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时间:2019-05-14 09:1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中期评估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第一篇:《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融合观”、“全纳教育”、“挖掘潜能”正日渐成为现代特殊教育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聋哑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融入主流社会也就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在开始《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以来,积极组织研究活动,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也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现实。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⑴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教育理念,全力创设和谐人文氛围。

⑵探索和形成聋生生活能力的培养系列目标、内容和途径,以及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⑶提高聋生生活能力,以促进聋生各方面素质得到主动发展。

⑷引导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聋生由于听力缺损,造成他们个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等综合素质低下,使他们认知能力偏低,缺乏必要的自信性,学习理解能力差,学习无兴趣,在知识学习、理解和运用上出现健全孩子少有的问题和错误,自主地获取知识,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不强。这些问题与我们日常设计的教育活动脱离聋生融入社会、回归社会的实际,没有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不无关系。因此,在前半阶段我们主要是通过引导广大教师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深刻体会生活教育对聋哑学生的重要性,进而把生活教育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知识学习的过程,注重课余生活的指导,注重道德情操的熏陶,使我们的教育有了新起色和新提高。

3、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加强生活思想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组成员的素质高低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开展科研活动。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依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以建立“行知式”的师资队伍为核心,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习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了《陶行知读本》、《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开展理论研讨,促进思考,树立正确的科研动机,形成了人人主动学习、个个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通过自学和集体学,选学和重点学,使我们明确了“教育即生活教育”、“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提高了对“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化,把课题分解成12个子课题,明确分工,责任到位,实施落实。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各子课题组都完成了中期目标任务,形成了子课题中期专题总结,并提交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

⑵开展课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课题领导小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课题开题时邀请市陶研会张会长来校作“ 陶行知教育思想”报告会、还组织全体教师前往安徽歙县陶行知纪念馆参观学习;今年上半年,又组织全体教师去南京陶行知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走访参观,广大教师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一切为聋哑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增强了科研意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去年下半年,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以“读陶行知论著、学陶行知思想”的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研读一本(篇)有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论著。为促使教师能经常性地进行业务学习,教科室又提出了 “每月论谈”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围绕相关主题进行研讨和论谈。活动中,广大教师都能本着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指导、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又根植于教学实践的理念,引导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漫谈。大家针对某一专题,各述己见,集思广益,努力寻求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途径。

今年初,我们又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陶研会发起的《行知教育论著百篇》读书征文活动。通过活动,广大教师人人写读后感、教育反思和专题论文,并在课题组内开展研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

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使先进的教育理论深入到了每一个教师的心灵,支撑起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确保了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始终结合聋哑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合作性,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⑶加强相互听课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一年多来,我们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以教育科研推动教育实践,以教育科研推动教师对课和课堂的关注和研究。我们加大了听“推门课”的力度,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月至少要听5节课以上,在听课之后要与上课老师交换意见。上课老师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指导与建议,及时整改教学中的不足,继续发扬教学中的优点。我们还动员青年教师积极报名参与省、市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级各类技能赛事,让年轻教师在竞争的环境中得到催化,勇于奋进。今年以来,我们又提出了建设学科领域的口号,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教育研究深入到每一个教师、每一个课堂的教学实践之中,使广大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使为每一个到校学习的聋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目标落到了实处。在2006年下半年的全国首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中,我校钱贤纱老师获得省一等奖,谢蓉和朱苏娜老师获得三等奖,其中钱贤纱老师在全国比赛中又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无锡市聋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课中,朱苏娜老师获一等奖,陈伟星、时舜伟老师获二等奖。通过这些活动使我校课题组教师驾御课堂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切实的提高。

⑷广泛开辟宣传阵地,不断陶冶道德情操。

陶行知生活理论是我国教育史册中一个重要的篇章,但是,我校师生最初并不十分了解,为了让广大师生了解陶行知,学习陶行知,我们还采用直观方法,将有关陶行知先生的图片、言论诗歌以及故事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张贴在校园楼道里,学生在可见活动时就能看见、读出。教导处、共青团、少先队还将操场旁的过道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根据各个时段的教育需要,布置配套的“流动式”文化专栏,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张贴反映校园生活的图片资料。各班也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共青团(红领巾)园地等布置各种宣传陶行知的专栏,并设置书报夹,摆放各种课外书籍,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领略名家的风范、伟人的高尚人格,了解社会历史、天文地理和大自然的奥妙。在良好的环境中,师生们潜移默化,熏陶渐染,行为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规范。

