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手段对音乐课堂的辅助作用
信息技术手段对音乐课堂的辅助作用
——青年教师工作室第一小组活动实录
开场白: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欢迎参加青年教师工作室第一小组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信息技术手段对音乐课堂的辅助作用,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两个活动版块:第一板块是由都小蕾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节研讨课——六年上册的《波斯市场》;在第二版块中,我们将以这节课为依托,展开互动式的交流研讨。目的就是想让老师们感受如何在音乐课堂上诠释和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以达到名师引领,校际间资源共享的目的。
环节一
我们进入第一版块:看研讨课。
为了便于课后的研讨,现在,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信息技术手段对音乐课堂有哪些辅助作用?大家可以从扩展教学内容、诱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思考,下面开始观课。
环节二
介绍参加活动的人员:
(主持人)参加本次活动的老师有: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音乐教研员杨东辉老师、兄弟校的部分音乐老师、创新小学音乐教师及部分班主任老师。
(主持人)首先,要感谢都小蕾老师,辛苦了!要把课拿出来,让大家剖析,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相信都小蕾老师为此下了不少功夫,那么,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你这节课,都老师能不能先从设计理念、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给大家说说呢?
(都小蕾发言)《波斯市场》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课标版,六年级上册的一节欣赏课。
在教学中,我既要考虑到学习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听得懂;又要不失波斯风格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引导表现。让高年级学生产生乐于体验,敢于尝试的表演欲望。在课堂上,我为学生创设了具有波斯风格的舞台。把课堂教学变成了波斯市场;其次,围绕各个主题的形象,设计教学环节;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辨不同角色的特点,根据特点来进行表现、表演。使学生从不敢表演,到能像老师一样放开自己融入到表演中。
同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和iPad的使用,让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网络与校园网络的结合,把学生表演的作品进行上传,给学生表现的平台,同时也给予孩子表演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新形式的音乐课上充满的更多乐趣,和科学技术带给学习更多的便利。
但在课堂中我也有些遗憾和不足:首先,因为音乐作品时间所限,有些主题介绍的并不细致,但是因为有校园网络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兴趣再继续学习。其次,因为音乐主题内容过多,所占时间比较多,表演的时间并不充分。学生在表演上只完成了初步的表演,没有时间进行细致地指导,呈现出更完美的舞台。这也可以说是一个遗憾,但是在今后的音乐课上我们会进行弥补。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利用好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收获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美的体验。
(主持人)从都老师的介绍里,我们听出了她对教材的把握还是非常精准的;反思的几个问题也非常深刻,可能也是我们在座的老师们在欣赏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
(田芳)是呀,我现在特别佩服小蕾老师的勇气,我想问问都老师,既然欣赏课这么难上,你是利用什么手段来提高课堂效果的呢?你又是怎么设计的呢?
(都晓蕾)大家可以看到我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在情境导入中我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公主”主题音乐的背景介绍,既让学生了解了作品的背景,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后面主题音乐的记忆做好铺垫,打下基础,为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情境。
在聆听感受环节中,我结合多媒体展示设置的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初听、再听、表演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音乐主题表现的内容,了解音乐演奏的乐器,以及音乐的变化对于塑造音乐画面的作用。
在音乐实践活动,我利用IPAD小组自学的形式,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不同学习方式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分角色音乐剧的表演中,我用IPAD记录下全过程,再分享至公共平台,既让全体师生和家长看到的孩子的表演,分享他们学习的喜悦,同时也为孩子们的表演建立自信心和浓厚的兴趣。(主持人)的确,信息技术手段在这节课中起到了非常大的辅助作用。下面就请在座的各位老师围绕课前布置的问题:信息技术手段对音乐课堂有哪些辅助作用?大家可以从扩展教学内容、诱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思考,结合课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谁先来?
