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教育”概念到教育学的追问与反思
从“教育”概念到教育学的追问与反思
摘要:对“教育”概念的探寻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教育问题关联着几乎每个人的成长发展,如何认识教育和践行教育,成为很多人不可避免的问题。“教育”作为一个概念所涵盖的内容是相对简单的,而作为一项全民族的事业则充满了可变性和多样性。本文从生活中的教育概念到教学中的教育概念,再到教育研究中的教育概念,逐层认识教育的实质,进而反思我们的教育认知和教育行为,反思教育学研究的问题,促进教育概念的更新和教育价值的发掘。
关键词:“教育”概念;教育学;追问;反思
1“教育”概念的追问
教育是浸泡在时间里发展的,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推动着人对自身教育观念的革新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以及对我们所采取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到底我们心目中的教育是什么?我们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这是形成我们对教育基本认识的前提条件。传统的认识里,我们一般会把教育仅仅认为是学校教育,教育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教育出现了问题,就应该从学校找寻原因和解决的对策,这只能说是一种狭义上的理解,或者甚至认为教育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践理论,“早期的教育学是为指导教育者的教育实践而建立起来的,它主要包含两种成分:从实践哲学和历史学角度对教育目的进行分析的理论知识;探讨教学艺术以帮助教师从事实际工作的实践知识。”[1]在传统的狭义认识里,教育或许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阶段性的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我们的认识也不会局限于先前的狭义认识。因为教育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不再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别人的事情。任何认识只能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刷新,对原有认识的发展,教育同样是这样。教育问题的出现,人们开始思考自身,思考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同样社会的发展出现问题,人们同样会反过来思考教育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发展是必然的了。其中,在人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都一直在思考教育如何在我们认识中给其自身一个恰当的角色,在当今学科如此细化和交叉分支学科的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学是否面临着改革。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传递着人们的生存技能和社会经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被一种生活、生产经验的传递活动所代替着,或者在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尤其是在学校产生之后,教育就被一种单纯的教学活动所代替着,这时的教育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模糊的,但一些教育思想却散见于一些长者、教师或学者的语录和文献资料的中,可能称不上教育理论,但为以后人们对教育的研究起到了借鉴和启迪的作用。在近代,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和经济的极大发展,促使着人们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因为在此之前人们一直生活在崇拜自然的观念里,认识的解放,推动着人们对自然的探求,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对自然改造和利用的目的,进而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在此过程中,知识是我们掌握自然密码的关键,它推动着我们揭开未知,而知识的掌握是离不开教育的,进而把教育推向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急先锋的位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带给了教育极大的社会压力,人作为一个个鲜活的发展因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在社会这个大的机体上。
2由“教育”概念引发的教育学反思
我们此时,需要反思一下,教育学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发挥作用,教育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支,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把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来认识了,既然教育学可以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我们就有必要证实这种教育科学理论可以科学地解决教育的相关问题。但问题在于,教育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不具有任何归属倾向,但形成了理论就应该需要讨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才应该是科学的。自从赫尔巴特给“教学”作出“教育性”的规定以后,便逐渐形成涵盖教育与教学的“教育”概念。[2]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派在19世纪末受到了来自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理论派的挑战,我们可以先不去讨论这种分歧的具体内容,单从事实来看,传统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来自欧美各国的推崇,但在19世纪末这种理论之所以能够引起一部分人的质疑,就说明这种教育思维和观念存在着缺陷,并且在具体实施教育活动中出现了问题,不能够适应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这时已有的教育理论就不能够解决这种教育问题,或者给这种问题的解决提供好的思想引领。这里不是为了反对传统的教育理论而去提倡现代教育理论,而是希望在这二者的比较中来分析教育理论怎样才可以在解决教育问题中发挥其科学性的作用。分析教育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就应从分析科学教育开始,因为科学地教育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教育理论,进而有可能成为教育科学理论。