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合集)

时间:2021-02-28 13:4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加速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把固原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和文化旅游城市

——在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大会上的讲话1

这次推进城镇化工作会议,是继全市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之后,市委、政府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建市十多年来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加速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把固原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和文化旅游城市,为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牵引力。城镇化是以工业化为主要动力,人口向城镇迁移集中、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社会形态和民众生活方式向城镇形态转型的过程。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一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早在古希腊,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讲过:“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我们一定要站在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和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提升城市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继工业化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核心战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断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联合国报告称,城镇化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事件。2008年全球城市人口首次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全球52%的人口36亿人居住在城市,预计2050年将超过70%。前几天我看了一份资料,讲全球城市化进程。公元1000年(北宋)-1500年(明朝),整个欧洲2万人以上城市从43个发展到107个,平均8年出现一个城市。14世纪(元朝)法国巴黎只有5.9万人,英国伦敦3.5万人。1800年清朝嘉庆5年,全世界城市化率3%,1900年14%,1990年45%。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从19世纪工业革命后开始的。1949年我国城镇化率只有10.3%,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进入到以城市社会为主体的新时期。1958年宁夏成立之初全区城镇化率只有12.2%,1978年为17.2%,2012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0.67%,居西北第一,基本与全国处于同步水平。近年来特别是自治区实施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以来,全市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市委、政府编制并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固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市区建成区和在建面积扩大到44.1平方公里,4县县城建成区总面积25.5平方公里,全市城镇总人口达到53.8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34.85%,五年年均提高1.9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速度高0.5个百分点,比全区平均速度高了0.63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产业培育势头良好,城镇管理不断加强,城镇品位进一步提升。我市荣获自治区园林城市称号,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被命名为“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彭阳县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文明县城”。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城镇化发展的差距是很大的,城镇化率分别比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低17.7和15.8个百分点,比区内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低38.3、35.7、5.1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差距导致了综合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区域竞争力上的差距。中国社科院2010年全国294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我市排名290位,倒数第五,比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庆阳分别落后212位、70位、9位、18位、87位。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培育整体竞争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从全球经验看,城镇化快速发展均会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城市是美国经济的心脏,美国最大的100个城市仅占12%的领土面积,但居住着三分之二的人口,创造出gdp的75%。高度城镇化是韩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2011年韩国城镇化率达到91.1%。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gdp将提高2.25个百分点,带动就业比重上升0.77个百分点,带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0.77个百分点。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严重滞后,是长期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也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我们必须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来抓,加快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拓展持续发展空间,引领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信息化。我们讲扩大内需,最大的内需就是城镇化。据测算,我国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按照全市150万人的基数,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增加1.5万城镇人口,带动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我们必须顺应趋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激发和释放巨大的生产性投资需求和生活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与全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新型城镇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2012年底,我市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为65.2%,23项指标中综合实现程度低于60%的有10项,经济总量、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扶贫攻坚等差距大、任务重,尤其是城镇化水平与全面小康60%的目标相差25.15个百分点,在未来的8年时间里必须每年增长3.14个百分点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值,压力非常大。解决这些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进一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多种生产经营活动,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确保到2020年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全面提升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根本举措。虽然我市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区内和周边各市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经济周刊》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率排名中,我市城镇化率排名266位,城镇化质量排名216位。具体表现在:一是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全市域城镇化发展规划系统性不完善,控制性规划层次低,土地、产业、水利、住房、文化、教育、卫生、社区等规划衔接跟进不够,规划执行不够严格,违法违章私搭乱建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旧城改造任务繁重,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尤其中心镇规划建设滞后,聚集人口和产业能力差。三是城镇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工业发展滞后,文化旅游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缓慢,缺乏大项目支撑带动,城镇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的原动力不足。四是城镇的品牌和特色不明显,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低层次建设、重复建设的问题普遍,城镇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脏乱差”的问题依然突出。五是体制机制不活,城镇化投融资渠道单一,金融支持和社会参与度不高,城镇建设用地制约因素多,征地拆迁成本高,城乡二元分割的结构还没有打破,农民就业创业等保障性政策不完善。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

二、明确方向,准确把握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新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国际城镇化发展经验来看,当城镇化率为20%-30%时,城镇化处在初始阶段;当城镇化率为30%-70%时,城镇化处于加速发展时期。按此规律判断,我市城镇化已步入加速发展时期,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是党的十八大把新型城镇化上升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基本编制完成,国家将从户籍、土地、住房、财税、就业保障、地方投融资等改革着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二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扶贫开发、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尤其国家批准启动了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倾斜扶持政策更加密集。三是自治区延长了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扶持政策期限,提高了扶持标准,从今年起,自治区每年拿出20亿元资金支持南部山区一市八县的城市建设。自治区政府制定实施了《宁夏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我市新型城镇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四是市第三次党代会把区域中心城市带动确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战略之一,全市上下思想认识更加统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条件和优势明显。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央和自治区政策的新取向、城镇化发展的新规律和固原发展的新特征,在国内外大趋势中谋划新型城镇化,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大目标中推进新型城镇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民生为根本,以规划为龙头,以生态为依托,以文化为灵魂,着力构建中心城市、大县城、中心镇和幸福村庄“四位一体”的城镇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强化城镇管理,强化机制创新,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聚集力和辐射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四化同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把固原建设成为宁南区域中心城市、西部地区生态园林和文化旅游城市。

主要目标:到2017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65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50%,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示范市。到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85万人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60%,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这是城镇人口计算口径是按常住人口统计)

发展定位:战略定位是建设宁南区域中心城市。立足西安、兰州、银川市交通交汇中心的区位优势,把固原全域作为一个中心城市来规划,主动融入周边经济区,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把固原市建设成为集工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宁南及陕甘宁毗邻地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特色定位是打造生态园林和文化旅游城市。用足用好“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金字招牌,突出“红色六盘、绿色固原、避暑胜地”城市形象,加快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西部地区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

原州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突出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商贸流通、产业开发功能,着力打造宁南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西吉县突出打造回乡生态文化县城;隆德县突出打造文化旅游县城;泾源县突出打造休闲避暑旅游县城;彭阳县突出打造生态园林县城。

三、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新型城镇化是推进人口聚集、产业升级、功能完善、环境宜居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强化开放思维和现代城镇理念,坚持城镇集群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全面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龙头,决定着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我常讲三句话:规划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规划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说明了规划的重要性与严肃性。一要高起点完善规划体系。这次市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填补了我市全域城镇化方面系统性文件的空白,但需要配套跟进的还很多。要在去年自治区批复实施的《固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各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根据城镇化发展定位和城镇对人口、资源的承载能力,围绕中央和自治区战略部署,加快城市控制性详规和专业规划的编制,加快中心镇、幸福村庄的规划编制,加快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住房保障、城市文化、交通体系、教育布局、卫生服务、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专项规划和制度的配套跟进,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行性。二要突出城市个性和鲜明的文化特色。特色是现代城市的品牌和生命。一座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缺乏特色,就没有生命。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推进新型城镇化,绝不能盲目求大求洋和照抄照搬,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否则,就会千城一面、失去优势。固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秦代置县,至今已有2340年的历史(从秦惠文王十一年,即前327年,秦在宁夏南部设立的第一个县乌氏县算起)。从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到伟人毛泽东,都在固原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创造历史、留下足迹。固原的文学、绘画、书法、石刻、戏剧艺术在西北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要从固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文化为灵魂,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底蕴和内涵,突出秦汉唐和伊斯兰风格,提高城镇的文化品位;要坚持生态为依托,体现生态园林特色,规划设计空间布局和人居环境。形成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和建设特色,塑造形象,打造品牌,提升品位。今后,规划、建设、发改等部门要严格把关,对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调、高度等都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与城镇主色调不符、没有特色和品位的项目一律不准建设。三要依法加强城镇规划管理。欧洲一些城市“一张图纸管百年”。要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律刚性。要建立健全规划质量审查机制,县(区)也要成立城乡规划委员会,重要规划必须经过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后按程序报批,中心镇和幸福村庄规划实行市政府审批备案制。要将规划监督检查贯穿于规划管理的全过程,加大对规划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和随意变更已批准的规划,保证项目建设按规划进行。要加大对城镇规划区的管控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章建筑,真正把城镇规划管理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同时,要把村庄规划管理摆上重要日程,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解决农村村庄规划的“真空”问题。市人大和各县(区)人大要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能因领导人的调整变化而随意变更规划。