(杨杰)其实,我认为情境教学对于任何学科来说都很重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的运用对情境创设起到了至关中重要的作用。听完这节课我想到:不同学科创设情境有不同的方法与形式,比如数学课讲究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它突出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英语课讲究语言应用环境的创设,突出了语用的功能;而今天的这节音乐讲究舞台艺术情境的创设,它凸显了信息技术手段对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所以,抓住学科特点找准切入点,每课为学生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能够唤起学生思维的情境,这样情境的创设才能成功。
(主持人)刚才杨老师讲的是在情境创设中,我们可以利用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利用多媒体来营造课堂氛围、能把学生置于美的情境中,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谁还想从其他方面谈一谈?
(王知博)小蕾老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介绍波斯市场背景,生动形象,既让学生了解了作品的背景,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后面主题音乐的记忆做好铺垫,打下基础,为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情境。我们在教学中有许多欣赏课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视频来烘托课堂气氛,创设音乐情景,如《彼得与狼》、《魔法师的弟子》等具有神话特点的音乐都可以这样做。
(主持人)王老师从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迷人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都老师巧妙地将这些美融合到教学之中,这种视听感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王梓健)都老师结合多媒体展示,设置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初听、再听、表演的实践活动,掌握了音乐主题表现的内容,了解音乐演奏的乐器,以及音乐的变化对于塑造音乐画面的作用。通过演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但记住了音乐主题,并通过表演达到理解音乐情感的目的。利用IPAD小组自学的形式,培养自学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不同学习方式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主持人)的确“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对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徐小青)我想从教师底蕴这个方面谈谈。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是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都老师自身底蕴的展露带给我一种美的享受。通过这节课大家可以看到她的基本功,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都非常过硬。
音乐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在音乐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晓蕾这节课几处运用了京剧的腔调以及姿态与学生互动,展示了她深厚的底蕴,让学生感受到了京剧的美,可以说是“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培养了学生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些都源于她的丰厚的底蕴,值得我学习。
(杜平)我俩在一起共事十多年了,对她比较了解。以往她上课时比较打怵的就是舞蹈示范,由于她有些放不开,动作就有些僵硬,不自然。这一周,我发现她变化很大,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从眼神、手势、到身段、台步,无不彰显京剧艺术的魅力,深深的吸引了学生大家。说明她在这方面琢磨了、下功夫了,事实证明: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突破了自己,她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学生突破自己——学生更加佩服她、乐于模仿她。尽管有的孩子还很羞涩,有的缺少美感,但都不失热情与可爱。我感到教师深厚的底蕴是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坚实基础。
(李欣)我跟都晓蕾老师共事已经有十五年了,很巧的是她一直教我所带的班级的音乐课。我觉得我的学生很幸运。其实,更幸运的是我的女儿,今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沈阳音乐学院。这与小蕾老师六年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孩子在初中和高中几乎没有接触到音乐。全靠小学六年老师的培养。这六年里,老师不仅教她唱歌,还教了黄梅戏、评剧、京韵大鼓等。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课上教孩子唱的一段京剧《苏三起解》,孩子每天回家都会哼唱,引得我们全家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一个多月。我感觉,这种教育不仅能延伸到家庭,更有可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谢谢都老师!
(主持人)我想,教师的底蕴修养所展现出的美,就是她魅力的源泉,有魅力的老师才能拥有充满魅力的课堂。
我觉得都小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恰到好处,既为课堂的情境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又帮助教学突破了重难点。
一、精美图片,导入情境
课堂伊始,青衣、小生画面便映入眼帘,京剧音乐随之响起,把我们带入戏曲当中,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像的烘托下,随着音乐情不自禁的走起了戏步,很快地进入了戏曲情境之中。
二、三、细化歌曲,突破难点
呈现歌曲的全貌,让学生一目了然,装饰音及音乐符号突出显示,让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并掌握知识点。三个部分细化歌曲,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小蕾真正给了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优化了课堂教学,使音乐课堂更加蓬勃有朝气。
(主持人)(李志新)我还有个问题想和小蕾探讨下:教材中的戏歌有好几首,《说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还有当今比较流行的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等。如果让我设计的话,我会把戏歌加进来一首,作为课前激趣。你觉得呢?
