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9:0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健 宋文瑄

现在我国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节省改革成本,改革可对农村信用社实行以组建省地市农商行为主的彻底商业化改革,将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产权明晰、治理完善、服务高效、经营有特色的现代农村商业银行。其中,将省联社改为省农村商业银行,是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环节。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坚持分类指导,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增强资本实力”。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国平均95%以上、山东等省97%以上的农业贷款都是由农村信用社发放的,为农村、农业、农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名符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然而,现行农信社体制导致的问题和矛盾,制约了农信社发展和支农主力军作用。因此,农信社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提速,以全新、健全的体制焕发农信社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更好服务农村和小型微型企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一、现行农信社体制面临的矛盾

1.多级法人体制与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整体竞争力的矛盾

全国农信社绝大部分省份都实行市、县二级法人体制,视省区大小不同,有的省份有数

十、有的省份有数百个小法人机构。如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实行青岛、潍坊三级法人体制,130多个小法人。县级法人分散经营,难以发挥规模优势,削弱了竞争优势。县级法人虽小,但“五脏俱全”,管理成本高,创新能力弱,尤其是各自独立经营,无法统筹解决一些限制发展的包袱和风险问题。县级法人受人才、信息、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在产品创新、业务拓展、科技开发、宏观政策把握等方面效率低,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

2.县级法人资产规模小、资产质量低、人才储备少与提高抗风险能力的矛盾

县级法人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要求拓展业务。县级法人立足县域服务的政策要求与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产生了矛盾。随着“三农”发展,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速度的加快,农民跨区域流动和农业跨区域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农信社经营的局限性,限制了为“三农”提供跟进式的服务,阻碍了业务发展。

县级法人,应对风险的能力差。银行业作为高风险机构,县级法人难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县级联社自身规模小,管理水平和自身约束能力较差,容易产生较大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风险一旦聚集到一定水平,其自身将无法承担和消化。

县级法人导致各自独立经营,无法统筹解决一些限制发展的包袱。如山东省部分县联社自我无力消化历史包袱,存在较大经营风险,与此同时,部分县市联社有能力帮助解决,但由于法人体制的限制却无能为力。

涉农贷款受自然灾害、物价水平、政策等影响很大,贷款风险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县级农信社面对该类客户群体必然要承担较高风险,县级农信社未来不良贷款占比压减难度将越来越大。

3.股权分散、管理落后与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矛盾 许多农信社,特别是县级联社产权约束乏力、法人治理不到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突出。如,山东省农信社为:按股权设置划分,资格股占股金总额的4.35%,投资股占股金总额的95.65%;按投资主体划分,法人股占股金总额的26.68%,一般自然人股占股金总额的55.52%,职工股46.79亿元,占股金总额的17.80%。因而,县级农信社实际运行中,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并没有得到有效分离,仍然存在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内部人控制问题,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4.省联社管理体制不顺与加强行业管理服务的矛盾

根据银监会的部署,在前一阶段管理体制改革中,各省全部采取了省联社的管理模式。但是,省联社行业管理体制是过渡体制,在制度设计上先天不足。

省联社由县级联社发起设立,缺乏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必要的条件和手段,权责不对等,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管职能。因而,县级联社产权约束乏力、法人治理不到位、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突出,更需要强有力的外部管理与制约,但省联社对县级联社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但在当前行业管理体制下,县级联社受短期利益的影响,对省联社的基本行业管理制度贯彻不到位,合意执行,不合意就不执行,省联社若采取相对严格的管理措施,就会涉及干预县级法人经营自主权的问题。

二、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的对策

农信社体制改革应该根据银监会的要求,继续坚持“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体系建设思路,以市场化、股份化和社区化为主导方向,在保持农村信用社县级法人地位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深化产权改革,健全法人治理,强化管理,增强服务功能。

1.以市场化、股份化为主导方向,选择体制改革路径

从改革路径来看,我国一部分农信社实现了“一级跳”,直接走上了以农商行为目标的改革道路;另一部分则是“两级跳”,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即在农信社的基础上先成立农村合作银行再改为农商行。

