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付款起扣点推导公式
预付款起扣点推导公式
根据定义:确定工程预付款起扣点的依据是:未完施工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和构件的费用,等于工程预付款的数额,即 P未完 = M预付款。
P材料=P已完工程材料费+P未完
=T已完工程进度款x N材料所占比重+M预付款
P=TxN+M
T=(PxN–M)/N=P-M/N
第二篇:工程预付款起扣点计算
1计算公式
确定工程预付款起扣点的依据是:未完施工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和构件的费用,等于工程预付款的数额。工程预付款起扣点可按下式计算: T=P-M/N,式中
T——起扣点,即预付备料款开始扣回的累计完成工作量金额;
M——预付备料款数额; N——主要材料,构件所占比重;
P——承包工程价款总额(或建安工作量价值)。
2不含保证金的计算
例如:某项工程合同价100万,预付备料款数额为20万,主要材料、构件所占比重80%,问:起扣点为多少万元?按起扣点计算公式:T=P-M/N=100-20/80%=75万元则当工程量完成75万元时,本项工程预付款开始起扣。
3含保修金的计算
[1]如果承包合同中约定,工程质量保修金从承包人每月的工程款中按比例扣留的话,工程预付款起扣点应为T=P(1-K)-M/N,式中,T—起扣点,即预付款开始扣回的累计应付工程款(累计完成工作量金额-相应质量保证金);K—质量保修金率;M—预付备料款数额;N—主要材料,构件所占比重; P—承包工程价款总额(或建安工作量价值)。
例如:某项工程合同价100万,预付备料款数额为24万,主要材料、构件所占比重60%,质量保修金为承包合同价的10%,发包人从承包人每月的工程款中按比例扣留,问:起扣点为多少万元?按起扣点计算公式:T=P(1-K)-M/N=100(1-10%)-24/60%=50万元,则当应付工程款为50万元(对应完成工作量金额为50/(1-10%)=55.56万元)时,本项工程预付款开始起扣。
依据:
工程预付款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订立后由发包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在正式开工前预先支付给承包人的工程款。它是施工准备和所需主要材料、结构件等流动资金的主要来源,国内习惯上又称为预付备料款。工程预付款的支付,表明该工程已经实质性启动。
1.预付款的确立
预付备料款(国外通称为“开办费”)是我国工程建设中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早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行使基本建设资金管理职能时,就对备料款的拨付作了专门规定,明确
第三篇:工程预付款扣还公式
在资金等值计算公式中,一次支付现值公式是:
P=F(1+i)-n
工程预付款扣还公式: R=A(CF1S)
(F2F1)S
第四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定积分)
圆锥体积公式在小学的推导法是实验法,现在在这里介绍高等几何的定积分法。
首先,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如图1:
图1 定义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圆锥底面圆心为坐标原点,线段r(半径)在x轴上,线段h(高)在z轴上。
把圆锥分割成小圆台,切面平行于平面xOy。可据此列出体积V的公式:
因此可得一个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与实验法吻合。
dawny 2010-01-07
第五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的说课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它是“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中的重点内容。
就教材来说,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它的教学是在学生了解、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乃至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圆柱等的表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于学情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已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并且有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推算图形面积”这一经验,但是在这一课中平行四边形上出现了斜边,这给数方格的方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如下: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数方格、割补等方法亲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 程,在观察、探索、操作的过程中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会准确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
3.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对公式的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通过找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二、说教学流程:
为了体现“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 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以及 如何做平行四边形的高等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要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本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先出示一段视频动画,主要内容是: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是一对好朋友,一天,他们在那里争吵不休,原因就是它们都认为自己的面积要比对方的大。这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谁的面积比较大呢?你又是怎么想的呢?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已经会计算了,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又要如何计算呢?从而引出今天的教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动手实践,探究发现。这个部分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模块来完成。
第一模块是数方格,引发猜想。在方格纸上分别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并且比较它们的大小,因为学生前面已经有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推算图形面积的经验,所以学生很容易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在学生得出这个结论后,立即抛给学生另外一个问题:当一个平行四边形很大时,我们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它的面积吗?从而引发思考: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二模块是剪拼转化,验证猜想。活动是认知的基础,动手操作是学 生学习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由于前面在数方格时就会有同学提到用割补法来求面积,这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并动手操作,想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肯定会有许多的方法。我会根据他们提出的方法给予相应的肯定,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概括出两种比较广泛使用的方法:一种是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通过将一个三角形平移后拼成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直角梯形,通过将其中一个直角梯形平移后拼成长方形。之后,让学生观察前后两个图形,提问:拼成的长方形和原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平行四边形剪拼转化后,得到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时我们就得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就是S=ah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新知
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联系。第一层次,完成书上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巩固所学的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第二层次,我会提出这样一道判断纠错题,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中底和高的一个对应关系。
第三层次,通过这样一道判断题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 等。这样也同时呼应了导入中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因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五)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说说是怎样学到的,还有什么 问题想与老师和同学商讨。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
2、布置作业,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