(都晓蕾)这个我们想的是一样的,开始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时候,我也想到用京歌导入。但是本课歌曲实际上是完全的京剧唱腔,京歌和京剧唱腔是有区别的。我后来考虑到用京歌导入会不会对学生产生一种误导,让他觉得京歌跟京剧唱腔是一回事,所以我觉得用京剧的上场、京剧念白的问好,更有助于给学生创设一个戏曲化的情境,给学生准确的京剧概念。
(吴娟)《校园小戏迷》这一课前不久我也上过,虽然课前我也精心准备了课件、相关的资料,课上也范唱了《贵妃醉酒》中的一小段,但效果不理想,从表情上我就能看出,孩子根本不懂歌词的意思,脑海里一定产生里许多疑问,分散了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我觉得都老师这样处理的很恰当,从今天学生的状态看,直接进入情境,兴趣盎然。
另外,我还想从“角色扮演体验情境”这个方面谈谈情境创设。我们看到这节课上,都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创设,给孩子们带上脸谱、穿上色彩鲜艳的戏服,孩子们既可以听到古朴的戏歌,又可以看到精美的画面,更是身在其中。教师“生角”、“旦角”唱腔的自如演绎、京剧念白式的评价和指导,以及学生丑角形象的展示等等。都深深打动着孩子,体验着不同的角色之美。歌曲中的角色也就一下鲜活起来,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观众,全部沉醉于戏曲的情境之中。
(主持人)只有亲身参与,才能有最真的情感体验,对于学生来说这既是一堂课,又是一台戏。关于情境创设还有谁来谈谈?
(李娜)教师的底蕴修养会直接作用于课堂的示范引领。本节课,在示范引领方面有两处亮点,一个是唱腔的示范,另一个是动作的示范。
在唱腔示范中,都老师那独具特色的嗓音一开口,可谓“字正腔圆、浑厚有力”,学生们一下子就领略了生角的风采。当宛转悠扬,轻声细语的声音一响起,学生们瞬间就感受到了旦角的温婉、柔美。
动作示范一亮相,生角庄重大方、刚强坚毅,旦角优雅轻盈,一招一试,都惟妙惟肖。
百年来京剧运用口耳相传的方法,得以传承,要想在短时间内学习领会并展现它的特质与美感,为学生作出良好的示范,这真是太难了。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都老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李红)我也想说说这个方面,提到教师底蕴我觉得除了大家说的音乐基本功,还应该有教师教学设计和指导能力。让我最欣赏的是都老师的学唱歌曲部分:一是把歌曲化整为零,分为三个部分,既凸显了歌曲不同的唱腔,又把难点进行了分散,即有利于教师的指导,又展示了教学的层次之美,这种去繁就简的方式是我应该借鉴的。二是教师指导的细腻,也是这节课成功之处,教师婉转流畅的唱腔指导、韵味十足的身段示范,她对学生的问题抓得准,抠的细,实现了学生由唱不准到准,唱不美到美的过程转变,最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定是一群情绪高涨、京韵饱满的孩子,把京剧的古朴神韵展示的淋漓尽致。
(何老师)都老师经过艰苦的磨练,在已经成为综合素质比较全面的老师。其实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专长,互相学习、扬长补短大家都会有进步。大家都知道,李红老师声乐很突出,进入他的课堂,就好像合唱队在歌唱一样,声音甜美、纯净。在指导学生声音方面方法独到。正所谓歌者、音也,声音是歌唱的前提,我想,这也是大家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有一个想法,下个月的集备活动就以如何指导学生歌唱为主题,届时邀请李红老师做这方面的示范,解决大家这方面的困惑,到时大家会一领她的风采。
(主持人)教师专业的示范、精准的问题指导,把音乐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董丽丹)那么接下来,我在个性张扬这个方面谈一谈。我记得课标中是这样说的: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我认为,在音乐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个性美,是体现孩子们一种自信的表现。通过对歌曲感受的理解,可以看到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而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信心,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的展现自我。即使是在普通的模仿环节中,也能让那些小细节,成为挖掘孩子们个性的一大亮点。
而在刚才都老师讲课的过程当中,我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发现每一个孩子对京剧美的欣赏理解都不太一样,有的孩子能通过歌声来展示对京剧唱腔美的理解;有的孩子能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示对京剧舞蹈动作美的理解;有的孩子则借助于脸谱、服装、道具等等之类的感受京剧之美。就像刚才那个表演丑角的小男孩儿,当他戴上脸谱以后,他的脖子是一伸一缩一伸一缩的,动作既生动又鲜活,蹲着走路的样子也特别有趣——一这个小丑的形象真是活灵活现。我觉得让孩子顺应自己的天性,才能更好地展现京剧艺术的特色,才能更好的创造美。
(张娃)我也来谈谈 “个性张扬”这个方面。每个学生他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我们培养的人不能是只会模仿和接受,而应该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具有独特个性,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我的课堂上,我很注重学生个性创造的培养,经常会鼓励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即兴律动等个性创造,比如在学习《小麻雀》一课时,我会引导学生根据节奏创编出其关于他小动物的新歌词,并试着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新歌,他们会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创作,乐于演唱自己的新歌。随后我又让他们根据自己创编的小动物,模仿它们的动作进行即兴表演,这时我发现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富有个性的表现,真是各具特色。
创作中肯定会有不完美,但课堂上的这种形式恰恰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给他们提供了张扬个性的舞台。
(主持人)可以说,只有个性张扬的课堂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树立自信,鼓励创造,课堂会成为学生创造美的舞台。下面,有请教研员何老师来对今天的研讨做以点评和总结。
(何明岩)因为学科教学的关系,我也参与了都老师校本研修周的活动,今天都老师的展示可以说非常成功。作为区学科带头人,我感到她在音乐教学之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她的成长经历,正应了那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观摩都老师的课,听了大家的发言,我也有很大的收获。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审美”是我们音乐学科永久的主题,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了审美在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就此理论我们已作了一些探索,现在结合都老师的课和大家的发言,深入谈谈我们关注所的问题,时间关系我只谈两点: 一是关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关于教师音乐素养特提升。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要关注外在形式的构建,更要关注音乐本身,就目前我区的音乐课堂教学来看,大家对后者还要加强研究。的确,正如大家所言,我们应该通过引导孩子获得美感体验来激发审美情趣,大家刚才谈到了“创设情境”“营造意境”“角色扮演”等方法,这些都属于外在的形式上的激趣,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短时高效,易于操作,我们对这点研究的多,所以大家也谈了许多很好的教学经验。
