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最大的“书”教案》

时间:2019-05-13 22: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9 最大的“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9 最大的“书”教案》》。

第一篇:《19 最大的“书”教案》

19、最大的“书”

课前透视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对话的朗读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依题激疑: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如:“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识字能力是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展示优秀的作品。

(观察、交流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到板前范写难点字,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尝试,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相互交流与评议,促进了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四、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 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这一环节,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读书能力。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了解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但要注意字词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当场解决,其他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可以简略处理,为下节课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 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有字吗?有图画吗?)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如: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 入理解。如:宝藏、刨根问底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读中思考,读中探究,读中感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角色选定。熟读对话。分角色朗读,熟悉人 物的语言特点。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结合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深入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理,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通过“演、创、猜”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发奋学习的热情。)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六、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组织学生 交流展示。

2、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课内外结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兴趣地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第二篇: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以人物对话为主要的叙说方式,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因此,本课在读好人物对话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

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能够在自由读文的基础上,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重点的词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书”的真正含义与加双引号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加以适当的点拨,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猜谜等多种方式认识“质、勘”等10个生字,通过词语整合了解“地质勘探队员”,联系上下文句子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最大的“书”就是岩石书,读好问句。3.通过问句的朗读,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教学难点: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能说说你读过的书是什么样的吗?(引导学生从书的形状、内容、页码、知识等方面来说)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最大的“书”。(板书课题)

3.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最大的“书”指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能告诉我们什么知识?为什么加双引号„)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交流学习生字。

(1)课文讲了谁?(板书:川川

叔叔)叔叔是一位地质勘探队员。

出示词语:地质勘探队员

指名读,读准翘舌音。知道地质勘探队员是做什么的吗?(学生说不清楚没关系)出示图片,指指哪一位是地质勘探队员?

(2)出示第二组词语:岩石

煤炭

宝藏

矿物 指名读,正音多音字“藏”

师小结:地质勘探队员就是通过对地质的勘探和研究,就能知道哪里有煤炭,哪里有宝藏,就能知道哪些是有价值的矿物,他们能读懂不会说话的岩石,知识可丰富了!把两行词语连起来读。

(3)出示词语:一册书

脚印

雨痕

厚厚的 刨根问底

教学“册”,古时候,还没有发明纸,人们就把字写在一条一条的竹简上,然后用线穿起来,所以古时候的册是这们写的(出示图片),后来汉字慢慢演变,就成了现在的“册”,仔细观察“册”与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书写“册”

教学“痕” 什么是雨痕?那波浪的足迹叫什么?()眼泪流过的痕迹叫(),受伤后,皮肤上留下了(),东西破裂的痕迹叫(),伤口愈合了,但留下了伤疤,叫(),车子在泥地上走,留下的叫()。原来痕指的就是事物留下的印迹。

3.猜字谜,卡片认读生字。

4.再读课文,想:这本最大的“书”究竟是什么? 5.交流,感知“岩石书”。

(1)出示第四自然段: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叔叔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啊!理解“一层一层、厚厚的”(出示图片)(2)指导朗读,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课题中的“书”加双引号了吧?

三、练习问句的朗读,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

1.细心的小朋友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大部分都是写川川和叔叔的对话,读课文 1-12自然段,用“—”划出川川说的话。

2.交流。(有些句子没有提示语,但联系上面和下面的句子,我们还是可以分得清这是谁说的话,因此有很多对话时不一定每句话都需要提示语。)

出示川川的话,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都是问句,一连问了6个问题)像川川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提问,想要把问题都弄明白,有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感觉,用书中的一个词那就是(刨根问底)。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学好问)

3.指导朗读问句,注意后面的小尾巴“?”

4.师生对读。小朋友问得这么投入,老师都想和你们对答了,你们来问,我来答,好吗?看看在这一 问一答中,问的味道是不是更浓了?

