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19-05-13 21:2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一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义务阶段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蒋坊铺头小学 罗琴

【内容摘要】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它是考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但我国中学作文教学却一直处在一种尴尬的状况。一方面,学校和教师都非常重视被称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的中学课堂,造成我国的作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因而找出作文教学问题存在的根源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出发,对当前义务阶段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字】义务阶段、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写作历来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仅义务阶段作文教学而言,每周两节的课时设置,占语文课时的三分之一,而卷面所占总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都可以看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按理说,经过几年的母语学习和写作训练,学生应该都能较好地叙事说理,表情达意,“我手写我心”当是应有之义。可是从学生对于写作的厌倦与畏惧,以及他们的写作水平来看,我国的义务阶段作文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源于教师

1、教学观念的盲目性(1)随意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有详细的授课计划,而对作文教学往往随心所欲,应付了事。由于缺乏具体的作文教案、教参等工具书,作文课对语文老师来说,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还有许多教师只是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和喜好,随意盲目地进行教学。比如今天觉得材料重要,便大抓特抓“积累”;明天感到审题也不能轻视,便舍

弃材料进行审题训练。这样随意无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无所适从,更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2)功利性

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为分数服务:设计快速作文模式,重技巧轻情感;“凤头、猪肚、豹尾”奉为经典;为修辞而修辞;片面强调高境界,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工夫背诵应试作文。“假话”“空话”“套话”在这种功利性教学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无情扼杀。语文教育本是塑造人的艺术,作文教学本是引导学生说真话、做真人的教育,而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写作本应具有的表情达意的功能被完全扭曲了。

2、教学实践的单一性(1)授课形式的单一性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居于主体地位,“满堂灌”教育模式普遍存在于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整堂课下来,都是老师一人在台上“唱戏”,而我们真正的主体——学生,却未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去。一成不变的教法,枯燥的知识讲解,如何能吸引学生的耳目,让他们爱上作文课?

(2)评改方式的单一性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写,还需要老师用心批阅。从学生的作文心理来看,学生每次作文后,最急于知道的就是教师对自己作文的反馈,以从作文评语中满足自己渴望成功的心理。但事实上他们得到的评语往往是:语句通顺、记叙具体、条理清晰、中心明确,或者就是错别字太多,离题等等。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不再关心评语,作文本上交后就大功告成。所以,教师作文批改中的评语,每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心理,关切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源于学生

1、生活圈狭小,找不到写作素材

当代的中小学生身陷“围城”:学习紧张,升学压力大,父母期望高,生活

空间小,社会阅历不足,终年奔波于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之间,整天在题海中挣扎的他们无暇他顾。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思考更是极为有限。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无话可说。老师布置作文后,便绞尽脑汁地编造文章或翻阅作文书寻找对口的作文。甚至在老师批改后,也不会反思分数背后存在的作文问题。学生对生活没有感性认识,没有倾注自己的情感,忽略真情实感的模式作文,很难有什么可读性。

2、语言贫乏,驾驭语言能力不高

文章的内容,必须通过语言这种物质形式才能得以表现和发挥。而在当今初中生的作文中,语言的苍白无力,用词的贫乏却是随处可见。很多学生的文章感情固然真挚,文字却枯燥乏味或词不达意。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他们,获得的太多,却偏偏失去了用心灵敏锐感知和用文字恰当表达的能力。语言的匮乏使之很难写出赏心悦目的好文章。

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缺失陷入了重重困境,那么应如何走出困境呢?寻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要勇于正视上述种种问题,并针对问题,寻求对策。

二、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针对教师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1)重视作文教学,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首先转变教师固有的不科学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教师应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在了解学生作文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有侧重地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

(2)淡化功利性,注重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写作的目的无非是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围绕考试指挥棒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于是乎,他们的笔下再没有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悟,有的只是语文老师认为够格得高分的文章,或阅卷老师青睐的文章。为功利而写作只会导致“假”“空”“伪”的文风滋长。肤浅的思想,虚假的感情,空泛的词句,连篇的套话,毫无真情实感,更无创新可言,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呢?到不如让学生用其眼睛,用其心灵去察看社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陶行知先生早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价值观,淡化写作的功利倾向,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教学实践从传统走向开放(1)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许多教师致力于各种写作相关知识的讲解,注重“一堂言”,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所以,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势在必行。

