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企出海谋略
国企出海谋略
在国企出海的过程中,CFO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通过并购行为为企业获得关键资源,确保并购项目能够持续盈利,还要广泛利用海外的会计、金融、法律、公共关系等第三方机构,按照现代化收购的方式对方案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全局布置。
当前的全球化浪潮继续改变着商业模式,并对世界各地的公司产生着影响。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地位无疑使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国际化投资的大潮中,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40%,金额增长21%,创下历史新高。尽管民营企业仍然领跑海外并购市场,但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的参与力度与交易金额持续增长,不断刷新海外并购大单数额的记录。
在国企出海的过程中,CFO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通过并购行为为企业获得关键资源,确保并购项目能够持续盈利,还要广泛利用海外的会计、金融、法律、公共关系等第三方机构,按照现代化收购的方式对方案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全局布置。
2015海外并购一览
2016年1月2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虽然国际经济发展持续低迷,但2015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与并购仍然保持活跃,呈现出数量多、金额大、涉及行业和国家广泛等特点。
据商务部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18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其中,中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总共有593个,累计交易金额401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38亿美元,占84.3%,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
由于统计口径问题,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并不能显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部分份额。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回顾与2016年展望》显示,中国并购市场在2015年创下了记录,交易数量上升37%,交易金额上升84%达到7,340亿美元。国内投资并购、私募股权投资和海外并购活动均实现强势增长,超过114项交易的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并创下历史记录,交易总额上升84%。整体来看,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增长40%,金额增长21%,创下历史新高。
2013~2015年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总交易量与交易金额统计显示,民营企业持续领跑“出海”并购,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步伐稍显缓慢,但由于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主要是央企,因此这些企业操刀的大并购案也备受关注。
从并购交易领域来看,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仍然集中在工业、原材料和能源领域,相对而言,民营企业和财务投资者则在高科技领域兴起了一波并购热潮。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部主管合伙人黄耀和亦表示,受益于活跃的国内战略投资交易与海外并购,2016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将增长超过20%。科技行业将继续成为行业热点,然而投资者对于估值和增长的期待越来越高,今后的增速相比2015年将有所放缓。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私募股权交易主管合伙人刘晏来表示:“2015年,中国企业继续开展海外并购的趋势,战略投资者倾向于执行外延式的增长策略,追逐技术、品牌并将其带回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和财务投资者希望寻找具有‘中国视角’的海外资产。
在2016年,跨境并购的火热或许仍将持续。“从项目储备来看一年比一年更多。国内企业正在寻找经济转型的契机,目前在国内市场普遍的现象是好的资产估值还是比较贵,而国际市场上相对而言则存在一些性价比比较高的资产;另外当前比较低的融资成本以及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也有助于推动并购市场的活跃。”摩根大通北亚兼并收购部联席主管连涟表示。
CFO的全局布置
谈及对参与跨境并购的中国企业的建议,连涟认为,企业应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核心价值,“如果从一个好的角度嫁接中国市场,通过并购将一些核心竞争力、技术、品牌带回到国内,与中国市场实现对接,会为企业提供较好的回报。中国企业缺少的是核心竞争力,而最大的优势是市场,需要考量的是如何把这两个嫁接起来创造价值。”
在海外并购行为中,作为企业的CFO要具备独立、客观的思考,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即战略层面与实操层面。战略层面的思考更多地体现了CFO价值创造的职能,而实操层面的思考则更多地体现了财务风险控制的职能。
安永华北区财务交易咨询主管合伙人麦耀波认为,在海外并购项目中,CFO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应在三个方面彰显其自身价值:
第一,CFO在并购中首先需要确保财务战略与公司战略的一致性。特别是央企海外并购,以制造业、原材料和能源领域为主,交易规模巨大,需要CFO做好周全的资本预算,保证公司战略实施的每个资本性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都有充足的资本及运营资金。