其实持久的审美情趣还依靠于挖掘音乐本身的美的因素——我想这应该成为我们今后的一个研究重点。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意从细微之处着眼,引领学生去欣赏、领悟音乐本身的美,来激发审美情趣。比如在都老师的课堂上,她引领学生去品味旋律的起伏、感受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张弛,甚至是音乐符号的装饰等,以诸多美的因素,来激发孩子对音乐的情感与兴趣,唤起审美的注意。这种审美情趣的激发就是抓住了音乐本身的魅力所在,所以更加引人入胜,音乐带给人的美感才能更加持久。
这又涉及到了一个问题,有时候情境的创设要有个度,它不能冲淡音乐本身的美感和意境——喧宾夺主、过犹不及。大家都看过中国好声音吧,如果你看了,你一定对《贝加尔湖畔》这首歌有印象,周深和李维演唱的时候,穿便装、手风琴伴奏、二重唱歌声一响,全场观众在无背景的状态下立刻进入音乐营造的意境,凸显了“好声音”的魅力,这时候它不需要装饰就已经很美。这又让我想到都老师的课——备课时大家有提到都老师要是穿上戏服更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不太认同这个说法。你看,只要都老师唱起来手眼身法步就自然启动,旦角的委婉,生角的高亢都深深的吸引着学生,此时穿不穿戏服都不重要了,因为此时的目的就是要展示京剧唱腔的的魅力,教学中要凸显它,而不是淹没它。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为学生开启更为广阔的音乐视野。
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辩”,就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必要让孩子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应该去尊重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放弃了引导和教育。为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求,不断开拓孩子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体验,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努力为学生打开多样的音乐之窗。我们不能让教师有限的艺术修养限制住学生对美的追求与渴望。“学海无涯”,面对艺术的浩瀚,我们也是望洋兴叹,但是希望大家能像都老师学京剧一样,教一课,学一点;学一点,就能用一点,那么无论是艺术技能还是艺术理论都会有所提高。
最后要感谢创新小学为我们音乐教师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同时祝贺都老师的校本研修周圆满成功!也预祝各位老师百尺杆头更进一步!(主持人)谢谢何老师!我们说,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感受了美;教师的自身底蕴展示了美;良好的示范引领表现了美;学生的个性张扬创造了美。但愿我们的音乐课堂能时时有美,处处动情,那么,“以审美为核心”的课改理念,就不会是空谈!老师们,为了我们理想的课堂,大家一起努力吧!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对体育课堂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教学对体育课堂的辅助作用
摘 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不断提高并发展的科技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推广,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一是增加体育教学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强教学质效;二是为学生发展营造更富有时代气息的成长环境,促进科技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教学活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优化体育课教学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扩了知识领域,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具体论述如下:
1、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主可以充分呼唤层次的教育,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在桃中学,乐中得的目的。以往的体育课教学由教师边讲解过示范,学生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枯燥无味,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就截然不同,学生面对的是一台电脑,在这里边有一个神奇的世界,教学软件中教学画面的变换,声音效果的叠加,动画效果的处理,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示范。授课时学生顿时会精神百倍,劲头十足,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以此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个动作细节。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初学时,年龄比较小,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一定掌握很多,对动作的了解多数依赖于观察,但是此项动作迅速连贯,不容易让学生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装产和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的习惯,忽视了迅速连贯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动作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观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得意可行的教法演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随着教育现代化特征的不断增强,多媒体技术手段在室内教学活动中得以普及使用,但是,对于以室外形式为主的初中体育教学来说,使用率一直不高。分析主观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些初中体育教师的科技意识比较淡薄,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适应。