⑸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陶先生早就指出:“脱离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为了更好地将日常学校教育教学与聋生生活相结合,以文化提升思想,以活动促进生活,我校教师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尝试各种可能实施的教学手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特点,培养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自理和提高自理能力,团队利用班会课进行低年级学习洗碗;洗红领巾等“露一手活动”,中年级进行“我市小小厨师”水果拼盘活动;高年级开设烹饪和动漫课。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利用兴趣组和课余时间,还组织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活动,小学部的同学下午两节课以后参加活动,有的制作丝网花、有的同学参加“小神笔”绘画活动。初、高中部的学习任务比较紧,就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参加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学校还邀请少年宫的老师来指导“小神笔”绘画,邀请民间手工艺人来校教学生制作丝网花,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花朵,学生兴趣很高,许多原本没有爱好,课余时间无从消磨的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兴趣活动中来,看着手中的小铁丝、小布片变成一朵朵艳丽的花朵,他们个个都充满了喜悦。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了生活的技能,提高了整体素质。

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由于社会群体文化氛围、道德风尚、生活环境及聋生自身的耳聋缺陷、个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聋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的残疾,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由此造成心理阴影。另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开始关注自我,自我意识越强就越想肯定自己。但由于认识的局限、自身的不自信及意志的薄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很容易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更加自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增强聋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自信健康地成长。如各班开展“微笑给自己,自信人生”、“微笑给他人——和谐生活”“孩子,这个舞台属于你”等主题班会,还带着学生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去育红小学参加“互通心语,共享阳光”的活动,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同学们接受并受到赞美时,当学生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去新西新城中店进行现场拍卖时,他们高兴,他们兴奋。因为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同伴的赞誉。有的同学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够上一个档次,自己出钱去招商城买镜框包装。有的同学在义卖活动中克服了害羞、腼腆的困难。这一系列活动也让他们明确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应该自暴自弃,不应该自卑。“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在这些聋哑学生身上看到了他们积极、乐观、向上、拼搏、进取的可贵精神。

4、课题研究成果 ⑴学生方面

①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转变了学习方式,发展了学习能力。

③提高了聋生生活能力,以促进聋生各方面素质得到主动发展。

④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A、07年3月在江苏省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耿磊的书法作品获二等奖。

B、07年4月在市举办的中学生绘画比赛中有12名学生分别获奖。

C、07年5月在全国“艺术之星”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大赛中21名学生分别获奖。

D、姚波同学获无锡市文明委、共青团无锡市委评为“2006感动校园行10大真情人物”称号。

⑵教师方面

①磨炼了我校教师队伍,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课改意识,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

②典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课的出现,使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年多来,在教育科研的带动下,一批教育科研成果也走向成熟,其中,有136篇论文在各级各类专题会议交流、获奖,或在教育杂志上发表。陈伟星老师被评为市属学校团工委共青团、市陶研会组织的“行知式青年”的光荣称号,谢骏校长获得学陶先进个人。2006年,学校获得了市学陶先进集体、还先后获得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全国巾帼示范岗等荣誉称号,还连续三次成为市文明单位。几年来的高考升学率都名列省内同类型学校前茅,办学声誉越来越好,赢得了领导和社会的赞誉。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以为,研究还刚刚起步,今后还需不断深入,向更高的层次推进和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素质教育的效益。

第二,如何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科学渗透新课程理念,使“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的实验能够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并形成对不同阶段的聋教育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个难点。

第三,由于聋校实际存在的“纵向长横向短” 的管理难点,造成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加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与课题实验要求的不对称,使得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项策略

1、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教育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2、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课堂教学——生活教育——回归社会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

3、教师、学生文章发表、获奖成果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该课题实施一年多来,课题组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生活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从而达到了提高和完善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第二篇:《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融合观”、“全纳教育”、“挖掘潜能”正日渐成为现代特殊教育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聋哑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融入主流社会也就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在开始《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以来,积极组织研究活动,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也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了现实。现将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

一、前阶段概况:

1、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⑴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教育理念,全力创设和谐人文氛围。

⑵探索和形成聋生生活能力的培养系列目标、内容和途径,以及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⑶提高聋生生活能力,以促进聋生各方面素质得到主动发展。

⑷引导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

2、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发现聋生由于听力缺损,造成他们个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等综合素质低下,使他们认知能力偏低,缺乏必要的自信性,学习理解能力差,学习无兴趣,在知识学习、理解和运用上出现健全孩子少有的问题和错误,自主地获取知识,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不强。这些问题与我们日常设计的教育活动脱离聋生融入社会、回归社会的实际,没有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不无关系。因此,在前半阶段我们主要是通过引导广大教师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深刻体会生活教育对聋哑学生的重要性,进而把生活教育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知识学习的过程,注重课余生活的指导,注重道德情操的熏陶,使我们的教育有了新起色和新提高。

3、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前阶段,课题组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加强生活思想学习,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组成员的素质高低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更有效的开展科研活动。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依托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以建立“行知式”的师资队伍为核心,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习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了《陶行知读本》、《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开展理论研讨,促进思考,树立正确的科研动机,形成了人人主动学习、个个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通过自学和集体学,选学和重点学,使我们明确了“教育即生活教育”、“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提高了对“行知教育思想”的内化,把课题分解成12个子课题,明确分工,责任到位,实施落实。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各子课题组都完成了中期目标任务,形成了子课题中期专题总结,并提交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⑵开展课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自“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以来,课题领导小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课题开题时邀请市陶研会张会长来校作“ 陶行知教育思想”报告会、还组织全体教师前往安徽歙县陶行知纪念馆参观学习;今年上半年,又组织全体教师去南京陶行知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走访参观,广大教师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一切为聋哑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增强了科研意识,为课题研

