,最真挚的感情献给他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年级组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还需加以总结,不断完善,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论版画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2017 年 11 月
目 录
摘 要 „„„„„„„„„„„„„„„„„„„„„„„„„„„„„„ 关键词
„„„„„„„„„„„„„„„„„„„„„„„„„„„„„ 引
言 „„„„„„„„„„„„„„„„„„„„„„„„„„„„„„
一、日本中小学的版画教育与国内版画教育的对比 „„„„„„„„„„„
二、版画的教育功能 „„„„„„„„„„„„„„„„„„„„„„„„
(一)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内心情感能力„„„„„„„
(二)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何思维能力 „„„„„„„„„„„„„
(三)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 结
论 „„„„„„„„„„„„„„„„„„„„„„„„„„„„„„ 致谢„„„„„„„„„„„„„„„„„„„„„„„„„„„„„„„„ 参考文献„„„„„„„„„„„„„„„„„„„„„„„„„„„„„„
论版画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俊然
[摘 要]:赫伯·里德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育完善人格教育。版画教学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的教育意义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以版画的教育意义为研究对象,将版画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版画教育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有很多优点,是其他学科代替不了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新的修养和学习的能力,而20世纪需要人终身学习,也更好的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创新思维,形象思维,创造力,学习能力
Effect of engraving teaching in art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Academy of Fine Arts 10 grade 04 class He Junran
Abstract
Engraving teaching in art educa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a course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his education significance has the inestimable influenceon students' future life on the road, this paper prints to educatio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ngrav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artteaching proces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is, print education has many advantages in the fine arts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otherdisciplines can
not
be
replaced, the
ability to
form
new training and learning in learning, and in twentieth Century the need for lifelong learning, but also betterto set the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Keywords: innovative ability
thinking, image thinking, creativity,learning
引言
版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早在我国古代就有了版画。它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广泛的融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被誉为“版画之国的日本,中小学的版画教育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有专门的中小学版画教育机构和中小学版画期刊,在学生之间展开以版画教育为核心的一系列展览、交流、陈列、观摩等活动。版画已成为当代国内外中小学生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版画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其终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坚实基础。
一 日本中小学的版画教育与国内版画教育的对比
版画教育在日本比较发达,这与日本重视中小学版画教育分不开的,“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手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版画教育科学化、体系化。”(1)
日本的版画教育不是以培养版画艺术家为目的,而是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归属,在学校有一系列的展览,每个人都可以参加,都是在学生之间展开的,在这样的展览下每个学上都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创造力,抒发自己的情感,能在这样的平台上收获自己的成功感,每个人都能获得他人的赞美,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了创造能力与艺术修养,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对于他们以后的人上道路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发达的日本,即使你不会版画,或者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版画,或者从来没有美术功底的人,你也可以有机会去感受版画给你带来的惊喜,在日本既有美术馆的免费讲座还有一些像中国自己做陶瓷工艺的地方,给群众接触版画的机会,版画的育人功能也得到了认可,人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幅版画去送给自己的长辈,爱人,孩子,让版画在人们的身边,时时刻刻的去感受艺术给他们带来的美好生活这就是版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而在国内的美术课程中版画的比重明显偏少,由于材料的不足,教师的专业能力,学生对版画的热情,家长对版画的不了解等诸多因素,版画在国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发展。“日本中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计划条理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其它的素质明显高于别的国家的学生,这些能力的发展在学生一生的成长中具有重大的意义。”(2)
二 版画的教育功能
(一)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内心感情能力
中学生善于模仿,而且记忆力很强。在中学阶段,有意想象发展迅速且丰富,想象的创造水平逐步提高,创造性想象日益见优,想象的现实性增强,即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辩证性的发展。不受任何的束缚,有时往往喜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事物的认识,情感丰富是中学生内心世界的一大特点,而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最好的形式和方法,版画语言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是其他画种所不能替代的,也说明了这种方式和形式往往因为其他的画种技巧的局限性等因素不能被更好的表达出来,那么正因为如此,版画走进了中学生的课堂。而版画创作过程大都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无论是材料的分析和创作的素材的选择,都和平时的生活积累和感受分不开的,印痕是什么样的,是怎样产生的都是需要通过生活经验去获得,去发现,去感悟,去理解。结合学生自身的创作意图对语言进行形象思维的处理加工,以客观的认识和感性认识去表达它。控制材料的自然痕迹去重新理解形象,诠释形象,所有的这些都是学生通过感性具体形象思维所得到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相辅相成,相互联系。所以版画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原始社会,先人们就开始在岩洞中绘制壁画,因为没有文字所以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古代的文人雅士用吟诗弹唱去抒发自己的感情,可见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情感是多么重要。