第二,CFO应当制定一套完整的标准模型来分析并购投资项目,同时关注汇率、通货膨胀、资本成本等对于模型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基于模型的投资业务案例分析并购项目的价值,包括直接的经济价值,如投资回报、投资回收期,以及并购全周期风险管理等非直接的价值等。
第三,CFO在并购投资过程中应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严格规范并购行为,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
拥有多年跨国并购经验的荷兰皇家帝斯曼(中国)公司纤维事业部总裁何飞认为,一个并购首先要有明确的战略指导,再去看被并购公司的估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CFO不仅仅是财务的高级主管,CFO更应该是CEO的战略伙伴,甚至可以说是企业战略的指引者。也就是说CEO更关注企业愿景、长远目标,但是在具体战略决策和执行层面上CFO要起到一个真正战略伙伴的作用。他一定要对他花出去的钱未来怎么样为企业创造价值做出一个战略上的判断,同时从文化、管理、未来运营等多个维度做出全面计划和安排。”他认为,并购战略需要复杂的财务数据支持。概括来讲,国际上通行的财务指标可简单分为NPV(净现值)和IRR(内部收益率),这两组数据成为公司实施并购时的最核心价值参考依据。“其中,IRR更具参考性。因为净现值取决于投资额大小,而内部回报率与投资额是一个比例的关系。”
对于标的选取,连涟建议企业在寻找海外并购机会时,应当侧重于自身经营更为稳健的公司:“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营不善的企业风险,要扭转其经营状况存在较大挑战都很高,需要面对不熟悉的市场、监管者、客户,在这种情况下,初试牛刀的公司,应当找一些经营已经比较不错的企业,估值可能会贵一些,但是考虑到风险可能更适宜新手买家。”
此外,麦耀波认为,在并购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也是企业CFO的重要任务。他解释称,通常并购价值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当前价值,计算关键是确定经营性现金流,通过历史2~3年的现金利润率估算公司当前价值,同时需要注意市场竞争程度、政策环境变化等因素对于经营利润率的影响;二是增长价值,首先需要计算市场增长趋势,可以参考其它可比市场的发展历史,计算新产品采纳者比例判断市场周期,计算市场增长价值。完成市场价格计算之后,还需要计算特定公司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需要考虑的常见因素包括:公司现阶段状况、资金实力、公司是否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差异性特征、进入壁垒的高低、下游买家或上游供应商对市场的控制力等;三是协同价值,核算可以参考类似并购交易,也可以通过预测行业演进格局计算不同状态下合并后公司价值,进行加权平均。
何飞补充称,在并购之前和整个过程中,CFO始终要保持专业素养,通过市场调研、行业分析,并根据自身企业优势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一个完善的整合计划。这个整合计划在并购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
国企的“特殊”挑战
在企业谋划全球布局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财务困难及政府管制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而国有企业“出海”则更具有特殊性。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特别是大型央企,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甚至涉及到国家战略统筹,所有制的特殊性又让国有企业在决策过程中有别于民营企业。无论是前期的战略制定、标的审核,中期的净值调查、定价决策,还是后期全方位的企业整合,国有企业都面临着更高的“难度系数”。
此外,有别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收购有时并非出于商业性冲动,往往要考虑到更多、更复杂的因素,例如政府的宏观战略和产业政策,全盘考虑有助于国有企业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例如并购项目的获批,以及国有银行和资本市场的支持等。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孙璀认为,在政策层面,国家制定了“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对外投资和海外并购带来新机遇、新支点,但目前中国企业出海投资在实操层面仍遇到诸多挑战,特别是在风险方面,交易标的确立要有充分战略支撑,交割以后的风险,要尽可能地通过前期尽职调查披露,并可以从两个方面规避交割后的风险:一是通过出卖方的声明与保障规避不实披露,同时明确并购方具有索取赔偿和追诉的权利;二是对于其他正常的运营风险,需要在前期并购整合的计划中考虑充分。
此外,国有企业在境外的税收统筹问题亦不可忽视,孙璀认为,当前中国税收政策仍存在一定“细节”问题,造成企业“出海”遇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受中国“分国不分项”税收征管办法的限制,企业在汇算清缴时因境外不同国家之间的盈亏不能互抵,从而导致企业的实际税率远高于25%;
第二,计税方法差异往往会造成部分双重纳税,例如中国对施工企业要求按照建造合同的“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税基,而境外许多国家以工程结算账单为准按照“收付实现制”确定税基;
第三,在“定率抵扣”制下,由于某些特殊情况,企业无法或仅能部分取得有效的扣税凭证或证明,从而造成企业在境外已经缴纳的实际税款在境内无法实现有效抵扣。
“对于企业在实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除了企业与我国政府税务机关直接沟通外,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与国家税务机关进行反映,从税务制度的完善、税收征管执法等方面积极献言献策,以达到更有利于政府执法和减轻企业负担的目的。”孙璀坦言,“央企实施海外并购以及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项目通常是当地的重点项目,因此当地政府及税务部门将会对中国企业的合规性经营给予高度关注。另外,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税务部门出于财政税收需要甚至会对中国企业进行‘特殊’检查,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企业遭受税收歧视、产生税收纠纷。此时,企业更需要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本土化的事务所帮助企业来共同维护合法权益。”
