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7:0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和全省农房改造建设、中心镇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温州实际,动员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为根本方法,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加快温州转型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是温州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温州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总体上处于全国和全省相对领先的水平,区位、海洋、生态、营销网络、民间资本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体现,温州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要清醒地看到温州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直接的表现就是近年来温州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全省考核中发展指标、水平指标、民生指标排名都是靠后的。温州发展相对缓慢的直接原因是投入不足,“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基本上33%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和民生的改善。

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环境不好。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也表现为硬环境、软环境和形象环境。方方面面的环境都要依托于城市平台这个大环境。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现代社会是城市社会,现代政府是城市政府,现代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竞争。城市作为现代产业、经济、社会的一个载体平台,具有与农耕文明截然不同的集聚规模效应。所以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城市化的发展提升过程。没有城市化的发展,就很难有现代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转型发展。只有城市让人一见钟情,才能集聚流动的高端要素、吸引各种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让人日久生情、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而我们恰恰就在城市化这方面滞后了。

目前我市的农业仅占GDP的3%,即非农产业占97%。我市城市化率为60.7%(这个数据是将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的农村人口包括外来农民工都统计为城镇人口),而户籍人口中非农人口仅占21.5%,两者相差近40个百分点,即现有统计的城镇人口中包括了大量农村户籍人口,这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城镇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人口。他们即使住在城里,也是住在城中村、城边村,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转化为真正的市民。这几组数据说明,从发展的纵向历程来看,我们的城市化大大滞后于工业化,同时我们的城市化也是不彻底的半城市化,与省内其他同类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其表现就更为明显。(1)中心城市能级不高。温州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是浙江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但城

市建成区面积杭州是437平方公里、宁波是242平方公里、温州仅为174平方公里,中心城市集聚的人口,杭州是412万人、宁波是207万人、温州只有140万人。中心城市框架没有拉开,功能不完善不配套,生活成本高,环境脏乱差,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2)村镇离散度大。现在温州虽然形成了大都市的雏形,但这艘航空母舰是由小舢板拼凑而成的,整个都市区基本上就是绵延繁乱的村镇带,现在全市有262个乡镇5407个行政村,村镇数量过多、规模偏小、建设档次很低、布局不合理,不可能形成现代城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城市化过渡性地域大量存在。中心城市大量的城边村、城中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集镇,呈现出“似城非城”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的城乡面貌,最好的地方像欧洲,最差的地方像非洲。(4)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背离。虽然我市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但90%以上还是“离乡不离土”,有非农的生产方式,但户籍身份还是农民,生活方式还处在农村层面。

过去温州模式是在没有资源、没有国家投资的极端困难情况下,靠温州人的勤劳聪明,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发展起来,是被逼出来的。而现在由于城市化不足,致使城市的规模、档次、品位上不去,加上近年来我们城市供地不足,房价奇高,失去了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本地的人才和资金是被逼出去的。因为资本和人都是流动的、都是逐利的,哪里环境好、哪里能赚钱就

往哪里集聚。现在6000亿元温州民间资本像幽灵一样在全国各地游荡,温州的转型发展就失去了投资项目支撑。同时又由于城市化的不足,使得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基础,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严重影响经济转型升级。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精神体验型消费的需求提升,环境不好、服务业不足也影响了民生改善。

城市化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机制制约。温州市场经济起步早,市场微观层面的体制机制比较灵活,这是温州过去发展的最大优势。但是随着发展阶段的推进,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没有及时跟上来,公共制度供给不足是现阶段温州发展的根本制约。这些制度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方方面面,今年市委市政府已经在市区财政体制、国资和投融资体制、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有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总的发展进程看,目前对温州发展制约最大的还是城乡二元的制度障碍。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产权、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将农民束缚在农村,生产要素没能真正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起来,而是固化沉淀在农村动弹不得,导致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小而散的乡镇布局,使各个乡镇都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垄断资源,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造成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财富的巨大浪费,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对周围农村的组织协调作用也难以发挥,城乡一体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战略节点

支撑。

所以,我们必须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打造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强化投入,推进转型发展。

二、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必须围绕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这一目标,紧紧抓住国务院启动第二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这一重大契机,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中心镇建设为平台,以农房改造为切入点,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动转型发展,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等“1+12”文件,因为综合改革不可能单项突进,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乡镇撤扩并为突破口,切实推进大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构建“1650”网络型组团式的城镇体系。大区域必须要有大都市,因为规模越大、功能越强、小众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对高端人才的集聚能力就越强,对产业的创新推动能力就越强。要围绕建设温州大都市区构架,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大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

1、构建“1650”大都市区城镇体系新格局。就是建设1个主中心,把以大罗山为中心,包括鹿城、龙湾、瓯海、瓯江口加洞头、瓯北包括上塘在内的区域,建设成为人口、要素、经济、产业等各方面最高度集聚的大都市核心区;建设6个副中心,在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沿海地区建设4个大城市,在罗阳、大峃等中西部山区建设2个生态型中等城市,形成大都市副中心;建设50个区域性中心镇,在全市建设50个左右集聚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镇,并最终发展成为小城市。

2、实施乡镇撤扩并。在大都市主中心、副中心地区,实施撤乡镇建街道,规划建设若干个区镇合一、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大都市功能区,每个功能区30-50平方公里,最小也不能小于20平方公里,功能区实行管委会领导体制,下设若干个街道;同时各县(市、区)全面实施乡镇撤扩并,建设若干个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区域性中心镇。各地要按照这样的要求,积极有序稳妥推进,确保明年上半年完成乡镇撤扩并。

3、扎实推进扩权强镇。按照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以“权力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高配”为主要内容,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中心镇管理和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中心镇。

(二)以要素市场化“三分三改”为核心,切实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各类要素向城镇集聚。“三分三改”,就是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实行“三分三改”,目 的是促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流转,推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新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公共服务向建成区集中。实行“三分三改”,是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对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全力以赴加以推进。

1、政经分开。指把村“两委”组织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企业,其收益属于村民成员所有;而村“两委”是社会政治组织,其运行成本应该参照城镇社区基层组织由公共财政来承担。现在农村的行政组织和经济组织政经合一,用集体经济来支付社会行政管理费用,这对农民是有失公平的;用行政权力来经营村级集体经济资产,也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的争权夺利行为、以及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2、资地分开。指把土地资产与非土地资产分开,使得非土地资产能够正常自由流动。宪法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能搞私有化。但非土地资产可以进行改革。现在农村产权不明晰的关键就是把两者捆绑在一起,不仅土地资产不能流动,连非土地资产也不能流动。把土地资产和非土地资产分开,在土地资产保持集体性质不变的同时,可以使非土地资产自由流动。