而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时期,叛逆,消极态度的反抗,学习压力的增加,这都需要一种方式去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更好的去理解家人,理解老师。也让家人朋友去理解他,那么在中学阶段,美术课程给了他们抒发情感,放松身心的平台。版画独特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能更好的适应中学生的需要,不一定要用写实的方法去要求学生。随性反而有助于中学生抒发情感。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能够满足中学生的需求,也能够适应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在中学美术教育中,主要是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对美的认识能力和培养他们形象思维。如果单纯的去临摹美术作品也就失去了美术教育的意义了。版画的语言更多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构图的夸张、变形的表现、灵活的语言的特点,能够好的使学生表的自己的情感。这种随性的表现,构图和造型,就不会让人在意像不像。所以版画可以表达中学生的内心情感的能力。
(二)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培养人才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3)。创新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就应当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满足这样的条件才能立足于社会。创新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养成和积极地锻炼的结果。那么就有了党和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尊重学生主体和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最终的归宿。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一个民族的兴衰,时代的发展是优胜劣汰的表现,适者生存的法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版画较强的创造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对于学生的艺术想象品质的提高,创新求异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意义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让中学学生感受版画学习的过程,从中体会创造的乐趣,体会版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乐趣。体会版画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和育人功能
一幅版画是由画板到刻制再到印制成画,期间更是经历了几个在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繁琐复杂,需要学生的全面素质,而这项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它的意义是使我们不仅仅从短暂的一个课程中学到一些技巧,而是学习掌握创造性的综合思维方法和主动积极开拓创造的精神,这些创造的环节中思维的创造性灵感得到充分的激活、触动、有了充分的施展和释放空间,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从画面的整体安排,细节上的微妙处理,构图的形式方式都要考虑其中。其中的创造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通过版画的学习过程,从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强化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式,使学生能够运用到学生和生活中去。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教学有着更为广泛,更深层发展的意义,是符合当今社会的。
初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熟练的绘画者,而是主要培养他们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表达属于自己的丰富的创造力。而版画教学的目标也正是将绘画的材料与中学生的情感表达相统一相结合,这样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所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艺术的修养能力,这一特点和初中美术教育的任务目的相协调。所以版画教学具有提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版画教育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版画的制作过程比较繁琐和其他画种截然不同。除构思的前期工作和其他画种一样外,制版的复杂性、多样性、技术性,还有制版的过程都需要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需要脑力与手的协调,感情与现实的统一,情感与表达方法的结合,强调学生的综合性思维的训练。首先是心力的提高,而这必将作用于眼与手,对于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帮助。从而获得了一种神奇的艺术体验和很多趣味性。经过复杂的过程制作的画从中得到一种成就感,懂得了苦尽甘来,努力拼搏的意义,有着意想不到的育人功能,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在制作过程中也对学生的耐心、耐力、意志力、无形当中也培养了锻炼了中学生认真做事的能力,版画是通过平面的凹凸感表现绘画的所以刻掉的地方一般是修补不了,这就需要作者有足够的信心去把握画面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紧张。不经意间就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控制力,这也是中学生需要学习的需要掌握的。在套色木刻过程中,严谨,有条不紊的去按照先前制定的顺序和步骤去循序渐进的完成自己的作品,从而做到谋而后动这一道理,不会不假思索的盲目的去处理事情和问题,这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促进作用。
而版画的周期长,高运动量,耐心细致的处理细节是版画的重要环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对中学生其他课堂的上的学习有着帮助作用。在版画学习制作过程中也是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很好的锻炼而经过一番努力所完成的作品也是给自己的一种肯定,伴随着喜悦。版画可以连续印制多分完全一样的作品也会让学生感到惊喜和意想不到充满乐趣也是对自己之前辛苦付出的一种赞赏的肯定,一种期待成果的好奇心里。使学生陶冶在版画的给他带来的快乐,这个过程使个性思维发挥到极致,也是学生情感上的宣泄,更是审美体验的过程,不仅能得到版画艺术的训练也可以使他们的手脑得到协调发展,在智力和创造意识上也能得到锻炼和加强,所以版画在中学的教育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成为新世纪下的创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 版画是具有独特功能的画种,它的教育功能对学生来说是全面的,有着不可多得的意义,版画教育可以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齐凤阁.日本的儿童版画教育[J].美术,1990-12(58)
[2]季远.谈开展幼儿版画艺术活动的现实意义.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3] 岳晓莉.《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兰州大学》 2007
七 致谢
光阴似水,岁月如歌。弹指一灰间我即将结束四年的大学生活了。想起当初怀着兴奋与期待的心情进入大学,回首这段令我恋恋不舍的美好时光,我遇到了许多好老师,好同学,好朋友,您们给了我许多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受益非浅。在此离别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老师在生活与学业上给我的悉心栽培与指导,特别是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巨大的鼓励和帮助,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受益匪浅,我将终身难忘您的恩情。同时还要感谢陪伴我渡过四年美好时光的朋友们。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您们默默的注视,默默的关怀,默默的支持是我一切力量的源泉!
