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轻重》WORD教案.doc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第二单元轻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第二篇:2017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高矮》WORD教案.doc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第二单元高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出示课件 1,让学生观察。)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三、练一练。
1、同桌比较铅笔的长短。
2、比较自己的书本和铅笔盒的厚薄。
3、同桌比较绳子。
4、指导学生完成第 17 页练一练的第 1、2 题。
5、师出示绳子和柱子,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最后出示结果。
四、思考题,蚂蚁走路。先让学生自己判断选择,然后看课件演示蚂蚁走的路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高矮,你们学到了什么?
比较高矮的方法。比较厚薄的方法等。
六、作业
回家跟妈妈比较,明天把结果告诉老师。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第三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案合集
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比较
第一课时
过生日
学习目标、通过多少、大小的比较,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感知要想知道誰说谁少,就必须进行比较。
2、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让学生获得比较多少活动的体验。
学习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大方法和结果。
学具准备
电脑
杯子
水
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寿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生日是怎么过的?餐桌上都有什么?
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
师: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
、比较大小。
师:如果有的人把蛋糕切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呢?
师:你为什么这么分配?
师:同学们真聪明,虽然分配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挺合理的。合理的原因是你们已经比较了这3块蛋糕的大小。知道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师:如果西瓜切成这样,你们是不是也能比较它的大小呢?
2、比较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在分蛋糕时说得都很清楚,理由也都很合理,我都挺佩服你们的。下面我来给他们一家三口分配一下饮料,你们来看一看我这样分配你们能不能接受?
师:第一杯我给妈妈喝,第二杯我让爸爸喝,第三杯我让小男孩喝。你觉得我这样分合理吗?生思考后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我还发现他们家过生日喝了两种饮料,这两瓶饮料哪瓶多,哪瓶少呢?你们能比较吗?
师:同学们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因为这两个饮料瓶的高矮、形状都不一样,我们就不能准确地判断了,刚才你们说谁多谁少都是靠眼睛观察,然后猜测的,有时候不太准确。你能不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呢?学生动手操作
3、再观察。
师:出示生日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能不能用刚学的比较大小、多少,来比较一下餐桌上的物品?
学生可能会发现盘子的大小不同,西瓜和西红柿的大小不同。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点什么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第二课时
下课啦
教学目标:、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薄厚)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具学具:
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下课都玩什么游戏那么热闹啊?
生1:跳绳生2:抓人„„
师:这么多种游戏啊!一定很好玩。但要注意安全哦。同学们,淘气和他的同学下课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玩了很多种游戏,你们想不想去他们学校看看?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大声喊出“下课啦”,让淘气他们出来玩吧。生齐喊:下课啦!
(出示主题图)师:看,他们都出来玩了。谁来说说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比身高,有的在踢毽子,还有的在修凳子。
师:是啊,他们玩的游戏也不少。好像有人在叫我们,看看是谁?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师:原来是老师,她说想考考我们,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如果能闯关拿到三个签章,就有奖品哦。想不想要?
第一关:比高矮
1、(出示比高矮图片)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
生:在比高矮。
第一关的闯关题目就是请我们同学们来当裁判,他们两个比,谁高?谁矮?
生1:他们一样高。
生2:不对,男孩子偷偷垫脚尖了,不能比。
师:那怎样比才是正确的呢?
生:两个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谁在上面谁高,谁在下面谁就矮。老师演示并小结。
2、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师:我们也来做比高矮游戏,谁愿意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比高矮要注意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说清前提谁和谁比或谁比谁高、谁比谁矮。恭喜大家闯过了第一关,老师给我们签一个奖章,叫“高矮”。
第二关:比长短
第二关来考我们的是这两个跳绳的小朋友。他们的闯关题目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一比他们的跳绳,谁长?谁短?师:跳绳我们自己也有。四个同学一组,摆一摆,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比出长短,不出错。要注意什么?反馈
师:谁来说说,你要怎么比?生: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师:请你大声告诉这两个同学,让他们照着你说的方法比一比。师: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长短”
第三关:选钉子
老师要修凳子,有三个钉子,请同学们认真想想选哪个钉子合适?为什么?生:第二个。因为木板很厚,第一个太短了,第三个太长了。只有第二个刚好合适。
出示另外两个不同厚度的木板,选钉子。
师:恭喜你们,又获得了一个奖章,叫做“厚薄”。
恭喜你们闯关成功,等到了老师的奖品,每人一朵小红花,下课找老师领。
三、课堂练习
还想不想闯关?我们一起去闯闯智慧岛吧。(21页练一练)、快速回答第1题
2、第2题
问:为什么?生:因为第二条绳子没有拉直
3、第2题
演示: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
4、第3题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说说为什么
5、第3题谁最高?谁最矮?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你有什么办法比高矮?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横线。数数占几行?
6、同样是没有在同一水平线上,怎样比这些笔谁长谁短?从短到长排。引导学生寻找参照物数格子。
7、提示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引导数线段。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闯关用到了很多知识。谁来说说?