3、户产分开。指把户口与产权关系分开,使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户口和产权没有必然联系,产权与居住地也没有必然联系。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经济权益,这些权益不能因农民户口转换、居住地变化而改变,是农民个人的权益,可以由农民自由处置。农民到城镇居住生活并转换户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这不是户口带来的权益,不能以农民放弃原来在农村所享有的权益为前提条件。

4、股改。指对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非土地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其行为就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实行股改以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与村“两委”脱钩,防止内部人控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对自己拥有的股权享有自由处置权,这些股权不会因农民居住地的变化而丧失,这样农民就可以没有牵绊地自由流动。

5、地改。主要是三句话:农用地“三不变”流转,即农用地在权属性质不变、用途不变、量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流转;宅基地助农民进城,即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可以变现,也允许农民跨行政村(镇)异地置换城镇房产或异地建房,用来帮助农民进镇入城;建用地同国有入市,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农村集体土地分为农用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分类进行用益物权改革,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行农用地“三个不变”流转,可以促进土地相对集中,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宅基地助农民进城,可以有效降低农民进镇入城的安居成本,实现

房产增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并有利于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用地同国有入市,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政策,使农村建设用地同国有建设用地一样建立土地交易市场,可以把农村建设用地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要素,充分激发城市化的动力和潜能。

6、户改。指户籍制度改革,即户口以实有人口、实有住所为依据,按居住地登记,剥离依附在户口制度上的身份、职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附属功能,还原户口本来的社会管理功能。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之后,农民和市民没有区别,同等享有城镇居民的待遇,同时保护农民在原来农村享有的正当权益,农民就可以自愿进镇入城转变成市民,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

(三)以农房改造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引导农民进镇入城。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引导农民跨行政区域到规划小区建房,鼓励农民到中心镇集聚,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统筹城乡改革的牵引工程。完成乡镇撤扩并后,各县(市、区)要按照“一镇一试点、一镇一规划、一镇一政策、一镇一平台”的要求,以中心镇为单位,从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入手,及时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向社区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一镇一试点。各县(市、区)在起步阶段要确定一个试点镇,每个镇要确定一个试点新社区,开展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取

得成功经验后面上推开。

2、一镇一规划。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镇域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和现代农业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中心镇建设“1+X”的总体框架体系。

3、一镇一政策。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根据市、县两级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意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以镇为单位制定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4、一镇一平台。以镇为单位整合现有资源,通过行政划拨资产的改性、评估、增值、注资等途径,组建新农村开发建设公司,搭建镇级投融资平台,负责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融资。

(四)以全面深化其它改革为配套,切实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保障农民进城后安居乐业。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把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作为改革的最终目标,凡是二元的都应成为改革的对象,凡是有二元制度障碍都应破除,全面深化其它配套改革,切实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真正使农民和市民拥有平等的公民待遇和地位,使农民进城后能够安居乐业。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保障。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全民社保的覆盖面,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体系,建立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

体系。

2、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城乡一体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制度,建立兼顾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广覆盖、多层次、城乡贯通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3、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扩大和深化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加大保险支农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村财产的资本化,深化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创新涉农担保方式,实现农村资产自由变现、交易、流动,释放农村财产的信用资源。

4、建立健全农村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按照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要求,合理布局农村新社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设置社区组织构架,积极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以社区格局取代以村组为单元的农村社会组织格局。

三、切实强化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影响面大,需要集聚全市力量加以推进。必须坚定信心,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温州“十二五”要推进三大转型,就是要以政府转型来推动城市和社会转型,以城市和社会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各级党委政府、各条线部门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推

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切实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抓统筹特别是城乡统筹来推进转型发展。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体抓,要抓试点,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市委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委书记要亲自挂帅抓试点,切实出成效、出经验,以试点工作推动面上的工作。

(二)要强化机制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增强协作意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要把农户转换率、农房改造率等指标列入党政班子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统筹城乡改革、农房改造建设和中心镇建设作为“互看互学”、“互学互比”活动的重点项目,组织各方面的监督检查力量,形成责任制考核、现场比看、专题督查、公开通报、“两代表一委员”监督的督查考核机制。同时要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农房改造中涉及的税收要减免,各种规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绝对不能搞“搭车收费”。

(三)要营造浓厚氛围。要把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系列政策举措列入党校对各级干部的培训内容,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运用操作能力。要切实加大政策和工作的普及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与成功经验,努力营造浓厚的改革发展氛围。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强化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自愿、积极地投身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中去。

同志们,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事关温州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未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温州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始终保持抓改革、担大任、干大事的强烈意识,以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一往无前的发展气魄、克难攻坚的工作力度,全力抓好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为推动转型发展、再创温州辉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陈德荣同志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陈德荣同志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13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和全省农房改造建设、中心镇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温州实际,动员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为根本方法,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加快温州转型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是温州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温州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总体上处于全国和全省相温办通报,对领先的水平,区位、海洋、生态、营销网络、民间资本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体现,温州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要清醒地看到温州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直接的表现