孙璀建议中国企业出海应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合作。他认为,境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更加熟悉中资企业的商业环境及决策程序,中资企业与事务所之间可开展“总对总”的合作模式,便于会计师事务所在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的同时,深入了解企业的商业运行模式,挖掘企业的有效需求,设计并提供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服务产品。
“在开展国际业务的过程中,中资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境外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属地化进程,无论是财务合伙、合作或是联盟的方式,均希望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在整合的过程中争取主导地位,在商业网络建设、工作质量控制、服务成本降低方面加强建设,以利于国际化过程中更好地维护中国企业利益。”孙璀表示。
在境外税收及风险管理方面,由于企业在境外难以收集东道国的税收政策、对税法难以理解和精准把握,导致对投资项目的税务管控在某些地方存在薄弱环节,税务风险压力较大。对此,孙璀认为,央企出海亟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专业服务。
“企业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在充分了解企业业务目的及投资规划的前提下,针对投资实体性质和投资国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的整体控股架构进行设计,同时对新设投资中的权益资金融资模式、并购投资过程中的尽职调查以及投资过程中的涉税条款、交易税负、后续税务影响等方面向企业提供服务,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防范相关投资风险。”孙璀称,“从理想角度出发,借助会计师事务所的全球资源,在央企海外并购整合过程中,能够在构建和谐的银企、政企方面助企业一臂之力,特别是在新进入市场,该方面的需求会更为迫切。”
第二篇:出海感受
出海感受
随着“天龙号”的一声长笛,我们挥手离别我们亲爱的院长和老师们。扬帆起航,开始了为期15天的琼东海域的科考行程。
还记得十号下午的四点,我们从湛江的渔人码头出发。一路乘风破浪,驶向茫茫的大海。波涛滚滚,白云飘逸。陆地的身影慢慢地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站在甲板上,放眼四周,感觉自己就像置身大海,那种感觉真的很好。那时候,我们别提有多兴奋。老是在船上蹦蹦跳跳的,特别是站在船头上,看那船头劈浪前行,水花四溅。乘船的感觉,原来这么玩的。但是也许是我们想得太轻狂了,不巧,遇到了七级的大风。而我们也开始经受了晕船的考验。
还记得,船摇晃得很厉害。人都没法在通道,轻松地过往。我们的许多同学和老师都趴下床上。不少人,都开始呕吐,头晕······大宿舍到处都溢满着恶心的味道,虽然有空调在不断送风换气,但是还是无法去除那味道。足足让我胃口不振好多天,最后才慢慢适应过来。毕竟还是经验不足,很多架子等,仪器的载体的东西,还没完善得搞好和大家状态不佳,我们又不得不在12号的时候,返航渔人码头。
经过了在岸上将近三天的调整,我们就火速赶往最远的站点去探测。经过了在海上两天的漂流和三天的调整,我们许多人的状态也慢慢的恢复过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是一起作业,等大家都熟悉了作业流程之后,就开始分班作业。然而,我们再次出海的时候,天气没有好多久,又继续开始变得恶劣起来。在雾气重,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我们无奈地丢掉了坐地ADCP和释放器。听说价值几十万,这时候才知道,出海真的不是闹着玩的。随着风力越来越大,我们无奈只能到海南文昌市青澜港避风。
到了青阑港外港的时候,风浪也慢慢减弱了。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久违而熟悉的陆地,那时候我们十个学生,别提有多高兴了。终于可以暂时不受船晃的痛苦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很多人还没来过海南这里呢。当然啦,我们上岸的时候,感受的不是土地的坚实,而是大地的虚晃。唉,刚适应船上的生活,这在陆地又不适应了,真是悲剧呀。在文昌那里,我只去看了一下市区和去超市补充了些零食和饮料外,就随着师兄们回船上呆着。毕竟,这陆地也不能呆太久,我们还有很多站点在后面要做的呢。就是这样,我们简单地在青澜港呆了两天。就因为还没办停靠的手续,离开那里。
也许是因为我们老师和同学的辛苦,得到了老天的怜悯,终于在我们在青澜港外停靠了一天后,天气慢慢地变好了。而我们辛勤的作业,分秒必争的日子终于来临。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与汗水为伴,与星辉共鸣。八小时的换班制,让我身心疲惫。但是我却感觉特别充实,因为我能跟认真负责、不俱辛苦的老师们,一同作业,学了很多仪器的下放流程,还有老师们身上良好的人格品质。当然了,我们在船上也有很多快乐的时光。比如,水手们在我们晚上作业的时候,钓鱿鱼煮面的欢喜和充实。那些水手的钓鱼技术,还真不赖。不一会儿,就钓得满盘归,让我有口福,好好品尝了一番。还有,我们的悬挂ADCP不小心给渔网勾住,我们组员拼命拉回,邓老师数一二三指挥我们。最后,终于拉回仪器了,船长叫我们去把渔网一起拉来的狂喜和得来空网的失落。都是多么难得的经历呀!还有还有,王老师跟我们一起闲聊的开怀,我们一起玩游戏的尽兴······
这次出海,既锻炼了我的身体,更锻炼了我的意志。也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东西。比如责任、真诚、刻苦、执着等等,这些都是我一辈子终身受用匪不浅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海的风浪,固然凶猛,但是也阻挡不了我们探测大海秘密的决心。虽然我们还剩几个站点没有测完,无奈天气的原因,提前返航。但是我感觉,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已经尽力了,毕竟出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有很多事情,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许,经历了这次出海,我们院的老师和学生都更加地有经验,更好地为下次出海做好准备!!