“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两级跳式的梯次推进改革路径,人为加大了改革成本。特别是农村合作银行制度设计试图将合作制“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的劳动联合和股份制“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的资本联合结合在一起,实行股份合作制,这种理想化产权模式根本不符合我国的实际状况。由于国家在税收和准备金优惠政策制度设计上,人为对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实行比农村商业银行明显的优惠政策,全国各地农村信用社改制时均采取了股份合作制模式。近两年,随着优惠政策的到期,不少农村合作银行又重新改制成立农村商业银行,增加了改革成本。

现在我国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为了节省改革成本,改革可对农村信用社实行以组建省地市农商行为主的彻底商业化改革,将农村信用社改革成产权明晰、治理完善、服务高效、经营有特色的现代农村商业银行。其中,将省联社改为省农村商业银行,是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环节。

2.改革省联社组织形式,组建省级农村商业银行

近年来,按照银监会“以稳定县域为基础,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的要求,山东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省联社体制的建议:

改革省联社组织形式,组建省级农村银行,对下参(控)股,强化省银行的出资人职能,推动县级法人完善治理结构的改革思路。即由省联社整合城区农村信用社组建省农村商业银行,保留其他各县市联社的法人地位不变,省级银行参股或控股县市法人,实行省、县(市)两级法人体制的模式。省农村银行参(控)股县市联社后,主要行使出资人权利,不参与县(市)联社的具体经营,使双方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省联社改为农村商业银行,极大地有利于服务“三农”的宗旨。农信社源于农村、扎根农村,机构网点和业务产品适合“三农”,离开“三农”根本无法发展,为“三农”服务是内在的、生存的需要,无论采取什么层级的法人,农信社都不会离开农村市场。同时,配合到位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期化的正向激励扶持政策,成立省级法人不但不会偏离服务“三农”的基本方向,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增强农信社服务“三农”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加快构建省县两级法人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在保持县市法人地位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进省联社改为省农村银行,有利于科学规范省联社的履职行为、统筹资源、加强管理、控制风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

(1)省联社改为农村商业银行后,有利于统筹资源,更好地履行服务职能。组建省级法人,可以在争取政策扶持、新产品开发、结算平台搭建、科技网络建设、资金调剂等方面解决县级联社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农信社的整体发展,保障支农服务。

省商行可以更好地发挥法人单位的经营自主权,有能力弥补管理费的不足,有利于减轻基层的负担,更好地履行省联社的服务职能。

省商行能够综合、高效地利用已经搭建了各类服务平台,开展各类服务性业务,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省银行可为各市、县提供科技网络、结算支付、产品研发、教育培训等服务,有利于提高全省农信社整体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

(2)组建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强化管理、控制风险。

省联社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套基本符合农村信用社实际、涵盖人事、信贷、财务、安全保卫等各个领域的行业管理制度体系。在清收不良贷款上,省联社协调各级政府,通过处置置换不良资产、清收党政公职人员欠款等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案件治理上,省联社能认真落实监管部门提出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要求,案件防控工作大见成效。

农信社统一法人层级在省级,有利于统一制度,强化管理,控制风险。农信社长期存在众多问题,积累了大量风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县级联社各自为政,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效率低下,特别是人事、信贷、财务等基本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组建省级法人,可以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基本管理制度,并可以确保制度执行力度,有利于强化管理,控制风险。

(3)建立省商业银行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省商业银行,大力推进以股份制为主导的产权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加快向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过渡的步伐,健全 “结构简捷、形式灵活,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法人分类治理模式和治理运作机制。

以省商业银行稳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可以与现行的省联社管理体系相衔接。目前,“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框架已初步建立,但治理机制建设还不深入,形似神不似的问题比较突出。省商业银行的建立能够切实地解决这一问题。省商业银行建立后,可以更好地处理好法人治理结构和党委领导关系,双向介入,交叉任职;对业务量大、规模大的信用联社强调三会配齐;可以与目前实行的、实践证明是2003年以来行之有效的高管提名放在省联社的做法相衔接,实行平稳过渡。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问题与对策(精选)

