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20为梦想,相会在北京(节选)教案苏教版剖析
《为梦想,相会在北京》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奥运会,整体感知课文。
2.阅读课文,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各个场景的内容。3.分析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并学习文章的题材,理清文段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一、预习检查
⒈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日晷【guǐ】 卷轴【zhóu】 承载【zài】 信笺【jiān】 苍穹【qióng】 硕大【shuò】 沧桑【cāng】 焕发【huàn】 荡漾【yàng】 光彩熠熠【yì】 心有灵犀【xī】 ⒉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冉冉:缓慢地。
苍穹:苍天;广阔的天空。信笺:信纸。
熠熠:闪烁的样子,形容闪光发亮。
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
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行云流水:指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读或背诵诗文、书画等自然流畅。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3.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本文就是一篇写新闻事件的通讯。4.相关介绍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一届,会期不超过16日,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中,各个国家用运动交流各国文化,以及切磋体育技能,其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不断进行体育运动。
二、课文导入
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断,让学生简要发表观后感。
三、教学步骤
1.提问:通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开幕式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将和为贵、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等理念展示得非常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之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朗读课文,思考:开幕式主要介绍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 明确:四大发明、论语、瓷器、茶、礼乐、太极等。
3.提问:朗读课文,思考:开幕式中三次出现的“和”字,有何用意? 明确:既说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表明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4.提问: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偌大的场地突然饱满起来,穿古装的演员遍布了每个角落。绿洲,沙漠,人们跋涉而行;惊涛汹涌,宝船迎风破浪„„一方小小的指南针,开辟了人类的航海时代。
明确:运用场面描写,将中西文化串联起来,生动地展示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形象生动,富有层次感。5.提问:这篇文章的每个场景作者在描述的时候都用了不同的字体,简要分析前后两处内容之间的关系,并说说这样安排结构的好处。明确:前后两处内容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前面字体的文字一般是对当时场景现场的一种描述,而后面字体的文字是对这个场景所作的解释和引发的思考以及感慨。它们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这样的结构更见凸显了文章的逻辑性,使得感情色彩的浓度逐渐加深,深化文章主题。
四、布置作业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很多创意身份新颖而蕴含深刻。你最喜欢的一个创意是什么?请你试着描述体现这一创意的表演情景,说明它的含义。
第二篇:《为梦想,相会在北京》教案
《为梦想,相会在北京》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感受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理解举办北京奥运的自豪之情。
3、品味饱含激情的语言,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
感受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品味饱含激情的语言,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精美图片,激趣导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美图片,激趣导入。
二、预习检查,知识准备
⒈ 掌握生字
日晷【guǐ】 卷轴【zhóu】 承载【zài】 信笺【jiān】 苍穹【qióng】 硕大【shuò】 沧桑【cāng】 焕发【huàn】 荡漾【yàng】 光彩熠熠【yì】 心有灵犀【xī】 ⒉ 感知新词 冉冉:缓慢地。
苍穹:苍天;广阔的天空。信笺:信纸。
熠熠:闪烁的样子,形容闪光发亮。
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
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行云流水:指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形容读或背诵诗文、书画等自然流畅。
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3.文体知识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本文就是一篇写新闻事件的通讯。
侧记,是通讯的一种形式。从一个侧面记叙新闻事实,或就某些片段展开描述。
4.相关介绍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一届,会期不超过16日,是目前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中,各个国家用运动交流各国文化,以及切磋体育技能,其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们不断进行体育运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⑴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场景,并加上小标题。⑵ 读新闻的标题,请概括出它的特别之处。⑶开幕式主要介绍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 ⑷开幕式中三次出现的“和”字,有何用意? ⑸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研讨问题。3.小组交流,明确内容。
⑴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场景,并加上小标题。明确:报道开端:一分钟的临界点
击缶读秒、齐声读秒、礼花绽放、幻成脚印 场景一:国旗入场 场景二:字盘展开 场景三:扬帆远航 场景四:太极演绎 场景五:蓝色星球 场景六:点燃火炬
落实答案后,再次展示相关图片。
⑵ 读新闻的标题,请概括出它的特别之处。
明确:主标题直接点明弘扬奥运精神、在北京举办是中国人的“梦想”,并正在实现。主旨鲜明,内涵丰富。
运用短句,并用倒装句式,语言简洁,节奏明快,充满喜庆色彩。副标题揭示本文的写作对象和具体内容;侧记,表明了内容的呈现方式。
⑶开幕式主要介绍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
明确:四大发明、论语、瓷器、茶、礼乐、太极等。⑷开幕式中三次出现的“和”字,有何用意?
