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与创新

时间:2019-05-14 09:1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与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与创新》。

第一篇: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与创新

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与创新

摘 要:2009年云南省省委提出,将发展优质稻、专用玉米、马铃薯、麦类四大粮食作物和豆类、薯类、荞麦等小杂粮;稳定完善现有补助政策,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先进增产技术,增加复种指数,努力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本研究主要通过探讨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管理策略、服务机制、关键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的建设和创新,体现高产创建配套服务的管理科学性,为提高科技服务的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创新

基金简介:云南省科技厅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省科技厅高产创建省级综合配套服务”项目资助。

0 引言

云南受耕地面积减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下降、科技支撑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水平较低,粮食综合平均单产和人均产粮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在所难免,增加粮食生产面积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耕地资源无法有效增加甚至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为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了“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云南省开展了科技增粮、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粮食产量取决于增加粮食生产面积和粮食单产两个因素,提高粮食单产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云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而非农业强省,如何全面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率、确保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创新方式

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是充分利用科技优势,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量,提高粮食品质的重要措施。高产创建省级综合配套服务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点在于运用建立的服务机制、关键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的建设和创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体现出服务、管理科学化,提高了科技服务的实效。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的方式,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示范增产,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粮食安全,全面提升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根据省委、省政府“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的总体部署,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及支撑作用,通过技术集成、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增加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使高产创建活动成为良种良法、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和技术的增产潜力。

1.1推广模式创新

复杂的生态条件决定了云南粮食生产对品种需求的多样性,也为云南粮食作物品种选育与大面积示范推广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多年努力,云南粮经作物品种选育取得了突出成绩,培育了系列“云”、“滇”优良粮食作物品种,如云光和云粳系列水稻品种、云瑞系列玉米品种、云麦系列麦类品种、云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等,在生产中表现出较强的增产潜力。在云南省科技厅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中,主要以这类新品种作为示范推广品种。

农业科技的创新体现在:

一、构建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体系,充分结合云南生态类型、气候类型多样的实际,加强对适合云南不同生态区域和气候类型的粮食作物间套种技术体系的集成研发及示范推广,强化不同类型、不同模式间套种技术的区域科学布局,充分发挥间套种技术促使复种指数最大化的优势,以扩大间套种技术推广来减少云南耕地资源相对不足带来的影响。

二、扩大云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面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一项有效节约成本、增产粮食产出的技术,目前云南示范推广面积已达 200 多万亩;进一步加强对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深入研发推广,对增加云南水稻产量、降低水稻生产成本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围绕云南土壤特点,遵循肥料报酬递减律,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确定最经济的肥料用量,针对云南粮食产区土壤养分实际,协调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产品质量,使化肥利用率提高 10%左右,增产率达15%左右。

四、加强适合云南粮食生产的抗旱技术研发,对实现云南粮食稳产、增产,确保粮食安全。

1.2管理模式创新

1.2.1建立服务组织机构模式

加强对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是确保创建活动正常推进并取得实效的关键。从组织管理层面,云南省成立了省级行政部门引导,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负责高产创建活动工作方案的制定、事务协调、资金落实、监督检查及考核奖励等;从组织实施层面,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成立高产创建活动实施工作组,由科技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和成员,负责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资料收集汇总、检查指导及总结等;从技术指导层面,成立了由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大、云南师大等单位组成技术指导组,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为项目实施承担者,负责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编制、高产创建粮食作物品种的推荐与发布、技术检查与指导服务、技术总结等;从品种与技术落实层面,各责任单位、州市农业局和农科所(院)等单位组成了高产创建活动品种与技术实施小组,负责品种与技术的组织实施等工作。

1.2.2搭建工作经验交流制度

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来,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不定期召开现场交流会,让各地代表实地参观学习借鉴;同时在此工作基础上,加强相同作物、相同生态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把现场参观拓展到部门与部门、州市与州市、部门与州市间的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共同推动创建工作,提高实施成效。

1.2.3完善高产创建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肯定了粮食生产市、县及单位、个人的贡献。通过简报表彰等方式,对在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褒奖,从而更好地保持继续做好粮食高产创建的热情和激情。

1.2.4建立投入产出评估制度

粮食高产创建主要以科技来体现成效,新品种、新技术是粮食高产创建的主要支撑。新品种、新技术在推进粮食高产创建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项目承担单位在服务过程中,要求粮食生产潜能的最大化,建立健全粮食生产投入产出评估制度,让粮食高产创建更加体现科学、更加符合生态规律。

1.2.5建立作物品种区域轮流推广制度

转变观念,重视优良作物品种的交替轮换种植,避免多年在同一地区甚至同一田块种植同一品种,而采用多个品种轮流替换,以降低作物品种快速退化、作物病虫害大范围大面积发生的风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探讨