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去年下半年,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以“读陶行知论著、学陶行知思想”的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研读一本(篇)有关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论著。为促使教师能经常性地进行业务学习,教科室又提出了 “每月论谈”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围绕相关主题进行研讨和论谈。活动中,广大教师都能本着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指导、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又根植于教学实践的理念,引导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漫谈。大家针对某一专题,各述己见,集思广益,努力寻求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途径。

今年初,我们又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陶研会发起的《行知教育论著百篇》读书征文活动。通过活动,广大教师人人写读后感、教育反思和专题论文,并在课题组内开展研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

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使先进的教育理论深入到了每一个教师的心灵,支撑起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确保了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始终结合聋哑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合作性,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⑶加强相互听课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一年多来,我们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以教育科研推动教育实践,以教育科研推动教师对课和课堂的关注和研究。我们加大了听“推门课”的力度,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月至少要听5节课以上,在听课之后要与上课老师交换意见。上课老师也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指导与建议,及时整改教学中的不足,继续发扬教学中的优点。我们还动员青年教师积极报名参与省、市教育系统组织的各级各类技能赛事,让年轻教师在竞争的环境中得到催化,勇于奋进。今年以来,我们又提出了建设学科领域的口号,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教育研究深入到每一个教师、每一个课堂的教学实践之中,使广大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使为每一个到校学习的聋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目标落到了实处。在2006年下半年的全国首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中,我校钱贤纱老师获得省一等奖,谢蓉和朱苏娜老师获得三等奖,其中钱贤纱老师在全国比赛中又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无锡市聋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课中,朱苏娜老师获一等奖,陈伟星、时舜伟老师获二等奖。通过这些活动使我校课题组教师驾御课堂的教育教学能力获得切实的提高。⑷广泛开辟宣传阵地,不断陶冶道德情操。

陶行知生活理论是我国教育史册中一个重要的篇章,但是,我校师生最初并不十分了解,为了让广大师生了解陶行知,学习陶行知,我们还采用直观方法,将有关陶行知先生的图片、言论诗歌以及故事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张贴在校园楼道里,学生在可见活动时就能看见、读出。教导处、共青团、少先队还将操场旁的过道作为重要的宣传阵地,根据各个时段的教育需要,布置配套的“流动式”文化专栏,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张贴反映校园生活的图片资料。各班也充分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共青团(红领巾)园地等布置各种宣传陶行知的专栏,并设置书报夹,摆放各种课外书籍,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领略名家的风范、伟人的高尚人格,了解社会历史、天文地理和大自然的奥妙。在良好的环境中,师生们潜移默化,熏陶渐染,行为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规范。

⑸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陶先生早就指出:“脱离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为了更好地将日常学校教育教学与聋生生活相结合,以文化提升思想,以活动促进生活,我校教师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基础上,积极探索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尝试各种可能实施的教学手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特点,培养学生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自理和提高自理能力,团队利用班会课进行低年级学习洗碗;洗红领巾等“露一手活动”,中年级进行“我市小小厨师”水果拼盘活动;高年级开设烹饪和动漫课。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利用兴趣组和课余时间,还组织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活动,小学部的同学下午两节课以后参加活动,有的制作丝网花、有的同学参加“小神笔”绘画活动。初、高中部的学习任务比较紧,就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参加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学校还邀请少年宫的老师来指导“小神笔”绘画,邀请民间手工艺人来校教学生制作丝网花,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花朵,学生兴趣很高,许多原本没有爱好,课余时间无从消磨的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兴趣活动中来,看着手中的小铁丝、小布片变成一朵朵艳丽的花朵,他们个个都充满了喜悦。通过这些活动,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了生活的技能,提高了整体素质。

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由于社会群体文化氛围、道德风尚、生活环境及聋生自身的耳聋缺陷、个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了聋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看待自身的残疾,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和发展的可能,由此造成心理阴影。另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开始关注自我,自我意识越强就越想肯定自己。但由于认识的局限、自身的不自信及意志的薄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很容易一蹶不振,自暴自弃,更加自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增强聋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自信健康地成长。如各班开展“微笑给自己,自信人生”、“微笑给他人——和谐生活”“孩子,这个舞台属于你”等主题班会,还带着学生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去育红小学参加“互通心语,共享阳光”的活动,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同学们接受并受到赞美时,当学生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去新西新城中店进行现场拍卖时,他们高兴,他们兴奋。因为他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了同伴的赞誉。有的同学为了使自己的作品能够上一个档次,自己出钱去招商城买镜框包装。有的同学在义卖活动中克服了害羞、腼腆的困难。这一系列活动也让他们明确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应该自暴自弃,不应该自卑。“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在这些聋哑学生身上看到了他们积极、乐观、向上、拼搏、进取的可贵精神。

