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漫谈家访在德育中的作用
漫谈家访在德育中的作用
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教育好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转变他们的思想,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家庭教育的状况,从而得到家庭的支持和配合,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增长知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新型建设者和劳动者。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普遍提高,住宅电话、移动电话和网络等现代通信设备进入千家万户,家访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还要不要?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需要,不光是需要,还要坚持下去。家访这种面对面、心与心的情感交流的方式是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的。不过家访也要与时俱进,家访也要备课,要确定家访目的,制定家访的计划,安排家访的最佳时间,针对不同的家庭、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家访,切实解决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好家访在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在家访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一上门,家长先是心情紧张,学生不乐意,认为老师上门“告状”来了。接着家长面对老师对自己子女不问青红皂白一阵臭骂,猜测子女在学校又做了什么“坏事”,甚至有些家长对子女拳脚相加。老师的家访成为家长和学生不欢迎的做法,老师成为“不速之客”。这就失去了家访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因而我就改变了班主任老师出现问题而家访的做法。在新接班时,学生还未进校未进班时,进行一次普遍的家访,介绍自己,让家长和学生了解自己,也吸收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有什么建议和意见,让家长及学生打消种种猜测和顾忌。从而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教育的做法以及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利弊因素。这次的全面家访,为我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并且还明确告诉家长及学生,我以后还要经常来家访。家长和学生都表示欢迎。我体会到:一个成功的家访应该是老师愿意,家长满意,学生乐意。
在平时的家访中我总是注意做到:好中差学生都家访,有的家访是针对家长的,给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指导,给家长上一堂家庭教育的课,有的家访是针对学生的,给他们进行个别指点,让他们接受到校班会所接受不到的教育。
我的家访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家长是支持的,学生是高兴的。我的用心也是良苦的,收效也是明显的。
我班的小A父母亲双双下岗,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与学校德育教导和青保老师取得联系,带着《杂费减免申请表》和《免费午餐审批表》进行家访。进门以后,我说明这次家访的目的,家长和小A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谢谢。小A并表示:我要好好学习,努力成才,改变家庭状况,报效祖国。家访成了送温暖的帮困助学活动。
我班的小B父母亲感情不和离异,小B由法院判给父亲监护,母亲从不过问小B,因此小B对母亲毫无感情,在一次题为《我的母亲》的作文中,她写道:“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却说世上只有妈妈坏,她抛弃了父亲,也抛弃了我。我的母亲是一个坏女人,坏妈妈……”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先找小B谈心,教育她正确对待母亲,并且先和她父母亲取得联系,确定了家访的时间,这次家访小B的父母都到场,通过交谈,父母亲都认识到:子女是父母亲的共同财产,血浓于水,离异但亲情不能离,离异不能逃避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小B也说:我既要父爱,也要母爱,光有父爱没有母爱,我的心灵不会健康发展。通过这次家访,小B的母亲答应以后经常来看望她。家访成了家庭团聚的亲子活动。
我班小C家中祖辈识字不多,家中没有学习的氛围,小C的学习用书家中到处乱放,有时上课用书都找不到。一次上政治课,小C课本都没带。于是,我就进行了一次家访,和小C一起在家中开辟了一个“读书角”,把家中的书集中分类放在一起,征得父母亲的同意,还让小C去新华书店购回了一些工具书。我说“陈良宇书记号召要把上海建成学习型的城市,只有每个家庭成为学习型的家庭,我们的城市才有可能成为学习型的城市。”这次家访为小C建立“读书角”,小C的学习习惯明显好转,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家访成了办“读书角”兴读书之风的活动。
我班的小D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各种荣誉证书、奖状很多。一次家访爸爸、妈妈说到小D取得的成绩,滔滔不绝,还把小D的一些证书拿给我看。希望我好好培养小D,让她上高中,上大学,成为一个科学家。这时我就叫小D把所有的奖状都拿出来,布置在家中一个显眼的地方,并选了一张小D拍得最好的照片写了一段简介,让小D建立一个小小的“荣誉室”,让她看到这些勉励自己“一身正气,自强不息”。
我班的小傅和小葛是经济条件不同的两位学生。小傅每年的生日礼物及压岁钱近万元,平时用钱很“大方”,父母亲也舍得给钱,据小傅说,他的零花钱每月要花几百元。我得知情况后就到小傅家和他父母亲交换意见,富了不能浪费,富了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能丢,小傅的父母亲也觉得言之有理,以后小傅把钱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银行。在一次“献爱心”活动中他还拿了100元钱捐给了白血病患者,小傅真正让零花钱发挥了作用。而小葛家长则把钱抓得很紧,平时一分钱也不给小葛。一次小葛急需用钱没有,又不敢开口向父母要。在这种情况下,小葛第一次拿了同学的钱,得知情况后,我先做了小葛的思想工作,然后再去小葛家进行家访,分析小葛犯错误的原因,并指出父母亲也有一定的责任,对于“零花钱”太多了不好,一分钱不给也不好。小葛父母亲从中也吸取了教训,认识到事物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它的相反方向转化的道理。
家访使我所带的班级由原来的差班转变为班风好、学风正,学习成绩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的班级,家长及学生也认可了我的家访。事实证明:家访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更不能轻视。
第二篇: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德育在这场变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方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用素质的观念和素质教育思想来看待德育,德育的作用不仅有主导作用、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定向作用、导向作用、动力作用、维持作用、超越作用和潜能发挥作用。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全社会共同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 素质教育作用
德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从而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主动地发展。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
一、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突出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内化机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自身的“消化”,内化在心理层面里,最终积淀于学生身心组织之中而形成素质。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有以下几种作用。
