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篮球运动员训练或比赛前的营养补充
篮球项目的特点是什么?
篮球运动的专项特点是:(1)对抗性强:对力量、速度和技术要求高。(2)技巧性高:优秀运动员不看球也能熟练运球;依靠精确的“时间感觉”与“空间感觉”跳起投篮;依靠敏锐的观察力进行整体配合。(3)运动量大:激烈的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往返奔跑180~200次,距离在5400~6000米,强度大、密度高、时间长。运动员心率可达180~210次/分,心血管系统负担很大。篮球运动员的能量代谢是多少?
比赛中跳投、上篮、盖帽、扣篮等技术动作,要求篮球运动员既要利用有氧供能又要利用无氧供能,因此该项目属于间歇性无氧供能为主的混合供能项目,运动强度较大,能量消耗较多。中国篮球运动员每天能量供给推荐值为3700~4700千卡(平均4200千卡)。篮球运动员的能量需求个体差异较大,具体应用时需注意观察运动员体重和体脂的变化。另外,很多运动员通过膳食摄入的能量不能满足运动需要,也要注意监测和预防。
篮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中总的营养策略是什么?
对篮球运动员来说提高运动能力的两个营养要点是:
使糖原的耗竭最小化。针对篮球运动的间歇特点,碳水化合物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一旦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供应耗竭,球员在训练比赛中就会疲劳,伴随而来的是速度、反应时间明显减慢以及耐力、判断力和注意力显著下降。因此,运动员明确了运动中必须要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给和持续地再补充的本质对维持运动能力来说非常重要。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有水果、蔬菜、谷类食品。例如富糖食物有香蕉、橘子、干果、胡萝卜、豌豆、意大利面、烤土豆、全麦面包、麦片等。由于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比赛中球员要拒绝专门设计的低糖饼干和食品。
在运动前、中、后保持充足的水合。
仅仅丢失1~2%的体液就会对运动能力产生副作用,并导致脱水。教练员和球员应该了解和掌握每一堂训练课和每一场比赛中正确水合的重要性及一系列补水策略,这样会“训练”运动员适应喝足够的液体。许多球员可能会发现要想摄入所推荐数量的液体非常困难,所以要让球员知道他们必须训练自己的身体去摄入足够数量的液体的重要性。教练员和队伍的管理人员应该进一步帮助每一个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配备个人的饮水瓶已达到上述目的。
训练/赛前饮食是准备比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赛前饮食可以为运动肌肉提供能量和液体,还可以帮助球员在一场关键的比赛中做好精神上的准备。这一餐可以在训练或比赛前2~4小时摄入。离比赛开始时间越远,摄入食物的数量可以越多,而且应该包括较多的瘦肉。相反地,越临近比赛,摄入的食物体积就应该越小。来自于水果、蔬菜和谷类的碳水化合物是篮球运动员的最基本的能量来源,因此可以确定这些食物组成了赛前餐的主要部分。
作为一个总的原则,球员进赛前餐时应该用盘子盛2/3的碳水化合物,然后装1/3的蛋白。在这一时段,应该避免高脂肪膳食。在训练阶段尝试混合摄入不同的食物和赛前食物比仅仅在赛前尝试摄入要好,以利于球员了解到哪些食物更适合于他自己。如果一名球员出现胃肠道不适的倾向,小份的、经常吃的食物或液体食物是可以选择的。
除食物以外,赛前水合也是很重要的。
球员应该在训练或比赛前2小时饮用450ml运动饮料。然后训练或比赛前30分钟球员应该再摄入100~250ml水或运动饮料。
赛前餐和赛前饮料应该是无碳酸、无咖啡因和无酒精的。
对球员来说,好的建议是让他们养成每天随时携带一个水瓶的习惯以鼓励他们补充液体。
如果一个球员在比赛中经常发生肌肉痉挛,除了重视注意赛前水合外,他/她还应该在餐桌上有规律地摄入盐,或者摄入一些含盐的饼干、汤等。
对容易发生肌痉挛的球员来说,还有一个好主意是在训练或比赛中选择运动饮料,而不选择水。如果忽视赛前饮食和液体对运动员来说,无疑会对他们的运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比赛临近结束的几分钟里。
教练和管理可以在赛前对运动员提供支持以鼓励他们进行正确的补充,帮助球队在恰当的时间安排合适的食物。如果到外地参加比赛,他们还需要在城市中提前选择餐馆和食物,或者提前按照计划订餐。在训练/比赛前的一个小小的计划就可以给运动员提供完成一场“重量级”比赛所需要的能量。
第二篇:篮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的营养恢复