农村信用社:问题与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问题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D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服务“三农”,上下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存款业务超常发展、贷款业务稳健发展、不良贷款压降成效显著、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经营效益持续向好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金组织能力较弱

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组织能力虽不断提高,但与市级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资金组织能力仍相对较弱。一是集体存款呈下降趋势。全市农村信用社的集体存款较年初下降了8000多万元;二是定期存款上升幅度较大。存款结构的倒挂,加大了农村信用社运行成本。

(二)贷款营销后劲不足

在农村信用社大发展的背景下,满足于业务增量创历史的成绩,存有“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意识;缺乏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营销工作停滞不前;市场营销方向迷茫,驻足观望气氛增浓,方法陈旧,手段落后,力度较弱。

(三)网点建设相对滞后

营业网点是办理业务的主要平台和业务转型的前沿阵地。目前,全市农村信用社部分网点标识不统一,人员配备不到位,营业设施陈旧老化,没有做到功能分区、服务分层、客户分流。如有的网点办公设施破旧不堪、东西摆放杂乱无章,对待不同层次客户的服务也是千孔一面。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方式已不适应客户的有效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切实抓好市场营销

一是做好优良客户和项目储备。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拓展项目、营销项目上早出手,为今后业务经营上台阶、缩小与同业的差距奠定基础。一是要切实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拼抢市场、做大做优信贷资产业务。二是要在冷静分析市场、规避风险的基础上,强化贷款业务营销,尤其是要加快已准备好的项目投放。对年内不具备投放条件的项目,要扎实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工作,为明年尽早投放打好基础;对今年能够报批的,要加快报批进度,力争早投放早见效。三是要加快市场营销节奏,切实提高后台操作效率,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抢占发展先机。四是要加强客户经理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五是要继续推进机制创新,完善客户经理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客户经理贡献率的挂钩力度,拉大客户经理分配差距,激活经营活力。

二是拓宽低成本存款增长渠道。农村信用社存款业务虽然保持了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加强存款业务营销。要下大力气狠抓集体存款,特别是加强对既稳定、成本又低的企事业单位公存款的营销力度。要积极开展与大中型企业创新业务合作,促进中间业务的创新发展。

三是提高客户服务综合回报。要坚持做客户、做服务、做综合营销的经营理念,树立产品组合、业务联动的综合营销意识,加快业务内涵式增长。要对有潜在

1需求的客户逐户排查摸底,锁定部分合作基础扎实、忠诚度较高、附加值较高、信贷关系牢固的客户,通过对目标客户的资金链、采购链、销售链、投资链等相关环节的全面了解,认真分析客户在资本筹集、项目投资、经营运作、资金与财务管理,有侧重地实施产品的分类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服务的综合回报。

(二)努力增加有效收入

一是加大中间业务收费管理。后阶段,财务会计部门要加大对中间业务收费项目的监管和问责力度,切实堵塞收费漏洞,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同时,挖掘业务量大、有增收潜力的收费项目,适时增加条件成熟的收费项目,以提高中间业务价值创造水平。

二是努力提高重点产品创效。要在继续加大福祥卡发行的同时,大力推进银行卡产品结构、收入结构、客户结构的转型,强化福祥卡营销,努力完成银行卡收入计划。要加强与政府部门、证券、保险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合作,带动产品功能创新和服务叠加,增加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要积极拓展保险代理业务,大力营销宣传风险小、收益稳定的保险产品。

(三)扎实做好风险和案件防控

一是进一步强化贷款风险控制。进一步强化贷后管理与监测。国际先进银行的历史经验表明,“三分放贷,七分管理”。各经营单位要切实按有关规定的要求加强贷后管理,当前的重点:一要严格信贷客户用信的审查、审批与跟踪管理,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核实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及真实用途;二要按规定办理好抵押物登记手续,加强对抵押物的监管,确保抵押担保合规;三要加强对客户贷款的清收管理,对内的存量贷款户,客户经理要在年内上门催收一次,彻底摸清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确保贷款资金不被“蚕食”,确保能按期收回。