就是近年来温州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全省考核中发展指标、水平指标、民生指标排名都是靠后的。温州发展相对缓慢的直接原因是投入不足,“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基本上33%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和民生的改善。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环境不好。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也表现为硬环境、软环境和形象环境。方方面面的环境都要依托于城市平台这个大环境。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现代社会是城市社会,现代政府是城市政府,现代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竞争。城市作为现代产业、经济、社会的一个载体平台,具有与农耕文明截然不同的集聚规模效应。所以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城市化的发展提升过程。没有城市化的发展,就很难有现代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转型发展。只有城市让人一见钟情,才能集聚流动的高端要素、吸引各种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让人日久生情、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而我们恰恰就在城市化这方面滞后了。目前我市的农业仅占GDP的3%,即非农产业占97%。我市城市化率为60.7%(这个数据是将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的农村人口包括外来农民工都统计为城镇人口),而户籍人口中非农人口仅占21.5%,两者相差近40个百分点,即现有统计的城镇人口中包括了大量农村户籍人口,这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城镇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人口。他们即使住在城里,也是住在城中村、城边村,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转化为真正的市民。这几组数据说明,从发展的纵向历程来看,我们的城市化大大滞后于工业化,同时我们的城市化也是不彻底的半城市化,与省内其他同类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其表现就更为明显。(1)中心城市能级不高。温州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是浙江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但城市建成区面积杭州是437平方公里、宁波是242平方公里、温州仅为174平方公里,中心城市集聚的人口,杭州是412万人、宁波是207万人、温州只有140万人。中心城市框架没有拉开,功能不完善不配套,生活成本高,环境脏乱差,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2)村镇离散度大。现在温州虽然形成了大都市的雏形,但这艘航空母舰是由小舢板拼凑而成的,整个都市区基本上就是绵延繁乱的村镇带,现在全市有262个乡镇5407个行政村,村镇数量过多、规模偏小、建设档次很低、布局不合理,不可能形成现代城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城市化过渡性地域大量存在。中心城市大量的城边村、城中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集镇,呈现出“似城非城”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的城乡面貌,最好的地方像欧洲,最差的地方像非洲。(4)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背离。虽然我市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但90%以上还是“离乡不离土”,有非农的生产方式,但户籍身份还是农民,生活方式还处在农村层面。过去温州模式是在没有资源、没有国家投资的极端困难情况下,靠温州人的勤劳聪明,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发展起来,是被逼出来的。而现在由于城市化不足,致使城市的规模、档次、品位上不去,加上近年来我们城市供地不足,房价奇高,失去了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本地的人才和资金是被逼出去的。因为资本和人都是流动的、都是逐利的,哪里环境好、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集聚。现在6000亿元温州民间资本像幽灵一样在全国各地游荡,温州的转型发展就失去了投资项目支撑。同时又由于城市化的不足,使得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基础,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严重影响经济转型升级。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精神体验型消费的需求提升,环境不好、服务业不足也影响了民生改善。城市化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机制制约。温州市场经济起步早,市场微观层面的体制机制比较灵活,这是温州过去发展的最大优势。但是随着发展阶段的推进,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没有及时跟上来,公共制度供给不足是现阶段温州发展的根本制约。这些制度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方方面面,今年市委市政府已经在市区财政体制、国资和投融资体制、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有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总的发展进程看,目前对温州发展制约最大的还是城乡二元的制度障碍。长期以来,农村土地、产权、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将农民束缚在农村,生产要素没能真正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起来,而是固化沉淀在农村动弹不得,导致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小而散的乡镇布局,使各个乡镇都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垄断资源,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造成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财富的巨大浪费,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对周围农村的组织协调作用也难以发挥,城乡一体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战略节点支撑。所以,我们必须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打造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强化投入,推进转型发展。

二、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必须围绕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这一目标,紧紧抓住国务院启动第二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这一重大契机,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中心镇建设为平台,以农房改造为切入点,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动转型发展,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等“1+12”文件,因为综合改革不可能单项突进,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乡镇撤扩并为突破口,切实推进大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构建“1650”网络型组团式的城镇体系。大区域必须要有大都市,因为规模越大、功能越强、小众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对高端人才的集聚能力就越强,对产业的创新推动能力就越强。要围绕建设温州大都市区构架,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深

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大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

1、构建“1650”大都市区城镇体系新格局。就是建设1个主中心,把以大罗山为中心,包括鹿城、龙湾、瓯海、瓯江口加洞头、瓯北包括上塘在内的区域,建设成为人口、要素、经济、产业等各方面最高度集聚的大都市核心区;建设6个副中心,在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沿海地区建设4个大城市,在罗阳、大峃等中西部山区建设2个生态型中等城市,形成大都市副中心;建设50个区域性中心镇,在全市建设50个左右集聚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镇,并最终发展成为小城市。

2、实施乡镇撤扩并。在大都市主中心、副中心地区,实施撤乡镇建街道,规划建设若干个区镇合一、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大都市功能区,每个功能区30-50平方公里,最小也不能小于20平方公里,功能区实行管委会领导体制,下设若干个街道;同时各县(市、区)全面实施乡镇撤扩并,建设若干个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区域性中心镇。各地要按照这样的要求,积极有序稳妥推进,确保明年上半年完成乡镇撤扩并。

3、扎实推进扩权强镇。按照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以“权力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高配”为主要内容,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中心镇管理和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中心镇。

(二)以要素市场化“三分三改”为核心,切实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各类要素向城镇集聚。“三分三改”,就是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实行“三分三改”,目的是促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流转,推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新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公共服务向建成区集中。实行“三分三改”,是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重大变革,对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全力以赴加以推进。

1、政经分开。指把村“两委”组织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企业,其收益属于村民成员所有;而村“两委”是社会政治组织,其运行成本应该参照城镇社区基层组织由公共财政来承担。现在农村的行政组织和经济组织政经合一,用集体经济来支付社会行政管理费用,这对农民是有失公平的;用行政权力来经营村级集体经济资产,也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的争权夺利行为、以及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2、资地分开。指把土地资产与非土地资产分开,使得非土地资产能够正常自由流动。宪法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能搞私有化。但非土地资产可以进行改革。现在农村产权不明晰的关键就是把两者捆绑在一起,不仅土地资产不能流动,连非土地资产也不能流动。把土地资产和非土地资产分开,在土地资产保持集体性质不变的同时,可以使非土地资产自由流动。

3、户产分开。指把户口与产权关系分开,使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户口和产权没有必然联系,产权与居住地也没有必然联系。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经济权益,这些权益不能因农民户口转换、居住地变化而改变,是农民个人的权益,可以由农民自由处置。农民到城镇居住生活并转换户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这不是户口带来的权益,不能以农民放弃原来在农村所享有的权益为前提条件。

4、股改。指对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非土地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其行为就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实行股改以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与村“两委”脱钩,防止内部人控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对自己拥有的股权享有自由处置权,这些股

权不会因农民居住地的变化而丧失,这样农民就可以没有牵绊地自由流动。

5、地改。主要是三句话:农用地“三不变”流转,即农用地在权属性质不变、用途不变、量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流转;宅基地助农民进城,即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可以变现,也允许农民跨行政村(镇)异地置换城镇房产或异地建房,用来帮助农民进镇入城;建用地同国有入市,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农村集体土地分为农用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分类进行用益物权改革,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行农用地“三个不变”流转,可以促进土地相对集中,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宅基地助农民进城,可以有效降低农民进镇入城的安居成本,实现房产增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并有利于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用地同国有入市,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政策,使农村建设用地同国有建设用地一样建立土地交易市场,可以把农村建设用地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要素,充分激发城市化的动力和潜能。

6、户改。指户籍制度改革,即户口以实有人口、实有住所为依据,按居住地登记,剥离依附在户口制度上的身份、职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附属功能,还原户口本来的社会管理功能。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之后,农民和市民没有区别,同等享有城镇居民的待遇,同时保护农民在原来农村享有的正当权益,农民就可以自愿进镇入城转变成市民,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

