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尔滨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
哈尔滨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
(一)机构情况
哈尔滨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为哈尔滨市政府直属局。
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信息处)协助局领导对有关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负责局机关政务运行和各项管理制度的起草并组织实施;负责以部门名义下发文件的审核、制发工作;负责重要会议的组织和会务工作;负责秘书事务、机关文电、文书档案、公共关系、提案和议案办复、信息、信访、保密、保卫、节能减排工作;负责办公自动化工作;负责局机关公共事务;负责局机关和所属单位目标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统筹协调重点课题调研工作;负责本部门、本系统行政执法层级监督的具体工作;承担本部门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有关工作。
负责人:王胜祥 联系电话:84664543
(二)财务审计处负责局机关和所属单位财务审计及预、决算编制工作;负责局机关和所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指导监督所属单位财务人员的行风建设。
负责人: 张 丽 联系电话:84664563
(三)艺术处管理全市文化、艺术事业,编制并组织实施艺术事业发展规划;指导艺术创作与生产;协调文艺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研究指导艺术改革工作;协调全市性艺术比赛、展览和非营业性演出等重大艺术活动;指导市直属艺术单位业务建设。
负责人:黄大伟 联系电话:84664547
(四)文化市场处拟订全市文化市场的管理政策、规范性文件并监督执行;负责全市文化市场宏观调控、调研预测和科学规划;负责全市动漫企业监管工作;拟订全市游艺娱乐场所和连锁网吧布局规划;负责经营场所的审核及网吧、美术品经营等文化经营场所备案;指导文化市场稽查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管理文化市场;协调动漫和游戏产业规划、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和市场监管;负责网吧网络游戏服务监督;负责民办演艺机构监管,指导行业协会。
负责人:刘晓文 联系电话:84671567
(五)文化产业处拟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协调解决文化产业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督促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指导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以及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升级、交流与合作;培育重点文化企业;扶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
负责人:薛金升 联系电话:86776551
(六)社会文化处(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处与其合署)拟订全市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图书文献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推进图书馆间协作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指导图书文献古籍文物保护工作;协调全市性重大社会文化活动;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市直文化、艺术馆(站)等事业单位业务建设;拟订农村文化发展规划,负责农村文化工作的指导、调研、协调工作;负责文化扶贫工作;拟订文物保护及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文物和博物馆业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处理文物保护重大问题,组织协调重点文物保护和考古项目的实施;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及传承机制,指导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负责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街、镇、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保护和监管工作。负责人: 吴 琨 联系电话:84664546
(七)对外文化联络处拟订并组织实施对外和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文化交流计划并组织实施;承办中外文化合作交流协定签订的有关工作;组织市内重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负责对外文化宣传工作;承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出入境报批手续;负责局机关和所属单位人员因公出国(境)的申报工作。负责人: 曲 波 联系电话:84664565
(八)图书报刊管理处(版权管理处)负责市属报刊的审读工作和市级报刊年度初审;负责印刷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初审;宣传普及版权法律、法规;组织查处侵权盗版案件,调解版权纠纷。
图书报刊管理负责人:马国芳
联系电话:84664403 版权管理负责人:吕学春 联系电话:84664562
(九)印刷发行管理处拟订全市印刷行业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全市印刷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全市印刷品印刷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市印刷技术协会工作;负责全市出版发行活动的监督管理;负责出版物展销会、订货会、书市等经营活动的审核、申报工作;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组织、指导全民阅读活动。
印刷管理负责人:高 彬 联系电话:84664594 发行管理负责人:刘广滨 联系电话: 84664494
(十)行政审批办公室负责局行政审批工作;负责出版(含互联网出版)单位、有关出版物复制和总发行单位设立、变更的审核工作;负责新办报纸、期刊及报刊变更的审核工作;承办涉外版权合同登记和作品登记;负责出版物经营单位的年检;承办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的审核、备案、登记等工作。
联系人: 张海峰
联系电话:84529615—8309
(十一)人事处负责局机关和所属单位的人事、工资、机构编制、奖惩、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管理;负责指导、推进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负责全市文化社团资格审查工作。
负责人:石小卉 联系电话:84664534 党群工作部负责系统党委政治、思想、组织、宣传、统战、群团等方面的工作。
负责人: 陈玉敏
联系电话:84664542
离退休干部工作处负责机关和指导所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负责人: 李江洲 联系电话:84683901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党群工作。
负责人: 张路平
联系电话:84664550