明确:既说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也表明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⑸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开幕式表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将和为贵、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等理念展示得非常巧妙,含蓄地表达了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之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四、朗读课文,品味文字
⑴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偌大的场地突然饱满起来,穿古装的演员遍布了每个角落。绿洲,沙漠,人们跋涉而行;惊涛汹涌,宝船迎风破浪„„一方小小的指南针,开辟了人类的航海时代。明确:运用场面描写,将中西文化串联起来,生动地展示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形象生动,富有层次感。
⑵提问:这篇文章的每个场景作者在描述的时候都用了不同的字体,简要分析前后两处内容之间的关系,并说说这样安排结构的好处。
明确:前后两处内容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前面字体的文字一般是对当时场景现场的一种描述,而后面字体的文字是对这个场景所作的解释和引发的思考以及感慨。它们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这样的结构更见凸显了文章的逻辑性,使得感情色彩的浓度逐渐加深,深化文章主题。
五、课后研讨,拓展延伸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很多创意身份新颖而蕴含深刻。你最喜欢的一个创意是什么?请你试着描述体现这一创意的表演情景,说明它的含义。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潘兰林
第五单元
单元要点
一、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三、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四、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法
五、教学时间及课时:
六、单元分析:
探险,既是人对自然的探索,又是人对自身的挑战。本单元的主题是探险。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为此,一批批探险家出现了,他们的探索和发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近现代以来,探险家更是层出不穷,如群星闪耀,相映生辉,他们“上穷碧落下黄泉”,到处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印。
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单元。它表明了我们对探险这一过去被国人相对忽视的人类文化活动的价值倾向。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这一角度说,本单元的设置,乃持一种开放的态势,拥有一种全球文化和视角,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1.关于阅读课文 :本单元阅读部分由五篇课文组成:《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真正的英雄》(里根)和《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本单元题材丰富;有南极探险,有荒岛求生,有攀登珠峰,有探索太空,有追问太阳:本单元文体多样;有传记,有小说,有通讯,有演讲词,有神话、寓言。本单元课文情节引人人胜,主题令人深思,语言回味无穷。这一切将使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味。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后半部分(题目为编者所加),写的是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饱含感情,以优美的文字,再现了发生在那茫茫南极冰原上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但作者叙写这个故事,绝不是为了让读者感到有趣,也不仅仅是为了感动读者,而是让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作品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它应该是一粒种子,深埋进学生幼小的心底,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能够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他们“精神的底子”里不可缺少的内涵。
2、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创设条件,播放一些关于南极恶劣天气的图片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或可预先布置学生了解南极的一些情况(如气候、地貌、动物、植物、人类活动等),上课以提问的形式,导人对本课的学习。
⑵教师不要事先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不带任何先人为主的观念去阅读课文,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第一阅读感觉。教师再通过与学生的深度对话,来提升学生的第一阅读感觉,帮助他们把这种感觉上升为理性思考。
⑶斯科特一行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学习。教学时可重点突出他们的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以此教育学生,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这种教育应该是感染、引导,自然从课文中引出来的,而不要进行空洞的说教、灌输。
⑷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重要片段。这是一篇贯注了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佳作,可以有选择地朗读一些重要段落,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⑸加强语言的品味和字词句的积累。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表现在他的行文上,往往有含义丰富的句子,让人回味无穷。这篇课文也是这样。练习中的几个句子,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本课语言丰富,生词较多,“读一读,写一写”中列出的词语,要把它们还原到具体语境中去理解、掌握。
⑹如有条件,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茨威格的其他传记作品,如《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中的部分篇章。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题目是编者加的)。课文节选的部分,没有多少故事情节,而主要写鲁滨孙遭遇海难后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最后战胜自我,获得新生。在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作儿童必读的“生活教科书”。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认为,这是一部连亚里斯多德或现代人的作品都不能比拟的关于教育的论著。确实,这部作品是教育儿童乃至青少年的好材料。我们这里选编的思想意图正在于此。