(三)以农房改造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引导农民进镇入城。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引导农民跨行政区域到规划小区建房,鼓励农民到中心镇集聚,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统筹城乡改革的牵引工程。完成乡镇撤扩并后,各县(市、区)要按照“一镇一试点、一镇一规划、一镇一政策、一镇一平台”的要求,以中心镇为单位,从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入手,及时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向社区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一镇一试点。各县(市、区)在起步阶段要确定一个试 点镇,每个镇要确定一个试点新社区,开展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取得成功经验后面上推开。

2、一镇一规划。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镇域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和现代农业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中心镇建设“1+X”的总体框架体系。

3、一镇一政策。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根据市、县两级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意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以镇为单位制定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4、一镇一平台。以镇为单位整合现有资源,通过行政划拨资产的改性、评估、增值、注资等途径,组建新农村开发建设公司,搭建镇级投融资平台,负责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融资。

(四)以全面深化其它改革为配套,切实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保障农民进城后安居乐业。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把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作为改革的最终目标,凡是二元的都应成为改革的对象,凡是有二元制度障碍都应破除,全面深化其它配套改革,切实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真正使农民和市民拥有平等的公民待遇和地位,使农民进城后能够安居乐业。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保障。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全民社保的覆盖面,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体系,建立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2、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城乡一体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制度,建立兼顾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广覆盖、多层次、城乡贯通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3、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扩大和深化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加大保险支农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村财产的资本化,深化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创新涉农担保方式,实现农村资产自由变现、交易、流动,释放农村财产的信用资源。

4、建立健全农村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按照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要求,合理布局农村新社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设置社区组织构架,积极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以社区格局取代以村组为单元的农村社会组织格局。

三、切实强化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影响面大,需要集聚全市力量加以推进。必须坚定信心,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温州“十二五”要推进三大转型,就是要以政府转型来推动城市和社会转型,以城市和社会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各级党委政府、各条线部门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切实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抓统筹特别是城乡统筹来推进转型发展。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体抓,要抓试点,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市委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委书记要亲自挂帅抓试点,切实出成效、出经验,以试点工作推动面上的工作。

(二)要强化机制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增强协作意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要把农户转换率、农房改造率等指标列入党政班子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统筹城乡改革、农房改造建设和中心镇建设作为“互看互学”、“互学互比”活动的重点项目,组织各方面的监督检查力量,形成责任制考核、现场比看、专题督查、公开通报、“两代表一委员”监督的督查考核机制。同时要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农房改造中涉及的税收要减免,各种规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绝对不能搞“搭车收费”。

(三)要营造浓厚氛围。要把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系列政策举措列入党校对各级干部的培训内容,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运用操作能力。要切实加大政策和工作的普及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与成功经验,努力营造浓厚的改革发展氛围。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强化 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自愿、积极地投身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中去。同志们,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事关温州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未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温州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始终保持抓改革、担大任、干大事的强烈意识,以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一往无前的发展气魄、克难攻坚的工作力度,全力抓好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为推动转型发展、再创温州辉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题词:领导讲话 通报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2010年12月14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三篇: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渭南市局于5月21日至25日参加了全市“如何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对全市十二县市区的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深入调查,我们认为渭南正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阶段。本文旨在对如何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渭南市城乡统筹发展做以分析思考,以更好地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一、全市基本情况

全市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下辖123镇13街道办6乡,3222个村委会,180个居委会,据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30.49万人,城镇化率33.12%。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致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居民增收,着力改善民生,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28.9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2.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1元,增长27.4%,增速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一)突出建设中心城市,着力完善城市功能。一是规划建设取得新成绩。渭南市以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重点,先后编制了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渭北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带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等专项规划,八县两市、高新区、经开区、华管委、卤管委完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十县市进行了总体规划修编。庄里、瓜坡、孙镇、龙门四个省级重点示范镇全面完成了总体规划等。同时,积极做好商品房、保障性住房、旧城改造和城中村的规划建设。2011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额66.92亿元,同比增长171.0%,销售面积240.44万平方米,增长72.1%。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377975万元,其中廉租房43965万元,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254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23.08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67.26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12.07万平方米。二是中心城市建设获得新突破。渭南中心城市建设2008年完成投资6亿元,2009年完成投资44.7亿元,2010年完成投资58.4亿元,2011年完成投资67.8亿元。2012年计划完成投资1526219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4.7亿元,占计划的36%。同时,各县市区城市主干道建设里程和投资总量均为近年之最,初步形成了城市道路框架格局,城市公园、广场先后建成运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三是城市管理呈现新亮点。渭南中心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0个县城全部晋升为省级卫生城市。

(二)全力做大集镇,响应建设新社区和新农村。一是抢抓政策机遇和支持,推进集镇建设。渭南市先后有:韩城市龙门镇、合阳县路井镇、富平县庄里镇、华阴市敷水镇等13镇被列入全省107个省级重点镇,华县瓜坡镇、蒲城孙镇、富平县庄里、韩城龙门镇四个小城镇被列为省级重点示范镇,白水县林皋镇、大荔县朝邑镇两镇被列入省级文化旅游古镇,华阴市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区),富平县庄里镇、华县柳枝镇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目前,渭南市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庄里镇已完成投资2.8亿元,孙镇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伴随着中省加强城镇建设,全市逐步形成了“镇有常住民、民有不动产、草根经济兴、民富又强镇”的发展格局。二是按照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目标,积极启动新型社区建设。如:富平县在城关、淡村、庄里启动了4个新型社区建设,蒲城县已经在孙镇、高阳镇建设2个新型社区。三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11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04.26万人,参合率达97.1%。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44.99万人。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4平方米,增长3.9%。争取中省资金,开展新农村安全饮水、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生态环境治理等工程,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三)高起点规划建设园区,快速带动城乡发展。一是科学定位,工业集中区规划布局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其中,韩城龙门工业集中区以煤及煤化工为主导产业,高新区、经开区以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全市形成了13个特色园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13个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0亿元,基本满足了入园企业的需要。三是工业集中区规模大、企业多。目前全市13个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已建成面积78平方公里,入驻企业786户。其中已投产企业644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9亿元,上缴税金24亿元,安置就业11万人。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0%以上。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助推城镇化发展。2011年,渭南市新建省级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2个,目前拥有省级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6个;设施农业加快发展,设施蔬菜面积39.22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设施瓜类面积27.78万亩,占瓜类总面积53.8%。以澄城、大荔生猪,合阳、临渭奶牛,富平奶山羊,蒲城肉鸡为代表的优势畜禽生产基地逐步建成,2011年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67.28亿元,增长10.5%。现代农业为发展注入活力,助推了城镇化发展。