(二)坚持集群发展,科学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集群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坚持组团式、集约式、内涵式发展路子,按照“1411”的格局,构建以市区为核心、四县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支撑、幸福村庄为补充的“四位一体”城镇化体系,打造优势突出、城乡协调、合理分工、功能互补的宁南城镇集群。“1”,就是加快推进以原州区为核心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是我市新型城镇化体系中的核心。要以大交通、大生态、大产业、大配套为关键,改造老城区、完善新市区、开发西南新区、建设西部轻工产业区,拓宽发展空间,科学布局产业,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市区的首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2017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承载能力达到50万人,进入中等城市行列。“4”,就是加快推进4个大县城建设。加大西吉、隆德、泾源、彭阳4个大县城建设力度,发挥好大县城承上启下、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要科学定位,突出优势,彰显特色,认真实施好城市扩容提质工程,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高水平推进规划建设,提高县城对人口、生产、技术等要素的集聚能力和对乡镇、农村的带动能力。到2017年,西吉、隆德、泾源、彭阳4县城人口承载力分别达到15万人、6万人、3万人、8万人。“1”,就是规划建设10个中心镇。中心镇是连接中心城市、大县城和农村的纽带。要总结推广原州区三营镇、张易镇和泾源县六盘山镇建设经验做法,从今年起,每个县(区)做好2个中心镇规划建设,以交通节点型、旅游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商贸流通型为重点,集中打造原州区三营镇、张易镇,西吉县兴隆镇、将台乡,隆德县沙塘镇、联财镇,泾源县泾河源镇、六盘山镇,彭阳县古城镇、王洼镇10个中心镇,每个镇人口承载能力达到2-3万人。“1”,就是规划建设100个示范幸福村庄。要按照“沿路、近城、方便”原则,在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人口集聚的地区规划建设100个幸福村庄,每个人口规模达到1000-3000人。各县(区)要在现行试点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建设、全面推进,实现道路、供排水、清洁能源、垃圾处理和优美环境“五到农家”,努力建成设施配套、产业支撑、规模适度、生态优美的新农村。

(三)坚持产城融合,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力支撑。产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要坚持“四化”同步,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并重并举,培育和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一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工业是城镇的主要动力,城镇是工业的主要载体。要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培育壮大“四大产业”,加快中铝固原煤电铝一体化项目进程,扶持重点骨干企业,做强城镇产业支撑。要把园区作为城镇的重点布局内容,今后,工业项目一律向园区集中,园区一律向城镇布局,城镇规划要为园区预留土地,围绕工业发展需求优化空间布局,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新区轻工产业园和各县(区)产业园区建设,以产业的增长促进城镇的扩张。要把工业园区作为城镇的功能区进行规划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周围教育、卫生、文化、金融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功能,确保建成一个园区,形成一个城镇功能组团。二要加快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按照生态园林和文化旅游城市的特色定位,突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以“两山一寨”、“两馆一园”为核心,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要引进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开发城镇文化产业。要综合考虑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以泾河源镇为试点,高起点论证规划和争取政策项目支持,打造特色旅游镇。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西兰银综合物流园区、各县城综合物流中心及专业市场建设,提升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档次,着力构建以固原为中心,辐射半径500公里的旅游休闲度假圈、300公里的商贸物流圈、100公里的购物生活圈。三要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要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解放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城(镇)郊型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农业合作组织,走就近就地城镇化的路子。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使农业产业向城镇聚集,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带动人口向城镇集中。

(四)坚持项目带动,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综合承载能力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要抢抓机遇,论证争取一批城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展项目大会战,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一要大力实施园林绿化水系工程。着力打造“四大主题公园、四条生态山脉、四大水库湿地”,即规划建设隋唐文化公园、古雁公园、北海公园、儿童公园四大主题公园,古雁岭、长城梁、东岳山、九龙山四条生态山脉,沈家河水库、海子峡水库、贺家湾水库、中庄水库四大水库湿地。争取3-5年时间,把这些公园、山脉、水库湿地打造成固原的城市新景观、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提高固原市的城市品位和质量。二要构建区域中心交通枢纽。建成固原至西吉、青石嘴至彭阳、福银高速泾源出口至县城等一级公路和兰青高速毛家沟至东山坡段。争取建设宝中铁路复线、灵武鸳鸯湖至平凉高速公路原州区和彭阳过境段等,打通固原与周边地区的高速通道,争取改扩建固原火车站和三营火车站,争取扩建六盘山支线机场,增加航线密度,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有机组成的主体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力。三要提高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北引黄河水、南引泾河水、利用库井水”配套工程建设(简称南水北调工程、北水南引工程、库井改造工程三大水利工程),加快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及受水区配套建设,争取固原扬黄工程向南延伸,认真实施固原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加强对城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水源、供水管网职能体系化建设,确保城镇化供水安全。四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国家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的机遇,实施路网贯通工程,加快市区北环路、东环路、西南新区道路建设和破损道路翻建以及各城镇、村庄交通道路建设,加强城镇供排水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热燃气、防洪、抗震避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天然气入户工程,全面改造升级城乡电网。五要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要着眼于满足未来城镇化发展需求,争取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新型城镇化功能体系。尤其要加强调查研究,科学规划城乡教育、医疗卫生设施布局,扩大城镇教育、卫生规模,不断满足居民教育和医疗服务需求。同时,要加强城乡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五)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让城乡居民过上同质化生活,享受均等化待遇。农民变市民是最具挑战性的改革,而户籍制度是降低城镇门槛的关键。为此,市委、政府从全市新型城镇化长远出发,抓紧制定出台全市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完善推进相关政策措施,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争取实施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试点,解决农民进城门槛过高的问题。现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影响农民进城落户。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争取自治区批准在我市实行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试点。要按照“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原则,深化户籍改革,争取逐步实行和完善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取消农业户、非农业户及其他类型户的登记管理划分,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管理体制,放宽迁移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让农民真正进入城市、融入城市。二是配套落实优惠政策,解决农民落户城镇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相当一部分农民不愿落户城镇,主要是思想上有顾虑,怕失去房屋和土地,担心没有退路,城镇保障政策跟不上。要在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住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根据我市实际,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搞好政策统筹配套,取消依附在户籍上的福利差别,放宽农民变市民后享受的退耕还林等政策过渡时限,建立农民退出土地的激励政策,实现城乡统筹,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全力做好就业创业服务,解决农民进城干什么的问题。如果没有更好的就业、更高的收入,农民就不会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要解决农民变市民问题,首先是就业问题。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推进产城融合,强化产业支撑,为进城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搭建更多就业平台。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调动主观能动性,激发创业精神,引导扶持创业就业,持续提高生活水平。