2.1逐级签订责任书,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为使高产创建活动取得实效,把高产创建活动纳入目标考核,与示范区科技管理部门签订了项目实施任务书,责任到人,服务到点。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的研究院校实行分片承包责任制,进行技术指导,与基层科技人员协作共同完成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各示范县科技管理部门与实施项目乡镇、基层分片包干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指标。

2.2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

结合我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分布、优势生产区域、不同生态类型、种植节令、科技基础,制定了《云南省科技厅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每年示范作物的创建目标,选择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小麦、油菜等作为高产创建的示范作物,每年在全省25-26个县(市、区)建立50-52片高产创建示范区,每片高产创建示范面积为1万亩,明确示范作物的创建目标。各示范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工作内容、主栽品种、协调机制、工作进度及保障措施等,为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配套技术,优化示范推广体制

在充分考虑生态、气候、土壤的基础上,由示范县(市、区)科技人员提出品种名单及科技措施,专家组审核通过后,采用统一供种的方式推广新品种,共示范推广种植新品种近百个,良种覆盖率达100%,其中主要以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选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为主。按照 “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围绕“六个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培训)开展工作。

在技术措施方面水稻应用旱育壮秧种衣剂、旱育保姆等育秧技术,精确定量栽培、免耕带土抛秧、单双行条栽等栽培技术;玉米采用种子包衣、育苗湿直播或“三干”播种,宽窄行单株种植、地膜覆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合理密植等技术;马铃薯重点推广脱毒种薯种植,高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等技术。

技术培训方面各示范区组织技术人员在生产关键时期,通过现场指导、墙报专栏、咨询讲解、专题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对乡村干部、蹲点人员、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积极推进实用技术入户到田。在百亩核心区选择重点地块、重点农户,实行重点扶持,对积极性高、经验足、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进行重点辅导,使创建活动创出精品、创出典型,真正发挥技术指导及技术辐射带动作用。

2.4搭建监督管理机制,认真组织测产验收

为加强对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监督管理,科技厅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关键农时采用集中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方式组织人员对实施县开展“五查五看”等督促检查工作,组织检查组每年分别对25个或26个示范区进行集中督促检查一次,不定期对示范区中耕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实施县(市、区)领导小组则对示范片区现场督促检查。制定并实行月报工作制度,要求各实施县按格式定期上报粮经作物高产创建工作进展,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实施县共同协商。进入收获期后,按照《云南省农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按县(市、区)自测、州(市)级复测、省级抽测的方式认真组织测产验收,对高产创建的成效严格把关。

2.5扩大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影响力,创新宣传方式

为便于农民学习,加强社会监督,加强科普宣传,每个示范点均设立一块展示标牌,全省每年共建立50-52片高产创建示范标牌,标明创建单位、行政及技术负责人、指导专家、产量目标、种植品种和实施关键技术;各示范区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工作简报等方式加强高产创建活动宣传,扩大了影响面;同时规范高产创建活动档案建立工作,各示范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完成了档案、图片、电子文本、宣传培训资料以及多媒体汇报材料的整理和保存工作。

2.6勇于探索,创新高产创建服务咨询模式与机制

各县建立了粮经作物高产创建技术咨询服务机制,聘请省、市、县专家参与科技成果推广运用咨询决策,诚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支撑单位参与良种推荐、技术指导、技术方案制定,在技术推广服务上坚持“四推广”,即:推广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样板示范。采用1名省级专家定点挂钩1个示范县的方式,为专家提供了技术推广的平台。同时实现了省级、州(市)级及县(区、市)级专家的良性互动,达到了相互学习的目的。在作物成熟期,各示范区科技管理部门不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示范户代表等,到其他示范区现场观摩高产核心示范样板,交流介绍作物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现场观看高产创建核心区田间长势,与专家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总结先进组织方式和生产技术模式。

第二篇:阿荣旗粮油高产创建的做法与体会

阿荣旗粮油高产创建的做法与体会

孙平立1,李金龙1,李国成2,蔡梅

3(1.阿荣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162750;2.新发乡农业服务中心,内蒙古阿荣旗 162750;3.六合镇农业服务中心,内蒙古 阿荣旗162750)

摘要:2012年阿荣旗列入全国整建制推进粮油高产创建试点,全旗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整建制高产创建活动,为推动全旗农业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措施

阿荣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年有效积温1900—2300℃,无霜期90-130天,年平均降水量450mm;全旗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农作物以玉米、大豆、水稻、小麦为主,常年玉米播种面积100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00万亩。是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试点县、全国产粮大县。

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是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的重大举措,是科技增粮的重要途径,按照农业部和自治区关于整乡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的要求,自2009年以来,阿荣旗扎扎实实抓好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有力的带动了全旗粮食整体生产能力的提高。取得成效

按照农业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的部署,2012年完成农业部玉米整乡制推进高产创建示范区1个,面积4.22万亩,平均亩产677.5 kg;完成农业部玉米高产创⑴