(五)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近年渭南市实施了住房、创业、就业、保障四项工程。先后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3万套,建成安置房1.7万套。依托全市28个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和39个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农民进驻创业。对进城农民实行免费培训,优先解决安置就业。此外,还围绕进城农民的就医、养老等需求,在全市扩建5个医院、18个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0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改扩建5个敬老院、26个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183个社区服务站,使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了进城农民的需求。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讲,近年渭南市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整体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与省上要求和群众愿望有差距,还存在建设资金短缺、土地粗放、低效利用等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发展统筹不够。2011年,全市城镇化率为33%,分别比全国、全省水平低18.27个百分点、14.3个百分点,在全省属较低水平。蒲城县、大荔县、富平县等70万人口大县,城镇化率分别为18.61%、21.17%、27.46%,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3.12%,临渭区人口90万左右,城镇化率在全省同级别区中位置也偏后。在建设上,重城市建设轻集镇建设、重新区开发轻老城改造、重开发建设轻产业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产

业上,绝大部分镇域缺乏工业支撑,特色产业覆盖面不广,批发零售、个体运输等服务业发展层次低,农民进城进镇安居就业的渠道不广,城镇化进程速度不快,城镇发展统筹不够。

(二)三次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推进乏力。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28.97亿元,较上年增长15%。其中,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47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545.19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323.31亿元,增长10.9%。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为15.6:53.0:31.4。人均生产总值19424元,比上年增长14.8%。尽管纵向同历史相比渭南市发展很快,但是横向与兄弟地市相比,渭南市二、三产业总量、三产增速、人均生产总值与全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要求相差较大,还不能对城镇化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三)建设用地指标少,城建资金短缺。对照城市规划,渭南市城镇化建设用地仍然存在着土地储备较少、征收任务艰巨、用地指标不足三大问题,城镇建设用地的压力非常大。同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资金缺口量大、融资模式单一等突出问题,直接制约了各项建设的顺利实施,影响了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和质量。

(四)城镇规划不超前,辐射带动不强。城市供水、电力、电信等地下设施和城市绿化、停车场等规划不到位,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各县市区的老城区村组统建的庄基量大面广,拆迁难度大,改造困难重重,建设进度缓慢。大部分镇由于没有政策支持,规划缺失、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薄弱,支柱产业聚集较弱,信贷资金投入微乎其微,服务功能不足,辐射带动功能不强。

(五)政策缺乏资金支持,措施还需完善落实。近年省市先后出台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有关政策制度,但是由于此项政策制度对农民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权益的资金补助来源没有明确,资金补助无法兑现,大部分农民对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还处于询问观望阶段。同时,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公安部门办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手续的农民及办理落户的外来人员还不多。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户数、人口数在公安部门和人社部门还有差异,还有待协调解决。随着城镇和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张,原有的城乡划分范围已经很模糊,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很难划分,现在还没有部门适应渭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牵头界定划分。民政部门对各县市区的城中村、城边村、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中行政村组名称尚没有组织实施像西安城中村那样的改村组名称转为城镇社区名称的统一安排活动。

(六)农村宅基地不断扩大,分散居住不适应形势。省政府研究室在2011年对关中地区和天水市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认为:一是耕地流失,人均逼近红线。关天区受访农户宅基地平均占地0.5464亩,常住人口平均为3.25人,户均1.21处宅基地;近5年被调查村庄耕地每村平均减少283.87亩。农村人均耕地减少的原因中,39.2%是因宅基地增加所致。2000年关中地区人均耕地1.16亩。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下降到0.627亩,低于联合国提出的0.7965亩的最低警戒线。二是劳动力大多进城务工。农村16-40岁的精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经商,80后、90后年轻人几乎不愿回乡务农。村庄的留守人口基本是老人、儿童和妇女,最需要解决的是留守儿童教育、老年人养老医护及农村治安等问题,而集聚生

活或社区生活的服务社会化功能能够有效化解这些问题。三是农民集中居住意愿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村庄撤并集中居住的占19.7%,集中住在像城里人一样的楼房内的占19.7%,楼房现代设施齐全的占14.7%,社区内有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商业服务区的占38.9%。这些数字表明,农民总体上愿意集中居住并享受现代生活。

三、今后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研究探索,不断克服和改进。

(一)发展第一,三化同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渭南市独有的“关中—天水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和“晋陕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个国家级经济区叠加地级市为契机,积极把握西安大都市规划圈和陕西东大门建设的政策机遇,认真实施《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工业化为先导,以城镇化为载体,以农业现代化为支撑,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优化人力和土地资源在城乡配置。树立城乡资源一盘棋观念,打破条条框框,推进农村居民进城,增加城镇人口,减少农村人口,调整人力资源在城乡分布,提高社会效率。整合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在城镇实施旧城老城改造,提高单位土地人口承载量;在农村,撤组并村,减村进镇,减少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增加农村耕地,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优化土地使用,提高利用效率。通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优化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商品资本在城乡配置,提高整体社会效率。

(三)完善政策,筹措资金,破解城镇化土地、资金困局。一是破解体制障碍,不断完善政策。以农民进城落户为核心,统筹出台土地增减挂钩、土地征收补偿、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操作办法,解决农民身份、居住地变更的体制性障碍。凡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本地农民及办理落户的外来人员,实行与城镇居民统一的就业、创业、养老、医疗、教育、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待遇,使他们能就业、有房住、有学上、有保障,真正融入城镇,变为城镇居民,不断解决农民进城落户和建设用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二是宅基地置换新房,农村居民就地城镇化。转换思路,仿效城中村改造经验,将农村居民就地转移到中心城市、县城和镇驻地,农民原有住宅可折价置换社区新房,置换出来的村庄土地可以还耕,也可以经营开发。在宅基地置换新房时,要同步推动农村居住社区、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努力取得耕地不减、农民负担不增加、乐业有保障的成效。同时,还要在土地流转、管理体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建设投融资方式、小城镇扶持政策等方面创新,有效破解土地、资金、出路等难题。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农村土地交易试点。向中省争取政策支持,建立市县级农村土地交易试点,试点主要负责农村宅基地复垦农田,复垦农田指标转化为城镇建设指标,面向社会公开拍卖转化指标,以拍卖指标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以拍卖所得资金补偿农民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在农村居民进城落户中,实施土地部门核查农民退出土地、人社部门办理进城进镇手续、公安部门转办户籍、财政部门兑付补助、纪检部门监督检查等联动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创新思路,拓宽城乡统筹融资渠道。争取中省将渭南市列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争取国家银行等贷款,引导社会资金向重点镇、小城镇倾斜,鼓励民营企业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兴办小城镇基础实施和公益事业。