纪检监察室负责机关和所属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
负责人: 方 宏 联系电话:84664564
同时,有两个行业协会挂靠在市新闻出版局,一个是印刷协会,一个是出版协会,另外,“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哈尔滨市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两个常设机构设在市新闻出版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管理情况
目前,我市有出版社1家,公开发行报纸6家,公开发行的刊物23家,市属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60种;市新闻出版局核发《印刷经营许可证》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540家,区、县(市)文体局核发《印刷经营许可证》,复印打字单位1400余家,市新闻出版局核发《出版物发行许可证》出版物零售经营单位294家,电子出版物零售经营单位23家,出租书屋、摊、亭300家,新华书店销售网点15个,报业集团、市邮政局主办的报刊零售亭100个。
地址:哈尔滨市松北区世纪大道1号
邮编:150028
联系电话:0451-84664560
传真:0451-86776234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哈尔滨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文化艺术、文物保护、新闻出版和著作权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起草文化艺术、文物保护、新闻出版和著作权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草案,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负责拟订全市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划,推进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负责拟订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指导、管理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和著作权的对外及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工作。
(三)负责指导、管理文化艺术事业,指导市直专业剧(院)团的艺术创作与生产和管理活动;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全市重大文化艺术活动。
(四)负责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艺术领域的公共文化服务,规划、引导公共文化产品生产;指导、管理图书馆、文化馆(站)事业和基层文化建设;拟订文化、文物和新闻出版工作的科技发展规划并监督实施;推进文化、文物和新闻出版工作信息化建设。
(五)负责拟订文化市场发展规划,指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负责对文化艺术经营活动和新闻出版活动进行监督,对从事演艺活动和出版活动的民办机构进行监管。
(六)负责拟订全市动漫和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规划,负责产业基地、项目建设、会展交易和市场监督,指导、协调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对网吧的网络游戏服务进行监管。
(七)负责拟订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管理、指导全市考古工作,组织协调重大文物保护和考古项目的实施,承担审核、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关工作;指导全市文物和博物馆的业务工作;协调世界和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街、镇、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保护和监管工作。
(八)负责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及工作。
(九)负责对全市新闻出版单位行业监管,实施准入和退出管理;负责出版物内容、在哈设立记者站的监督管理;承办报刊记者证工作;拟订全市出版物市场“扫黄打非”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督办查处非法出版活动。
(十)负责著作权管理工作,协调查处著作权侵权和涉外侵权案件。
(十一)负责审核、申报出版物批发经营许可证,依法对出版物零售单位对和音像制品零售、复制、出租经营单位监督管理。
(十二)负责全市印刷企业的监督管理。
(十三)承担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权力和义务,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二篇:哈尔滨市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管理办法
哈尔滨市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规范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行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哈尔滨市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中心(下称交易中心)在哈尔滨市所辖各县(市)或省内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实行“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综合服务,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登记托管,统一清算交割”的集中管理制度,本着“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为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保险提供规范综合服务。
第三条 哈尔滨市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有限公司作为主体运营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第四条 交易中心设有综合业务部、交易信息咨询、委托交易登记、政策咨询、业务咨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资产保险、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担保等职能部门。哈尔滨林权交易网(www.xiexiebang.com)作为本交易中心的门户网站,由交易中心负责维护。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在本交易中心从事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的单位和个人,凡在交易中心从事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都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
第六条 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是指以转让、租赁、作价、入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将森林、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依法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行为。不包括森林内的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矿藏、埋藏物及隐藏物。