补充碳水化合物是任何一个项目赛后恢复的重要营养策略,但是对篮球项目尤为重要。许多队伍要连续几天作战,这一比赛日程致使修和恢复的时间很短,因此制定营养恢复计划作为旅行计划中的一部分可以确保球员保持高水准的竞技水平直到最后一场比赛结束。
在赛后,联合摄入碳水化合物和液体具有一个“窗口期”,这一“窗口期”在运动后30分钟内。球员应该按照大约1.1克/公斤体重的数量在“窗口期”内尽力摄入碳水化合物以达到最佳恢复效果。
碳水化合物可以同时来自液体和食物来源。球员可以根据食物包装上的标签来决定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分量。比如,200ml运动饮料中含有14g碳水化合物,一根香蕉含有27克碳水化合物,一块水果软糖中含有11克碳水化合物,因此,对于一个80公斤的球员来说一份有效的恢复餐点包含400ml运动饮料、一根香蕉和一块软糖。赛后的餐点应该是高糖、低脂膳食,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一些便于携带的食物如水果、葡萄干、全麦饼干、酸奶、布丁可以作为很好的恢复食品。建立一个稳定的膳食恢复习惯可以帮助肌肉有效地补充燃料以便在下一堂课或下一场比赛充分地发挥作用。如果一名球员错过了恢复的“窗口期”,他/她很可能会在第二天的比赛中体会到“腿像灌了铅似的”,伴随而来的是运动能力的全面下降。
在返回酒店的路上或在家里,队长应该鼓励队友积极摄入健康的、促恢复的食物。如果可能,球员还应该计划在比赛后1~2小时内摄入一顿高糖、低脂膳食以继续补给能量的计划,而不要到快餐店去随意进食汉堡包、薯条之类的东西。
在训练或比赛后补充燃料的同时,需要补液重新进行再水合。球员要掌握估计自己出汗或丢失液体的方法。这可以通过称量训练或比赛前后的体重并记录它们的差值来完成。每减少1公斤体重,在离开球场的2小时内,就应该补充1000~1500ml的水或运动饮料。
篮球运动员比赛日的推荐食物
各式面食(例如意大利面)可以作为午餐或晚餐的上好选择。 其他的食物包括:
麦片和谷类、饼干、煎饼、烤面包、烤土豆 橙汁、苹果、香蕉、葡萄、蔬菜 瘦肉、低脂酸奶。
如果训练或比赛是在傍晚,运动前1小时吃一些水果,如香蕉或桔子会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篮球运动员为何要重视铁的补充?
铁对成长十分重要。在比赛中篮球运动员的互相冲撞或是人与地面的碰撞都会增加红血球的损伤,从而增加铁损失。有些运动员会出现身体缺铁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较少的摄入铁的女性运动员,有可能会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
吃更多的红色瘦肉
进食肉类时不喝茶或咖啡 早餐饮橙汁 用铸铁炊具烹调 常吃混合膳食,因为当肉类和蔬菜一起食用时,更多的非血红素铁可从蔬菜中吸收,这比单独吃蔬菜吸收的铁要多。
膳食中应注意加强含铁食物、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的补充,充分保证造血物质的每日摄入量。这些食物包括动物肝脏和血、牛奶、蛋黄、豆制品、绿色蔬菜、海带、紫菜、黑木耳等。
选择适当的营养品进行强化补充,着重于铁、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均衡补充。
补铁制剂与补钙制剂要分开,因为后者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服用维生素C的运动员应该在进食时服用以增加铁的吸收。
运动员体能训练期的饮食建议
每日训练后,要尽快补充能源,最好在训练后第一个小时内。
安排适当的进食时间。在训练期间要尽量设法补充食物,不要因为不方便而放弃摄入食物的机会。有些运动员的训练安排在清晨,常常在大负荷训练后影响到早餐的摄入,因此这些运动员要在训练后的上午九至十点之间要再补充一些含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水果、全麦面包)。如在傍晚训练时,在下午三至四左右要吃一点东西,然后于训练后再吃正餐。
大量摄入新鲜蔬菜(特别是根茎与绿叶蔬菜)、水果(特别是酸性水果)与谷类食物(如全麦面包、豆类、糙米等)。
不能吃过多的肉类,肉类最好选择瘦肉,要尽量减少肉类的摄取而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尝试每天吃一餐不含肉的食物。
平时要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以免脱水现象的发生。
减少摄取油炸或煎的食物。尝试用蒸或炒的方式准备食物,不要加过多盐。
体能训练期间每周至少要有一天休息。留一些时间让运动员在激烈训练后恢复体能及糖原再填充是必要的。休息方式可采用训练三天后休息一天,而后再训练六天后休息一天的循环方式。
篮球运动员如何判断是否脱水? 一是查看你自己尿液的颜色。一天中淡色、清亮、无嗅的尿液说明球员处于良好的水合状态。深色的尿液表示已经脱水,提示运动员应该开始喝水或运动饮料直到达到良好水合。许多运动员在一小时的运动中就能轻易丢失1~2%体重的液体!
