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作-通往成功桥梁
合作-通往成功桥梁
主要内容: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做到诚信,坦诚相对,那你与他人的合作将会是愉快的。在共同的合作中你能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只有学会合作,手并肩,才能通往成功的桥梁。
教育目标:
1、学会与他人合作,做到诚信,坦诚相对;
2、明白只有学会合作,才能通往成功的桥梁。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有两位探险家历尽艰辛,在又饥又渴,面临死亡的威胁的时候,一位老人拿着一袋熟鱼和一根钓鱼竿对他们说:“你们继续往前走,就可以看见大海,我可以帮助你们,但你们只能从中选择一种物品去挽救自己的.生命。”同学们假如是你,你选择哪样?
(让学生议论。)
2、续说故事:
第一个探险家为了活命选择先吃熟鱼在找大海,但是他吃了鱼后找到大海时却因为没有工具去钓鱼而饿死了;第二个探险家为了生存,选择了鱼竿,但是他连走带爬远远第看到大海却没有力气去钓鱼,也饿死了。
1、从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交流。
3、小结:同学们,如果他们懂得合作,结果就会不一样。假如他们每人各选择了一种物品后,把那袋鱼在路上分着吃了,以保存体力,在找到大海后又互相帮助去钓鱼,那么他们就不会有生命危险了。可见,这两位探险家就是因为不懂得合作,使自己饿死了。
5、亮题:
合作——通往成功的桥梁
三、合作游戏。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2、评判评分。
四、深化主题。
1、小组讨论交流:
(1)从游戏中我们获得什么哪些启示?
(2)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通过合作获得成功的?
2、小组汇报共同分享。
五、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2、结束语。
3、活动在《同唱一首歌》中结束。
第二篇:渴望,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渴望,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大塘中学 八年级(2)班 邓浩文 指导老师:陈记有 渴望,是人生路上的明灯;渴望,是浩瀚大海中的船只;是通往成功的阶梯。我渴望成功!因为我曾失败过。
刹那间,我的思绪又回到了考试失利的那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雨,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物理老师则站在讲台上宣读着各个同学在期中考试的物理成绩: “刘明,93分。” “晓东,89分。” “小芳,95分。” “ⅩⅩ,78分。”
“78分”,顿时,我感觉眼前仿佛电闪雷鸣、狂风呼啸。“哈哈,班长ⅩⅩ,才78分,真是差劲!” “这样的成绩还当班长。” “哎,我比他还高分。” ……
听着同学们的刺耳的议论,我心如刀割。
我聋拉着脑袋,垂头丧气到讲台领回卷子看着打满红叉的物理卷子,那一个个红剪刀也仿佛在嘲笑我,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我自问:“我付出了努力,怎么成绩也得不到提高,怎么没有好的收获?看,人家刘明,整天上课漫不经心、作业也不按时完成,人家却考了个高分,难道我智力低下?还是他智力太高?还是学习方法不对劲。” 我的眼眶湿润了,泪水夺眶而出,我在心底里暗暗发誓:“不行,我下次一定要比他们高分!”