第七条 流转原则
(一)有利于保护、培育、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二)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平等、有偿;
(三)不改变林地用途;
(四)依法报批、评估;
(五)面向社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本林场职工、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优先并适当优惠);
(六)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
(七)保护森林内野生动物、重点野生植物的义务和责任同时转移。
第八条 流转范围
(一)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所有权或使用权;
(二)集体所有和个人使用的林地使用权;
(三)国家或集体所有的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政府规划的宜林地使用权;
(四)国有商品林中的天然次生低产林、人工中幼林所有权(或使用权)及其林地使用权。
(五)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流转:
1、以上
(一)至
(四)项规定之外的森林、林木、林地;
2、无权属证书的;
3、产权不明晰或有争议纠纷的;
4、被司法机关查封、冻结的;
5、在银行抵押贷款的; 第九条 流转方式
(一)协议转让:林权人将林权在一定期限内全部或部分有偿转移给他人,由双方协商达成协议成交。
(二)竞价拍卖:林权人将林权在一定期限内一次性有偿转移给他人,以出价最高者成交。
(三)招标转让:林权人与中标者成交。
(四)租赁:林权人将林权在一定期限内租赁给承租人,定期收缴租金。
(五)抵押:林权占有方式不变,林权人将林权作为债权担保,并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如不履行债务时,抵押权人(银行)有权依法折价或处置该林权,其价款优先受偿。
(六)出资:林权人以林权作价入股,作为合资、合作经营林木的条件,依法享有收益权。
(七)交换:林权人为便于经营,将林权与他人相互交换。
(八)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流转方式。
第十条 林权流转期限不得超过70年,再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本流转期的剩余期限。
第十一条 国有林流转申请,逐级报省林业部门审批;集体和个人林流转申请,报乡(镇)政府批准和县级林业部门备案;集体林流转需经本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或代表同意。
第十二条 国有林流转需进行评估,流转价格原则上不低于评估价。集体林流转价格,经过评估的原则上不低于评估价;没经过评估的,可以协商确定,并经本集体经济组织2/3以上成员或代表同意。个人林权流转是否评估,由交易双方自定。
第十三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自评估基准日起满一年后再进行流转的,应重新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 流转过程中实物量核查、评估、招标等发生的费用,由申请流转的林权权利人承担。
第十五条 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以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从事林业开发和建设。
第十六条 流转程序
(一)依法确认权属,取得林权证;
(二)林权人到交易中心进行委托交易登记。登记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1、林权证(原件及复印件);
2、林权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流转申请表(本办法第十一条省林业部门或乡(镇)政府批复原件及复印件);
4、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的表决意见书(复印件);
5、说明流转方式、基础报价及流转后林木和林地用途;
6、省、市林业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按委托人意愿,由交易中心发布信息促成双方成交并签定流转合同。
(四)结清相关费用后,流转双方到交易中心分支机构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以租赁、作价入股、联合经营等方式流转的,办理备案手续)。
(五)权属变更登记应提交下列材料:
1、所流转森林、林木、林地的林权证;
2、双方所签订的流转合同;
3、委托交易登记时所提交的相关材料;
4、应当评估的,提供评估报告;
(六)林权流转后活立木托管,由交易双方确定,或委托本交易中心管理。
第十七条 受让方在交易中心从事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活动,需在交易中心进行委托交易登记。
第十八条 委托交易登记需提交如下材料:
(一)法人登记:
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2、法人代表身份证或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3、授权委托书。
(二)非法人经济实体登记:
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代表人活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3、授权委托书。
(三)自然人登记:
1、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委托他人代办的提交委托人和被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授权委托书。
第十九条 买方享有林权后,如再行流转,按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林权权利人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无虚假成分(由交易中心审核)。否则,交易中心有权限制其林权交易行为。对违法违规者,有权提请有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林权流转交易成交后,交易中心按省、市有关部门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服务费。
第三章 森林资源资产保险 第二十二条 交易中心协同保险机构为林权人进行森林资源资产保险服务。协助保险机构勘察现场、提供险种、保险额度参数、认定资产损失额度,为财产理赔提供依据。
第二十三条 人工林、天然林均可列入保险标的范围。
第二十四条 保险期内因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一)火灾直接造成的林木死亡;
(二)因火灾施救造成的林木死亡。
第二十五条 因战争、骚乱、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执法或司法行为不在保险标的范围内的财产损失。
第二十六条 保险期限为一年,具体起止日由林权人与保险机构协商确定。
第二十七条 每亩林地保险金额(元/亩)×费率(%)×保险林木面积(亩)。
第二十八条 赔偿处理:
(一)500亩以下:
全部损失:赔款=保险金额(元/亩)×损失面积×90%
部分损失:赔款=保险金额(元/亩)×损失面积×损失程度×90%
(二)500亩以上:
全部损失:赔款=保险金额(元/亩)×(损失面积-50亩)×100% 部分损失:赔款=保险金额(元/亩)×(损失面积-50亩)×损失程度×100% 第二十九条 投保方须如实提供投保林木的基本情况、生产技术管理资料、投保林木所在地一定比例的地形图(平面图),并标出主要树种、树龄、郁闭度、林相图、资源档案及明显地物标。