5.都说爱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爱提问的孩子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川川在这本最大的“书”中又读懂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走近这本最大的“书”,去看看书中都藏着哪些奥秘。

四、指导书写

出示:岩 宝 趴 印 刨

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教师范写“印 刨” 学生临写,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小学阶段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大,又是丰富词语、积累语言的过程。如何让孩子在识字、学词的过程中轻松些、有趣味些、更丰厚些?这节课我作了以下努力:

1.“以词解词”内部链接

课堂上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同时将课文中的词语组块进行教学,这样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词语教学的价值。因为用课文中的词语营造了一个思维的训练场。学生可以将这几个零散的、看似不相干的词语,通过“地质勘探队员”这一个词,串联了起来。在这样原汁原味的语境中既反复地认读了生词,又有利于孩子在课文内部找到联系,渗透一种思维——联系着理解,联系着思考,这种思维对学习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学习的好方法。经常这样的训练,这样的渗透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 的思维基础

2.“说文解字”彰显文化

除了这几个词语中的生字之外,课文中还有要求会认的字,“一册、脚印、雨痕、厚厚的书”。其中“册”、“印”的造字很有意思,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汉字的字理,边画字边介绍:在古代,还没有发明纸,所以古人就把字写在了一条一条的竹简上,然后用线穿起来,你看,“册”这个字多象呀!要不然人家会说,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呢!在近似“说文解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地对汉字有感性的认知,从而对汉字文化的历久弥香产生兴趣甚至热爱,长此以往,会为孩子的人生启蒙打下精神的底色。

第三篇:最大的书 教案

19、最大的书教案(第二课时)

林树小学二年级下册

教师:韩燕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并口头组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要求会认识的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有关化石和岩石的相关资料。

一、谈话导入

除了课本以外你们读过哪些书呢?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位新朋友,来读一本最大的“书”。请用小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板书:最大的书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新发现?(跟平时的不一样,多了双引号)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书,而是指岩石,用了比喻的手法)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这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打开课本小声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看课本下角或者查字典标注拼音,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13个自然段)

3、为了更流利的读好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会认,来认一认这些生字宝宝。① 小组合作识字。

② 全班读,说说这些生字字形、音序等,并口头组词。③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火车接龙读。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听课文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①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

一天,半山腰,爸爸、川川以及勘探员叔叔。在课文哪一段能找到呢?(第1段)点名读。

② 为什么地质勘探员把岩石称为“书”呢?(1)找一找,文中是怎么样说的,读一读。(2)看一看,图中的岩石像书吗?(3)点名读2-4自然段。

2、这本最大的“书”里有哪些内容?(1)有字:雨痕、波痕、矿物(2)有画:树叶、小鱼、贝壳(3)指名读5-8自然段。

3、这本“书”里文字和图画能说明什么呢?有什么作用? 它能说明,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有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作用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铁矿,那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点名读9-12自然段)

4、川川问了叔叔哪些问题?说明川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⑴叔叔,您在看什么? ⑵哪里有书啊? ⑶这上面有字吗? ⑷这上面有图画吗? ⑸这能说明什么呢?

⑹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作用呢? 川川是一个勤学好问、刨根问底的孩子。

5、我们一起来看看川川提出这些问题时,叔叔怎么样回答川川的呢?

这样一问一答叫做对话,能分角色演一演川川和叔叔吗?指明朗读,男女生朗读。

6、读最后一段,想一想川川长大想干什么?