4、课题研究成果 ⑴学生方面 ①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②转变了学习方式,发展了学习能力。

③提高了聋生生活能力,以促进聋生各方面素质得到主动发展。

④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A、07年3月在江苏省第二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耿磊的书法作品获二等奖。

B、07年4月在市举办的中学生绘画比赛中有12名学生分别获奖。

C、07年5月在全国“艺术之星”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大赛中21名学生分别获奖。

D、姚波同学获无锡市文明委、共青团无锡市委评为“2006感动校园行10大真情人物”称号。

⑵教师方面

①磨炼了我校教师队伍,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课改意识,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

②典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课的出现,使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年多来,在教育科研的带动下,一批教育科研成果也走向成熟,其中,有136篇论文在各级各类专题会议交流、获奖,或在教育杂志上发表。陈伟星老师被评为市属学校团工委共青团、市陶研会组织的“行知式青年”的光荣称号,谢骏校长获得学陶先进个人。2006年,学校获得了市学陶先进集体、还先后获得市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学校、全国巾帼示范岗等荣誉称号,还连续三次成为市文明单位。几年来的高考升学率都名列省内同类型学校前茅,办学声誉越来越好,赢得了领导和社会的赞誉。

二、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们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以为,研究还刚刚起步,今后还需不断深入,向更高的层次推进和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素质教育的效益。

第二,如何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科学渗透新课程理念,使“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的实验能够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并形成对不同阶段的聋教育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个难点。

第三,由于聋校实际存在的“纵向长横向短” 的管理难点,造成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加上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与课题实验要求的不对称,使得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项策略

1、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教育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2、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课堂教学——生活教育——回归社会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

3、教师、学生文章发表、获奖成果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该课题实施一年多来,课题组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生活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从而达到了提高和完善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第三篇:小学生感恩教育有效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本课题组研究的课题2015年3月被莒南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立项。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按照课题申报书的预定目标,积极制定研究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了实践研究工作,截止目前进展顺利,课题研究已基本进入尾声,课题组主要进行了如下研究活动。

1、多方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展开调查分析现状,撰写方案申报立项.课题自2015年1月开始着手准备,于2011年2月正式提交申报立项书,并于2015年3月莒南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2015年6月开题,自此后便进入了有条不紊的研究状态。

2、本课题共有5人,课题组定期组织课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主题明确,以专题研讨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具体问题。经常组织学习交流,通过对《环境文化研究》、《校园文化探索》、《创新德育案例》等文献资料学习研究,拓展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视野。

3、课题组以边实践边总结的方式精心制订和完善课题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根据理论学习明确开展感恩教育应该有个比较系统、又可以操作的目标定位。所谓感恩,就是“对父母、老师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情感认识和行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这说明开展感恩教育应有一整套比较科学的感恩教育目标和适宜的内容。

4、注重研究资料的整理与积累,及时推广研究成果。我们的课题研究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课题研究资料的点点滴滴,老师们都认真记录、仔细梳理、形成文字。

二、阶段性成果及主要创新点

阶段性成果:

1、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感恩特色活动,促进了小学生感恩能力的发展。

(1)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因而我们将感恩教育内容列入我们的日常教学内容之中,在各科的教学内容中,我们也认真去挖掘、分析教材,找寻其中蕴含有感恩教育思想的素材,进行剖析解读,从而实现对小学生有的放矢的感恩渗透教育。

(2)在特色活动中升华感恩。

*国旗下的感恩传递: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时间,让一名学生讲述一个感恩小故事,使全体师生共倾听共感悟。*感恩节活动:包含“感恩故事大家讲”“亲子同唱一首歌”“亲子小手护大手”等活动,让家长也共同参与进来,共享感恩。

*贺卡制作:每年举行一次感恩贺卡制作比赛,父母孩子齐参与,在张张贺卡之中表达点点感恩之意、倾诉浓浓感恩之情。

2、举行了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专题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每,我校教科室都会举行课题研究的专题活动。如:新学年伊始,对上的研究工作做一个总结,并进行较周详的分析、计划和调整,鼓励和协助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子研究课题及制定相应的个人研究计划;学校还专门给各个教研组购买图书阅读,举行一些“教科沙龙”、“好书荐读”、“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在课题操作过程中,注重相关资料的收集、加强学习和研讨的力度,并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形成“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交流、边总结”的研究模式,逐步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保障。教师们能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提高,自此课题开展以来,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平时,还能用自己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加入自己的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撰写出真实且具说服力的案例、论文。

感恩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更离不开家长的主动参与,在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家长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学习什么是小学生真正的感恩,知道应该怎样在家指导孩子学会感恩,同时正因为课题研究的主题是感恩教育,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感恩的过程中,自己也深受感染,经常与老师密切沟通,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对老师的不满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理解、宽容与感恩,遇到事情,他们更愿意坐下来和老师亲切沟通而不是指责,家校呈现一种和谐的教育态势。使得我们的课题研究走出了学校这一固定范围,在家庭这一“红色根据地”上生根开花,互惠双赢。