有太多的感谢,太多记忆犹新的„„无法在这简短的文字中抒发我全部的感情,但是我会将这一点一滴都储存于我的大脑,成为我人生经历中最宝贵的财富,再次感谢您们——赐予我如此之多财富的所有人!
第三篇:论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论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海南电大文科部何君陆段翠兰
在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国行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会上提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报告指出:21世纪将为信息的流通,储存和传播提供前所未有和手段,并对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双重的要求;一方面,教育应该大量和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的新的知识技能,同时教育还应该而且必须找到并标示出判断事物(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的标准,使人们不被快速发展的、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弄得晕头转向,脱离个人和集体发展的方向。报告还提出了教育应为人们的一生提供四大支柱:一是学知识的支柱,即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二是学会做,即一定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下的工作能力。这一能力不仅是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人际关系能力,集体共事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适应社会和实际交际的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培养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参与、协调合作的社会精神;四是学会发展的能力,注意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并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即个人的自主性、个人的发展必须对社会负责、对他人和全人类负责,个人的自主性和发展性都必须与社会、与他人同步,不能对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害。大会报告中在强调教育必须给人的四大支柱中,虽各有侧重,但其共性是突出教育应使人确立人的社会责任感,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服务和支持的科学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
一、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和经济建设功能
我们知道,自然科学是一个求真的知识体系,它侧重于教人求真,教人掌握自然界产生、进化发展的规律;而人文社会科学即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道德体系,它更多的强调教人求真,求美、求善,教人如何认识自身,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甚至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认识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全人类和子孙后代的责任。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在自然科学这个求真的知识体系里,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成果是巨大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的人文文化、人文精神,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是远远不够的。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起码有五个方面与现实社会发展是不适应的,一是社会实践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二是自我认识能力、选择和判断能力差,特别是对美与丑,正确与错误、是与非的辨别能力远远不够;三是社会交往能力,与他人合作精神远远不够,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过分强调自我,轻视别人,淡薄社会,个人功利思想严重;四是管理、合作、协调能力和抗挫折的心理准备远远不够;五是历史、哲学、中文写作能力跟不上。总之一句就是总体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跟不上。也是由于这些原因,不少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不低,但就是难于适应社会的需要。因为任何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要应用于社会,都必须与他人、与社会、与企业和各方面交往,都得与同事相处,不少大学毕业生就因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观,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缺乏选择能力和批判能力,以至不受社会欢迎,不能给自己营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英国伟大的政治家、教育家弥顿说过:没有学问的美德比没有美德的学问更有助于人类幸福 1
(张泉君主编《著名教育家演讲鉴赏 》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目前,已有不少专家已经提出:今后世界第一位挑战的不是技术革命,经济发展,而是人的道德问题。因此,在现代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文化、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的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们的人文文化、人文意识、人文情感即人文精神。它通过把人类几千年实践的精神智慧、心性精神与历史经验传授给被教育者,传授给当代人和下一代人,以使人们能调查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目光将来,造福社会和全人类。人文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以完善人的心性和灵魂为最高目标,把个人与众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的教育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是塑造人们道德情操和道德价值观的教育抽象。我们知道,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知识是很重要的,没有知识,他将很难成大事,但有了知识不等就有了能力,知识要转化为能力,一靠思索,二靠实践。一个人的知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发挥和发展。而社会实践是众人的实践,任何一个人的知识要转化为能力,还必须与他所处的社会条件和与他周围的环境相统一,即必须被社会条件所接受,被与他相处的人所接受,这就需要尊重别人,尊重社会,要有爱心,积极为社会和众人服务,因为只有关爱社会,关爱众人,并积极为社会和众人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增长自己的才干。因此加强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重视人文文化知识教育,把人文教育落到实处
人文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产生和组织,人类
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对自己应持什么态度;人们应该懂得美、丑、善、恶,正义、高尚和庸俗。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使人们懂得一个人对社会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子孙后代的责任。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促进人们的民族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宽容大度精神,敬业爱业的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和助人为乐的厚德载物的精神。做人不但要求真,还要求善求美,做到真善美的统一,这是做人的精髓,迷之者挫,逆之者亡。做人应做到不欺人,不骗己,不欺下瞒上,凡事认认真真。因此,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大学教育一项重要任务。
1、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价值观,重视人文文化、人文素质教育
要真正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即教育思
想。教育思想是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价值认识,它包括二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看待教育,为什么要办教育和办什么样的教育。这是要求我们懂得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关系,即教育为谁服务,怎样服务等;二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是解决教育与社会,与国家,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实现这一目标规格所确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原则,教育规范,教育行为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观,也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和怎样培养等。关于教育思想的确立,我们党和政府的界定是明确和正确的,即培养有社会主义,有文化的,有知识有社会主义觉悟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拥护党和政府领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劳动者。但这在近几十年来我们有一些高校在教育思想却变