川川长大后想像叔叔一样“读懂”岩石书,说明他想当一名地质勘探员,去研究石头,为祖国做贡献。

四、总结

神奇的大自然是一本更巨大的“书”,需要我们仔细思考,留心观察,用心思考。

五、板书

岩 一层一层的

石 {有字:雨痕、波痕、矿物 } 无穷的宝藏 书 有图画:树叶、贝壳、小雨

六、作业布置

独立完成相应课后练习。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

对小学生来讲,这篇课文的内容极富吸引力,同时以人物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也是课文的一个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利用川川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对话中发现、体会,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发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1、在课前预习提示时,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

2、为了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扎扎实实地理解词语,这一课中,我采用了从每个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词语的方法。首先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再全班一起说过程中自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全班读、接龙读。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为了上一个完整的课堂内容,本应该生字开花一字多词,再在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最后压缩为简单口头组两个词。

3、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极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质疑,期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

4、在处理“刨根问底”一次的时候,我选择了先问学生川川都向叔叔提出了哪些问题,叔叔是怎样回答的,再引导学生理解,一口气提出那么多问题,说明他是一个勤学好问,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涉及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点较多,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阅读训练的时间略长,以至于后半节课的理解课文环节显得急追猛赶,并且孩子们虽然理解了课文内容,但缺乏消化反刍的过程。阻碍了孩子们自己的思考,犯了越俎代庖的错误。

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有效地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对动态生成的有效引领作用。

第四篇:最大的“书”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最大的“书”(第二课时)

使用范围: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 作 者:潘君琴 周秀萍 单 位: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小学 撰稿时间:2010年09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足迹、雨痕、波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理解地壳运动这段文字所包含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地质变化、化石有关的图片,制作成pptflash课件;提供了解地质相关知识的搜索渠道。

五、教学过程

(一)、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

1、回顾生活中的书,引出文中最大的“书”。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平常读的书,书上有字、有画、有丰富的知识,我们还知道读了书,将来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师边说边板:书、字、画、知识、作用),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读读书,一起来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生齐读课题。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1-4段的对话。A、师:谁愿意和我合作,一起来读1-4小节,指名一位学生(第一遍旨在读通顺对话)

师:如果我是地质勘探队员,那你就是谁?(川川)

B、师生合作再次朗读1-4段。其它小朋友边听边想,你明白了什么?(岩石就是一本书;这本最大的“书”就是岩石。)师根据生回答随机板书:岩石“书”。

3、认识岩石书,指导朗读:

师:孩子们,想不想看到这本“岩石书”呀?

师:这就是岩石书,多么神奇啊!谁来读读这句话。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师:谁能把句子后面的“?”读出来?

(若学生没有读出厚厚的感觉,老师可启发:“岩石书”一层一层,厚吗?师边说边做手势)。

师:如果你把“一层一层”、“厚厚”这两个词语放慢读,会更好。男女生比赛读好,适时评价。

(二)、二读对话,感知“书”的内容。

过渡:是啊,岩石就是“书”,让我们翻开这本岩石书,看看里面写了什么? 下面就请两位孩子来读读5——8段?

1、生生分角色读课文5—10段,2、师生共同研读“书”的内容。交流:读了这本“书”,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①书上有字:结合想象,读懂雨痕、波痕、矿物。

a其实这些就是书中的“字”(师随机板书:雨痕、波痕、矿物)。你们见过雨痕、波痕吗?想象一下,这雨痕、波痕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指名说

b瞧!(师点击课件第4页),这三幅图你能认出哪个是雨痕,哪个是波痕,哪个是矿物吗?(随学生回答点击岩石,可出现句子。)

c谁来介绍一下他们呢?(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先分别指名一句一句介绍。

d谁能把三种连起来介绍,自己先试试看。指名介绍 过渡:叔叔还告诉我书上有什么?谁来读读书上叔叔的话。预设②书上有画:结合句式训练,解读“化石”。

a师:岩石书上不仅有字,还有画呢?你们看,(出示课件第5页)这岩石书上的画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树叶、小鱼、贝壳有什么不一样呢?

