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册《雨花石》教案三课时
八年级下册《雨花石》教案三时
一教学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加深对先烈的敬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2能深情而流畅地被厂歌曲《雨花石》,演唱《共和国之恋》。乐意尝试在表演活动中运用堂乐器演奏。
3能身心投入地聆听《烈士日记》、《辛德勒的名单》等欣赏作品,体验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尝试结合音乐要素理解作品的内涵,作出适当的评价。
4积极参与“雨花随想”的创造活动,结合历史文化,用多种艺术形式创编节目,在班内演出。
第一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吗?你们可知道在新中国成立背后有多少英雄儿女甘洒热血,牺牲自我的故事吗?
生:交流收集的材料。
2展示有关“渣滓洞”、“白公馆”的图片,请同学们讲讲小萝卜头的故事。
二欣赏《蝴蝶飞呀飞》
1播放音乐,感受情绪。
2板书:你觉得这守曲子中最能感动你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3学生进行讨论评价。(说地有理就行)
4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三新授《雨花石》
展示雨花石实物以及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图片。
2师:在我们江苏南京,有一座烈士陵园雨花台。在那有一种非常漂亮的石头-----雨花石。雨花石色彩斑斓,非常好看。但它是因为它的颜色而美丽,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回答。
3感受歌曲
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的意义。
4学唱歌曲。
可以采用跟唱的方式。重点指出学生把握的不好的地方。如十六分休止符、三十二分音符。
拓展歌曲
根据歌曲的意义,引导学生用适当的声音和情绪演唱。
6个别表演。
四堂小结。
五作业:1背唱歌曲
2收集有关二战时期的历史资料或图片。
3带上竖笛
第二时
一复习
师:在歌曲《雨花石》中,雨花石已经不是普通的石头,它体现了人们的崇高精神境界,闪耀着绚丽的光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这首歌曲,希望能用流畅和谐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
生:全体演唱。(录音)
播放录音,学生自我评价,并改正。
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1播放影片片段。
2简介电影背景。
生:交流收集的材料
师补充: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纳粹德军先后占领了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攻入法国,进驻保加利亚,入侵南斯拉夫、希腊,进攻苏联。。。在这期间,犹太民族惨遭德国法西斯迫害,他们经受非人的待遇,面临悲惨的处境,有600万人因此丧身。纳粹灭绝人性的暴行激起全世界善良人民的不满和愤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就是以此为背景的。
3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
请问:这是一首什么曲子?主奏乐器是什么?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
4学生回答,教师可做补充。
请学唱本曲主题,用竖笛演奏。
三学唱《共和国之恋》
1感受歌曲:
播放音乐,感受歌曲的情绪并体会歌曲的含义。
2学唱歌曲:
跟琴学唱。大跳音程延演唱困难时,可以用激发情感来带动气息的准备。
3拓展歌曲:
在了解歌曲的含义的基础上,学生能用正确的情绪和声音演唱。
4个别表演。(时间允许)
四堂小结:
学生谈谈体会。
2教师总结。
五后作业
复习、巩固两首歌曲
2围绕本单元主题“雨花石”,进行节目创编。形式可参照P20。
第三时
在《雨花石》的音乐声中,学生走进教室。
一欣赏并配乐
1投影展示《就义歌》、《囚歌》、《我的“自白”书》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含义并为诗歌配乐。
2播放音乐片段:要求:全部采用教材涉及的。其中必须有《烈士日记》
3学生回答,说出如此配乐的理由。
4投影展示室内乐、弦乐四重奏的图片。教师讲解,举例说明。
二“雨花随想”专题演出
三同学自我评价,教师总结。
四学生谈本单元学习体会。教师倾听。
第二篇:《雨花石》教案
雨花石
课题:雨花石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并且能够用歌声来表达对革命烈士奉献精神的赞美。
2·通过学习《雨花石》这首歌曲,培养学无私奉献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操。3·能够体会休止符、倚音等音乐要素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能够大概掌握倚音的概念及分类。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雨花石》这首歌曲,情感上(爱国、奉献)产生共鸣。教学难点:
1·休止符的唱法。
2·倚音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学生准备:课前搜集“雨花石”相关资料。学法指导:交流、感悟。教材分析:
“雨花石”象征着烈士的鲜血,象征着爱国和革命的传统。《雨花石》是电视剧《红红雨花石》的主题歌,歌曲短小精悍,抒情优美,要求学生学会用连贯的声音,满怀深情的歌唱。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学生伴随着以《雨花石》为背景的音乐进入课堂,师生在音乐声中相互问好。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让你们查阅并搜集“雨花石”相关资料,你们都准备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接下来我来请几个同学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所搜集的资料。(师略作点评)师:你们课后搜集了这么丰富的资料,老师也没偷懒哦,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播放多媒体课件),看完后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谈一谈感受 生:(雨花石各式各样,晶莹剔透,图像像是人工雕刻一般……)(师稍作补充)
二、歌曲教学