二是记录运动前后的体重变化可以了解脱水的情况。按照每下降1公斤体重补充1000~1500ml液体的原则进行再水合。
运动员旅行中的营养策略是什么?
运动员需要经常去远离家乡的陌生环境参加比赛,还要尽力发挥最佳能力,这就要求不能把旅行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看作为一件可以随机应变的事情。准备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策略。
全面考虑你的营养需要;
拥有一份计划和一份备用计划;
同旅行目的地的旅馆和餐厅联系订食谱时,要有充分的自信并做出适当的安排;
如果可能的话,在乘飞机前预订特殊的机上餐;能够有机会吃到一些适合自己的食物,能量棒、低脂饼干、运动饮料、早餐麦片通常是较好的选择。
要求有大量的土豆、面包、米饭、面条或其他服含糖的食物;
带好随身携带的食物和饮料,面包、饼干、松饼、甜点、罐装蔬菜、盒装果汁、罐装水果、运动饮料、瓶装水、坚果等是适宜的选择
第三篇:篮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的营养恢复
篮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后的营养恢复
补充碳水化合物是任何一个项目赛后恢复的重要营养策略,但是对篮球项目尤为重要。许多队伍要连续几天作战,这一比赛日程致使修和恢复的时间很短,因此制定营养恢复计划作为旅行计划中的一部分可以确保球员保持高水准的竞技水平直到最后一场比赛结束。
在赛后,联合摄入碳水化合物和液体具有一个“窗口期”,这一“窗口期”在运动后30分钟内。球员应该按照大约1.1克/公斤体重的数量在“窗口期”内尽力摄入碳水化合物以达到最佳恢复效果。
碳水化合物可以同时来自液体和食物来源。球员可以根据食物包装上的标签来决定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分量。比如,200ml运动饮料中含有14g碳水化合物,一根香蕉含有27克碳水化合物,一块水果软糖中含有11克碳水化合物,因此,对于一个80公斤的球员来说一份有效的恢复餐点包含400ml运动饮料、一根香蕉和一块软糖。
赛后的餐点应该是高糖、低脂膳食,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一些便于携带的食物如水果、葡萄干、全麦饼干、酸奶、布丁可以作为很好的恢复食品。
建立一个稳定的膳食恢复习惯可以帮助肌肉有效地补充燃料以便在下一堂课或下一场比赛充分地发挥作用。如果一名球员错过了恢复的“窗口期”,他/她很可能会在第二天的比赛中体会到“腿像灌了铅似的”,伴随而来的是运动能力的全面下降。
在返回酒店的路上或在家里,队长应该鼓励队友积极摄入健康的、促恢复的食物。
如果可能,球员还应该计划在比赛后1~2小时内摄入一顿高糖、低脂膳食以继续补给能量的计划,而不要到快餐店去随意进食汉堡包、薯条之类的东西。
在训练或比赛后补充燃料的同时,需要补液重新进行再水合。球员要掌握估计自己出汗或丢失液体的方法。这可以通过称量训练或比赛前后的体重并记录它们的差值来完成。每减少1公斤体重,在离开球场的2小时内,就应该补充1000~1500ml的水或运动饮料。
篮球运动员比赛日的推荐食物
各式面食(例如意大利面)可以作为午餐或晚餐的上好选择。
其他的食物包括:
麦片和谷类、饼干、煎饼、烤面包、烤土豆橙汁、苹果、香蕉、葡萄、蔬菜 瘦肉、低脂酸奶。
如果训练或比赛是在傍晚,运动前1小时吃一些水果,如香蕉或桔子会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篮球运动员为何要重视铁的补充?铁对成长十分重要。在比赛中篮球运动员的互相冲撞或是人与地面的碰撞都会增加红血球的损伤,从而增加铁损失。有些运动员会出现身体缺铁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较少的摄入铁的女性运动员,有可能会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吃更多的红色瘦肉进食肉类时不喝茶或咖啡
早餐饮橙汁
用铸铁炊具烹调
常吃混合膳食,因为当肉类和蔬菜一起食用时,更多的非血红素铁可从蔬菜中吸收,这比单独吃蔬菜吸收的铁要多。
膳食中应注意加强含铁食物、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12、叶酸的补充,充分保证造血物质的每日摄入量。这些食物包括动物肝脏和血、牛奶、蛋黄、豆制品、绿色蔬菜、海带、紫菜、黑木耳等。
选择适当的营养品进行强化补充,着重于铁、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均衡补充。
补铁制剂与补钙制剂要分开,因为后者抑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服用维生素C的运动员应该在进食时服用以增加铁的吸收。
运动员体能训练期的饮食建议
每日训练后,要尽快补充能源,最好在训练后第一个小时内。
安排适当的进食时间。在训练期间要尽量设法补充食物,不要因为不方便而放弃摄入食物的机会。有些运动员的训练安排在清晨,常常在大负荷训练后影响到早餐的摄入,因此这些运动员要在训练后的上午九至十点之间要再补充一些含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水果、全麦面包)。如在傍晚训练时,在下午三至四左右要吃一点东西,然后于训练后再吃正餐。
大量摄入新鲜蔬菜(特别是根茎与绿叶蔬菜)、水果(特别是酸性水果)与谷类食物(如全麦面包、豆类、糙米等)。
不能吃过多的肉类,肉类最好选择瘦肉,要尽量减少肉类的摄取而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尝试每天吃一餐不含肉的食物。
平时要养成规律饮水的习惯,以免脱水现象的发生。
减少摄取油炸或煎的食物。尝试用蒸或炒的方式准备食物,不要加过多盐。
体能训练期间每周至少要有一天休息。留一些时间让运动员在激烈训练后恢复体能及糖原再填充是必要的。休息方式可采用训练三天后休息一天,而后再训练六天后休息一天的循环方式。