因为渴望成功,我发愤图强,深宵灯火是我的伴侣,我向书本知识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我想吃尽、消化课本的精华。
又到了物理测验的日子,一路上,我斩兵折将,一鼓作气冲过一道道难关。
测验结果出来了,老师宣读我得了100分满分的好成绩。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晓得这成绩来之不易,风儿为我欢呼,小鸟为我歌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话可真不赖,但我要感谢“渴望”,因为有了它,我知道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变得更成熟、更冷静了。
第三篇:通往成功的道路
通往成功的道路
-------读《梅里山鹰》有感
通住成功的道路会有千千万万条,但我认为最平坦、最宽阔的一条,便是勤奋、努力。对于勤奋、努力的人,无论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中有再多的弯路、再陡的阶梯,他们都终究会走向成功。
在遥远的尕玛尔草原,有一种鹰叫梅里山鹰,这种鹰的身上自然存在一种骨肉相残的不良基因,往往一只鹰巢里只能有一只雄鹰存在。有一只名叫金蔷薇的雌鹰,它同时产下了两只分别名叫金追和金蓝的两只雏雄鹰,根据自然规律,金追和金蓝常常为独霸食物而生死斗争。出于母爱,金蔷薇绞尽脑法、费尽心机,努力培养两只雏鹰的兄弟情,它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人类的山寨捉鸡,以确保两只雏鹰有足够的食物吃而不去争斗,它还通过及时的鼓励、恰当的奖励,用心培养两个儿子共同面对敌人的举动。它成功了,当两只雏鹰成长为两只顶天立地的雄鹰时,它们打破了自然规律,成为了一对精诚团结、携手互助的兄弟,一起肩并肩、翼叠翼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地间。
曾经有一位智者说过:努力,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努力,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阶梯。努力,会让你获得许多想也不敢想的东西。努力,犹如饥饿时的山珍海味,干渴时的琼浆玉液。努力,会使人一生受用不尽。
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向着我们的目标,努力奋斗吧!
五·(5)班
张千歌
第四篇:1.3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课程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理想信念有了明确的认识,相信大家也树立了自己的理想。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呢?著名的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曾经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湍急的河流是指我们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艰难困苦,而行动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实践。理想信念不仅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这一节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以及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个部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也可以说成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励志警句。例如孔子说“三军可多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的首领可以被劫走,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夺走的。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会发现,三国中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和严颜宁死不屈的事迹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关羽温酒斩华雄,于千军万马中夺取敌帅华雄的首级如囊中取物,这是三军可夺帅也。话说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俞涉和潘凤两员大将,非常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于是,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又放在桌上说:“等我杀了华雄再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连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此时,杯中的酒还是热的,这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严颜宁死不屈,面对诸葛亮和张飞,面不改色,大声高呼“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严颜最初是益州牧刘璋的巴郡太守,镇守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建安十七年(212年),刘璋慑于北方曹操的威胁,派遣法正去荆州(今湖北)迎刘备入益州(今四川),严颜认为这是“留虎自卫”的愚蠢举措。结果确如严颜所料,刘备进入益州后便还攻刘璋。这个时候,诸葛亮率张飞等溯江而上,攻破江州,生擒严颜。张飞斥严颜曰:“我大军至,为何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道:“是你们不守信义,侵夺我州。我州只有断头将军,而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喝令将严颜斩首。严颜面不改色,说道:“砍头就砍头,还发什么怒呢!”于是,张飞为其所动,便释放了严颜,并将其引为宾客。墨子曾经说过:“志不强者智不达”,指的是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通达。因此,我们应当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高远。
立志当高远。诸葛亮曾经说过“志当存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 关键时期。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远大的志向就像太阳一样,正因为它的博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远大的志向就像灯塔一样,正因为它的崇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古往今来,大量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众所周知,周恩来在中学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在立志方面,毛泽东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在年轻时给一位朋友写信是这样说的:真正的立志是要掌握真理,然后去实现真理,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客观规律,然后按客观规律去推动社会的前进。认清真理,坚持真理,去实现真理,这才叫真正的立志,叫做立大志。1910年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再三思索,要毛泽东去做生意(即经商),而他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在他的执意坚持下,最终还是走上了求学之路。毛泽东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写了一首《赠父诗》,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幅图。若干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 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 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 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向往和追求,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这则案例以准确的数字、确凿的事实告诉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是重要的”这个道理。远大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它可以不断地激发人的生命活力,使其永葆内在的青春。若没有远大目标,就不会有生活的信心,向上的动力,就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只能是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党和人民对大学生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每一个有远大抱负的青年学生,都应该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立志做大事。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年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其中的道理就是希望青年人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在今天,做大事就是要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平凡的工作,只要是与这一伟大事业相联系、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就值得我们去做,就是大事。