1、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定向和导向作用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定向作用,是指德育对学生在素质形成、发展及其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党的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发展。定向要解决学校培养的学生 “为什么学”的问题。德育能够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定向作用,这是由它自身的内涵所决定的。德育要解决学生的立场、观念、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人、对国家、对自然的准则等问题。这些问题体现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倾向,对他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起到定向作用。
德育虽然只是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形成和发展的外化因素,但它的方向性决定了其对学生素质的导向力量。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导向,这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发挥德育的导向作用,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内化的心理品质引导,使学生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二是外在规范的约束导向,使学生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不懈追求完善的人格。
2、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积极推动和维持的作用
人的道德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发自内心的内驱力是一种最强大、最长远的动力形式。而不断提高需要层次、树立远大的目标,是增强内驱力的关键。理想一旦形成,就能成为学生的行为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强大推动力量。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动力作用,主要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使学生把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其自觉追求的内在需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将其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德育的维持作用,也可以称为支持作用。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之所以往往出现反复,是因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心理品质素质也不够成熟,缺少一种维持力量,容易被外界的各种因素所影响。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会以较稳定的形式表现和反映出来,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显示出较为一致的品格。因此,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学生的维持力量来自何方?它主要来源于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健康的人格。而这正是德育所追求的。
3、德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潜能发挥和超越自己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特征的教育。人的潜能包括智力潜能和人格潜能,两者都需要通过心理素质这个中介和载体反映出来。通过德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质,增强非智力因素,促进潜能的激发。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就是为了在学校期间打好素质基础,期望他们在走上社会后在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进步的思想,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保持健康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的潜能中的核心部分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
教育超越论认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的超越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出能够改造现在世界的人,即具有实践意识的能力,能超越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赋予人所独有的实践本质。德育自身体现着人的理想活动,如果它不带超越现实的理想目标,那么它就丧失了拓展人的心灵空间和引导人的社会进步的功能。因此,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实现完善人格的持久激情,引导学生做到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发挥超越性功能,这是德育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德育大有作为的地方。
总之,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这些作用,不是各自孤立,而是互相联系,形成一种合力,推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真正发挥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要真正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就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第一,从实际出发,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德育工作目标,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规划各个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区分层次,有的放矢,注重实效。要全面理解、了解学生,真诚地信任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加强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的建设;办好校广播站、宣传栏及各种板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活跃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三,把注重教育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德育制度建设。要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的结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提出明确的要求与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章制度一经实施,要严格要求,坚决执行,使学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
第四,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信息科技的有效手段,开辟德育基地和育人渠道,增强德育工作的力度和效果。
第五,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各级领导应始终将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作为保障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核心工程。要努力加强师德建设,使广大德育工作者自身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教育影响力。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政策导向,体现德育工作者自身价值,激发德育工作者的成就动机,培养起德育工作者的自信力。