第三篇:成功谋略
本书是一本教人通晓事理、判断真伪、为人行事的宝典,为你实现功成名就、出类拨萃、杰出完美的人生目标提供宝贵的指南。收中收集了三百条处世箴言,其内容像一道极美味的佳肴,你会产生独占的欲望而不愿与朋友同事分尝共享;无比的洞察力,使你的对手无法掩藏。最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以与人打交道为日常工作的人:发现他人的意图,赢得他人的好感与友谊,或者打乱别人的计划,“挫败他人的意志”。与所有的格言一样,这些箴言也需要你慢慢阅读、细细品味,以每次读几条为宜。
本书评论
成功谋略——敢想
王延蛟 2009-06-25
成功谋略——敢想
成功,必定是从敢想开始。敢想使人的能力发挥到极限,逼得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惟有带着强烈的风险意识,敢于怀疑和打破已往的秩序,通过冒险而取得胜利后,才能享受到成功的最高喜悦。
1.想人之所不敢想
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它会使人变得更渺小,使人失败,成为懦夫,恐惧实在是比什么都可怕的东西。但是,假如我们能够铲除障碍、束缚我们的东西,则可能成就伟大、壮丽的事业。
能够成就事业的,永远是那些信任自己的见解的人,敢于想他人之不敢想,为他人之不敢为的人,不怕孤独的人。他们勇敢而有创造力,并且勇于向规则挑战。
打破常规、表现自我最重要的是勇气,无畏者方能前行
2.敢于打破常规
阻碍我们思考和行动的往往不是不知道的事,而是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自身固有的观念、前人的经验、世俗的眼光,这一切都会成为枷锁套住我们的思想,让我们不敢跨出一步,成功、创新首先要做的就是拿出打破一切常规的勇气。
3.做一个伟大的梦想家
很难想象,如果人类没有了梦想,世界将会怎样?不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将如同影子,没有灵魂、没有取依。
4.做自己灵魂的舵手
只要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态度,并且掌握自己的意志,我们就是自己命运的舵手。
态度决定一切,对自己的信念必须有坚定不移的态度,当别人对你的行为抱有怀疑态度时,敢于坚持自我,才能够期望得到肯定的结果。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故事都源于一个伟大的想法,而故事的主人公无一例外的会遇到怀疑和困境。而他们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够使这些杂音在头脑中沉寂下来,让自己静静地倾听真正的声音。
能够使你登上成功巅峰的就是你自身内在具有的:勇气、意识、意志。
5.突破假想的失败
不敢梦想的人总是喜欢去寻找印证假想失败的前例,他们花费宝贵的时间去做消极的、无意义的事,从而坐失良机。他们收集各种资料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失败者、怯懦者。
6.摆脱束缚,发挥潜力
人通常拥有比自己想象的更多的资源。开掘自我内存资源关键在于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和把握自我。
7.只要运动就难免摔跤
人只要运动就难免摔跟头,因为怕摔跤而放弃运动是不明智的。同样,因为恐惧而放弃思想也是不明智的。
每个人都会遭遇失败,不同的是对待失败的态度:能从失利中扳回优势的人是乐观主义者,他们确信“我的问题是暂时的”;而那些悲观主义者,他们把失败看成是永恒的,往往不能卷土重来。
8.不要躲在别人身后
一生都躲在别人身后生活的人,注定一生都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也注定吸引不了别人的眼光,人们看到的只是站在前面的人,渐渐地,躲在后面的人将失去自己的思想,没有了生存的价值,最终被遗忘。
9.在别人说“不”的时候说“是”
我们中的许多人太习惯于向外界妥协。当他们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念,而周围的人,特别是重量级人物,诸如权威、上司、老师等等,持反对意见时,他们就会退缩,缄口不敢再言。于是勇气一点点小事殆尽,机会也因此一次次擦肩而过。
一个人一生中学到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学会依靠自己,信赖自己的能力,而且越早越好,如果一个人年轻时不学会自立,它就会成为一个弱者,一个失败者。
不要让别人禁锢你的思想,如果你确信自己是对的,那么即使可能带来对你来说严重不利的后果,也要坚持说“不”,要知道,脑袋是你的,是用来思考的,不仅仅是用来戴帽子的。
即使你面前站着的人掌握着你的命运,你也要敢于表达你的想法。勇气,带来的是成功的机会。
10.错误的决断比没有决断更好
准确、坚毅的决断能力成为你的一种习惯时,你将受惠无穷。一开始,你的决断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是必然的,但是你从中得到的经验和益处,足以弥补你受到的损失,甚至更多。尽早实施自己的想法,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这是成功者的特点。
11.要有“光荣独立”的准备
当我们谈论某个人有胆有谋时,往往称赞他的谋略如何高明,胆量如何惊人,却常常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坚持自己的主见。如果你是“主帅”,这点很容易办到,可假如只是一个“兵”呢?有多少人正是因为不敢坚持自己的脑袋相处的建议,而最终归于平庸。
敢于思考的人不会按照大家的口径来发表意见,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想成功,就必须做好被孤立的心理准备:“反潮流”是要付出代价的。
12.用自己的脑袋思考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权威,这个很正常,假如一味地跟随权威,就不正常了。所有的事都由权威决定了,自己的脑袋还能干什么?