七、教学这篇课文,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要创造条件,布置学生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可参看本册书后的名著导读“《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使学生对这部世界名著中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有个大体的了解。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着重于: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课文主要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这是小说家常用的描写手法。这一点在教学时不必讲得过深过细,稍作点拨即可。因为这个阶段我们不突出文学体裁的教学。专门的文学教育安排在九年级。这里只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
4.行有余力,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下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如荒岛生存需要哪些基本常识,鲁滨孙从船上搜集的那些“不值钱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怎么用,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究一下鲁滨孙观察太阳、计算日期的方法。这也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作一点知识的准备。
5.《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节选自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的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题目为编者所加)。课文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学习这篇通讯,可以激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八、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国人从北坡攀登珠峰,是世界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学生在课外设法了解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以使本课的学习更有历史和文化内涵,把课内外学习联系起来。
2.适当渗透思想情感教育。中国登山健儿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坚强的,中国也不乏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高水平的探险家。以此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3.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内容,注意作者叙事的详略安排,并在今后作文时学会运用。
4.《真正的英雄》是美国总统里根为纪念“挑战者”号遇难的全体宇航员而发表的演讲词。“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它的影响不仅仅是美国的而且是世界的。里根的这篇演讲词声情并茂,它既是令人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从长远眼光看,学习这样的课文,对于儿童今后的思想成长是有帮助的。
5.教师可找来有关报纸、画报,有条件的话,可以从网上下载、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如航天飞机外形、熊熊的火球、爆炸时分叉的火焰、从大西洋中捞起的还保留有完整美国国旗的飞机残骸、麦考利芙的照片等,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课文中的好句子不妨让学生摘抄下来,并学会运用。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教学时以读读背背为主,弄懂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7.关于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活动目标: ①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②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③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④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条件,任选一项,学生可自由组合,分成三个活动小组,每组开展一项活动。三项活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相继开展。一般来说,同时进行便于在课时上作统一的安排,除了前期准备外,两节语文连堂即可完成。但相继开展教育面更大一些,在某一小组开展某项活动时,其他两组的同学便可前往观摩,甚至互派“探险小记者”作及时报道。
开展“探险家的故事”这一活动,可围绕三方面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让学生在对古今中外的探险家探险故事的追踪中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搜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用口语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复述能力和口头描述能力。
“七嘴八舌说探险”这一活动是一个辩论会,某种程度上它是第一个活动的深化。举办这一活动起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本单元的阅读课文表达的思想价值观有比较深入的把握;二是学生课外自行掌握了一定量的关于探险的资料。展开辩论活动,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使辩论双方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使双方观点能够交锋。如果一方理据凿凿,而另一方理屈词穷,论辩就难以展开和深入。这里要强调的是,课文所表现的价值取向似乎是过于倾向于正方,这就可能使得辩论很不利于反方。为此,教师要大力扶持反方观点,使双方力量能力大致均衡。二是不要对两种观念的对错作最后的评判。辩论的过程重于结果。举办辩论会的目的是展开交流,提高思辩能力,锻炼口语表达。
“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是为应和“学会生存”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而设置的。活动虽然是模拟性质的,但难度较大。它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是一个考验。这一活动不仅考验应聘者,也考验招聘小组的成员。要组织学生精心策划,提前布置,使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活动过程中,要有有效的监控手段和考查办法,防止场面乱哄哄,活动走过场。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学生可自由选择。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测试(苏教)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测试
邓继琼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积累运用(24分)
1.下列黑体字的读音只有两个不正确,请找出并改正。(2分)
问鼎苍穹(qiónɡ)浩瀚太空(hàn)
晶莹剔透(tī)举世瞩目(zhǔ)
呕心沥血(ǒu)伫立凝望(chù)
俯瞰大海(kàn)亘古不变(hénɡ)
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歼灭 苍桑 溃退 噙满
B.蔚蓝 紧蹙 粗犷 吞噬
C.躁动 混沌 铠甲 荻港
D.顷刻 蹒跚 督战 协调
3.请结合语境,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4分)
备选词语:A.纯洁 纯静 B.凝固 凝聚