第六,努力构建大德育网络,保证德育渠道的畅通。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努力构建大、中、小、幼纵向衔接;社会、家庭、学校横向联合的大德育网络。在纵向衔接上,从实际出发,按学生年龄特征与品德发展现律有层次地分解德育目标,注重目标的小而实以及可操作性,避免教育的重复和浪费,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横向联合上,政府各部门应齐抓共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信息传媒的监督,努力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刺激;尽快建立、健全社区教育机构,真正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从学校内部讲,各中小学要努力形成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机制,使学校真正达到“事事是德育内容,处处是德育阵地,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第七,努力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估机制。当前,影响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最大障碍莫过于教育的评估机制。在德育的评估当中,问题也相当突出。最主要的问题是上级部门以量化了的任务检查取代德育的目标考核,检查的内容面广量大,要求高而全,因此,导致了基层学校忙于应付上面检查,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搞成不少形式主义的东西。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德育考核目标的制订上,应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下目标统得过死的现状,做到宏现调控,微观放开。要求基层学校德育常规目标到位,特色目标创优:积极鼓励各校能结合本地区、本校特点,开展创造社的德育活动:要求各校对本校教职员工建立德育导向、激
励、评估机制;要求各校对学生的品德测评工作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从而逐步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把德育工作引上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坚持从基础抓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中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最佳时期,也是帮助他们奠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最佳时期。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1.从建立与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入手,抓遵纪守法教育。我们认为“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制度管人,制度育人是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除了大力宣传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针对学校实际先后制定一系列制度。
2.从抓文明用语使用入手,促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养成。以文明的彬彬有礼的形象影响学生。同时,对学生提出使用文明用语十三个字(您好,对不起,谢谢,请,没关系,再见),把使用文明用语列入课堂常规管理。
3.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良好的德育氛围不仅对学生起“感召”、“净化”和“制衡”的作用,而且对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断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推动整个学校工作。我们选择怎样的教育,就是在选择怎样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手里掌握着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明日中国的辉煌,尽心尽力,教育好今日的青少年学生。
参考资料: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3期
ISBN 7-202-03021-7石国兴王德林:《素质教育概论》河北人民出
版社2001年.12月
ISBN 7-80115-428-2/G.24郭瞻予:《素质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
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
第三篇:电力市场营销及电力优质服务在营销中的作用漫谈
电力市场营销及电力优质服务在营销中的作用漫谈
摘要: 电力企业要全方位体现优质服务,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强化企业内涵、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真正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方便、有效的服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用实际行动实现客户满意。在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水平,建立电力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做好电力市场的营销工作和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进入、占领和不断扩大市场的关键。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优质服务;
前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电力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中,电力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注重其自身营销策略的改进与创新,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来为其提供更为全面且高效的优质服务。
一、优质服务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1.1顺应电气企业的发展需要
作为一项特殊的服务,电能服务与电能消费是相辅相成的。电力企业在向电力客户提供优质电力的同时,还应不断研发并开拓新的产品及业务空间,为电力市场及客户提供更高层次的优质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迅猛发展,电力企业在深入改革中逐渐面向市场进行全面的服务强化工作,并且树立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将企业发展作为核心内容的同时,坚持优质服务原则,大大提高了供电服务的质量。电力企业通过规范供电服务行为,有效提升了供电服务水平,进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供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励。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重视“两个转变”:其一,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关键竞争力。其二,转变传统的经营方法,以电力客户为中心,将优质服务渗透到企业经营中。不论是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与电力企业为电力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息息相关,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必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1.3促使电网安全运行
电力企业要为电力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应当以电网安全运行为基础。只有确保电网能安全、稳定的运行,才能保证其服务质量的切实提高。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重视电力生产、运行及输送等环节,禁止工作人员出现违章操作情况,对所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由此可见,提高电力服务质量,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促进作用。