得糊涂了。一是过分强调科学知识,强调技术技能而轻视了涉及德育教育、人性教育和人文伦理的人文素质教育;二是为了短期的,看得见的局部经济效益和小团体利益而忽视了陶冶人们的伦理道德情操、人对社会、对他人应有的责任的人文素质教育,至使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错位,一些大学毕业生连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都没有,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当然,我们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并不是否定专业技术教育,科技教育,而是
希望把二者放在同等位置。应该明确,科学本身是求真的体系,它要解决的是求真,它属于全党的知识体系,而人文社会科学,是知识的体系,又是价值认识的体系,它不但教人求真,更注重教人求善、求美。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是人类社会协调发展所需要的知识的二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不可偏废。科学技术教人求真,人文知识教人求善,真是善的基础,善是真的导向,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的技术、技能不是我们的目的。近几十年来缺乏导向的“真”给我们国家、民族和社会带来的负面是多方面的。这不仅对国家、对个人都造成了损失,对社会的稳定和谐也产生消极影响。在上世纪末召开的“21世纪的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一次国际性会议上,不少专家就认为:21世纪世界的第一挑战不技术革命,不是经济发展,而是人的道德观,人生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美国《纽约时报》前主编哈里特写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60%的人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而且他们都排列首位。从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看,凡成大事者,也是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素质高尚的,包括2000多年前的孔子、孟子、老子,今天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在有巨大成就和重大影响的科学家中,人文知识较高的也占绝大部分,如哥白尼、布鲁诺、竺可桢、笛卡尔、李时珍、杨振宁等。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去世后,爱因斯坦在评价她时说:“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的进步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更伟大。”大凡出类拨率的人没有一个不把人格,道德精神,价值观放在第一位。总之,不论从理论和实践上看,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它可以教育人们学会做人,因为人文科学具有体验性,教化性,评价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它能为学生的发展启示方向,对陶冶人的情操,帮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应具有的社会责任;认识到一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二是人文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兴衰和个人学业事业的成功。人文科学即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个价值体系,研究对象为价值体系,具有价值的评价和导向作用。大学是民族文化的继承、发扬、传播、创新的重要场所,更应把人文教育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三是进行人文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继而读好书。一般来讲,人文文化教育越宽,人文知识越广越深,融合贯通,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越强,个人的一生会走得更好;四是人文文化可以提高人的认知力、判断力,可以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丑、假、恶的认识能力,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2、把人文文化、人文知识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地给合起来,以陶冶大学
生的人文道德情操,道德修养
坚持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学中,把人文知识、人文精
神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包含着各方面丰富的知识,包括做人、做事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和哲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在讲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还必须结合邓小平等一大批革命家的人生价值观和各方面的知识来讲授。毛泽
东、邓小平、江泽民之所以成功,除了他们有丰富的多方面知识外,重要是他们有一个把国家、把民族、把人民的利益联在一起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努力为国家,为人民而努力奋斗。
把德育课与哲学、史学、文学课结合起来,强化人文文化、人文精神教育。学习教人做人做事的辩证法,人只有为人,人只有为社会,才能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支持,才能取得成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做人辩证法的具体表述,极端的自私不但被坏了社会的协调和谐,更重要是损害了自身。史学是做人做事的一面镜子。“以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明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实践中,大凡成功大事者,大都是德智双全的人,如孔子、孟子、汉武帝、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林肯、华盛顿等,而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等虽有才但缺德,而因他们企图扼杀全世界人民,最后自取灭亡;文学即社会学观是人学,它以形象思维来启示人生,歌颂正义光明,批判邪恶,达到启动和教育人的目的。如《封神榜》、《西游记》、《红楼梦》、《史记》、《汉武大帝》和现当代一大批文学作品,都通过文学艺术的形象思维,揭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善者祸远离,行恶者福远离”;利民者、民启之,害民者、民闭之,得道者安之,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哲理。文艺作品中羽羽如生的艺术形象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如“青春之歌”、“红岩”等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就陶冶了一代人。
结合现当代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开展人生价值观教育。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英雄人物由于把社会价值、他人价值当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一生都贡献给了社会和人民,不但实现社会价值,也实现了个人价值,并为其子女和亲属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文化思想,促进高校德育工作中华传统文化蕴含
丰富的人文文化思想精华,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文文化教育,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的好教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表现了伟大的民族主义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德为重精神,务实无华的精神,伸张大义,坚贞不屈,临难不苟,舍生取义,天下为公,勤奋刻苦,淡泊名利,卓绝奋斗,明辨是非,实事求是,不慕虚荣,严己宽人,尊老爱幼,清正廉洁,谦虚谨慎,讲信修睦,相亲相爱,左右和谐,上下有序、关爱自然和创新意识精神。具体是:一是从求善、行善的道德修养,强调人的从众合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以真、善、美的统一作为“天人合一”的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最高道德境界;二是强调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体验、道德意志在德育中的作用,在立德中要“反求诸已”指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也(《孟子、公孙策上》)。”三是主张“内圣外王”的主客体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人要先达到“内圣”,才能“外王”,先得“无为”、“无求”,才能“有为”,才能成大事,“圣者为王”。要求人们在立德中要“修心”、“正心”、“养心”、要“克已复礼为仁”、要“舍生取义”。在我国传统文化著作中,《易经》、《大学》、《论语》、《孟子》、《老子》中的人文文化思想异常丰富,特别是老子、庄子和孔子、孟子的文化思想中人文知识更为丰富。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侧重于人道,从大众的人性人道出发,强调人与天之间的和谐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指出人要有仁心,“仁者,人也”,“仁者,爱人”,把“仁义”作为道德的核心。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则侧重于天道,提倡自然无为,强调人性和天道均取其“自然”,从而达到天与人和人与人的和谐。老子主张在“无为”、“无求”中达到“有
为”、“有求”的“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自然观,孔子、孟子则主张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道德行为在实践中的作用,要求人们在道德行为实践中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和“克已复礼”、“仁者爱人”、“诚则明,明则诚”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辩证法,这些都对德育教学有很大的借鉴启迪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在当今世界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它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全面贯彻中央政府确定的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一个和谐人类文明社会意义更大。所以,我们在大学教育中一定要坚持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一起抓,坚持实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培养出一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2005年3月26日