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 2 理想,并不是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个人理想不能按个人主观愿望随意决定,从根本上讲,它是由社会决定的。个人理想的形成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待于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求和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如果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背离,即使在短的时间内可能有一定动力,但从长远观点看,它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另一番面,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包含并反映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又依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社会理想不是虚幻和空洞的。它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现实生活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牺牲,使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近年来,我国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到西部支教,为促进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位义务支教者马骅的案例。马骅,32岁,天津人,1996年复旦大学国政系毕业。2002年他辞去了“北大在线”经理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冰川下的明永村,在这里当不要一分钱报酬的乡村教师。两年的时间里,他平静地生活在这个只有50多户人家的村子,以一个“编外志愿者”的身份履行着教师、环保者、乡村建设实践者以及传统文化保护者的职责。6月20日,距离回到北京准备攻读博士课程只有一个月的这一天,他在澜沧江遇难……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之中,也就是说,每个人既有个人的理想,又同时肩负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不能脱离国家社会的现实,而是要把实现个人的理想与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在奋斗的实践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案例中,马骅宁愿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作为青年志愿者,不远万里从北京来到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明永村,甘守清贫,不要一分报酬,义务为藏族孩子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当地藏族群众依托旅游业致富,用青春的热血和无私的奉献,谱写出感人心魄的人生之歌。他用实际行动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的需要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的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的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2010年5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大学与该校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时,有学生蘸墨写下“仰望星空”的诗句来欢迎总理,而总理则挥毫相和,写下“脚踏实地”四个大字赠送给学子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温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但一个民族不关心脚下的事情,也是没有未来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就大业,既要“仰望星空”,有远大的理想,也不能不脚踏实地。“脚踏实地”,就是要求真务实,身体力行,扎扎实实地从奠基的实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就大学生而言,就是要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勇担大任的理想,并将此融入到当前的学习和将来的社会实践之中去,在校园和社会这两个大熔炉里,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实实在在地做实际工作,当实干家,而不要眼高手低,只尚空谈。当然,在新时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恰如温总理所指出的,“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国情”。国情是“星空”之下最坚实的土地,建立在国情之上的理想才不是幻想,仰望国情之上的星空才不是“虚空”。
二、认清实现理想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渴望早日实现理想,希望顺利实现理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实现理想设想得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人们在困难面前失去信心。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息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遭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充满着艰险与坎坷。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历史长河的奔腾,必然潜伏着难以预测的漩涡和逆流,必然会经历难以计数的迂回和曲折。就我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而言,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充满着艰辛。以奴隶社会代替封建社会为例,公元前21世纪,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禹是来自中原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在成为部落联盟的“共主”之后,尝试组建军队,南征三苗,修建城池,制定刑法,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禹建国以后把益(伯益)选定为王位的继承人,但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在与伯益争夺权位的斗争中获胜,而且杀死了伯益。而伯益本来是大禹按照禅让制选定的传位的对象,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从此,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这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所替代,应该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但是,一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会遭到部分反对。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部落的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坚决不出席钧台会。出于对王权的维护、社会的统一,夏启调动军队对有扈氏进行征伐,大战于甘,有扈氏战败,被灭族。这次征讨使新生的专制政权得到初步巩固,原始的民主推举制被强制取代。一种新制度的建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新政权的产生,也面临缺乏统治经验的问题。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权,即使是在起进步作用的上升阶段,也改变不了统治者剥削、掠夺和贪图享乐的本性,统治集团内部围绕权和利的争夺成为不可避免。因此,夏启死后,出现了五子争权斗争。太康即位后,政事不修,沉湎于酒色之中,有穷氏的首领羿乘机夺取了政权。直至后羿被他的大臣寒浞所杀,相之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积蓄力量,乘寒浞内部混乱之时,出兵打败了寒浞父子的力量,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出现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的事件。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的道路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70年。多少艰难的尝试,多少惨痛的失败,比如说巴黎公社的尝试【巴黎公社(法语: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3月2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 巴黎的政府】,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践不但没有被扼杀掉,相反,在长期艰辛探索中爆发出了更强大的生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勃然兴起。