课题研究的新意:

(1)本课题研究将通过鲜活生动、蕴涵哲理的活动式教育,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社会、自然关爱扶持,懂得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中小学生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本课题将着眼小学生以感恩教育为核心的活动式教育途径,有利于突破传统德育模式的弊端,创新时期德育教育新的方法和措施,形成德育教育新的构建模式,实现学校德育富有成效长期机制,促进学校德育的良性发展。

(3)本课题的研究将促进勤奋、和谐、创新的校风形成,有助于学校出名生、育名师、创名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探索,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存在问题:

1、家庭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存在下列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观念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转变,认为感恩教育可有可无。家长自身缺乏感恩意识,造成孩子对感恩没有足够的认识;孩子没有体会感恩的机会;他们更乐意教给孩子知识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孩子的感恩教育。

2、学校因素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活动存在下列问题: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违背了教育主体的实践性原则,片面强调德育知识的灌输,重在教化,忽视了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性;

3、社会因素在于我国正处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碰撞,道德地方缺失、信仰的危机、不良信息的传播,吞噬着人们的灵魂。道德滑坡的不正之风一步步侵蚀着校园。小学生的感恩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大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已具有了一定的感恩意识,并能展现出一定的感恩行为,但这些意识和行为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内化,需要老师和家长坚持不懈的引导,才能使其成为幼儿的固化行为,养成感恩的良好品质。下一步研究计划:

1、不断改进和调整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小组的负责人要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课题组组织进行讨论,找出不足之处,予以研讨解决,并对原先的课题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下一步的研究更顺利。

2、树立感恩榜样、创设感恩环境、营造感恩氛围,探寻更多生动有趣的感恩活动,让孩子得以在榜样引导下学习、在环境熏陶中默化、在浓厚氛围中形成、在生动活动中养成。

3、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引导家长认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培养,使孩子的感恩能力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4、举办校内沙龙式的成果交流活动,将好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予以宣传和推广。

第四篇: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式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式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课题组

在市级课题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的计划,课题组把课题细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每一个人终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和十分重要的能力要素。良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中学时代,恰是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关键时期,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格外重要。本课题重点探索集体的自我管理方式与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达到优化德育过程诸要素的目的,如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等。重点解决学生自我管理的四种基本的主体性能力:

①能动性。有了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认识客观世界,并获得自身主体性的不断完善。

②独立性。学会自主思考、自主教育和独立完成各项实践活动的能力。

③创造性。在各项活动中,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成果,培养创新能力。

④发展性。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素质,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自我,离不开自我发展和完善。偏离了发展性,教育就失去了生命力。

具体来说,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学校实情的培养方式,训练和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所必备的各种能力,主要指:

(1)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计划制定的指导,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习方法的指

导等。(另有专门立项课题研究,故此项能力不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

(2)自理生活能力。包括生活开支的安排,个人卫生的自理、起居自理等独立生活的能力。

(3)交友能力。包括对学生进行交友原则、择友方法及理念、健全个性、交友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及指导。

(4)抗诱惑能力。指导学生如何适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如何制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如何抵御拜金主义、享

乐主义,如何抵御网络世界的负面干扰等。

(5)道德判断力。包括教育和指导学生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提升法制观念和行为,如何识

别真假、善恶、美丑等终身发展不可缺少的道德素养。

(6)领导能力。在班级体自我管理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机制,培养学生的决策、协调、组织等基本的领导才能。

(7)自我保护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各类安全保护基本知识的同时,创设有益活动,训练学生自我保护的基

本机能。

(8)创造能力。通过创设各种有益的设计活动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效

果。

根据实情,在前期我们主要通过“抗诱惑能力”、“道德判断力”、“自我保护能力”三种能力展开。通过周记、黑板报、大讨论等形式,下发了《生命的骄傲》等文章,并让学生写出体会文章。让学生有所感悟、细化三种能力,开展如何做一个“名牌学生”的讨论等形式,开展工作,并通过师生互动,进行艰苦朴素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上下功夫。

由于本课题是行动方式研究,故中期评估成果为各种行为方式。

我们注重的是各种行为方式的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正常的开展。例如学生值周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细化值勤规范,使之更趋合理。用各个年级分管不同年级的方式,以防止放宽值勤尺度等等。

我们一直建立、实施的一系列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如家长委员会,学生自管会,学生仲裁委员会,班干部轮换制,学生自醒录等制度还在不断的实施和完善中。

在课题的进展过程中,课题组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我们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我们整合一些老的办法,融入一些新的办法,让我们的实验和实践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