第三十条 林权人进行林权流转是否投保由交易双方议定(林权抵押贷款需要投保和评估),保险费和评估费由林权人承担。
第四章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第三十一条 本交易中心对需要评估的森林资源资产按照国家财政部、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开展评估业务。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有林森林资源资产需要评估:
(一)森林资源资产转让、置换;
(二)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中外合资或合作;
(三)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股份经营或联营;
(四)森林资源资产从事租赁经营;
(五)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担保或偿还债务;
(六)收购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
(七)涉及森林资源资产诉讼;
(八)森林资源资产保险;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需要进行资产评估:
(一)集体林抵押贷款、保险或流转需要评估的;
(二)个人所有的林权抵押贷款、保险或流转需要评估的;
(三)法律法规有规定的。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森林资源资产可根据需要进行评估:
(一)因自然灾害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的;
(二)盗伐、滥伐、乱批乱占林地人为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的;
(三)林权人有要求的。
第三十五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有效期为自评估基准日起一年。
第三十六条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在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时停止交易,在获得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第五章 林权抵押贷款
第三十七条 交易中心协同金融部门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第三十八条 林权人办理资产评估、投保手续后,方可进行林权抵押贷款。
第三十九条 林权人以林权抵押贷款后,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活动。
第四十条 林权抵押贷款程序:
(一)向银行提出申请;
(二)银行开展贷款调查;
(三)银行贷款审批;
(四)签订抵押贷款合同;
(五)办理林权抵押登记手续;
(六)贷款发放;
(七)贷款后监察;
(八)贷款归还;
(九)注销林权抵押登记。
第四十一条 林权抵押贷款需要材料:
(一)个人贷款所需材料:
1、贷款申请书;
2、林权证;
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4、贷款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5、农户连保证明;
6、其他相关材料。
(二)集体及单位贷款所需材料:
1、贷款申请书;
2、林权证;
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4、法人代表身份证、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
5、法人代表出具的为贷款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函;
6、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抵押证明;
7、集体组织出具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抵押证明;
8、国有林占有单位出具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同意抵押证明;
9、其他相关材料。
第四十二条 用于抵押的森林资源资产需产权清晰,无争议纠纷。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交易中心及时搜集、审核、发布省内外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的供求信息,在交易大厅和各分支机构的电子屏幕同步显示。
第四十四条 交易中心对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指导监督,依法规范流程,保障公平交易。
第四十五条 交易中心对林权流转档案进行动态管理。
第四十六条 交易过程中发生争议纠纷,由交易中心调处。调处未果,交由有关部门处理。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解释权与修订权归哈尔滨市林权流转活立木交易有限公司。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三篇:XXX局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XXX局新闻发布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透明度,促进新闻发布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及新闻记者采访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佛山市政府新闻发布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新闻发布”是指通过新闻发言人或其他授权形式,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相关信息、表达观点立场、回应社会关切、解答公众疑问的行为,以及加强与公众沟通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 各部门科室的新闻发布工作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各部门科室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做好新闻发布工作。
第五条 新闻发布工作应遵循公开及时、实事求是、积极主动原则,遵守新闻宣传纪律和有关保密规定,依法依规开展新闻发布工作;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章 新闻发言人和团队分工
第六条 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局主要领导担任“第一新闻发言人”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担任新闻发言人。下设新闻助理,由调研信息科有关负责人员担任,负责协助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
第七条 新闻发言人主要职责:
(一)协调、指导新闻发布筹备、实施工作;
(二)审核新闻发布计划、新闻发布稿和新闻答问口径;
(三)主持全局性的新闻发布会;
(四)代表局对外发布新闻、声明和有关重要信息。第八条 新闻助理的主要职责:
(一)接受媒体日常业务咨询和直接联系的采访;
(二)负责新闻发布工作,配合做好全局性新闻发布工作;
(三)及时跟踪新闻发布及接受采访后的媒体报道情况和社会舆论反应,视情报新闻发言人备案;
(四)做好舆情监控研判、突发舆情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接受并回应社会舆论监督;
(五)完成新闻发言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 新闻发布的内容及程序
第九条 新闻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事关工作的社会热点、突发事件、重大活动、对新闻媒体实施舆论监督的事项的及时回应、其它需要对外披露、介绍的情况以及授权发布的新闻。
