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燃烧的教案1
燃烧与灭火复习教案
重难点:
概念: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 复习一下初中常见的燃烧反应:
木炭与氧气反应: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成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硫与氧气反应: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氢气的燃烧反应:
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有无色液体生成;
红磷与氧气: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镁条与氧气反应:耀眼的白光、放热,产生白色固体; 铝与氧气反应:耀眼的白光、放热,产生白色固体; 铁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
一氧化碳的燃烧反应:产生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气体
燃烧的三个条件:(1)物质有可然性;(2)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3)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三个中的任意一条。考点:
主要考的就是如何灭火,安全标识,以及一些安全常识 灭火常用的方法: ★冷却灭火法:
这种灭火法的原理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冷却灭火法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这种方法属于物理灭火方法。
★隔离灭火法: 隔离灭火法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具体方法有:
1、把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
2、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以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
3、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
4、拆除与火源相毗连的易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窒息灭火法
窒息灭火法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的灭火方法。具体方法是:
1、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
2、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
3、用水蒸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
4、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
5、把不燃的气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干粉灭火剂:干粉是一种干燥的、易流动的并具有很好防潮、防结块性能的固体粉末,又称为粉末灭火剂。目前分为两类:
(1)普通干粉灭火剂(又称BC干粉灭火剂),是由碳酸氢钠(92%)、活性白土(4%)、云母粉和防结块添加剂(4%)组成。
(2)多用途干粉灭火剂(又称ABC干粉灭火剂),是由磷酸二氢钠(75%)和硫酸铵(20%)以及催化剂、防结块剂(3%),活性白土(1.85%),氧化铁黄(0.15%)组成。
干粉灭火剂平时贮存于干粉灭火器或灭火设备中。灭火时依靠加压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将干粉从喷嘴喷出,形成一股雾状粉流,射向燃烧区。当干粉灭火剂与火焰接触时,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将火扑灭。干粉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非水溶性及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以及天然气和石油气等可燃气体火灾和一般带电设备的火灾。在扑救非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火灾时,可与氟蛋白泡沫联用以取得更好的灭火效果,并有效地防止复燃。
化学泡沫灭火剂:目前有YP型和YBP型,它们的组分主要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两种药剂作为发泡剂,并添加了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为增效剂。使用时设法使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混合,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方面在溶液中形成大量细小的泡沫;同时使灭火器中的压力上升,将生成的泡沫从喷嘴喷出。反应生成的胶状氢氧化铝分布在泡沫上,使泡沫具有一定的粘性,且易于粘附在物体上。
泡沫灭火剂:凡能与水混合,用机械或化学反应的方法产生灭火泡沫的灭火剂,称为泡沫灭火剂。泡沫是一种体积小,表面被液体围成的小泡泡群,它的密度是0.001~0.5。由于它的密度远远小于一般的可燃、易燃液体,因此可以飘浮在液体的表面,形成保护层。使燃烧物与空气隔断,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它主要用于扑灭一般可燃、易燃的火灾;同时泡沫还有一定的粘性,能粘附在固体上,所以对扑灭固体火灾也有一定效果。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和空气泡沫两大类。蛋白泡沫灭火剂:蛋白泡沫灭火剂是以动物性蛋白或植物性蛋白的水解浓缩液为基料,加入适量的稳定、防腐、防冻剂等添加剂而制成的。目前,蛋白泡沫灭火剂是我国石油化工消防中应用最广泛的灭火剂之一。它所产生的空气泡沫密度轻(一般在0.1~0.5之间),流动性能好,抗烧性强,又不易被冲散,能迅速在非水溶性液体表面形成覆盖层迅速将火扑灭。由于蛋白泡沫能粘附在垂直的表面上,因而也可以扑救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目前,蛋白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灭油类火灾。但是,使用蛋白泡沫灭火剂扑灭原油、重油贮罐火灾时,要注意可能引起的油沫沸溢或喷溅。
空气泡沫:它能够与水混合,通过机械方法产生泡沫,故也称机械泡沫灭火剂。它分为低倍数、中倍数、高倍数三种。低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在20倍以下,中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在20~500之间。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的发泡倍数在500~1000倍之间。其中低倍数泡沫灭火剂又分为蛋白泡沫、氟蛋白泡沫、水成膜泡沫(又称轻水泡沫或氟化学泡沫)、合成泡沫和抗溶性泡沫灭火剂等几种类型。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水成膜泡沫灭火剂是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泡沫灭火剂,组分由氟碳表面活性剂、碳氢表面活性剂和添加剂及水组成。当把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的油面时,泡沫一面在油面上散开,一面在油面上形成一层水膜,抑制油品的蒸发,使其与空气隔绝,并使泡沫迅速向尚未直接喷射到的区域扩散,进一步灭火。水成膜泡沫灭火剂适用于低倍数泡沫灭火设备,主要用于扑灭一般非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且能迅速地控制火灾的蔓延,还能与干粉灭火剂联用。也可采用液下喷射方法扑灭油罐火灾;在扑灭因飞机坠毁、设备爆裂而造成的流淌的液体火灾时,效果也很好。氟蛋白泡沫灭火剂:
