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
2010-5-6 来源:淄博市聋人学校 参与该话题讨论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焦点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聋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特殊的生理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在认知、学习、交往等诸方面的困难和心理偏差,如何正确引导聋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目的。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自我,补偿缺陷的需要。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心理、智力、言语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单方面的迟滞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想象的发展和情绪的发展等。聋儿的心理发展与正常儿童没有质的差别,但是聋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比正常儿童更容易受到干扰和影响。由于聋生听觉障碍,部分聋生的心理出现偏常表现,在学校学习期间表现出一些不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如爱占小便宜,喜欢拿别人的东西,说谎,欺侮同学,认识问题片面、学习主动性差、偏激等等。在生活中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生理缺陷而是怨天忧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缺乏毅力和恒心,难以调整自我情绪,易产生理想破灭的失落感和缺乏目标与追求的空虚感。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了解每个阶段聋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逐步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辨别人世间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加强聋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能客观地看待问题,正视现实,不主观、不偏激、不固执,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能力求有效地认识、适应和克服,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在意志、性格、人格等方面更健全的发展,使聋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稳定、体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近几年,由于各种思想意识的侵蚀及国内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加之聋生明辨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较差,一旦受到不法分子的诱惑就容易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据公安部统计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行为出现上升趋势,这势必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给家庭带来痛苦。究其原因,这与聋生在校是否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相反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聋青年,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自信自强的意志,开创了自己美好的未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成为和谐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体现了残疾人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只有心理素质过硬、知识水平优秀的聋生才会受到欢迎。所以聋校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尤为重要。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优化聋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消除聋生的心理障碍,促进他们能够正常生活。通过对聋生有计划地施加影响,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对自己的全部行为和思想起调节作用的自我意识。从而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优化认知品质,使学生学会学习;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合作;培养耐挫折能力,使学生学会适应;塑造良好个性,使学生学会发展。
三、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要赋予聋生立足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灵,构建聋生自信、自强、自立的人格。相信每个聋生都有巨大的潜力,学校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的不同需要,维护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尊重学生的隐私。
第二,发展性原则。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根据聋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并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些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活动主题,帮助聋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预防”的目的。针对个别同学家庭条件较好,学生经常买零食,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老师设计了“长大不容易”的心理活动课,当聋生回忆起了父母为自己治病、艰辛哺育自己的一个个细节,当细细算起自己每天、每月、每年所花费的明细账时,学生的心震撼了!学生们哭了。这样的活动课最能达到启发学生心灵的目的。
第三、差异性原则。聋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存在着个体差异,也存在着入学年龄的差异、听力损失不同造成的认知水平的差异等。所以研究人员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做到由易到难,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了分类指导和个别辅导。
第四、活动性原则。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及聋生特别爱活动、模仿力强的特点,我们把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当中,如把语文和品德课编成情景剧或小品来演课,学生兴致盎然,如身临其境,在活动和体验中陶冶了情操。
第五、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必须坚持预防、发展和调治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同时对少数聋生面对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困扰和成长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及时有效地给予疏导和调节。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
淄博市聋人学校于2001年9月开始承担省“十五”课题《聋生健康心理培养》的研究任务,当时,课题研究在我校还是一个空白,老师们积极性很高但都非常茫然,不知如何下手,于是学校聘请了心理专家和特教专家给予了大力指导,多次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并到有经验的学校去请教、咨询,逐渐的摸索、查阅资料,课题的研究框架日趋清晰。对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确立了子课题,在教师面上进行了发动,有十多位老师申报了子课题的研究任务。经过三年艰苦的摸索、尝试、探寻、发现,逐渐形成了以教导处、团总支为龙头,以班主任为骨干,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在学校中逐渐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方案的确立阶段(2001、9——2002、2)
学校成立了教科研中心组和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和教育实践发现,聋生的心理与行为发展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需要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固执、任性等。很多聋儿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母亲。当聋儿产生孤僻、胆怯等情绪障碍时,这种依赖心理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在低年级特别明显,有的聋生渴望情感交流与表达,当这种心理需要被听力言语障碍所影响,家长又可能忽视他们的这种需求而又交流不通时,聋生会有较明显的固执、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等表现。当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会对家长和同学发无名火,表现为烦躁、焦虑等。
2、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多疑、激动、焦虑、烦躁甚至自残等。由于听力语言障碍的影响,聋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着明显的缺陷,他们仅仅用眼睛去观察,看待事物和事情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很容易与人发生误会。时常怀疑正常人的话,却特别容易轻信聋人的话。聋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观察力也极为敏锐,如果他们不被环境接纳,有的会产生冷漠、退缩、自卑等情绪,有的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甚至故意破坏东西等行为。
3、学习障碍:聋生所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学习障碍,由于他们听力言语的障碍,在学习中会出现词汇贫乏、组句困难、语句颠三倒四等问题,加之他们需要非常专注地聆听和观察,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涣散等现象,所有这些因难很容易使聋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主动性,不能专心听讲,甚至厌学。因此,聋生的教育问题是复杂而艰巨的。
4、社会交往障碍:听力言语障碍严重地防碍聋生的社会交往,长期的听力言语障碍使聋生的交往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难于结交同年龄的正常儿童,有的可能因为耳聋而被他人欺负,也可能会被认为是能力低下的儿童。在生活交往中,由于种种障碍,他们会感到非常自卑,他们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别人的指点和议论,假期回到家里他们一般不出来,即使有交往也仅局限于聋人的小圈子。这样使他们同社会进一步疏远。久而久之,聋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爱冲动且易发脾气。
课题组在认真学习和研究了聋生的心理特点以后,开始着手调查在聋生中普遍存在的较突出的问题,通过谈话、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摸清了聋生心理健康现状,找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经过多次修改,拟定了以下子课题:
聋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主持人:王青 郭艳玲