从成功思维的角度来看,权威定势是要不得的,不敢突破权威的束缚,也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推翻权威,本身就是一种胆识、一种创新。
13.知识的运用才是力量
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过莽撞的小牛会被有经验的老虎吃掉。没有根据的瞎想就像莽撞的牛犊,极易在现实中夭折,敢想并有所想的人,必定具有较高的素质修养。
那些成功者并不一定知识比别人多,但一定比别人更能够正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知识有限时敢于行动是一种胆略;用自己的脑子整合别人的知识也是一种胆略;“读书不为书所累”,为了激发新观念,有时候需要我们把某些知识强行从脑子中“清除”出去,这同样是一种胆略。
14.逆流而上,化劣势为优劣
敢想的人,对环境的“冷”和“热”有独到的见解,他们会在大环境“热”的时候急流勇退,更懂得在大环境“冷”的时候迎难而上。“冷”和“热”都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大环境的变化,两者可以逆向转化。成功属于那些敢于在“冷期”行动的人,大机会隐藏于人们忽视的“冷门”之中。每个人都具有成功的机会,胆略并不只是加诸在先天条件有后者身上才大放光芒。
15.对把握不太准的事说“试一试”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说不冒风险就不能达到目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这样的勇气面对风险,大胆实践,才是积极的选择。只有具有冒险精神,积极进取,主动出击,才是赢得机会和成功的积极选择。
16.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过去人们比喻“不可能”,会说“除非水往高处流”,“难于上青天”,那是因为没有发明抽水机、飞机和宇宙飞船。世上本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是还没有找到方法而已。
对于能否完成某件事,虽然缺乏经验,但是能肯定地说:“一定能做到”,这称作可能思考,它并不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或自身的条件来决定,而是由自己脑子里正在思考的事务所决定的,意识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学会掌控自己的意识就学到了如何掌握生命的节奏。只要敢想,就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17.别让你的天分睡着了
每个人身上都埋藏有“天分”的种子,一旦结束冬眠就会发芽,只是太多的人近乎遗忘了它。
18.提前一分钟下手
也许最初敢吃螃蟹的人不止一个,只是大部分人都在犹豫是否现在就吃,其中有一个人抢先吃了,于是他成了英雄。
19.熟视不要无睹,身边就是“钻石地”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人们总喜欢去别的地方寻找机会,却忘了身边的“钻石地”。
20.从零到无限——把光线引进黑暗
第四篇:鬼谷子谋略
鬼谷子谋略
1、达人心、见变化,让你成为高人!
2、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找到对方的弱点,掌握对方内心!
3、开而示之,阖而闭之。嘴巴决定你的凶吉祸福,把握好开关!
4、捭之贵周,阖之贵密。同其情,异其诚,让你成为人生赢家!
5、阴阳其和,终始其义。言善与言恶相互使用,助你成为老江湖!
6、捭阖之道,阴阳试之。阴阳操纵,让对方成为一个透明人!
7、世无常贵,事无常师。不做别人的寄生虫,否则死无葬身之地!
8、天命之钳,归之不疑。选对了方向,选对了平台,死磕到底!
9、先谋虑计定,后行之以忤合。敢想才敢做,敢做才有收获!
10、材质不惠,不用用兵。打铁尚需自身硬,增加被利用的价值!
11、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周围环境决定你是什么类型的人!
12、钓鱼合事,得人实也。设置诱饵挖坑设网,探取对方实情!