A.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一种特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其中。教师有目的地导演情境,有意识地制造材料,为学生创造一种氛围,引起他们的情感波动,调动写作兴趣。

曾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一天上午的第一节课,铃声响过,他推开门走进教室,师生互致问候之后,学生们坐好,他准备上课。这时,他看到学生精神集中,等待他开始讲课。但他没讲课,却提出了一个问题:谁看到老师是怎么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准备上课的?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他们认真地回忆起来,有的还互相看着,好像要从同学的目光里寻找答案。过了一会儿,许多同学举起了手,他请一个同学回答问题。那位同学是这样说的:“清脆的上课铃声刚响过,老师轻轻推开教室的门,回转身,又轻轻地把门关上,手拿两本书,面带微笑,健步走上了讲合。一我们全体起立,齐声问老师好。老师向我们鞠了一躬,亲切地答礼:‘同学们好!’他环视了我们一眼„ „ ”接着,他要求学生把刚才观察到的老师怎样走进教室,走上讲台的情景写成一篇小作文。这位教师灵活机动地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B.抓住有利时机,捕捉写作灵感

如果把学生的习作仅限定在作文课上,学生很容易陷入为文而文的误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如果能及时抓住这些天然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曾有一位老师在语文课时,外面下起了大雪,雪花飘飘洒洒,如梦如幻,窗外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令人神往。此情此景下的孩子自然都忍不住观望。这位老师并没有呵斥顽皮的学生们,他灵机一动:为何不让学生外出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雪景?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飞出教室。回来后这位老师让他们说说他们的感受,同学们兴趣盎然,争着发言,接着写下了洋洋洒洒的文章。

C.设计作文课堂小点子

如激活思维的“连词写话”训练。就是出示几个词语,让学生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把这些词语恰当地用进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是一些格言或谚语。在培养他们创造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词句,丰富学生的语汇。例如这样的教学设计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善于思考,积极创新,一定能让自己的作文教学“活”起来。

(2)改革传统的评改方式

“玉不琢,不成器”。写作如治玉,学生的作文可以说都是璞玉,需要后期的精心雕琢。因此改革传统的评改方式,是改善当前作文教学境况的又一关键所在。

A.批语情感化

作文批改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情况,指出修改方向。富有人情味的批语能激发学生改修作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通过作文训练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作文能力。师生书面交流的批语只有体现出尊重、体谅、亲切坦诚,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要善学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些许进步,在批语中也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要力求真诚,适当而不空洞,要通过简明扼要而富有文采的语言,谈心式、商量式、探讨式、建议式、引导式、鼓励式、启发式的语气,要能透露出教师的尊重、理解、鼓励与厚望,让学生感受教师真切的关注。如:“你这篇文章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写出来了,比以前有进步,如果能

把结果写上去,文章就会更完整,你再去改一改,好吗?老师相信你能行!”像这样的批语,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距,使作文批语真正成为学生习作的良师益友,从而促进作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B.讲评合作化

在讲评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课前选出一些能代表本次作文优点与不足的典型习作或片段,印出来发到各学习小组,让每一个人都评一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大家摆优点、评不足、找语病等,再提出修改习作的意见。然后,派代表到大组交流。有时,采取自主形式,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习作,轮流在组里有感情地朗读,其他人边听边在纸条上用三言两语写出简评。为了让每个学生拥有更多的“读者”,除了在班级里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作)文”活动外,还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地张贴到“习作园地”。形式多样的讲评,不仅培养了学生敢于陈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善于展示自己个性的习惯,而且在合作中学会取长补短,提高了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针对学生的对策

1、“为有源头活水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天在题海战术中挣扎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写文章找不到“下锅之米”。而对他们来说,“源头活水”有二:一为直接的生活经验,二为间接的阅读经验。