b师:孩子们,这里的树叶、小鱼、贝壳,本来也有美的颜色,也是活的,可由于特殊的地壳运动,他们被包了起来,死后没有腐烂,埋在地底下,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像石头一样,这些叫什么呢?(化石)c师:(点击课件第6页出示句子),谁来介绍一下这些化石呢? 生读“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d师:你的图画介绍得可真有趣!谁再来介绍。„„

e师:孩子们,其实像这样的图画,岩石书里还有许多,想不想看? 大家看,(师点击课件第7页,出示恐龙、虾、恐龙蛋、乌龟的化石),你们认识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吗?(师随生回答点各种化石图,出现名称)

f师:对!这么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介绍呢?(点击课件第8页出示句子)你看,这儿有________,有________,那儿还有____________ 哩!),先给大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g师:现在你就是地质勘探队员,我来作川川,向你请教,谁来和我合作。师生对话表演。

师:谁如果能一边介绍一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预设③书中内容:借助媒体,反复品读,探究“地壳运动”。

a 师:这些神奇的字、画,又能说明什么呢?请大家听老师读,再看看动画,边听边看边在脑子里出现一幅幅画面。(师朗读第10节)

b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像发言)

c师:你看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小鸟在枝头快乐地歌唱,看到大海里小鱼在快乐地游来游去。你又看到了大地突然沉下去了。可是陆地变成大海,大海又变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壳运动,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经过漫长的岁月,请大家读读课文中第10小节,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地壳运动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d师:“很久很久”,“很多很多万年”,“慢慢”,谁来读读这些词,让我们感受时间的漫长呢?(指导:读得慢些,声音稍微轻一些)e师:把这些词放回课文中,一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再指名读第10小节? 生读。

f师: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地壳运动的过程。(点击课件中的flash动画课件)

g师:这段地壳运动的动画很有意思,可惜,没有解说的声音。谁愿意来为这段动画配音呢?自己先试试看,再请最认真的小朋友来配音。

(三)、三读对话,了解“书”的作用。

过渡:你们读得很不错!通过我们刚才的对话读,你知道吗?读了这本书岩石有什么用呢?

1、同伴合作分角色读课文11-13段,交流:读了这本“书”有什么作用?读懂这本岩石书,我们可以找到地下的宝藏。

2、指导朗读。川川要读懂这本书,长大以后就想做地质勘探员,找到这些宝藏。让我们一起来读

(四)、四读对话,深化理解。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努力读了这本最大的书,我们知道了,这本书有字、有画,读了这本书还有很大的作用,能找到地下的宝藏。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们大自然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书”呢?你们看,(点击课件依次出现图片

15、图片

16、图片

17、图片18),这朵娇艳的蓝玫瑰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铜矿;这片片高积云是书,它的出现预示着晴天的到来;这可爱的小狗是书,读懂它就知道它的汗孔是长在舌头上的;这美丽的胡杨树林是书,顺着它的身子挖下去,就能找到地下水。孩子们,茫茫宇宙,万物生灵,书无时不有,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上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一颗善于探究的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发现更多的秘密。

(五)作业

课外读一读《自然百科全书》一类的书籍,关注地质知识,发现大自然的秘密。

六、教学反思: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讲述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等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地壳的变动全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同时,课文还塑造了一个爱思考、爱探索,会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

课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的叙述方式,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最大的“书”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内容?有什么用?本教案设计根据这一特点设计第二教时,以读对话为主线,层层推进:一读对话,初识“书”的外形;二读对话,感知“书”的内容;三读对话,了解“书”的作用;四读对话,深化理解,引导学生去读更大的“书”——大自然。本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在引领读对话过程中,或指导朗读培养语感,或训练句式运用丰富认知,提高表达能力,或研读词句感受中华语言之魅力,或听师朗读想想画面,穿越时空感受自然之神秘。期间配上书中没有的岩石、化石图片和地壳变迁的flash动画,使遥远的事物变得形象易接受,使文本变得可触可摸,生动亲切。上完课后,进行了自我反思如下:

