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诵读作文300字集合
国学诵读作文300字集合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诵读作文300字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诵读作文300字 篇1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引领我们成长,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学诵读比赛。
比赛那天同学们早早地来到学校,穿着干净的校服,按照指定的位置坐好,一切准备就绪,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小主持人闪亮登场。伴随着一首首优美的古典乐曲,参加诵读的班级按顺序上台表演。三年级同学稚嫩的童音和优美的舞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年级同学的《七律·长征》和《沁园春雪》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畏限险、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看到别的班级表演得那么出色,我开始紧张起来。终于轮到我们班上场了,我们按要求走上舞台,站好队形,个个精神抖擞。音乐响起我们开始诵读《长歌行》,赛前的紧张,顿时消失了,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沉浸在古诗文的意境之中。无论是领颂还是齐诵,同学们都配合很默契。
比赛结束了,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学们举着班旗拍照留念。这场别开生面的诵读比赛让我受益无穷,终生难忘。
国学诵读作文300字 篇2周三的读书节经典诵读比赛,我、李葳、佳琪、小未,从周一开始想动作,经过一番改动,在周二开始紧张地排练,并期待着比赛……
周三,虽有小雨作伴,经典诵读比赛还是在第三节课时成功举行。也怪,没上台前我还万分紧张,可一上台,那些紧张、害怕都一下子泡沫般地消失了。
随着二班的`表演结束,我们缓缓上场。佳琪、小未两位女生上前一步,开始了我们的表演。不知为何,心中突然平静了许许多多,注视着台下的观众。“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她们后退一步。我与李葳梯形上前。“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伴随着我们优雅的动作,后面的两位女生也一并上前,与我们排成直线,齐读“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行端表正。”最后,我们用一个抱拳和一个挥手,结束了表演。然后坐下观赏其他班的表演。并在最后,四年段六个班合为一个大集体。不知为何,这次,我竟有了一种奇特的、说不出的感觉。或是自豪,也或是开心,与上台时的平静完全相反。
那朗朗上口的千字古文,在我退场之时,在几天之后,依旧映在了我的心上。这会是一个有趣的回忆。
国学诵读作文300字 篇3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营造经典文化的学习氛围,我校响应新密市教体局的号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并于10月14日、本周五下午接受了教体局领导的验收。
此次古诗文诵读活动共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是我们全校师生共同诵读古诗《竹石》和《梅花》,我们雄壮豪迈的声音感染了所有人,赢得了领导的阵阵掌声。
第二篇章是由各个年级分别表演。首先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朗诵《三字经》,他们童稚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悦耳,并且个个摇头晃脑,就好像古代的学堂一样。这时我们中高年级的同学也没闲着:中年级负责打拍子,高年级则负责变成“20xx”的队形。然后该中年级表演了:三年级朗诵了《弟子规》,四年级则朗诵了《千字文》。接着该高年级的同学背诵《论语》了,我们意气风发,气势磅礴。
第三篇章是由全体老师慷慨激昂的诵读我们学校自编自导的诗篇《我骄傲,我是二中专人》,随着老师的诵读,我们学生则配合着组成了新的队形----“二中专”字形。我们师生配合默契,赢得的大家的掌声。
诵读经典,可以擦亮眼睛,可以启迪智慧。让我们诵读经典,传承国学吧!让经典国学在我们二中专校园永远绽放。
国学诵读作文300字 篇4对于经典,我起初并不了解,后来在信息孙老师的指导下,我才对经典有了一些认识。我现在正在读《论语》。《论语》是我踏入经典世界的第一步,说实话,我对经典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并不觉得读经典有多么的好。
不过,孙老师每逢信息课就向我们推荐。我想:孙老师这么积极,也许经典真的对我们帮助。接着,在孙老师的要求下,我们班很多人都买了《论语》。在经典的世界探索起来。我记得以前孙老师对我们说:“我女儿也读经典,如果我要害了你们,那我也已经把我的孩子给害了。”我知道孙老师的女儿俞典典读经典读得很棒,要是我也能这么厉害就好了!我要努力了!俗话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反正也没什么坏处,多读点书也好啊!我觉得经典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华。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在读中国的经典,我们这些实在的中国人怎么能不如外国人呢?所以说,我们就要更了解经典,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要让自己更深地体会经典。
国学诵读作文300字 篇5今天,是大家千等万等才到了的一天,大家千辛万苦练节目也是为了这一天。因为,今天下午两点,经典诵读比赛就要开始了,所以大家非常高兴,都穿上了整洁、干净的校服。不幸的是,校服太瘦了,所以一蹲下,就破了。后来,爸爸过来了,裤子换了下来,就去练习了。吃完午饭,我回来了,当时,老师还没来,教导处的钥匙被借走了,后来,终于找到钥匙了,开了门,我们就读起了经典的书,过了一会,老师、同学们都来了,就开始化妆了,化完了妆,我们就来到了大礼堂,比赛开始了,一、二、三年级开始了激烈的比拼,我们是倒数第三个上台的,所以我们可以坐在台下看台上的表演,我看着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曲,我非常紧张,到我们了,我们表演完。过了不久,比赛结束了。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赢并不代表一切,只要快乐,输了也是值得的。