首先说生活经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尽管当代的学生学业负担沉重。但生活是广阔而丰富的,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善于发现写作素材是写作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其次,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雨过后会有彩虹,云开后会有雾散,昭示着天空不可能永远是黑暗的,终有走出黑暗的那一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一本无言的哲理书。教师可利用每天放学的几分钟,让学生说说今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并谈谈感受和看法,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善于积累身边的素材。

再说阅读积累。中小学生的生活范围狭小,生活阅历浅显。因此作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还得靠大量、广阔的阅读去弥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阅读是一种内化的吸收,作文是一种外化的表达。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此外,阅读时要养成做读书笔记、摘抄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个自己的作文资料库。具体做法:a、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轮流朗读一篇名家名篇。b、每周早读课安排一个早晨专读课外优秀作品。c、编辑学生自己的《作文选》在班上传阅。

2、“润物无声”,丰富语言储备

语言是基本功,又是慢功夫。“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呢?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项课外语言积累制度。如规定学生每天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篇优秀作文,摘录一个美文片段或几个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每天对课外积累进行一次集中反馈。读读、背背、说说、评评,一周进行一次练笔,要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文章中。学生作文本身就是一个由仿到创的过程,学生把课外积累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精彩语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长期坚持欣赏美文,自己作文时方能妙语连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作文教学走出困境,依旧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对作文教学的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大胆创新,让学生自觉地用各自独特的笔触来描绘出他们内心那丰富多彩的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迎来明媚的春天!

第二篇: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胜峰乡初级中学

毛贻兵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感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病,本文试着对一些主要问题作些考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问题

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问题

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注重“一言堂”,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注重老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理论和方式的影响,过分的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曾经做过六个班的作文心理调查,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3%,情况可见一斑。

问题

三、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科教学都有追求“大运动量”的趋势,作文训练也不例外,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的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些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的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学的影响,搞题海战术,错误地以为广种就能博收。二是“多读多写”一直被公认为是传统经验而加以推广,教学大纲也要求老师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更多的写作机会,许多老师静止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没有将“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没有认真地研究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问题

四、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

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级别的考试,一律有规定的题目和要求,许多学生只能是根据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因此,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应试范文。直接后果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在一年的统考命题作文中,有许多学生都用同一个例子:在考试路上遇到一位生病的老人,经过思想斗争,先送老人去医院看病,从而耽误了考试等等,很显然,这是老师事先训练的结果,一旦考试就能用上,这如何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专门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老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二、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笔者曾多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一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训练活动,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通过逐步的训练,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

三、立足教材,用好“例子”,架起文本学习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课堂是文本学习的主阵地,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文本含英咀华的主要过程,是学生思维感受被激活、被升级的重要途径。学习课文,可走借鉴—模仿—创新的路子,最终让学生能自我创新,形成语文能力。

在教学课文时,对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凝练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反复体味,并教会他们怎样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体会写作方法,形成一定的写作技巧。

四、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累,是学生在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捕捉并加以掌握让其化为自己内心的东西。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之所以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作,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无一不是在说明积累是习作的基础。积累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言素养也自然形成,习作时自然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我让每个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并及时进行督促和引导;并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多记,记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断;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为此,我建立了一个图书角,让每位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书与大家分享。还通过图书馆、阅览室等渠道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篇: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感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病,本文试着对一些主要作些考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问题

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

问题

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一言以蔽之,他们注重老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和方式的,过分的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问题

三、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科教学都有追求“大运动量”的趋势,作文训练也不例外,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的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些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的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学的影响,搞题海战术,错误地以为广种就能博收。二是“多读多写”一直被公认为是传统经验而加以推广,教学大纲也要求老师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更多的写作机会,许多老师静止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没有将“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没有认真地作文教学的客观。

针对上述问题,我思考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下:

一、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老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二、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经过逐步的训练,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社会的种种现象。他们学会把握写作的机遇,表现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一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中心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笔者在每个学期都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及时表扬或在班内交流。通过这些,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形式灵活多样