这种现象表明,初中体育的多媒体教学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运用多媒体拓宽视野,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虽说体育是一项活动性较强的教学课程,但是,课堂中的语言教学如果像传统模式那样依靠教师口头讲解,表达的内容就缺乏生动性,精准度和深广度不够。针对这种状况,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提供大量的背景信息,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就足以弥补这样的缺陷。例如在教学有关篮球的内容时,我针对学生虽然对篮球运动感兴趣,但是了解不够深入、全面的现状,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向学生系统介绍了篮球运动的起源: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起初只是为了弥补冬季室内锻炼不足而发明的一项体育性活动,距今已有120年的发展史。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我将世界著名篮球明星的资料下载并制作成课件,诸如“篮球皇帝”张伯伦、“魔术师”约翰逊、“盖帽专家”拉塞尔、“大鲨鱼”奥尼尔、“小飞侠”科比、“空中飞人”乔丹和“小巨人”姚明等。图文并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体育知识得到了丰富,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课堂新授往往是教师提供示范动作,学生再模仿训练。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直观性较强,但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动作时,教学通常会出现明显的障碍,如在教学蹲踞式跳远中的助跑、起,转自[星论文网]www.starlunwen.net跳动作要领时,教示范动作是一个瞬间过程,无法在空中定格停留,即使教师连续多次示范,也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观察清楚。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利用室内课时间通过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而且在室内多媒体演示中,教师能够就某一动作要点详细地分析讲解,演示分析和反复“定格”回放,对连贯性动作的每一个节点都详细讲解,让学生在课后重新体会、揣摩和自行练习。有了这样的基础,在室外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很快掌握动作的一系列技术要领,有效增强训练成效。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示范练习像体操之类的运动项目,在观赏中练习,在练习中强化对比,在纠偏改正中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补充教材,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我认为,要增强体育课程的教学成效,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针对性,优化和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也就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围绕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信息补充。运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大多数学生对武术操项目感兴趣,应学生要求,我就把武术操作为教学中的选修内容。为了选取适宜类型,我专门下载了六种版本的武术操影音资料,通过对比鉴定,最终敲定了一套动作优美、难度适中的河南版武术操。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人工教学演示、多媒体巩固训练的综合方式,较好地完成了这一选修课体育教学任务。如果缺少多媒体技术的资料搜集和形象演示,教学难度就势必增大,成效也就会弱化许多。此外,在教授卫生保健和事故应急处理知识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下载和整理资料知识,通过多媒体的模拟演示,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教学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活跃气氛,有助于营造教学氛围。
多媒体现代技术集音、形、像于一体,形象、生动、直观。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帮助和促进学生激发学习情感,有效增强教学成效。例如在跑步练习中,起初学生的精神状态良好,但是时间稍久,由于体力消耗越来越大,他们的状态越来越不佳。为了挖掘学生潜能,增强训练成效,我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高亢激越、催人奋进的乐曲,学生的训练状态随即调整了过来。再如,在体能消耗较大的项目训练之后,为了减缓学生的疲劳,一些经验丰富的体育教师会穿插一些放松性的项目运动,如体操、舞蹈等。以一些比较明快的轻音乐为背景,调整情绪,教学氛围就会显得轻松和愉悦,学生的身心就会得到放松,疲劳得到缓解。此外,在室内课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把音乐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渲染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六、运用多媒体开发空间,有助于强化教育成效。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体育教学,是努力实现知识教学、能力教学和情感教学的“三维目标”综合教学。我认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功用优势,对体育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极具效果。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是我国体育发展史上的空前盛会,也是中国乃至全球华人振奋人心的一次盛事,但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全部亲临现场观看比赛。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将优秀运动员的比赛精彩实况剪接下来,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比赛的激烈和震撼,强化了体育运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成效。再如,可以选取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的经典运动、精彩景象和明星人物,让学生从多媒体展示中深受启示和教育。
第三篇: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课堂导入
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课堂导入 活动介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一节课,先从“课堂导入”开始。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让课堂导入更灵动起来。本次活动围绕“技术支持课堂导入”展开,主要包括课堂导入准备、课程导入实施、课堂导入反思三个环节。希望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效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