C.真挚 真切 D.俯冲 横冲
呵,这就是南极!茫茫雪原组成一个A________、宁静的世界;万里冰山仿佛B_________着这亘古不变的天地;成群结队的企鹅步履蹒跚地朝你走来,用C_________的眼神望着你;而调皮的雪燕,从空中D______而下,在你的帽子上轻轻一啄,又飞走了„„
4.修改病句。(2分)
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不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仔细阅读下面消息后,按要求答题。(4分)
北京时间2月11日0时55分,美国“铱—33”通信卫星和俄罗斯退役多年的“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0千米处相撞。而这一高度的轨道是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的常用轨道。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资源”气象卫星就在这一轨道。卫星相撞后,有些碎片可能会绕地球运行上万年,这些碎片对许多卫星都将构成严重威胁。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息中提到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资源”气象卫星是否多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诗文。(3分)
荷,有着“__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的美丽色泽,又有着“移舟水溅差差绿,___________ _____”的淡雅香气,还有着“无情有恨何人觉?________________”的绰约身姿。
7.常识填空。(7分)
(1)消息是新闻报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体,在写作时必须严格遵守真实和______的原则。
(2)《三个太阳》以______为顺序,记叙了女画家到南极考察的经过,赞扬了南极科考工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七子之歌》的作者闻一多先生既是诗人,又是_________;诗中的“七子”指的是中国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七个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之地。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解释下列黑体词语。(4分)
濯清涟()
亵玩焉()
亭亭净植()
自李唐来()
9.翻译下列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为什么赞美莲是“花之君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标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
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2.请用“/”将导语和主体部分分开,然后用“//”将主体部分分为三层。(4分)
13.请你概括导语部分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结尾处“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切断”等一连串动词的运用有何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在介绍渡江部分作战情况时,为什么从中路军最先写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猎鹰:中国教练机之新锐
长弓 楚君
2008年5月10日,对于洪都集团公司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经过两年的精心打造,L15“猎鹰”03架就要试飞了,公司领导和总设计师均到场,技术人员和保障设备全部到位,试飞员邹建国和杨耀,他们将共同完成这次飞行任务,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5月的南昌已经感觉到些许闷热,但天空非常晴朗,风力风向适合飞行。为“猎鹰”03架飞机忙碌了许久的试飞团队抓紧时间检查飞机。与01架首飞时不同,“猎鹰”03架一开始就涂装得非常靓丽,甚是夺目,犹如出嫁新娘。
上午10点半左右,发动机开动。试飞员们在停机位臵对各个操纵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之后,将发动机油门加大,“猎鹰”03架随即离开停机位臵,开始向跑道滑行。
飞机进入跑道之后并没有直接加速起飞,而是在跑道尽头原地转了一个圈。试飞员通过滑行对“猎鹰”03架进行了飞行前最后的检查确认。10点43分,“猎鹰”03架再次对准跑道,等待起飞命令。
由于是第一次飞行,所以研制单位洪都集团对整个飞行计划相当低调,地面上观看首飞的人不是很多,主要是设计人员、保障人员、部分制造商和供应商等。他们与试飞员一样,胸有成竹,从容淡定。
只听指挥员一声令下,两台AI—222K—25发动机迅速喷出了两股橘红色火焰,“猎鹰”03架在跑道上增速,只滑行了400多米便抬起前轮,随后快速腾空而起,非常轻盈。首飞的任务并不复杂,主要是检验飞机各个系统的协调性,所以只在本场上空飞行。
飞机起飞后迅速爬高,很快就达到了预计的2000米高度,随后在此高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当天
南昌的能见度较好,地面人员始终可以看到飞机。在第二圈飞完之后,“猎鹰”03架进入降落航线,与以往见到的飞机不同,“猎鹰”03架的降落迎角很大,如此大的迎角有效降低了飞机接地时的速度,便于缩短滑跑距离。
当“猎鹰”03架滑行到指定停机位臵,两位试飞员麻利地完成关车程序,首飞圆满成功。
(节选自《猎鹰:中国教练机之新锐》,原载《航空知识》2008年第10期)
17.为什么说“2008年5月10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你从试飞员的角度概括“猎鹰”03架试飞的经过。(3分)
对各个操纵面进行检查——()——对准跑道,等待起飞命令——()——爬高,升到2000米高度——()——关车,结束飞行
19.文中画线句子把“猎鹰”03架比作“出嫁新娘”,你觉得贴切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记叙的是飞机的试飞经过,为什么还要写观看首飞的人们“胸有成竹,从容淡定”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想。(3分)
教练机,是一种专门用于飞行员训练的飞机,有“飞行教室”之称。中国的教练机与人民空军同时起步,与航空工业一起腾飞,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特别令人欣喜的是K-
8、“山鹰”“猎鹰”等新型教练机的相继问世,使我国教练机的技术性能明显提高,有的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有的已走出国门,飞向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采展示(40分)
22.校园里处处是美丽的风景:那幽静的林荫道,灿烂的月季花;宽阔的操场,清澈的鱼塘;飘散着书香的图书馆,奉献出各种美食的食堂„„可是,亲爱的同学,你是否注意到校园的另一道风景呢?这道风景或许就是和你擦肩而过匆匆奔向教室的毕业班学姐,或许就是活跃在学校联欢会舞台上的邻班“小品王”,或许就是与你朝夕相处的有“数学博士”之称的同桌„„请你以“一道风景线”为题,写一篇报道校园优秀同学的人物通讯,试试吧!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测试》参考答案
1.伫:chù zhù 亘:hénɡ ɡèn
2.A(应为“沧桑”)
3.A.纯洁 B.凝固 C.真挚
D.俯冲
4.把“不得不”改为“不得”
5.(1)美俄卫星相撞(2)不多余,这是为了证实“这一高度的轨道是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的常用轨
道”这一事实。
6.惟有绿荷红菡萏 倚槛风摆柄柄香 月晓风清欲堕时
7.(1)准确(2)时间 热爱祖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勇于探索
(3)学者 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及旅顺,大连
8.洗涤 亲近而不庄重 树立
指唐朝
