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沭阳: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放大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
江苏沭阳: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放大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
近年来,面对就业压力加大形势,江苏省沭阳县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为促进民生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新动能。
突出特色发展,明确大众创业思路。立足县情实际,深入推动全民创业,形成了适合当地特色的全民创业工作思路。一是突出小规模、大群体。鼓励群众投身花木、板材、图书、印刷、苗猪等特色产业营销创业;二是突出凤还巢、企回迁。吸引在外能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反哺家乡。三是突出电商创业、网络创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网络创业的实施意见》、《县金融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暂行办法》等文件,人社、财政、科技、农林、金融等部门全力做好跟踪服务,在贷款扶持、技能培训、经营技巧提升、网络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为全县网络创业发展保驾护航。县财政设立了县域网络交易诚信基金,基金规模为1000万元,并与淘宝网建立预警联络机制,在发生交易纠纷并给买方造成损失无法及时支付时,诚信基金第一时间对买方先行赔付。
突出政策扶持,优化大众创业环境。加强调查研究,制定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为劳动者初始创业提供帮扶。一是优化财税扶持环境。县财政每年安排的3000万元创业风险扶持资金,为全县大学生及大学生村官、共青团员、巾帼、退役军人、务工返乡人员、残疾人等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贷款与贴息、补贴等。二是优化金融支持环境。不断完善金融扶持全民创业政策体系,切实解决创业人员融资难问题。定期组织银企洽谈会,开展“阳光授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竞赛”等活动,推进银企合作,最大限度为创业主体提供资金支持。三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强化行政审批绩效管理,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等做法,切实打造审批项目最少、办事环节最简、服务效率最高的创业就业发展环境。目前,原有县级实施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共218项,精简后只保留了32项。
突出服务指导,推动大众创业深度发展。为了让大众成功创业,创业后继续壮大发展起来,优化服务环境是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的事。一是完善创业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完善创业服务网络,成立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依托40个乡镇基层平台成立创业指导服务所、474个村级平台成立创业指导服务站,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报名、创业帮办扶持等服务。二是创新培训内容。在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培训基础上,根据我县产业特点和创业者个人需求,增加“互联网+”培训内容,面向创业者免费提供电商初始培训,形成“互联网+本地优势产业”创业格局。三是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依托现有乡镇工业集中区、软件产业园和各类孵化基地,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支持,以及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
2017年,该县新增创业就业4.45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1.9万余户,新增私营企业9420户,入选国家级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达71.2%、创业者和社会各界对创业环境满意度有较大提升;创业资金投入、创业活动指数、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促进创业成效等指标与2012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2%、12%、14%、16%。(沭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章林海)
第二篇:创业促就业工作汇报(定稿)
创业促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不断建立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扶持的工作机制,深入贯彻实施扩大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为创业者营造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有力推动了创业促就业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精心指导下,涌现出沣东办北槐村农家乐、钓台办曹家寨新阳光蔬菜市场、沙河古桥风情园、钓台万亩花卉基地等一大批自主创业的示范园区.现将我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的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业促就业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近几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此项工作我们秦都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区上专门成立了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各成员单位及创业讲师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定期更新创业项目库,以此带动各部门参与创城工作开展的积极性,确保各部门协调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具体实施。为我区创业促就业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健全基层平台。只有不断健全就业服务基层平台,才能让创业促就业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我们一是在原有电脑设备的基础上积极与市人社局沟通协调,及时为辖区镇办劳保所、社区更新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办 公设备,优化了硬件设施,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就业服务信息传递速度。二是建立了由区再就业中心牵头,区、镇办、社区(村)三级信息联络员管理网络体系,通过不断加强对劳动力资源、就业培训、务工信息、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各类数据统计的动态管理,实现了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了就业服务管理水平,确保了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卓有成效地开展。三是积极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评选活动。