师:雨花石如此可爱,如此美丽,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歌声来赞一赞它们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2页,请注意那幅革命烈士图以及图上那几行字,然后再好好看一看歌词,相互交流一下,除了刚刚所说雨花石的外在美,还有什么美呢?美在何处? 生:(这首歌词用雨花石象征着革命烈士无私奉献,象征着爱国和革命传统……)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让我们带着最真挚的敬意来朗读这首歌词吧!(播放《雨花石》歌曲旋律)生:(有感情的伴随着音乐朗读歌词)
师:在学这首歌曲,我们需要进行发声练习(中学生处于变声期,需要培养良好的发声习惯。)生:……
师:请同学们听录音感受歌曲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播放录音,提示学生跟着旋律划2/4拍)
师:跟旋律动一动手,边唱边用手打着旋律线条感受高低起伏的旋律;说一说从旋律起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高潮在哪儿?刻画了什么? 生:(旋律局部重复、对比;旋律不是平直的起伏较大;高潮是“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刻画了革命先烈对自由和平的生活向往,而甘愿牺牲自我做人们的铺路石的革命精神。)师:(适当点评,加以补充)师:(钢琴教唱,学生自己找出难唱的句子,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师:同学们,老师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演唱《雨花石》第3、4两句,听一听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们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一种不带休止符演唱,另一种带休止符演唱。)生:(第一种不带休止符演唱,另一种带休止符演唱。原因是出现了休止符)师:接下来老师要求你们把休止符唱好,唱到休止符时可以轻轻吸口气,像是倾诉般。
生:……(师伴奏)
师:大多数同学都能唱准休止符了,接下来你们用同样的方法把《雨花石》第7、8两句唱一遍。
生:……(师伴奏)
生有感情的跟伴奏演唱整首歌曲,唱的时候教师适当提示学生用感情的演唱,用正确的方法演唱。)
三、音乐小知识
师:同学们唱一唱,找一找,哪个字的唱法和其它音不一样,它的记谱法也和其它音符不一样? 生:(“头”的唱法和其它字不一样,“ mi”的左上方有个“so”。)
师:嗯,这是音乐记谱法中常用的装饰音,这样记法的音我们称之为“倚音”。(师介绍倚音的概念以及基本分类)
四、作业:
1、背唱《雨花石》
2、简述倚音的含义及其分类
五、下课
学生伴随《雨花石》录音离开教室。
第三篇:音乐雨花石教案
<<雨花石>>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雨花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对先烈的敬仰、对祖国的爱恋。
2、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 雨花石 》。
3、在唱歌实践中,准确把握歌曲节奏,能较到位的表现歌曲中的断连区分,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和前倚音。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能用抒情优美、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深入体验作品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
教学用具:
1、录音机、磁带、节奏卡、电子琴。
2、雨花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学生听《闪闪的红星》主题歌《红星歌》。
设问:《闪闪红星》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发声练习
师弹奏《红星歌》前四小节,要求:声音要统一、气息要流畅、口型要正确。并通过添加前倚音的练习来引出前倚音的知识点: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将发声与歌曲结合起来,避免了以往训练中的枯燥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新课教学
(一)情景导入
教师谈话引出课题:今年的10月1日刚好是我国成立62周年的日子。你们去过的地方中,最有意义的地方是哪儿?你们去过南京雨花台吗?(显示雨花台图片)在南京建立了烈士雨花台,有许多烈士都葬在这里。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美丽的石头,请猜猜它们的名字?
(雨花石)
师:这些美丽的雨花石都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在老师少年时代有一部以雨花石为题创编的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它是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剧情记录了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在旧社会里,受尽苦难,最后在地下党孙大叔的指引下,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终于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新四军战士。剧中主题歌的歌词朴实而形象。也使得‘雨花石’成了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种象征。在赞美雨花石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寓意深刻地告诉人们:应该做一个;老老实实、一心为公、平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今天,雨花石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雨花石》。
(二)感受歌曲
1、边听歌曲边赏析图片(战争场景、南京雨花台以及雨花石),初步感受歌曲。
提问:你对歌曲的感受是怎样的?(抒情优美的、深情的,旋律纯朴、委婉)
2、出示歌谱,让学生看谱再次聆听感受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并分析歌曲(主要内容)。
①提问:歌曲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歌曲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揭示歌曲的主题“缅怀先烈,珍惜现在!”)