作文批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求学的良好习惯。因此,老师既要注重作文批改,又要采取多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精批细改,允许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批语应避免呆板,要生动形象、新颖,使学生便于接受。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作文讲评,选佳作当范文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鼓励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将对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四篇:浅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从事初中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不少难题与困惑,通过自学思考,我就拟就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教学实施层面,即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及其一些改进的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政治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些参考和素材。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教学 问题 对策

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的一门学科,它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其他任何学科不能代替的。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还存着“新课程理念被误解、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现代感”等问题。为此,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教育同仁作一探讨。

一、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的重要渠道。正视和思考政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其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具有各门基础课程的共性亦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新课程理念被误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及其理念的片面误解,对新课程改革精髓把握的不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造成两种倾向:一是形式化,二是绝对化。形式化就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教学改革只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这种形式化的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课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必须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我们很多老师的政治课教学是教师在台上滔滔地讲,学生在台下默默听。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告诉被教育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认识的容器,而不是认识的主人;把学生看作是千篇一律的,而不是个性化的。这种灌输式教学和简单化的处理,导致的结果是政治课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不喜欢也不愿上政治课,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在德育教育中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三)任课教师不能胜任新课程改下的教学工作

教师是初中政治课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人的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初中政治课的开展情况,直接决定着初中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大多数老教师对新教材不适应,教学方法不灵活 新教材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乐于参与探索过程。而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不能把握教材的脉搏。只了解教材的外表形式,不懂得教材的科学内涵,不能灵活掌握教材。题与对策

2、教师观念陈旧直接影响政治课有效顺利的达到德育目的

很多政治课老师,只注意到新教材的难度较过去降低了,而没注意到知识的整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不善于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材中的“探究园”“议一议”等教学内容。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简单的看看图片或者漫无目的让学生进行随意的讨论讨论没,便转入“知识导航”的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的灌输,随后便是进行题海战术进行大量的练习。未能按照课程编写的意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园”感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冲突现象,从而领悟本节课教学的知识点。新课程中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理念未能得到实施。

(四)“应试教育”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学的指挥棒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但不少学校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评价思维,仍然用“分数”、“成绩”、“质量”限制教师角色转变的评价理念来考核教师。评价方案还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核模式,考核制度依然未变。学校还是热衷于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尺。在“应试教育”考核制度指挥下,教师们不得不沿袭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应试教育”评价导向就像牵牛鼻子一样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目前,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不很健全,学校基本还是采用原有的评价标准,偏重结果,忽略过程;重视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实现,这种评价无形之中使教师说归说,做归做,不自觉地又走到了重视分数的老路上来。许多教师不敢做“冒险”的实验,担心一旦学生成绩不好,自己将待岗或高职低聘,因此,只好固守着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二、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剖析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然而社会的影响是复杂的,同时大众传播媒介良莠混杂,因此使得一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的消极影响。面对迅速的社会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影响,思想政治课往往处于一种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作为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上述的问题呢?分析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新课程培训“照猫画虎”未能学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改革推进了好几年,同时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也随同开展了好几年。在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同时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由此,造成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被片面的认识及误解。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归结为:

1、不重视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

对于新课程改革,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未能认识到改革的国际、国内背景,未能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未能认识到课程改革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于未能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由此,每次开展新课程培训我们的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总是“出工不出力”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培训中来。同时由于新课程培训时间安排在假期,好多老师都不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由此培训的成效可想而知。

2、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深刻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未深入细致的学习,准确领会其要求,造成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其核心把握的不是很准,只是流于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按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而我们的老师们以往都习惯于按教材去设计、实现教学。

(二)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感

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相当部分教育者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理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上,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记住这些理论观点,很少把政治教育理论与21世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政治斗争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使政治课教学的视野狭窄,理论观点的阐述苍白无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认识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斗争得发展趋势等问题。同时常常把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的教育视为单纯的政治理论问题,孤立的、静止的、抽象的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忽视社会改革发展的现实。特别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损人利己以及黄、赌、毒等阴暗面,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致使不少中学生对教材上讲述的理想、信念等政治理论观点、术语背的滚瓜烂熟,而实际生活中缺乏主人翁的责任感,缺乏为祖国、为社会积极奉献的精神,缺乏法制观念和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等。