活动时间: 三周 预期成果:
一节课的课堂导入资源包(包括教案、课件、实录、反思等)活动步骤: 1.课堂导入准备
选择本学科的一节课,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完成一份课堂导入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时根据课堂导入制作导入课件。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者分析、课堂导入实施步骤、课堂导入使用资源、信息技术应用等。课堂导入的课件种类不限,可以是PPT、动画、资源网站、素材等。
2.课堂导入实施
按照课堂导入教案,将课堂导入课件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将课堂导入环节的实施过程录制成一小段视频,视频时间不超过10分钟。没有录制条件的学员,可以将实施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
3.课堂导入反思
查看课堂导入过程的实录,结合培训学习,对信息技术应用课堂导入过程进行反思,完成一篇实践反思报告
第四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丰富多彩音乐课堂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丰富多彩音乐课堂
【论文摘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所以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关键词】:音乐教学 现代化 教育手段 教学效率 音乐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角度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达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因为当前的学生特别是中学生都是喜欢音乐确不喜欢音乐课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窘局呢?因为我们的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或是通过黑板、教科书、录音机等常规教学媒体来进行;或是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或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只要一副嗓子加一架琴就行,当然这些方式也有他们的积极作用,但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感觉到这种音乐课单调、枯燥、索然无味,最后必然造成“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课”的情况。这样音乐课堂教学效
率也可想而知。如今的中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多,接受能力普遍较强.过去那种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现在的中学生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到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因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思路,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所以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是传统音乐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音乐是充满艺术魅力的声音世界,每件乐器,每部音乐作品,都能引发人们无数情感的迸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集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信息功能结合为一体,富有动感、容量大、震撼力强,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且能很好地与其他教育手段相结合。因此,现代化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改革的目标之一。
音乐课上恰当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是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和手段无法达到的。同时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音乐教学,还可以扩展音乐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容量,丰富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增强音乐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主动性,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跃气氛的作用,并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的教育格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在音乐课上,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音乐的精神力量,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又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催化剂。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是多渠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无疑为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姿多彩、视听结合、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声像结合的刺激下,调动多种感官,很快进入特定的音乐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如《唱脸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我们的国粹京剧,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互联网上搜索的相关京剧常识,介绍生旦净丑各类行当,通过展示各类行当的演唱、表演,使学生们更直观的对京剧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把书本上的静态只是在多媒体上展现出来后,学生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对课堂内容产生了兴趣,主动去感受京剧的魅力!学生在欣赏了解京剧知识之后,从而更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感受在演唱《唱脸谱》时那种形象的描绘和充满自豪情感的把握!这样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是很难达到的!