②学生随音乐有感情朗诵歌词(有感情、按节奏),并说说有哪些地方要注意(提示重难点)。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哼鸣,并注意歌曲节奏。
2、①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表情表现这首歌最合适?
②随伴奏用“啊”来唱,可以用动作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③引导学生唱曲谱。
3、引导学生填入歌词轻唱歌曲,“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轻唱歌曲,好吗?”(教师稍大声唱,学生小声唱)之后请学生看看有没有易唱错和掌握不好的地方(教师相机提示休止、延长并教授倚音知识)。
4、教师示范演唱节奏难点。
5、教师分析歌曲,并示范教唱。
①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为了加强其记忆,可分为二部学习。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在第二、第四乐句“静静地”、“深深地”运用了两个切分节奏,寓意深刻,它表现了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而又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
第二乐段的乐句采用了同尾换头,把“ ”变为“ ”,五度、四度上下音程大跳,把激扬而又充满乐观的心情推向高潮。尾声在高音“ ”的长音上结束,把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教会学生用轻声演唱最后的“啊”。
②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③“雨花石”的品质是什么?(歌曲借“雨花石”来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的默默奉献。)
④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6、教师伴奏,师生同唱歌曲,之后请学生评评唱得怎么样(强调吐字与情绪)指导学生用稍慢的速度,深沉思念的情感去抒发少年儿童那种对革命先烈无限敬仰之情;以更好的表现歌曲
7、要求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的歌唱。
8、画出这首歌的旋律,看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里?它的音区是高还是低?旋律的起伏是大还是小?
9、跟伴奏,进行表演唱,教师指挥。
10、师生互动:歌曲接龙
两遍
师生交替演唱不同乐句(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表现欲)
教唱时,教师用深情并茂的范唱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细心地听辩、模唱,在表现音乐艺术形象的过程中突破难点。
(三)拓展歌曲
1、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
2、积极参与“雨花随想”的创造活动,结合历史文化,“我想做一颗什么样的石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心中的想法和情感。师:同学们唱的很好,谁来告诉大家歌曲哪些词体现出雨花石的平凡、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做平凡而又踏实的新世纪的建设者,加深对先烈的敬仰,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加深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生:静静地
深深地
小小的石头
师:哪一句充满了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生: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
师:你想做一颗怎样的石头?
生:讨论并解答
小结:愿在座的各位缅怀对先辈的敬仰珍惜自己的生命,都能做一颗平凡朴实而又不失华贵的小石头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第四篇:数学 八年级 下册 教案 第4课时
分式的乘除法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重点: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流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的根据、通分的法则以及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计算:
(3)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证(1)各分式与原分式相等;(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最简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根据分式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将分式,通分:
最简公分母为:,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对原来的各分式的。通分如下: 分子和分母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
通过本例使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大致过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让学生归纳通分的思路过程。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例1 通分:
(1),;
分析:让学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设问“分母的系数各不相同如何解决?”,依据分数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数。
解:∵ 最简公分母是12xy2,小结: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解:∵最简公分母是10a2b2c2,由学生归纳最简公分母的思路。
分式通分中求最简公分母概括为:(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出现的字母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取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例2 通分:
设问:对于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通分如何找最简公分母?
前面讲的是单项式,对于多项式首先应该对多项式因式分解,确定各分母所含的因子然后再确定最简公分母。
解:∵ 最简公分母是2x(x+1)(x-1),小结: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
解:
将分母分解因式:x2-4=(x+2)(x-2).4-2x=-2(x-2).
∴最简公分母为2(x+2)(x-2).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由学生归纳一般分式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其步骤如下:
1.将各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
2.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凡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因式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
4.相同字母或含字母的因式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5.将上述取得的式子都乘起来,就得到了最简公分母;
6.原来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最简公分母。
小结:
1.通分与约分虽都是针对分式而言,但却是两种相反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把分式化简,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从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统一起来.
2.通分和约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其共同点是保持分式的值不变.
3.一般地,通分结果中,分母不展开而写成连乘积的形式,分子则乘出来写成多项式,为进一步运算作准备.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时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时教案 课题: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灵武市东塔学校
龙
生
1、教学目标
①.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③.知道安全电压,理解安全电压为什么安全。
2、教学重点
①.应用已学到的欧姆定律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②.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3、教学难点
学生对安全用电重要性的理解及对学生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
4、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5、教具准备
安全用电挂图、多媒体课件、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片①、各种警示标志,请学生辨认,并能说出这些标志都在什么地方或说明哪里有这些标志,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标志。不需要同学们对所有的标志都认识,或说清楚,重点放在对“高压危险”的标志认识上。
问题
1、投影“高压危险”“有电危险”的警示标志。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标志吗?