1.班干部轮换制中,有许多岗位实施轮换制不够合理,如体育、文艺、宣传等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这方面特长的岗位不能轮换,或轮换不合理。我们在实践后,就建议班主任建立宣传组,文艺组等形式,把这些班干部在有特长的几个学生中轮换,就解决了这些难题。在班干部轮换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生民主选举出班干部后,由班长组阁,加大民主力度。我们甚至希望将来只要选举出一位班长,就由这位班长自己组阁的、更能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式。

2.值周班学生在逐步熟悉程序后,因为种种原因,有个别学生不够负责任,或因为有熟悉的同学而放宽值勤的尺度。也存在不同的学生值勤力度不一致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细化值勤规范,使之更趋合理。用各个年级分管不同年级的方式,以防止放宽值勤尺度。在值周班中设立一个三个人的领导小组,在班级卫生,自习课督查等方面统一尺度。并要求每日的值勤领导加强监管,以解决问题。

3.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缺乏。往往延续初中时死读书的习惯。对于较多的自习时间不知所措。针对这种情况,我校由教学处牵头,大市级课题已经立项,重在研究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以期让学生顺利过渡。

现在分解的三种能力是比较基础的部分,我们会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细化其余的能力,以期能达到我们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目标。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小学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策略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汉字是每个人一生中生活与学习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然而,当代文化给识字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古时候,学生识字处于读图时代,而现在,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对学生识字影响较大。学生对识字缺乏兴趣和愿望。学校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识字写字课,制约了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当下的识字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吕淑湘曾分析过我国语文教学不过关的原因:一是“本国语文”不过关,首先是指识字教学不过关;二是好学生“得宜于课外看书”,但不识字就无法去“课外看书”。中高年级老师普遍反映,由于低段识字教学不过关,导致了学生作文不能文通字顺,错别字特别多。识字教学成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而低段老师在识字教学中亦存在很多困惑。困惑之一:教材识字量大,课时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朗读教学挤占了识字教学的时间。老师们往往认为讲解、分析课文是主要的,精彩的,是必须交代清楚的;而识字教学是次要的的,枯燥的,学生多写几遍就会记住。识字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匆匆收尾,课堂上的大量时间耗费字思考、理解、感悟原本简简单单的课文上。教学着力点的偏移,导致可课堂教学任务的本末倒置。

二、识字教学面面惧到,平均用力,也是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原因之一。对于每课的10多个生字,总是害怕学生记不住,记不牢,领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去读、去记、去组词、去说话,花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却不明显。

三、学生缺乏识字兴趣,缺少识字愿望。学生感觉识字教学枯燥乏味。原因有三:(1)教学形式单一。每堂课重复三步走:请同学们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出示小黑板,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该注意哪个字。(2)识字方法太简单,加一加,减一减,数部件,加减替换法重复使用,缺乏新鲜感。(3)教师对识字方法指导太少,学生的思维未被充分调动起来,识字成了被动接受,鉴于此,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多识字能使孩子终身受益。鉴于此,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 1 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我们提出了《拓展识字教学途径,增强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中,通过从汉字本身规律着眼,改革以往枯燥单一的识字教学方法,改变识字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有效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技能,既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的方法研究。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走向发展、开放的社会,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大环境中识字,提高自己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遵循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充分挖掘识字教材,创造性地重组教材,拓宽识字教学的途径,丰富识字教学资源,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内容: 1.识字兴趣和方法的研究。2.识字教学模式的研究。3.识字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情况

识字分为三个阶段:混沌阶段、精细阶段、模糊阶段(模糊数学:日——曰,比精细辨认阶段更高)。识字阶段的完结后,还要在阅读之始,让识字阶段上升到模糊阶段。识字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开门砖。识字和阅读中间有一个过渡阶段,即识字的巩固和阅读的准备。识字是阅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把汉字当成一个个完整的图形来记忆,这种图形属于形象识记能力的一中,在低年级引导学生集中识字,识写分开,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识字效果显著。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掌握汉字的数量较少时,这些字在大脑皮层中是一个个孤立的点,这些点是极容易消失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构成语言系统,使新学的 2 汉字进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大脑皮层中构建新的联结,产生新的系统,从而融会贯通。

自课题开展以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现状。

为更好地制定课题计划,提高课题实施的有效性,我要求课题组每位成员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信息及成果,确立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预期效益,组织研究队伍进行研究前的培训工作,同时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调查,从中了解到:

1.来自老师与学生家长的苦恼。由于学生识字量有限,教师和家长在辅导学生学习时,需要逐词逐句逐题地帮助理解,费时费力更费心。

2.识字教学的滞后对学习心理的影响。学生经常要面对以文字表述的学习材料,由于学生识字量偏少,带来对学习材料理解上的许多困难,特别是当学生独立面对这些材料时,表现出茫然不知所措。

3.识字教学的滞后对学习思维的影响。据调查,低年级成绩差(智力正常)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识字量少造成的,他们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而不能独立顺利地展开思维,而且当思维发生阻碍时,他们又由于识字量有限,不会逐字逐句地理解思考,因此表现为思维缓慢、停顿或错误。