第十条 可以通过接受采访,发布新闻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气会)、情况介绍会,以及网站、网络互动、发表声明、谈话等方式及时发布新闻。
第十一条 媒体与我单位联系进行采访活动的,接到采访需求的科室应要求对方提供采访函(含介绍信、记者证、联系方式以及采访提纲等信息,市内外主要媒体跑线记者可简化为采访提纲),按0A公文流程,报新闻发言人审批安排。对于经审批安排的新闻采访,应认真做好受访工作,不得推诿。
第十二条 除日常业务咨询外,原则上不接受电话采访,因时间紧急等实际情况不能面谈的,应要求媒体提供采访函,形成书面回复材料,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发布,任何个人不得以单位的名义对外发布新闻及发表业务意见。
第十三条 召开重要会议、组织大型活动、开展重 大工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相关业务科室应事先拟订新 闻发布内容或相关方案,由新闻发言人审核后发布。涉及重大事项的,新闻发布方案和材料须及时报市委宣传部备案。
第十四条 需要在政务网站、政务微信发布新闻信息的,应填写审批表,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发布。
第四章 保障和沟通机制
第十五条 建立常态化的政媒沟通互动机制。由机关牵头,与省内外各大媒体建立广泛联系,重点做好跑线记者的服务工作。
第十六条 建立新闻发言人舆情收集研判机制。实行舆情信息定期监看监测制度,及时全面收集研究媒体、群众对本单位的关注情况,并根据社情民意的现实需求,及时组织开展新闻发布工作和公众沟通工作。
第十七条 建立新闻发言人重大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对涉及本单位工作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要快速核实情况、制定应对答问方案并准确发布,提高新闻发布的及时性。
第十八条 建立新闻发言人重要信息汇集机制。加强行政事务与新闻发布工作的信息沟通,为新闻发布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通过制度安排,确保新闻发言人及新闻助理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及时了解掌握重要情况和相关信息。
第十九条 本单位新闻发言人、新闻助理按照正常程序开展新闻发布工作的合法权益依法受到保护。
第二十条 本单位应在平台建设、设备技术、经费保障等方面对新闻发布工作予以重视,配齐必需的摄影、摄像、移动终端等设备,设立宣传工作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建立新闻发布原始资料专门档案并加强管理。第二十一条 新闻发言人团队应积极参加市委宣传部举办的业务培训,新闻发布业务应列入学习培训的基础课程。
第四篇:**县自然资源局新闻发布工作制度
若尔盖县自然资源局新闻发布工作制度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立权威性、规范性的新闻发布制度,对于准确及时传达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及工作措施,宣传全县自然资源发展情况及重大工作的进展和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制定本制度。
一、新闻发布会地点
三楼会议室。
二、新闻发布会内容 新闻发布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配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参与我县交通发展的工作情况。
2.本单位组织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的筹备、进展和成效。
3.媒体和公众普遍关注,涉及本单位组织的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以及需要对新闻媒体抵道进行回应和澄清的事项。
4.本单位组织需要发布的其他事项。
三、新闻发布会的管理和审批
1.确定主题。新闻发布的主题由本单位法人确定,也可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2.审核。主题确定后,在发布前须将发布的事项、重点内容和新闻发布稿(新闻通报稿)、背景材料报分管县长审核。
3.审批。填写新闻发布审批表,报局分管县长审核,再报县委宣传部审批。
4.变更备案。需将新闻发言人的简历、联系方式、变更情况及时报送县委宣传部备案。
5.本单位组织的新闻发布活动需报县委宣传部备案,并由县委宣传部配合组织实施。
6.突发事件和需要第一时间应对的事件,新闻发言人应及时报告、即时发布,掌握话语主动权。
四、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由党组书记、局长意希甲措,副局长贾正东同志担任。
五、新闻发言人职责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围绕自然资源业务有效地开展工作。
(一)协助配合县委、政府的新闻发言人机构做好新闻发布工作。
为政府新闻发布会提供新闻信息和相关资料。根据县委授权,积极参与相关的新闻发布会。(二)根据有关规定或授权,负责组织事件现场新闻报道工作。
包括向记者介绍情况、为记者提供必要采访条件等。(三)负责新闻材料准备、信息传递、联络沟通等工作。
六、新闻发布会纪律
1.新闻发布内容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能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来经授权,其他人员不得以社团新闻发言人名义擅自发布或提前透露有关新闻信息。对涉及我县重大政策、重大事件内容的发布,各重点社团组织法人要严格把关,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2.新闻发布要及时准确。当发生重大突发性事件时,要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分管县长,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件,做好向媒体和公众发布新闻信息的预案准备,及时发布新闻。
若尔盖县自然资源局
2020年1月15日
第五篇:2012年电影局新闻通气会通稿
201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宣部、广电总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电影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推动中国电影大发展大繁荣为目标,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环境日益复杂、思想文化潮流日益多样的形势下,把握时代脉搏,抓住历史机遇,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使中国电影持续保持着健康、快速、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1年,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动画影片24部、纪录影片26部、科教影片76部、特种影片5部,电影频道生产供电视播出的数字电影102部,全年生产的各类电影总产量达到791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
一、2011年电影工作的主要成绩