问题
2、你知道这些标志的意思吗?
问题
3、同学们都在生活中或电视里的哪些地方见过这种标志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师]鼓励同学们大胆的回答。
投影幻灯片②:高压线、变压器、交通路口靠近高压线的地方、配电房等地方的警示标志,明确凡是容易引起人们触电事故的地方,都应有这种明显的警示标志。然后老师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在电池上或手电筒上看到过类似的警示标志?
二、进行新课
1、师启发学生:我们在实验中做实验时,有电池才能点亮小灯泡.电池也是有电的,为什么没有警示标志呢?
2、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㈠电压高低与有没有危险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㈡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呢?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学过的电学知识分析一下呢?
问题㈢电压越高越危险,是因为电压越高,电流会很大,所以可以说电流越大越危险。为什么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分析问题非常好。你分析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3、播放幻灯片③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
师引导:从我们投影的资料,说明了同学们的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谁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安全电压值是多少?
[师]根据你了解的知识,对照我们投影的资料,你能分析一下安全电压为什么是不高于36 V,而不是其他的值呢?
学生讨论,教师可以提醒同学们从考虑人体的电阻着手.4、练习:播放幻灯片④如果两端加上36 V的电压,电流是多少?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两名学生板演,分别计算手干燥和潮湿时的电流,干燥时:Imin=Imax=36 V=7.2×10-3 A=7.2 mA 5000 36 V=36×10-3 A=36 mA 1000 36 V潮湿时:Imin==0.045 A=45 mA 800 Imax=36 V=0.18 A=180 mA 200 [师]从这一组计算的数值,你看出了什么问题?说一说你的看法。(说明:投影资料“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不是直接从实验得来的,而是从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到的。人体的电阻除与皮肤表面的干湿情况有关外,还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及身体素质有关系。)
引导同学们阅读教材P25“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
师启发: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记得吗?(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这么高的电压,即使人体的电阻在最大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碰触,对人体有没有危险?
组织学生讨论:(然后交流)
①家庭电路的电压远远超过了安全电压所以是有危险的。②那么,为什么强调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呢? ③难道用干手触摸没有危险吗?
④家里的插座、开关等的金属导体是不是直接露在外面呢? ⑤使用的时候,手触摸到的是绝缘的部分还是导电的部分? ⑥干手和湿手的区别在哪里? ⑦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
4、播放幻灯片 1.短路和断路的定义
2.螺丝口灯泡和卡口灯泡有哪些区别? 3.。家庭电路中短路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已了解了一些安全用电常识。但是还要注意,有些情况下不仅不能接触带电体,就是靠近也是危险的。
5、[投影]高压触电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总结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同学们知道了生活中的用电安全。如果在雷雨的天气,自己在家里看电视,家里大人会要求你把电视关掉,特别是有室外天线的电视机,还特意要提醒你将室外天线拔掉,这是为什么呢? [放视频]雷电的产生、危害和预防。
请同学们根据这段录影资料,结合自己平时对有关知识的学习,谈一谈你对雷电的了解。
[师]同学们对雷电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大家观察书中三幅图中的避雷针,并尝试解释它们是如何避雷的。
[师]鼓励同学们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引导同学们分析。避雷针的作用是将雷云放电的通路由原来可能向被保护物体发展的方向,吸引到避雷针本身,由它及与它相适的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泄放到大地中去,使被保护物体免受直接雷击。所以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它把雷电引来入地,从而保护其他物体。
同学们仔细观察高压输电铁塔上的导线,有的导线是直接挂在铁塔上的,有的导线不是和铁塔直接相连,而是挂在吊在铁塔上的绝缘子上的,这些导线是高压输电线,而直接挂在铁塔上的线就是两条防雷的导线。铁塔是直接和大地连着的,高压输电线一般是祼线,没有绝缘层包围,但它通过绝缘子和铁塔绝缘了,而防雷的导线直接挂在铁塔上,一旦有雷电,防雷的导线通过接触的铁塔直接将雷电流引入地下,起到了保护输电线的作用。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
安全电压、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安全用电的原则,如何救助触电人,雷电的产生、危害及预防。
四、板书设计
1.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的电压。2.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
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3.预防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
(1)绝对不要接触没有绝缘皮的火线以及跟火线连通的导体。(2)绝缘部分破损,导电部分裸露处要及时更换。(3)不要在电线上搭晾衣物,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4.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5.雷电的产生、危害及预防 产生:
危害:
(略)预防: 避雷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