(四)统一规划,重点布局,加强城乡一体化格局。统一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调控和集约开发城乡土地,重点抓好“131”城乡统筹示范工程,全力推动富平城乡统筹省级示范区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渭南-华阴、富平-蒲城、韩城-合阳-澄城等城乡统筹示范带建设,加大太华湖统筹城乡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力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100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一是抓好城镇总体规划、土地总体规划,加强城镇和土地总体规划的衔接,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城镇、产业和土地布局,优化耕地和建设用地,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一、二、三产业。二是科学编制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规,编制经济发展规划,统一安排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安排公共活动用地,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四是在省级重点示范镇、省级重点镇的基础上,再规划确定一批市级重点镇,从政策、土地、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对建制镇住房建设和农村宅基地停止审批出台具体意见,并予以统一规范指导。

(五)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做美中心城市。实施中心城市“东进北扩”、西渭一体化发展战略,拉大城市骨架,拓展城市空间,促进融合发展。加快“一城三区五组团”建设和华县撤县设区步伐,强化公共设施对接共享,推进西(安)渭(南)城际轨道建设,提升中心城市组团路网通达水平。加大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大水、大绿、生态、宜居新城市。二是做强县城。率先发展韩城、华阴、富平、蒲城、大荔等次中心城市,持续提升澄城、合阳、潼关、白水等县域中心城市。完善天然气、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三是加快重点镇、重点示范镇建设。抢抓全省实施重点示范镇建设的机遇,市县联动,将重点镇、重点示范镇建设与移民搬迁、撤乡并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等工作有机结合,完善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特色产业和人口聚集,在交通干线节点、重要工矿区、旅游商贸集中区等,建成一批人口规模8-10万人、经济总量10-20亿元的重点镇、示范镇、特色镇。四是推动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建设。按照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的要求,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加快土地流转,建设设施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

(六)多措并举,减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继续撤乡并镇,开展撤组并村,减村进镇,减少乡镇村组数量,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城镇人口。二是改善城镇就业创业环境,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吸引农民转化身份和职业,积极进城进镇。三是组织参照西咸新区模式,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对开发区、各类园区规划范围内的乡镇实施托管,将其中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实现门口就业。四是建议住建部门、民政部门、公安部门、镇街道办乡等部门牵头界定划分城镇和农村范围,明确区别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民政部门根据划分将各县市区的城中村、城边村、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中行政村组名称调为城镇社区名称。公安部门根据划分和名称变动对户口簿登记记录进行调整,将有关农民转为城镇居

民。五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畜牧生产基地,加强农民培训,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

(七)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一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便民利民、服务城乡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养老、家政、休闲娱乐、体育保健、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开拓新服务,适应新需求。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服务领域。二是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坚持把扩大就业创业放在优先位置,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培训、服务三位一体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创业就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保证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统筹教育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提高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后的工作技能。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设计、建设、管理和分配,使之成为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第四篇:在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15日)

同志们:

最近,市上先后召开了统筹城乡发展大会、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按照上级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下面,我就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后面,王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一、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目标,不断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市考指标总体向好。据统计,12项市考指标中,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264亿元,占年任务的174.2%;园区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亿元,占年任务53%,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3080万元,占任务的50%;招商引资完成投资3.5亿元,占年任务的70%,其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占任务的60%;财政收入完成2194万元,占年任务的65.2%;节能减排指标中,COD排放完成210吨,SO2排放完成6吨,分别占年任务的87.5%和60%;规模工业产值完成6.03亿元,占年任务的50%;农民人均期内现金预计收入2360元,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预计可支配收入6996元,增长26.8%。全县安全生产四项控制指标均为零,没有发生一起赴京访、赴省集体访和群体性事件。在有欠账的指标中,生产总值完成7亿元,占年任务26.3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5亿元,占年任务的42.57%;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13亿元,占年任务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98亿元,占年任务的47%,没有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二)产业特色更加明显。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四大”主导产业优势凸现。今年全县夏粮喜获丰收,总产达到4.6万吨,其中小麦收获面积18.89万亩,较上年增加3410亩,平均亩产达到284公斤,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结合百万亩经济林建设工程,春季完成苹果新栽2.9万亩、核桃等干杂果1.6万亩、葡萄等时令水果1.65万亩,全县水果总面积达到63万亩,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积极实施畜牧倍增工程,建成了润镇甘沟万头生猪养殖专业村,全县大家畜存栏2.17万头、生猪存栏6.3万头、羊存栏14万只、家禽存栏53.7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3976吨、2670吨和1.18万吨,发展势头强劲;蔬菜产业继续壮大,建成无公害大露菜生产基地620亩、设施蔬菜大棚50棚,全县无公害大露菜和大棚蔬菜分别达到3.4万亩和1480亩,卜家黄瓜和西红柿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工业强县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增长。截至6月底,全县果品(汁)企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建材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煤炭工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的22%、16%和18%,工业支柱产业更加稳定。“旅游大县”建设稳步推进,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增强。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7万人次,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61万元,增长26%,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效益。

(三)项目带动全面提速。上半年,共包装储备项目7大项、84个子项,计划投资126.8亿元;申报省发改委项目库项目20个,涉及资金1.79亿元,实现到位资金6089万元;年初安排的60个重点项目(新建项目57个),已开工建设54个,完成投资6.04亿元,占投资计划的55%。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3个,合同引进资金20.06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亿元,其中耀贤矿区煤电联动项目、美恩乳业项目等5个项目投资在5亿元以上,春花山生态观光园项目、随缘果深加工项目等新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项目建设的全面推进,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全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共实施项目12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2个,投资额同比增长116.3%。