(六)坚持建管并重,打造和谐宜居的优美环境。城市管理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开放理念、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社会公德意识的综合体现。一要进一步理顺城镇管理体制。要以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为核心,进一步理顺市、区、社区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完善市区共建共管机制,扩大市辖区和社区管理职权,做到权限下移、执法力量下沉。社区是城镇人口集聚的主要方式,也是城镇管理的重心和基础。要重视和加强社区建设,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城市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健全组织,充实力量,强化职能,充分发挥社区在城镇管理和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二要健全现代城镇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城市保洁机械化水平,提高城镇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探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城镇环卫保洁市场化;整合力量,成立综合执法局,开展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严格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违法违章建筑巡查和责任倒查机制,以治脏治乱治差为重点,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要持续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城镇化全过程,以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实施好“四大工程”:绿色屏障工程,以争取国家级生态补偿示范区为载体,抓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移民迁出区生态治理恢复,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构建西部生态屏障,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绿色通道工程,重点抓好全市境内国道、省道、县乡村主干道、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沿线两旁的造林绿化,打造展示城市形象的绿色长廊和道路绿网。园林绿化工程,按照生态园林要求,加大城市主干道、街巷行道、建筑、广场、公园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开展河道整治和两岸绿化,达到一街一景、一园一品。绿色家园工程,加快园林单位、花园小区、生态庭院的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大市民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城镇管理参与度和自觉性。

(七)坚持改革创新,切实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城镇化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必须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瓶颈制约。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深入推进城镇建设和管理社会化、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以政府资金引导、多渠道投入、多形式投资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发挥政府融资平台作用,扩大城镇建设信贷支持规模。创新城镇建设融资机制,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引进社会投资城镇建设。二要创新城乡土地管理使用机制。调整和完善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足用好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增减挂钩政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重点向市区、四县县城和中心城镇倾斜,优先保障城镇建设用地。创新调整置换方式,将生态移民迁出区建设地节余指标用于城镇建设用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利用土地入股,支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规模经营,支持组建农民合作社,连片经营农村土地。三要创新城镇经营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城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向社会资本开放垄断性基础设施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工程建设。创新旧城改造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市场运作、让利于民的原则,充分利用“三旧”改造试点城市的政策,突出规划的约束性、严肃性,强化拆迁安置的公平性、统一性,调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积极性,破解资金和拆迁难题,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四要推行“扩权强镇”试点。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在地理区位优、产业基础好、人口密度大的三营镇、六盘山镇等乡镇开展试点,干部职级高配,管理权限下放,除规划、人事、社保等权限外,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方面下放一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和日常管理等权限,鼓励支持自主发展,打造成发展领先、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小城市。

四、加强领导,凝聚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强大合力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对我们各级组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大检验。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攻坚,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协调,深入研究涉及全市城镇化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为市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城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资金、干部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定时间、定任务、定进度、定措施、定责任,确保一年新变化、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要建立市、县(区)两级城镇建设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制定阶段性政策措施,确保任务有效落实。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习城镇化知识,切实提高抓城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要凝聚工作合力。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各自职责,认真研究,大胆创新,破除体制障碍,合力推进落实。发改、国土、住建、城管、规划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服务指导,推动工作落实。组织、人事部门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点,培育一批优秀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领导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纪检检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为城镇化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其他各部门也要立足实际,主动融入,积极为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支持帮助,真正形成上下联动破难题、步调一致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格局。三要严格考核奖惩。这次会后将下发《固原市推进城镇化进程评价和考核管理办法》,加大城镇化建设情况检测和督查考核力度,检测考核结果将纳入年度岗位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对工作突出的县(区)、乡镇和部门给予重奖。市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小城镇建设资金、500万元奖励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创新。市委、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工作组织督查、通报情况、限期整改,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四要优化发展环境。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持续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树立新形象”活动和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干部作风,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放宽准入条件,清理制约城镇发展和影响农民进城落户的有关政策。要打造居住在固原、购物在固原、餐饮在固原、教育在固原、休闲旅游在固原的消费品牌。宣传、广电等部门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城镇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市委、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市上下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努力开创我市城镇化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固原和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大会上的讲话2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动员部署,在全市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潮。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会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先后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认真学习省委领导同志有关讲话精神,对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讨论稿)》。此稿已在会上印发,待征求意见后正式下发执行。稍后,段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意志,勇于担当,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高潮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站位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准确研判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顺应发展规律,满足群众热望,是一场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充分认识其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传统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是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传统城市化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剧、交通拥堵等诸多“城市病”。推进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克服传统城市化的弊端,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这也是由我们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的省情、市情决定的。新型城镇化“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理念新。新型城镇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城镇体系新。新型城镇化所构建的是四级城镇体系,增加了新型农村社区这一层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县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作用,发挥小城镇的关键支撑作用,发挥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构建各层级城市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现代城镇体系。三是实现途径新。新型城镇化坚持中心城市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并重,强调农民进城和就地转化并行,是包含了农村的城镇化,是包含着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着眼于农民、涵盖了农村,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四是产业支撑新。新型城镇化四级城镇体系的产业支撑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强调产业集聚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密结合,强调现代农业对新型农村社区的支撑作用,将现代农业纳入了支撑新型城镇化的产业体系之中,实现了各层次的产城融合,产城互动。新型城镇化不等于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注重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等于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新村建设,不是简单的迁村并居,是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的社区,实现了农民就地“市民”化。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对于促进持续求进、奋力赶超具有战略意义。

首先,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但从总体上看,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市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在新型城镇化,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也在新型城镇化。我们必须顺应趋势,遵循规律,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大背景下,在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迅速启动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需求,而且能够释放巨大的的生活性消费需求。据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抓住了新型城镇化就抓住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赶超发展的“牛鼻子”。

第二,加快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型城镇化一肩挑两头,一头连着新型工业化,一头连着新型农业现代化,在“三化”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双向带动作用,居于引领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能够加速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能够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市委作出了“两轮”驱动、“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型工业化这一“轮”,我们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狠抓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在逐步做大做强;

新型城镇化这一“轮”驱动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县域中心、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抓得还不够,还不能真正发挥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我们必须把新型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实现资源要素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拓展持续发展空间,引领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促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第三,加快新型城镇化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区域间的竞争主要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比的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我市地处豫鲁冀三省交界,是中原经济区对接京津、融通沿海的前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与功能作用。目前,我市与周边相比,中心城市规模偏小,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作用和综合承载能力不强,与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和承担的发展责任不相适应。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做大做强市、县、镇三级中心城市,培育整体竞争优势,把我市打造成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链接示范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

第二篇: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和全省农房改造建设、中心镇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温州实际,动员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为根本方法,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加快温州转型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是温州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温州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总体上处于全国和全省相对领先的水平,区位、海洋、生态、营销网络、民间资本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体现,温州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要清醒地看到温州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直接的表现就是近年来温州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全省考核中发展指标、水平指标、民生指标排名都是靠后的。温州发展相对缓慢的直接原因是投入不足,“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基本上33%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和民生的改善。

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环境不好。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也表现为硬环境、软环境和形象环境。方方面面的环境都要依托于城市平台这个大环境。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现代社会是城市社会,现代政府是城市政府,现代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竞争。城市作为现代产业、经济、社会的一个载体平台,具有与农耕文明截然不同的集聚规模效应。所以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城市化的发展提升过程。没有城市化的发展,就很难有现代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转型发展。只有城市让人一见钟情,才能集聚流动的高端要素、吸引各种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让人日久生情、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而我们恰恰就在城市化这方面滞后了。