4.识字教学的滞后对学习习惯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保证,而这些习惯的养成,都跟学生的识字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做作业时,需要老师先读题,才能做题目。回到家后,父母就成了学生的老师,家长得陪着学生一起读书学习,不懂的汉字要向他们进行解释才行。由于识字量少,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的坏习惯。

(二)召开课题组会议,制定课题计划

课题负责人召开了课题开题会,根据调查结果和实际问题,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规定了每学期召开两至三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坚持做到定人、定时、定内容、定形式,真正做到从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

(三)加强指导,做好示范,提高认识,消除顾虑

将研究内容及形式确定好以后,我们的实验就正式启动了。起初大家还有些担心,手脚总放不开,怕研究各种识字方法费时费力,影响教学进度,影响考试质量。11月份课题组负责人王芳老师在一年级上了一节研讨课《认一认3》,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非常少,识字的途径更别提了。这节课,王芳老师本着从趣味化、生活化的识字宗旨入手,找准了识字的切入点。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识字卡片、编字谜、编顺口溜等方式识字,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有效解放了老师的嘴。在研讨中,教师也认识到趣味化、生活化的多种识字方法能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更轻松。

(四)将课内识字向课外延伸

(1)在传授知识上相互渗透。在实验中我们围绕一个知识点,将课本识字向课外延伸,加强基础识字方法的渗透,加强学生基本识字方法技能的教学。如一位教师在教学 “蜻蜓、蝴蝶、蚂蚁、蚯蚓、蜘蛛、蝌蚪”这些字词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后总结说明:带有虫子旁的字一般都属于昆虫类。这种归类识字法是根据字词本身的意义决定的。如人的身体结构的词语“脸、胳膊、四肢等”都带有“月”字旁,表示树木的词语“柳树、桃树、杨树等”都带有“木”字旁。举一反三,学生明白了这种归类识字法的特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熟练运用。

(2)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两类教学方法融会贯通,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引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如:加减笔画识字法,旧字加偏旁识字法,给字换偏旁识字法等。

(3)反复实践建构初步的识字教学模式。课前,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生字的良好习惯。课上,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学识字的办法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中有读,读中记忆。课后,利用纠错登记簿,进行加深记忆。学生学过的生字,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遗忘,或出错。针对这种现象,为教师设计出《纠错登记簿》,教师及时记录反馈。

(五)在日常教学中实践、探讨、总结有效的识字方法。

搞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是为了使教学少走弯路。一些年轻教师通过上网获取方法,然后在实践中权衡哪种识字方法更适合学生,通过实践检验总结出方法。一些年纪稍大的教师根据自己多 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方法。总结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识字方法:活动中巩固识字,加深记忆。活动方式有:①猜谜语。例如:什么圆圆象火球?(日)什么弯弯象小船?(月)②摘果子.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大树(可长期使用),用彩纸剪出各种水果的形状写上要学习或已经学过的生字,每四人小组选一位代表上台到果树下摘果子,摘好后认读,哪一组摘得多认得对哪一组胜利。胜利的一组奖励多玩十分钟。③添笔画游戏.给汉字加一笔或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搞好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日”加一笔可以变成几个字?(日、旦、白、旧、等)④拓宽空间,生活中识字用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好习惯,对生字的认识大有帮助。在家中,看电视、读报纸;在路上,看标语、读店牌。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多读书,多看报,不仅会念,还要会说。

(六)把开展课题研究与语文教研工作融为一体

每学期一开学,我就组织大家召开座谈会,结合语文教研工作,商讨本学期应该搞哪些活动,怎样搞,由谁承担,预测一下活动效果,大家各抒已见。一年多来,我们以开展讲座,上研讨课,示范课,观看录像,交流实验体会等形式,从中发现问题,集中探讨,商量对策,并提出要求:每位组员执教展示课,必须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突显大量识字的研究主题。

五、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自2014年1月至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践,我们不仅探索出了低年级多样化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教师拥有正确、有效的教学理念是保障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实施的先决条件。课题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今,教师们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关注学生识字的方法,关注学生识字的渠道。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生动的形式渗透多样化的识字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识字,通过拓宽生活识字的渠道,来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愿望,力求识用结合。教师们逐渐形成了课程的意识,以教材为平台,以文本为依据,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教师们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