1建示范片3个,面积3.21万亩,平均亩产683.6 kg;完成农业部大豆高产创建示范片5个,面积5.39万亩,平均亩产 163.78kg;完成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面积1.18万亩,平均亩产335.9kg。

2主要做法

2.1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整建制涉及的部门多,需要各部门加强协调,旗政府成立了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局。领导小组负责全旗高产创建工作统筹协调、安排部署、资金分配、监督管理等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内业管理、补贴物资采购发放、组织人员培训、协调和落实等工作。成立了专家指导组,负责高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和落实、良种引进推广、技术指导培训、项目总结等工作。

2.2绩效考核,狠抓落实。通过政府领导挂帅,农业部门领导包点,技术干部蹲点,行政督办,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片到户到田。旗农牧业局制定考核办法和试验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人、技术责任人、技术人员,做到“五落实”,即方案落实、面积落实、扶持措施落实、技术落实和目标落实。

2.3项目整合,资金投入。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玉米“双增二百”、农机补贴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2.4技术集成,落实措施。将高产品种与农机技术、农艺技术相结合,进行技术集成组装,组织专家制定玉米、大豆、小麦高产创建技术模式图。保证示范区做到统一品种、统一机械整地播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中耕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六个统一的栽培技术措施。同时,在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狠抓了以高产创建示范片为重点的技术服务。

2.5规范标牌,建立档案。按照农业部高产创建活动要求,统一设计标牌,每个示范区树立标识明显的固定标牌。每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立档案,详细记录示范片基本情况、技术推广、专家培训、作物生育阶段进程及产量情况,做到“七有”,即:有工作方案、有技术方案、有农户档案、有简报、有活动影像资料、有调查记载、有测产记录。

2.6观摩培训,强化宣传。对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在示范区召开现场会。累计举办农技培训班100期,召开现场会23期,开展技术咨询2000人次,录制播放电视科普讲座11讲,培训农民13.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在电视台宣传报道15次,广播电话连线4次,上报简报38期。通过以上措施大力宣传整建制工作,营造一个重视高产创建、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7 机制创新,促进联合。开展三个结合,一是行政与技术相结合。每个示范区都有旗、局、乡镇行政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负责,构建政技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技术指导体系;二是专家与技术人员相结合。建立旗有技术专家、乡有

技术骨干、村有优秀示范户的三级科技指导队伍。三是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通过高产创建,探索社会化服务新模式,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高产创建活动。3经验启示

3.1 组织保障是关键。高产创建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组织机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保障了高产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3.2技术指导是支撑。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技术到位,制定了浅显易懂的技术规范发放给农户,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现场指导。通过强化技术服务,科学指导生产,为高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3政策扶持是动力。旗政府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对农机具、新技术、整地给予补贴,调动了农民参与高产创建的积极性,保障了示范面积,强化了田间管理,确保了高产创建的成功,明显提升了科技应用水平。

3.4技术创新是手段。通过高产创建活动,统筹协调政府、部门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发挥支撑和引领的关系、提高产量和增强能力的关系、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关系,使科技成果从科技人员手中迅速转移到农民手中,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使配套技术发挥最好的效果。

3.5干群配合是保证。建立万亩集中连片高产创建区,涉及面广,涉及农民较多,落实示范地点、组织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指导等工作任务繁重,主要靠基层农技人员、村组干部把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

参考文献:

[1]曹继国等。丹凤镇整建制推进玉米高产创建成效显著

[J]。中国农技推广,2012(9):12-13.

第三篇:管理创新与创新管理

大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改革学生管理方法与思路,在健全学生管理措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在薛国强博士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健全与完善,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创新学生工作为工作重心,紧紧围绕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独辟创新管理思路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强化学生管理创新是我院管理上的一套起色的新思路。在以院长胡列博士的为首的学院领导下,推出一套新的创新理念,独特的教学方针,大胆的求实创业精神,使学校工作全面运转并大度化转色,尤其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

1)制度上的完善与全面化创新

在薛国强博士的带领下,全院学生管理工作起色很快,形式见好,学风、校风、班风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尤其学院各系别的划分与专业的归纳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细致化,多样化,在坚持学院大方针的基础上,各系不同层次的推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学生违纪、查房、学会的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化、全面化,完全拖开了传统管理模式,迈出了新的管理台阶。

2)管理模式的创新(下面正在考虑)

二、管理干部建设,加速管理创新

学院注重基层干部的阶梯培养,因此干部的管理建设要加速的正规化,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强干部的素质培养与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提高辅导员业务素质的创新

辅导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我院管理上的大胆的创新,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成为我们工作的首要中心任务。