目前我市的农业仅占GDP的3%,即非农产业占97%。我市城市化率为60.7%(这个数据是将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的农村人口包括外来农民工都统计为城镇人口),而户籍人口中非农人口仅占21.5%,两者相差近40个百分点,即现有统计的城镇人口中包括了大量农村户籍人口,这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城镇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人口。他们即使住在城里,也是住在城中村、城边村,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转化为真正的市民。这几组数据说明,从发展的纵向历程来看,我们的城市化大大滞后于工业化,同时我们的城市化也是不彻底的半城市化,与省内其他同类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其表现就更为明显。(1)中心城市能级不高。温州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是浙江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但城

市建成区面积杭州是437平方公里、宁波是242平方公里、温州仅为174平方公里,中心城市集聚的人口,杭州是412万人、宁波是207万人、温州只有140万人。中心城市框架没有拉开,功能不完善不配套,生活成本高,环境脏乱差,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2)村镇离散度大。现在温州虽然形成了大都市的雏形,但这艘航空母舰是由小舢板拼凑而成的,整个都市区基本上就是绵延繁乱的村镇带,现在全市有262个乡镇5407个行政村,村镇数量过多、规模偏小、建设档次很低、布局不合理,不可能形成现代城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城市化过渡性地域大量存在。中心城市大量的城边村、城中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集镇,呈现出“似城非城”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的城乡面貌,最好的地方像欧洲,最差的地方像非洲。(4)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背离。虽然我市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但90%以上还是“离乡不离土”,有非农的生产方式,但户籍身份还是农民,生活方式还处在农村层面。

过去温州模式是在没有资源、没有国家投资的极端困难情况下,靠温州人的勤劳聪明,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发展起来,是被逼出来的。而现在由于城市化不足,致使城市的规模、档次、品位上不去,加上近年来我们城市供地不足,房价奇高,失去了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本地的人才和资金是被逼出去的。因为资本和人都是流动的、都是逐利的,哪里环境好、哪里能赚钱就

往哪里集聚。现在6000亿元温州民间资本像幽灵一样在全国各地游荡,温州的转型发展就失去了投资项目支撑。同时又由于城市化的不足,使得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基础,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严重影响经济转型升级。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精神体验型消费的需求提升,环境不好、服务业不足也影响了民生改善。

城市化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机制制约。温州市场经济起步早,市场微观层面的体制机制比较灵活,这是温州过去发展的最大优势。但是随着发展阶段的推进,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没有及时跟上来,公共制度供给不足是现阶段温州发展的根本制约。这些制度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方方面面,今年市委市政府已经在市区财政体制、国资和投融资体制、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有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总的发展进程看,目前对温州发展制约最大的还是城乡二元的制度障碍。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产权、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将农民束缚在农村,生产要素没能真正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起来,而是固化沉淀在农村动弹不得,导致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小而散的乡镇布局,使各个乡镇都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垄断资源,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造成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财富的巨大浪费,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对周围农村的组织协调作用也难以发挥,城乡一体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战略节点

支撑。

所以,我们必须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打造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强化投入,推进转型发展。

二、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必须围绕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这一目标,紧紧抓住国务院启动第二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这一重大契机,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中心镇建设为平台,以农房改造为切入点,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动转型发展,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等“1+12”文件,因为综合改革不可能单项突进,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乡镇撤扩并为突破口,切实推进大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构建“1650”网络型组团式的城镇体系。大区域必须要有大都市,因为规模越大、功能越强、小众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对高端人才的集聚能力就越强,对产业的创新推动能力就越强。要围绕建设温州大都市区构架,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大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

1、构建“1650”大都市区城镇体系新格局。就是建设1个主中心,把以大罗山为中心,包括鹿城、龙湾、瓯海、瓯江口加洞头、瓯北包括上塘在内的区域,建设成为人口、要素、经济、产业等各方面最高度集聚的大都市核心区;建设6个副中心,在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沿海地区建设4个大城市,在罗阳、大峃等中西部山区建设2个生态型中等城市,形成大都市副中心;建设50个区域性中心镇,在全市建设50个左右集聚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镇,并最终发展成为小城市。

2、实施乡镇撤扩并。在大都市主中心、副中心地区,实施撤乡镇建街道,规划建设若干个区镇合一、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大都市功能区,每个功能区30-50平方公里,最小也不能小于20平方公里,功能区实行管委会领导体制,下设若干个街道;同时各县(市、区)全面实施乡镇撤扩并,建设若干个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区域性中心镇。各地要按照这样的要求,积极有序稳妥推进,确保明年上半年完成乡镇撤扩并。

3、扎实推进扩权强镇。按照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以“权力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高配”为主要内容,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中心镇管理和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中心镇。

(二)以要素市场化“三分三改”为核心,切实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各类要素向城镇集聚。“三分三改”,就是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实行“三分三改”,目 的是促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流转,推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新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公共服务向建成区集中。实行“三分三改”,是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对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全力以赴加以推进。

1、政经分开。指把村“两委”组织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企业,其收益属于村民成员所有;而村“两委”是社会政治组织,其运行成本应该参照城镇社区基层组织由公共财政来承担。现在农村的行政组织和经济组织政经合一,用集体经济来支付社会行政管理费用,这对农民是有失公平的;用行政权力来经营村级集体经济资产,也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的争权夺利行为、以及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2、资地分开。指把土地资产与非土地资产分开,使得非土地资产能够正常自由流动。宪法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能搞私有化。但非土地资产可以进行改革。现在农村产权不明晰的关键就是把两者捆绑在一起,不仅土地资产不能流动,连非土地资产也不能流动。把土地资产和非土地资产分开,在土地资产保持集体性质不变的同时,可以使非土地资产自由流动。

3、户产分开。指把户口与产权关系分开,使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户口和产权没有必然联系,产权与居住地也没有必然联系。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经济权益,这些权益不能因农民户口转换、居住地变化而改变,是农民个人的权益,可以由农民自由处置。农民到城镇居住生活并转换户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这不是户口带来的权益,不能以农民放弃原来在农村所享有的权益为前提条件。

4、股改。指对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非土地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其行为就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实行股改以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与村“两委”脱钩,防止内部人控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对自己拥有的股权享有自由处置权,这些股权不会因农民居住地的变化而丧失,这样农民就可以没有牵绊地自由流动。

5、地改。主要是三句话:农用地“三不变”流转,即农用地在权属性质不变、用途不变、量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流转;宅基地助农民进城,即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可以变现,也允许农民跨行政村(镇)异地置换城镇房产或异地建房,用来帮助农民进镇入城;建用地同国有入市,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农村集体土地分为农用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分类进行用益物权改革,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行农用地“三个不变”流转,可以促进土地相对集中,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宅基地助农民进城,可以有效降低农民进镇入城的安居成本,实现

房产增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并有利于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用地同国有入市,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政策,使农村建设用地同国有建设用地一样建立土地交易市场,可以把农村建设用地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要素,充分激发城市化的动力和潜能。

6、户改。指户籍制度改革,即户口以实有人口、实有住所为依据,按居住地登记,剥离依附在户口制度上的身份、职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附属功能,还原户口本来的社会管理功能。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之后,农民和市民没有区别,同等享有城镇居民的待遇,同时保护农民在原来农村享有的正当权益,农民就可以自愿进镇入城转变成市民,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