(三)完善培训机制。几年来,我们立足区情、企情、村情,加强了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工作,实行各项培训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制度,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广开渠道,为有志创业的各类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创业促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积极探索,与辖区内有关大中专院校联系,2011年首次将创业培训班开办到学校课堂,列入他们的教学计划,广大毕业生对此项培训非常感兴趣,认为这种培训让他们学到了在日常专业课堂上学不到的经营管理知识,对他们走出校门后及时适应新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帮助作用。截止目前,我区累计举办创业培训班35期,共培训人员2100人。
(四)加大贷款力度。为鼓励并扶持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秦都区于2007年设立了小额担保贷款办公室,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咨询办理和SYB、GYB培训。2009年,我们把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优惠政策扩大到农民工群体,免费为创业农民工提供SYB创业培训,缩短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资金发放额度,加强对农民工创业的扶持力度。2007年至今累计为136名农民工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816万元,带动145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五)加快农民工回乡创业步伐。2011年,我们按照《秦都区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区实施方案》的规划,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方面,我们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沣渭新区、秦都科技产业园、汽车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全面铺开,道路框架、电力配臵、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完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现已入住我区的五得利集团咸阳面粉有限公司、咸阳金丝猴糖食品有限公司、风润新能源有限公司、蓝马啤酒厂等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2545人,带动18241名农民工就近就业。
(六)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当困难,针对企业招聘门槛高,高校毕业生好高骛远的问题,我们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就业指导,积极做好“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工作。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积极引导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合理使用高校毕业生,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潜能,为企业创造应有的价值。二是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要引导他们结合实际争取多种渠道就业,既可报考城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也可报考乡村“村官”和“三支一扶”;既可到城市就业,也可到乡镇工作;既可到外地务 工,也可在家乡做事;既可帮别人打工,也可自主创业做老板。坚持多种形式的就业方向,争取尽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二、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一)我区创业促就业工作中有以下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
一是创业宣传的声势不够大,宣传面不够广,还没有形成创业就是就业的社会氛围。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积极参与创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
二是全民创业的意识不够强。外出打工的多、回归创业的少;等待观望的多、投身创业的少。无论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还是农村转移到城镇务工的富余劳动力,很少寻求创业之路。
三是适合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机会不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高校毕业生有的创业后,因缺乏创业的能力和技能,社会资源匮乏,职业发展方向不清晰,导致其创办的企业存活期较短,成功率较低。
四是就业指导协调的力度较弱,重职业推荐轻职业指导。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受训内容与农民工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反映,培训侧重一般技能的多,培训方式单一,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职业培训规模和数量不大,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对接不够,培训专业技能层次、质量不高,难以达到稳定就业的目标,培训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二)对我区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营造社会氛围,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营造社会氛围,大力倡导创业是时代的潮流,创业是时代的责任,创业是时代的需求,自主创业光荣。加大创业光荣宣传的力度,系统地宣传创业政策、创业项目、创业环境、创业典型,营造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人人会创业的社会环境,营造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政策扶持创业的社会氛围。
二是积极推进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发展,加大对创业者的资金支持,让小额贷款进一步催生“创业潮”。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反担保条件,增加贷款有效需求,延长贷款期限。四是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积极引导有关部门在人才招聘中优先吸纳在校大中专毕业生,不崇外排内,切实落实好已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三是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为创业就业提供人力资源。加大对技能培训实训设施的投入,根据城乡就业和农村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加强培训工作,改进培训方式,拓宽培训领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点培训,努力做到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当地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要重视实训,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动手能力。要通过培训,培育、扶持特色劳务品牌,不断提高劳务品牌的就业竞争力。