聋生个性心理的探索——主持人:朱桂芝 张其兰 高秀玉聋生学习心理的调查研究——主持人:贾益芹 杨明玲 张其兰聋生青春期心理的调查研究——主持人:曹燕 高红霞聋生交往心理的调查研究——主持人:庄玉娟 张茜聋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主持人:张玉玲 刘红玉 邢玉聋生就业观的调查研究——主持人:邵艳玲 刘玉霞 张丽梅 贾秋喜
(二)课题研究的调查阶段(2002、3——2002、6)
1、问卷调查。是搜集学生资料、评估学生心理特质、增进学生自我了解的重要工具。各子课题的研究人员根据申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调查问卷表格,分发到学生、教师以及家长手中,共发放问卷几百余份,获取了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2、观察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实施短期或长期观察。
3、自述法。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等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如学校设立的校长信箱和班级设立的悄悄话信箱等。
4、谈话法。谈话法是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也是搜集有关学生资料的最常用的方法。有时个别谈话,有时集体座谈。通过师生心与心的交流,解开了聋生许许多多的心结。
5、家访。班主任有目的地针对学生出现的较突出的问题和家长沟通,主要是在行为上、学习上、和同学的关系上等方面。形式有电话家访、面对面家访、家校联系卡等。最有效的还是老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综合、分析,让各研究教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到了心中有数,开始制定各自的教育对策。
(三)具体研究实施阶段(2002、9——2005、2)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奖励措施,日常教研活动也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来开展:
思想上重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通过集体组织和教研组组织的形式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灵”、《聋心理学》、《教育学》、《教师师德教育手册》等,不断强化教育理念。
业务上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通过参观学习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过程上指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责任制,课题组成员人人有研究任务,每一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从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各级都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1、以心理活动课为引路,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心理活动课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方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它主要是根据有关心理学原理,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了解自我心理发展状况,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是指,把心理训练的内容放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接受行为训练,在具体的活动中吸收团体辅导的一些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的。
学校从2002年起,每一大周的第二个周一下午第三节课为心理活动课,班主任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活动内容。如针对寄宿制的小同学脏、乱而且动手能力差的现象,低年级开展的“我有一双小小手”“校园是我家”等活动课,教师采用了“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等非常活泼的形式寓教于乐,让六、七岁的聋儿逐渐提高了自理能力,养成了爱劳动学的宿舍和教室又干净又整洁。针对社会上不法分子诱拐聋生的案例,中年级开设的“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诱拐”等活动课,教师采用讲故事、表演、小品的形式,让聋生认清了坏人的伎俩。我校近十年没有发生过一例在校生被诱拐事件。针对学生随年龄的增长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时常出现顶撞、不理解父母的现象,在高年级开展了“学会感恩”“长大不容易”等活动课,通过老师的声情并茂的引导,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让学生明白“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这样的道理,增强了学生自强自立的奋斗意识。
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全部由学生主持,聋生用手语“唱”国歌。学生在校就树立起自我管理、我是校园小主人的意识,学生撰写、演讲的《祖国的荣耀》《创建文明校园 争做文明学生》等国旗下讲话,学生们从心底油然升起了为国家争光、为集体添彩的观念。用手语“唱”国歌,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在我心中,我要做祖国的有用人才!
2、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等方面,更应是渗透于聋校的各科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所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并不是把心理教育的概念生硬地加入学科教学中,而是结合各学科内容和学科特点,运用一些技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每一门课都有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空间。情绪、情感、自信心、沟通能力、合作精神、挫折耐受力等不仅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去提升。所以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各任课教师通过摸索、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1)找准学科教学与心育的结合点。各学科教学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心育因素,教师应树立渗透意识,善于捕捉、挖掘这些因素,找出最佳结合点,进行有效的心育渗透。例如聋校语文教材中《爱迪生》、《诚实的孩子》等文章可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和培养诚实守信、耐挫折、坚定信念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
(2)找准学科渗透心育的切入点。如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通过图形比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再如有的高年级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但却心灵手巧,教师就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开设的课程“服装、刺绣”等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激发他们“我能行!”的信念。
(3)捕捉学科渗透心育的兴奋点。只有教师精神饱满,耐心细致,才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状态,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语文教师就多采用板书、绘画、课本剧表演等多种手法创设情境,达到激情引趣目的。并采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赞许的目光,诚恳的表扬,会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3、以课外心理辅导为手段,解除学生个性心理的困惑。
心理辅导就像是学生心灵的港湾,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倾诉成长的烦恼、交往的困惑、学习的困难。我校的课外心理辅主要包括:心理咨询、集体座谈、专题讲座、个别谈心、心灵小报。
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心语小屋。通过全校学生投票选举出了他们最信任的—刘玉霞、杨明玲、邵艳玲、王静四位老师做心理辅导老师。这四位老师都具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而且对学生充满爱心、知识量丰富,深受学生喜爱。心语小屋每周定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老师倾诉和咨询。
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各班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最近心理热区”,老师就有针对性地将他们的困惑在心理辅导课上统一解决。
每学期都聘请专业人员开展1-2次专题心理讲座。如:青春期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就业指导讲座等。专题讲座可以系统的就某一方面进行指导和正面教育,树立正面典型,起到航标的作用。
个别谈心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用得最多的方法。教室里、校园里、操场上经常看到老师和学生促膝交谈的身影。老师就像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平等、真诚的态度探讨做人的道理、友谊与爱情。高年级同学那些朦胧的所谓的爱情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谈心中化为了互相学习的动力。老师运用信赖的目光、善解人意的话语让学生明白一个在校学生的责任。
课题组开办了《关爱心灵》的专题小报,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指导。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青春导航、交友、心灵驿站等走进学生心灵的小栏目,学生非常喜欢。开始的时候是老师主办,后来学生就自己办。课题组又专门在《淄博特教》上开辟了“心理健康专栏”,刊登相关知识,学生们受益匪浅。
4、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动力,增强学生心理的适应能力
实践活动对提高聋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自学、自律、自强、自立的本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个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力。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聋生将来走向社会、平等的参与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校政教处从2002年开始进行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所有的有关学生方面的管理全部交给学生会和班干部管理。卫生、纪律、食堂、宿舍内务、晚自习等都由学生检查、记录,通过巡视检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效果比班主任硬性规定要好得多。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要维护班级的利益,要改掉不好的做法,要为班级争光。每一个班干部都想方设法来严格要求班级的各个方面。这样学生就由“他律”变成了“自律”,由“要我这样做”变成了“我要这样做”。
(2)充分发挥活动载体的作用。