(三)以农房改造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引导农民进镇入城。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引导农民跨行政区域到规划小区建房,鼓励农民到中心镇集聚,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统筹城乡改革的牵引工程。完成乡镇撤扩并后,各县(市、区)要按照“一镇一试点、一镇一规划、一镇一政策、一镇一平台”的要求,以中心镇为单位,从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入手,及时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向社区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一镇一试点。各县(市、区)在起步阶段要确定一个试点镇,每个镇要确定一个试点新社区,开展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取

得成功经验后面上推开。

2、一镇一规划。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镇域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和现代农业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中心镇建设“1+X”的总体框架体系。

3、一镇一政策。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根据市、县两级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意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以镇为单位制定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4、一镇一平台。以镇为单位整合现有资源,通过行政划拨资产的改性、评估、增值、注资等途径,组建新农村开发建设公司,搭建镇级投融资平台,负责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融资。

(四)以全面深化其它改革为配套,切实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保障农民进城后安居乐业。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把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作为改革的最终目标,凡是二元的都应成为改革的对象,凡是有二元制度障碍都应破除,全面深化其它配套改革,切实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真正使农民和市民拥有平等的公民待遇和地位,使农民进城后能够安居乐业。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保障。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全民社保的覆盖面,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体系,建立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

体系。

2、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城乡一体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制度,建立兼顾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广覆盖、多层次、城乡贯通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3、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扩大和深化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加大保险支农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村财产的资本化,深化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创新涉农担保方式,实现农村资产自由变现、交易、流动,释放农村财产的信用资源。

4、建立健全农村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按照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要求,合理布局农村新社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设置社区组织构架,积极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以社区格局取代以村组为单元的农村社会组织格局。

三、切实强化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影响面大,需要集聚全市力量加以推进。必须坚定信心,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温州“十二五”要推进三大转型,就是要以政府转型来推动城市和社会转型,以城市和社会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各级党委政府、各条线部门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推

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切实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抓统筹特别是城乡统筹来推进转型发展。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体抓,要抓试点,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市委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委书记要亲自挂帅抓试点,切实出成效、出经验,以试点工作推动面上的工作。

(二)要强化机制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增强协作意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要把农户转换率、农房改造率等指标列入党政班子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统筹城乡改革、农房改造建设和中心镇建设作为“互看互学”、“互学互比”活动的重点项目,组织各方面的监督检查力量,形成责任制考核、现场比看、专题督查、公开通报、“两代表一委员”监督的督查考核机制。同时要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农房改造中涉及的税收要减免,各种规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绝对不能搞“搭车收费”。

(三)要营造浓厚氛围。要把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系列政策举措列入党校对各级干部的培训内容,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运用操作能力。要切实加大政策和工作的普及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与成功经验,努力营造浓厚的改革发展氛围。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强化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自愿、积极地投身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中去。

同志们,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事关温州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未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温州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始终保持抓改革、担大任、干大事的强烈意识,以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一往无前的发展气魄、克难攻坚的工作力度,全力抓好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为推动转型发展、再创温州辉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市农村牧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确立了“立草为业、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农牧业发展新思路,经过三年的实践,农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牧业产业化有效推进;去年年底,我们召开了全市工业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工业立市,走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必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今天,市委、政府又召开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会议,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实现城乡统筹,“三化互动”,推进二次创业,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目前,我市的城镇化率为43.5%,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但以城镇经济总量、基础设施状况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收入情况、消费水平、生活质量等城镇化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城镇化水平并不高。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城镇化与之相适应,反之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起点,从长远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要抓手,把推进城镇化作为我市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有新的发展、有质的飞跃,在下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

推进城镇化,是推进二次创业、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必然会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引起体制和政策的相应调整以及利益格局的巨大变化。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于推进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城镇化的目标、思路及措施,一会儿占林同志将要作具体的安排部署,各旗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下面,我想讲一讲如何处理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问题,目的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更加理性地推进城镇化。

一、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城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立足当前就是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认真解决好眼前的发展问题,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镇服务功能。着眼长远就是要树立城镇化是一个长远发展战略的观念,遵循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统筹规划,严格按照城镇规划分期建设、有序推进。立足当前是城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着眼长远是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要克服急躁心理和短期行为,对城镇化发展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决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盲目发展,搞所谓的“政绩工程”,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导致资源配置上的浪费。

城镇规划是城镇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南,一个良好的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和灵魂,是城镇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过去,我们在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规划落后于建设和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城镇规划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人为干扰因素多,甚至脱离规划随意建设,直接导致了盲目建设、交通拥挤、功能不全、布局混乱、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城镇规划上一定要有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广泛听取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出具有超前性、分阶段性和科学性的城镇发展规划,留足城镇发展空间,确保规划几十年不落后。规划既要考虑全市城镇的总体布局、网络体系,又要考虑每一个城镇的布局,做到科学合理,对道路、排污、园林绿地等城镇基础设施和工业、商业、住宅、学校、医院、文化等设施都要统筹规划,使地面建筑与地下设施、平面布局与立体景观、经济效益与环境质量等协调统一,做到分区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交通方便、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城镇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以立法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保证其严肃性、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既不能因领导的变更而更改,也不能因领导兴趣的变化而改变,即使要修编也必须按法律程序办。

二、正确处理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的关系

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城镇化与之相适应,没有城镇化的相应发展,经济发展就会失去依托、受到制约。产业发展和聚集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不是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大,更不是简单的旗变市、乡变镇,城镇化是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生活模式的变化,所以城镇发展必然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例如,阿镇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人口规模仅有2万多,而乌兰木伦镇通过产业的集聚,促进了人口的集中,小城镇迅速发展,不到10年时间,人口猛增到4万。因此,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城镇的功能和性质,确立城镇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提高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加快产业发展和布局调整,努力实现以城促市、以业兴城的良性互动。

二、三产业是城镇经济的主体,也是推动城镇构建框架、扩张规模和完善功能的经济基础。推进城镇化进程,要根据城镇的类型和功能,搞好产业定位,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转移扩散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地区特色,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大企业、大集团进入,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以产业的特色化和集中化,发挥聚集效应;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具有地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方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园区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谋求城镇集聚经济效益;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开辟就业空间,走“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尽快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工业体系,全力提高资源转化水平和效益,为加快城镇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既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延缓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要着力改造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新型服务业,充分发挥商贸、流通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带动作用,使第三产业尽快成为扩大就业容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久的后续力量。

三、正确处理建设现代城镇与突出地区特色的关系

加快城镇化进程,核心是提高城镇产业的集聚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这是城镇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也是现代城市共有的特征。城市特色的塑造是一种文化的积淀,需要一个过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不可急功近利,要植根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土壤,并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城市设计思想,但不能照抄照搬,成为别的城镇的“复制品”,必须因地制宜,从地理位置、资源优势、文化传统、产业特色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准确定位,突出区域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只有突出特色,形成鲜明个性,才能创造优势,增强吸引力,在竞争中更好的发挥集聚效应,对城镇现代化建设起到良好的促动作用。因此,建设现代城镇,要将时代特征与地区特色相融合,着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层次,努力塑造城镇的产业、地域以及民族特色,不能一味攀高、贪大、求洋。要强化精品意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严格把好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论证、决策、审批关,精雕细琢搞好每一项建设。要强化窗口意识,建设一批能够真正代表城镇发展水平的高档次、高品位且具有无穷魅力和长久生命力的标志性建筑,以此体现特色,展示现代城市的精神风貌。文化是城镇的灵魂,是体现城镇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重要内容。一个无视历史文脉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不高的城镇是没有生命力的。每个城镇都应该根据自已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环境的特点,突出城镇建设的特色,加强城镇文化建设,提高城镇文化的品位。鄂尔多斯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鄂尔多斯文化是我市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展现城市个性魅力的独特优势。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优势,充分挖掘潜力,营造氛围,在不断丰富城市内涵方面做好文章。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掘历史文化胜迹,努力营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继承创新,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将民族文化与经济、城镇环境的发展进步有机融合,逐步培育出民族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浑厚绵长的城镇内涵,形成历史文化传统与时代气息相互辉映、和谐共存的城镇风格。