科学教育就是要求审视我们的教育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是否是科学的,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否是科学的,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是否是科学的,在教育的逐个环节进行考证和把关,把教育的科学性贯穿到每个细节中去。既然教育理论可以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其实际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科学理论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可以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进行思想和行动指导,避免进入误区。但很多人也在质疑,那既定的教育科学理论能否对新的或潜在的教育问题进行及时地预防和解决呢?答案可能在很多人眼里是否定的,因为教育理论只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的,对教育实践的作用不是绝对的,需要我们辩证地来理解教育科学理论,但可以肯定,教育理论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得到不断完善。
教育学是一门学科,在现在众多高等师范或综合院校里是师范生的必修课程,是师范生在走向教师岗位之前的基础课程,或许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教师岗前的职业技能的素质培训课程。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越来越多,教育学的存亡问题,就被人们提了出来,认为教育学作为一种学科的价值已经消失。这样的看法完全忽略了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存在的真实价值,其统领性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取代的,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理论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理论,是各个分支学科的存在的基础。教育学研究者如果缺乏教育基本认识,缺乏基础的学科背景知识,完全进入一个分支的领域或方向是不可能的,这样也很容易陷入理解的困惑。
参考文献
[1]黄向阳.教育知识学科称谓的演变:从“教学论”到“教理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4).[2]陈桂生.略论“教育”概念演变的轨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xx(1).作者简介
李圆(1990-),男,河南商丘人,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篇:从概念到实践,PPP加速
从概念到实践,PPP加速
2015年4月28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这一短语,如今已从“冷门”变为“热词”。不仅国家接连出台多个力推PPP模式的文件,从中央到地方亦不断推出一揽子PPP示范项目。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还在APEC财长会议、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等多个国际会议场合强调,应积极通过PPP方式吸引资金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大力倡导PPP模式。
推广使用PPP模式,不仅是一次微观层面的“操作方式升级”,更是一次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重要举措分工方案,财政部是落实“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改革举措的第一责任部门。一年多的时间里,PPP从概念迅速走向实践,财政部在这一进程中的“火车头”作用尽显。
系统推动PPP工作
2013年年底,一年一度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如期召开,那一次的会议上,一项对财政系统而言基本可谓全新的工作——PPP,被正式提出。当时,许多人还不能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这一概念准确地说出来。为了让与会者加深认识和理解,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期间别开生面地套开了一个关于PPP的研讨会,楼继伟亲自讲课并进行动员。这次会议,为今后PPP工作政策的顶层设计培育了思想的种子。让我们记住,2013年12月29日。
翌年春天。财政部开始在全国财政系统推动PPP工作。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说的是建政一定要有体制,施政一定要有程序。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说:“完备的制度是管全面、管长远的根本所在。PPP是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吸引社会资本的关键之一是建立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降低政策风险。”由财政部金融司、经建司、预算司、综合司、条法司、国库司为成员单位的财政部PPP工作小组,于当年5月正式成立,上述司局相关负责人担任成员,王保安任工作组组长。PPP工作机制由此建立。而几乎与工作小组成立同时,一套明确的工作目标公之于众——组建一个机制、设立一个机构、出台一个文件,组织一批试点。“消除障碍,明确规则”,构建适宜PPP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在工作小组分工协作下,一系列顶层制度设计以及相关工作由此展开:
2014年9月,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出台。这不仅是推动PPP工作的号角,也是开展PPP工作的指南。
10月,APEC(亚太经合组织)财长会议专门讨论如何通过PPP模式等融资方式吸引长期融资、撬动民间资本,并发布了《APEC区域基础设施PPP项目实施路线图》,欢迎在中国财政部设立PPP中心作为示范中心,促进PPP项目开发和政府机构建设。
APEC财长会议还宣布将中国财政部下属亚太财经中心升级为亚太财经学院,主要用于培训APEC国家相关青年财政官员,其中必定将包括PPP能力建设。与此同时,一系列由财政部主办的对各级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培训相继开展。
力促PPP项目落地