二是进一步强化对员工行为的排查和处理。人力资源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员工异常行为的排查,要突出排查重点,对经商办企业、经商亏损、买彩票、买股票、买码、赌博、吸毒、向客户借支、家庭长期不和、银行卡高额透支等重大风险信号,进行重点排查;要讲求排查方法,加大跟进处理力度,对排查出有不良倾向和问题的人员采取引导教育、调整岗位、停职学习、调离原单位等组织措施,并切实加强对问题人员的后续监控。

第三篇: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4年,据工商局数据显示,全市中小微企业455家,其中规模企业221家。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为38178人;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96.51%;税收占全市工业比重79.09%。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难,融资贵。

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内源融资,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分别占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35%和30%;由于中小企业贷款获得抵押物难,尤其是初创企业;申请无抵押物的信用贷款难;寻求第三方担保难;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条件相对苛刻等原因导致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外源性融资渠道不畅。

中小企业融资贵:融资成本高,银行贷款利息10-15%,社会融资更高。银行贷款的成本构成:基准借款利率+咨询费+担保费+过桥资金费,成本高的达到贷款额度20%左右。民间借贷成本构成:接近银行同期基准借款利率的4倍+变相咨询费,一般达到24%甚至更高。

二、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多数中小企业自身没有研发能力,也难以从外部获取。另外,国家没有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来源的体系。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基础差、底子薄、抗风险能力低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产品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能力、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即使有自主品牌的也大多靠贴牌生产,没有定价权和议价能力,没有市场主导权,无法形成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这些大大小小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

三、企业劳动用工问题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劳动用工存在用不起、找不到、留不住等问题。一是随着工资标准的上调,企业普遍反映负担重,用工用不起;二是企业由于招收普工难,一线工人不足,有些企业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或无力完成订单生产任务;三是部分城乡求职人员技能单一或根本没有技能和技术,文化水平不高,限制了企业招工的选择范围;四是企业职工在就业上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对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期望值升高,同工不同酬也加大了职工的流动概率,加大了企业在职职工的流动性,减弱了企业凝聚力,导致企业留不住有技能的职工。

四、扶持政策难落实,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国家、省、市都出台了多项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红头文件,已制定了一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我市也制定了“**市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而事实却是中小微企业的困境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很多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如财政部、工业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11]181号)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预留本部门政府采购预留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落实到位。另外,也有企业反映减免税费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帮助扶持中小企业突破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质是要改进整体经济环境,以政府为主体、多部门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

一、提供金融支持,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

1、各承贷银行要对符合产业政策要求、市场前景较好、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工业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压贷、不抽贷,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2、积极支持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健全间接融资服务,完善配套措施,政府为担保机构提供一定财政补贴。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组织和担保基金的作用,为市内信誉良好、发展潜力大、抵押物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同时引进更多的担保公司,为我市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完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绩效考核体系,适度放宽中小企业呆账核销条件,特别是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处臵政策,为金融机构减压助力。

4、支持和鼓励企业股权融资,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对成功融资及新上市的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二、创建优质的中小企业,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速企业转型升级。

1、将中小企业列入政府服务的重点,政府应积极主动的为有需要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技术创新服务、创业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市场开拓服务、人才培训服务及其他服务。

2、要构建创新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来源。通过发挥商会、工商联等民间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用好社会各类创新资源,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开展产业联盟创新、产学研合作创新、提高创新速度和效率。

3、完善公益性技术中介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应用能力。政府应与大中型企业或重点院校联系,形成长期公益讲座或企业巡诊模式,为本地中小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提供有力环境。

三、识别人才、挖掘人才、留住人才。

1、全方位招募招聘人才。组织大型招聘和专场人才招聘相结合、线下招聘和网络招聘相结合、市内招聘和市外招聘相结合,以及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各类招聘活动,解决企业人才和用工需求。