第四篇: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德育在这场变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方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用素质的观念和素质教育思想来看待德育,德育的作用不仅有主导作用、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定向作用、导向作用、动力作用、维持作用、超越作用和潜能发挥作用。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全社会共同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 素质教育作用
德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从而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
一、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突出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内化机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自身的“消化”,内化在心理层面里,最终积淀于学生身心组织之中而形成素质。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有以下几种作用。
1、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定向和导向作用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定向作用,是指德育对学生在素质形成、发展及其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党的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发展。定向要解决学校培养的学生 “为什么学”的问题。德育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定向作用,这是由它自身的内涵所决定的。德育要解决学生的立场、观念、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人、对国家、对自然的准则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倾向,对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到定向作用。
德育虽然只是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形成和发展的外化因素,但它的方向性决定了其对学生素质的导向力量。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导向,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发挥德育的导向作用,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内化的心理品质引导,使学生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二是外在规范的约束导向,使学生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不懈追求完善的人格。
2、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积极推动和维持的作用
人的道德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发自内心的内驱力是一种最强大、最长远的动力形式。而不断提高需要层次、树立远大的目标,是增强内驱力的关键。理想一旦形成,就能成为学生的行为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强大推动力量。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动力作用,主要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使学生把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其自觉追求的内在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将其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德育的维持作用,也可以称为支持作用。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之所以往往出现反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心理品质素质也不够成熟,缺少一种维持力量,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影响。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会以较稳定的形式表现和反映出来,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显示出较为一致的品格。因此,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学生的维持力量来自何方?它主要来源于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健康的人格。而这正是德育所追求的。
3、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潜能发挥和超越自己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特征的教育。人的潜能包括智力潜能和人格潜能,两者都需要通过心理素质这个中介和载体反映出来。通过德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质,增强非智力因素,促进潜能的激发。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就是为了在学校期间打好素质基础,期望他们在走上社会后在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进步的思想,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保持健康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潜能中的核心部分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教育超越论认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的超越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出能够改造现在世界的人,即具有实践意识的能力,能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赋予人所独有的实践本质。德育自身体现着人的理想活动,如果它不带超越现实的理想目标,那么它就丧失了拓展人的心灵空间和引导人的社会进步的功能。因此,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实现完善人格的持久激情,引导学生做到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发挥超越性功能,这是德育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德育大有作为的地方。
总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这些作用,不是各自孤立,而是互相联系,形成一种合力,推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真正发挥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要真正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第一,从实际出发,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德育工作目标,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规划各个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区分层次,有的放矢,注重实效。要全面理解、了解学生,真诚地信任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加强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的建设;办好校广播站、宣传栏及各种板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活跃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把注重教育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德育制度建设。要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的结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提出明确的要求与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章制度一经实施,要严格要求,坚决执行,使学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第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信息科技的有效手段,开辟德育基地和育人渠道,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和效果。
第五,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各级领导应始终将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作为保障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核心工程。要努力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德育工作者自身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影响力。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政策导向,体现德育工作者自身价值,激发德育工作者的成就动机,培养起德育工作者的自信力。