“化解风险、抓出样本”,尽快形成PPP可复制可推广范例。12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公布了天津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网络等30个PPP示范项目,其中新建项目有8个,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22个,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这些项目不仅可以为PPP制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还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存量项目的改造和运营的方式,为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探路。PPP示范项目实施是推广运用规范PPP模式的重要抓手,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形成一套有效促进PPP规范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随即出台,此举必将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开展工作夯实基础。其中明确了PPP项目操作流程,包括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和移交等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三到四个步骤,如项目识别包括发起、筛选、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四个步骤。物有所值(ValueforMoney,VFM),是实施PPP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从国际经验看,大多采用物有所值评价方法。因此,操作指南中明确在PPP项目的选择上,要进行充分的项目评估,比较PPP模式和传统政府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劣,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月31日,财政部制定发布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在政府采购现行法律框架下,做出创新和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对具体工作进行指引和规范,以确保采购工作顺畅、高效开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严格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是推广运用PPP模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该由政府管的,要切实管住管好,该由企业做的,要放手交给企业。政府要做好PPP整体规划,明确适用于PPP的项目类型,并对相关项目进行梳理分类。在PPP项目的建设运营过程中,要坚持市场运作,确保项目质量,降低项目成本。
紧接着,《PPP项目合同指南(试行)》和《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联袂出台,“按合同办事”成为贯穿PPP项目运作全程的行为准则。这是鉴于PPP相关的采购活动在采购需求、采购方式、合同管理、履约验收、绩效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特殊性。一系列政策的问世,为推动PPP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在财政部举办的PPP培训班上,王保安曾引用这段话来说明一个问题,即有了好的部署、好的制度环境,还需要有强有力的落实。在中央层面成立专门的机构,是一些先行国家的普遍做法,因为PPP涉及不同部门和机构,在财政部下设有专门委员会,旨在宣传推广这项模式,并给予一定技术支持。2014年12月3日,为了能更好地衔接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的对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PPP中心)正式获批,并在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以下简称“清洁基金”)加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的牌子,负责业务咨询、技术支持等具体事务。PPP中心的成立,将为进一步推进PPP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组织保障,更好地促进PPP规范健康发展。
为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结合已经进行的项目,PPP中心开设伊始就进行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工作。清洁基金组织或编译出版了《PPP财政承诺管理》《PPP物有所值研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会计核算案例》《PPP项目开发案例——上海华电莘庄工业区燃气热电冷三联供改造项目》《国外PPP案例选编》《新兴市场PPP指南》《国外PPP中心简介》《全球PPP市场概况》等书籍和文章。这些可参考、可借鉴、可利用的资料,成为了开展PPP工作的及时雨。
2015年年初,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在又一轮联席工作会议上正式宣布第一次会议提出的“三个一”工作目标基本完成。
这还不是PPP制度体系建设的终点。日前,财政部又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进一步为PPP的健康运行装上了“安全阀”。
各地财政系统积极实践
与财政部推动PPP工作形成呼应的,是广大地方财政系统的积极实践。2013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就纷纷开展了PPP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特别是财政部公布30个PPP示范项目以来,不少省份陆续推出了省级层面的PPP项目。如江苏省财政厅成功举办首批PPP试点项目推介会,首次公开向社会推出了15个PPP试点项目,总投资达875亿元;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的指导意见》,设立了省级PPP中心,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推荐项目公告》,向社会发布了首批28个项目清单,总投资额约1479亿元;湖南省财政厅成立了PPP模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河南省财政厅PPP管理中心”也已正式设立,河南省公布了87个PPP备选项目,投资规模1410.73亿元。
2015年,PPP将会是资本市场的一大热词。近日,多地财政预算报告中首次出现“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且予以细化,PPP正从概念走向实务。如果说2014年是PPP的爆发年,那么,2015年将是大批PPP项目涌现之年。初步统计,目前各省已公布的2015年PPP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已近万亿元。