第三篇:创业促就业1
强化扶持引导
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舒兰市人民政府
舒兰市位于吉林省的东北部,幅员面积4557平方公里,下辖20个乡镇街,总人口65.7万人,劳动力总数32.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2.8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近年来,我市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坚持以创业为基础,以促进就业为根本,立足实际,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创业促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在我市大力引导扶持下,截至目前,已有767名人员创办了563家企业,涵盖了14个行业,直接吸纳7798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带动就业13760人。我市的创业促就业工作也得到了省市的肯定,返乡创业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并被评为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先进单位。
今年,我市就业工作任务依然繁重,我们在努力开发就业岗位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强化政策引导,通过推进创业促进更多的群众就业。
一、完善工作体系,形成合力促进创业。
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部门服务作用、协会带动作用,完善服务扶持体系,努力形成社会上下联动机制。一是协调一致抓服务。为发挥部门作用,形成合力,我市在年初建立了创业联席会议制度,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进一步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责任,并根据需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创业工作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创业工作重大问题。同时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牵头单位,各相关部门参加,组建了创业扶持发展中心,下设七个工作协调组,各组组长由各部门分管领导担任。下步,我们将充分联席会议制度和创业扶持发展中心的作用,强化协调沟通,真正形成合力,为创业者从立项、选址、培训、用工、合同管理、鉴证、启动、运营等方面给予扶持。
二是协会联动抓带动。发挥好协会作用是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加快了协会向纵深发展步伐,实现了纵横发展全覆盖。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全面发挥各行业协会、合作社及返乡创业协会的服务、协调和监督作用,为创业人员提供项目、信息、技术、资金和创业指导跟踪服务,全面提升协会对创业人员和拟创业人员的向心力和感召力,引导和带动创业人员实现成功创业。
二、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共享推进创业
一是整合资金资源。今年我市将从地方配套资金中拨出200万元,设立了创业促就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和奖励创业促就业工作。同时将中小企业贷款资金,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妇女创业扶持资金和再就业小额担保资金等行业和部门扶持资金捆绑联用,各口资金有机结合,统筹管理,资金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解决创业促就业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整合培训资源。树立“大培训”理念,使各口培训资源有效结合。将农业、卫生、劳动、教育等部门的技能培训资源联用,广泛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解决创业企业人才短缺及用工难的问题。同时创新创业培训形式,将SYB培训、SIYB培训与MDP培训相结合,提升创业人员创业能力。
三是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完善全市创业人员基础数据库,创业人员信息实现“多方联网”,创业信息实现“一网览尽”。建立完善创业项目库,加强创业项目开发推介,向社会广泛征集投资少,见效快,易操作的创业项目,采取集中推介、网上推介等形式向创业人员发布,解决其无业可创问题。同时,组织项目策划人、创业指导专家和相关中介机构实行项目跟踪扶持。
三、强化扶持服务,创新方法扶持创业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除不折不扣地执行创业就业各项政策规定外,我市政府还正根据舒兰实际,研究制定《舒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返乡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此意见内容涵盖了返乡创业项目用地、准入限制、扶持服务等各个方面,很具操作性和实效性。意见出台后,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市的创业促就业工作。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今年以来,我市加大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实行小额担保贷款“协会会员三人联保”,为创业人员提供资金扶持。同时将一定比例的担保资金用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将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向农民延伸,个人、合伙经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分别提高到5万、8万和2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创业者的资金困难问题。
三是加大创业服务扶持。今年我们将在市、乡镇、村(社区)建立“创业指导中心”或“创业指导站”,保证创业有专门机构和专人服务。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创业服务超市,完善“一站式”创业服务场所,各职能部门派驻专人,为创业农民提供咨询、指导、办理服务。
四、大力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引导创业
一是开展创业乡镇行活动。组织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组成宣讲团深入各乡镇街现身说法,用典型事例鼓励和引导更多人员创业。同时,制作成功创业典型宣传板,开展创业信息发布、创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活动。
二是开展创业调查活动。采取问卷调查、网络、新闻媒体反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以“问政策于创业者、问需求于创业者、问计划于创业者”为主题的创业调查活动,集民智、查民情、解民困。在市电视台开办“创业论坛”栏目,每月一期,及时宣传创业政策、创业典型,发表创业观点。
三是开展创业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召开全市创业成果展示会,收集发掘一批不同行业的成功创业典型以及创业企业的产品,开展创业成果展示,同时深入各乡镇街巡回展示。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市在今后创业促就业工作的简要安排,敬请各位领导予以指正。
谢谢大家!