1.全力配合中心工作,繁荣主流电影创作生产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是2011年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宣传任务,电影界提前动员,及时部署,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创作出了一批题材多样、类型丰富、形式新颖、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其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以《建党伟业》、《飞天》、《杨善洲》、《郭明义》、《秋之白华》等为代表的重点影片,展现党的伟大历史、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塑造党员光辉形象,不仅表达了电影工作者对党的深厚感情,还集中展示了当前中国电影创作的崭新风貌。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辛亥革命》等影片,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灌注民族精神魂魄,再现了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和不朽的历史功绩。这些影片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献礼影片的惯性思维,注重主流文化价值与普通观众欣赏需求相结合,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为繁荣主流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开辟了新的道路。
2.国产影片冲破压力,实现新的突破与发展
2011年,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强势冲击,国产电影在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发展道路上继续探索进取。国产商业大片渐趋成熟,艺术质量和制作水准显著提高,以《金陵十三钗》为代表的一批国产大制作影片,积极探索“三性统一”的创作道路,不断提高质量,优化品质,探求中国特色电影大片的规律和特点,力求商业元素与文化内涵的协调共融,强有力地巩固着国产大片在电影市场中的领军地位。该片自上映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市场效益,给中国电影创作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和审美境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小成本影片在2011年的电影市场中也展示出令人惊喜的爆发力。《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钢的琴》等影片充分体现了中小成本影片形式新颖、创意丰富、贴近观众、定位准确、意蕴独特的优势,冲破了市场经济背景下对中小成本影片在投资规模、市场认可、商业附加值等方面的制约,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和好评,逐渐成长为国产电影的重要力量。《失恋33天》以不足千万成本获取了3.5亿票房的事实,不仅创造了市场奇迹,更是提供了宝贵经验,让电影界对中小成本影片特别是现实题材影片充满了新的期待。2011年国产影片票房过亿的有20部,随着中小成本影片的逐渐进步,中国电影单独依靠商业大片支撑票房的局面正在被改变,一批青年电影人才脱颖而出,正逐渐成长为中国电影的主力军,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电影市场持续活跃,影院建设再掀高潮
2011年,全国票房在2010年突破百亿大关之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达到131.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70.31亿元,占全年票房总额的53.61%。在前三季度落后于进口片票房的巨大压力下,国产电影以顽强的韧性奋起直追,全年总额再次超过进口影片。
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进步,全社会对投资电影的热情和信心继续高涨。2011年,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长8.3块银幕。截止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总数达到9200多块。在新建影院和新增影厅中,数字化技术得到普遍应用,90%影院都已具备数字放映条件。2011年7月,中宣部和广电总局在河北唐山召开了全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工作现场会,学习推广河北省近年来数字影院建设的经验,全面推动我国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电影放映体系。唐山会议确定了到2015年全国实现每个县级城市都建有数字电影放映场所、60%的县级城市建有多厅影院、经济条件好的省份力争在2012年底之前实现县级城市数字电影放映场所全覆盖的发展目标。现代化影院的建设成果再次成为产业发展中亮丽的增长点,电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均衡和完善,为中国电影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011年,电影市场正在呈现出由季节性档期向常态化档期过渡的新趋势,影片上映排片趋于更加均衡与合理。除了传统的贺岁档、暑期档、十一黄金周等热门档期外,众多影片将上映时间定位于其他非传统档期,深入挖掘市场潜力,有力地培育了电影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往年众多影片扎堆旺季、相互挤压的情况正在得以改善,国产影片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得到拓展。
4.加强电影公益服务能力,电影事业全面发展
2011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大致完成的基础之上,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电影放映深入乡村,公益服务目标基本落实。截至2011年底,全国农村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246条,数字放映队47692支,形成了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截止2011年底,全国农村已放映影片812.3万场,观众17.53亿人次,超额完成公益放映目标任务。在总局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平台上,为农村放映提供的影片数量达2400多部。
2011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色:一是主题放映成为主导,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宣传大局,全国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放映活动,放映形式多样,影片类型丰富;二是积极探索公益放映市场运作机制,将片方收益与放映场次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制片方将影片及时投放农村市场的积极性;三是加强监管,稳步推进省级农村数字放映监管平台的建设,有效遏制违规放映等行为,使农村电影由规模放映向规范经营发展。在电影国际交流方面,2011年,共有485部次国产电影在境外44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了75次中国电影展及专题活动;有关单位选送了295部次影片参加了28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82个电影节,有55部次影片在18个电影节上获得82个奖项;中国电影保持了上升的文化影响力。另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共有55部影片销往22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20.46亿元。海外票房比2010年有所下降,这给电影工作者提出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尽力攻克。
二、目前电影工作的新矛盾、新压力、新课题