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现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巴共和国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然而,社会主义并未如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预言的那样,在20世纪末进入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的前景。由此可见,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远大理想的实现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人的一生,总会经历顺境和逆境等不同人生境遇,并感受着顺逆中的甘苦、福祸与荣辱。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所谓相互依存,是指顺境和逆境、厄运和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没有逆境。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此时成功,彼时失败。可见逆境和顺境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大家对我们幻灯片上的人物应该非常熟悉,那就是我们的断臂钢琴师——刘伟。刘伟是第一季《中国达人秀China’s Got Talent》总冠军。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冠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专业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外媒争相报道,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刘伟,一个花样少年,面对逆境,面对重大的打击,他没有屈服、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了,还能够乐观地面对人生,继续谱写自己新的生活篇章。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是美好的,实践是化理想为现实的唯一途径。肩负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应当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坚持“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品质。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困惑,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向。案例中镜头一的主角文学锋的主要问题就是他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的情况与理想的描绘有很大差距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这是我们课本中谈到的第一种认识偏向。而镜头二中小李的尴尬也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用现实否定自己的理想,即我们所说的第二种认识偏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认识偏向,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首先,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 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其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并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理想是圣洁伟大而令人神往的。然而,理想的实现并非都是坦途,追求理想需要有执著的信念。我国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这三种境界,正是一切有志者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必定经历的三部曲。其中第二种境界就是一种执著的境界。执著来自于信念。缺乏信念的人,往往容易对已经确立的理想发生动摇,或者缺乏使理想变为现实的信心和决心,因而无法转化为行动。即使是在某一时期转化为了行动,一旦遇到某种困难、挫折,便不能坚持下去,结果半途而废。所以,在人生实践中,仅有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再好的理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没有实际意义。理想的实现要靠实践,而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会经历曲折,也是艰苦的。历史上,凡有成就者,其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闪光的智慧、不朽的业绩,多是从艰苦奋斗得来的。居里夫人从小就立下了学好科学,造福人类的志向。后来,她和她丈夫在一间简陋的储藏室里做实验,忍受着经济的贫困和放射性元素的侵害,经历了数不清的千辛万苦,用了长达4年的时间,才从数吨沥青中炼出1克镭。马克思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在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3、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第五篇: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散文
理想是一个亘古恒新的话题,一个人的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人生过程,决定着他生活境界的高低。有无理想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对于风华正茂的我们理想是天空里的启明星,指引我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理想是大海里的轮船,乘载我们披风斩浪,抵达胜利的彼岸。远大的理想是我们的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就好比我们找到了前进方向的灯塔路标,听到了鼓舞人心的战鼓号角。远大的理想可以点燃我们的生命之光,激发我们的聪明才智,唤起我们的奋发精神。我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树立远大的理想是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前提,是沿着正确方向健康成长,发展完善的必要条件。李大钊曾经说过,青年啊,你们在开始行动之前应该定定方向,比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才能有达到目的地的那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到达的日子。
然而,在树立远大理想之前,必须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政治学上,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理想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但它又不等于现实。,而是现实的升华。理想并不是与现实脱离的,理想的可能性开源于现实,理想的动机也来源于现实。理想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美好的,可是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又有丑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这种差异必然引起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所以我们只有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才能树立正确的理想,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处理二者的关系。
仅仅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为理想而付诸行动。不管现实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必须相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是道路往往是曲折的,我们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并坚信前途是光明的。理想转化为现实是有条件的,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实践过程,需要我们全身心地开拓进取,还要有百折不挠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只有通过实践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理想。鲁讯先生曾经说过,梦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理想,我们可以把理想最小化,但要与现实短时间符合,这样以达到近期的目标,至于远大的目标,久了就自然达到了。只有这样,才能化理想为现实。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并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然后为理想而不断努力实践,最终才能化理想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