含有氟碳表面活性剂的蛋白泡沫灭火剂,称为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它与蛋白泡沫灭火剂一样,主要用于扑灭各种非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和一些可燃固体火灾。广泛用于扑灭大型贮罐(液下喷射)火灾。由于氟蛋白泡沫灭火剂中氟碳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具有抵抗干粉破坏的能力,与干粉有良好的联用性。因此,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可与各种干粉联用,且均能取得良好的灭火效果。卤代烷灭火剂:卤代烷是由以卤素原子取代烷烃分子中的部分氢原子或全部氢原子后得到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一些低级烷烃的卤代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灭火作用,这些具有灭火作用的低级卤代烷统称为卤代烷灭火剂。卤代烷灭火剂主要通过抑制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使燃烧中断,达到灭火目的。其作用是夺取燃烧连锁反应中的活泼性物质,这一过程称为断链过程或抑制过程。由于完成这一化学过程所需时间往往比较短,所以灭火也就比较迅速。卤代烷灭火剂适用于扑灭各种易燃液体火灾和电气设备火灾;因为具有灭火后不留痕迹、毒性低等优点,也适应扑灭精密仪器、贵重生产设备、图书档案等火灾,但不适用于扑灭活泼金属、金属氢氧化物和能在情性介质中自身供氧燃烧的物质火灾。虽然由代烷灭火剂效率高,但由于卤代烷对大气臭氧层破坏性很大,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中国消防行业在2000年前基本完成卤代烷灭火剂的替代、转换、改造工作,2005年起禁止卤代烷灭火剂和灭火器的使用。
二氧化碳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以液态二氧化碳充装在灭火器内,当打开灭火器阀门时,液态二氧化碳就沿着虹吸管上升到喷嘴处,迅速蒸发成气体,体积扩大约500倍,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喷筒内温度急剧下降,当降至-78.5℃时,一部分二氧化碳就凝结成雪片状固体。它喷到可燃物上时,能使燃烧物温度降低,并隔绝空气和降低空气中含氧量,而使火熄灭。二氧化碳灭火,主要是窒息作用,对有阴燃的物质则难以扑灭,应在火焰熄灭后,继续喷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当燃烧区域空气含氧量低于12%,或者二氧碳的浓度达到30%~35%时,绝大多数的燃烧都会熄灭。由于二氧化碳不导电,不含水分,灭火后很快散逸,不留痕迹,不污损仪器设备,所以它适用于扑灭各种易燃液体火灾,特别适用于扑灭600伏(V)以下的电气设备、精密仪器、贵重生产设备、图书档案等火灾。二氧化碳不能扑灭锂、钠、钾、镁、铝、锑、钛、镉、铂、钚等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火灾,也不能用于扑灭如硝化棉、赛璐璐、火药等本身含氧的化学物质的火灾。
水灭火剂:水是最广泛的灭火剂。首先,水能迅速冷却物体。其次,能隔绝空气,使燃烧窒息。当水喷到燃烧物上后,一部分水汽化成水蒸气,降低燃烧区内的氧含量。水是既经济又实惠的灭火剂,但水不能扑救下列物质和设备的火灾:
(1)比水轻的(如石油、汽油、苯等)能浮在水面上的可燃液体。(2)遇水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化学危险品,如金属钠、钾、铝粉、电石。(3)熔化的铁水、钢水、灼热的金属和矿渣等。(4)高压电器设备。
(5)精密仪器设备和贵重文件档案。
例题一:长沙市168路公交车市以压缩天然气(CNG)为动力燃料。CNG市将天然气多级压缩后,储存至高压容器中的燃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CNG的主要成分是CH4
B.CNG完全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CNG的主要成分是C2H5OH D.使用CNG燃料可减小空气污染
例题二: 下列有关灭火方法错误的是: A.家电着火时,立刻用水扑灭 B.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盖上锅盖 D.图书着火,用压缩的二氧化碳灭火 作业:相应的练习题。
第二篇: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因2.理解可燃物的范围
3.知道“点燃”不是物质燃烧的条件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燃烧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通过灭火原理的讲解,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能力;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再次体会到由实际问题到一般规律,在应用于实际的辩证关系;
培养和渗透防火意识和安全意识。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 点燃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区别教学过程:
第三篇: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②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一般方法。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方法
利用活动元教学原理,设计一些活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以音乐为载体,创设情境] 播放音乐《冬天里的一把火》
[新课引入] 图片:最近发生的火灾 提出问题:燃烧的发光、放热给人类大来了光明和温暖,但使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损失和灾难,今天我们学习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我们第七单元就给大家介绍“燃料及其利用”。[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复习回顾] 我们根据已学过的物质能燃烧且知道燃烧时的现象 [设问] 根据以上现象,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
[回答] 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活动与探究一:猜想燃烧的条件
[设问] 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和假设。[回答] 猜想: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假设:三个条件只须满足其一就能燃烧;
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燃烧。
[提供资料] 请指出下面图中哪些物体能燃烧(可燃物):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另两个条件的可能性 活动与探究二: 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设问] 以上实验为什么能探索燃烧的条件呢?
引导学生进行两两实验现象对比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小结归纳](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活动与探究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竞赛] 点燃一根蜡烛,请你用不同的方法将其熄灭?比一比那一组能找到更多的灭火方法。根据你的方法进行实验、归纳灭火原理。
所提供的物品: 蜡烛、湿布、烧杯、水。