2、企业、劳动者需要调整,政府应致力于提升劳动者素质。通过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定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开展免费订单培训和职业技能对口培训,按有关政策给予培训补助,切实提升企业管理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水平。

3、通过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制定培训企业家计划。对有需求的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协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四是为优秀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我市对部分企业法人发放了“金卡”,在部分问题如子女就业、交通通行等问题上提供了优惠待遇,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对企业的优秀员工也应提供多方面的优惠待遇和帮助。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梳理现有政策,取消“过桥”资金,推出“中长期”贷款及政府贴息政策,以低于市场利率向中小企业提供专项扶持基金,如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资金、名牌产品奖励资金、企业技改贴息资金、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等,以推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最大限速发挥财税政策撬动社会资金投向中小企业的杠杆作用。

2、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技改,降低用工成本。对于技改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装备智能化、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企业要给予支持鼓励;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减免部分税费,按照企业实际安排劳动力人数给予财政补贴,适时降低企业和职工“五险一金”比例,以缓解由于用工成本的上升带来的困难。

3、政府要抓大扶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落实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要培育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市工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的作用,为我市培育壮大更多企业,做大县域经济这个“蛋糕”奠定基础。

4、加大专项督查力度,着力解决政策“不落地”问题。打通政策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发挥政策效应。

第四篇: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部分

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制度总是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争议,从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开始中国就成为了考试大国。我们不得不去看清中国面临的教育问题以及想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从农村来说,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因此,正视当前农村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问题,大力改革与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新世纪我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线合理我们就开始面临了一些问题。

第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发现,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第二流动儿童(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第三学校债务。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中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高达500多亿元,债务形式主要是施工队垫款、银行贷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第四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城市教师的超编和农村教师的缺编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的教育更是关键。还有一点就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第一 招生公平性问题。省市之间分数的差距,名人降分录取,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招生丑闻事件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学校招生的公平性?

第二 提高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东中部教育水平高,西部教育水平低。西部教育水平低主要反映在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教育

第三 择校制度。择校作为教育供需双方选择的制度安排,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由于户籍和区域管理,中国的择校存在较大的问题

教育内容上面也有很大的缺陷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乏影响文化传承。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怎能以外语挤压母语的地位?如果我们无视这些问题的严重后果,那么谁来传承古老的中华文明,又怎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灾害与安全教育的提倡。在我国,在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链环中,有关灾害的教育环节还十分薄弱,缺口很大,由此也导致公众的灾害意识还相当薄弱.3.心理教育。随着就业、升学等社会压力的增加,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能否进行心理的自我调剂?大学校园的跳楼事件层出不穷,反映出学校心理教育的缺失。

学校教育

1.应试教育的优劣的讨论。我们的教育是前紧后松,中小学时玩命学,到了大学正是学知识长本事的时候却放松了。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千万学生过独木桥,都要上大本,其结果是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而那些既要有知识又要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人才却十分缺乏。

2.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当代教育体制改革有几大特点:延续性和继承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在改革过程中,哪些内容应当保留,哪些内容又值得提倡,一直是社会争论不休的话题。

3.素质教育改革。从某种意义讲,学生的压力更多地来源于家长。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却希望孩子处处争第一。教育体制改革的效果不佳。

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2.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薄弱,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的家庭虽然也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但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教育体系

1.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薪资、地位、自由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2.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将于年底如期完成,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的覆盖率可达98%。

3.在职教育。教育改革的呼声近来越来越高,但人们关心的领域大多是全日制教育,对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等关注较少。而在职教育恰恰是管理最为混乱,最不规范,最需要改革的一块。在职教育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必须整顿和规范。教师培养

1.教师师德问题。“范跑跑”事件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权问题之间的关系成为论述焦点,道德的底线在哪里?