多省的财政预算报告中对如何开展PPP、在哪些领域开展项目都有具体的描绘。河北省指出,要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城镇化建设、冬奥会设施建设等,筛选储备一批试点准备项目。天津市将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计划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城市供水供暖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安徽省预算报告指出,要创新机制支撑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利用PPP模式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盘活存量房,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北京市则计划2015年在排水领域试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市政府参照社会平均成本给予特许经营服务价格,由排水集团作为投融资、建设、运营主体承担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重点任务,吸引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社会投资机构参与本市水务建设工作。
从概念到实践,PPP加速的轨迹,清晰可见。
第三篇:《从概念到形式》读后感
从概念到形式读后感
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很令人头痛的事就是把概念转化为特定的、详细的空间组织形式。《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提供的一些生动、实用的技巧,能把这一转化过程变得更加容易,使之更富有成效。《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中提供的方法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景观设计中得以印证,为设计思路和方案图提供了概念和哲学方面的基础。里德利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图形色画出最终的设计方案。
《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以生动形象的风格,使得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这一转化过程变得切实可行。因此这是设计师应用快速、简便技巧进行设计的实用性工具书。里德的这些设计手法无论是对室内空间设计,还是室外空间设计,都饱含了引人注目的、有价值的、可操作性的闪光点,这使《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成为风景园林师、建筑师、景观规划设计师及相关学生的理想参考书。本书系美国景观的权威机构--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组织编写的景观设计书籍,作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用新的视角重点介绍一些实用的设计方法,是国内景观设计师较理想的参考资料。本书适用于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及相关大中专学生。地形是室外环境中的基础部分。他链接景观中所有因素和空间主线,从面使他们一直联系到地平线尽头或水体边缘。地形的作用如同建筑物的框架,地形能系统地制定出环境的总顺序和形态。其他因素被看作叠加在这构架表面的覆盖物。地形还可作为其它设计因素布局和使用功能布局的基础或场所,它是所有室外空阅相用地的基础。平坦地区常具有-种强烈的视觉连续性和统一性。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轻松感,而陡峭、崎岖的地形极易在空间中造成兴奋和放纵的感受同样,人所站立的地表面倾斜度也会影响空间气氛。一个人站在平坦地面上时比站在斜坡上略到更安全、更轻松。斜坡地而使站立在感到不舒服,并易使他不断滑动路基平整乃风景园林设计不可分别的一部分,因此,它必须在平面图上与功能和形式分布一样,同时受到周密的考虑。没有经验的设计师往往在总形状和位置已定形后,才对路基平整加以考虑,这种倾向显然是不正确的,它往往会给设计过程的后期带来麻烦。地形可通过各种途径来加以归类和评估。这些途径包括它的规
模、特征、坡度、地质构造以及形态形态乃是涉及到土地的视觉和功能特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水平地形是所有地形中最简明、放稳定的地形。由于它没有明显的在的高度变化.因而水平地形总处于静态.非移动性.并与地球引力相平衡 这种地形还具有与地球的地质效应相均衡的特性。正因为如此,当一个人站立于或穿行'--平坦地形时,总有一种舒造和踏实的感觉。在平地形的视觉中性.使其具有宁静、悦目的特点。这一特性使仰平坦地形成为静水体的合适场所。反过来,水体的这种宁静的特性,又提高和增强了该地形的观赏特性。水平地形除能作为中性背景外,它还可被称作为具有多方向特性的地形。第二种基本地形类型地凸地形。其最好的表示方式.即以环形同心的等高线布置围绕所在地面的制高点。它是现存地形中,最具抗拒重力而代表权利力量的因素。凸地形在砚觉上高度的增强还可借助于那些与等高线相垂直.并延凸面地形边缘顺延朝顶部走向的线条和造型,反过来,那些缠绕于凸地形.并与等高线相平行的线条和造型 则会削弱其视觉高度。凸面地形对外部环坡中的小气候具明显调节作用的地形要素对坡方向,风向的优势44页从功能上来说,地面直线型的高差能将彼此两个区域隔离开来。在景观中被称之为碗状洼地。它并非是一片实地,而是不折不扣的空间。当其与凸面地形相连接时,它可完善地形布局。凹面地形是一个具有内向性和不受外界干扰的空间。它可将处于该空间中任何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中心或底层因地形通常给人一种分割感、封闭感和私密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起到不受外界侵犯的作用。由于凹地形具有封闭性和内倾性,它从而成为理想的表演舞台,人们可从空间的四周斜坡上观看地面上的表演。凹地可以躲起掠过空间上部的狂风。凹地又似个太阳取暖器。它还个缺点,那就是比较潮湿,由地面内的降雨如不采取措施加以疏导.都会流入并淤积在低洼处。凹面地形潜在的功能,充作湖泊,水池.或者充作雨水蓄水池。谷地,它也与脊地相似.也呈线状具有方向性。因而也极适宜在景观中的任何运动,谷地典型地属于敏感的生态和水文地域,常伴有小溪,河流以及相应的泛滥区,因而它也是个产量极高的农作物区,影响我们空间感的因素是坡面,空间的底面区域,是地平天际线,它代表地形可视高度与天空之间的边缘。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总在刻意强调园林和景观的区别,但是事实上,只是国内流派学术观点不同而已。园林设计、景观设计本就是同根同源的。刻意区别二者是极其不利于本学科的发展的。内容根据出发点的不同有很大不同。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我通常接触到的,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通常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据我理解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1)城市与区域规划:即区域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几百几千上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尺度上设计,梳理它的水系、山脉、绿地系统以及交通等;(2)城市设计:城市需要人们去设计,它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绿地、水系,这些界定了城市的形态;(3)风景旅游地规划:包括风景旅游地的规划和设计、自然地和历史文化遗产地的规划和设计;(4)城市与区域生态基础设施规划(5)校园、科技园和办公园区的设计;(6)花园、公园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7)景观与区域规划和自然景观的重建;