二、电力企业应该如何提供优质服务
(1)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是增强优质服务的前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供电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在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应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用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都与自身提供的服务息息相关,只有当电力企业能够提供优质高效的 服务时,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在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收益。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同时开展经营与建设。在整个工作的进程中,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里面,将服务融于经营之中。
(2)树立品牌形象
为推进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需要大力宣传其电力品牌,促使电力客户了解电能优点,如安全、优质、廉价、便捷等,积极引导消费者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在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树立电力品牌形象。同时,电力企业应当利用优质的电能产品以及供电服务将原有的企业形象进行改善,在客户心中树立优质电力的品牌形象,抓住用电用户的心理,从而在电力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
(3)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是搞好优质服务的基础
电力企业对客户所提供的优质服务是基于电网安全运行的。只有当电网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才有提供优质服务的可能,因此,在对电力生产、运行、输送、维护等过程中,要杜绝违章操作的发生。严格把关。
(4)建设营销技术服务管理系统,健全优质服务
目前,几乎所有的刚也都把营销服务当做市场竞争的主要途径,因此,只有电力企业满足了不同用电群体的需求,才能够在建立营销系统的进程中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
(5)重视诚信营销及服务营销
电力企业在不断完善社会基础服务的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具体电力客户履行供用电合同的情况,划分电力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根据客户的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服务形式。例如,对信用等级较高的电力客户,供电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对于信用等级较低的电力客户,供电企业可要求客户实行电费担保,或要求其预付电费。电力企业通过不断完善诚信等级及其相应服务,可有效促使电力客户主动承担责任与履行自身义务,并促使供电企业提高自身服务。
此外,为了提高供电质量及其可靠性,电力企业还应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对电网的改造,保证电力客户不仅能顺利使用电能,且还能使用高品质电能。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电力企业要强化与电力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掌握电力客户的用电需求,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改善服务工作,与电力客户保持长期、良好的服务关系。
三、优质服务的营销策略
2.1思想的定位
第一,构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营销机制,通过市场导向这种管理模式来实施管理,将电力营销作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核心,同时电力企业所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均应该服从并服务于营销的各项需求。第二,基于电网为基础、技术为支撑以及管理、服务为保障这一原则,充分应用当前所有的这些电力资源,有效解决在供配电网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满足各用户对于用电的要求,同时借助于高新计算机、通信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全面且高效的优质服务,并通过规范管理来监控企业营销各项业务。第三,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实施法制化管理,从买方这一角度来进行新型电力营销观念的构建,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方式,构建一个满足当前市场发展需求的营销机制以及体系。
2.2策略
第一,将优质服务作为其宗旨,改变以往传统的卖方观念,提高企业员工服务的意识,继而提高其服务的质量与水平,通过为用户提供优质、方便以及快捷的各种服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以及企业形象,从而进一步扩大企业消费市场。此外还应增强电网方面的建设,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打好基础。
第二,将市场的发展需求作为其导向,深入分析市场发展的需求,做好市场的调查工作以及预测工作,增强市场信息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跟踪分析市场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变化,不断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扩大供电领域,引导用户对电能的消费,继而提升电能在各种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例,增强其市场占有率。
第三,将适应用户需求和积极引导用户消费作为中心。基于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价格合理、优质以及可靠的电力,做好全面服务工作,就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营销过程中,应将居民、市政以及商业作为重点来抓,促使用户能够改变传统用能理念。
第四,将环保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作为契机,把需求侧管理作为其主要方式。电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以及安全的能源,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其地位也逐渐升高,基于这一形势,可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或者经济等方式,积极引导用户合理地用电,继而提升用电效率。此外,还应积极推广应用各种节能与环保技术或者产品。
结语: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复杂的工作,科学有效的营销理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电力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各电力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这就要求各管理人员加强对其的重视,结合客户的具体要求,锲而不舍地拓展电力市场,稳步实施各项营销策略,为特色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开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光辉,杨小红,徐小平.现代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10(35):244-245.[2] 李春郁.浅谈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及优质服务在其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06):114.