9.从淤泥里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10.因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如同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如同君子的庄重风度,“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如同君子的正直清廉,“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如同君子的德声远播,因此,作者借莲来喻己,托莲来言志,赞美莲是“花之君子”。
11.写“陶渊明独爱菊”是从正面来衬托自己对莲的喜爱,写“世人甚爱牡丹”是借对世上追名逐利之人的鄙弃来从反面衬托自己对莲的喜爱之情。
12.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
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13.渡江战役胜利
14.“至发电时止”一句准确交代了时间,不仅表明消息及时,还包含着对我军行动神速,锐不可当的自豪之情。
15.这一系列的动词连用,突出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迅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气势。
16.因为中路军不仅是“首先”突破敌人的防线,而且进军速度最快,所以从中路军最先写起。
17.因为这一天是“猎鹰”03架试飞成功的日子。
18.滑行 起飞 进入降落航线
19.贴切。因为“猎鹰”03架外表靓丽,就像出嫁的新娘一般美丽;而且“猎鹰”03架自诞生之日起,还从未在蓝天飞行过,也正如出嫁的新娘一般即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这一比喻不仅贴切地写出了飞机的外形之美和即将试飞的情形,还渲染了一种喜庆色彩。
20.写人们的表情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猎鹰”03架性能可靠能够经得起检验,试飞一定顺利。
21.示例:教练机的发展,显示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让我充满了身为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22.略。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创意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创意教案
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三、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四、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法
五、教学时间及课时:月 日
一课时
六、单元分析:
探险,既是人对自然的探索,又是人对自身的挑战。本单元的主题是探险。
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为此,一批批探险家出现了,他们的探索和发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近现代以来,探险家更是层出不穷,如群星闪耀,相映生辉,他们“上穷碧落下黄泉”,到处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印。
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单元。它表明了我们对探险这一过去被国人相对忽视的人类文化活动的价值倾向。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这一角度说,本单元的设置,乃持一种开放的态势,拥有一种全球文化和视角,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1、关于阅读课文 :本单元阅读部分由五篇课文组成:《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真正的英雄》(里根)和《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本单元题材丰富;有南极探险,有荒岛求生,有攀登珠峰,有探索太空,有追问太阳:本单元文体多样;有传记,有小说,有通讯,有演讲词,有神话、寓言。本单元课文情节引人人胜,主题令人深思,语言回味无穷。这一切将使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味。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茨威格的人物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后半部分(题目为编者所加),写的是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与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角逐南极点失败后,和他的队友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饱含感情,以优美的文字,再现了发生在那茫茫南极冰原上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但作者叙写这个故事,绝不是为了让读者感到有趣,也不仅仅是为了感动读者,而是让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作品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撼。它应该是一粒种子,深埋进学生幼小的心底,在将来适当的时候能够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他们“精神的底子”里不可缺少的内涵。
2、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条件,播放一些关于南极恶劣天气的图片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或可预先布置学生了解南极的一些情况(如气候、地貌、动物、植物、人类活动等),上课以提问的形式,导人对本课的学习。
2.教师不要事先把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告诉学生,而应让学生不带任何先人为主的观念去阅读课文,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第一阅读感觉。教师再通过与学生的深度对话,来提升学生的第一阅读感觉,帮助他们把这种感觉上升为理性思考。
3.斯科特一行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优秀品质值得学生学习。教学时可重点突出他们的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以此教育学生,作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但这种教育应该是感染、引导,自然从课文中引出来的,而不要进行空洞的说教、灌输。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重要片段。这是一篇贯注了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佳作,可以有选择地朗读一些重要段落,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5.加强语言的品味和字词句的积累。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表现在他的行文上,往往有含义丰富的句子,让人回味无穷。这篇课文也是这样。练习中的几个句子,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本课语言丰富,生词较多,“读一读,写一写”中列出的词语,要把它们还原到具体语境中去理解、掌握。
6.如有条件,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茨威格的其他传记作品,如《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中的部分篇章。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孙漂流记》(题目是编者加的)。课文节选的部分,没有多少故事情节,而主要写鲁滨孙遭遇海难后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绝望而产生的内心矛盾,最后战胜自我,获得新生。在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作儿童必读的“生活教科书”。法国著名哲学家卢梭认为,这是一部连亚里斯多德或现代人的作品都不能比拟的关于教育的论著。确实,这部作品是教育儿童乃至青少年的好材料。我们这里选编的思想意图正在于此。