第四篇:创业促就业工作总结
一、构筑平台,建立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一)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四级贯通”。加强各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确保推进创业促进就业战略有支撑、有依托。xx年,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和居委会劳动保障平台全部实现“六到位”;xx年起,我市坚持将服务网络延伸到村,所有行政村全部聘请了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xx年起,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开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海陵等市(区)村级劳动保障“六到位”平台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依托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分别增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站)”牌子,明确或增设专人从事创业服务工作,建立公共创业服务队伍,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并普遍推行创业指导、信息服务、项目推介、技术培训、创业实习、资金扶持、创业孵化、开业指导、政策落实和跟踪服务“十位一体”的服务制度。
(二)公共创业服务场所实现“一站服务”。引入“超市化”的选购模式和快速反应机制,在全市建立7家创业服务超市,建立“一站式”公共创业服务场所,并拓展“创业服务超市”服务功能,逐步向重点中心乡镇延伸。“创业服务超市”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定期的服务时间和丰富的服务内容,开辟有培训报名服务、创业项目推介、创业专家指导、政策扶持服务、法律法规援助、创业典型展示、创业互助服务、招聘求职服务等功能区域,并细分为多个服务项目。劳动保障、财政、工商、地税、金融、物价等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超市”,为创业者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办理服务。对能够在“超市”办理和办结的事项,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办结制,努力实现“相关部门集中服务、各项优惠集中办理”的服务目标。
(三)相关创业服务载体实现“有益补充”。成立以劳动保障、物价、工商、地税、金融、财政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创业成功人士为成员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对免费推介的创业项目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指导创业者制定、修改、完善创业计划,协调解决其在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成立泰州市创业者协会,下辖四个市成立泰州市创业者协会分会,组织开展会员培训和经验交流;引导会员自愿联合申请注册成立经济实体,并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强有力支持;组织会员到浙江、上海、苏南等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参观考察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信息,学习先进经验,增强创业信心,调优创业方向,将创业者协会做成为培训、交流、发展的大平台。
二、丰富内涵,切实提高创业服务实效
(一)在培训服务上抓跟踪。全面实施创业培训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三进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与送教下乡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省、市创业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将培训学员集中到基地,形成“基层送苗子,政府搭台子,专家出点子,财政拿票子”的创业培训格局;对偏远地区的培训人员,选派省、市级创业培训基地教师送教下乡,就近就地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将创业培训开进高校,在全市各高等院校开设创业培训选修课,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创办微小企业的有效步骤和科学方法,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创业培训学员跟踪联系卡,建立完善创业培训全程服务制度,对培训学员做到“每月一走访、每季一回访”,在联系卡上认真做好相关记载,集中推广创业培训学员成功经验,组织开展疑难问题集中会诊,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二)在项目服务上抓对接。不断完善创业项目资源库,重点做好创业项目的开发征集、调研论证、宣传推介和跟踪扶持工作,突出创业项目的本土化、好培训、易启动、快见效的特点,树立“创业项目不在多少、创业项目落实多少”的思想,充分发挥创业者协会、专家志愿指导团和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项目指导作用,实行“一对一”、“一盯一”的跟踪服务,实现“开发一个、成熟一个、成功一个”的目标。依托创业服务超市平台,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创业项目推介会,组织项目策划人参加现场推介,与有意创业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商洽合作方式;对被创业人员选中能平稳实施二个月以上、效益较好的创业项目,给予项目策划人物质奖励。目前创业项目库共征集入选项目220个,今年已有涉及商贸经营、铸造、建材、小提琴制作、物流等32个创业项目落地生根,新增创业520人,带动就业5600人。
(三)在孵化服务上抓配套。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泰州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地支持、政策扶持和综合配套服务。进一步明确了孵化基地是指经确认的可为创业者提供管理经营所需场地以及免费提供创业指导、融资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技术创新、事务代理、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的实体。采取政府出资、民间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入股等多种形式,建设了一批再就业一条街、返乡创业园、科技创业园、生态农业园和特色专业市场等创业孵化基地,今年共新增创业孵化基地20家,并积极落实租金补贴、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建立完善项目引导、对接培训、创业孵化等综合服务机制,吸引创业者“入孵”,提高“孵出”成功率。去年以来,全市先后有1365人进入基地孵化成长,其中90%的创业者孵化成功。
三、落实举措,大力开展创业服务活动
(一)组织开展宣传服务系列活动。每年集中开展一次 “创业宣传月”活动,送政策到创业者身边,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1000名创业人员,重点联系,重点走访,重点帮扶;将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典型事迹覆盖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分别设立创业政策宣传栏,在宣传栏内张贴创业扶持政策,让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劳动者了解政策,熟悉政策;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传媒,广泛开展政策解析、专题访谈等宣传活动;邀请“江苏省十大杰出创业明星”、“泰州市十佳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先进个人”,组成阵容强大的创业明星事迹演讲团,在全市范围巡回演讲,激发创业热情,鼓舞创业士气。