(8)城市广场和步行街设计(9)滨水区设计(10)墓园设计。
中国大陆的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其中突出贡献者是俞孔坚大师。俞孔坚1995年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并在北京大学创办两个硕士学位点:景观设计学硕士和风景园林职业硕士。出版著作15部,并完成大量城市与景观的设计项目;促成了景观设计师成为国家正式认定的职业,并推动了景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读了这本书以后则可以使得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这一转化过程变得切实可行。这是设计师应用快速、简便技巧进行设计的实用性工具书。让我们跟好的跟快的进入设计的大门。
第四篇:从执行力到执行率使执行从概念到动作
怎样使执行力落地实处---企业稽核体系的打造
刘应民 教授
一、什么是稽核:
主要指成立专门的稽核部门,以稽核部门为龙头,形成完整的稽核体系。有部门与部门的相互稽核,流程上、下工序的相互稽核,稽核专员针对专项工作的稽核等。稽核的目的是督促任务的落实和各项制度、规定的被执行,检查进度,发现错误。通过开处奖罚单和稽核通报的方式,让犯错的人和没有严格执行规定、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人,有强烈的压力感,有被约束、被监督感,做得好的人有被承认感和荣誉感,从而在外力的影响下促成事情朝着对企业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稽核的目的
通过稽核让制度与流程落地,真正得到实施与执行;
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规范管理,使多项工作有序地展开,更好的激发公司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通过事情的过程管控来改变人的习性。
责任:应定的义务和分内应做的事。其二,应承担的过失 责任心:做好分内事情的自觉性。
主观能动性:人自觉努力,积极活动的特性
三、稽核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个作用:稽核最直观、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人员改善问题。第二个作用:稽核最大的作用,也是最核心的作用是改变企业人员的工作习惯。第三个作用:领导管人、流程管事的管理思想中,稽核是领导管人和流程管事两个方面的结合点和转化点。
四、全景案例分析课程大纲
怎样使执行力落到实处------企业稽核体系的打造
(一)、稽核任务书
• 稽核任务是通过每周稽核任务书进行明确的下达;稽核任务的来源:
1、项目任务书;
2、周工作总结与计划;
3、会议决议;
4、流程制度的稽核点;
5、重点攻关问题点;
• 稽核任务完成情况的分类:
1、确定完成;
2、效果确认;
3、持续追踪;
(二)、稽核控制卡与稽核点
• 稽核任务书明确了每周甚至每天的稽核任务,而稽核任务如何进行的标准就是稽核控制卡或者稽核问题点;
1、稽核控制卡
稽核控制卡是将流程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点抽出来,进行明确的稽核控制的工具;
2、稽核点的制定
制定稽核点的意义:
(1)有针对性的重点稽核急需改善的问题;
(2)通过与被稽核部门之间充分研讨确定的失
控点,使被稽核部门更容易接受;
(3)在稽核点的制定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培训的
过程;
3.稽核检查的执行
A.检查前的准备(1)明确稽核内容(2)明确稽核方法(3)预估稽核阻力
B.执行检查
(1)现场查看(2)查看相关记录报表
(3)询问责任人
(4)询问相关人员(5)记录
C.稽核结果的反馈
(1)稽核结果的张贴公布
(2)稽核结果向高层汇报
4.实施奖罚
(三)、稽核战报
• 稽核战报的意义
1、让各部门人员意识到自己做的事情全公司的人员 都在关注;
2、在各部门之间形成竞争的氛围,激励和调动各部 门人员的积极性;
3、将部门的注意力转到自己部门任务达成情况上,改变企业人员喜欢关注其他部门问题的习惯;
• 稽核战报需注意的问题
1、排名规则的公正、公平;
2、奖惩和考核的实施;
(四)、稽核专题会议
稽核专题会议的目的:
1、保持与总经理或者老板的频繁沟通,让总经理或者老板参与稽核; 2.通过汇报与总结的方式,监督稽核小组的工作; 稽核专题会议的内容:
1、稽核小组汇报本周的工作内容;
2、本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申诉的处理;
4、下周稽核工作计划的制定(包括稽核任务书,案例分析会的主题)
(五)、案例分析会 前期的会议准备:
1、案例的编制(针对性与准确性);
2、可能出现问题的提前准备
案例分析会的召开:
1、会议的控制;
2、由责任人自己进行分析;
3、明确的较真态度(老板和老师)
(六)、稽核技巧:1、2、3、4、5、6、按照《稽核时间安排表》严格执行稽核; 稽核前要熟悉稽核的依据; 凡事必记录并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所有相关责任人员参与案例分析,划分责任; 始终抱着帮助人的心态做稽核;
稽核必须公正、客观,如有不能确定则开具《整改通知书》。
(七)、稽核工作的关键点
稽核切入点的特点:
1、简单明确;
2、可高频率、耗时短的反复稽核;
3、范围集中;
.稽核切入点:
1、会议决议;
2、表单的填写;
3、5S的检查
4、异常
(八)、如何执行稽核?
1、稽核前的准备工作;
2、会议集中稽核;
3、稽核小组全体人员集体稽核;
4、按照部门依据规定逐一稽核;
5、各级领导审核程序的稽核;
6、各类表单流动的稽核;
7、时间规定的稽核;
8、进度执行的稽核;
9、目标结果的稽核;
(九)、如何树立稽核权威
1、优秀的稽核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2、通过案例分析客观、公正划分责任;
3、通过集体稽核给被稽核者造成压力;
4、将老板纳入稽核对象,从老板开始稽核;
5、通过稽核帮助员工少犯错误;
6、违规罚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7、从小事开始稽核、从动作入手稽核;
8、将各奖罚部门排比、公布、曝光
第五篇:文化交融视野下的教育追问与反思
美国文化教育考察的感悟与反思
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初级中学邓德坚
一、培训的基本情况