继续做好辅导员的选留工作,进一步改善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全院学生中树立并推行实施辅导员“形象工程”,让学生在心目中认识辅导员的所在,积极在干部当中开展“新时期辅导员应具备哪些素质”的研讨活动,双向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辅导队伍存在的问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院领导评价、同事同行评价、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立体评价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1)我们始终把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作为前提。要求熟悉辅导员职责深知辅导员工作艰辛的基础上热爱辅导员工作。搞好“四讲”:讲责任,身为一二百学生之师责任重大;讲感情,深受家长重托学生尊重将心比心;讲奉献,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苦中有乐;讲未来,享桃李满天下之芬芳其价难沽。其四是把好培养关。做到“三个结合”:把对辅导员经常性的教育和严格的考核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愿望、目标同实际的政绩结合起来,把对在校学生的管理教育同对毕业后学生的成长调查结合起来。使辅导员爱岗敬业有方向——政绩,有“助燃剂”——学生成长成才反馈信息。让辅导员在自身经历“四步曲”(刚上任时觉得“行”,干一段时间以后觉得“难”,深入反思觉得“浅”,越干越觉得“重”)中懂得自己的任务,懂得自己的责任,懂得自己的奉献,进入越干越有味的状态。

(2)把切实培养艰苦深入作风作为保证。做人的工作是实打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掺不得一星点“假”。做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我们认为并强调爱岗敬业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作风要艰苦深入。艰苦,着重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扎扎实实。深入,着重是:心入,想同学之所想;身入,生活在同学之中;言入,讲的话同学们愿意接受。为此,我们要求辅导员必须坚持做到“三个一”,即:每天应到宿舍教室“转一转”,每周应主动找几名同学“聊一聊”,每半月至少深入同学中和他们“玩一玩”。在“转”中发现问题,在“聊”中交流思想,在“玩”中加深感情。对新辅导员则加上:第一学年必须住在辅导室,第一学期必须和每个学生谈一次心,第一周内必须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实践证明:艰苦深入不仅仅是辅导员应具备的优良作风,更重要的是他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3)把自觉提高理论修养的水平作为关键。多数辅导员以前学的是工科知识,人文知识面比较窄,在这之前又缺乏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专门训练。因此提高辅导员的理论修养水平是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的一个关键点。针对辅导员工作的需要和特点,我们专门组织辅导员业务培训,我们认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知识面要“宽”。尤其要注意打实哲学功底,要有广博一点的历史知识,要注重对社会现实的研究了解,要懂一点高教发展史和文学艺术等等。其二要“专”。从学科分类上讲,主要应对“管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专。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去学。二是指要结合工作实际去研究,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专才”。其三要“浑”,抓住作为辅导员(这是立足点)怎样做好大学生的管理教育(这是着眼点),从方法论这个层面深入进去,把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全面化、专业化,使管理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

2)学生干部纪要的创新

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的一个桥梁,培养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完全影响着我们的管理工作,因此对学生干部工作学校一直放在培养首要任务去抓,去年的第一期学生干部集训队的集训,整体上壮大了学生管理队伍,并且从培训当中脱颖出一部分出色的干部,在各个班级、学生会、院团委担任最要职务,使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学习上都着明显的提高,在学生当中有着很好的形象与较大的影响力,干部的培养把学生管理工作至于最高境界。

认真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各类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指导和支持团支部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三自”作用,搞好“推优入党”工作。配合学生党支部,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注重班级和宿舍建设,指导学生班级和宿舍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把学生班级和宿舍建设成为团结向上、积极进取,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

(2)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文明自律意识,引导学生注重个人修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习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积极维护社会和校园秩序,做一名高素质、高品位的合格大学生。

(3)全面负责学生信息库建设,切实搞好综合测评,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认真做好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奖励工作,及时表彰先进。积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处理。做好学生的学年鉴定和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认真搞好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困难补助发放等工作,确保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发动学生基层组织,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学生组织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进行重点建设和规划,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同时,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对学生管理的进一步升华。坚持“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原则,在学生组织下大力开展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层次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努力把学生公寓建设成为融“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基地,使其真正成为青年学生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乐园,锻炼健身、增强体质的场所和凝聚人心、融洽情感的驿站。

高举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旗帜,充分调动学院和各种学生组织的积极性,建立多形式的文化服务机制、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多门类的文化发展机制和激励机制,广泛开展内容生动丰富、形式新颖多样的文化活动,寓教育于学习之中、于竞赛之中、于娱乐之中,努力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为学生提供展示、锻炼、表现、提高自我的舞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我院教书育人的具体方针,也是我们管理部门的综合提高。

3)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态度和方法的创新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方针与实际指南,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健康,经常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各种烦恼。充分把握和利用新生入学、毕业离校、军训、庆典活动、重大事件等教育环节和契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学生成(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才和发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严格学习纪律,自觉养成严谨求实、勤奋好学的学风。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搞好学生网站建设,努力为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性的机会和舞台,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时时深入学生周围,了解学生内在矛盾,实际问题,帮助和解决问题,争取多跑宿舍、多谈心、多关心、多讲一些入微的思想、社会形式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的生活趣味性,生活的积极主动性,对生活、学习产生一种乐趣,这是我们学院管理与服务精神的更进一步的提高与展示。