七、教学这篇课文,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要创造条件,布置学生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可参看本册书后的名著导读“《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使学生对这部世界名著中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有个大体的了解。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着重于: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课文主要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这是小说家常用的描写手法。这一点在教学时不必讲得过深过细,稍作点拨即可。因为这个阶段我们不突出文学体裁的教学。专门的文学教育安排在九年级。这里只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
4,行有余力,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下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如荒岛生存需要哪些基本常识,鲁滨孙从船上搜集的那些“不值钱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怎么用,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究一下鲁滨孙观察太阳、计算日期的方法。这也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作一点知识的准备。
5.《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节选自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的长篇通讯《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题目为编者所加)。课文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学习这篇通讯,可以激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八、教学这篇课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中国人从北坡攀登珠峰,是世界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学生在课外设法了解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以使本课的学习更有历史和文化内涵,把课内外学习联系起来。
2.适当渗透思想情感教育。中国登山健儿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坚强的,中国也不乏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高水平的探险家。以此激励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
3.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内容,注意作者叙事的详略安排,并在今后作文时学会运用。
4.《真正的英雄》是美国总统里根为纪念“挑战者”号遇难的全体宇航员而发表的演讲词。“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巨大悲剧,它的影响不仅仅是美国的而且是世界的。里根的这篇演讲词声情并茂,它既是令人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从长远眼光看,学习这样的课文,对于儿童今后的思想成长是有帮助的。
5.教师可找来有关报纸、画报,有条件的话,可以从网上下载、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如航天飞机外形、熊熊的火球、爆炸时分叉的火焰、从大西洋中捞起的还保留有完整美国国旗的飞机残骸、麦考利芙的照片等,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课文中的好句子不妨让学生摘抄下来,并学会运用。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教学时以读读背背为主,弄懂大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九、关子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漫话探险”,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目标是:
1.对人类探险及其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学习探险家乐于探究进取、勇于挑战自然与自我的精神2.了解在探险过程中必备的生存知识和基本技能;
3.在活动中培养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信心,4.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清晰明确地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项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条件,任选一项,学生可自由组合,分成三个活动小组,每组开展一项活动。三项活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需要相继开展。一般来说,同时进行便于在课时上作统一的安排,除了前期准备外,两节语文连堂即可完成。但相继开展教育面更大一些,在某一小组开展某项活动时,其他两组的同学便可前往观摩,甚至互派“探险小记者”作及时报道。
开展“探险家的故事”这一活动,可围绕三方面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让学生在对古今中外的探险家探险故事的追踪中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学会搜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用口语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语言复述能力和口头描述能力。
“七嘴八舌说探险”这一活动是一个辩论会,某种程度上它是第一个活动的深化。举办这一活动起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对本单元的阅读课文表达的思想价值观有比较深入的把握;二是学生课外自行掌握了一定量的关于探险的资料。展开辩论活动,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使辩论双方都有话可说,有理可辩,使双方观点能够交锋。如果一方理据凿凿,而另一方理屈词穷,论辩就难以展开和深入。这里要强调的是,课文所表现的价值取向似乎是过于倾向于正方,这就可能使得辩论很不利于反方。为此,教师要大力扶持反方观点,使双方力量能力大致均衡。二是不要对两种观念的对错作最后的评判。辩论的过程重于结果。举办辩论会的目的是展开交流,提高思辩能力,锻炼口语表达。
“生存夏令营模拟招聘”是为应和“学会生存”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而设置的。活动虽然是模拟性质的,但难度较大。它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是一个考验。这一活动不仅考验应聘者,也考验招聘小组的成员。要组织学生精心策划,提前布置,使每一个学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活动过程中,要有有效的监控手段和考查办法,防止场面乱哄哄,活动走过场。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既可以议论,也可以记叙,学生可自由选择。写出真情实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