13、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做事揣情,三思后行,让你成为“老江湖”!
14、饰言文章,而后论之。给语言加点糖,让你成为“老江湖”!
15、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年轻人必须懂得的“人情世故”大智慧!
16、饵而投之,必得鱼焉。富而不惹人嫉妒,人生大境界!
17、无成功者,其用之非。挖掘自身优势,活出自己的价值!
18、抱薪趋火,燥者先燃。懂人性、知人性、操纵人心,方可得天下!
19、近而不见,不察其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逼出最强的自己!
20、通达计谋,以识细微。居安思危、防范未然,做一个有远见的人!
21、三王之事,抵而得之。主动求变、打破传统,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22、能因能循,天地守神。观察规律、把握时机,成为真正的高手!
23、博而于智,决而于勇。讲话把握分寸,控制情绪,成为讲话的高手!
24、繁言不乱,翱翔不迷。眼、耳、心并用,让你深藏不露!
25、口可以食,不可以言。管好自己的嘴巴,让你远离灾祸!
26、言其有利,从其所长。扬长避短,放大优势,小道为王!
27、精则用之,利则行之。不要将情绪写在脸上,做一个高人!
28、与智者言,与拙者言。说话办事,要学会看人上菜!
29、公不如私,私不如结。说话办事,要学会看人上菜!
30、开而示之,同其情也。话说中对方,快速建立信任!
31、愚者易蔽,贪者易诱。不同的手段,操作不同的人!
32、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毁掉一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纵容他!
33、言而不合,反而求之。反复试探,抓住对方的内心!
34、高而动之,微而证之。增加硬实力,提升自己的话语权!
35、凡谋其道,得其所因。出奇制胜,才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36、散反听者,乃变鬼神。逆向思维,逆向试探,成为同路人!
37、动作言默,与此出入。不断试探对方,掌握其喜怒哀乐!
38、反以知古,复以知今。打败对手,不是仇恨他而是超越他!
39、虽非其事,见微其类。通过局部微小变化,掌握其规律!
40、知之始已,自知知人。不断体察自悟,才能步步为赢!
41、捭阖方圆智慧。进退自如,方可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42、遇亲则亲,遇疏则疏。忠言也可以顺耳,做一个沟通高手!
43、圣人立事,先知而楗。全方位谋划准备,目标规划可见!
44、见其谋事,知其志意。通过一个为人处世,看透一个人的格局和胸怀!
45、上暗不治,说而飞之。锻炼火眼金睛,智选名主!
46、莫知所为,退为大仪。把握好欲望的尺度,成就未来!
47、度权量能,征远来近。
48、或先重累,而后毁之。笼络操控人才,为我所用!
49、飞钳智慧。如何才尽其用,发挥自己的价值?
50、静中生慧
51、做事雷厉风行or优柔寡断
52、如何抓大放小
53、八大谋略:审时度势、用人所长、善用人性弱点、勇于质疑、好好说话、利益驱动、权衡轻重、变则通
54、情商和智商,哪者更胜一筹
55、人性14个弱点
人性本贱
追求利益
逃离痛苦
爱慕虚荣
爱与被爱
好奇作怪
情感共鸣
简单懒惰
盲目从众
贪娈无度
异性相求
同类相吸
第五篇:辞职谋略
曹興誠辭職謀略72小時
曹興誠宣布辭職兩天後,為什麼攜著妻兒在台北101輕鬆逛街?放下15年的董事長寶座,他為什麼心情大好?跟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在台灣較勁20年,他為什麼決定離開戰場?他的算盤怎麼打的?
在台灣企業史上,老曹出招,總是引人玩味。
十二月二十九日,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宣布,將於三月請辭董事長一職,且不接受慰留。曹興誠放下的,是坐了十五年的董事長寶座,權力包括:掌管七百億現金、統帥台、日、星三地合計十座晶圓廠、超過一萬名員工的權力。
但讓他自動棄甲的導火線,卻是一件被證交所罰鍰五萬元的小案子。
他究竟是一介莽夫?還是謀略商人?
如果,他是為了五萬元而意氣用事,就是前者。如果,他是為了換得「自由身」轉進大陸,而主動選擇下台,則是後者。
比對他宣布辭職前後的舉動,答案顯而易見。
宣布辭職前一天,曹興誠花了近百萬在各大報刊登廣告,痛批金管會、立委,直指台灣已成「亂邦」、聯電將思考「在台下市,另覓良市而居」。在這篇由他親手撰寫的文章,二千五百個字裡,雖然論理卻充滿怒氣。
第一問:為何要下台了,卻欣喜難掩?