(三)组织开展创业交流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创业广场”、“创业论坛”、“创业观摩”等系列活动,定期开展创业培训成果展示、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咨询、创业成功人士传经送宝等交流活动。引导创业人员正确认识创业、正确面对创业、走稳创业之路,大力弘扬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励志创业的时代精神,为创业者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信息交流机制,密切劳动保障、担保机构、各经办银行和社区的协调合作,做好政策宣传、贷款受理、贷后跟踪等工作,及时组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人员参加创业培训,以培促贷,以贷促培,主动上门了解创业项目运作情况,及时为创业者排忧解难,不断强化贷后扶持,提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效应。
在推进创业服务的工作实践中,我市进行了一些探索,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部里的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公共创业服务平台与社会化创业服务机构相互补充作用。二是公共创业服务水平还不够专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队伍能力建设。三是创业服务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创业项目的推介成功率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入孵率。我们将以本次专题研讨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创业服务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各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提高专业化创业服务水平;不断拓展“创业服务超市”服务功能,加快向重点中心乡镇延伸步伐;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化创业服务机构投入创业服务,对扶持成功创业的服务机构给予适当创业补贴;建立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发布机制,优化创业服务公共网站和创业项目共享资源库;新增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并推荐创业者入孵实践,集中开展孵化基地订单式创业培训和专家、中介机构跟踪扶持,将我市创业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第五篇:创业促就业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市按照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有利时机,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特别注重加强创业服务,努力构建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常态化的服务新格局,创业服务的基础不断加强,范围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今年1-8月,已累计服务城乡劳动者3.2万人次,扶持成功创业1.5万人,带动就业5.9万人,服务促进创业的助推作用充分显现。
一、构筑平台,建立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一)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四级贯通”。加强各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确保推进创业促进就业战略有支撑、有依托。XX年,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和居委会劳动保障平台全部实现“六到位”;XX年起,我市坚持将服务网络延伸到村,所有行政村全部聘请了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XX年起,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开始村级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海陵等市(区)村级劳动保障“六到位”平台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依托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分别增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站)”牌子,明确或增设专人从事创业服务工作,建立公共创业服务队伍,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并普遍推行创业指导、信息服务、项目推介、技术培训、创业实习、资金扶持、创业孵化、开业指导、政策落实和跟踪服务“十位一体”的服务制度。
(二)公共创业服务场所实现“一站服务”。引入“超市化”的选购模式和快速反应机制,在全市建立7家创业服务超市,建立“一站式”公共创业服务场所,并拓展“创业服务超市”服务功能,逐步向重点中心乡镇延伸。“创业服务超市”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定期的服务时间和丰富的服务内容,开辟有培训报名服务、创业项目推介、创业专家指导、政策扶持服务、法律法规援助、创业典型展示、创业互助服务、招聘求职服务等功能区域,并细分为多个服务项目。劳动保障、财政、工商、地税、金融、物价等职能部门派出专人进驻“超市”,为创业者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办理服务。对能够在“超市”办理和办结的事项,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办结制,努力实现“相关部门集中服务、各项优惠集中办理”的服务目标。
(三)相关创业服务载体实现“有益补充”。成立以劳动保障、物价、工商、地税、金融、财政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家、学者以及创业成功人士为成员的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对免费推介的创业项目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指导创业者制定、修改、完善创业计划,协调解决其在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成立泰州市创业者协会,下辖四个市成立泰州市创业者协会分会,组织开展会员培训和经验交流;引导会员自愿联合申请注册成立经济实体,并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强有力支持;组织会员到浙江、上海、苏南等个体私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参观考察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信息,学习先进经验,增强创业信心,调优创业方向,将创业者协会做成为培训、交流、发展的大平台。
二、丰富内涵,切实提高创业服务实效