第四篇:管理创新与创新管理

大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改革学生管理方法与思路,在健全学生管理措施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尤其在薛国强博士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健全与完善,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创新学生工作为工作重心,紧紧围绕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重心,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独辟创新管理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强化学生管理创新是我院管理上的一套起色的新思路。在以院长胡列博士的为首的学院领导下,推出一套新的创新理念,独特的教学方针,大胆的求实创业精神,使学校工作全面运转并大度化转色,尤其学生管理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1)制度上的完善与全面化创新在薛国强博士的带领下,全院学生管理工作起色很快,形式见好,学风、校风、班风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尤其学院各系别的划分与专业的归纳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管理部门的专业化、细致化,多样化,在坚持学院大方针的基础上,各系不同层次的推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学生违纪、查房、学会的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出台,使管理工作更加合理化、全面化,完全拖开了传统管理模式,迈出了新的管理台阶。2)管理模式的创新(下面正在考虑)

二、管理干部建设,加速管理创新学院注重基层干部的阶梯培养,因此干部的管理建设要加速的正规化,在大胆创新的同时,不断加强干部的素质培养与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1)提高辅导员业务素质的创新辅导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是我院管理上的大胆的创新,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也成为我们工作的首要中心任务。继续做好辅导员的选留工作,进一步改善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全院学生中树立并推行实施辅导员“形象工程”,让学生在心目中认识辅导员的所在,积极在干部当中开展“新时期辅导员应具备哪些素质”的研讨活动,双向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辅导队伍存在的问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考核机制,建立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院领导评价、同事同行评价、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立体评价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辅导员工作积极性。(1)我们始终把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作为前提。要求熟悉辅导员职责深知辅导员工作艰辛的基础上热爱辅导员工作。搞好“四讲”:讲责任,身为一二百学生之师责任重大;讲感情,深受家长重托学生尊重将心比心;讲奉献,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苦中有乐;讲未来,享桃李满天下之芬芳其价难沽。其四是把好培养关。做到“三个结合”:把对辅导员经常性的教育和严格的考核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愿望、目标同实际的政绩结合起来,把对在校学生的管理教育同对毕业后学生的成长调查结合起来。使辅导员爱岗敬业有方向——政绩,有“助燃剂”——学生成长成才反馈信息。让辅导员在自身经历“四步曲”(刚上任时觉得“行”,干一段时间以后觉得“难”,深入反思觉得“浅”,越干越觉得“重”)中懂得自己的任务,懂得自己的责任,懂得自己的奉献,进入越干越有味的状态。(2)把切实培养艰苦深入作风作为保证。做人的工作是实打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掺不得一星点“假”。做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更是如此。我们认为并强调爱岗敬业的突出标志之一就是作风要艰苦深入。艰苦,着重是实事求是,老老实实,扎扎实实。深入,着重是:心入,想同学之所想;身入,生活在同学之中;言入,讲的话同学们愿意接受。为此,我们要求辅导员必须坚持做到“三个一”,即:每天应到宿舍教室“转一转”,每周应主动找几名同学“聊一聊”,每半月至少深入同学中和他们“玩一玩”。在“转”中发现问题,在“聊”中交流思想,在“玩”中加深感情。对新辅导员则加上:第一学年必须住在辅导室,第一学期必须和每个学生谈一次心,第一周内必须叫出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实践证明:艰苦深入不仅仅是辅导员应具备的优良作风,更重要的是他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3)把自觉提高理论修养的水平作为关键。多数辅导员以前学的是工科知识,人文知识面比较窄,在这之前又缺乏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专门训练。因此提高辅导员的理论修养水平是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的一个关键点。针对辅导员工作的需要和特点,我们专门组织辅导员业务培训,我们认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知识面要“宽”。尤其要注意打实哲学功底,要有广博一点的历史知识,要注重对社会现实的研究了解,要懂一点高教发展史和文学艺术等等。其二要“专”。从学科分类上讲,主要应对“管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要专。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去学。二是指要结合工作实际去研究,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专才”。

第五篇: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

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 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 ——贵州省遵义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委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结合全市实际,积极创新实践,探索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新载体,市委的这一重要举措得到群众真心的欢迎和党员的普遍赞同,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从此翻开了遵义乃至贵州基层党建新的一页,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国诸多知名党建专家、各类新闻媒体的普遍关注。

第一: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创建背景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警示