篮球运动员如何判断是否脱水? 一是查看你自己尿液的颜色。一天中淡色、清亮、无嗅的尿液说明球员处于良好的水合状态。深色的尿液表示已经脱水,提示运动员应该开始喝水或运动饮料直到达到良好水合。许多运动员在一小时的运动中就能轻易丢失1~2%体重的液体!
二是记录运动前后的体重变化可以了解脱水的情况。按照每下降1公斤体重补充1000~1500ml液体的原则进行再水合。
运动员旅行中的营养策略是什么?运动员需要经常去远离家乡的陌生环境参加比赛,还要尽力发挥最佳能力,这就要求不能把旅行运动员的营养需要看作为一件可以随机应变的事情。准备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策略。
第四篇:比赛前的训练
比赛前的训练
我们又即将迎来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六一”还未到,校园里已经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同学们脸上个个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为庆祝“六一”,学校要举行体操歌咏比赛。各班进入了紧张的训练中。教室里歌声嘹亮,操场上口号声飞响,队列队形各有千秋,老师们严格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
我们班也一样啊,正在进行歌咏比赛的训练。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歌唱准确,请了音乐老师反复指导,让我们反复练习。然后再加入各种形式的唱法,男女生轮唱,再全体合唱。歌前还加上了朗诵词,尤其是还有我朗诵,我真担心,我能说好吗?老师都这么关注我,我尽力。我按老师的要求练习,声音放高,有感情的朗诵。只要指挥一伸手,我就开始朗诵。
指挥的同学站在队前,老师要求他要胳膊伸高,指挥跟上节奏,还要灵活应对。他有时指挥朗诵,有时指挥男同学,有时指挥女同学,有时指挥全班同学,一会用左手,一会用右手。真了不起。老师一会要求用力,一会又说用情,还要注意面部表情。
大家都很累,却都很高兴。
第五篇:中长跑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中长跑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摘要
中长跑项目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属于体能类竞技项目,要求运动员采用较高速度持续跑完全程,因此肌肉的代谢能力的提高时很重要的。营养补充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综述和经验总结的方法对中长跑运动训练日常、比赛及高原训练的营养补充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科学的中长跑训练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关键词
中长跑 日常营养 比赛期营养 高原训练期营养
1. 中长跑运动项目特点和营养需求
中长跑是一项长时间耐力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运动过程无间歇,能量消耗比较大。中长跑运动的能量供应以有氧供能为主,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消耗极大,维生素、无机盐、水分随汗液大量流失,因此容易引起神经活动紧张、激素分泌增加、体液丢失、代谢产物堆积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在中长跑运动中,糖和脂肪供能的比例较大,其中糖供能可以通过无氧糖酵解和有氧代谢两条途径达到供能的目的。2. 中长跑项目日常训练的营养安排
糖彻底氧化生成的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呼吸和汗液排出,而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生成的产物酮体和氨等酸性代谢产物容易引起机体疲劳。肌、肝糖原的储备量与耐力运动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增加糖原的储备量有利于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比赛前若合理安排中长跑运动员的高糖膳食,则肌、肝糖原储备可达正常值的1~2倍。运动中每小时进食30~60g碳水化合物,可有效支持耐力性运动的能力。国外文献报道,运动后的30~45min之内是肌糖原恢复的最佳时机,中长跑运动员应在运动后头2小时及其后每隔1~2小时连续补糖。
中长跑运动员的大运动量训练汗液流失量比较大,热环境或者干燥环境下一堂2~3小时训练课汗液排出量达到3~4千克,脱水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影响很大,所以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前中后均应该及时补充水分。训练期间最好每天监控训练前后的体重和尿比重,监控补液量是否足够。汗液的大量流失还带走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使得中长跑运动员对各种无机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无法及时补充会无法维持运动中神经肌肉正常的兴奋性,打破血液酸碱平衡,造成血液酸化、腿部抽筋、冲刺能力不足等运动能力下降的状况。因此,我们在训练中给运动员安排了运动饮料和补液盐的营养强化手段,按照运动前补充300ml,运功中每隔15~20分钟补充150~200ml,运动后500ml,以少量多次为原则进行补充。3. 中长跑项目比赛期的营养安排