第二篇:诵国学经典
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1381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国学经典、创书香校园》。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经典能修正品行、健全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上周我们嵩县中专以“圣贤教育,改变命运”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已经启动。本次主题活动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核心,以诵读《弟子规》为载体,引导学生修身、立人、明礼、诚信、厚仁、笃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弟子规》是天下第一规,是人生德性与智慧的启明星,其从“首孝悌”开始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友爱他人,如何读书,如何选择朋友等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及道德行为规范,对于我们这代学生及家庭是最合适宜的“营养品”,所以我们倡导从诵读《弟子规》开始,以读促行、以行促思、以思促化。同学们,我们现在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是奠定我们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人格的基础,成为我们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把《弟子规》融入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之中,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融入实践活动之中、融入养成教育之中,并在校园“生根开花”。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做文明学生,养成文雅、知礼、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管住自己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更加文明美好的嵩县中专。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
夕阳乡小学
开展“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实施方案
中心校、基层各小学: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积极推进我乡语言文字达标评估工作,依据淳教发【2011】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现将此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为主题,把“中华诵、国学经 典诵读”系列活动作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感、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广大学生从小接受中华经典美文熏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
三、诵读内容
为了组织好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根据国家语委及省市教育部门 关于诵读活动有关要求,诵读活动统一使用教育部、国家语委、中 央文明办编写的《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读本,望各校组织好学生,认真学习。
四、活动安排
1、保证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诵读时间。①早读:班干部诵读或看书吟诵。②语文课前3分钟。语文老师负责,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见缝插针,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③课后班主任或家长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 “诵读比赛”、“诗文书画比赛”、“古诗文诵读先进班”评比等活动。
2、各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媒介,让中 华经典美文进校园、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书香”文化氛围。
3、结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4、各校开展“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道德实践活动。
5、举办“读书节”、“读书周”系列读书活动。
6、充分利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及纪念日,组织开展与节日有关的经典诵读、征文、演讲等各种比赛。
7、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 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五、活动要求
1、开展“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歌颂伟大祖国悠久 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推动我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有效措施,也是每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重点活动。各校要充分认识此项活动的意义,大力宣传,全体动员,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各校要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人员,落实责任,为诵读活动 提供最基本的财力和物力保障,确保诵读活动顺利进行。