据2005年《社会蓝皮书》披露,全国范围内从1993年到2008年群体性事件数量由每年0.87万件增加到9万件,参与人数也由每年约73万人增加到约307万人。这些群体性事件无不引起各界关注,更是引起了遵义市委的深刻反思。因发生事件的云南孟连、甘肃陇南和我市同属西部地区,而瓮安县更是与我市的遵义县、湄潭县、余庆县毗邻。为此,市委深刻剖析“瓮安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充分吸取“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深刻教训,认真反省我们“加强基层党建,夯实基层基础”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情况,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主旋律,是当前和今后基层党组织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头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基层党组织面临新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在工作开展中出现了“三难”:一是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越来越多,在家留守的多为妇女、儿童及老弱多病的老年人,导致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是难上加难。2008年,遵义外出农民工130万,留守儿童24万,空巢老人10万,农村基层党组织很难选择优秀合格的农村青壮年发展成为党员;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由于统筹引领发展的能力有限,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协调管理的事情,而在群众亟需的致富发展上缺少门路和有效措施,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难;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不能有效的团结引领群众,在凝聚群众、吸引群众上难。加之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意识弱、服务方式单

一、服务能力不强,不能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有效服务。而且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利益部门化的倾向越发严重,一些基层站所不断上挂,基层党组织的权利不断被上收,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颗针,有限政府,无限责任;一些上级党组织只问工作结果,不问工作过程,更不关心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群众也发生了利益纷争,使得群众对当地基层党组织不信任。总之,在许多地方的基层组织中,出现了党群、干群、上下级关系不和谐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三)自身实践的不断深化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结合世情、党情和国情面临的新情况,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进行全面部署,将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提出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构建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格局”,等等基层党建新任务,对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先后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

我市也同样进行了积极主动的探索,自2000年以来,全市先后总结了“示范带”、“四民社区”、“四进社区”等等工作载体,并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无论是我市还是全国其他地方提出的各种载体和总结的经验,都显得单

一、零碎和孤立,形不成统一模式,造成各自为阵,出现了“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市委明确要提炼一个牵头抓总的基层党建工作总载体,统一全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工作步调。为此,2008年,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遵义市委决定在余庆县开展“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党员综合服务站+组便民服务点=服务型基层组织”的试点。2008年底,市委在试点经验较为成熟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反复酝酿后,提炼了一个既能统揽基层党建全局,又能管长远的基层党建工作新载体——“服务型党组织”,并于2009年初制发了《中共遵义市委关于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意见》和相关《实施方案》,迅速在全市推广。

第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基本内涵

创建主题是围绕“三个服务”:重点是突出搞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我们认为,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三个服务”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既秉承了为人民服务的一贯宗旨和优良传统,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又符合新时期党建工作、特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

创建重点是构建“五大体系”:就是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城乡党建一体化、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服务科学发展“五大体系”。我们认为,在创建工作中,构建党内服务体系是切入点,服务群众(党外)体系是立足点,服务科学发展体系的落脚点,五大体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创建目标是实现“五个提升”:就是实现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民主水平、工作水平和满意程度“五个提升”。我们认为,“五个提升”紧扣创建工作主要任务,各有侧重,提升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民主水平、工作水平既是一种手段,又是一个具体目标,提升满意程度既是工作成效,又是创建工作落脚点。

总体讲:服务型党组织在服务内容上,涵盖了党务政务、社会事务、生产经营、公共服务、行政审批、法律咨询、社情民意等多类事务;在运行机制上,建立了融党务资源、政务资源和社会资源为一体的开放式平台。因此,服务型党组织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以服务基层广大党员和群众为根本目的,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网络、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来践行党的宗旨,从而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促进科学发展。

第三: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主要做法

市委围绕全市工作实际,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拟用三年时间(2009年“扎实推进”,2010年“深化拓展”、2011年“巩固提高”)来推进这项品牌建设,明确提出每年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和实现途径等,形成了推进品牌建设的详细规划,统一设计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品牌形象标识。

1.搭建服务平台。我市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三项服务”,构筑县(区、市)党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村民组(片区)党员便民服务点四级服务网络,搭建了点线结合、上下互动、横向联动的立体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截止2010年底,全市14个县(区、市)均建立了党务服务中心,所有乡镇(街道)建起了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全部村(社区)都搭建了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6990个村民(居民)组建立了党员群众服务点。