学校因为是封闭式管理,加之学生听觉障碍,走出家门和校门的时候相对较少,与健全人的交往更少,不利于他们回归主流社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强社会活动的交往,使聋生能深入到社会中去,完成了从认识到实践的适应,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手拉手”活动:我校学生先后与山东理工大学职业学院、张店西六路小学、张店文苑学校的学生结成对子,经常搞一些联谊活动和文艺演出。让聋生逐渐融入社会中,也让健全孩子了解了聋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义卖”活动:学生会成员经常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小制作、缝纫、刺绣等小作品利用周六、周日拿到山东理工大学去“义卖”,学生的作品很受大学生的喜爱,而且大学生对聋生这种热爱生活的劲头非常佩服,最好的一天卖了八百多元,学生会把这些钱全部捐给了学校为贫困学生设立的“爱心基金”。有时组织学生把作品摆到博物馆广场,有时摆在学校的门厅里,学生既是推销员,又是售货员,既可以锻炼他们的推销产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与正常人的交往能力。
文艺汇演:是展示聋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最好方式,也最能打动观众的心。每年的助残日、聋人节、百灵艺术节等活动我校学生就利用舞蹈、小品、作品展示等形式向社会汇报。让社会更多地来关注残疾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我校学生表演的《长城长》、《大地飞歌》等节目获得了淄博市残疾人文艺汇演第一名。学生的美术、书法、刺绣、服装、刻瓷等作品多次在国家级、省级的各类比赛中获大奖。
融入大自然活动:每年春天或“六一”节,我校就会组织学生来到大自然中踏青、春游、参观。在原山森林公园学生们在游玩中体验快乐,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参观蒲松龄故居、焦裕禄纪念馆、齐长城、马鞍山烈士纪念馆等淄博的名胜古迹,追忆淄博的历史,畅想淄博的未来。让学生感到要为家乡的建设增砖添瓦。
(3)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
每年秋季中专美术班就会到我校的实习基地—峨庄风景区去写生,2002年春季去了菏泽。为期半个月的写生生活不仅激发了绘画的灵感、大大提高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农村生活,了解了山区农民生活的艰辛,让学生学会吃苦、知道感恩。服装刺绣班到相关的工厂去实习,流水作业的实习流程,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互助的品质。
5、以家校合作为纽带,编织学生成长的摇篮。
家长学校。为更好地联起手来,培养出知识丰富、品德高尚的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别召开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会,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上“学得慢忘得快”的现象,召开了“如何指导孩子学习”为主题的低年级学生家长会,让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摒弃“送到学校就不管”的思想。召开“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为主题的中高年级学生家长会,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样的家长会学校每年都开办几期,效果都非常好,家长们受到了启发和教育,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各年级班主任更是不定期的召开各班的家长会,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
家校联系卡。一张小小的联系卡,随时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情况,每周班主任老师就会把学生本周的表现记录下来,让孩子带回去给父母看,家长会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写下来,学生回来再交给老师。这样老师和家长就会对学生的表现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老师和家长就会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疑惑。
6、以提高教师的师德和综合素质为突破口,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近几年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素质高、敬业务实的教师队伍。学校每年都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的重点来抓,要求教师热爱特教,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做好一个人,上好一门课,带好一个班,每学期撰写一篇德育论文或有关师德修养方面的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教书育人艺术。学校每学期都在学生中进行“学生评教”活动和“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通过评选,老师们更加注重为人师表、业务水平的提高。我校先后有多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市优秀教师”“淄博市优秀班主任”、“淄博市师德标兵”,一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学校通过经常开展教师素质比武等途径,来强化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有三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一、二等奖,有两名教师评为“淄博市学科带头人”“淄博市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评为“山东省教学能手”。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先导的工作方略。近三年老师们把教学经验、做法、质疑等撰写成文,有60余篇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四)成果总结阶段(2005、2——2005、5)
课题组成员对自己负责的子课题进行了最后的整理,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在一起进行了交流总结,提出了修改意见,2005年3月,子课题全部撰写完毕。5月结题报告完成,并整理了相关资料,申请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淄博市聋人学校聋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为了解聋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我校7—21岁的听障学生为调查对象,随即选取66名学生(小学25名,其中男生15名,女生10名。初中至中专生41名,男生24名,女生17名),进行了问卷调查。整个调查问卷有家庭基本情况、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听力受损年龄、学生听力损失程度、学生听力补偿措施、学生听力损失原因、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在家的表现等5套111题。除家庭基本情况问卷有家长填写外,另外4套问卷的填答均采用不记名方式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场合有学生单独作答。发放问卷100份,有家长填答的家庭基本情况问卷回收66份,回收率66%;其他4套问卷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我们还采用了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召集不同学段的学生座谈了3次,个别访问20人。
课题组主要从淄博市聋人学校的基本情况调查分析、淄博市听障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淄博市听障学生交往心理的调查分析,听障学生人生观及理想倾向的调查分析四方面进行。
(二)聋生心理偏差的探索
心理偏差是比较轻微而又极其普遍的心理问题,主要与一个人的不良心态、不良习惯、不良行为倾向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自卑、自傲、虚荣、多疑、自我意识过强、固执、说谎、厌学等等。心理偏差是一切心理问题发生的起点和最原始的根源,如不及时消除和矫正,往往是个体整体心理的某些方面受损,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协调性和匹配性,使人的适应能力和活动的效率受阻,甚至大为降低。
聋人因为有着相同的生理缺陷,使他们一见面心理上就产生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心灵上、情感上很容易接近,对对方毫无戒备心,而且表现得异常热情和信任。全国各地聋生被同类人诱导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而且有的学校有群体诱拐和出走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每年协助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审理聋人犯罪的案件不下50起,综合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轻信帮助找工作、高工资的谎言而被诱拐后,被犯罪团伙威吓、训练、控制而不能自拔,走上犯罪道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聋人之间轻信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疏导”进行了探索,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我校学生防拐骗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十年来无一学生被诱拐。
(三)聋生学习心理的探索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看作是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他要求教师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聋生学习心理辅导是聋校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和探索与学习心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确立聋校教育教学中学习心理的内容、策略、途径等,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形成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真正提高聋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本子课题主要从听障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归因的激励效应、期待效应等原理,在七、八年级进行了多次试验,并运用了作业本心灵沟通法等自创的方法,效果非常好。
努力培养聋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优秀教师杨明玲、张其兰两位老师就语文学科培养聋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了探索,重点从以下方面(1、认真看(听)课的习惯。2、经常使用工具书的习惯。3、认真读书的习惯。4、课外阅读的习惯。5、朗读的习惯。6、背诵的习惯。7、写的习惯。8、口头表达的习惯。9、预习的习惯。10、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11、质疑的习惯。)作了一些尝试,所在的两个班班风正、学习风气浓厚,受到了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聋生青春期教育探索
本子课题主要围绕
1、适时、适度的性健康教育
2、培养和提高聋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注意青春期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正确引导聋生的恋爱观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两个子课题负责人都是从事学生管理多年的管理者,有着丰富的经验。多次举行“健康教育讲座”、“青春为你导航”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定期和高年级学生谈心、谈理想、谈未来、谈婚姻等大事,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
(五)聋生交往心理探索