第六,努力构建大德育网络,保证德育渠道的畅通。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努力构建大、中、小、幼纵向衔接;社会、家庭、学校横向联合的大德育网络。在纵向衔接上,从实际出发,按学生年龄特征与品德发展现律有层次地分解德育目标,注重目标的小而实以及可操作性,避免教育的重复和浪费,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横向联合上,政府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信息传媒的监督,努力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刺激;尽快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机构,真正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从学校内部讲,各中小学要努力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机制,使学校真正达到“事事是德育内容,处处是德育阵地,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第七,努力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估机制。当前,影响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教育的评估机制。在德育的评估当中,问题也相当突出。最主要的问题是上级部门以量化了的任务检查取代德育的目标考核,检查的内容面广量大,要求高而全,因此,导致了基层学校忙于应付上面检查,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搞成不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德育考核目标的制订上,应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下目标统得过死的现状,做到宏现调控,微观放开。要求基层学校德育常规目标到位,特色目标创优:积极鼓励各校能结合本地区、本校特点,开展创造社的德育活动:要求各校对本校教职员工建立德育导向、激
励、评估机制;要求各校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工作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从而逐步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把德育工作引上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坚持从基础抓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最佳时期,也是帮助他们奠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最佳时期。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1.从建立与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入手,抓遵纪守法教育。我们认为“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制度管人,制度育人是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除了大力宣传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针对学校实际先后制定一系列制度。
2.从抓文明用语使用入手,促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以文明的彬彬有礼的形象影响学生。同时,对学生提出使用文明用语十三个字(您好,对不起,谢谢,请,没关系,再见),把使用文明用语列入课堂常规管理。
3.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良好的德育氛围不仅对学生起“感召”、“净化”和“制衡”的作用,而且对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断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推动整个学校工作。我们选择怎样的教育,就是在选择怎样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手里掌握着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明日中国的辉煌,尽心尽力,教育好今日的青少年学生。
参考资料: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3期
ISBN 7-202-03021-7石国兴王德林:《素质教育概论》河北人民出
版社2001年.12月
ISBN 7-80115-428-2/G.24郭瞻予:《素质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
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
第五篇:论英语习语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浅析《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 新闻英语标题的特点和翻译 浅析《飘》中女性主义的萌发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ublic Signs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女性主义视角下《白象似的群山》与《莳萝泡菜》中男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 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 从思维方式差异看英语复杂句汉译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课堂焦虑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 论中英日常礼貌用语的差异
On the Gothic Feature of Edgar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 从信息层面探析语言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原则 浅谈中学生中国式英语产生及对策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 Eco-Critical Reading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从《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的性格发展看维吉妮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理论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On the Causes of the Death of Willy Loman in Death of A Salesman 谭恩美《喜福会》中身份协商的研究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哈利波特》的圣经原型解读 国际商务函电的礼貌原则研究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 45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 46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47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48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 49 《蝴蝶梦》中的女权主义 50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52 欧·亨利作品中人生的真正意义
Humor as Perceived from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54 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55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 56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 57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 58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62 美国梦及其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64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65 《双城记》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比较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不同
《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 68 浅析约翰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汤姆的转变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70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 72 在目的论运用中的标示英汉翻译 73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
《小妇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75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 76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78 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方法的探讨
An Approach to the New Women’s Consumerism in 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OHenry’s The Cop and the Anthem 81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82 英汉禁忌语对比分析
英汉关于“愤怒”隐喻的分析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吸血鬼传说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86 中美商务礼仪差异的跨文化解析