3、各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抓好过程,注重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动员家长积极参与,使活动不断深入开展。要加大活动实施力度,促进这项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避免形式主义。要在全面开展活动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开展大型诵读活动,认真总结,树立典型。
4、各校务于3月15日将活动实施方案上报乡校办公室。
夕阳乡小学 2011年3月8日
第四篇:国学经诵后读后感
《感动中国》2015人物颁奖盛典2016年2月14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颁奖盛典仍由白岩松和已经退休的敬一丹共同主持。
【吴锦泉 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 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
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张宝艳 秦艳友 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郎平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
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
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屠呦呦 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
【阎肃 弦歌感人肠】
【颁奖词】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人物事迹】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1950年,20岁的阎肃来到西南青年文工团,并于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
军,正式成为一名文艺兵。自那时起,阎肃就常常跑基层,慰问广大官兵,把官兵们的生活点滴作为自己的创作素材,很多作品都是在连队的马扎上完成的。
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来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反铐双手,戴上脚镣,并坐上老虎凳来真实感受当年共产党员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2016年2月12日与世长辞,阎肃的夫人说,昏迷期间,阎肃只有听到自己写的歌时才有反应,甚至会流泪。在阎肃心中,他的作品里饱含着的对兵、对民的深情,正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即使昏迷,也依旧共鸣不绝。他永远是一个兵,一个人民的优秀子弟兵。
【徐立平大国多良材】
【颁奖词】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象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人物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莫振高 化作光明烛】
【颁奖词】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却熠熠闪亮。
【人物事迹】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官东 天下英雄气】
【颁奖词】来不及思量,就一跃而入,冰冷、漆黑、缺氧,那是长江之下最牵动人心的地方,别紧张,有我在,轻声的安抚,稳住倾覆的船舱,摘下生命软管,那肩膀上剩下的只有担当,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人物事迹】
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翻沉。官东主动请缨加入海军工程大学抢险救援分队。6月2日抵达救援现场后,他第一个跳入水中,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首先在船舱内发现朱红美老人,他一边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具,最终成功将其救出,这是第一位被成功救出的生还者。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找到了船员陈书涵。面对体力严重透支,陷入绝望的陈书涵,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陈书涵,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仅靠轻潜装具支撑。撤退时,他身上的信号绳被缠住,危急之下,官东割断信号绳,与水面彻底失联。
官东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怎料,一个暗流瞬间将他卷入深水区,而此时,装具里的氧气即将耗尽,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刚出水的官东双眼通红、鼻孔流血。面对大家的赞许,这个帅气的90后小伙儿,没有多言。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
【买买提江·吾买尔 盛德表一乡】
【颁奖词】一碗茶水端的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
【人物事迹】
买买提江·吾买尔是新疆伊犁地区布力开村村支部书记,维吾尔族。3岁时,吾买尔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是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
家的百家饭长大的,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都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工作宗旨,全力带领村民奔小康。