[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小结交流] 引导学生记录熄灭蜡烛的方法并归纳灭火的原理 [归纳] 灭火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应用] 比一比在实际情境中谁的灭火方法更多更好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2.堆放的柴堆着火。3.酒精灯打翻在桌上燃烧。4.家中的电器着火。[微课] 火灾逃生与自救 [学以致用] 完成课堂习题 [设问] 这堂课你得到了那些收获?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针对燃烧的条件,学习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火灾的意识,并且注意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
第四篇: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内容】
本课题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其要求为: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教材内容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还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课题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的安全知识。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由于学生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得出。【教学设计理念】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观看燃烧条件的探究的录像,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完成灭火的方法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录像,让学生学习对看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小组形式合作交流讨论、总结进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教学重点】
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媒体】 1.仪器、药品
烧杯、蜡烛、火柴、胶头滴管、药匙、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2.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通过PPT课件展示几幅与火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火对于人类的意义,进而导入新课即燃烧和灭火。(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和方法。)2.燃烧的条件
观看视频:实验7-1 燃烧的条件
由于我们实验条件有限,现在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在观看的时候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而后以小组形式相互讨论交流来总结燃烧的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体现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
(1)观察实验现象
(2)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④综合上述讨论,你能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
对于以上讨论的问题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对于以上的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竞争回答,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同学们请看课本中表7-1,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所以着火点是不能改变的。
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那么我们怎么灭火呢?接下来我们来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以下内容: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以上事实,请你归纳灭火的原理。(设计意图:再次体现小组合作形式教学,培养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归纳的能力。)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另将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演示实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完成这个实验,有请3位同学上来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学们,我们一起观看灭火器原理的录像,即图7-9灭火器原理示意图,灭火的原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有关表7-2 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请同学们了解一下。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一定不要慌张,要沉着应对。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材将火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趋势和可能,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等。
(设计意图:加强对学生自身安全的教育。)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是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我们知道可燃性气体可能发生爆炸,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实验7-2 粉尘爆炸录像。
观看视频:实验7-2 粉尘爆炸实验
同学们,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我们来认识一下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即图7-13所示。5.小结
一、燃烧的条件
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满足其中任何一个)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满足其中任何一个)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备课反思】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 【个人简介】
作者简介:冯凌寒,女,生于1984年11月,商丘师院化学系本科毕业,中学二级教师,现任于河南省舞阳县马村乡第一初级中学化学教师,漯河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中学化学教学。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fenglinghan841105@126.com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执教 冯凌寒
学校 舞阳县马村乡第一初级中学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燃烧和灭火》教案(本站推荐)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郭海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