The Pragmatic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 88 威廉·斯泰伦《苏菲的选择》叙事策略分析 89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误译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王尔德《温夫人的扇子》中女性的道德观分析 92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英翻译 94
通往女性自由之旅--论约翰·罗伯特·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 96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文学译者的翻译技巧
接受美学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II》为例 98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100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 101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佩克拉的悲剧成因研究 102 “到十九号房间”的悲剧成因 103 《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西方人文主义的关怀与局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印度之行》后殖民主义解读 105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
内向型与外向型性格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07 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 108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 109 The Real Sinner in The Scarlet Letter 110 《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
浅析《动物庄园》中极权主义形成的必然性 112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 113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研究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用分析 115 全球商务中基于文化差异的品牌名称翻译 116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 118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120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21 广告的翻译
唯美主义与心理失衡的关系——以《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人物分析为例 123 礼貌原则在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124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 125 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技巧
是什么在作祟?—论保罗爱情失败的原因 127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28 《天使与魔鬼》中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分析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
从异化和归化角度对《爱玛》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131 谭恩美《灶神之妻》文化解读
Analysis on the Picaresque Elements 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33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34 网络表情符号的分析
从空间语言的角度分析中美隐私观念的差异 136 从语用学角度对英语课堂中委婉语的使用探究 13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8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 139 红河州农村英语学习两极分化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 141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 142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拼写差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爱模式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 145 浅析《蝇王》中的人性黑暗 146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 147 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 149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150 中美拒绝策略研究
151 心理效应对后进生学习影响之探究 152 从语用学视角初步分析英语骂詈语
153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154 The Blacks’ Soul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White Culture in The Bluest Eye 155 “P模式”在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运用
156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157 浅析《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 158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159 A Tragedy of Ambition on Macbeth 160 失败的逃亡—从《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的逃亡看个人意识对社会的超越 161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16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163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 164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研究
165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 166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167 中西方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168 从公示语的语言特色谈其翻译
169 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奥巴马总统竞选辩论的语篇特点 170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17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172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173 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74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175 英语环境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76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开题报告+论)177 从花语的不同含义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178 关于《白鲸》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研究与探讨 179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新词翻译
180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ry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181 对英汉基本颜色词翻译的跨文化研究 182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悲剧
183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 184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 185 浅析简奥斯丁小说中自由间接引语
186平行文本比较模式指导下的公司简介翻译 187 《白鲸》原型批判的分析
188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 189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 190 从文化角度浅议电影名翻译技巧
191 商务英语交流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192 Rac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193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194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95 从家庭伦理关系视角解读《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 196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
197 On the Differences of Jocasta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and Jin Suo Ji 198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199 The Tragedy Characteristics of Sister Carrie and An American Tragedy 200 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