2010年的电影票房达到百亿之后,被各界认为中国电影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但机遇往往产生在历史发展的衔接阶段,往往会经历新旧交错的复杂历程,往往会遭遇意想不到的风险,往往会付出不该付出的代价。正因如此,电影工作者应该始终在电影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面前,努力保持清醒的判断,保持忧患意识,坚持科学发展。电影成绩的背后,依然不能摆脱与之相伴随的问题和风险,电影进步的同时,依然要迎接许多陌生课题的挑战与考验。快速发展的电影实践确实给中国电影提出了一系列需要面对的新矛盾、新压力、新课题,在许多方面需要全体电影人正面对待、认真思考、抓紧行动。
1.经得住观众评价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仍然不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以高水平的电影艺术质量作为电影创作繁荣的根本标志,是科学发展观在电影工作中的本质体现,也是电影创作人员必须坚守的标准。
目前电影创作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电影作品和电影观众正在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但不可否认,创作水平的参差不齐,艺术质量的良莠混杂,仍然是制约电影进步的重要因素;个别创作中暴露出来的不良苗头和现象,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和警觉。
这些问题和现象集中体现在:一是在快速的数量增长中,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思想贫乏、情感虚假、脱离生活、艺术干瘪的粗制滥造之作,甚至在个别作品中出现了价值观扭曲、历史观混乱的不良倾向。二是有少数影片片面追求票房利润,不惜牺牲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和意义,追求浅表层次的猎奇、噱头、炫技、感官刺激,有的甚至以血腥、暴力、情色、低俗为卖点,试图以文化折扣换取经济效益。三是出现了原创力不足、想象力匮乏的现象,某类题材或某部作品的成功,往往跟随大量的跟风与克隆,使电影创作变成了简单粗糙的复制与改写,思想雷同、情节重复、手法单调。不能否认电影创作者的初衷是好的,但实现创作初衷的步骤方法在有些作品中是明显欠妥的。需要警惕的是,长期的步骤失调、方法欠妥,最终将会改变创作者的初衷和动机。实现电影创作理想更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能力与水平,但如果在相当数量的作品中体现不出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平,于电影自身则难以自洽,于电影观众则难负责任,于电影文化则形成损害。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电影创作,不以数量的增长为目的,而要以提高质量、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为目标,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转变电影发展方式、实现电影产业升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逐步形成优秀影片能够占据产量较高份额的创作格局。
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和谐共赢的市场秩序亟待建立
电影院线制改革等多项市场改革推进以来,电影市场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但如何让更多的三性统一的国产影片进入市场,让更多的群众“看得到、看得起”国产电影,这是当前电影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是由于主流院线的银幕数仍然不足,大型市场框架尚未完成,在迅猛增长的电影创作数量面前,还有相当部分的国产影片不能进入主流院线放映。二是电影票价体系亟待改革,票价偏高的现象依然持续,工薪阶层看电影的期待与要求难以很好的满足。三是二级市场开发步伐相对缓慢,供片办法不够灵活有效,激励措施也不够得力。较低票价的二轮放映和低价位社区放映刚刚起步,规模远未形成。四是票房收入的“偷、漏、瞒、虚”报现象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五是电影盗版现象屡禁不绝,市场监管仍不规范,严重制约了产业良性发展的活力。六是新电影在城市市场、农村放映的时间安排,以及推向电视播出和网络观看的时序与节奏还不够合理,需要探索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合理运作规范。
3.具有规模效益、产业链齐备的市场体系亟待完善
面对当前各地影院建设和市场兴旺的火热场面,还是感觉到我国电影市场的规模与产业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许多优秀影片因为市场的有限容量和单一选择而难以进入流通领域,这已成为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应该看到,新建的现代化大型影院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区域性大城市,电影市场的发展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均衡、不协调的状态。“后电影”开发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基本依靠本土票房和首轮票房完成利益回收的传统思维和单一模式仍然没有摆脱。网络视频、音像制品、后产品开发、多轮次开发放映等关联电影版权的利益开发还远远不够,电影市场潜力挖掘不足。
4.健康活跃、富于建设性的电影舆论氛围相对薄弱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多元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相比电影产业化改革之前,今天的电影所面临的是多种媒体渠道、各种艺术门类的激烈竞争,而电影在其中的文化影响力仍然不够突出,在社会整体文化氛围中的引导地位仍然不够有力。电影文化也远未在社会中广泛普及,形成更大程度的认同与共识。如何增强电影在社会文化范畴中的更大话语力量,营造积极健康的电影舆论氛围,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在电影快速发展的同时,理应密切关注到全社会对电影提出的批评和意见。电影管理部门和创作人员非常愿意谦逊地面对意见,把所有意见看作是对改革发展的推助和对电影工作的及时提醒。但也真诚地希望来自于媒体的批评能够更有建设性,能够更多体谅中国电影发展至今的历史起点和现实条件,立足电影实际,更加以理服人,更全面、更客观地把握现状,为中国电影提供更多的鼓励和动力。
5.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能力仍然滞后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国际竞争制定的国家战略,揭示出当前文化发展的新特征。但作为“软实力”重要象征的电影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十分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中国电影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能力还比较有限,既带有强烈民族特色又符合世界各国观众审美口味的影片还不多,覆盖全球的电影发行网络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与营销观念相对落后,这些都成为电影“走出去”的制约和障碍。
三、今年电影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2年,中国电影的全面产业化改革将迈进第十个年头。连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的生机活力与广阔前景,也较为充分地暴露了产业发展初期阻碍中国电影健康、全面和均衡发展的一些问题、缺陷乃至痼疾。2012年理应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调整之年和升级之年。中国电影人要以清醒的头脑、务实的姿态、有效的作为,进一步推动电影的大发展大繁荣。