2013年12月1日至21日,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初中物理名师培养项目理科班的16位学员,赴美国东部地区进行了20天的培训学习考察活动。我们一行于北京时间12月1日上午几点几时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起飞,经北京首都飞往纽约,飞行13个小时,于美国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号晚6:30到达纽约纽瓦克机场。住宿在曼哈顿和新泽西州结合部的一个宾馆,休息一宿后,于当地时间2013年12月2日开始了在美国为期20天的教育培训考察。
1、参观考察。12月2日至18日通过集体参观考察美国国会、白宫、联合国总部、“9.11”世贸大楼遗址、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二战纪念碑、国家艺术中心、航天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了解感悟美国的国家政治体制、科技教育、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风习俗,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生命理念等。
2、教育培训。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培训期间,主要内容是了解学习美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体制、教育法案、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育人目标。通过对话交流探讨,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体制、学校管理机制、校长及其教师的专业发展管理培训、学生管理、教师观、学生观、人才观,美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和教学方法,中美基础教育的特色比较等。我们参观考察了10所学校,其中集体参观的大学是4所名校,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匹兹堡大学,12月6日至17日考察的基础教育学段的学校有6所:西点军校、中区学校、洛卡小学、纽约史袋文森高中、大约汉城高中、华盛顿友谊学校。
二 培训考察的收获感悟
1、美国的教育体制
在美国培训期间,我一共参观考察了6所中小学,其中3所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1所幼儿园。美国的教育是分权制,权力和权利的分量比重取决于教育资金的提供数量。美国法律规定,国民教育的责任在州政府,而不是联邦政府。所以,联邦政府没有规定全国统一的教育体制,没有全国性的国立大学,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育部,制定该州的教育大纲,各地方镇(相当于我们的县区)或学校根据教育大纲自主设置课程。每个州的议会决定有多少税收可以用到教育上。学校主要由学区来监控管理,学区又由地方镇的教育董事会来掌管,董事会一般由当地社区选举产生,董事会负责制定学区教育的基本政策。
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目标和课程标准由州政府提出制定,但具体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比如开设什么课,或如何评估课程的效果,则是由地方镇或学区甚至学校董事会决定。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宏观的调控上,教育管理体制独立于政府以外的垂直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基本不管人事工作,学区和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学区和学校的董事委员会是主要的决策机构和协调部门。学区区长和学校校长有相对独立的权力,但又受到董事会的制约。比如,学区区长有任命下属校长的权力,但又必须得到董事会的大多数成员的同意。美国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拥有极大的自主权,其组织机构由地方教育董事会、地方教育局和地方学区组成。在美国,除了教育厅、局、学区,对学校的行政有影响力的团体是学校董事会、家长会和教师工会。学校董事会由一般由12人组成。6名家长代表,2名教师代表,2名社区代表,1名学生代表(高中学生),1名校长。校董事会定期召开会议(一般一月一次)商定学校事务,包括选聘校长、办学目标、经费筹措审定、学校建设与发展等;家长会定期讨论学校行政、教育教学、子女培训、经费筹措等问题,并为家长组织联谊活动;教师工会对学校行政的影响更加直接,教师工会以集体谈判方式与学区签订聘用合同,包括教师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教师也有很大的自主权。教材的选择、上课内容、上课方法、考试方法,基本取决于教师本人。学生的成绩除了笔试外,还包括课外活动的表现能力,比如:参加社区的活动及其表现;参加社会义务工的次数及其表现等。
2、美国教育的特点
(1)开放的校园
漫步美国的大学校园,走进美国的中小学校园,感觉与国内学校截然不同。这里的学校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学校也随时欢迎参观者参观。开放、通达、与外界连为一体,是美国校园的一大特点。学术上的自由开放,也自然地体现在待客之道上。一般情况下,学校是不会轻易下“逐客令”的。美国的一些知名大学本身都是旅游点,也都设有专门的服务中心,为旅游者免费提供校园地图、学校随处提供简介和参观要点等。由于没有围墙,许多美国大学都自然地和城市融在一起,只有看到大学的路牌或成群结队的年轻人,才知道已经进入了校园的教学研究区。像哈佛、麻省理工这样的私立大学,地面建筑都是私人财产,学校完全有合法的理由不允许游客进入,或者是收费准入,但是哈佛却是免费地、自由地、开放地。冬日漫步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校园里,白雪皑皑,古木参天,映衬着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深沉建筑,具有天主教色彩的尖顶红砖楼房遍布其间,小鸟在尽情地欢唱,松鼠在悠然地四处寻找食物。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整个校园没有高不可攀的围墙,更没有国内司空见惯的风格各异、雄伟壮观的大学校门和招牌。校园的起点和终端无法辨认,校内校外 的分界似乎根本不存在。
我们漫步在没有大门,没有保安,没有围墙,没有标语的哈佛大学,我们看到的是书的海洋,文化的海洋,学术的海洋,感受到的是高贵、高雅以及崇高的质感;那价值连城的各种珍藏书籍,还有哥伦比亚大学学生那幸福宁静从容的读书姿态氛围,我的心灵一下子被崇高所洗礼。耶鲁,不仅是对她的学生,对全世界每一位怀着对真理向往的人,都昭示着她巨大的文明、文化、学术、历史、科学的辐射力。
美国的教育理念是不拒绝任何一个学习和渴望真理的人,以透明开放的情怀,欢迎真诚和真理的追求者,美国人对空间的极端崇尚和高度敏感,使他们习惯以空间代替围墙来维护自己的领域,并作为一种隐私的调节机制。在美国的学校、家庭、以及公共场所没有围墙,没有大门,这是否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自由和开放呢?更深层的是他们对思想和学术文化的悦纳和包容汲取,从没有大门没有围墙的外观上,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开放的、民主的国家这一重大意义上来呢?