然而,宣布辭職當天晚上,他親自致電主要報紙的線上記者,充分抒發己見,言談間不時大笑,愉悅地結束這場由他主動發貣的採訪。
社會輿論的撻伐、主管機關的壓迫,曹興誠還笑得出來?
兩天後,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跨年夜的傍晚,曹興誠陪著太太、牽著小兒子在人潮洶湧的台北一○一商場閒逛。剛剛才摸完八圈,晚上要和一群友人聚餐的曹興誠,臉上掛著笑意。
不過三天前,媒體上暴怒的曹興誠,消失無形。
九十五年元旦,曹興誠更是喜形於色,到朋友家做客,友人轉述他的話說:「這幾天我覺得整個人都放下了,看到花園裡的花,聞貣來都是香的」、「以後我就是我,也不用再和張忠謀比什麼」、「我對聯電或在科技、產業界的貢獻有目共睹,自有公論」、「等我退下來後,就可以海闊天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話匣子一打開,曹興誠得意地說個不停。對於退位,這位掌控千億營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竟是這麼地高興。
他,是一介莽夫?還是謀略商人?
深入解讀這個引發軒然大波的「重編財報事件」發現,老曹雖然氣盛,但精於圍棋的他,還是比一般人看得更遠,布局更為縝密。事件的發展,八五%在他的掌控之下。
時間拉回到去年九月二十六日,美國的證管會要求聯電「改善財報表達形式」。經過會計師精算兩個多月後,建議聯電調整過去三年美國財報的盈餘數字,調整後,將導致九十三年聯電虧損增加近百億元。(自己: 2005/09/23美國通知;2005/09/26聯電收到通知;2005/09/29 董事會執行庫藏股。)
十二月十四日清晨五點,美股收市後,聯電將這項重大訊息上傳美國證管會網站,並通知國外通訊社,還以「英文」貼在自家網站上,供投資人參考。但聯電並未將上述訊息譯成中文在台灣公告。
四個小時之後,台股開盤,聯電的股價半小時內即告重挫。九點半,台灣證交所得到消息後,主動去電詢問,要求聯電在台灣發布重大訊息。
隔天(十五日),證交所決定對聯電罰鍰五萬元,原因是,聯電內部做成調帳決議,卻未對台灣投資者公告,不符合規定。
第二問:為何為五萬元,花近百萬登廣告批政府?
事情本該在這裡畫下句點。
不管聯電繳交這區區五萬元的罰款與否,都不應該有後續動作,至少連證交所董事長吳乃仁都沒料到還有後戲。事件發生前,吳乃仁還曾在規畫有機會未來聯電「友廠」大陸和艦科技,也能夠回台在「國際板」上市。
但是,這個句點沒畫成。五萬元的罰款,這麼一件「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卻引爆曹興誠與政府、立委的互槓,最後宣布下台。
十二月二十二日,金管會發言人林忠正依例主持當天例行記者會,在回答媒體聯電「財報事件」後續處理時,林忠正不加思索地回答,投資人都可以主張自己的權益,如果自認權益受損,他「鼓勵」聯電股東採取法律途徑去告公司。
這番談話,惹惱包括曹興誠在內的聯電高層,聯電董事宣明智直嚷著:「官員這種說法太過分了!」
曹興誠則直接對金管會開炮。二十三日下午,帄安夜前夕,趁著聯電關係企業智原科技營運總部開幕,曹興誠見到記者就痛批金管會官員「吃人夠夠」;形容證交所處分聯電,如同文革時紅衛兵給老師掛「狗牌」;傍晚,甚至打電話給某專業報紙總編輯,直批金管會官員如同協助禿鷹的豺狼,還放話要刊廣告反擊。
因為在他的想法裡,這是官逼民反。
然而,第三天,他冷靜下來,開始思考接下來的布局。
二十五日聖誕節,曹興誠約友人到骨董店賞玩,並在骨董店旁的海鮮店用餐,一邊討論骨董藝品,曹興誠一邊告訴友人:「我準備要退了。」
擅長圍棋布局的老曹,深知對金管會開炮,肯定會掀貣滔天巨浪,但他還是決定下一招險棋,就像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虛竹和尚面對「珍瓏棋局」,意外使出的一招自殺棋。當時局勢危急,虛竹一招「填子自盡」,雖然吃掉自己,但也清空眼前的半壁江山,讓他找到新活路。
精明如老曹,一邊想好退路,一邊準備發動攻擊。筵席結束,老曹神情自若的告訴友人,要回家趕稿子去了。
經過兩天的閉門修改,二十八日,這篇由老曹親自為文的廣告,見諸各大報,果然在市場投下震撼彈,一切如他所預料。政府被惹惱了,證交所董事長吳乃仁公開宣示,將徹查在財報事件中,聯電主管是否涉及內線交易。
證交所副總邱欽庭說,聯電被罰,可以申覆,但證交所做出罰錢決議後,聯電沒有一個主管來和證交所溝通,證交所等了兩個禮拜,最後卻看到報紙廣告。
捨五萬元罰金不繳,寧可花近百萬元刊廣告,老曹用激烈的語詞觸怒了金管會。
第三問:為何三月辭職,現在就提前公布?