(一)在培训服务上抓跟踪。全面实施创业培训进社区、进乡镇、进校园“三进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与送教下乡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省、市创业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将培训学员集中到基地,形成“基层送苗子,政府搭台子,专家出点子,财政拿票子”的创业培训格局;对偏远地区的培训人员,选派省、市级创业培训基地教师送教下乡,就近就地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辅导;将创业培训开进高校,在全市各高等院校开设创业培训选修课,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创办微小企业的有效步骤和科学方法,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建立创业培训学员跟踪联系卡,建立完善创业培训全程服务制度,对培训学员做到“每月一走访、每季一回访”,在联系卡上认真做好相关记载,集中推广创业培训学员成功经验,组织开展疑难问题集中会诊,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在项目服务上抓对接。不断完善创业项目资源库,重点做好创业项目的开发征集、调研论证、宣传推介和跟踪扶持工作,突出创业项目的本土化、好培训、易启动、快见效的特点,树立“创业项目不在多少、创业项目落实多少”的思想,充分发挥创业者协会、专家志愿指导团和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项目指导作用,实行“一对一”、“一盯一”的跟踪服务,实现“开发一个、成熟一个、成功一个”的目标。依托创业服务超市平台,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创业项目推介会,组织项目策划人参加现场推介,与有意创业的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商洽合作方式;对被创业人员选中能平稳实施二个月以上、效益较好的创业项目,给予项目策划人物质奖励。目前创业项目库共征集入选项目220个,今年已有涉及商贸经营、铸造、建材、小提琴制作、物流等32个创业项目落地生根,新增创业520人,带动就业5600人。
(三)在孵化服务上抓配套。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泰州市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地支持、政策扶持和综合配套服务。进一步明确了孵化基地是指经确认的可为创业者提供管理经营所需场地以及免费提供创业指导、融资服务、管理咨询、人才培训、技术创新、事务代理、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的实体。采取政府出资、民间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入股等多种形式,建设了一批再就业一条街、返乡创业园、科技创业园、生态农业园和特色专业市场等创业孵化基地,今年共新增创业孵化基地20家,并积极落实租金补贴、税费减免、贴息贷款、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建立完善项目引导、对接培训、创业孵化等综合服务机制,吸引创业者“入孵”,提高“孵出”成功率。去年以来,全市先后有1365人进入基地孵化成长,其中90%的创业者孵化成功。
三、落实举措,大力开展创业服务活动
(一)组织开展宣传服务系列活动。每年集中开展一次 “创业宣传月”活动,送政策到创业者身边,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1000名创业人员,重点联系,重点走访,重点帮扶;将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典型事迹覆盖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分别设立创业政策宣传栏,在宣传栏内张贴创业扶持政策,让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愿望的劳动者了解政策,熟悉政策;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传媒,广泛开展政策解析、专题访谈等宣传活动;邀请“江苏省十大杰出创业明星”、“泰州市十佳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先进个人”,组成阵容强大的创业明星事迹演讲团,在全市范围巡回演讲,激发创业热情,鼓舞创业士气。
(二)组织开展创业主题系列活动。近年来,我市结合工作实际和创业促进就业形势发展需要,组织实施了创业主题系列活动。XX年实施了“创业培训年主题活动”,大力实施能力促进创业计划。XX年年实施了“创业路上系列助推创业活动”,努力提高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1年实施了城乡“11115”创业行动计划,实行创业服务的目标管理和集中扶持。2011-2011年组织实施“363”创业提升计划,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提供活动载体。一个个主题活动的开展,为创业促就业工作的目标实现、任务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载体,为我市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优化服务方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开展创业交流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创业广场”、“创业论坛”、“创业观摩”等系列活动,定期开展创业培训成果展示、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咨询、创业成功人士传经送宝等交流活动。引导创业人员正确认识创业、正确面对创业、走稳创业之路,大力弘扬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励志创业的时代精神,为创业者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信息交流机制,密切劳动保障、担保机构、各经办银行和社区的协调合作,做好政策宣传、贷款受理、贷后跟踪等工作,及时组织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人员参加创业培训,以培促贷,以贷促培,主动上门了解创业项目运作情况,及时为创业者排忧解难,不断强化贷后扶持,提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效应。
在推进创业服务的工作实践中,我市进行了一些探索,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部里的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公共创业服务平台与社会化创业服务机构相互补充作用。二是公共创业服务水平还不够专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队伍能力建设。三是创业服务资源的利用率还不够高,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创业项目的推介成功率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入孵率。我们将以本次专题研讨会为契机,深入推进创业服务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各级“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提高专业化创业服务水平;不断拓展“创业服务超市”服务功能,加快向重点中心乡镇延伸步伐;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化创业服务机构投入创业服务,对扶持成功创业的服务机构给予适当创业补贴;建立创业信息服务网络和信息发布机制,优化创业服务公共网站和创业项目共享资源库;新增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并推荐创业者入孵实践,集中开展孵化基地订单式创业培训和专家、中介机构跟踪扶持,将我市创业服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