2.转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次次的观察与实践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提高了课堂效率。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多了;用教材教的多了,教教材的少了;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的方式、还学生主动权的现象多了,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少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开始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把识字方法的积累、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作为学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识字的本身。2011年11月,张霞老师为来自上海的客人老师展示了识字观摩课《鲜花和星星》;2011年12月,王芳老师在华罗庚实验学校一(1)班录制了常州市录像精品课《识字5》;2012年5月18日,在“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上,王芳老师执教了展示课《识字6》,窦月霞老师展示了《寓言两则》。这些识字展示课,均展现了我们对“拓展识字教学途径,增强识字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生动理解,获得了与会人员以及听课教师的高度赞誉。3.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对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有了更多的发现与思考,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在实践中也得到提高。教师撰写的论文,其数量、质量较之以前都有了提高,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本课题组成员张霞老师在2012年金坛小学语文老师说课比赛中荣获1-3年级组一等奖;孙国琴老师所带的二(1)班学生在全市低年级整班朗读比赛中获优秀班级;孙国琴老师指导的吴思瑾同学在2012年金坛市“迎六一” 讲故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孙老师本人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王芳老师执教的苏教版第二册《识字6》一课,荣获“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窦月霞老师执教的苏教版第五册《寓言两则》一课,荣获“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课堂教学设计一等奖;王芳老师在2011年全市信息化教学评优课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在2011年多媒体软件作品制作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11年金坛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荣获低年级组一等奖,《识字5》在常州市精品课创新实施中获优秀奖;王芳老师撰写的论文《期待吸纳向倾吐的美丽转身》获2011江苏省“教海探航”[金坛赛区]二等奖;《陌生的熟悉熟悉的陌生》获2012年全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陈昕老师的《有爱,一切皆有可能》发表在《考试周刊》(2011年第59期)上,《多米诺辜牌对抗赛》发表在《我爱写作文》2011第11期上,《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发表在《吉林教育》上2012年第5期上;窦月霞老师撰写的论文《节日,让作文教学如此美丽》获 6 2012年全市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一等;《还以本真的作文教学场》获2011江苏省“教海探航”[金坛赛区]二等奖;《放飞心灵的天空》获2011年金坛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在天朗日清的园地里成长》获2011年江苏省“杏坛杯素质教育”征文二等奖;《让个性之花盛开在阅读教学中》发表在《成功》2011年第11期上;《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四步走’”》发表在《快乐阅读》2011年10期上。

5.总结出了一些具有时效性的识字方法

(1)趣味识字: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识字与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①游戏识字法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在识字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摘果子”、“风车转”„„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②编顺口溜记忆法

在集中归类识字中,单纯的结构分析孩子们很难接受,为了激发孩子识字兴趣、降低识字难度,我们自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孩子识记。如学生难辨“峰、锋、蜂”,可这样编:山高路远登高峰,金属磨练才锋利,蜂虫酿蜜采蜜糖。通过形象易记的顺口溜,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区分了峰、锋、蜂。③儿歌识字法

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段的孩子有着无穷的魅力。如教学 “青”,青字加偏旁的生字很多有“清、请、情、精、睛、晴” 等,有些学生就无法区分了,为此我这样编儿歌:有米人精神,有言要说请,有水水清清,有日天气晴,有目眼睛亮,有心心情爽,有人很倩丽,让学生比较朗读记忆,再通过填空练习巩固。这样,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④形象记忆法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有这样一个例子对我启发很深:一位老师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老师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老师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这样一来,学生直观有效地认识了“纸”这个汉字。(2)在情境中识字

情境识字教学模式是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情境教学形式在我国和西方的教育史上均有记述。情境识字教学模式是指在识字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识字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产生识字愿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汉字字型、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掌握识字方法,使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形成识字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目的。(3)在生活中识字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同时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复现频率,从而做到巩固生字,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对话、电视中哪些字是认识的?在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招牌、店名等,哪些字自己学过的?鼓励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儿歌等,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认识的汉字,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在阅读中感受到汉字的丰富内涵。

(4)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识字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口、耳、目、日、月、火”这一组象形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用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

六、存在问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继续探索和深化研究: 1.班级学生存在较大的客观差异,教师较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造成班级学生的识字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偏少。倘若这种现象长时间持续存在,有可能导致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扩大。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缩小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2.虽然大部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可仍有一部分孩子不爱识字,没有很好的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量少,家长因为工作忙不能配合,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的口头识字任务检查,教师无法一一检测,只能是抽查为主。可他们是否每个字都会读也不尽可知,因为有些家长并未按老师的要求让孩子去读,存在应付的现象。3.片面夸大学生自主识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识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来熟悉汉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但是,倡导自主识字,并不是说教师的教可以不讲方法,不讲教学策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很多教师都想在40分钟内尽可能多地体现课标新精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变得缺乏重点,多而杂乱,结果使课失去了亮点,由于承载了太多的任务而变得“不伦不类”。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和科研水平的问题。我们实验组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工作忙,时间紧,科研水平有限。所以我们要更多地学习理论专著,邀请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尽可能多地给实验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为课题研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2.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识字教学应关注所有的学生,并在识字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3.关注学习效益。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有效识字教学”旗帜鲜明地反对教师缺乏效益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4.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有效识字教学需要老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时时反思,不断地追向“自己的识字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经验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整理成一篇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并踊跃向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期刊投稿。

5.和家长多沟通,多交流,积极追求家校合作。有效性识字教学需要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课外资源,因此需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我们可以对家长进行相关的研究指导,让家长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

下载《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中期评估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聋生融入主流社会生活教育研究》中期评估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