(三)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课程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目前对教师的评价是,中考、高考的评价方式与高中、大学的招生。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还没有打破、惟“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做法还没有打破。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停留在“升学率”上。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考核机制的影响,我们的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只能“穿新鞋走老路”。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中学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还能让受教育者积极进取,在求实创新品质的驱动下,努力学习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强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针对初中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有所创新及其突破 当代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还需适应时代的发展,把21世纪新的德育要求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

首先,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吧等上网场所遍布在学生生活的周边。网吧等网络场所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便。但网络的发展犹如一柄双刃剑,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正面的积极影响的同时,又起着负面的消极作用。网吧等网络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学生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了学业,通过网络沾染了不健康的甚至腐朽的东西,如色情和暴力,对未成年的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其次,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是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前提,只有有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才能健康、愉快的生活、工作、学习。

(二)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研究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主、自我调控、自我决断等方面;主动性是在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动,其表现为成就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主动参与以及兴趣等方面。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其发展目标为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战能力等方面。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要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首先,要学懂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使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也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不信”,除了客观的社会原因外,还有年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等因素的限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愿地,主动地去思考、分析、比较,才能使学生消除思想上的疑惑,解开认识上的疙瘩,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信念。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申疑到信,最后达到知行统一,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内因去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余力

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基础上作了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首先要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因此,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前提。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先生动、形象地讲清这堂课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或对今后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创设参与条件,让学生学有机会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积极动脑、动口,保证学生积极参与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既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即在参与中积极思维的程度,又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即是否全班学生都参与,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质量,提高课堂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把培养优等生与提高后进生同步,教学中,后进生比学习尖子更需要教师的关怀,更需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对他们要更多鼓励和爱护,讲课时,应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解答,给他们发言,多给解答的机会。对回答有错误的学生,也要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和耐心,使学生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3、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要积极引导参与教学的过程,要教给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1)阅读的方法。教师科学组织学习材料,让学生学会提纲挈领,抓重点,从而科学读书。(2)尝试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明理开窍”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敢于“让我试一试”的动机,培养探究能力;(3)思考的学习方法。通过例证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独立思考方法,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只要我们作有心人细心观察深入研究,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定能见到困难“迎刃而解”。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须认真研读《课程改革纲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应用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为初中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关于商务英语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基于教材特点的比较分析 Analysis of American Culture in Friends 《红字》中的冲突 浅析中英恭维语

《我弥留之际》中的格雷马斯叙事结构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根源 像鲁滨逊一样在逆境中创造精彩

浅析英语无灵句中的汉英认知思维方式差异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红字》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英汉恐惧隐喻对比研究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

Reread Shylock from a Tragic Viewpoint 精神之光——《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人性解析 从《看不见的人》中看黑人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探寻 论法律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议中西方礼物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中餐菜名英译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

Analyzing Rhett’s Character in Gone With The Wind----the Mixture of Fire and Ice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论基督教教义对美国人慈善观的影响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论英文电影名翻译

论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虚无主义

试论《永别了,武器》中的悲观宿命论(开题报告+论文)中西方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对比研究

On the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 浅议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旅游英语翻译方法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

谁能给苔丝提供一段真正的婚姻?—浅析《德伯家的苔丝》的婚姻观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

从思维方式差异看英语复杂句汉译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张培基翻译个案研究之背影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Black English in RAP Music and its Influence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 44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中的习语翻译 45 欧•亨利短篇小说艺术手法浅析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蜕变对当今女性的启示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 48 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监狱的救赎》与《肖申克的救赎》接受比较 49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浅析隐喻和换喻的异同 50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 52 从电影《美丽人生》看完美男人形象 53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 54 《宠儿》中黑人母亲角色的解读 55 汽车商标词的翻译特征和方法