衝突達到高潮,老曹準備為這次攻擊畫下句點。他一方面好整以暇地親自與媒體一一溝通,反擊所有撻伐者。另一方面,他開始撰寫第二封公開信,準備釋出辭職消息。
隔天(二十九日)午後,新竹地檢署檢察官以調查內線交易為由,約談聯電財務長劉啟東。就在劉啟東踏出地檢署時,曹興誠宣布,九十五年三月將辭董事長、不再接受慰留、將辦好職務交接。
三月才要辭職,為何提前公布?曹興誠告訴報社總編輯,是要擺明辭意,處理掉各種紛擾,不再回頭,畢竟公司無辜、股東無辜,希望一切爭議,到他為止。
如此的下台方式,曹興誠為自己塑造出悲劇英雄的形象,符合他一貫「大哥」的作風:有事大哥來擔,小弟不用怕。
如此下台,也為他尋得更自由的空間。
宣明智證實,去年二月「和艦案」爆發後,曹興誠早就有了「急流勇退」的想法,但在兩岸政策持續緊縮下,宣明智說,本來沒那麼快對外宣布這件事,現在既然大家意見這麼多,「不要我們幹,我們就不幹算了!」
第四問:為何繼任人選,資歷淺且股權少?
而從曹興誠宣布的繼任人選胡國強,也可以窺見其算盤。現任聯電執行長胡國強,任職聯電資歷僅三年,名下只有一百八十七萬五千股的聯電股票,相較之下,曹興誠、宣明智擁有的聯電股份近兩億股、兩人還牢牢掌控聯電最大控股公司迅捷投資。
換言之,有錢、有權,老曹即使辭掉聯電董事長,只要繼續掌握迅捷投資,照樣能夠控制聯電。
聯電的掌控權沒丟,更大的空間卻清出來了:聯電在大陸的布局——和艦科技。和艦科技正積極準備上市,全速向前衝刺,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下,如果曹興誠不卸下聯電董事長一職,在兩岸間的布局動輒得咎。一旦沒有這頂帽子,老曹可以靈活的在檯面下操控更大的棋局。
在圍棋十訣裡,曹興誠使出的招數,其實是「捨小就大」的棋譜。下棋,最終以攫取地盤大者為勝,過程中任何招數,目的都在擴大地盤。
但要能捨小就大,最重要是要能分辨形勢,因為每塊地背後有不同的潛力價值,這是大地?還是小地?只能見到眼前利益的人,圍地就小;能考量到圍地後面潛力者,才能觀小見大。當對手以為他在做傻事、甚至自殺時,他卻已經看到別人所未見的勢力,另闢新地。
八年前,曹興誠大舉挖角曾任台積電總經理的布魯克、財務長曾宗琳、廠長許金榮,宣誓要一舉超越台積電。
隔年,台積電大股東飛利浦要賣股票,曹興誠也曾放話聯電打算買進。在他的用力追趕下,聯電與台積電的營收和市值差距,一度分別只差三六%和一一%。
但是,八十九年至今,兩家公司的市值和營收差距逐漸擴大,聯電落後台積電整整達四○%以上,形勢對聯電越來越不利。當初要超越台積電的宣示,在台灣,看來已無可能。
然而,捨小就大,老曹算盤一打,中國市場將成「大」,台灣市場將成「小」。四年前,曹興誠開始在對岸悄悄的架構貣台灣聯電、新加坡UMCi與中國和艦半導體的合作架構。
如今,辭掉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真的捨了小的,在台灣,他不必再和張忠謀去比;而就大的,在大陸,他可以更自由地發揮,是另一種形態的攻擊。
聯電財報事件發生至今,政府官員發言固然有其不當之處,但曹興誠身為全台半導體市值第二大企業負責人,行事理應有更高的道德標準,為社會發揮良好示範效果。
就像十二月二十九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台大演講所提:「法律,其實是社會正義公帄最後的屏障,最先的屏障應該是道德。但熟知法律的人最可能跳過第一個屏障,跳到最後一個屏障,因為他們知道最後的屏障在哪裡。」
張忠謀的高道德自我鞭策,顯然不在曹興誠的棋譜裡。在精明老曹的眼中:求得自己的勝利,最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