四、正确处理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

五、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的关系

推进城镇化进程,政府引导是前提、是基础,市场推动是根本。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走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城镇化发展路子,通过运用市场机制来建设城镇、经营城镇。目前制约我市城镇加速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还没有建立,城镇建设仍以政府投入为主,没有发挥出经营城镇的资金引导作用,使基本属于吃饭的市、旗区两级财政负担沉重。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的关系,面向市场,拓宽思路,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不断加快我市的城镇化进程。

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把城镇的各种要素作为一种资源和商品,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体制,逐步实现投融资主体多元化、筹集手段市场化、资金来源多样化。各旗区政府要将财力主要投向城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的引导性资金上,以缓减财政压力;要依法调控土地市场,经营好城镇建设用地,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滚动发展的路子;要按照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规律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体制问题,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打破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消除造成城乡分割的种种体制障碍、政策障碍,推进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有利于人口、产业向城镇集聚、促进城镇发展的新机制,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创造条件。

城镇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城镇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城建资金筹措机制,采取灵活手段,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城市用气等公用设施建设,改变单一的投资格局,实现滚动发展。要把构成城镇的生成资本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逐步推向市场,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来调节供需,优化配置城镇资源。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激活城镇建设的筹资体制和机制,采取“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方式,拓宽城镇建设资金渠道。对商业性项目建设用地实现公开招标拍卖,筹集大量建设资金;对城镇公园、道路等命名权向社会招标拍卖,积极实施基础设施经营权转让,利用城镇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变现筹资;运用bot、tot等多种方式,吸引外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城镇建设,激活大量民间闲置资金。大力推行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公用事业合理计价,引导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由公益性向公益性与经营开发性并举、以经营开发为主转变。把房地产开发作为带动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继续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发经济适用住房、商品房、商用房和部分高标准住宅,以房地产开发促进城镇建设。

六、正确处理加强建设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城镇管理与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两翼。从某种意义上讲,城镇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程度。如果一个城市规划、建设都不错,但管理水平不高,交通混乱,治安不好,到处脏乱差,这个城市就没有吸引力。因此,推进城镇化,要正确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

高效、协调、有序的城市管理,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城镇化的内在要求。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还有很多漏洞,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要积极吸收国内外城市管理的先进方法来管理我们的城市,使城市管理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使要素流动更顺畅,人民生活更方便。要增强服务功能,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城镇管理搞得好,可以出效率、出效益、出生产力,相反,就会浪费财富和资源,失去竞争和发展机会。要从根本上克服城镇化发展中“重建轻管”的问题,坚持把城镇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要适应新形势,强化依法治市的意识,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整套系统、规范而又便于操作的城镇管理制度,促进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城镇管理要从基础抓起,从突出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关心的问题抓起。要抓难点,加强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彻底改变城镇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脏乱差的现象;要抓基层,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城镇管理,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抓关键,加强对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规范城镇居民的行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七、正确处理适度超前与量力而行的关系

我市城镇化水平大大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超前发展。但是,前几年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认识不到位、措施跟不上、管理不严不细、功能不全,摊子过大、质量偏低,举债过多、财政负担加重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重要的一点就是各地各有关部门没有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适度超前与量力而行的关系。

从发展的角度讲,适度超前建设城镇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理论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城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工业立市”的角度看,需要充分发挥城镇在吸引和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方面的强大功能和集约利用各种资源的比较优势,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城镇化的目的就是要将农牧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通过减少农牧业人口,缩小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全面达小康。我市尚有85万人口居住在农村牧区,农牧区的城镇化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把适度超前、加快发展作为我市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方略。首先规划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要超前。搞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总体规划、体系规划和详细规划配套编制,做到50年不落后,100年内不后悔,杜绝建了拆、拆了建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其次,基础建设要超前。要坚持“规划先导、基础先行”的原则,对城镇主干道路、配套管网、重大建设项目,统筹布局,系统建设,力求基础设施建设的超前性和功能服务的主动性。

八、正确处理推进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牧区人口转移,必然带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深刻变化,引起资源及生产要素布局和使用上的变化。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城镇化发展目标和方向,避免出现环境和生态恶化,留下先发展后治理的隐患,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必须自始至终把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人口素质,保持生态环境,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条件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要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城镇化的前提,实施好资源转换战略,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要围绕建设“绿色大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加强环境保护,积极防污治污,搞好城镇“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努力创建优美、舒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城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塑市战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丰富城市发展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同志们,推进城镇化进程,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意义十分重大,任务非常艰巨,各级党委、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市城镇化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在全市全域旅游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全域旅游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域旅游工作推进大会,是市委、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全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全域旅游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力量,深入贯彻落实“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共同参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我市旅游业实现更大突破、迈上更高台阶。刚才,我们隆重表彰奖励了2019为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市委、政府向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3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增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一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举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业呈现提质增效、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是旅游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实现旅游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先后荣膺全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奖”“中国美丽乡村”和省“休闲农牧业示范市”等称号。二是旅游改革创新取得重要成果。高规格成立文旅委,组建了省首家旅游警察大队、巡回法庭和工商分局,积极搭建公司化运营平台,构建了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旅游工作推进机制。三是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功能提升、要素配套、招商引资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政策和扶持措施,全年新增A级景区X处、旅游企业X家、旅游示范村X个,旅游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X个,辐射带动X万多名农牧民稳步增收,实现旅游收入X万元,同比增长X%。四是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出台了《X市旅游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保障紧密衔接,启动运行游客服务中心和智慧旅游服务大厅,全市各主要景区景点、交通沿线、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标识标牌全覆盖、旅游厕所全覆盖。五是品牌宣传营销成效明显。成功举办承办了X乡村旅游节暨X乡村旅游季、X国际驭马文化节、马奶湖冰雪盛会等37项重大节庆活动,与各大省会城市、主要客源地和周边地区的互利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旅游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正视差距和不足。与大众旅游时代和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相比,当前我市旅游业发展中还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产品供给方面,旅游资源多、产品少,看点多、卖点少,淡季长、旺季短,观光游客多、度假游客少,旅游供给与需求对接不足,与文化衔接不紧,与行业融合不深,旅游业发展还处于观光经济、景区经济、门票经济阶段。要素配套方面,“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环节发展比较缓慢松散,配套项目少、档次品位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短板”,难以充分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服务保障方面,与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在服务理念、服务品质、服务氛围等“软实力”上还有较大差距,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还不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营销推介方面,宣传营销手段还比较传统,宣传策划还不够到位,创新手段还不够多,精准营销力度还不够大,X旅游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突出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采取更有针对性地措施,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今年旅游产业发展压力空前。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加快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决心。可以预见,“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上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旅游业高速增长态势也将持续保持,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战略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大力推进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切实把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事关转型发展、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以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转型。