在布力开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从没有红过脸,更没有出现过民族歧视。吾买尔说,只有民族团结经济才能发展。如今,布力开村已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截止到2015年底,布力开村1120户村民全都盖起了有网有电话的新房,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上了小汽车。在民族团结的大道上,布力开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团结带来的生产力。
【王宽 君子抱仁义】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榜样。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特别致敬:抗战老兵和爱国侨胞】
【人物事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9.3”阅兵式上,赢得最多掌声和最高敬意。他们是历史,也是现在。他们中既有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也有抗战老兵的后代,还有海外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当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乘车方队经过天安门城楼时,苍苍白发,熠熠勋章,这群耄耋老人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70多年前,他们是走上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之路的勇士,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对国家和民族怀抱拳拳之心。
和抗战老兵群体一样,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年代,海外华侨华人或是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或是捐款捐物支持抗战,或是直接回国参军,爱国侨胞们众志成城,筑起一条坚不可摧的血脉长城。
积淀在他们身上的赤子情怀和文化血脉,将助推整个中华民族走向共圆“中国梦”的未来。在这里,我们向抗战老兵、爱国侨胞两个群体特别致敬,不仅是为了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更重要的是,传承他们为民族尽忠义的担当。
深思 | 总理送来“职称大礼”,给1270万教师吃了颗宽心丸
点师成金 2016-01-21 12:39
去年教师节,让中国1270万教师颇感欣慰并看到些许希望的是李克强总理送来的“大礼包”: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分设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李总理说,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次“纠偏”,改变中小学教师“低人一等”的现状,但仔细回味其中的意蕴,却可以预见这一举措正在释放出一个更为强大的信号:中小学教师的角色正在从以往的“知识劳动者”走向“专业创造者”,如何给“专业创造”赋值,正成为一道必须去逾越的时代命题。挑战难度1:观念
将分设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而且中小学教师也可以凭正高级教授,这的确是让中小学教师欣慰的利好,它体现了国家真正开始尊重每一位教师,而不是因其所在的学段差别而不同。但更深层次去思考这一政策,就会发现,这将撬动一场深刻的观念变革。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职称为什么会“分设”?原因在于,虽然中小学教师是知识分子,但他们仅仅是一名“知识劳动者”,更有甚者认为他们只不过是“知识搬运工”。正因为他们“搬运”的知识比较浅、比较少,所以他们评定的等级才因其学段不同而有差别;正因为小学“搬运”的知识更浅、更少,所以小学的职称等级理应“低人一等”。
同时,社会认为,“知识劳动者”自己不创造能够体现价值的“产品”,他们只是用自己的经验去“输送”知识,其结果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经验丰富的、技术手段高明些的教师,其学生就能更多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学生“输出”的成绩就好;经验缺少的、能力有限的教师,其学生就“输出”了不尽如人意的差表现和差成绩。在一个“教师输入知识-学生输出成绩”的批量生产时代,当然输入的知识含金量越高,输出的学生成绩表现越接近于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标准,其地位自然就高,因此,中小学教师就长期沦为理论上重要,现实中轻视的一族了。
然而,今天“统一”的政策信号却告诉我们,高层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中小学教师不再是“知识劳动者”,而是应成为真正受社会尊重的“专业创造者”。中小学教师每天在做的不是“知识耕种”,而是“人的培育”;他们不再是一个个冷冰冰分数的生产者,而是一个个活生生“人”的创造者。当每一个完全不同的孩子与他们相遇相处,他们的工作不再是把孩子们放到流水线上进行标准化、统一化的加工制造,而是完全顺应“每一个”的天性,把他们培养成完全不同但同样健康有个性的人。
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才会把教师尊为“专业创造者”。教育是一个“让你成为你”的过程,这不仅需要学科知识、个人经验,更重要的是融合了知识、经验,借助于工具、技术,渗透着情感、意义,从而针对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这就是立足于育人的“专业创造”。从这个角度看,每一个学段的“专业创造”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小学的需求识别、兴趣引导、天性呵护;初中的潜能激发、优势识别、自我唤醒;高中的志趣领航、自我发现、责任担纲等等都需要教师超越学科知识本身的“专业创造”。如何为“专业创造者”确立相应地价值?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一时还很难真正做到。那么,当金钱、物质尚无法与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创造付出相等值时,从适当地改变地位、获得一定的尊重感入手,的确是一个明智之举。长期被定义为“无私奉献、蜡炬成灰”的中国教师,在这个纷繁复杂、“内外交困”的社会中,有一点点“走心”的尊重感体验,有时候已经很满足了。
但,再往前走,无论教育内部还是社会外部都需要站在教师是一个“专业创造者”的高度去转变观念,赢得真正意义上的尊重。挑战难度2:赋值