行走在美国,我们发现没有围墙的不仅是大学和中小学的校园,还有他们的国会、纪念馆、航天中心、艺术馆、博物馆,甚至造币厂,无处不在展示着他们历史文化的纪念堂、教堂、公园,甚至白宫和最高法院。不同年龄、不同信仰、不同皮肤、不同种族、不同政见、不同价值观的人,在没有围墙和厚门的每一座大厦,每一个议事厅,每一间展室,每一个包含美国精神意志的空间里感受到美国文化;都可以享受到课本上装不下的写着美国理想意志、科学真理和标志着美
国国家、社会、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的课程资源。成功的美国教育不仅盘活大学校园内的高端学术课程资源,连中小学的基础课程资源也丰富多彩,美国是打开围墙,敞开大门,开发利用国家的、社会的、民族的、生活的课程资源的典范。
(2)润物无声的教室文化
在我们访问过的学校里,(教室)布置得极具特色:突现自己学科的特点、教师自己个人的风格和对学生的关注。推门进去,教室里铺着软软的地毯,空调总是调节到最适合人体的度数;室内备着微波炉、饮水器、电动转笔刀等;老师的办公桌就在教室的一角,有电脑、打印机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具在教室里摆放,各种小礼物摆放在教室四面的书架上,或是实验平台上,教室就像学生温暖的个人书房,随手可取书,随时可以上网查阅资料,随便可以复印和打印自己需要的资料。学生可以随时取用,比如美国地图、世界地图、各国国旗以及地球仪等;与学生身高相匹配的书架,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易地拿到字典课外书等书籍;其中充分展示个性的“墙文化”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置身于课室,会感觉到强大的信息冲击波从上到下向你袭来,教室四面的墙壁上,书架上,平台上,办公桌上,天花板上,排放挂满了各种与学科有关,与启迪开发智慧有关,与审美情趣有关的物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班规、作息时间表以及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登记表,老师提供给学生的自选作业题目,课时背景资料。第二类是学生的作品。有他们稚气的图画,充满想象力的作文,还有他们已经完成的作业和作品。我见过有一个班教室墙壁上张贴着每个学生的自我介绍,有照片有对自己性格爱好的陈述等等,照片上他们无一例外地微笑着,充满自信。第三类是励志铭,不只在墙壁上甚至在门楣上都贴满了一些鼓励的警句如:Respect self and others(尊重自己和他人);Don’t say can’t(不要说不能); Neversaynever(永不说不); Iamproud of you(我为你骄傲);Igive it my best(我尽了最大的努力)。第四类是知识窗。墙上有很多英语单词词组辨析,词根表,科普知识等等。第五类是宣传栏,有些类似我们的黑板报,如宣传禁毒、环保等,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图文并茂。第六类是人性化个性化的东西。如全班学生的合影,学生最喜欢的季节和宠物分类等等,有些老师也会把自己和子女的相片以及旅游照张贴出来。
所有这些所组成的强大信息场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很好的作用。学生长期身临其境必然会受到感染熏陶。除了培养自信成功外,学校还不断地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完善人格,特别是在班上他们感受到了温暖与关注——这是孩子成长多么需要的呀!而且这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又一策略,你看,即使学生上课开小差东张西望时,教师也照样鼓励他有对自己感兴趣的遐想和创造性的思维。
(3)多元透明的教学评价
在美国21天的培训,我所了解的美国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这样的:
成绩量化等级化。在我们了解的学校中,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不是用百分制,一般地,在中学,会用A B C D F这些等级来量化。而这个成绩的等级是由家庭作业、平日学习态度、课堂作业、学校测试等几部分综合而成。学校测试既有单元考试,也有学期结束的总结性考试。
考查方式多样化。美国学生考试呈现的方式和中国有些不同。大部分学生的测试因科目不同,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阅读课的考查会给你一篇文章,让你大声去朗读,然后谈谈你读后的感受;科学课的考查会给你动手测试做实验;写作课或许会让你写一写昨天的万圣节你是怎么过的。社会学会让你上网查阅资
料,写一篇调研报告,或者是制作一个展板等等。
汇报方式人文化。学校会把每一个学生的成绩用喜报或者书信的形式通知每一个家长,每个学生知道的只是个人的成绩,而不是全班学生的成绩。学生个人的成绩是有隐私权的。
奖励方式多样化。对于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学区的最高教育机构领导学监会根据学校教师的推荐,投票选出学监奖,该奖项一年只评一次,同时,还有学校荣誉奖、校长荣誉奖、学科优胜奖、活动项目奖、赛季奖、社区义务活动奖,这些奖励,都是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元素,也是申请大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我们的教育评价应当借鉴多元宽透明的教学评价形式,并将这些评价,真正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之中,纳入升学选拔的指标之中,这样才可以有效地矫治一张考卷定前途,不管综合素质高低的招生弊端。美国评价学生的方式,不是单纯的一张试卷就决定了孩子的成绩,而是多层次、立体化去考查学生的能力。成绩量化等级化、考试形式轻松化、考查方式多样化、汇报方式人文化、奖励形式多样化。尽最大可能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自尊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和谐、没有压力的环境里自由的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三 中美两国教育比较与思考