听障学生由于从小因失聪而缺乏对外界声音的感知,难于用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就使他们和别人交往时产生困难。尤其是在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家长的文化水平又较低,这就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的认识,缺少了交往的能力;也有的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使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骄横霸道等坏习惯,这就使得孩子在和同伴交往中,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还有的父母视聋童为累赘,冷落孩子,使孩子正常的需求和愿望得不到满足,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样,就使孩子显得孤僻,胆小,不利于孩子和别人交往。这些原因会导致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交往困难,难以适应社会。
课题组非常重视聋生的社会交往,运用了多种教育手段提高聋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1、营造班级“微社会”环境,促进同伴间的交往。
2、疏通交往渠道,培养交往的基本技能。
3、拓宽交往范围,与不同年龄层次人群进行交往。
4、在生活中,增强生活经验,鼓励孩子和别人交往。
5、鼓励听障学生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6、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用一些技巧作为情感的润滑剂。
(六)聋人家庭教育探索
聋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保护。
2、溺爱。
3、视聋童为包袱、累赘。
4、父母的离异或不和。
5、只顾自己的事情不管孩子。
6、自己行为不规。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对聋人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心理问题的发生。聋人的家庭教育问题即影响聋校的教育效果,更严重干扰着聋童的正常成长。
对聋人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非常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的优势,调动了聋人家庭中的主观变量,如家长的教养方式、教育期望、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等等,帮助家长从质量和效果上优化聋人家庭教育功能
1、指导聋生家长掌握爱的“适度”性。
2、帮助聋童家长掌握基本的聋教知识。
3、配合学校做好聋人安全教育。
4、配合学校进行法制教育。
5、开办了家长学校,解决聋人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的困惑。
6、组织聋人家长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
(七)聋生职业观、就业观的调查与指导
随着聋生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面临毕业的学生,思想变化很大,出现了迷茫、无所适从的状态。利用调查问卷调查了解聋生对家庭、学校、社会,对人生、就业的一些看法和想法,把聋生反馈的一些情况及时汇总、分类。以便作为教师指导、教育学生、学校课程设置的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地对聋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对象为淄博市聋人学校七年级——中专三年级以及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
通过调查发现:
1、学生普遍有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倾向。
2、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3、毕业学生工作单位更换频繁。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的就业心理,中专班认真指导学生做好
1、就业前应有的心理准备:克服就业的心理障碍,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注意人际关系的协调。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敬业、奉献,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敬业奉献精神。勤奋、自信,要教聋生懂得“生理的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残疾”。只有勤奋,才会自信,才能成功。守法、诚信,对聋生进行“奉公守法、诚实守信”教育,不仅是职业道德教育所必须的,而且也是做人的需要。团结、协作,每一项工作都是一种劳动合力作用的过程,都凝聚着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具有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的人,才会获得成功,也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
3、重视聋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开设“职业指导”课。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法规,依法就业,了解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选择就业与升学的方向,掌握求职的技能和方法。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及模拟创业教育。
4、指导学生从自身的条件出发选择职业。
5、指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收获与反思
三年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教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日益浓厚。学校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重点工作来抓,在活动中、过程评价中始终关注聋生心理的特殊需要,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办了家长学校、开辟了心理健康专栏,学科教学都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对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从零到起步、到初具规模,从一无所知到逐渐认同、接纳、发展,到现在形成了以教导处、团总支为龙头,以班主任为骨干,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我们深深感到:这些可喜的变化来源于对聋生成长的关注,来源于教师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热爱,来源于课题组成员三年来的心血和汗水。
(一)构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三年的课题研究可以说初步构建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体系,在目标定位上,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增强德育效能,丰富德育内涵,以现代德育的育人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调查研究实践中,课题组从学生的生理和聋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出发,重点对聋生的个性心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交往心理、家庭教育、就业观等几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心理讲座”、“悄悄话信箱”、“心语小屋”、“写日记”等心理疏导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种种困惑,树立“我们不比别人差”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坚定信念。坚持以“实践活动锻造健康心理”的活动性原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手拉手”、“我们是校园小主人”、“义卖”、“外出写生”、“才艺展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做人、做事应具有的原则。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愉快的教学形式、创设成功的机会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创造力及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形成了教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家校形成了合力,实现了沟通,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促进了我校聋生内在素质和外界环境的全面提高。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缓解学生内在自卑、轻信、偏激、多疑等心理偏差现象。转变了一批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我校学生中有几个“刺头”,特别难管理。但经过老师的调教,现在已成为班级里的好学生。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排解学生心理压力的外在环境。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家长正逐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不良教育方法,使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步减轻。
3、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改善师生关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则是为学生提供宽松、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的重要前提。
(三)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使我校教科研工作创历史最高水平。近几年通过课题带动,教科研成果创造了我校历史的最高纪录。每年都有二三十篇教学教研论文发表,学校的教科研气氛日渐浓厚。
(四)壮大了一支教学骨干队伍,课堂教学水平稳步上升。老师们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老师们比学赶超,有多名教师执教的公开课在省、市比赛中获奖。成为山东省教学质量过硬的学校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对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远远达不到聋生的需求,以后的路任重而道远。
(一)对聋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重视。从整个学校教育看,总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些“虚”的东西,不如做几件看得见的工作实惠。总认为开办几期心理健康讲座、与学生谈谈心这就够了。其实这只能解决一些表层现象,学生心灵深处的创伤需要我们深入去挖掘。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见效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没有时间来做研究”的重新认识。有的老师总说自己没时间,忙于备课、上课,没有时间进行课题研究。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不要把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剥离开来。其实我们研究的目的不就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吗?这些道理是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是在对学生充满爱心的眼光里。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先学会怎样教育学生,用更有效的办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学生的潜能。这样的研究是和平时的工作融合在一起的。