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全面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

我市作为展示X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坚持全方位统筹衔接、全景化全域打造、全产业融合发展、全要素提升服务、全角度宣传营销,全面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2020年,力争游客接待量达到X万人次,同比增长X%;实现旅游收入X亿元,同比增长X%,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在规划引领上求突破,实现全方位统筹衔接。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今后发展中,一定要把规划先行作为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铁律”,牢牢固化在思想里、深深扎根到实践中。一要不断完善规划体系。继续加强顶层设计,要把专家论证、征求民意、集体决策等程序作为制定规划的必经程序,集思广益、汇集众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方向,加快编制《全市旅游产业重点项目规划》,重点对XX旅游区等景区的参与性项目进行补充完善,避免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和单一化,推动景区从单一的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二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现代旅游的第一资源,基于文化的优势也是最根本、最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是持久的、核心的竞争优势。在规划中,要深入挖掘XX等特色元素,推动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旅游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让一花一草、一街一景、一城一筑都充分彰显文化内涵和浓郁风情。三要加快推进多规合一。要牢固树立规划建设“一盘棋”的思想,全面加强旅游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农牧林水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实现全市规划“一体化”、旅游规划“一张图”,以规划融合促进产业融合、行业融合、事业融合。四要强化规划执行。要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坚决杜绝“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真正让规划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导航仪”和“施工图”。

第二,要在空间布局上求突破,实现全景化全域打造。全面落实《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及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以“X”板块为龙头,以“X”“城市”“煤都”三大板块为支撑的“1+3”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围绕X主题,加快推进X旅游区“一体化”运营,重点做好XXX及周边主要道路、重要节点的绿化美化和景观提升,加快X周边环境提升改造,进一步完善X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着力打造以X旅游区为核心,以XX为两翼,覆盖周边XX平方公里区域的“大X”文化旅游区。围绕XX主题,坚持用景区理念提升城市品质,像打造景区一样精心打造城市,重点抓好XX等旅游街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年内,要引进XX等知名商业品牌,盘活闲置酒店和存量商业,构筑城市与旅游发展互为支撑、融合互动的新优势。将休闲旅游元素融入城市公共服务系统,加快完善XX等公园绿地广场,完善城市休憩点、观景点、服务点等旅游服务设施,让城市慢下来、游客停下来,打造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围绕XX主题,重点抓好XX等项目的改造提升,加快建设景区X驿站,整体提升苏布尔嘎嘎查乡村旅游品质,形成集聚发展效应,打造独具特色的X旅游度假区。

第三,要在“旅游+”上求突破,实现全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是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方向。要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不断培育创新旅游新业态,打造旅游投资、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加快推进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建设,确保XXX月底前全部完工,年内完成X主体工程,探索采取PPP模式建设X小镇。加快推动XX等旅游项目,年内完成公安专项影视基地建设任务。力争引进XX公司托管运营民国影视城,打造影视产业试验区。支持XX等场馆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培训”项目,推出1—2台原创精品驻场演艺剧目,繁荣旅游夜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完善XX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快推进XX等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土地认养、农庄牧场、庭院经济、乡村民宿等特色业态,全力办好第二届X乡村旅游季。建立健全“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牧民就业增收。大力发展冬季旅游。不断扩大XX等冬季旅游和冰雪旅游活动影响力、知名度,打造XXX等民族文化旅游节庆品牌,补齐冬季旅游短板。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依托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赛马场、曲棍球场等场馆设施,举办承办首届中国围棋大会、全国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等一批体育品牌赛事和活动。全力支持XX发展集休闲度假、竞赛竞技为一体的育马项目,积极申报XX。大力发展自驾旅游。建立自驾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规划设计自驾游线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农牧民发展旅游驿站、特色民宿、汽车旅店等产业,扶持发展汽车租赁业。加强与国内大型自驾车协会合作,定期组织举办自驾游活动,力争将XX打造成自驾自助旅游集散地。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将XX等景区作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积极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研学游活动,建设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精心策划和包装XX等红色旅游产品,力争纳入X红色旅游线路,逐步做强红色旅游品牌。

第四,要在基础配套上求突破,实现全要素提升服务。一是优化景区景点发展环境。加快完善各大景区景点水、电、路、讯和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旅游景区、交通干道、游客集散地及周边的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继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打造便捷化、人性化、舒适化的旅游环境。二是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XX旅游环线和XX至XX旅游专线,探索开通X镇区至乡村旅游示范村的旅游公交线路,进一步完善全市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系统和旅游停车场。改造提升文明街、迎宾大道等风景道,推进X到X等项目建设。三是搭建智慧旅游平台。强化“旅游+互联网”思维,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旅游业融合,有序推进智慧监控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旅游监管、客源分析、咨询服务等数据交互、资源共享。加强景区景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实现3A级旅游区WIFI全覆盖、门票管理和景区讲解智能化。

第五,要在宣传营销上求突破,实现全角度精准营销。旅游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形象经济、开放经济,搞好宣传营销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把品牌树起来,把声势造起来、把人气聚起来、把口碑传出去。一是强化品牌效应。要制作推出一批品质优良的宣传产品,统筹采取集中推出、打包推介、创意推广等方式,着力展示天骄圣地城市美、X美、乡村美等品牌形象,以品牌提升影响力、增强传播力。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相结合,积极举办XX等中远程客源城市“旅游专场推介会”,加强与300公里半径内的重点客源市场的互推推送,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融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同步加大旅游形象宣传力度,提升X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三是搭建节会平台。鼓励引导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举办各类节庆节事活动,打响打亮XX等XX项节庆活动品牌,打造四季时尚XX。年内争取XX等知名节会品牌落户我市。四是扩大对外开放。依托X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和X火车站优势,借助X及蒙元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大会在X召开的重大契机,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打造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

三、强化保障、优化环境,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全市上下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强化执行力、全力抓落实,确保全域旅游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全面压实工作责任。根据一年来的运行情况,我们对市文旅委职能职责进行了适当调整,新增了综合协调、基础设施保障、品牌营销宣传、活动策划、旅游文化挖掘和督查考核六个工作推进组。各推进组组长要认真履行职责,亲自挂帅出征,切实加强对分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调度推进。文旅委各成员单位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关于推进全域旅游的各项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要把旅游发展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组织部和市委、政府督查室要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对照台账抓进度、抓落实、抓问责。

二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要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向和市场需求方向,精心收集、筛选、储备旅游项目,搞好项目设计、包装、策划和推介工作,真正以项目建设支撑和带动旅游业发展。要吃透国家政策,用足用好中央、省和全市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和投资消费等政策措施,尽可能争取更多政策、更多项目落到实地。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市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强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要创新旅游业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旅投公司的平台作用,大力推行PPP模式,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要着力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放手把景区的开发运营交给市场和企业,培育壮大各类旅游市场主体。

三要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要大力推进“1+3”旅游市场监管模式向“1+N”拓展延伸,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和联合执法,坚决查处和打击无证经营、强买强卖、价格欺诈、失信违约等违法违规行为。抓紧建立旅游行业信用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坚决维护公平有序、诚信经营的良好市场秩序。要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建立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四要强化旅游人才保障。干事创业,关键在人。目前,我市旅游人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人事等相关部门要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重点加大导游解说、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项目策划、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化与国内知名旅游院校、旅游集团、旅游机构的对接合作,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旅游人才队伍。引导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储备人才在旅游企业就业,鼓励旅游企业优先吸纳市籍大学生就业。