(四)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生态园林山城十大工程顺利推进,县城增绿扩绿工程全面竣工,仿秦汉风格街景整治、碑林公园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社保大楼建设、县城亮化美化等工程均完成了60%以上的实物工作量,大店新区、体育馆、信合大厦、工业园区等建设工程前期工作基本结束,陆续开始建设。润镇重点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200万元,搬迁安置群众78户312人,拆除建筑物4800平方米,复垦平整土地65亩,八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当中,镇区发展框架初具规模。各乡镇不等不靠,坚持自筹资金与吸引社会资金并重,主动开展街道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小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承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三告别”工作扎实推进,采取项目资金捆绑与鼓励个人自主建房相结合的办法,完成了489户、2213人的“三告别”建房任务,占市上考核任务的57.2%;开工建设农村人饮工程10处,卜家城前头、十里塬张家、方里强村等7处工程已全部竣工,解决了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结合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新铺筑农村砂石路50公里,固洪公路和铁南公路改建工程正在路面铺油,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社会建设不断加强。教育安全投入进一步加大,为全县43所中学、中心校和中心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设备240台套,配备专职校警87名;扎实开展校园周边流动饮食摊点整治行动,严把蛋奶储藏、保鲜、加工关,全县享受免费蛋奶的学生达到3.42万人,没有出现一例食品安全事故。高考质量继续提升,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461人,连续四年实现了正增长。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建成村级规范化卫生室75个,马家卫生院门诊楼和县中医医院住院楼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全县乡镇医院192种基本药物实现了“三统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报付范围扩大到15个乡镇卫生院和74个村卫生室,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向2.15万人发放城乡低保金1040万元,安排医疗救助资金86万元,救助大病患者460人。秦庄乡新农保试点初现成效,796名60岁以上农村老人享受到新农保政策的实惠。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推进,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402人,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

从整体上看,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经济指标增速还处于较高位次。但是,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中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受4月份低温冻害和6月份冰雹灾害的影响,预计全县苹果产量和优果率将会有所下降,加之生猪价格的持续下跌及养殖成本的上升,制约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不利因素增多。二是由于严格的项目审批制度和资金筹措等问题,全县项目开工率虽然较高,但建设进度普遍缓慢,影响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三是煤矿生产、道路交通、防汛防滑等领域潜在的安全隐患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强化领导,夯实责任,确保今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安排

下半年,是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部门必须盯紧全年目标,强化时间任务观念,突出重点,倒排工期,夯实责任,统筹推进,不折不扣地抓好工作落实。

(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抓紧制定 “十二五”规划。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组织编制好全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一要认真总结,明晰思路。各乡镇、各部门要客观分析 “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紧扣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思路,充分体现注重扩大经济规模、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注重民生改善、注重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二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要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突出生态经济强县建设、产业基地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合理确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战略重点。三要集思广益,科学编制。县发改部门要抓紧修改完善全县“十二五”规划,县上将组织进行讨论,充分征求意见,使规划更具可行性和操作性,成为指导今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各乡镇、各部门也要主动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编制各自专项规划,按相关程序进行审批。

(二)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乡建设品位。一要加快县城重点工程建设。上半年,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县城重点建设工程任务欠账较大。各项目包抓部门和建设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克服困难,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加强资金筹措,千方百计赶进度、促工期、保质量。大店新区建设工程,要抓紧办理有关土地手续,做好拆迁赔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全面启动建设;仿秦汉风格街景整治工程,赶7月底要全面竣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和西新街住宅楼建设工程,8月底前必须完成主体工程;信合大厦工程,要加快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廉租房二期建设工程,要赶在市上考核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碑林公园建设工程和甘泉宫大酒店装修工程,要加快各项工作进度,争取国庆节前夕投入使用。二要着力改善城镇面貌。胡家庙、官庄、马家、石桥、方里等国道沿线乡镇和区域中心城镇,要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围绕商品集散、物流服务、餐饮住宿等方面,进一步繁荣区域经济;润镇重点镇建设,要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步伐,统筹安排机械和人员,大干80天,润镇客运站8月底前要交付使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主体建设、南北大街拓宽改造、商业步行街、垃圾转运站等工程赶9月底前必须竣工,迎接全市城镇化现场会观摩。三要加快推进“三告别”工作。要科学规划新村选址,建房用地以村中空闲地为主,尽量不要占用耕地,并严格按照有关土地政策进行审批。要加大项目资金捆绑力度,全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积极争取上级包扶单位支持,动员企业帮扶、部门包建,努力推动搬迁工作均衡开展。要严格程序,规范运作,优先安排特困户建房,争取赶10月底完成今年特困群众的搬迁任务。凡涉及“三告别”建房的,政府免收一切能减免的费用,进一步调动群众自主建房积极性,确保全面完成854户3732人的市上考核任务。

(三)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努力壮大县域经济规模。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扎实做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煤炭资源勘探开采、旅游重点景区项目的包装工作,加强宣传推介,努力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同时,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参加省市组织的投资促进活动,主动赴外招商项目,对接项目。要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华泰果品包装材料生产及光电自动分选线项目要在8月底完成设备安装任务,中华随缘果深加工项目要在7月下旬开工建设,春化山生态园建设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今年“十一”期间对外开园;奇瑞果品保鲜、光电分选及包装材料生产线等未开工项目,相关责任部门要加强协调,积极衔接,配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动工建设。要紧紧抓住正在洽谈的冠之源蜂产品深加工项目、日本怡生服装加工项目,加紧对接推进,力争早日落户。二要壮大工业经济规模。要狠抓现有工业企业提产增效,切实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监测与指导,准确掌握全县18户规模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积极帮助两个果汁企业在新的榨季开足马力,挖潜增效,赶产超产。要加快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安子哇煤矿二号井赶7月底完成设备安装工作,开始试运转。姜家河煤矿、瑞肽腐殖酸肥等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要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进度,姜家河煤矿赶8月中旬要达到试运营,瑞肽腐殖酸肥生产线7月底要正式投产,努力扩张工业总量。要注重规模企业的培育工作,力争姜家河煤矿、瑞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户企业纳入规模工业行列,进一步提升规模企业产能,增加工业总产值。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做好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前期准备及通讯有线电视光缆架设埋敷工作,全面完成园区供水站尾留工程任务,完善园区功能,形成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要做大做强富民产业。果业方面,依托现代农业苹果产业项目,大力推行 “灯、板、带、网”技术,建成“五配套”生态果园2万亩,建设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方232个1.8万亩,实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基地认证5000亩,全面提升果业生产水平。畜牧业方面,坚持企业集中饲养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并重,赶11月底,每乡镇新建千头以上标准化养猪场1个,带动全县年末生猪存栏达到18万头;抓住陕西美恩奶源基地建设的机遇,加大金融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不断巩固奶山羊发展成果,确保全县奶山羊存栏稳定在12万只以上;进一步优化畜牧产业结构,笼养鸡、肉兔年末存栏要分别突破100万只和53万只。设施农业方面,采取群众自筹和项目支持相结合的办法,以润镇、方里、秦庄、石桥、铁王等乡镇为重点,年内新建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基地1800亩,全力创建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粮食生产方面,要抢抓农时,全面完成6万亩晚秋复种工作任务,切实加强地膜玉米、荞麦、豆类等秋季作物田间管理,夺取秋粮高产稳产,确保粮食安全。四要积极发展旅游产业。要围绕旅游大县建设,加大招商力度,项目资金跟进,金川湾石窟保护工程赶10月底全面竣工;仲山生态森林公园建设完成景区大门、停车场、望山楼和大峡谷酒店基础设施配套任务,不断提高景区接待能力。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城镇化成果,积极发展住宿、餐饮、洗浴、娱乐、商流服务等旅游相关产业,促进区域第三产业健康发展,确保全县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 5.66亿元。