(三)缺乏科学的理论来支持。我们做课题研究的都是教学一线的老师,所用的都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为实践本身的改善而展开研究,而不是理论上的建构,所以老师们普遍感到缺乏系统的、严密的科学理论来指导。特别是对于聋生心理出现的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因聋生受语言和理解的限制,现在找不到一套适合聋生的测量标准,无法准确的对症下药,只能凭借以往的经验和借鉴普通中小学的做法来引导和教育,“矫正”难以有效实施。所以下一步要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学习与进修,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借助于理性思维的力量,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增强科学的预见性,避兔行动中的盲目性。它还要求不断将行动的经验概括 上升为一定的理论。
(四)全日制聋校教材陈旧、过时,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课程大力实施的今天,我们聋校依然沿用过去的教材,低年级知识难度过大,没有经过语训的学生一下就接触他们根本不理解的大量的生字。语文、数学的知识不衔接,造成理解困难。一些知识陈旧、过时,学生根本理解不了。虽然大力提倡校本课程,但并不是所有的聋校都有能力开发出科学、适合聋童的课程来。课程的枯燥、陈旧、难度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虽然我们老师做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呼吁尽快出台聋校的新课程标准,让老师和学生在新课程中一起健康成长。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水平较低。虽然学校让一部分老师进行过一些心理专业方面的培训,但都不是很系统,学校有几个兼职的心理辅导老师(实际是几个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但都没有拿到专业证书。到心理咨询室咨询的学生相对较少,老师们的专业咨询知识相对欠缺。所以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对心理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训1-2名开展个别心理辅导的专业心理教师,持证上岗。
六、结论和观点
课题组成员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逐渐认识到:
1、在聋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聋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2、行动研究法是基层教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3、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师生必须在尊重、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做到预防和发展相结合。
4、专业师资、信息技术、研究方法的组合协调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条件,学校的大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基础。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对继续做好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满信心。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使我们有章可循,激励我们把这项事业做好、做实,造福于我们社会和残疾人家庭,为育残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题顾问:张茂聪 山东省特教教研员
陶 红 淄博市特教教研员
沈幼生 原上海聋青技校校长
韩 颖 淄博侨联医院心理咨询师
课题组组长:孟祥力
课题主持人:贾益芹
课题组成员:曹 燕 贾益芹 庄玉娟 高红霞 王 青 杨明玲 邵艳玲 刘玉霞 郭艳玲
朱桂芝 刘红玉 张玉玲 张其兰 高秀玉 贾秋喜 张丽梅 邢 玉
参考资料:
《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 华东大学出版社
《心理健康和人才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中国盲文出版社
《四十年口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上海第四聋校 季佩玉 顾爱玉
《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4第4期——第9期
第二篇:浅谈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浅谈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活动中的完全满足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等躯体表现。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当前,由于听障学生自身缺陷,加之受到社会和家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许多听障学生出现了诸多心理问题,听障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严峻。在校生自残、离家出走、对家人漠不关心、毕业后违法犯罪的情况时有发生。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之差,对挫折心境的适应机制和抗拒能力之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由此,对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不关注。而作为聋校教师,我们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工作中针对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铺设一条“绿色的通道”。
一、问题与现状:
片段一:听障学生赵某,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或受到家长批评,他会用头撞墙、攥紧拳头不停地打自己……
片段二:听障七年级学生唐某,性格内向不与人多接触,对父母态度漠然,不喜欢回家。
片段三: 听障的九年级学生何某,在一次因为和同学之间闹矛盾后,私自离校回家,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产生了厌学、不愿与人接触的心理„„
这些事实都反映了当前部分听障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心理素质较低,缺乏了相应的教育知识。根据一些特殊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总结,听障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及方面:
(一)听觉障碍是造成听障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由于听障学生理缺陷,听障学生在心理发展、智力发展、情感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了特殊性。而且多数人存在与健全人交流困难、抑郁、焦躁、逆反、偏执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二)家庭因素是问题的根源
相对来说听障儿童的父母比正常人的父母为儿女负出的更多,精神负担更重。不少家长因为工作忙,文化层次不高,随着儿听障儿童的成长,沟通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于是产生了弃而不顾的现象。他们选择放弃语言训练的同时,还放弃了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机会和责任。有的家长认为听障儿童听障儿童儿是负担,不太关心,任其生长,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心灵上蒙上了阴影。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可怜,要什么,给什么,别人说不得,碰不得,没有原则,没有要求,希望这样能给孩子一些补偿。殊不知,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滋长了任性、懒惰、无能,因爱生悲,害了他们。家庭教育跟不上这一普遍现象,让孩子在许多具体事情中失去心灵疏导的时机,这对聋孩很重要,因为在具体环境中得到指导,更便于他们领会、纠正,效果会更好。
(三)学校因素在促成听障学生心理健康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由于聋生个体差异较大,课程设置和计划安排不尽合理,教学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实际能力与可能,使得听障学生学习精力不集中,缺乏兴趣,使部分听障学生产生厌学弃学情绪。在心理上与教学者产生对抗,甚至敌对情绪。我们还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是最常见的学生问题的导火索。与同学发生争执、打闹,心理上有没有及时的得到纾解,聋生常常产生厌学、脱离群体、毁坏物品、暴力解决等很多严峻的问题。
(四)教师的教育手段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原因;特殊学校教师比起普通学校教师肩负了更多一层的责任。老师是能与听障学生有效沟通的并且心智健全的少部分人群。在听障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因扮演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教授者,有更多时候更要像家长、朋友,甚至是心理医生。这就要求了,我们教师不仅仅要有足够的教学能力,还要有永不间断的爱心、聪明的处理问题的手段、与学生相处的能力。
介于这些问题的严峻性,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且致力于探索解决的方案。那么如何对听障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个人工作经验,略谈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听障学生自信心,适应社会发展。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聋生参与其中,尝试成功的体验,展现他们的才能。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克服消极的情绪,培养不怕苦的精神,适应社会发展。
2、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建立听障学生家长的自信心,同时让家长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对聋生的重要性。加强教师与家庭的联系,及时正确的引导家长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要一味的溺爱或是打骂。
3、注重兴趣特长发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开展兴趣课教学,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发展兴趣特长的机会。
4、进行人际关系技巧和方法教育。交给他们人际交往技巧,教会学生主动和他人交往,了解他人,同时也让他人了解自己,让自己融入社会不再生活在自己封闭的小圈子里。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疏通心理障碍。
6、进行受挫教育。听障学生较正常学生而言遭遇的挫折多,教会他们生如何面对挫折,受挫时怎样克服急躁、破罐破摔心理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特殊教育工作者要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孩子;用微笑去增强孩子的信心;用平等与尊重的心理去改善孩子们的内心。听障孩子的良好健康发展是我们每个特殊教育老师以及每个有特殊孩子的家庭的共同心愿。我们要不断地探索、研究特殊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并致力于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他们积极地、向上的牵引。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结题报告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结题报告