1、语文就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面对《最大的“书“》这一常识性课文,如何把握好语文的特质和特点,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亲密地与文本接触,“潜心会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初步认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再利用句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介绍化石,利用给动画配音赏析文本。在师生、生生分角色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语言积累中又进一步认识这本最大的“书”,在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2、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想象地壳运动的场景„„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整堂课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3、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辅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语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又比较准确地解决了常识性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当然在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时,我则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课件,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4、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三个难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固在本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但课前设计教案时为了考虑过程的完美,避开了一些知识点的落实,如“书”这个双引号的解决,课中对一些生成点不能更坦然处之,可将它放在第三课时。

第五篇: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2.认识岩石这本书,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教学方法:

自由读 交流 探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导入1、2、复习字词

我们昨天已经解决了19课的生字和词语,今天我们来解决昨天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还记得昨天的问题是什么吗?(举手回答)PPT出示:

1、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

2、最大的师什么?

3、“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二、解决问题

1、带着问题齐读1---4自然段。(师:你发现了什么?点名回答)地壳运动,地质结构,地质勘探队员是干什么的?

2、么?

(生:最大的书是岩石。师:你从哪里看出岩石就是书?读相关语句。)(板书:岩石)

师:现在知道“书”为什么要加引号了吗?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师评价,从他们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ppt出示第四自然段)师:想看看这本书是什么样子吗?PPT出示图片4张)

3、我们平时看的书上有什么?(生:字

画)让我们来看看这本岩石书上有什么?分角色朗读5---8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评价,点名回答问题,并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齐读第六自然段)

4、(板书:字)

师:岩石上的字指的是什么?请同学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齐读。(板书:雨痕、波痕、矿物)想看看岩石上这些字是怎么样的吗?

师:岩石上除了有字,还有什么?点名读,齐读。(PPT出示第8自然段;)(板书:画)

师:让我们看看这些岩石上的树叶、贝壳、小鱼是怎样的。(PPT出示图片三张)这些树叶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在岩石上是怎么回事呢?(化石)PPT出示“我知道”第一自然段,点名读,齐读,对于化石你了解些什么呢?

师:对于化石,我们都难以回答,我们可以怎样去寻找答案呢? PPT出示问题:这些树叶、贝壳、小鱼出现在岩石上说明了什么?齐读问题。

师:同学们能在下面的课文中找到答案吗?点名读课文第10自然段。(生读课文)

师:从陆地变为海洋,又从海洋变为陆地,这就是地壳运动。PPT出示动画,师讲解,生看动画,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地壳运动很漫长,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时间漫长的词语(很久很久以前、很多很多万年)

师:提示,读本段时语速要放慢,点名读本段)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些 树叶、小鱼、贝壳出现在岩石上是因为地壳运动,我们来齐读第10自然段。

师: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书上的字、书上的画,知道了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动物,植物,还知道了什么是地壳运动。读了这本最大的书,有什么用呢?(PPT出示:读了这本最大的书,有什么用呢?)自由读,点名回答。

师:简单的说,就是找到宝藏。说说有哪些宝藏呢?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川川读了这本书,心情怎样?(PPT出示13自然段,齐读)

三、总结

1、师:通过本课,你学到什么?点名回答。你的理想又是什么?

2、师:看来同学们都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其实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知识的书,只要我们认真的去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下载《19 最大的“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9 最大的“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具准备: 本课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1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3. 了解岩石的作用及地壳的变化。4. 在对话中体会川川对......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 《最大的书》教案1 课前准备第 一 课 时导语激趣,初读感知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教案

    《19、最大的“书”》课堂实录 (第二课时)西江实验学校 温伟真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最大的“书”》 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对......

    教案《最大的书》

    教学案例 执教课题:《最大的“书”》 姓名:张秋芬 学校:临沂第五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痕、刨、底……”等12个生字,会写“册”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最大的书教案 修改稿[合集]

    《最大的书》公开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读通课文。2、学习课文10个生字,学写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预热。引“书”。 今天是4月22号,明天便是4......

    19 最大的“书”教案

    19 最大的“书”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准......

    最大的书教案修改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最大的书》这篇课文通过“我”和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写了最大的书是指什么?为什么岩石是最大的书?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告诉我们岩石就是......