(四)统筹城乡项目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半年,全县项目开工情况良好,但还普遍存在进度缓慢的问题,要全面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好民生八大工程项目衔接和资金争取工作,对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官(庄)礼(泉)路升等改造、乡镇卫生院建设等省市没有下达的项目,切实加强跟踪联系,争取项目落实;对已开工的项目,要加强建设资金和质量的动态监管,科学推进,全面完成项目建设目标任务。要建立重点项目建设月、季度和重要情况分析报告和督办制度,对县城体育馆、PIC种猪养殖场等进度缓慢的项目,主管领导和包抓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现场办公,加快进度,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对政府投资项目和公益性项目,各承建部门要尽快与上级主管部门对接,积极做好争取项目审批工作,力争建设资金早日下拨,项目早日开工,形成实物工作量。县工商、税务、发改、国土、环保、城建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作,热情服务,限时办结,对全县所有重点项目按建设性质认真进行分类,及时督促各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尽快完善项目注册、立项、环评、土地报批“四项审批”手续,确保各项目的实际投资量纳入市上统计考核范围,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实现增长。下半年,正处于省市对明年各类项目审批立项的关键时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利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机,深入研究各类政策和投资机遇,加强与县发改部门沟通,主动同省市业务部门衔接,全力做好明年乃至“十二五”期间项目的包装和申报工作,力争有更多的项目纳入省、市计划大盘子。

(五)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着力改善社会民生。继续加强教育保障建设,赶秋季开学前全面完成冶峪中学、方里中学等7所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就学问题,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班)率达到60%以上。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督促指导已建成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启动门诊报付工作,进一步方便农村群众;深入开展卫生监督规范年活动,加大“黑诊所”打击取缔力度,努力营造放心、安全的医疗卫生环境。全面做好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工作,严格标准,加大投入,赶10月份市上初验前,各种硬件建设和资料收集整理要全部到位;继续加大“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力度,确保重点对象“三查”到位、“两清”彻底,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济和大病医疗救助活动,积极做好今年新入学贫困大学生资助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绝不能出现一例因病返贫、因贫失学现象。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特别要做好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化解社会矛盾,切实保障社会民生。

(六)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车匪路霸、农村黑恶势力等,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增强城乡居民的安全感。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矛盾处置原则,严格落实各级信访案件定期回访、突出问题领导包抓和责任追究制度,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信访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煤矿、非煤矿山、校园、食品药品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切实加大危险路段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加强巡逻值班和路检路查,严厉打击无证驾驶、超速超载、客货混装和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不断遏制交通事故发生。当前正值汛期,县水利、国土、住建、教育等部门要逐级落实防汛责任,完善防汛预案,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加强防汛值班,派驻专人严密监控水库、淤地坝、主要河道、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在建工程、厂矿企业、学校等重点区域,确保如有汛情,及时进行化解和处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同志们,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和衷共济,求真务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第五篇:市委副书记在统筹城乡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小编推荐)

在XX镇统筹城乡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 XXX同志们:今天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参加在这里举行的XXX镇统筹城乡发展动员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全市三级干部大会精神,研究和布署XXX镇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XXX镇近几年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今后要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全镇经济发展。在此,我简单谈一下几点想法:

一、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信心。过去的一年来,XXX镇党委、政府班子紧紧依靠全体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克服了非典、50年不遇的干旱以及电力紧缺等种种困难,在工业经济、园区建设、企业改革、招商引资、“三农”工作、集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成就为今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XXX的广大干部群众要以这些成ㄆ鸬悖芙岢晒Φ木椋喂淌髁⑵鹜吵锍窍绶⒄沟男判模弑曜肌⒀弦螅≡谌蟹段诼氏仁迪秩嫘】瞪缁帷?o:p>

二、正确把握发展形势,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措施。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竞争异常激烈;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人民生活已经实现小康,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十六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面对这些新的发展,我们要以统筹、整合、提升的新理念,面向世界、立足长远、放眼未来的新视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亲民、富民、爱民、为民的新形象,来谋划发展,作好决策。当前,XXX镇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具体工作就是要搞好贯彻“三干”会议精神的试点工作。XXX的试点内容包括园区质量提档升级、集体资产管理及失土农民社会保障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既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也是今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点,很具有借鉴意义,值得在面上推广。因此,各级各部门、全体干部群众要以新的发展观、长远的稳定观来加以认识,要从增强执政意识和提高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重视并切实做好试点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铺平道路。

三、切实加强领导,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要着眼于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努力以好的精神、好的作风、好的方法,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各项工作。XXX的党政班子团结互助,善于系统思考,工作能力较强,带领XXX十万群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今后仍要继续加强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特别是抓好村级班子党政“一把手”的执政能力建设,要选拔一批真正有能力、会工作的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喊响“向我看齐”的口号,在全社会形成树正气、干事业的良好风气,建设出一副优秀的党政领导班子和村干部班子,在这副班子的带领下完成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下载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酒都宜宾是“长江第一城”,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金沙江、岷江、长江在此交汇。全市辖1区9县,幅员......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 摘要:推进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实现城乡统筹,实现人口、劳动力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移和调整,可促进和加快城市的发展步伐。要以高起点规划......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孙景淼(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为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

    1、加快统筹城乡综合改革 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

    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温州发展还存在很......

    “十二五”期间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研究专题调研报告

    “十二五”期间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研究专题调研报告崇信县“十二五”期间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研究专题调研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汇报

    X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工作汇报中共X市X委 X市X人民政府(2016年2月14日)根据考核要求,简要汇报两个方面:一、工作完成情况今年以来,我X按照市委、市政府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

    城镇化与统筹城乡发展文稿集锦(10篇)

    城镇化与统筹城乡发展文稿集锦 1.中西部城市资源市场化配置思考 2.发挥北海自身优势与整合城市资源的研究 3.城市资源资本化途径探析 4.城市资源是最大的国有资产 5.如果城......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耀州区总面积1542平方公里,总人口近26万人,下辖10个建制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189个行政村,城镇居住人口达到6.3万多人。创国家级小城镇示范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