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 专家认为:动态的刺激远大于静态的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
最深刻。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处理歌曲的难点,教师大多只是自己不断讲解、让学生反复吟唱,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感到疲劳和厌倦,既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有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这个教学手段后,静态的教学材料和知识,通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手段,焕发了鲜活的面目,视听结合,形象鲜明,不仅能直观地把学生难懂的知识、重点的部分显示出来,也调动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而且能刺激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利于学生更直观的把握知识的构建,难点从而不攻自破。
《给未来一片绿色》一课,歌曲算然旋律简单,但是本曲空拍多,特别是多数小节都是空半拍起,造成节乐句、乐节之间的连接难以控制,且切分音的部分也不好把握,学生不易掌握,在课件显示歌词时,把不同的乐句用颜色区分,空拍的地方用呼吸的图片显示,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乐句或乐节开始的空半拍,可以吸一口气再唱等等,形象鲜明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音乐是一种多元文化,不仅体现在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更主要的是音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地域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饰、舞蹈等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渗透于当地的音乐中。
在欣赏芭蕾舞曲《西班牙舞曲》时,我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播放《天鹅湖》等经典芭蕾舞蹈片段,介绍芭蕾舞的相关知识,通过
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播放以及讲解本曲的背景。然后通过欣赏舞段感受富有浓厚的西班牙民族风味音乐,通过舞蹈视频的展示,更直观的感受音乐前半部分热情奔放,气氛热烈,后半部分则充满了歌唱性和旋律性。那么,如果光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这部作品是选自芭蕾舞曲《天鹅湖》,表现了什么意思等等。效果可想而知。只有通过影音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好的想象,这样对音乐的教学以及丰富知识方面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学生的知识容量也得到了拓展。因此,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是进行音乐的多元化欣赏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技术。
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给音乐课堂注入新活力 因为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单
一、枯燥,不易调动课堂气氛,难以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渐渐会感到音乐课无趣,甚至变成了一种负担。最终出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声像结合、光影结合,容易调动课堂气氛,让音乐课焕发了活力,使其从单一的静态走向了多元的动态,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复杂的音乐知识情境化。从而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于趣味性。
总而言之,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命力,使知识不再死搬硬套,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由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转化为不仅喜欢音乐而且喜欢上音乐课,甚至能在音乐课上创作音乐。我们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
丰富多彩音乐课堂,让我们的音乐课更加有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11.04
2、《新课程标准》2011.
第五篇: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好写作训练课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是一个重点。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线的语文老师花了许多心血。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每到写作课,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头疼,产生畏惧抵触的心理。典型的写作课经常是这样的:两节语文连堂课上,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然后当堂完成作文,在下课后上交作业;或是老师当天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第二天上交作文。这样的写作教学形式,已经跟不上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步伐了。为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媒介,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上好写作课,就显得很重要了。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好写作训练课,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 精心挑选适当的写作训练内容。
写作训练内容繁杂,并不是所有的写作训练内容都适合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一些训练目的明确、篇幅短小的训练内容,特别是方便学生利用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提交电子作业的训练内容,有助于上好写作训练课。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精心挑选写作训练内容。
(1)片段作文。片段作文的写作训练,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写好片段作文,是写好大作文的前提基础。片断作文的训练内容,可以选取刻画人物形象,以掌握肖像描写的技巧。例如,刻画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的肖像,可以描绘一下自己的班主任长得是个什么模样,也可以描摹一下自己的同桌形象如何。训练环境描写以掌握环境描写的写作技巧,可以选取描写一个具体的场景。例如,可以描绘节日街头热闹的境况。可以再现山村秋天丰收的景象。
(2)实用类文体。实用类文体的写作训练也很重要。实用类文体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有较强的实用类文体写作能力,也是整体写作能力较强的表现之一。可以选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较高的实用类文体作为写作训练的内容。日常事务类中的条据、启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