比“统一职称”这一干货更值得深思的是李克强总理的那句话“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这绝对不是在教师节之际的说的“官话”,也不是仅仅为了说明教师重要性,而是由一种深深的危机感所引发的内心呼唤。笔者认为其潜台词就是,“学校处于危机之中”!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曾经有一种论调说,互联网来了,学校有可能会不复存在。之后马上就有许多专家群起而攻之,旁征博引地指出,学校绝对不会消失。于是,大家开始放下心来。
是,笔者也认为,学校不会消失。但,它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改变了形态,实现“云端与地面”的O2O连接;另一种就是名存实亡。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其决定作用的关键人物就是“教师”。
正如第一部分所指出的那样,当我们刚刚意识到教师不是“知识劳动者”,而是有其自身价值的“专业创造者”,当我们还来不及给“专业创造者”劳动成果进行合理赋值的时候,互联网来了!它正以一种凶猛暗涌的方式向我们袭来,可我们的学校、教育部门却还没有拉响“红色警报”,甚至于木知木觉。
我们只看见媒体人、公务员纷纷辞职的消息,很简单,这些人需要通过“炒作辞职”来给自己的“下一站”很好地造势铺路,引发社会共情。但我们根本看不见,近年来全国大批量的优秀教师纷纷辞职,他们辞职的原因,表面看是工资待遇的差强人意,但实质上是一群有自我意识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创造”没有获得相应地赋值而选择的觉醒之路。他们去了哪里?最时髦的“互联网+教育”行业。有的通过加盟教育类APP让自身实现增值,有的则通过创立微信公众号实现个体创业。比如,一款叫做“跟谁学”的APP在短短半年间发展迅猛,各学段、各学科、各类别的教师应有尽有,实现了供需双方的直接“交易”,省去了学校这一“中间环节”。
我认识的一位网名为章鱼的小学语文教师,8年教龄,她在“跟谁学”的平台上工作半年,开设了18门可供选择的课程,惠及451名学生,完成了1731课时,获得100%的好评,始终在最受欢迎的教师前列。这些教师不再是笼统的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而是可以分解自己的优势与擅长,晒出你的技能、提取学科教学中的最擅长部分、精准洞悉学习者需求、在相互磨合中创造和发展课程。
类似“跟谁学”的APP迅猛诞生,在市场上优胜劣汰,决定其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就是精良的师资队伍,得好教师者得天下,于是优秀教师们的专业创造在不断赋值中被持续激发。
我还认识一位中学教师,原本在上海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任职,是一位受学生无比爱戴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他工作的近10年中,创立的微博仅仅讲的是班级那点事就收获了50万粉丝,他的语文功底和人品都获得了上级领导部门、同事、学生的一致好评,甚至有机会作为上海智力输出的一部分奔赴南洋从教,但他却因家庭生活拮据和家人需要照料等现实原因而放弃了很多机会。回望学校生活,往往诸多无奈,一个投入百倍精力于每一个学生,一个不断在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师,他所获得的收入是与一个平庸的教师一样的,甚至于在论资排辈的情况下,还不如那些资深平庸教师。互联网开创了教育的新时代,嗅觉灵敏的他很快感知到自己可以在这一伟大的时代改变自身的生存现实。于是,他辞了职,自主创立了微信公众号品牌《成为学习者》并开始运营。做的是自己热爱的事业,又可以自主安排规划时间和进度,还能通过自己的专业创造获得不菲的收入和社会的尊重,精神上的尊严感和物质上的富足感让他深感自己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更重要的是这让他深感自己是一个“真正有独立意识”的人的意义。
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综合起来看,这一轮凶猛而来的在线教师与以往的社会培训机构或者课余补课教师有着本质区别:
极具以个性和学养为基础的个人魅力; 实现学科育人,并非传递知识应付考试; 个体创造与需求识别相伴随;
不再论资排辈,而是支持创立个人品牌。
于是,你会发现,“独立教师”这个全新的名词正如雨后春笋版地冒了出来。“独立教师”,顾名思义,“我不属于任何单位,我就是我”。其内涵在于,“独立教师”提供的是完全个人化的专业创造,而获得的将是自身的不断增值,包括收入、声望、学养水平、经验值、创新力。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无论你是拒绝还是笑纳,未来就这样“任性”地来了。事实上,也只有一个个在思想上真正独立起来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个个拥有思想和情怀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去体会与反思总理说的“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这句话,或许我们才会有更多的紧迫感。挑战难度3:转型
说了第一部分的利好趋势,谈了第二部分的暗涌澎湃,我们再回到当下的学校吧?我们必须去思考今天的学校究竟还能给教师什么? 先来看大部分学校的现状,学校靠什么“栓住”老师?收入——低,不足以拴住;地位——分层级或论资辈,也不足以拴住;境界——太虚、差异太大,更足以拴住;情感——太个人化、不持久,还是不足以拴住。那么,目前学校的唯一剩下的“诱饵”就是编制了——要知道进一个编制有多不容易嘛,有了编制则意味着旱涝保收,到老有个终生保障。那么在这样一个仅存的“诱饵”下,教师凭着“选择教师就选择了崇高”的入职承诺,又需要付出什么呢?除了教书育人以外,更多的是评聘的无奈、分数的高压、变革的紧迫、应付评比检查的无休无止、科研论文的必须等等,而即便无怨无悔地投入其中,换来的依然是社会的不理解、上级的不满意、同行的不认同。
让笔者最最不能理解的是,没有一个行业的节日会是在“严禁”中度过的。比如护士节,再怎么对医患关系不满,到这个节日,人们依然尊重白衣天使;还有劳动节、记者节……主基调都是“赞美”。只有教师节,一边在搞着并不太接地气的庆典,一边却在以不断重申“严禁”来开“批斗大会”,尤以今年教师节为甚。揭开“严禁”的面纱,不难发现是一种强弩之末下地无计可施,是一种极其不自信和不相信的表现,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亮出“严禁”这个必杀技。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吧,这能不让教师心寒吗?