第四小学王淑艳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全面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从2004年3月1日起,在五年二班进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的实验工作,从这时起,班级中的健康教育工作就已经植根于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班级中制定和完善了各项健康制度,开设了健康课,建立了心理咨询角;并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人际环境,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级的教学之中。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班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可喜的收获,我很受鼓舞,希望能借此机会在 1
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工作人员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推动我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实验,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化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学校的整体办学思想之中,提出“健康”、“科技”、“创新”三大理念,将师生的身心健康放在了十分基础而重要的地位。根据我班实际及学生心理状况与特点,制定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植根于班级的管理之中,明确规定了中队、小组、心理咨询角,各科任课教师要相互配合,每学期均应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及工作重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开学初,各小组进行讲座:“学会调整自我,尽快适应新环境”,让学生谈自己在新学期的心理感受,学会自
我调整,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并能够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交往,在新学期里寻找自己的位置;中队则召开《交谈心灵,步入健康》的主题班会,以及由我谈“如何尽快适应新学期生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思维习惯等”。使学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灵活性、批判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及自信心。
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植根于班级、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中,明确规定了各学科教学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有计划地进行学法指导及学科学习的调整与培养,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心育和情育的内容,教案中也要明确写出指导方法。
二、提高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
班级长期坚持有每学期心理教育活动计划;有心理信箱,有心理教育宣传角,结合校阶段工作主题及班级学生特点,班级板报每学期心理指导专题不少于3期,使学生自觉学习心理知识,积极把握
自身心理状态,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主要从个性心理和学习潜能两大方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通过使用心理档案,不断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对学生心理健康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有意干涉,维护学生的健康心理。坚持对学生进行前测、中测、后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指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生活。另外,班级、学校积极邀请或聘请专业心理人员到讲座、讲课,同时积极做好本其他教师的培训工作。
三、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研究工作
我重点研究课题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和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内容,调整学生生活、学习心态,挖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潜在功能,平和学生的各种压力,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
结合音乐课的教学,与学生合作进行“通过音乐开启心灵,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与可持续发展学力”的研究。现已做好课题的前期准备。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起步,需要做的工作和研究还很多,我们会继续努力,诚请我县心理教育方面的人员予以指导、帮助。
第四篇: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沭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徐宏伟
【摘要】聋生的心理素质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一些主要因素是:聋生自身的生理缺陷;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校外聋哑团伙蛊惑诱骗;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重视不够。聋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要针对教育对象,分析出诱发其心理问题的直接的、间接的原因,采取可行措施预防聋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能运用有效方法诊断并转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下对策仅供探讨:
一、以人为本,转变育人观念;
二、抓住教材,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四、开设“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教师要把与聋生的沟通障碍最小化,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
【关键词】聋生
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分析
对策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的内涵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关注教育的新思想,新需求。在此,我想和大家共同关注和探讨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社会需要的是精明强干、心理素质好的建设人才;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能够坦然面对挫折,能够融入周围人群,真诚地与人沟通,将来走上社会能够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心理世界和心外世界一样阳光灿烂。然而目前,很多中小学生尽管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但心理素质水平却不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聋校表现也很突出,很多聋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表现为自卑、自闭、缺乏自信、依赖、厌学、易怒、攻击性强、烦躁不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等,令家长和老师担忧,笔者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生理缺陷是心理问题的基源
由于生理缺陷,聋儿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听力损失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发展影响抽象思维的发展,聋童心理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在条件上、时间上与听力正常儿童有差异;在致聋程度、康复训练、接受教育状况等方面,聋童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是导致聋生诸多心理问题的生理因素。很多聋生因为知道自己身患耳聋残疾,不能与人正常交流沟通,因此,就避免甚至拒绝与周围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闭、自卑、自弃的不健康心理。
二、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不良家庭环境及不当的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聋哑儿童大多数出生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父母接受教育程度低,思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有的聋生父母本身就是残疾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聋生的父母很少顾及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残疾孩子的家庭子女较多,相对于正常儿童,父母与聋儿的心灵交流微乎其微,甚至从未有过。吃饱、穿暖、能学点知识、掌握点职业技能、将来能自食其力,是聋童家长的普遍愿望。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情绪是否稳定,内心世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父母则不洞察,不过问,而是任其发展。即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导致了行为异常,父母也只是采取简单甚至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从心理变化上寻找行为变化的源头,仅仅从行为遏制上进行简单的处理。长期下去,学生逐渐形成了自闭、偏执、逆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
三、校外聋哑团伙蛊惑诱骗
社会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由于聋生的生活范围相对狭小,接触的人群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而且年龄稍大些的高年级聋生接触的社会聋哑人较多,社会聋哑人带给学生的都是不健康的思想影响。在本地区,由于聋生家庭大多数都很贫困,生活空间又相对闭塞,聋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社会上聋哑犯罪团伙活动猖獗,诱骗的对象主要针对聋校在校生,苏北各聋校经常有在校生被诱走的案例发生。犯罪团伙以金钱和物质享受为诱饵,在校聋生面对别人“口中”的花花世界的诱惑,连最起码的安全意识都没有,过度地、一味地轻信别人,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一旦被诱骗走,就会立即被控制,失去人身自由,被教唆犯罪,实施偷盗、抢劫,最终落入法网,带给家庭无尽的悲痛,带给学校教育的反思,带给社会一定程度的危害。