哥特小说的魅力——《红死魔的面具》美学研究

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Headlines 58 商务英语中缩略语的翻译策略

简析黑人英语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化影响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佩克拉的悲剧成因研究 61 英雄的成长-对《指环王》主人公弗罗多的分析 62 浅析虚词在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性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64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 65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 67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欲望分析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 69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incidental Plots in Jane Eyre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71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交往的模式及其策略

Tragedy of a Woman and Society—Comment o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73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74 分析《基督山伯爵》爱德蒙的二重性格 75 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网络语料库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辅助作用初探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78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 80 “In”与“Out”的认知解读

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 82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O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Needs from Harry Potter 84 从自然主义角度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85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 88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Little Women 89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

论中美饮食观念与餐桌礼仪的差异 91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Modern Views on Marriages in Wuthering Heights 93 《推销员之死》的文化解读 94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

霍桑的矛盾心理及其体现在《红字》中的对比描写 96 《呼啸山庄》中的爱与复仇 97 论《卡斯特桥市长》的现实意义 98 试论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不同婚姻的分析 100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蕴涵的美国文化解读 101 《红字》中的象征主义的应用及例证 102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On the Manifold Functions of the Scene of Parties in The Great Gatsby 104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 105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106 中式英语与标准英语的差别

爱伦坡对希区柯克和蒂姆伯顿的影响 10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09 Analysis on the Withdrawal of Feminism in The Great Gatsby 110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Nonverbal Privacy 111 The Pervasive Agitation of Humbert in Lolita 112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 113 初中英语的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差异

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在英译汉语菜名中的应用 115 A Cognitive Analysis of Container Metaphors 116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

View Chinese and Western Love from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and Romeo and Juliet 118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两性意象的象征研究 119 使用影视片对中学生进行英语听说教学 120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精神世界的分析 122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123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应用 124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研究

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127 浅析《哈里波特》中小天狼星的人物特性 128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 129 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中的朦胧

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计和组织

唐诗中比喻修辞格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本为例 132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13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5 外语教学中的关键期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137 中西餐桌礼仪中的文化差异 138 论《红字》中体现的清教思想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 140

“红”、“黄”汉英联想意义对比研究 142 《虹》中的女性婚姻观浅析

现实主义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体现 144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谈中国菜名的翻译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丰富的精神世界 147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 148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从目的论看英文小说书名的翻译 150 从《小王子》看成人世界的身份危机 151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152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53 [毕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道德心理契约下的社会诚信建设

154 Appro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a Lexicological Perspective 155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Etiquett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56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157 汉语叠词翻译的对等研究

158 The Self-image of Charles Dickens in David Copperfield 159 A Study on the Motivations of Korean Students in China: Impac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Korean Higher Education 160 大学生英语口语语法错误分析及纠正策略 161 商标翻译的美学特征和技巧

162 浅析构词法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163 《我弥留之际》中的荒诞性元素

164 <<格列佛游记>>写作风格分析-杰出的寓言讽喻体小说 165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

166 On the Non-observanc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167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解构分析 168 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

169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 17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1 行为因素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张召忠教授译著病因浅析 172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73 浅析《等待戈多》“反戏剧”的 艺术特色 174

175 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

176 从王尔德的童话看其悲观主义爱情观 177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 178 论《儿子与情人》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179 苔丝悲剧人生的起因 180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81 论中美商务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 182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183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184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

185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186 英语广告中的礼貌原则

187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 18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 189 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哥特元素 190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

191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92 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193 American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s Viewed from Two Movies Mulan and Kung Fu Panda 194 从《所罗门之歌》看美国的黑人文化 195 论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

196 A Survey on Western Culture Learning among Non-English Majors 197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解读《蜗居》对话折射的生存焦虑 198 A Study of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in Idioms 199 中国人和美国人特征的比较

200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

下载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82―01 一......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武中学胡华 摘要:本文以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师生双边的现状为背景,揭示当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听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听力是人们语言交际功能的重要方面,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Wilga M. R......

    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形成的原因和对策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既是一种心智活动,更是对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大检阅。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

    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

    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初探摘要:初中计算机信息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结合自己长期从事初中计算机教学工作......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一、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专业教师少,专......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