于是很多教师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呼唤:“就为了一个编制,我容易吗?”就像近来非常热的一条微信所言:“对不起,我只是个老师”,文中反复写下“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只是个老师。我要吃饭,我要休息,我有自己的爱好。我希望能够心安理得的、像别的行业的人一样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希望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于是,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开始重新选择自己信仰的教育之路,开始放弃那条拴住自己的束缚——编制,走向“独立”。面对这些现状,学校或许也非常叫屈,“我没有办学自主权啊”“有些政策红线使得我们无法为教师发放更多的福利”“教师专业创造无法标准化衡量和区分呀”“我们已经开动了很多脑筋啊,打情感牌、打创意牌”。笔者认为,当一个事物处于内外交困的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型”,让结构决定性质。说实话,在所有行业中,因为长期文化的影响,教师是最不“物质”的职业,但也是最崇尚“精神”的职业。学校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本原和基本信仰,去创造属于教师的精神价值空间。如果我们对教育本原的认识足够坚定的话,就会视每一位教师为弥足珍贵的学校财富;
就会想方设法地改变学校的组织结构,通过以扁平化的方式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CEO;
就会创造各种空间和各种可能性,让每一个教师更加直接地面对学生和学习者的需求;
就会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支持教师的个人品牌的孕育与壮大; 就会让每一个教师身处校园之中放眼世界之大,体会这一份专业创造的魅力所在。
事实上,如果我们的传统学校不做这样的改变,那么未来或者说已经有一些新形态的学校正在从边缘进入试图通过“破坏性创新”来取代传统学校的地位。比如北京云校,百度公司最顶级架构师林仕鼎毅然辞去年薪百万的收入,投身未来学校的创业,目前比传统学校功能强大N倍的云校呼之欲出。当然,还有那些没有围墙的学校、那些按需而设的学校、那些更富弹性和选择性的学校、那些根本不需要编制但拥有强大赋值能力的学校等都已初露端倪。尾声思考
未来的学校,可以没有围墙、可以没有课桌,但绝对不会没有教师,而教师的角色、功能、形态都将被重新定义,其实质就是从“知识劳动者”走向“专业创造者”。
得教师者得天下,教师节的热闹过后,让我们静静回味一下总理推出的新政和他那句意蕴深长的话吧:“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
点师成金 专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这里汇集众多教学、教研、师训大咖,提供接地气的经验分享和系统性的课程实战。中小学老师都喜欢关注的微信,我们等着您哦!搜索微信公众号:点师成金,dscjedu(长按复制)
国学经诵后读后感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德无知……听到每当我这几句话时,我就会想起我们政治并兼国学老师讲的话“我们不能把中国的经典丢掉,我们中国现在太俗,连最低级的信都做不到更别说道和德。
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水的那一堂课,因为那一节课我最感兴趣,讲的是水的结晶,说如果水听到不好的话时,水的结晶是丑陋的,如果听到好的话,那水的结晶就是美丽的.还在草莓上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草莓上帖上好听的话,过上几天那草莓就会变的十分好,不会坏。而在另一个草莓上说傻瓜,过上几天这个草莓就会真像个傻瓜一的坏掉不会好。说了这两中情况你一定会说中等的情况。不错,如果在一个草莓上帖个空白的纸条,它就会成为一个半好半不好的样子。
在那天晚上我一回家就立刻变了一个人,不在像以前那样不守规矩,还在和水前对水说谢谢你,过然,喝完我感到身心舒服,像是脱胎换骨了一样,看开学国学真有宜,我被选来听国学课真是我的荣幸。我要得好好珍惜现在学国学的时间,要不以后都无法学习国学了。
国学据我了解在中国学的人并不多,而在外国却有很多人学习,这中国现在必须要把这国学传下去,不要让它在我们这一代失传,要不我们可对不起我们的老祖宗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国学传下去不能让他断掉,要不我们会愧对于老子和孔子。
上完国学课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国学有了复兴国学的意识,不会再无知国学,让孔子和老子的精神发扬光大不再让我们的大中文化堕落它重振旗鼓,不让老子和孔子的精神在中国消失。
第五篇:诵国学 明礼仪 演讲稿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鞠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诵读国学经典,“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鞭策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世世代代仁人志士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它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血脉、是浸润华夏儿女心灵的智慧食粮。国学让我们在继承中感悟,在创新中升华。它的体现可以很小很小,小到一举手,一投足,一抹鼓励的微笑,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歉意的眼神,以无微不至的方式在不经意间感动着你我,也感动着这个繁花似锦的世界。以自动自觉的习惯搭起世间联系的纽带,筑起一道道文明亮丽的风景线。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毛笔书法练习的活动。从活动中同学们的文明礼仪足以体现:同学们正认认真真地练习着毛笔字。突然,只听见小亮惊叫一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原来,他不小心把毛笔的笔尖碰到了他前桌小李的新校服上。霎时,小李脸胀得通红。似乎一场世界大战就要暴发了。此时,只听小亮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小李听后,脸上由阴转晴,轻声说:“没关系,以后注意点就行。”就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让一场同学之间的矛盾化为无形了,这就是文明礼仪的魅力。
诵国学,明礼仪,现在国家重视对学生国学经典的教育,实则也是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我校就是通过诵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来对我们进行品德教育。学习弟子规,令我受益匪浅,许多含义深刻的道理是课堂里学不到的。“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让我们懂得了如何尊敬父母,孝敬父母;“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让我们明白了着装要得体大方,“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让我学会了自立与坚强。
国学经典,您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结晶,是曾经鲜活生命迸发出来的智慧之光。我在诵读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领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美德。我们要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作为精神引领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华文明之花盛开得更加鲜艳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