四、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学校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很多聋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很多学校只放眼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培养,忽略或轻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我们本地区来说,特教师资薄弱,教育理念陈旧,在教育教学上,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知识教学,轻心理疏导,即使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也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学校生活内容枯燥,生活方式单一,有些聋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对未来失去了目标,目光囿于眼前,逐渐产生了厌学心理。学校对学生没有了吸引力,学生想方设法逃脱校园生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心理学与教育方面的素养,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懂得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来实施教育。有些教师虽然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但并不以此来指导其教育行为,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以上列举的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对聋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因此,我们在预防或诊断聋生心理失调、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不能从一个角度出发,必须同时关注以上几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合理的、有效地预防和疏导,优化聋生的心理素质。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处理好聋生的心理问题、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以生为本,转变育人观念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发展人,完善人,然而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聋生的育人观念很狭隘,认为聋人的思维不同于常人的思维,对聋生进行“发展”和“完善”等于做“无用功”,更何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有些普教工作者的眼里,我们特教教师就是“看看学生,不出事故,让学生识点字,看点书”而已!当然,这是对我们特教不了解的偏见罢了。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立足于三尺讲台,把课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做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一名道德品行的引导者,心理素质的塑造者。聋生的心理与我们常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有自尊、自信,有自卑、孤独,有爱心,有善心。由于聋生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与常人缺少正常思维的沟通,他们是非辨别能力差。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需要教师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进行真诚的心灵对话,而不能只把他们看成是肉体的人,漠视聋生的心理感受。长期的交流障碍,学生的心理会朝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特教老师一定要把聋生看做是完整的人、发展中的人,平时教育教学中,要多多关注聋生的内心世界,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地成长。
二、抓住教材,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同时具有教育性。现代教育教学观提出,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为重要目标之一。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与学生心灵的潜移默化,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聋校语文教材《让座》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学课文,演情节,明事理,让聋生认识到让座是美德,聋生同样具备这样的美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美德。引导学生要向文中的小朋友那样,乘车回家时,不顾忌自身的缺陷,可以大大方方地给别人让座。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避免学生在公共场合怕别人耻笑自己是“哑巴”而“缄口不语”,失去与别人交流的机会。
数学课、理科、自然、社会等都蕴涵着方方面面的教育契机,关键在于教师的挖掘和引导。在各科教学中,思想品德课尤为重要,但是,很多老师把思品课换成了语文课、数学课,可以说是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任课老师要生动活泼地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对聋生进行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另外,课堂教学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消除学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学习。
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档案
有的老师把心理咨询看成是一个神秘的名词,提到心理咨询,就摇头否定。认为由于语言交流的障碍,聋生的内心世界不容易了解,对聋生进行心理咨询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其实不然,心理咨询活动简单说就是与学生交流谈心。自卑的心理使聋生不愿敞开长期封闭的心扉,而在他们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想强烈表达的愿望,他们渴望被别人理解,被别人接受。教师要消除学生拘束的心理,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朋友,要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尽职尽责地与学生谈心。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不一定非要在心理咨询室进行,要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时间与场所。当然,与学生交流谈心并不是漫无目的的,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巧妙地进行引导。如,学生孤僻、自闭,教师可以和其共同做一件他(她)喜欢的事情,然后,在学生不经意中与其交谈,询问其和家里人相处情况,和同学相处情况,了解其内心想法等。笔者曾经和班里一名自闭心理较强的女生交流谈心,了解到她曾经在普校随班就读时,学生都嘲笑她耳聋不会说话,不和她一起做游戏,聚在旁边说她的坏话,甚至当面指指点点,对她的内心造成了很深的伤害,从此,她不与任何人交流,并且再不去那所学校读书,父母才把她送到聋校。针对这种情况,我背地里要求班里其他同学主动和她玩,主动关心她、帮助她。现在,她已经基本从封闭狭窄的自我世界中走了出来,融合到集体生活中,享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通过交流谈心,要把了解到的学生心理状况记录下来,拟订好心理辅导计划,并且要记下心理辅导效果,整理所有资料,建成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备查阅,做好进一步心理教育工作。
四、开设“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懵懂、茫然状态,这在前面分析诱发聋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时已经提到了。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忽视家长的作用。针对大多数聋生家长思想教育观念落后的实际情况,聋校有必要定期开设“家长心理教育”课,以引起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关注。
“家长心理教育”指导课主要从聋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等方面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从而实现了家校联合教育机制,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心理的畸形发展,遏制不健康心理问题的肆意蔓延。
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聋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与聋生的沟通障碍最小化。要善于抓住各种教育契机,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或者诊断不良心理问题时,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措施,运用有效的方法,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这样才能改变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维护和促进聋生的健康心理水平,进而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王志毅等主编: 《聋童教育学》 2000年6月第一版
蔡希美等主编:
《聋童心理学》 2000年4月第一版
郭亨杰等主编: 《心理学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沭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徐宏伟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
茌平县第一中学 高二九班 李成真
课题: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威胁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保护大气环境,防止空气污染的任务迫在眉睫,成为社会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PM2.5的提出及其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更是给市民们敲响了警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根据自己查阅文献及调查研究,分析当今空气污染状况及原因,并且提出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 空气污染 防治对策 PM2.5 雾霾
引言:由于我国城市工业化进程较快,人口较为集中,而环境保护意识和措施都不到位,因此,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厂废气、逸散尘、沙尘暴等因素成为了城
【1】市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导致酸雨,雾霾。本次研究我主要通过查阅近些年空
气污染情况的数据,以及关注每天雾霾情况及PM2.5数值来了解污染情况。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能源结构、工业布局不合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滞后,【2】市民们环境意识薄弱,监管力度不够等等导致的。对此,我提出了一些应对污
染的办法,比如:提高人们防治污染的意识,加快工业改革,调整能源结构,控制汽车尾气。相信只要不断提高人们意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我们的环境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研究方法与过程:为了了解空气污染的现状,我每天关注各大中小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利用寒假的时间,我花费了大量时间上网查阅近些年的空气污染情况,并且查阅文献来获取相关资料。为了了解市民关于空气污染以及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PM2.5的认知情况,同时希望借此机会能加强人们对于空气污染的重视程度,掌握一定的防范雾霾天气的小常识,我还发放了调查问卷(见附:调查问卷)100份,主要在广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区进行调查,并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还前往茌平环保局对于一些专业名字进行咨询并且从那儿获取了一些关于空气污染详细信息。