2.强化队伍建设。全市上下层层开展动员培训,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组建、分类培训的原则,系统解读了创建工作的目标意义、内容内涵、总体部署和推进创建的工作理念、方法措施等,组织一批“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服务优”的党员干部成立便民服务队伍,及时抓好服务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确保四级服务网络有序运行。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对各县(区、市)委组织部长、分管副部长、组织科长、所有乡镇(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副书记以及村支部书记等进行了专题培训;各县(区、市)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等专题培训,培训人数累计超过18万人次,使党员队伍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作风明显转变,培养了一支创建工作骨干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3.整合各类资源。全市按照“转变职能、精简审批、加强基层、便民利民”的要求,认真梳理各部门的审批和服务事项,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尽可能下放给乡镇(街道)基层站所,并统一到乡镇(街道)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在整合党务资源方面:采取组建远教室、图书室、红色网吧、流动党员服务中心、非公党建指导站、爱心救助站、党代表联络室、文体活动场所等阵地,积极开展党组织和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党内帮扶资金、设置党务(党员)咨询服务热线等形式提供服务。在整合政务资源方面:各县区市均建立了“一站式”县乡两级党务政务服务大厅,服务内容涵盖了党务、民政、农林、国土、财政、计生、卫生、社会保障、综治、司法、经贸、文体、农技等各类审批、服务和代办事项。依托乡镇司法部门、法律工作者队伍及党员队伍,层层下设综治服务室,开展综治维稳、信访接待和法律宣传咨询等服务。层层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组织。组织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村(居)民小组长等担任工作人员和代办员,发动党员志愿者、无职党员、“五老”人员、农村能人、青年团员等到服务站(点)帮助工作。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我市各级基层党组织以创建工作为契机,紧扣发展主题,营造干事创业大环境,积极组建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农民”、“涉农部门党组织+村党组织+协会+农民”等发展模式,着力解决对接市场问题;广泛开展“双信工程”(“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全力支持农村能人创业,积极发动党员牵头建立生产互助服务组、红白理事会、公益事业理事会、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三关工程”服务队等党员群众互帮互助组织,较好地促进和实现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突出区域特色。全市规划并扎实推进了5个特色党建区域。以服务发展为切入点的西部片区特色党建已扎实推进。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突破口的东部片区特色党建全面实施,如,湄潭县坚持和完善村民集中诉求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一事一议”中的作用;凤冈县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成立了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村监事会(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民主管理)、群众会(民主选举)、村议事会(民主议事),变替民做主为人民群众自己做主。以扶贫攻坚、服务民生为立足点的北部片区特色党建有序进行,如务川县以“三中心一协会”为平台,加大服务民生的力度,推行精细化管理。以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的中部片区特色党建已奠定基础,如遵义县、桐梓县强化党建信息化建设,网上服务平台均实现了网上“学习、办公、管理、监督、服务”,形成了“党建工作一键通、党员管理一网通、学习培训一站通、服务信息一信通、群众办事一点通”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以“推动社区网格化和信息化服务,促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为结合点的城区特色党建已全面展开,如汇川区整合各类资源,将全区细化为若干个网格,通过社区网格化来实施精细化管理。

5.建立长效机制。创建工作的长期性和生命力必须靠制度保障。因此,我市围绕“五大体系”创建内容,建立健全了党务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使用以及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党内争先创优和党建创新工作扶持激励、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党内关怀等系列机制和制度,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激发了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如遵义县、赤水市、红花岗区等扎实推行了党员患病受伤时必访、党员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遭灾时必访、党员生产发展有困难时必访的“四必访”工作机制,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湄潭县黄家坝镇合同村完善了“有人提议众人商,过半参加方可议;发动群众是关键,三分之二是底线”的一事一议制度,有效促进了全村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

第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初步成效

1.创新了工作模式。一是基层党建工作有了新的抓手;二是有效整合了资源,产生了“1+1>2”的效应;三是便于基层操作,使抽象的党建工作具体化、有形化。中央党校党建研究部主任王长江考察后认为:“遵义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想方设法把党的建设、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建设、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联系在一起,设计一套方案融入整个生活和整个发展中。特点是把党务政务和社会事务资源有机整合起来,细致入微地落实到每一个点上,让老百姓切身的感受到党的存在,感受到党的凝聚力量。”

2.激发了党员活力。主要是既转变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更激发了基层党员的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机制,激发了党员的活力,党员干部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工作热情更加高涨,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3.夯实了基层基础。通过搭建四级服务网络,把广大党员干部置身基层和一线,使服务工作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多元需求等发生的新变化;通过简化审批程序、限定服务时限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及时有效地解决涉及广大群众生产发展、民生保障、矛盾纠纷等一系列问题。让老百姓办事既省力又省心、既省时又省钱,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各级组织的关怀,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而今,服务型党组织遍布全市乡镇村居,基层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为民、求真务实、重信守诺,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使大家看到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党,许多群众由衷地说:“党员说话我愿听,组织办事我放心。”

4.促进了科学发展。目前,全市四级服务网络已为党员群众代办事项60万多件,解决纠纷2.3万多件,办实事好事5.5万余件,帮扶困难党员群众6.3万余人次,开展各类政策、法律和实用技术咨询185万余人次,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仁怀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帮助干部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1260个,培养“双带”科技示范户2500户,带动3万农户走上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道路。也正因为创建工作让广大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湄潭县田家沟的老百姓从心底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服务,自编自演了《十谢共产党》的花灯戏,得到了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受到了中央和省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创建工作与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服务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刚刚结束的“十一五”时期,全市各行各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拼搏,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任务,实现了西部大开发“十年打基础”目标。中部崛起、西部突破、东部开发、北部攻坚区域发展战略深入人心,比学赶超态势形成,强县建设和脱贫工作同步推进。