第四篇:浅议家访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浅议家访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铁石中学:李兴林
当今社会结构急剧变化,多元文化、多种思想相互碰撞交流、共存,名种消极现象普遍存在,单亲、离异、留守孩子、各种家庭矛盾以及扭曲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特别在大部分农村家庭里,由于受家庭经济、传统观念以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很多孩子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作为教师,家访工作对于学生的教育更显重要;尤其是班主任,家访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刻更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多年的班主任教师,在这方面我有深刻的体会。
首先,我们要知道家访工作的真正内涵。家访,即教师亲自上门到学生家里进行访问。是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是班主任带好班级和任课教师有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这一特殊教育方式以及它所产生的独特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是其它工作所代替不了的,是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核心内容。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我总要尽可能去到每位学生家里一趟。从各方面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对于留守学生,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家长,或者从他过去的老师、同学那里了解关于他们的情况。实践证明,我的工作没有白费。特别从后期学生的成长当中,让我真正感受到落实到位的家访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
家访不仅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它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提升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本质内涵的理解和深化,达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提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弘扬良好的教育精神,体现教育的核心本质;增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了解和沟通,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改进工作方法,增强责任感,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益,实现有效教育,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它的具体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进了解:增进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老师与家长的互相了解,学校与家庭的了解,获取学生的第一手可靠的信息,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若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经济情况、家庭的结构情况,家长的职业特点,性格特征及教育孩子的观念,学生的成长历程等,那么什么“以学生为本”、“人性化教育”、“因材施教”等一切都是空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也就不可能了。
二、有利沟通: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情况及工作安排。每阶段的工作要点和要求,包括作息时间安排和每周课程安排等。宣传学校的纪律要求和相关规定,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家长也向教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成长历程和性格特点及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与不足,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形成密切配合达到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有效性。
三、扩大影响:通过家访活动,教师与家长的面对面的交流、谈话,学校形象得到宣传、教育,方针、政策得到宣传,教师为人师表、敬业精神、能力水平得到展示,从而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教育工作者形象,大大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利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四、强化教育:家访活动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需要。教师和家长通过对话得到交流、沟通。因对话而显深刻,因对话而显亲切,因对话而彰显教育精神,他们都从中受到深刻的自我教育。当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生存、成长情况后,更会激起自己的责任感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神圣职责。特别是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单亲学生、父母离异的学生、留守学生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受过磨难和经历过曲折的学生,教师的心灵深处自然会受到震撼。同时家长也就会正确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的职责,所应承担的任务,所能起的作用和应做的工作,而不会因只忙于生计或工作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甚至放弃教育。正是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达到高度的统一,保证孩子教育的良好效果。
五、获取支持:家访活动使教师和家长相互认识,加深了解,加深感情。使学校和家庭、社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长期性,教师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等形成共识,形成人人支持学校、宣传学校、帮助学校共同做好教育工作的和谐环境。
六、送去关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家访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关爱。特别是当你帮他们解决一些家庭教育存在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和学生走得更近了。
当然,由于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的家庭还处于交通十分困难的边远山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要对所有的学生都进行家访是困难的。但是我们通过尽可能的家访,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对孩子的教育工作中来,让社会更全面、客观的了解我们的教育现实,共同来关心孩子、教育孩子,并为其献计献策,是家访所应承担的后续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家访——这种教育精神不能丢失!
第五篇: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我们现在的各门课程教学中,语文课堂上德育的契机往往更多,这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以及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所决定的。正是由于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所以,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在利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课文的丰富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
那么,如何让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1、利用语言的形象性和事例的生动性,激励感染学生
语文教材语言的形象性与生动性特点,决定了熏陶感染的深刻性。形象生动的语言容易深刻感知,容易引起想象联想,容易激发情感。在学习《邓稼先》一文时,正值“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圆满成功,举国欢庆,这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伟大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又一辉煌成就,全体中华儿女为此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契机,从而赞颂邓稼先的精神和他所创立的功勋。通过发掘文章中所蕴涵的爱国主义因素,可以有效地教育和激励学生,使他们增进爱国之情,确立报国之志。
2.利用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自信心和责任心。诗词《水调歌头--游泳》气势磅礴,风格豪迈。表现了诗人急流勇进,改天换地的伟大胸襟和气魄。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横向的联系,纵向的深入。主席想在长江上游修建拦河大坝伟大工程,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这一愿望终于实现了。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感受到伟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所在,由此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心理共鸣,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产生深刻的觉悟,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细心挖掘,语文处处有德育。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陶冶人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因为它能给人的启迪往往是从外在精神到灵魂深出的升华,它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完美的人格力量,这正是秉承了语文人文思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