结果:近年来,我国许多省份雾霾天气频发,导致的健康危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3年我国出现了持续大规模的雾霾天气,PM2.5频频爆表,雾霾覆盖范围涉及了17个省市自治区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影响人口约6亿。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74个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超标天数比例为68.4%,重度和严重污染的比例达到30.2%,其中PM2.5超标尤其严重,平均超标率为68.9%,最大日均值达到766μg/m3。媒体报道的多为大中城市的污染指数,而大家所不知的是小城市由于政府管理力度小,违法小工厂小作坊更多,因此污染更严重,而我们聊城市加上处在华北平原的重灾区,空气质量可想而知,PM2.5含量多次进入全国大中小城市污染状况排名的前列。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的就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在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PM2.5监测时间表正式出台,PM2.5污染防治已经成为“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颗粒物就是PM2.5,这些颗粒物可以穿过肺部并存留在肺的深处,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
针对空气污染及PM2.5的相关问题,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旨在调查人们
对于空气污染及PM2.5的了解。经过对10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整理归纳,我发现人们普遍察觉到了空气质量发生的变化,36%的人觉得空气质量还行,有时候感觉不太好,52%的人感觉空气质量不好的情况很常见,而12%的被调查者表示层因为空气污染感到身体不适。虽然如此,但居民普遍对于空气污染以及PM2.5的认识比较浅薄。在被调查的100名居民中,虽然知道PM2.5是空气污染元凶的人们占到了84%的比例,但真正了解什么是PM2.5的却只有47%。而对于PM2.5污染的主要来源,在调查中发现居民大多不清楚。据调查,有82人认为PM2.5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64人认为PM2.5来源于日常发电,;65人认为PM2.5来源于工业生产,;70人认为PM2.5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虽然大部分人都知道PM2.5对人体有着各种各样的危害,甚至会导致寿命缩短,但在受访的100名居民中,表示不用戴口罩的仍然占到46%,雾霾天戴口罩的占42%,只有7%的受访者一直很注意自我防护。从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虽然了解雾霾天的危害,却很少去积极主动的采取防御措施,大部分人认为自己身体好,不会有问题。但PM2.5颗粒进入人体的过程是不被查觉的,在此呼吁大家一定要养成戴口罩等好习惯,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那导致空气污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城市人口急剧增长。近年来,我国涌现了一批超大人口规模的城市、城市群和城市带。这些城市人口在创造高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城市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超大规模人口的城市,降低了城市与郊区空气污染的缓冲带,高密度下的人口在能源消费、生活废物、废水排放、工业生产排放、交通、住房等等方面都加重了城市空气的污染。
2.产业机构不合理与工业污染物排放。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我国一些企业由于环境保护意识差,或纯粹出于经济利益原因,存在着污染排放不达标、乱排乱放和偷排偷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和恶化了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3】形势。
3.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滞后。受经济发展的推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也逐年上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但是我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水
【2】平较低,燃油质量低,清洁能源使用率低,单车排放水平是美国的1-8 倍。
4.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必须不断完善立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目前,在环境领域里,执法不严,监管不力,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环境污染持续恶化的一项重要原因。
5.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管理,公众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和全力支持环保工作,【4】同样不可缺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1.优化能源结构。长期以来,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量都占70%以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较低,其他清洁能源,例如,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和核电的比例就更低了。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我国必须首先努力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利用高效能源和清洁能源。
2.优化产业结构。在城市的发展过程里,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尽可能不在开发新区落户。新区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无污染,或者少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小汽车数量的迅速增长。目前,汽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大气细颗粒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排放源。控制小汽车的无序增长,已经成当务之急。大力发展方便、快捷、廉价的公共交通,有利于遏制小汽车数量的急速增长。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民素质。中国的人口实在太多了。要想完全摆脱愚昧、落后的状态,必须首先减少人口,提高人口的基本素质。根据专家们的测算,中国大陆的人口,如果能
够降低到5 亿以下,全中国的老百姓才有可能都过上富裕、舒适、自信、无生存竞争的太平日子。
5.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和惩处力度,定期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及商家进行检查和监督。并且呼吁市民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控制街头无序烧烤排放,逐步实施烟花爆竹禁放,禁止寺庙香火,逐步实施全面禁烟。
6.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绿化建设不但是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同时也是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转向资金投入和专业绿化队伍建设,种植多品种、吸收污染强的植物。同时也要加强专业绿化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育,从而做好城市绿化工程,保持城市水土、减少扬尘污染等。
分析和讨论:本次我选取了时下的热点空气污染问题进行研究,是想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提醒大家关注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由于技术和相关仪器的限制,我不可能亲自进行空气污染的监测,而是直接使用官方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数据具有权威性。另一方面,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为保证问卷具有代表性,特意选取了各种年龄段的人进行调查,并且最后认真的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了较好的结论,真实的反映出人们对于空气污染的认知程度。
结论:城市空气质量与城市经济发展、国民身体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注定我国必须摒弃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由于我国近三十年来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与人口急剧增加,产业结构、环保理念落后,造成我国城市在空气污染等方面遇到重大挑战。总得来说,城市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汽车尾气、自然灾害、人们生活等等方面,因此,就要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加快工业改革,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同时也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从全方位来对空气污染进行防治。
注释和参考文献:
【1】黄泽阔.城市空气污染现状思考与对策.科技与社会.2013(6)
【2】张茜 陈静.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能源与环境科学.2013(10):182-206
【3】李醒.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现状分析及治理研究.北方环境.2013(10).90-91
【4】杨新兴 尉鹏 冯丽华.大气颗粒物PM2.5 及其控制对策与措施.2013(3)20-26
致谢
附:调查问卷
您对空气污染了解多少?
您好,我们是茌平一中高二年级的学生。近些年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频发,空气污染问题逐渐为人们所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想对您做一份问卷调查,以了解市民对于空气污染的认知,同时提醒人们积极应对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对您健康造成的危害。
1.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B.20-50岁C.50岁以上
2.您的学历背景是()
A.初中及以下B.高中(包括中专 技校等)C.大专D.本科及以上
3.您对日常空气持有怎样的看法()
A.很好,感觉挺干净B.还行,但有时候感觉空气不太好
C.一般,空气不好的情况很常见D.很不好,对身体曾造成过不适
4.您知道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吗?()
A.PM2.5B.PM10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E.臭氧
5.您了解什么是PM2.5吗?()
A.非常了解B.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指什么C.完全没听说过
6.您认为造成PM2.5污染的问题最主要原因有哪些?()【多选题】
A.工业生产B.日常发电C.汽车尾气D.化石燃料燃烧
E.雾霾等自然原因F.日常生活中的废气,如炉灶、吸烟等
7.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您了解哪些?()【多选题】
A.人体对PM2.5完全没有过滤、阻拦能力
B.PM2.5能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
C.会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D.会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
E.可成为病毒和病菌的载体
F.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
8.您是否有戴口罩等自我防范意识()
A.没有,感觉自己没问题B.没有,但是有这方面打算
C.有,只是偶尔在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有过D.有,一直很注意自我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