五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域旅游是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旅游。我们看到,经过一年来的宣传教育引导,全市上下对全域旅游的认识程度、支持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要继续强化“人人都是旅游宣传员,人人都是旅游产业推动者,人人都是地方形象代言人”的责任意识,把“爱我X”的主人翁意识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转化为自觉行动、落实在方方面面,在全社会广泛营造共同关心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让X成为国内外令人心驰神往的天骄圣地。

同志们,X发展全域旅游正当其时,让我们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再鼓干劲、一往无前,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第五篇:在镇江市大学生村官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镇江市大学生村官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赵 永 贤

(2011年9月21日)

各位同志,各位大学生村官: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镇江市大学生村官工作推进大会。这次推进会对镇江市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激励大学生村官立足基层干事创业、成长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加这个大会,有三点感受:第一,今天的会议领导重视、规模较大。参加会议的有市委李书记、魏部长、曹市长,有各辖市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有市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导师代表等,700多名大学生村官济济一堂。如此大的规模,说明镇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第二,今天的会议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大家观看了电视专题片,大学生村官代表和辖市区代表做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会上授牌成立了镇江市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基地和实践培训基地,举行了成长导师、创业导师拜师仪式和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项目贷款担保签约仪式,会议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工作指导性。第三,今天的会议振奋人心、推动力强。刚才,李书记的讲话为我们规划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美好前景,我相信,在镇江市委的领导下,大学生村官们一定会在新的起点上为镇江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天的会议也必将推进镇江大学生村官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大学生村官们扎根在基层一线,在艰苦环境下锻炼成长、苦干实干、默默奉献,在这里,我代表省委组织部,对镇江的全体大学生村官表示诚挚的问候!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镇江市大学生村官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镇江市在我省较早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五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目前已经完成省里提出的“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任务。概括起来说,镇江的大学生村官工作抓得实、力度大、效果好。

一是注重教育培养。镇江市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养工作非常重视,不仅开展岗前培训、能力提升培训,也开展分类专题培训;不仅重视理论培训,也重视实践培养;还组织开展学历学位培训,特别是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举办农业推广硕士班,对于大学生村官系统改善知识结构、打牢成长成才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前不久,中组部来镇江调研时对镇江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注重选拔使用。镇江市将大学生村官选拔使用与党政机关公务员选拔渠道打通,与后备干部培养渠道链接,对工作实绩突出、发展有潜力的大学生村官,及时推上基层领导岗位。在选拔使用上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担任村和社区两委负责人的大学生村官,全部是通过选举或经过公开选拔实现的,这表明走上村和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岗位的大学生村官普遍受到群众的广泛拥护。

三是注重有序流动。镇江对06、07和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考核续聘,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渠道顺畅,中组部提出的五条出路,都已经打通,而且每条出路的比例都比较合理,这符合大学生村官队伍成长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在基层锻炼成长、干事创业成绩显著、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

二、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要锐意创新、大胆实践 前不久,省委组织部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工作,对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培养使用力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会议精神,在此,我就镇江市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提三点要求。

1、要立足全局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江苏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最近,省委组织部着眼于吸引“985”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江苏担任大学生村官,以此来提高全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准备实施“江苏省‘985’高校村官工程”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把有志到农村干事创业、综合素质比较高的“985”高校毕业生选聘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来。镇江市大学生村官工作有很好的基础,下一步要从推进基层干部队伍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从培养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干部队伍的战略高度,从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后备人才的战略高度,用超前的眼光、清晰的思路、科学的方法,探索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新路子,打造出更多具有鲜明特色的镇江新模式。

2、要着眼长远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创业,是大学生村官锻炼作风、提升能力的平台,更是展现才能、赢得群众认可的有效途径。中央和省委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非常重视,省委组织部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镇江市近日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各县区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要积极实施多渠道的创业引导,鼓励大学生村官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创业富民。要加强多渠道的创业帮带,引导社会资源,共同帮助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要切实提供多方面的创业扶持,通过提供创业信息服务,设立创业扶持资金,组织专家指导等形式,提高创业成功率。要推进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和创业基地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充分激发大学生村官的热情和潜能,进一步扩大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覆盖面,形成推动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

3、要科学规划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今年5月,为加大全省各地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力度,省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大学生村官“百千万后备干部人才培养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全省重点选拔培养100名担任县处级单位后备干部人才,1000名担任乡科级单位后备干部人才,10000名担任村(社区)“两委”正职后备干部人才。镇江市委要重点抓好县处级单位后备干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县一级党委要重点抓好乡科级单位和村(社区)“两委”正职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刚才,李书记在讲话中介绍了镇江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的“四百工程”,这是镇江市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大学生村官培养政策的创新举措。各级党组织在大学生村官选拔使用上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村官,重品行、看潜力、看实绩,但不求全责备,不搞论资排辈。看准了的好苗子,要及早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加强跟踪培养。注重运用平时考核和考核的结果,确保那些能吃苦、能干事、能奉献、党员群众普遍认可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及时选拔补充到基层领导班子岗位上。

三、大学生村官要在工作实践中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各位大学生村官,镇江市委、市政府为你们的成长营造了很好的氛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大家一定要努力干事创业,以工作实绩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这里,我提三点希望:

一要坚定信念,奋发有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大家经过几年的磨练,虽然变黑了、变瘦了,但是已经脱掉书生气,掌握了很多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方法,提升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本领,羸得了群众和组织的认可。在基层工作,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要实事求是地给自己定位,围绕自己的工作职责,努力开拓,大胆实践,把领导交办的事情、群众急需的事情一件一件落实好,在新农村建设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各位大学生村官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把困难挑战当作历练人生的机遇,把吃苦耐劳作为通向成功的途径,在实干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二要勤奋学习,提升能力。农村和基层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规定、工作技能,群众中蕴藏着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大学生村官必须要有甘当农民小学生的姿态,善于与农民交朋友,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在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的实践中加强学习。大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促用,用以促学,将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使学习和工作相得益彰,在刻苦学习和大胆实践中不断提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素质。

三要扎根基层,真心为民。村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和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加深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献真情、用真心、下真功,积极主动作为,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对群众的关心和热爱融入到具体工作之中,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我相信,这段在基层一线工作的经历,一定会成为大家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同志们,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举措。党委政府和基层群众对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希望大家不负重托、不畏艰苦、踏实工作,在基层的广阔天地创造青春业绩。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意义重大,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成就事业营造良好环境,为又好又快推进全省“两个率先”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在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荣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苏荣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真抓实干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 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苏荣(江西省书记) (2010年1月13日) 这次全......

    在乡镇创先争优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乡创先争优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党庆祝建党89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永勤乡创先争优推进大会,表彰一年来在全乡各条战线上通过创先争优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阶段性发展特征、着眼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抓住了我省......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阶段性发展特征、着眼四......

    在人才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觉性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应当说,上述成就的取得,我各级干部奋发有为,各条战线人才辈出是决定......

    在政法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在政法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刚才,王乡长就2005年度的政法工作作了简要回顾,对2006年的政法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工作意见,我都表示十分赞同。下面,我就全乡今年如何进一步做好社会......

    在党的建设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在党的建设工作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集中一天的时间,采取大会和分会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目标考核总结暨开放引资表彰工作、农业农村工作、政法信访工作和党建工作会议。一......

    在毕业班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在毕业班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 大家好!在这个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日子里,我们毕业班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吹响一曲进军的号角,今天既是迎接毕业升学考试的动员会,也是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