(比高矮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站直了比。比长短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第三课时
跷跷板
【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引出“轻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
.说一说
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
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
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学生动手操作
②操作2:
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活动:小朋友们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出示天枰
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第四篇:轻重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
轻重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2.体会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体积没有必然的联系。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4.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 教具准备
简易天平、托盘、卡片、水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乐乐星”(出示卡片),它笑得可真开心。小朋友们,请你来学一学它是怎样笑的,好吗?(学生自由尝试)今天,老师就希望小朋友们带着这样的笑容和我一起上一节开开心心的数学课,好吗? 活动一:掂球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师:请小朋友把轻的举高一些,把重的放低一些。(其他的学生轮流实验)
师: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 活动三: 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出示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橘子各一个),谁来试一试?(一)、师拿给学生,比一比,什么重,什么轻?还有谁想试试?
生1:苹果重,橘子轻。
生2:橘子重,苹果轻。
生3:它们差不多重,我比不出来。
生4:它们一样重。
„„
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
生:用秤称过再比。
„„
(二)称一称。
(1)师:刚才大家想了很多好办法来比较苹果和橘子谁轻谁重。因为它们差不多重,用手很难掂出来,所以得请一些工具来帮忙。用秤可以称,老师这里还有一架天平,也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
师:(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两边托盘里没放东西或两边放的东西一样重时,天平的两边是一样高的,平平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苹果和橘子究竟谁轻谁重。(师操作,把苹果和橘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说明理由(因为看见天平的两端不平衡了,放苹果的这一边低,说明苹果比较重,放橘子的那一边高,说明橘子比较轻)。
师:我们还可以看指针,它偏向哪一边,就可以说那一边是比较重的东西,另一边是比较轻的东西。(2)师:现在老师要称一下石榴、苹果、橘子,结果怎么样呢?
生:石榴比苹果重。
师:再拿苹果和橘子比?(苹果又比橘子重。)
师:猜一猜,这三个水果,谁最重,谁最轻?(小组讨论:为什么?)
请学生汇报,说明理由。(3)师出示两包糖果。
(师准备两包包装袋不透明的糖果,大包的轻一些,小包的重一些。)
①猜一猜:谁轻谁重?(生都指着大包的说重。)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一包糖袋子大,装的东西一定多,所以它重。
②师:请你来用天平称一称。
③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想对大家说什么?
生1:大的东西不一定重,小的东西不一定轻,要称一称才知道.生2:比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小。
„„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一练
(1)第21页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
师:你为什么在香蕉后面画圆,橘子后面画勾?(生说明理由。)
轻的画√,重的画○。
(2)第21页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轻的画√,重的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同样重,所以一个西瓜就比其中的 一个菠萝重。2.比一比,在你的家里,你的爸爸、妈妈和你,谁最重,谁最轻。
五、课后总结
1.小朋友们,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学得愉快吗?老师也很高兴,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又有哪些进步?
2.你认为我们班今天谁的表现最棒?哪个小组最值得你学习?你自己的表现呢?
第五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教案(新
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二单元比较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图形和图画的辨认和叙述,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解“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这些知识对今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比较质量的多少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能力目标: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引导。(例如,“给挥汗劳动在田间的父母端茶水”、“搀扶老奶奶过街”、等,都体现了人文情怀、行为规范或伦理道德的价值,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感知了“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数学知识的存在,但还不会用专业的数学方法去比较,更不会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去叙述。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叙述。
单元教学重点
经历比“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单元教学难点、渗透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
2、三个量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材料。
2、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模仿、有利于他们对概念及方法的掌握。
3、用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比较方法。
学困生突破方法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划分
课题
过生日(比大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比较的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直接比较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关心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红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出示)
2、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合作研讨,探索新知
、小红将蛋糕切成了3块,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那一块最大,哪块最小。
2、接着观察主题图,你发现桌上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1)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杯子。
(2)
分别往3个杯子中倒上水,3杯水的高度一致。
(3)
你现在能一眼看出哪杯装得最多吗?
A、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B、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c、教师小结
3、动手操作,比较多少
(1)4人小组,每组两个不同的瓶子;
(2)提问:请你猜一猜那个瓶子里装的饮料多。
(3)动手试一试。
(4)各组演示比较的方法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看到的一些东西。
学生观察后,说出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
小组演示汇报。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三、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出示教材p19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出示教材p19第4题
(1)
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
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3、完成教材p19第5题
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过生日
比大小
教学反思:
课题
下课啦(比高矮、长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懂得比较垂直(水平)摆放的物体长度叫高矮(长短),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爱(有长有短)。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探索操作,让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高矮、长短的概念
教学难点
高矮、长短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几根长短不同的尺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问题引入
、出示几组高矮不同的物体的图片,引导:他们一样高吗?为什么?
2、你是怎么知道到的?
二、探索新知
、出示刚才的例子,随意标出高矮,有学生判断对错,并说一说为什么?
2、你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吗?以你身边熟悉的物体为例,探究出方法来。
3、汇报交流
4、强调:比两个认的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不能踮脚跟。
5、那么,要是需要给学生甲乙丙丁四人比高矮,又该用什么方法呢?请同学们认真讨论,并进行实际论证。
学生汇报后给予肯定,并选择最佳方案。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估计、猜测,然后回答。
1、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学生分组活动,经历有猜测动手验证的过程,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
3、学生分小组汇报交流。
4、学生聆听。
5、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7、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8、强调:一定要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并拉直,在比另一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p21“练一练”第1题
2、完成课本p21“练一练”2—4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6、学生猜测并讨论。
7、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
、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讨论交流第2、正。
4题,在集体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跷跷板(比轻重)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平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2、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4、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轻重”的知识
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互动探究
.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
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
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习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
出示天枰
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