第五: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下步打算

一是强力推进服务平台信息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并要求“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点就是要构建纵向连通、横向联动、全面覆盖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各县(区、市)将严格按照市委的要求,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体系,重点在平台“一网联”上有所突破,按照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多功能、广覆盖的惠民直达工程动态信息管理平台,不断改革传统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形成立体化、交互式的网络管理工作平台,全面提升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强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可以使我们的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在整个信息化进程中掌握主动,实现工作内涵的极大丰富,工作效率的本质飞跃。

二是强力推进党内生活民主化。各县(区、市)将由党内生活民主化带动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治党和依法治官,紧紧围绕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积极拓宽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切实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真正以党内民主促进和带动人民民主。各地要及时发现基层党组织在扩大党内民主方面的工作亮点,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把亮点培育成示范点,做好总结、提炼、推广工作,使创新成果转化成面上工作。要探索党代会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建立党代表双向联系制度、党代表监督评议制度、党代表视察调研制度、党代表提交提案制度、重大事项意见征询制度等,发挥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的作用。要加强对村党组织的领导,深化基层组织在扩大党内民主及民主治村中的好做法,提高党组织发扬民主与依法办事的能力。

三是要强力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各地将从“理念、组织、载体、方法、机制”上切入,结合“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和创先争优活动,探索实践城乡党建一体化新模式,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统筹组织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党建工作体系;统筹人力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干部选任体系;统筹社会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努力实现城市和农村这两个领域的基层党建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坚持均衡发展的理念,着力解决城乡党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力争做到思想上一视同仁,权利上同等对待,保障上协调一致,努力使城乡党员拥有平等的权利、义务和发展机会。实现城乡党的基层组织统一建设、城乡党员统一动态管理、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统一建立、城乡党内关怀激励统一开展、城乡互动的党建工作统一进行,使之互相衔接、互促共建。要坚持和谐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城乡党建分离、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和“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各类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对基层和农村的各类投资通盘考虑,综合利用,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是强力推进基层党建区域化。各地将坚持统筹、整合、服务、开放、民主五个理念,以区域大党建的思路来推进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基层党建区域化格局,形成“多级联动、资源统筹,条块结合、凝聚合力,党员示范、全民参与”的良好创建局面,努力在全市形成条块联动、区域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目前全市已规划并推进了5个特色党建区域和5条特色示范带建设。这5个特色党建区域和5条特色示范带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各县(区、市)在全市的统筹安排下,以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增强党建工作有效性为主线,遵循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扎实推进全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工作,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统盘使用党建阵地,以实现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优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促进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实现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

五是强力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两年多的创建工作,给我们的最深体会是:创建工作只能高度重视,不能有任何忽视;只能大力加强,不能有丝毫削弱;只能强势推进,不能止步不前。全市各级党组织将深刻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持之以恒推进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找准新形势下创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结合点、着力点和关键点,不断在创建工作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要探索引入社会化的评价机制,建立健全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服务实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相应的考核奖励和惩诫制度;建立相对稳定的基层党建工作运转经费和民选村(居)干部报酬及正常增长经费保障机制,并按财政增收比例动态增长。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切实保障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下载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与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管理策略与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与创业管理

    创新与创业管理 开始时间 状态 完成于 耗时 分数 成绩 题目1 正确 获得10.00分中的10.00分 标记题目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16:27 完成 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17:09 42 分......

    创新与知识管理

    创新与知识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概念。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源泉,尤其是在高速变化的动态市场和高度竞争的行......

    管理与创新讲稿

    一、中国服装行业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1)拥有足够、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服装生产量大;(2)服装业竞争力居世界首位;(3)虚拟经营已经在部分企业盛行;(4)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民族文化为服......

    团队精神与管理创新

    团队精神与管理创新 王牌团队训练大师李广伟教授2006年2月22日在钟祥市作强化团队精神、建设性高,每个人的积极性能得到很好发挥,创造潜能得到有力挖掘。团队机制灵活,管理者授......

    变革与创新管理

    变革与创新管理 一、案例:三个和尚 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如今,这三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吃,三个和尚水多得吃不......

    班组管理与创新

    “班组建设大家谈”征文 班组管理与创新漆锦禹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班组生产现场......

    浅析我国钢铁企业的管理创新策略

    浅析我国钢铁企业的管理创新策略 摘 要: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也在于创新。管理创新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就我国钢铁企业的管理创新问......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与策略

    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与策略摘要:随着我国市场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深入我国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市场是开放的市场,开放意味着竞争。电力企业要想在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