2.2.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直接关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教师专业能力更新速度,系统性都是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

第二部分

第五篇: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摘要: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其中,省直管县的提出颇为引人注目。中央提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本文旨在通过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情况的观察,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省直管县体制

‚省直管县‛是近几年来行政管理体制中最受关注的改革模式,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始试点。随着2010年的走近,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改革开始提速,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

目前我国省直管县改革主要包括‚强县扩权‛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我国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河北、江苏、河南、安徽、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省份陆续推行了以‚强县扩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对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进行了扩权,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要‚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据财政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到目前,全国实行财政‚省直管县‛的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共有22个地区实行了财政体制上的‚省直管县‛。

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扭转试点县财政困难的现状。‚省直管县‛后,省级对试点县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仅是‚直达‛。也就是说,新体制下试点县收到的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在总量上是不变的,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财政困难的状况。

(二)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省直管县‛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进一步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综合改革目标的实现。但目前来说,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还是不够。

(三)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相冲突。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是财政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的基础。据调查,我国不少地方实行省管县体制后,政府间财政关系有所调整,但行政管理体制并没有随之改变,因而出现了行政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相冲突的状况。从实际情况看,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后,大大增加了

省级财政的事权责任,但其财力并没有增加。对于原来管县的市来说,市级财力下降较多,对其财权冲击较大,但对其所管的县承担的事权却没有相应地减少。不少省、自治区的试点办法明确规定,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后,原来管县的市不再集中县级收入,但却要进一步加大对县的补助力度,还要保证在教育、危房改造、医疗改革、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市对所管县的配套资金。这种办法必然加剧市级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问题。县级财政是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中的受益者,其

财力和财权得到了扩张,事权却没有大的变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三、对于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建议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触及到我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发展、财政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等诸多方面,面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更多地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

(一)改革不能一刀切,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于各地发展情况有较大差异,在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上,要对各地‚市管县‛体制及其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性质及原因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估,因地制宜,推进改革。

(二)各县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财源培植。筛选储备一批重点项目,提前建立好财政申报资金项目库。认真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财务困难,不断壮大试点县的财政实力。

(三)各县要积极向省财政反映实际情况,争取支持。要抓住‚省直管县‛对困难县转移支付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向省财政汇报财政

收支预算情况、财源建设的不利因素、财政困难的实际状况等具体问题,争取得到省财政的理解和支持,得到更多的转移支付补助。

(四)继续增加用于农村的支出,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试点县的财政支出管理,要立足于实现农村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以支持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五)要加快制度创新,研究解决‚省直管县‛条件下市对县事权与财权错位的问题,建立健全市对县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持机制。

(六)有步骤地综合推进改革。要综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省内市县行政单位数量、人口规模等因素,将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与发展县域经济、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省管县体制改革与相关的推进措施、制度配套。在推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过程中,都必须处理好这些关系,否则,就会影响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熊文钊,曹旭东‚.省直管县‛改革的冷思考[J].行政论坛,2008(5).[2] 胡庆康,杜莉,现代公共财政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7-70.[3] 贠杰,浙江‚省管县‛财政体制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J].体制改革,2008(5).

下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 黄涛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武汉430081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理顺科技管理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

    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状况问题及对策

    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状况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 2007-6-14 17:20:55 被阅览数: 831 次 来源: 《农业科技与信息》杂志文字 〖 大 中 小 〗自动滚屏摘要 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

    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分析当前农村信用社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合规风险 管理。近年来,农村信......

    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析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票据置换政策的正向影响,目前,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势必将......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问题的重新审视[五篇模版]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问题的重新审视摘要:作者在综合考察了多方观点之后认为,要正确看待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当前农信社存在问题,主要是农信社经营业绩与管理者能力......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面临问题及对策思考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管理需要而产生的,是对政府的公共支出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在我国,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和收支矛盾的越来......

    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成员:马文刚(生工)郝俊康(动画)刘 雯(信息)尹冬梅(建工)吴海霞(化工)路继勇(电气)刘海洋(外语)朱哲伦(经管)李 纯(材料)张晓帅(化工)近年来,经济社会稳定、高速发展的同......

    当前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产经动态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4月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积极的变化因素,给经济企稳回升增添了动力和信心。但是,部分经济指标上下反复的波动走势,增加了经济走势的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