一般在赛前1~2周为赛前调整期,膳食安排应以增加运动员的糖元储备、碱储备及维生素储备为目的。应选择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多次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比赛当日的膳食应保证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最大限度的储存肝糖元和肌糖元。赛后为加速体内能源物质、电解质、水分及维生素的恢复,应即刻服用含糖、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比赛期间,运动强度高,消耗量大,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易出现感冒等症状。可让队员在睡前服用谷氨酰胺,增强免疫力。支链氨基酸的补充,一方面可以直接做细胞的燃料,减少耐力性运动时肌肉蛋白的分解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色氨酸进入大脑的速度,减少5-羟色胺的生成,延缓中枢疲劳的发生。4. 中长跑项目高原训练的营养强化
高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携带和释放能力,有效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和抗乳酸能力,使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得到增强。高原训练时,运动员在承受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同时还必须面对缺氧、干燥、寒冷及消化系统机能下降等问题。因此,运动员除了在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应加强营养强化手段的干预。中长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常用的运动营养包括运动能源物质、抗疲劳促恢复、抗缺氧中药等等。有氧耐力是发展中长跑运动员混氧能力和无氧代谢的基础,高原训练中还应该注意能够提高血红蛋白的营养补充。血红蛋白的含量较高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携带氧的能力就强,同时血红蛋白也是一种复合物,它能消除肌细胞中的部分氢离子,降低肌细胞中乳酸浓度。
4.1 1,6-二磷酸果糖(FDP)能够促进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肌细胞产生自由基。同时,FDP可有效提高运动时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改善细胞缺氧后的生理机能和应激适应水平,促进红细胞向组织释放更多的氧。因此,FDP是高原训练期间首选的特殊能量补充品。
4.2 高原训练中,蛋白质分解加剧,在训练后可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对维持运动员的机能水平,促进训练后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高原训练时,服用一些抗缺氧的药物,对适应高原低氧环境和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水平,促进运动员疲劳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4.3 红景天是生长在高寒地带的一种药用植物,含有16种游离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及VC,具有抗缺氧、抗疲劳、抗寒冷、抗微波辐射的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工作效率,延缓机体疲劳和衰老。动物实验表明,红景天对大脑、心肌缺氧有拮抗作用,并能降低动物的整体耗氧量。国内外许多运动队和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时都运用过红景天并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5. 小结
5.1 中长跑运动是长时间耐力项目,供能形式以糖供能和脂肪供能为主。
5.2 日常膳食中,中长跑运动员应注意糖、脂肪、蛋白质的合理比例。5.3 比赛期中长跑运动员应选择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多次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加强赛后体能恢复。5.4 中长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阶段,可选择适当的营养强化手段。
参考文献
[1]贾昌志.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特点及其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9):52-54 [2]庞程.冬训期间中长跑运动员生化指标的监测和运动营养补剂的使用[J].田径,2004,(1):31-32 [3]马先英,赛庆彬.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的营养与补充[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3):69-71 [4]王橹.不同田径项目冬训期的运动营养[J].田径,2005,(12)[5]焦芳钱.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36-39 [6]于洪琴.长跑运动员营养状况调查[J].营养学报,1990,12(2):214-217 [7]王娟,刘学宝.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能量供应特点与营养补充[J].宿州学院学报, 2006,21(1):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