1.正确把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大力实施电影精品战略
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事关电影发展大局,决定产业发展未来。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影工作,推动电影的思想艺术质量与数量产量的协调统一,实现电影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要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提高影片创作质量。提高质量,打造精品的关键在于剧本。在现实题材创作中,要以弘扬核心价值体系为己任,以提高原创能力为根本,准确把握时代主流、以人民群众为创作主体、从生活中汲取真善美的力量,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在历史题材创作中,要以真实可信为生命,以导向正确为灵魂,发挥历史题材作品以史为鉴、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要找到提高创作质量的突破口,推出更多示范性作品,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整体创作,用标杆性作品来改变创作风尚,以点带面地引领全局改观。
2012年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迎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纪念,电影创作将以此为切入点和着力点,集中全国的优秀创作力量,合理配置创作资源,抓重点项目,按规律办事,力争使国产电影创作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2.树立行业诚信,整顿市场秩序
行业要发展,市场要繁荣,必须进一步树立诚信意识,遵守各项规则,确立行业规范。进一步推动影院终端安装计算机票务系统,依托新平台上线运行的契机,对于计算机售票的监控和统计,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提高票务管理水平,建立“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电影市场数据发布平台。对电影票房的“偷、漏、瞒、虚”报等问题施以重拳,对于违规操作、有悖公平竞争、干扰市场秩序的影院和院线,准备实行红、黄牌警告制度,严重者取消执业资格。配合有关执法部门严厉打击盗版行为,从源头查起,对影片制作、发行、放映流程中可能产生盗版行为的环节进行严密监控,切实有效地控制盗版。要加强票价体系、分账比例等方面的市场调研,适时出台相关规定或指导性意见,确保制片、发行和放映各环节的正当收益,把握市场分配机制的公正和平衡。
出台具体措施,规范影片植入广告和映前广告问题,就映前广告经营归属的权责进行明确规定。进一步促进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和渠道建设,规范版权行为、保护电影后产品的正当权益,拓展产品种类、丰富电影后产品的结构体系,完善经营渠道、打通电影后产品的收益链条。摸索方法和途径,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电影网络播映市场的规范管理,合理评估电影网络播映的市场空间和收益。
3.创造良好条件,共享电影成果
随着我国电影市场发展,观影人次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指标。为争取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共享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电影产业发展的成果,除要继续增加影院建设、扩大放映规模外,还需进一步打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观影条件。要协同行业协会,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制定适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特色的票价机制,出台建议性指导票价和最高限价,按影片类别和城市地域等项进行明确规定,对学生票、团体票也要形成行业共识,努力使电影票价的定价机制科学合理。争取出台措施,探索增加半价票的场次和时段。鼓励和推动第三方市场监理行为的开展,欢迎社会和广大观众以各种方式帮助电影界监督市场违规行为,以促使电影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4.推动农村电影放映深入发展,加快县级城市影院建设
力促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新一轮升级,进一步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机制创新,推动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实现农民群众由看到电影向看好电影的过渡。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对科教影片的观影需求,完善故事片放映前加映科教片的有关规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观影条件,积极引导农村电影放映根据本地气候、人口分布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放映计划。要进一步加强技术保障和服务,尽快建立“政府指导、企业承担、院线主管”的设备维修体系,以优质的技术服务,保障农村放映的顺利开展。落实唐山会议精神,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在总结推广各地数字影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出台国家相关配套政策,全面推动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电影放映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电影改革发展成果。
5.注重实效,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大力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努力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要努力实现中国内涵和国际表达的有机结合,集中优势资源和优秀人才,精心打造适销对路的电影产品。要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开展电影对外合作,加大对合拍影片的支持力度。要重点扶持、重点资助具有国际传播潜力的优秀作品。要加强海外渠道建设,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营销主体,构建符合市场运作规律、覆盖广泛的营销体系。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国有和民营电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境外设立电影营销、发行、放映机构,建设或租用电影院发行放映中国电影。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外语译制队伍,提高中国电影的外语译制水平。要将商业性电影输出、艺术性节展交流和公益性对外放映协同推进,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的文化影响力。
2012年的中国电影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巨大挑战。电影全行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