通过21天的考察了解,我发现,从教学形式上看,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有许多不同点。如美国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对于已有定论的内容,并不强调学生要死记和反复练习,也不是由教师讲授,而是由学生自己阅读、研讨、质疑、生成;教师期待的是学生在教材和定论的基础上生发的个性观点,是具有质疑和探究价值的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生成性结论。课堂纪律非常松散,学生可以任何姿势学习,坐在课桌上,跪在座位上,坐在地毯上,躺在实验平台上,随意下位交流等等情景,司空见惯,无人感到意外,他们是在放松快乐情趣的状态下愉快学习。而中国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正襟危坐,认真听讲,专心记录,虚心接受,不左顾右盼,不许随意研讨,更不许随意下位交流,对于基础知识要求死记、牢记、反复训练,并且是由教师讲授或从教材的现成结论中获得,教师期待的是与教材观点和现成标准相吻合的统一答案,对学生个性的大胆质疑 发现,并不期待,甚至会压制,学生的学习是在繁重枯燥被动无奈的状态下刻苦学习。从理念上看,中美两国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标准理念的定位上具有更大差异,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让学生在功利的驱动下苦学,在统一和规定的标准下接受已有的知识,美国的教育则十分强调在学生的自主和有趣的激发下快乐自由地学习,在创新和个性的原则下探索规律和真理;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对生命精神的深度关注,美国的教育突出了对生命本质的终身关怀。
美国中小学教育有好多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生存实践的能力培养。我在考察中感觉到,中美教育差别之处在于:中国非常注重基础教育,期望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牢固,在中国的中学学习成绩非常一般的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比较普遍,高中阶段,就是两耳不问生活事,一心只做高考题。据了解,来到美国的中国学生学科考试成绩都不错,但是,其生存能力和实践能力明显孱弱,在我们考察的美国学校,对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教师上课从不作为重点来研究,而且考试绝不会出死记硬背的知识题,教师不是为考试而教,学生是不为考试而学,学校开设课程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是为提高学生生命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并始终把培养学生的生存和实践能力,贯穿于教育的始终。我看到了学生们在快乐的操作中,学会了怎样生存、怎样生
活,怎样享受劳动成果,如何欣赏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2、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在我见到的课堂上,学生并不像中国课堂桌子排的很整齐的那种秧田式。他们课桌的摆放很随意,可以是围着老师摆成一个半圆,也可以摆成梯形,还可以围成一圈随意地坐在地毯上。我归纳了一下课堂的布置形式,有扇 子形、U字形、回字形、三字形等等。我在西点军校看到,回字形的课堂,四面都是黑板,每个学员可以随时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随时板书。课堂上,学生离老师的距离基本都是一样的,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学生的反应。教室布置很特别,感觉出和谐温馨的氛围,学生的坐姿都很自由放松,我看过一节科学课,内容是地质纪元和物种的演变,要求学生描绘介绍恐龙,有三个学生拿着直尺、工具书、资料趴在走廊的地毯上,专心描画恐龙,有学生两人一组坐在实验台上讨论,有学生四人一组,在探讨恐龙的形体样式,还有学生在微机上查阅恐龙资料,并用耳机听着音乐。在大脑和身体极度放松的状态下轻松研讨学习,在自由选择的学习姿态下自主生成知识和技能是美国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课堂组织教学灵活多变,通常一节课有很多形式。即使一堂50分钟的课,也几乎是每十几分钟变化一下形式或内容。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是主动的自然的研究探讨式的发言,有很多时候不时发出开心的哄笑。在课堂上,老师很少让学生听自己讲,而是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提出问题。
3、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合作,和谐,和睦,和平,尊重,关爱,民主,平等,这样的人文意识,融合于学校教育的一切之中。我所到过的每一所中小学,发现一个同样的现象,就是整个学校充满和谐温暖平等民主的人文氛围。每一所学校就好像一个大家庭,校长、老师,还有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融洽,他们之间谈话的时候,就像是父母对孩子,朋友与朋友,甚至是祖辈般的疼爱。丝毫看不到他们之间有什么级别,界限,辈分,身份的森然隔阂。
4、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怎样才能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怎样才能走出以升学为目的的功利主义隧道,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考察了五所学校,发现每一所学校都设有 “特别教学部”,这个职能部室在我国的中小学里没有,以前也没有听说过。参访调查之后,我才感悟到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如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如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我国的中小学,也应该设置这样的职能科室,应该通过这些职能科室的有效工作,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不掉队,都能快乐地成长。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倡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关怀,但是,学生一旦学习上掉队或者无论什么原因而导致考试成绩差,就会被忽视,被冷落,被遗忘,甚至被教师情感抛弃,几乎每一所学校班级落后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因被忽略被遗忘而自卑失望甚至绝望,他们在生命最精彩的年华,承受着最痛苦的成长情感遗弃,不少有特长,有志气,有潜能,有个性,有理想的学生,因为某一阶段的某几门功课考试成绩差而在遗忘冷落的教育氛围中逐渐失去信心,无法实现终生发展的美好梦想,较之美国教育,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